安徽方言特点

合集下载

安徽方言——精选推荐

安徽方言——精选推荐

安徽方言徽州方言 【徽州方言】区域方言名。

是一种与一般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包括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六类小区方言。

徽州方言跟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古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

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

”但毕竟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

语音上,大多数具有尖音;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舌根音;没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棉”;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方言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

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

一些词语至今仍沿用古义,如“先”即“先生”义;“种种”为“短而乱的胡须”;“造化”为“幸运”之义等。

徽州方言有某些独特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素,其中表示复数的有“人”、“大家”。

有的具有结构上的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

有的表示领属关系,如“个”。

有些独特的介(动)词,义项多,但在句中不模糊。

如“帝”有“到”、“在”、“被”、“把”等义,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

表示动作重复,除了在谓语前面加副词“再”作状语,有时还在句尾附加“添”来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祁门方言】祁门方言以流行于阊江上游流域的城区话为代表。

有声母21个、韵母35个、声调六个。

其音系特点是大多数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为不圆唇高元音。

流行于沥水河与文闪河流域的西路话同城区话稍有不同,西路话有声母22个,韵母36个,声调五个。

音系特点表现在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大凡是较高的圆唇元音。

流行于阊江中游流域的南路话,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为较低的圆唇元音。

祁门方言词汇中的单音词丰富,其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语词,如“妪”(祖母)、“斫”(砍)、“洒”(我)等。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安徽方言主要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吴语、徽语、赣语五个语种,大致以长江和淮河为界限,淮北地区基本是中原官话,江淮之间则是江淮官话,长江以南主要是徽语、赣语以及吴语。

下面上一安徽方言地图。

安徽地形复杂,特别是皖南和大别山区,隔一座山隔一条河口音都不同,有的甚至听不懂。

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中又分为大概13个官话片区。

安徽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片:徐淮片淮北市的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宿州市的砀山县、萧县商阜片阜阳市、亳州市、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信蚌片淮南(北部、西部)、凤台、颍上霍邱、寿县(不含瓦东地区)、蚌埠怀远(不含县城周边)、固镇五河(不含县城及浍河以南部分地区)凤阳、泗县及明光市北部的司巷等地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淮语,属南方官话,通常将南京话和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

大体分布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江南也有零星的分布。

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通泰片(泰如片)、洪巢片、黄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黄孝片是否属于江淮官话仍然存在争议,比如安庆市区、枞阳、桐城等地就属于黄孝片,黄孝片和赣语怀岳片有几分相似。

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如下:洪巢片合肥市:市区、肥西、肥东巢湖、庐江、长丰(大部分)芜湖市:市区、南陵县部分地区、无为马鞍山:市区(除博望区)当涂(除大公圩地区)、和县、含山铜陵市:市区(除义安区)滁州市:市区、来安、全椒、定远明光、天长、凤阳(东部南部)六安市:市区、金寨(西北部除外)霍山、舒城、霍邱(南部)宣城市:旌德部分地区,广德部分地区淮南市:市区(限东部九龙岗、上窑、洛河,中部陈家岗等地区)寿县(瓦东地区)蚌埠市:怀远县(限县城周边)五河县(浍河以南部分地区)黄孝片分布安庆市区、桐城市、枞阳县赣语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在安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地的方言犹如繁星璀璨,而淮南方言则是其中独特而耀眼的一颗。

淮南方言不仅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承载着淮南人民的情感与记忆,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来说说发音方面。

淮南方言的声调相对较高,语调上扬,听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比如“好”这个字,在淮南方言里读“hào”,而且发音较为短促有力。

“吃”字读“qī”,“喝”字读“huō”,“书”字读“xū”。

这些独特的发音,让外地人初听时可能会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对于淮南本地人来说,却是再亲切不过的乡音。

词汇方面,淮南方言更是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表达。

“俺们”是“我们”的意思,“可照”表示“行不行、可不可以”,比如“这件事这样办可照?”“得劲”表示舒服、畅快,“你今天过得可真得劲!”“谝”是炫耀、显摆的意思,“他就爱谝他新买的手机。

”“胳肢窝”叫“胳老肢”,“膝盖”称为“磕几头子”。

还有“噫嘻”,用来表示惊讶或者感叹。

在日常生活中,淮南方言的运用更是生动有趣。

比如打招呼时会说:“恁这去哪来?”回答可能是:“上街买点东西。

”如果问一个东西好不好,会说:“这东西咋样?管不管?”夸赞一个人厉害,会说:“这人真过劲!”淮南方言里还有很多形象的比喻。

形容一个人很瘦,会说“瘦得跟猴似的”;说一个人很笨,会说“笨得跟猪一样”;形容天气热,会说“热得能把人蒸熟”。

这些比喻虽然简单直接,但却十分生动形象,让人一听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在描述动作方面,淮南方言也有独特的词汇。

“趿拉”表示拖着鞋子走路,“擤鼻子”是指捏住鼻子用力出气排出鼻涕,“薅草”就是拔草的意思。

淮南方言中的一些词语还反映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比如“锅铲子”叫“抢锅铲子”,“扫帚”叫“条帚”,“拖鞋”叫“呱嗒板子”。

