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合集下载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讲义(全集)第一章:引言本讲义旨在解决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研究阶段。

通过本讲义,学生将能够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连贯性,并且能够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建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初中物理回顾本章将概述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和概念。

学生将回顾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知识在高中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2.1 力学回顾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复力学的基本概念,例如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等。

学生还将通过题进行实际应用。

2.2 热学回顾这一小节将回顾初中热学的主要概念,如温度、热传导、热膨胀等。

学生将通过实例了解这些概念在高中物理研究中的延伸应用。

2.3 光学回顾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回顾光学的主要概念,如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学生将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2.4 电学回顾本小节将回顾初中电学的基本概念,例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学生将通过电路图和题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研究一些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延伸应用。

重点将放在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扩展。

3.1 力学延伸学生将研究初中力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深入应用,如动量守恒、万有引力等。

3.2 热学延伸本小节将探讨初中热学知识的扩展,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学生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来理解这些概念。

3.3 光学延伸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研究初中光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如光的干涉、衍射等。

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来加深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3.4 电学延伸本小节将介绍初中电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延伸应用,如电磁感应、电路分析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高中物理研究建议本章将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学生将了解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得到研究方法指导。

4.1 研究重点在这一小节中,学生将了解高中物理研究的重点知识点,并学会分配时间和精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初中到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到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到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变化,为
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关系。

二、复习初中物理知识(10分钟)
通过提问或者小测验的方式复习学生在初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包括力、运动、能量等内容。

三、讲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区别(15分钟)
讲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区别,包括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同,以及高中物理中新增
加的知识点。

四、讨论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联系(15分钟)
引导学生分析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看看初中物理知识如何在高中物理中延伸
和拓展。

五、小组讨论和展示(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关系,并展示他们的思考结果。

六、回顾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以及如何做好过渡。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或者思考题,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以及课堂讨论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多有关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物理知识面。

初中升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升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的:初步认识物理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关系;了解高中物理及高考概貌,了解初高中学习脱节点,明确衔接与学法要领;着眼高中三年乃至一生发展,激发科学情感意志,启迪理想信念。

授课内容:一、物理学研究什么?有什么用?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运动规律的学科。

物质运动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分别为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和原子核内的运动。

2.物理包括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五大组成部分。

高中力电两大块必考,后三块任选一。

学好力学是关键。

3.物理与其他学科关联4.物理与人类社会进步——物理化学支撑的信息时代和生物世纪;5.物理与个人发展——新一轮高考改革超80%名牌大学要求选考物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干什么工作,物理知识及其思维方法将受益终身。

二、高中课程与高考初高中物理课程中,数学知识脱节点:矢量与标量;误差与有效数字;三角函数与解斜三角形;一次函数图象的斜率与截距;二次函数(图象最值顶点,斜率变化等);解析几何曲线斜率与变化率,极限与微分思想。

三、高中物理难学吗?具体到抽象——概念重深入理解,“记”不管用;简单到复杂——规律应用分析难。

一看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穿,不点也穿;定性到定量,标量到矢量,公式加图象,数学不习惯,而且跟不上;课堂容量加大,进度较快,需要自律自省自学。

四、高中物理怎么学?(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1.持之以恒的课前预习习惯;2.咬文嚼字,注重理解的阅读习惯;3.认真听讲,做笔记的习惯;4. 独立作业,做题“三多”的习惯;5.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6.勤观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优化学习方法1.着力“三基”,弄清概念规律方法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概念——为何引入,如何定义,物理意义,本质内涵,适用外延,相关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物理量遵循的运算规则等;规律——适用条件和范围,解决什么问题,使用注意事项等。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举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举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举例
1. 了解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与衔接;
2. 了解初中物理所学内容在高中物理中的深化和拓展;
3. 掌握初高中物理知识的交叉应用。

教学重点:
1. 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2. 高中物理知识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教学难点:
1. 如何将初中物理所学知识与高中物理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发现初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包括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关系、案例分析等内容;
2. 学生准备笔记和课堂交流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激发学习
兴趣。

二、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和拓展。

比如,通过对
初中所学的力学知识,在高中物理中引入动力学概念的衔接。

三、课堂讨论(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交叉应用,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让他们自主总结。

四、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分析一个实际案例,看看其中是否有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与延伸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下节课可以进行更多实例讲解,巩固学生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