此外,淮南方言在亲属称谓上也有特点。

“姥姥”称为“朗娘”,“舅妈”叫“妗子”,“叔叔”称为“老达”。

淮南方言中的俗语和谚语也不少,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安徽方言考察句子

安徽方言考察句子

安徽方言考察句子
(实用版)
目录
1.安徽方言的特点
2.安徽方言的考察方法
3.句子在安徽方言中的运用
4.结论
正文
安徽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性语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安徽方言主要分为三个方言区,分别是江淮官话、赣语和徽语。

江淮官话是安徽方言的主要代表,其特点是发音清晰、声调丰富,与普通话较为接近。

赣语主要分布在安徽南部,其特点是口音浓重,有些词汇与广东话相近。

徽语则主要分布在黄山和宣城等地,其特点是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征。

要对安徽方言进行考察,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查阅相关的方言志和方言词典,了解安徽方言的基本情况。

其次,可以通过实地调查,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用语和习惯表达。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安徽方言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来探究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在安徽方言中,句子的运用也具有特色。

安徽方言的句子结构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但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

例如,安徽方言中常用的“夜饭”指的是晚饭,“喝茶”指的是吃饭,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常用。

另外,安徽方言中还有一些独特的语法现象,如“子”的用法、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这些都为句子的运用增色添彩。

总之,安徽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性语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通过考察安徽方言的句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安徽方言,并从中汲取语言文化的魅力。

安徽10大方言,哪种最难听懂?

安徽10大方言,哪种最难听懂?

安徽10⼤⽅⾔,哪种最难听懂?安徽10⼤⽅⾔,哪种最难听懂?20-03-08 ⼋⾯楚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站在你⾯前却听不懂你说什么都是安徽⼈,我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中国语⾔博⼤精深在安徽安徽的⽅⾔主要分为五类以“两⽔三⼭”为天然界限包括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赣语、吴语、徽语关于安徽⽅⾔就不得不提到1997年出版的《安徽省志·⽅⾔志》⼀书成为安徽省唯⼀⼀本全⾯反映各地⽅⾔的专著书中提到包括淮河以北的怀远县城区江淮之间的淮南市、合肥市等21个县市以及沿江以南的贵池、芜湖市(不含四县)、马鞍⼭市等11个市县都说的是皖中江淮官话01黄⼭话【难懂系数】:★★★★★★黄⼭地区⽅⾔属徽语,使⽤区域⼤致为原徽州地区歙县等所在地,所以其⽅⾔也能很好的代表徽语。

但是黄⼭⽅⾔内部差异很⼤,可谓是每个县都有其⾃⾝的语⾔魅⼒。

黄⼭⽅⾔不仅仅外地⼈听不懂,当地⼈也难以理解。

所以其难懂程度⾃然不⾔⽽喻。

常⽤词语黟县⽩丝丝=相当雪⽩长捞捞=长长的样⼦呆秃秃=傻呆的样⼦热头=太阳为奇= 撒娇歙县痴达匪=傻乎乎森垮=那样⼦很挫痴⿁=傻⼦搞卖=⼲什么唠鱼=下⾬增困=睡觉泾县飞天=淘⽓好动灵番=聪明、机灵砸锅=喻指⼯作办糟了嫩⽣=不⽼练02⾩阳话【难懂系数】:★★★★★⾩阳话⼜称⾩阳⽅⾔,整体属于中原官话,主要包括商⾩⽚和信蚌⽚两种,属北⽅⽅⾔,通⾏于皖北、苏北、豫东、鲁南⼀带。

⾩阳话属于中原官话的分⽀,主要包括商⾩⽚和信蚌⽚两种,商⾩⽚发⾳多翘⾆,存在[ʂʻ]-[fʻ]不分的现象,句末多以哩作语⽓组词,⼉化⾳明显。

常⽤词语撷(xié)=倒酒炯(jiǒng)=⾼兴、兴奋谝(pián)=炫耀烀(hǔ)=炖噦(yué)=吐叨(dǎo)=夹03亳州话【难懂系数】:★★★★★亳州话属中原官话—商⾩⽚,属北⽅⽅⾔,通⾏于皖北、苏北、豫东、鲁南⼀带。

亳州市⽅⾔25个辅⾳声母按发⾳部位分为7组,加上零声母共为8组。

安徽方言特点

安徽方言特点

“安徽方言”不是单一系统的方言,而是多种方言系统的综合体。

它既有官话方言,又有非官话方言。

安徽的官话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

中原官话主要通用于淮北和沿淮以南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通用于江淮之间和沿江以南的部分市县。

安徽方言中的非官话方言主要有赣语、吴语、徽语。

赣语主要通用于皖西大别山南麓和沿江两岸的市县。

吴语主要通用于沿江以南和黄山山脉以北以东的各市县。

徽语主要通用于黄山山脉以南旧徽州府所辖地区。

此外,还有在近百年来,先后成批迁徙定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

客籍话中有湖北人说的西南官话,有河南人说的中原官话,有湖南人说的湘语,也有为数较少的福建人说的闽语和客家话,还有从浙江迁徙皖南的畲族移民说的畲话。

说西南官话的湖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宁国、广德、郎溪、泾县、铜陵等县境内。

说中原官话的河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广德、郎溪等县内。

皖南的闽方言,是指由浙江、福建等地移居宁国岩山一带,和散居在广德、郎溪、歙县等地的浙江、福建人所说的话。

说湘语的湖南人,大都集中居住在南陵县境内。

说客家方言的人,是指由闽西移居宁国岩山一带的福建人所说的话。

畲话是宁国境内畲族人说的近似“客家话”的汉语方言。

我省的畲民大都居住在宁国县东南部的畲乡。

(二)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 声母。

例如,“安”读 a~21 3,“昂”读 ɑ~55,“爱”读 53,“袄”读 24。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例如,“买菜”说成m 24ts 53,“报销”说成p 53 i 213,“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213t iɑ~55。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属于吴语方言分支,是宣州吴语的一种。