初中和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和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和高中物理衔接教案一、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初中和高中物理的联系和差异。

2. 掌握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物理思维。

二、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对比,方便学生理解。

2.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材。

3.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的课堂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联系和差异(10分钟)- 通过课件或简短的讲解介绍初中和高中物理的联系和差异,比如知识深度、内容难度等方面的不同。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延续和衔接关系。

2. 复习初中物理知识(20分钟)- 回顾初中物理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如力学、热学、光学等内容。

- 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3. 高中物理知识点的引入(30分钟)- 介绍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等。

- 通过示意图、实验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4. 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20分钟)- 老师提出一个物理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物理思维。

5. 实验操作与总结(20分钟)-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运用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进行实验操作。

- 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初中物理知识,巩固基础。

2. 阅读相关物理教材内容,预习高中物理知识点。

3. 完成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对初中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物理思维。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案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案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衔接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系统地了解物理学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初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和深化。

教学准备:教案、课件、教学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 让学生回顾初中物理知识,引导他们思考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关系。

二、学习新知识(30分钟)
1. 教师讲解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

2. 教师进行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答疑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四、课堂互动(10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物理知识的应用与思考。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第一节如何学习高中物理一、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回顾初中物理: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2、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3、密度4、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5、浮力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7、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8、热学:包括温度、内能9、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11、能量和能三、高中物理知识结构: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初高中物理衔接人教版教案

初高中物理衔接人教版教案

初高中物理衔接人教版教案科目:物理年级:初中和高中课时:1课时主题: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关系,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2. 掌握初中和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联系和延伸。

教学重点:1. 初中物理知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关系;2. 初中物理知识的延伸和深化。

教学难点:1. 初中物理知识如何在高中物理中应用和拓展;2. 如何建立起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桥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回顾初中物理所学内容,并与高中物理知识进行比较;2.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初高中物理的联系和衔接关系。

二、整合(15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初中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如力和功、电学基础等内容;2. 重点展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知识延伸和深化,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拓展(15分钟)1. 分组讨论,探讨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2. 给出实例让学生尝试解决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关系,强调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的连贯性和发展性;2.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和探索,建立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桥梁。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综合练习题,巩固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2.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发展和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初中和高中物理的衔接关系展开,帮助学生理清初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转变和扩展。

同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应用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建立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桥梁,促使学生从基础知识到高阶知识的顺利过渡。

谈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

谈初高中物理的教学衔接
较 整齐 的阵 容 、 规 范 步 伐 上 好 “ 桥 ” 平 缓 地 引他 们 上 一 个 较 引 ,
二、 初高 中物理衔 接教学 的一些措 施
1培 养 学 生 学 习的兴 趣 , 发 学 生学 习物 理 的 求知 欲 望 . 激
浓 厚 的 兴趣 将 是人 们 刻 芾钻 研 、 于 攻 关 的 强 大 动 力 。 孔 勇 子 日: 知之 者 小 如好 知 者 , 之者 不 如乐 之 者 。学 生 只有 对 物 理 好 感 必趣 , 会 充 分发 挥 白 的积 极性 和 主 动性 , 想 学 、 学 、 就 才 爱 才 能 学好 。对 于 卜 四五 岁 的学 生 米 说 , 们 刈‘ 事 物 的 渴 求 心 他 新 和好 奇 心 是成 人 所 能 比的 。这 也 是我 们 解决 难 题所 必 须 利 用 好 的积 极 心理 闵素 。教 帅 在 课堂 教 学 中 , 理 创设 情 境 , 利 于 合 有
生接 受难 度 大 。例 如 初 中学 习力 的知 识 , 我们 只 是 对 个 物 体 受 力 有一 个 基 小 的 了解 , 高 中 物 理 对 物 体 受 分 析 不 仪 仅 局 而
限 于一个 物 体 受一 个 力 ,1 『要考 虑 的足 多个 物 体 受多 个 力 作用 , I i 且 一定 是 平 衡状 态 , 因而 题 较 为 复杂 。 2 形 象思 维 向抽 象思 维 的飞 跃使 学生 思 维产 生 断层 . 在 整个 初 中 阶段 , 生 的思 维 处 于经 验 型 向理 论 型 过 渡 的 学 阶段 。初 【生 的思 维 与 高 中生 的思 维 是 不 同 的 。初 r生 的 思 维 f 1 l 1
习 , 学牛 成 为 学 习 的主人 。 使 2 改 进课 堂教 学 , 高 学生 思 维能 力 水平 . 提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导语:初中和高中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两个阶段,初中物理主要是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中物理则更加注重理论的深入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初高中物理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衔接。