南陵话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在语音方面,南陵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有一些特点。

例如,南陵话的声母中存在大量的浊音,包括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韵母方面,南陵话的入声字较多,且具有独特的韵尾;声调方面,南陵话的调类和调值与其他吴语方言有较大的差异。

在词汇方面,南陵话也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南陵话中存在一些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嗲嗲”、“姆妈”等亲属称谓,以及一些日常用语和习惯用语。

在语法方面,南陵话的基本语法结构与其他吴语方言类似,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

例如,南陵话中的“哉”可以作为句末助词,表示强调或确认;还有一些特殊的动词用法和词序表达方式。

总之,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是一种具有独特特征的吴语方言分支,其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安徽话方言大全

安徽话方言大全

安徽话方言大全安徽话,又称徽语,是指使用于安徽省境内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官话的徽语分支。

安徽话方言种类繁多,各地方言差异较大,主要分为徽语北片和徽语南片两大类。

在安徽省内,安徽话主要分布在徽州、皖南、皖北和皖西等地。

安徽话在很多地方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流语言,因此,了解安徽话方言对于深入了解安徽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话方言的音韵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在声母方面,安徽话方言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浊化现象,例如“z”音浊化为“d”音。

在韵母方面,安徽话方言的韵母丰富多样,有的地方还保留了古汉语的韵尾。

在声调方面,安徽话方言的声调变化较大,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多达七八个的声调。

安徽话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词汇方面,安徽话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的地方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词汇,例如“汝”、“尔”等。

在语法方面,安徽话方言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有的地方还出现了古汉语的语法现象,例如“把”字结构的使用等。

安徽话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方言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文学、戏曲、曲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安徽话方言的文学作品、戏曲表演、曲艺传承等都是安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安徽话方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方言语言,具有丰富的音韵特点、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特点,对于了解安徽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安徽话方言在文学、戏曲、曲艺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安徽话方言,为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做出贡献。

安徽省的汉语方言

安徽省的汉语方言

安徽省的汉语方言安徽省的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大特征,历史悠久且多样。

而在中国的方言分布中,安徽省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和经济枢纽,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汉语方言。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东邻江苏省,南界浙江省,西接江西省,北隔淮河与河南省相望。

它的汉语方言由于地理位置、经济交流、历史演变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特点。

首先,安徽省的汉语方言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和南方方言两大类。

北方方言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地区,包括宣城、滁州、阜阳等城市;而南方方言则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地区,如合肥、蚌埠、芜湖等城市。

北方方言受到河南、山东等邻省的影响,语音音调较为平舌,发音较粗犷;南方方言则受到江苏、浙江等邻省的影响,语音较为婉转柔和,发音细腻。

在安徽省内部,各地的方言也有细微的差异。

例如,黄山市以及周边地区的方言受到了皖南方言的影响,其中特点是舌尖发音较凸显,音节较快。

而六安市的方言则受到了豫南方言的影响,发音较粗犷且带有浓重的口音。

安徽省东部的宁国市方言则具有江浙方言的色彩,发音婉转、抑扬顿挫。

除了音调和发音的区别外,安徽省的汉语方言在词汇和语法上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特别是在安徽的农村地区,一些古老的方言词汇依然保留着,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广泛使用。

例如,安徽方言中“着”可以作为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助词,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在”。

另外,“搓扯”一词在安徽方言中表示闲聊,而在其他地区可能并不常用。

由于安徽省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文化影响,安徽省方言的传承也得到了重视。

尽管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新兴媒体的影响,汉语方言的保持和传承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仍然有大量的人坚持使用方言,并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将其传递给后代。

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安徽方言也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总之,安徽省的汉语方言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汉语方言之一。

无论是北方方言的豪放粗犷,还是南方方言的婉转柔和,安徽方言都融汇了周边地区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语言体系。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摘要:一、引言介绍安徽芜湖南陵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背景二、南陵方言的特点1.声调丰富2.语音变异3.词汇丰富4.语法独特三、南陵方言的保护与传承1.当地政府对南陵方言的重视2.方言教育与传承3.方言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四、南陵方言的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2.民俗文化价值3.语言学研究价值五、结论总结南陵方言的特点、保护与传承及其价值正文:一、引言位于安徽省芜湖南陵地区,有着丰富的方言资源。

这里的方言不仅具有独特的韵味,还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陵方言的特点、保护与传承及其价值。

二、南陵方言的特点1.声调丰富南陵方言属于汉语的吴语区,共有六个声调。

这使得南陵方言在表达时具有丰富的音韵变化,听起来韵味十足。

2.语音变异南陵方言在语音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如部分声母、韵母的变异,这种变异使南陵方言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地区方言有所区别。