本文将介绍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教程,帮助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更好地适应学习。

一、理论知识的延伸初中物理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在高中物理中会有更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比如,初中学习了牛顿三定律,高中会进一步学习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内容。

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学生需要注意理解基本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这样有助于在高中物理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更深入的理论知识。

二、实验技能的培养初中阶段实验主要是简单的物理实验,学生需要学会观测、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而高中物理实验则更加注重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为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技能,初中阶段应加强对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三、问题解析的训练高中物理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分析和求解。

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非常重要,因为高中物理中经常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物理问题的求解。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将数学与物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应对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复杂问题。

四、思维方式的转变初中物理注重对基本概念和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而高中物理则更加注重对现象的解释和理论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会积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思维模式,但是在高中物理中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学生需要从初中物理的描述思维向高中物理的解释思维方式的转变,这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

五、学习方法的调整与初中相比,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更大,学习的内容更多。

学生需要学会调整学习的方法,采用更高效、更系统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能更多地依赖教师和课本,而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初中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中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关系;
2.掌握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1.初中物理知识回顾:运动学、力学、热学等;
2.高中物理知识介绍: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
3.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点:如牛顿三定律、电路原理等。

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物理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
2.回顾初中物理知识:通过简单例题让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知识点;
3.介绍高中物理知识:通过图表或实验展示高中物理知识的新颖性;
4.初中高中物理衔接点:讲解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的知识点联系;
5.拓展训练: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相关物理问题;
6.课堂总结: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教学反思:
1.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2.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3.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是否理解透彻、积极主动。

教学延伸:
1.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知识的差异和联系;
2.开展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巩固学习效果;
3.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物理书籍或文章,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通过小测验、练习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3.听取学生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资料:
1.初中物理教材、高中物理教材;
2.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模型等;
3.相关物理学习资料、课外阅读书籍。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讲座 ppt课件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讲座 ppt课件
8
9
知识对比(三)
初中知识很多可以有直接经验,大多研究单一对 象、单一过程、静态问题
高中知识有些远离生活经验,甚至无法实验室实 现,需要理解实验,经常研究多个关联的研究对 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
10
知识对比(四)
初中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和解释都简单粗 略
高中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 理问题的分析推理严密科学,阅读难度大。
5
知识对比(一)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上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 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
高中物理课程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很多结论 不能由实验直观直接得到,而需要在实验基础上,落
苹果越落越快(直观) 苹果下落怎么个越来越快法?(需要假设、测量、
物理强调建立物理情景和模型,指明研究对象,了解 物理过程与状态,分析相互关系等等
特殊问题特殊方法:隔离、临界、极值,假设 相信解题有方法,做题有技巧 做后多思考与归纳,一题多解与多用,举三反一。
25
重视讨论与交流
与老师:学习老师、尊敬老师、质疑老师、超越 老师
与同学:合作、分享、讨论、相互学习 与外界:教材、参考书、网络…(要注意学习不
预习不是机械的,形式的。比如完成一个学案? 完成一份试题?写个预习笔记?
18
学习习惯-听课
听什么?知识形成的过程,涉及的物理方法 体会什么?教材的内容安排,老师的思维方法 记什么?物理课堂笔记基本难有大作用,记自己
最有感悟的东西,不需要照抄老师板书,不需要 抄书上黑体字。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如老师的 分析问题的草图,解题的格式,画图示例等。 想什么?想重点,想难点,想应用,想推广
一般实验方法:实验->得出数据->绘制图形->分 析关系->得到结论

如何实现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

如何实现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

如何实现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有效衔接一、知识层面的衔接1、复习巩固初中知识:在进入高中之前,学生应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巩固,特别是那些在高中物理中将会进一步深化的知识点,如力、速度、密度、压强、功和能等。

通过做练习题、总结归纳等方式,确保对初中物理知识有扎实的基础。

2、预习高中物理内容:提前借阅高中物理教材或参考书,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注意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知识点上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那些在初中只是简单提及而在高中将深入讲解的内容。

二、思维方式的转变1、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直观和形象,而高中物理则更注重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学生应逐渐适应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学会用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来解释和解决问题。