3.词汇丰富南陵方言词汇丰富,有很多独具特色的词汇和成语,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地域文化。

4.语法独特南陵方言在语法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语序、助词、量词等方面的使用,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存在明显差异。

三、南陵方言的保护与传承1.当地政府对南陵方言的重视近年来,南陵县政府加大了对南陵方言的保护力度,开展了一系列方言保护工作,如开展方言调查、编纂方言词典等。

2.方言教育与传承南陵地区部分学校将南陵方言纳入校本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传承方言文化。

此外,当地还举办各类方言比赛、演出等活动,提高人们对南陵方言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3.方言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南陵地区积极挖掘方言文化,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传播南陵方言,使其为更多人所了解。

四、南陵方言的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南陵方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古代汉语、吴语的重要资料。

2.民俗文化价值南陵方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对于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具有重要价值。

3.语言学研究价值南陵方言作为汉语的一种地方变体,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为汉语方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1. 引言方言是一种受到地域和社会文化熏陶的语言变体,它是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特定社群使用的一种语言。

安徽是中国南部的一个省份,这里有独特的安徽方言,本文将对安徽方言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历史和地理分布。

2. 安徽方言的特点安徽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各个地方,与其他方言相比,它有以下特点:•音韵特点:安徽方言的音韵特点较为鲜明,如轻声浊化、尾音变调、鼻音合口等。

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相比,安徽方言的音调较为平稳,不像北方方言那样多变。

•词汇特点:安徽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其中很多词汇是其他方言所没有的。

安徽方言还具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例如用“曳”表示“拉”或“拖”,用“鱼戏莲叶弄(nòng)”表示“美丽”。

•语法特点:安徽方言的语法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安徽方言中,《我在家吃饭了》可以说成《我家吃饭了》;而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一般会加上“在”字。

此外,安徽方言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你提机票了吗?”表示“你带了机票吗?”等。

•发展特点:安徽方言在不断与其他方言交流影响的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变化。

尤其是与上海方言、江苏方言等接壤的地区,安徽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 安徽方言的历史安徽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安徽地区属于淮南方言区,受到了齐、楚、吴等古代南方国家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安徽成为了苏鲁方言区和江上方言区的交汇地,安徽方言逐渐形成并且发展壮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方言逐渐形成独特的地理特点与社群特点。

同时,安徽方言与周边地区的方言,如上海方言、江苏方言等也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形成了新的变体。

4. 安徽方言的地理分布安徽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各个地方,但因为安徽地域较大,方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北部方言: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滁州、合肥等地,表现出明显的阳平调、轻声浊化等特点。

•中部方言: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芜湖、安庆等地,表现出中高平调和前鼻化的特点。

安徽方言概述

安徽方言概述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安徽方言概述皖北中原官话①中原官话是现代汉语八个官话方言之一。

安徽省淮北17个市县(不包括怀远城区话)和沿淮以南的凤阳、蚌埠市、寿县、霍丘、金寨(北部)等5市县的话,均属中原官话。

语音特征:1.各地话大都将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读成舌根浊擦音声母。

例如,“安”读~213,“昂”读ɑ~55,“爱”读,“袄”读。

1①为了称说的简便,文中有时也说成“皖北官话”或“皖北话”。

2.各地话n与l声母不混。

例如,脑≠老,年≠连,怒≠路,女≠吕。

3.各地话韵母的元音韵尾大都丢失,鼻辅音韵尾大都变成鼻化韵母。

例如,“买菜”说成,“报销”说成,“蓝天”说成la~55tia~213,“刚强”说成kɑ~ɑ~55。

4.各地话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古清入和次浊入一般并入阴平,古全浊入大都并入阳平,古全浊上今音归去声。

例如,失=诗,袜=蛙,食=时,是=世视。

5.各地话都没有把“知绸招唱声”等古知章组三等韵的字读成声母的情况;没有将成批的“家敲学”等古见晓组开口二等韵的字读成kkx声母的情况。

6.将古全浊声母全部读成清音声母。

今读塞音、塞擦音声母时,跟普通话一样,也是古平声字读成送气声母,古仄声字读成不送气声母。

例如:袍p≠暴p,桃t≠稻t,葵k≠柜k,求≠旧,才ts≠在,肠(或ts)≠丈(或ts)。

词语特征:1.在亲属称谓上较特殊的叫法:祖父大多面称“爷”(这与皖中江淮话和徽语的叫法相反,这些话里“爷”多称父亲或父辈的兄弟们,)祖母面呼奶〔〕或〔~24〕与表示乳房意思的“奶”有分别;呼父亲为“爹”或(音达),母亲大都呼“娘”;外祖父呼“老·爷”或“外老·爷”,外祖母叫“姥”或“姥·娘”,舅母呼“妗·子”。

2.在人体、疾病方面说法特殊的词:额头叫做“额脑头子”,脖子叫“脖梗子”或“脖脑梗子”,指甲叫做“指甲盖子”(指读阴平);生病大都采用避讳的说法,说“不伸·坦”(伸读抻)、“不郁·着”、“不舒·坦”(舒音出)、“不得劲”等,发疟疾说成“打老瘴”、“发疟子”。

蹩脚合肥话

蹩脚合肥话

蹩脚合肥话简介合肥话是安徽省合肥市及周边地区的方言,属于汉语官话的一种变体。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合肥话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江淮官话、徽语等多种语言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韵味。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移民潮的影响,蹩脚合肥话已经逐渐消失,被现代标准普通话所取代。

本文将介绍蹩脚合肥话的特点、常见词汇和表达方式,并探讨其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特点1.音调抑扬顿挫:合肥话具有明显的音调变化,声调起伏较大。

这种抑扬顿挫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

2.浓重鼻音:与北方方言相比,合肥话中的鼻音更为浓重。

这一特点使得合肥话听起来更加朴实自然。

3.字母变换:在某些情况下,合肥话会将普通话中的某些字母进行变换。

例如,普通话中的“zh”发音,在合肥话中可能变成“z”。

4.词汇丰富:合肥话中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往往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密切相关。

常见词汇下面列举一些蹩脚合肥话中常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1.老铁:朋友的意思,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哥们儿”。

2.老板:指店主或者服务员,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服务员”。

3.扎马步:形容走路时迈得很大步伐。

4.嗨呦:表示惊讶或者赞叹。

5.捞钱:赚钱的意思。

6.毛病:问题、故障等意思。

7.八字没一撇:形容事情还没有着落或者没有头绪。

8.鸟事儿:无关紧要的事情,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小事儿”。

表达方式除了特定词汇外,合肥话还有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下面列举几个例子:1.说反话:合肥话中常常使用反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种方式给人一种幽默感。

例如,“你真是个好人”可能表示对方做得不好。

2.重复叠加:为了强调某个词或者某个意思,合肥话会使用重复叠加的方式。

例如,“真真实实”表示非常真实。

3.拆字组词:合肥话中经常将一个字拆开来组成新的词汇。

例如,“扫地”可以变成“扫儿”。

影响蹩脚合肥话作为地方方言,在当地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传承文化:蹩脚合肥话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使用和传承方言,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的语言文化。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

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摘要:一、引言二、芜湖南陵方言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地理位置2.方言特点三、芜湖南陵方言的词汇与语法1.词汇特点2.语法特点四、芜湖南陵方言的文化内涵与传承1.文化内涵2.方言传承五、结论正文:【引言】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方言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其中,安徽芜湖南陵的方言颇具代表性。

本文将对芜湖南陵方言的地理位置、特点、词汇、语法、文化内涵及传承进行探讨,以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有趣的方言。

【地理位置与特点】芜湖南陵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南陵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是江淮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汇与语法】1.词汇特点:南陵方言词汇丰富,具有形象、生动、贴切的特点。

许多词汇源于生活实践,如“熥”(熥饭)、“搲”(舀水)等,富有生活气息。

2.语法特点:南陵方言的语法结构较为简单,主要是词汇的排列组合。

如一句话中的主谓宾顺序为“名词+动词+宾语”,与普通话的基本顺序相同。

【文化内涵与传承】1.文化内涵:南陵方言蕴含了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民间风俗和地域特色。

例如,方言中的“炸炸”(意为吵架)、“嚼舌头”(意为说闲话)等,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琐事和人际关系。

2.方言传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南陵方言面临着逐渐被普通话取代的趋势。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方言,当地政府和民间团体积极采取措施,如开展方言调查、编写方言词典、举办方言讲座等。

【结论】芜湖南陵方言是江淮官话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和语言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重视方言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一地域文化的瑰宝得以延续。

安徽蒙城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安徽蒙城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9 . 日组
3 . 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声母,除立仓、罗集、柳林外 ,在其他各乡镇大都读舌尖后音[ t [ 埯 ‘ ] [ § ] ,少数字读[ [ 乜 ‘ ] [ s ] ,

2 9

豳 _
表3 : 蒙城 方 言 声 母
[ P ] 菠布被白
[ t ] 多朵 肚 袋
[ p ‘ ] 铺泡婆爬
柿;生母字的声母今读 [ § ] 或[ s ] ,例外:产、缩。
8 . 章组
章母字 的声母今读 [ t § ] ; 昌 母 字 的 声母 今 读 [ t § ‘ ] ;船母字 的声母今读 [ t § ] 或[ § ] ,例 外 : 唇 ;书 母 字 声 母 的 今 音 是
[ § ] ,例外:舒、鼠、暑、束、伸、深、输;禅母字的声母今有嘲 [ 乜 ‘ ] ‘ ] 三读。
非敷 奉 母 字 的 声 母今 读 [ f ] ,例 外 : 捧 ;微 母 字 今 读 零 声母 。
3 . 端组
端母 字 的 声母 今 读 [ t ] ,例 外 :鸟 ; 透 母 字 的 声 母 今 读 [ t ‘ ] ,例 外 :贷 :定 母 平 声 字 的声 母 今 读 [ t ‘ ] ,仄 声 字 的 声母 今
安徽 蒙城 方言 声 韵 调及其 特点
口陆 侠

要 :蒙城方 言属于中原 官话 ,其声母共有2 2 个 ,含零声母;韵母共 3 7 个;声调共 4 个。蒙城方言音 系和普通话相 比
既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 ,从声母 、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分析 蒙城方言的语音 系统 ,并总结其 规律 。明确蒙城方言的声韵调 与普通话之 间的对应关 系,有助于方言研 究和普通话推 广。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安徽方言是汉语方言系统中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中国安徽省。