2、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

三、学习方法的调整1、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高中物理知识复杂且抽象,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很难取得好成绩。

学生应注重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理解来记忆和应用。

2、多做练习,注重归纳总结: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在做题过程中,注重归纳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课堂上的讨论和实验是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的重要途径。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同时,认真完成实验任务,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能力素养的提升1、提升数学能力:高中物理与数学密切相关,特别是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等知识点在物理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应提前学习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对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数学运算和推导。

2、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高中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学生应学会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探究新的问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目录一、力学部分 (2)1.1 力和运动 (3)1.2 动能定理与功 (4)1.3 重力与摩擦力 (6)1.4 弹力与胡克定律 (7)二、热学部分 (7)2.1 温度和温度计 (8)2.2 热量与热功 (10)2.3 气体性质与状态变化 (11)三、电磁学部分 (13)3.1 电场与电势 (14)3.2 电路与欧姆定律 (15)3.3 磁场与电磁感应 (16)四、光学部分 (17)4.1 光的传播与反射 (18)4.2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19)4.3 光的干涉与衍射 (20)五、近代物理部分 (21)5.1 光子与量子现象 (23)5.2 原子结构与原子光谱 (25)5.3 核能与核反应 (26)六、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 (28)6.1 几何图形与函数图像 (30)6.2 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30)6.3 数据处理与图表绘制 (32)七、物理实验与探究 (33)7.1 物理实验基本技能 (34)7.2 物理实验设计与实施 (36)7.3 物理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37)八、综合应用与拓展 (39)8.1 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0)8.2 物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41)8.3 高中物理拓展知识简介 (43)一、力学部分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力学作为其重要的分支之一,为人们理解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提供了基础。

对于初高中物理衔接而言,力学部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本教程将从力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力学知识体系。

力学部分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运动规律,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引力、弹力、摩擦力等。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多种运动形式,如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静止等。

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力的独立作用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力学知识,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如何完美衔接

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如何完美衔接

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如何完美衔接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如何完美衔接,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如何完美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

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学习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和家长的首要任务。

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阐述在高一物理教学前,先做好高初中物理学习衔接的一些做法: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

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

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的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

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

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高一升高二衔接物理标准化教案(戴氏教育2014版)

高一升高二衔接物理标准化教案(戴氏教育2014版)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2、答案来源:(1)摘录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2)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3、特别注意:(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4、答主观题要有创意解答要求谈“个人的主观感受”的题时,要想答出创意,从语言上给评卷老师留下较好印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灵活引用出新意在答题时,灵活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使答案具有文学美。

如阅读《牵着母亲过马路》一文,要求考生谈谈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我们借助引用作以下回答:“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我当孝敬她——在我生活的每一天。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不尽孝道,不及禽兽,枉称为人!(2)巧用修辞闪亮点在答题时,恰当地运用对比会使说理鲜明、透彻,比喻的运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而运用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使答案具有节奏美。

例如读《人生》一文,要求写出对人生的感悟,综合运用排比、比喻可作如下回答:“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程讲义:第1讲初中力学综合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程讲义:第1讲初中力学综合

初升高物理衔接班第1讲——初中力学综合(2课时)一.教学目的:解答力学综合题的方法二.教学内容:(一)概念辨析法概念辨析法就是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作为标准来衡量、辨析试题所给条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1]一个1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3s内移动了15m。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是2N,求:(1)拉力的功率;(2)上述条件下,物体匀速运动了10s,拉力做的功是多少?分析:由于物体是水平方向做运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根据做功的条件必须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方向上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而本题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尽管作用在物体上,但不做功。

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1s)内物体所做的功。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且物体此时应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水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则拉力大小可知。

最后利用相关公式去求得结果。

解:(1)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2)答:(1)拉力的功率为10W;(2)匀速移动10s时拉力做的功100J。

(二)假设法就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条件、物理过程或物理结果事先作出假设,一般假设为理想状态或特殊情况,然后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作出推理、分析、演算直至得出结论。

[例2]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和B,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现将A、B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B两球静止时,水对A、B两球的浮力之比为,则kg/m3,kg/m3。

分析:判断A、B两球在水中静止时的浮沉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妨把两球可能出现的浮沉情况都进行假设,进行计算并与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比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A、B两球质量相等,则:假设两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为:显然假设不成立。