在安徽省内,安徽方言又细分为北片、南片、中片三个区域。

本报告将主要介绍安徽方言的发展历史、语音特点和语法特点。

一、发展历史安徽方言源于古代的淮安方言,追溯到汉代以前的战国时期。

随着历史的演变,安徽方言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

在长期的言语交流中,受到周边方言和其他语言的影响,安徽方言也不断发展演变。

二、语音特点1. 轻声:安徽方言轻声比较常见,常用于动词、形容词和量词等的最后一个音节。

例如,“吃饭”读作“tsae”,“好吃”读作“xau tsae”。

2. 送气音:在北部地区,安徽方言有较为明显的送气音现象。

例如,“车”读作“tshe”或“che”,“房子”读作“fau tsuh”或“fa tsuh”。

3. 儿化音:在南部地区,安徽方言存在儿化音的现象。

例如,“爸爸”读作“ba ba”或“ba r”。

4. 唇化音:安徽方言的唇音在发音时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这是安徽方言与其他方言的一个显著区别。

例如,“川”读作“zwe”或“zu zue”,“纯”读作“dzön”或“dzun dzue”。

三、语法特点1. 重心语序:安徽方言的语序较为特殊,往往将重心词语放在句子的开始或末尾。

例如,“那个人我认识”可以说成“人那个我认识”或“人我认识那个”。

2. 介词的省略:安徽方言中的介词常常被省略或合并到动词或名词中。

例如,“去上学”可以说成“去上”。

这一特点使得安徽方言的表达更为简洁。

3. 量词的使用:安徽方言中有很多特殊的量词使用方式。

例如,“瓜”用“颗”作量词,而“馒头”用“个”。

这与普通话的量词使用方式不同。

综上所述,安徽方言作为中国汉语方言系统中的一支,具有独特的语音特点和语法特点。

通过对安徽方言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中国方言多样性的理解,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安徽方言的文化遗产。

安徽称呼妹子的方言

安徽称呼妹子的方言

安徽称呼妹子的方言
安徽省作为中国的大省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方言。

对于称呼妹子,安徽方言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安徽方言中,人们常常用“妞儿”来称呼年轻的女性。

这个词在安徽方言中的发音与普通话的“妞子”相似,但有一点细微的差别,更加带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交场合,当看到年轻姑娘时,人们常会亲切地喊一声“妞儿”来表示友善和关怀。

此外,在安徽方言中,人们还常常使用一些昵称或短语来称呼妹子。

比如,“小娃娃”、“妹妹”、“小宝贝”等等。

这些称呼常常带有一种温柔和呵护的意味,让人感到亲近和亲切。

在安徽的农村地区,人们还会用一些与田园生活相关的词汇来称呼妹子,比如“花瓣儿”、“蝴蝶儿”、“小鸟儿”等等。

这些称呼常常通过用自然界的元素来形容女性的美丽和纯洁,表达出对女性的喜爱和赞美。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现代汉语中的一些标准称呼也在安徽方言中逐渐普及。

例如,“小姐”、“女士”等。

虽然这些称呼相对较为正式,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陌生人之间的交往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总的来说,安徽方言中对妹子的称呼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称呼方式,也有现代的称呼方式。

无论是在家庭、社交场合还是农村,人们都会用亲切、温柔的方式来称呼妹子,表达出对女性的喜爱和尊重。

这些称呼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习惯,更是安徽人热情好客和友善待人的体现。

安徽话知识点

安徽话知识点

安徽话知识点一、简介安徽话,又称徽语,是指在中国安徽省方言区域所使用的语言。

安徽话是汉藏语系汉语官话的一个分支,属于中原官话的一种,与普通话有很高的相似度。

安徽话是安徽省全部地区的共同语言,也是安徽省的官方语言。

二、发音特点 1. 声母:安徽话与普通话的声母基本相同,但在一些音素上有所差异。

例如,“普通话的b,p,m,在安徽话里常常发成f,例如‘饭’读成‘噶’;‘本’读成‘峰’”。

2. 韵母:安徽话的韵母与普通话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例如,“普通话的‘梅’字读作‘mei’,而在安徽话里读成‘mo’”。

三、常用词汇 1. 问候语:安徽话的问候语和普通话相似,常用的有“你好”、“早上好”、“晚上好”等。

但也有一些特殊的问候语,例如“吃了吗”、“去哪儿”等。

2. 数词:安徽话的数词与普通话有些差异。

例如,“普通话的‘十’读作‘shi’,而在安徽话里读成‘shu’”。

3. 助词:安徽话的助词用法与普通话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普通话的‘了’字在安徽话里读作‘咯’”。

四、常见表达 1. 问路:安徽话中询问路线的表达方式与普通话相似,常用的有“请问去哪儿”、“怎么走”等。

2. 购物:安徽话中购物时的常见表达与普通话相似,例如“请问这个多少钱”、“打折吗”等。

3. 点菜:在安徽话中点菜时,常用的表达方式与普通话相似,例如“我要一份鱼香肉丝”、“来一碗米饭”等。

五、方言特色 1. 词汇:安徽话有许多独特的词汇,例如“扑肉”(指排骨)、“拌面”(指凉皮)等。

2. 语调:安徽话的语调较为抑扬顿挫,给人一种热情的感觉。

在表达情感时,语调上的变化能够更准确地传递出感情的变化。

3. 语速:安徽话的语速相对较快,节奏感明显。

这也是安徽话与普通话的一个显著区别。

六、结语安徽话是安徽省的官方语言,也是安徽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安徽话的发音特点、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沟通安徽人。