再假设两球都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该假设也与题意不符。

因而可确定,一球漂浮,一球浸没。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新编)(可编辑修改版)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新编)(可编辑修改版)

解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物体相对斜面静止,相对地面水平向左匀速移
动 l,物体受到重力 mg、摩擦力 Ff 和支持力 FN 的作用,这些力均是恒力,故可用 W Fl cos 计算各力做的功。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 Ff mg sin , FN mg cos 。 (1) WFf Ff l cos(180 ) mgl sin cos ; (2) WFN FN l cos(90 ) mgl sin cos ; (3) WG mgl cos 90 0 。 变式 3: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静止于倾角为 α 的斜面上,当斜面受力后,物体随斜面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
了 L,而木板前进了 s。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问:
(1)摩擦力对滑块所做功多大?(2)摩擦力对木板所做功多大?
解析:(1)滑块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摩擦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为:
Wm mg(s L) 。 (2)木板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摩擦力对木板所做的功为:
WM mg s 。 四、知识提炼导图:
二、例题引路 三、衔接训练
(初升高)高一物理衔接班第 7 讲——功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功的两个要素。 2. 掌握功的公式及单位,并能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 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二、学习要点: 1. 功的概念的理解。2. 功的计算方法。 三、课程精讲:
思考 1:初中我们学过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思考 2:举几个例子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判断:在下列图片所示的情景中,人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如果是,请说明理由。
变式 1: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说明( )。
2
A. 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B. 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 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 90 D. 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 90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共九讲43页)

初升高—物理衔接教材(共九讲43页)

第一讲运动学基本概念(一)一、知识要点及典型例题:(一)质点1.对质点概念的理解质点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对物体的简化.它忽略了物体的和等次要因素,而突出了物体具有这个主要因素.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填“存在”或“不存在”).2.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两种情况(1)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2)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例1分析研究下列物体运动时,研究对象能看做质点的是()A.研究雄鹰在空中的飞行速度B.研究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的动作C.研究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的滑行时间D.研究运动员发出的弧旋乒乓球的旋转情况(二)参考系1.同一个运动物体由于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的结果常常是的.2.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如果题目不做特殊说明,都是选为参考系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的.例2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可能运动情况是()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三)坐标系1.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这个坐标系上包括、和单位长度.2.研究质点的直线运动时,一般建立一维,坐标轴上的一个坐标对应质点的一个.例3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列表如下:(1)请在如图1所示的x轴上标出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置.图1(2)哪个时刻离坐标原点最远?有多远?(四)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1)时刻只能显示某一,好比一张照片,时间间隔展示活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相.(2)时刻体现在时间轴上为某一个;时间间隔体现在时间轴上为.①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n称内指的是,在数值上都等于1 s.②最初2 s内,最后2 s内……最初n s内都是指.③第1 s末(或第2 s初),第2 s末(或第3 s初)……都是指,如图1所示.图12.时刻与时间间隔的联系:时间间隔Δt=.例4如图2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B.t2~t3表示时间,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D.tn-1~tn表示时间,称为第(n-1) s内(五)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与联系例5气球升到离地面80 m高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 m高后才开始下落.则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路程为________.(六)矢量和标量1.标量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时间、路程、温度、功、能量等,其运算遵从算术运算法则.2.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如、力、速度等,其运算法则不同于标量.3.矢量的表示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资料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资料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资料初中和高中的物理研究是一个递进和衔接的过程。

初中阶段主要建立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概念,而高中则更加深入和广泛地探讨了这些知识。

本文档将介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理解高中物理。

1. 物理基础知识回顾初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内容。

在开始高中物理研究之前,学生需要复并巩固这些基础知识。

以下是一些要点:- 力学:运动、力、功和能量、机械振动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 光学: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颜色和成像等基本原理。

- 电磁学:电荷和电流、电场和磁场、电路等相关知识。

2. 概念深入理解在高中物理研究中,学生会对初中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需要重点理解的概念:-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能量转化与守恒- 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概念3. 数学和物理的结合高中物理研究中,数学和物理紧密结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学生应掌握以下数学知识:- 四则运算和代数表达式- 直线和曲线的图像表示和分析- 求解简单方程和不等式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物理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4. 实验和实践应用高中物理研究注重实验和实践应用,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和研究科学研究的方法。

初中阶段的实验经验和基本实践能力将为高中物理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结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是一个渐进和递进的过程。