阜阳方言的音韵特点概述

阜阳方言的音韵特点概述

阜阳方言的音韵特点概述
阜阳方言是安徽阜阳市的一种方言,同时也是两江交汇的黄淮地区的黑河腔的统一本土语言。

它以其独特的音节和节奏而闻名,令人印象深刻。

阜阳方言具有安徽尤其是淮西地区流行的语调特色。

它在升降声调中分析细分出四种,即平调、阳平调、上声和去声。

平调是阜阳地区流行最广的语调,也是其他对话的基础。

上声用于表达提醒的意思,往往带有抑扬顿挫的韵律,语言有节奏感和情绪性。

阜阳方言的音节比较类似,基本形式是声母+韵母+声调,有较多的开音节。

阳阳方言中同样存在叠读音、同化音、鼻音等多音节情况。

此外,它还具有典型的声韵抑扬节奏,使语言更加富有表现力。

安徽芜湖市峨桥方言的分区探讨

安徽芜湖市峨桥方言的分区探讨

安徽芜湖市峨桥方言的分区探讨峨桥方言是安徽芜湖市的一种地方方言,主要分布在峨桥镇及周边地区。

在这一地区,方言和普通话一样被使用,甚至在一些场合还更为常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峨桥方言在芜湖市的分布情况,探讨不同区域的方言特点和差异。

一、峨桥方言的分布情况在峨桥镇周边地区,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在芜湖市其他地区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由于峨桥方言的使用人群主要集中在峨桥镇,因此在城市其他地区很少听到方言的使用。

二、峨桥方言的特点峨桥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在语音方面,峨桥方言的舌尖音和鼻音使用较为频繁,使得方言显得更加生动、有韵味。

方言中的儿化音也是其特色之一,使得方言更具有地方特色。

在词汇方面,峨桥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差异。

“好吃”在方言中通常使用“吃旨”来表示;“好玩”则常用“玩洗”来表达。

这些词汇在方言中的使用频率高,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语法方面,峨桥方言的语法规则与普通话也有着不同,如方言中的疑问句常常以“呗”结尾,“似”也是方言中常见的语法成分。

这些语法规则的差异也是峨桥方言的独特特色之一。

在峨桥镇及周边地区,虽然整体上都使用峨桥方言,但在不同的区域还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峨桥镇的中心地带,方言的使用更为纯正,各种特色更为突出;而在周边的乡村地区,方言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也受到了一些外部语言的影响,使得方言呈现出一些差异。

在峨桥方言的分区探讨中,还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峨桥镇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在方言的使用上可能也存在差异,因为这些地方的人群构成和生活方式可能不同,进而也影响了方言在这些地方的使用情况。

四、峨桥方言的保护与传承虽然峨桥方言在当地仍然保持着一定的使用频率,但受到普通话的影响,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为了保护和传承峨桥方言,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防止方言的逐渐消失。

应当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开展方言的传承和普及工作。

可以通过方言课堂、方言活动等形式,向年轻人普及方言知识,增强他们对方言的认同感和使用欲望,从而推动方言的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方言研究综述》(钱锦伟)
李荣主编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1987)
安徽方言:皖北:中原官话、江淮官话
皖南:吴语、徽语、赣语、江淮官话以及由河南和湖北两省来的移民的官话
其中皖南吴语包括太湖片和宣州片, 此外还有湘语、闽语、客家话、畲话等。

孟庆惠编纂的《安徽省志·方言志》( 1997)认为安徽方言主要由皖北中原官话、皖中江准官话、皖西赣方言、皖南宣州吴语、皖南徽语,此外还有客家话、闽语和湘语等组成。

《安徽省的汉语方言》(赵日新)
(本文为《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安徽省的汉语方言”文字说明稿。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省的汉语方言主要包括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吴语、徽语、赣语几种。

此外,境内主要是皖南还有清末太平天国战争之后的移民带来的湖北话属西南官话、河南话属中原官话、湖南话湘语、闽语、客家话等。

官话是安徽的主要方言。

安徽省的官话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以及江南沿江地带,分属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此外还有太平天国战争以后移民带来的西南官话。

江淮官话安徽的江淮官话主要属于洪巢片少数属于黄孝片分布在安徽中部
①洪巢片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霍山县六安市怀远县南部孝仪乡马城镇常坟镇
睦乡、姚山乡、兰桥乡、找郑乡、荆芡乡、城关镇、东庙乡、梅桥乡、魏庄乡、犯河乡、陈集乡淮南市长丰县明光市定远县全椒县巢湖市天长市来安县滁州市和县含山县无为县舒城县庐江县马鞍山市当涂县西部城关镇、新桥乡、黄山乡、银塘乡、江心乡、西河乡芜湖市南陵县青阳县池州市西北部东至县北部大渡口、姜坝等地宣城郎溪县广德县限县城、东亭宁国市南部宁墩、狮桥、中澳、中田、大龙、万家等东南部山区及城西竹峰、育龙等地铜陵市铜陵县大通、安平等地繁昌县获港、赤沙等乡径县童吐乡芜湖县万春区、花桥乡一半族德县县城、蔡家桥等地。

铜睦县以下六县市城关新派石台县部分乡镇
②黄孝片桐城市极阳县安庆市
安徽江淮官话的主要特点是:
①全浊声母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②泥来母大多混同
③见系开口二等字存在数量不同的文白异读,文读【tg】组声母拼细音,白读【k】组声母拼洪音
④影疑母开口洪音字混同
⑤止摄日母字大多不读卷舌韵母,其他摄的日母字大都读【z尾巴】少数读【z】
⑥咸山摄舒声字合流,多数分为三类(如合肥):古开口二等除见系、合口二等韵、合口三等韵非组为一类合口一等韵、合口三等韵知系为一类开口二等韵见系、开口三四韵等为一类
⑦声调一般为五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全浊上今归去声。

入声多数带喉塞音尾。

《六安话语音研究》(何自胜)
六安话江淮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江淮官话的洪菜片。

六安地处安徽西
部,位于江淮方言与吴语的交汇处,方言性质介于二者之间,六安人自古至今,
都有处于南北两大方言文化区的居中心理,称无入声的北方诸方言者为“份子”,
称吴语区等南方地区方言者为“蛮子”。

在北方方言中,有入声是江淮官话的主要特点之一,六安话的入声保存比较
完整,不与其他韵相配而独立存在,其主要元音A,。

不能单独成韵,只有接喉塞音,才能构成韵母。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

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河南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和阜阳市。

语音特点:
()i开口呼零声母字除高元音外,都有轻微的浊喉塞擦音色彩。

(ii)声母j、q、x,发音部位稍微偏前。

“母鸡、气球、洗碗”
(iii)古泥(娘)来母今六安话一律不分,读l音。

但在年轻人口音中,合撮两呼
前有读n的趋势。

“牛奶、柳树”
说明:
(1)沪表示鼻化韵,文后出现这种形式都表示鼻化韵。

(2)。

i的实际音值为。

i
(3)U与.PP’相拼时实际音值为u,偏高且唇形略展,在与其他声母(包括零声母)
相拼时实际音值为唇齿音【v]
(4)。

实际音值偏高偏央一点;ui实际为后响复元音;i耳1偏高,摩擦部分较重。

(5)入声韵尾一?的闭塞性不强,是一个轻微的紧喉动作。

(6)A与齐齿呼合口呼相拼时偏低偏央.
(7)年轻人只韵有读y趋势。

(8)除高元音外,零声母字都有轻微的喉塞擦音色彩。

入声字:
《方言调查字表》里收入的651个入声字,在今六安话的语言演变过程有70多个
入声字逐渐变成了非入声字,这70多个字是:拉掐而划挖吓摸昨撮啄朔六液腋跃只质亿忆翼易幕缚褥剧续旭欲蟀给逸酪踱贼舌轧粟觅铁霎栅洽撒泄辱嚼匹末着雹饺肉熨射掇拽工卓支腌抨峡揖式宿剔错错。

照、考、勺
④【p035」没有节制:他颇着吃,就跟饿死鬼投胎的一样。

②〔明214〕不着急:你这人~得很
⑤[t’。

51~弄:表示做事不干脆,不爽快。

他这人做事日弄,别跟他交往。

③o[t门5〕相互抵消:你欠我的钱,就有粮食跟我~掉吧。

④〔以214]:撞:他一头~雷到墙上去。

④压‘。

214]:捉弄、愚弄:你~考人的,我再也不理你了。

⑤[吞。

44]傻子。


①E2141:坐,他一屁股~派在地上。

②[p‘。

35」:跋子。

拍子
③x[uOS]:晃动:坐好了,别老是踝过来踝过去的。

②k[‘u毋“51〕摔:他把茶杯一在地上。

②娜u忠”214]鹅鸭在泥水里觅食。


②[t‘in52」:打击:我~听死你。

②[t吞u护44]整~装:完整。

斗逗口(动词,一掉了:吃完了)
牙狗:公狗
好利亮:完全好了
刀:用筷子夹
熊:训斥
语法: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反复问句是用动词或形容词的
肯定与否定相重叠的形式来表示的,其典型形式为“VP
不VP”,VP代表谓词性成分。

如“去不去?”、“漂亮不漂亮?”。

这种问句要求答问者必须在“VP”和“不VP”之间作出选择,如前者的回答必须是“去”或“不去”。

而这与一般的选择问句相区别:一般选择问要求在“A”、“B”甚至是“C”等多个项目之间作出选择,反复问则要么选
择“VP”,要么选择其反面“不VP”。

朱德熙指出:反复问句是一种选择问句,汉语方言的
反复问句最常见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VP 不VP”型,一类是K- VP型,即在VP前加一个疑问副词构成问句,
并进一步指出,反复问句的这两种类型始终相互排斥,不
在同一种方言里共存,其区别具有类型学意义。

[1]
合肥话的反复问句是用
“K- VP”的形式表达的,即在谓词性成分VP前加一个疑
问副词构成疑问句。

这个疑问副词在合肥话中有两种读
音[k' ]或[k ],字面上写作“克”或“格”(肥东部分地
区读作“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