通过复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深入理解重要概念,结合数学知识,并通过实验和实践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过渡和理解高中物理研究。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的知识衔接还需根据教材和教学要求来决定。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2014-12-15第一节如何学习高中物理一、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回顾初中物理: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2、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3、密度4、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5、浮力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7、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8、热学:包括温度、内能9、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11、能量和能三、高中物理知识结构: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四、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一)概念性阶梯: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

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跨越的“台阶”。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

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跨过这个台阶。

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

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

(二)规律上的阶梯概念上的阶梯必然导致规律上的阶梯,规律上的阶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2.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

(三)研究方法上的阶梯1.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物理现象的定性说明和简单的定量描述,进入高中后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

2.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

初中只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而在高中不仅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还要学习二维的曲线运动,并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引入坐标法,把平面上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3.引入平均值的方法。

这个方法对于研究非均匀变化的物理量的规律是很重要的科学简化法,如变速运动的快慢、变力做的功、变力的冲量等。

当然,一旦跨越这个台阶就会对很多物理现象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好处。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式到辩证逻辑……。

附:1、高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法物理模型法猜想与控制变量法类比方法数学图像法2、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整体与隔离法转换法动态思维法极限分析法五、如何学习高中物理:勤奋得法学物理物理学难学肯下功夫难化易论方法方法论易论付诸实践易中难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自学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们大部分知识是经过自学获得的。

自学能力表现在自己会认真阅读、会独立思考、会查找资料,自己能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能获得知识、能理解与运用知识的基本保证。

同学们上高中要增强自学意识,学会自学,对学好高中各门学科都非常有利。

在预习中,对于第一次接触的概念、规律要认真分析。

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有意识地注重三个方向的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什么问题? (2)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怎样写? (3)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也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 (1)它是怎么得到的? (2)规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怎样? (3)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这样去学习新概念,新规律,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掌握,同时也能改掉死记硬背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学好物理,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

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问,要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不能解答,其关键的那一步没有想通再去问老师。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物理解题规范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

高考明确要求计算题中:“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因此解题规范化训练要从高一抓起,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①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力学中有些习题,不画受力图,不知从何处着手,不能得出正确结果。

画出受力分析图,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快捷途径。

运动学中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

如u、ν、μ、ρ、p, m与M等,一定要认真书写,不少同学m与M不分,结果使表达式变味了。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 x、F y、初、末速度ν0、νt,等等。

②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是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没有字母的说明,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④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

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

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

第二节高中物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第三节力初高中知识对接一、本章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的知识(1)知识点:力的初步知识、力的表示、弹力和弹簧测力计、重力、摩擦力、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2)主要能力要求:会观察和实验,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本章在高中阶段将要学习的知识(3)知识点:力的概念、重力、弹力和胡克定律、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4)主要能力要求:①用数学方法去处理物理问题,例如:图像法表述,会用微小变化放大的方法②会受力分析③能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矢量运算)二、知识对接:1、力的表示:力的表示通常有两种方法,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特别是力的示意图,在高中我们需要利用它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2、重力:在初中讲了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方向以及重心,高中加强了对“重心”的应用。

3、弹力、弹簧测力计:在初中定性分析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关系的基础上,高中提出了胡克定律,能定量的计算弹力的大小,判定弹力的方向,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4、摩擦力:在初中定性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基础上,高中教材定量地分析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准确的判定摩擦力的方向。

5、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初中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的基础之上,高中扩充到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

6、微小变化放大: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将不易观察的变化进行放大的实验方法。

第一小节力的描述一、知识结构:1、力的概念我们已经知道,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的形状和状态发生改变.请你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要求说出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演示: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引导答出:细线对钩码施加了力。

演示:磁铁吸引铁块。

引导答出:磁铁对铁块施加了作用力。

力是一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个孤立的物体也不会存在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2.力的大小和方向(1)力的大小用弹簧秤来测量。

单位是N(牛)。

(2)力是有方向的物理量。

物体受的重力方向是____;水里的船受到的浮力方向是____。

(3)力的图示。

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代表)。

例1 :卡车对拖车的牵引力F的大小是2000N,方向水平向右,作出力F的图示。

步骤:选一标度(依题而定其大小):如用1cm长的线段表示500N的力。

从力F的作用点O向右水平画一线段四倍于标度(4cm),然后画上箭头:练习:作出下列力的图示:①物体受250N的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