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路径 论文
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2篇
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 (3)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 (3)精选2篇(一)为了推动产业转移,以下是一个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方案:1. 调研与筛选目标产业:对于希望转移的目标产业进行全面调研和筛选,评估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潜力。
重点考虑与当地产业相互补充及技术要求适宜的领域。
2. 制定政策扶持措施:制定相关产业转移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土地和厂房租赁优惠、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吸引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3. 提供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开发或提供现有的产业园区,为转移企业提供土地、场地、基础设施等条件,降低企业转移的成本。
4. 引进人才和技术支持: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提供专业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开展产业转移。
5. 加强与原产地合作:与原产地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信息资源、技术经验和市场情报,为企业转移提供更多的支持。
6. 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和推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关注和选择,提高承接的成功率。
7. 加强监管和服务:建立健全的产业转移监管机制,加强对转移企业的跟踪和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企业在转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8. 鼓励创新和研发:为承接产业提供创新和研发方面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优化升级。
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方案 (3)精选2篇(二)方案:产业转移是指将一些原本位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和企业资源转移到相对欠发达地区,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下面是一个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方案:1. 定位和目标:确定产业转移的定位和目标,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定承接的产业方向,例如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2. 吸引投资:制定政策和措施,吸引国内外企业进行投资。
提供土地、税收优惠、人才培训和技术支持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落地成本。
3. 产业园建设:建设符合产业特点的园区,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盘点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验做法的4个典型案例各地借鉴
盘点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验做法的4个典型案例各地借鉴产业转移是指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地区的产业资源,通过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等措施,引导企业将其生产基地从发达地区迁移到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实现资源的相对平衡。
近年来,中国各地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下面将盘点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验做法的4个典型案例,并从中总结经验,供各地借鉴。
1.广东惠州世灵产业转移示范区广东惠州世灵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首个获批的产业转移示范区,以承接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业为目标,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企业迁入。
该示范区在土地、税收、财务、人才等方面给予企业一系列支持,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同时,该示范区还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广东惠州世灵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在于:完善政策措施、提供扶持政策、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
2.河北雄安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河北雄安新区是中国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示范区之一、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域,雄安新区积极引导北京和天津的非首要功能向该区域转移,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雄安新区建设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和优惠政策,如产业用地供应、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建厂。
该区域还注重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的建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河北雄安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在于:积极引导和吸引产业转移、提供优惠政策、注重生态环保和公共服务建设等。
3.湖南综合保税区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综合保税区作为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区域,在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区域通过建设现代化保税仓储基地,提供专业化、高效率的保税仓储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税制度和便利化政策支持。
同时,湖南综合保税区还注重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峡江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对策
峡江县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对策同月产业转移,是指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现象和过程。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发达国家和地区将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产业转移经济浪潮。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倾斜,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受土地紧张、能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制约,产业结构进入调整与升级阶段,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将向外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转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并逐渐呈现出大规模转移的趋势;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局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外商将资金逐步投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了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这就为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峡江地处中西结合部的三峡腹地,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抓住机遇,积极有效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通过吸纳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和高新技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一、客观分析峡江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同周边和三峡库区其他县市相比,峡江在区位、资源、政策、成本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
峡江位于湖北省西部,东连宜昌、西邻重庆,处于中西部的结合部,是恩施自治州的北大门、唯一的通海港口,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
历来为经济和军事要冲。
长江、清江横贯东西,318、209国道、在建的宜万(宜昌—万县)铁路、沪蓉(上海—成都)和即将修建沪渝(上海—重庆)高速公路穿越全境,水陆相接,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县城距三峡大坝仅64公里。
区位独特,交通便利,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
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区位优势。
江西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研究及相关建议
江西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研究及相关建议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一直是落后省份向发达省份学习与合作的主要模式之一。
近些年来,以“长三角”为首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猛,产生了一大批不再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向外部转移的产业。
而中西部地区也都已做好了承接外来优质产业的准备。
文章以江西为例,通过区位商计量和产业转移等相关理论,分析江西在迎接外来产业时应当做的准备以及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有选择的承接外来产业,并对江西的承接工作做出相应的建议。
标签:产业转移区位商一、引言产业转移一直是产业发展的规律之一。
发达地区通过淘汰落后产业以优化自身资源配置,落后地区则通过引进优质产业以加速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到西北内陆地区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化分布。
东部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尤为瞩目。
“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学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
以“长三角”地区为辐射中心向外扩散,位于辐射区域内的江西则在产业传递过程中起着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过渡的作用。
江西作为中国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若干扶持政策以促进其经济发展,而其杰出的地理位置也提供了先天优势。
文章旨在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分析江西如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做好选择以使自身经济腾飞。
二、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一直层出不穷。
如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落后国家劳动力转移至发达国家后具有无限大的供给弹性;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该理论表达的是处于中心的发达国家为产业的研发者而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则为消费者和资源提供者;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其观点为产品要经历幼稚、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周期。
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也将发生变化。
此后还陆续产生了雁行模式、边际产业转移等理论[2]。
三、“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可行性分析鉴于“长三角”地区之一的浙江与江西相邻,为使文章可行性更高。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作者:裘文蕾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中》2013年第08期摘要:由于受国家政策、发展策略、区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渐渐升高,存在经济梯度差异。
产业转移即生产力地域间的转移,既是发达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需要,又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飞跃发展的强大拉力。
本文从我国产业转移的内涵与特点、产业转移理论综述、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总体态势、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及职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障碍、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等七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字:产业转移;西部;东部一、引言西部有12个省(市、区),其中领土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人数占总人口的23%,总人口接近3个亿,但其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很低。
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东、西部地区人均GDP分别为31469元、12999元,东部地区人均GDP相当于西部的三倍,并且差距还在扩大。
所以,加快西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积极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实现西部经济飞跃发展的重大选择。
产业转移,即某种产业由发达地区或区域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或区域,从而使产业表现为在地域上移动的现象。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有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能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经济快速飞跃发展。
而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抓住国际尤其是国内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以提高西部的整个产业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所谓东部产业转移,是指东部发达地区把已经或即将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转移。
这些丧失或即将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既能使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又能使东部等发达地区经济集聚到一定程度从而使其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升级。
当前,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步伐稳步加快,国内产业分工格局快速调整。
中部各省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硬环境比较
鸭盟垫堡盗查塑丝堕堡壅盘中部各省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硬环境比较江文红燕佳静赵琳琳(江西省信息中心,江西南昌330046)摘要:文章就东部沿海制造业“退沿进中”背景下,从区位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自然资源条件、商务成本分析、优势产业及产业集群等方面入手,对中部各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投资硬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指出面对良好发展机遇,我省必须发挥优势、认清差距,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达到在中部崛起的目的。
关键词:产业转移:投资环境:承接面对原材料涨价、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国际消费市场疲软、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飞涨等诸多压力,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因为商务成本偏高等原因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哪里投资环境好、综合成本低、投资回报快,哪里就有可能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本文就我国制造业“退沿进中”背景下,江西与中部其他各省投资硬环境进行比较,以便取长补短,将我省打造成承接热地。
1投资环境比较分析1.1区位环境比较江西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闽浙,南连广东,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i角洲的共同直接腹地,“天”字高速网架,使江西与中国目前经济最活跃的三个“三角”紧紧相连。
六条出省高速公路全部打通,并以南昌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构筑了—个6小时之内可以通达8个省会城市的经济圈。
安徽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皖江城市带沿江通海、居中靠东,与长三角对接,是中部地区最靠近沿海的地区之一。
湖北地处中国经济地理心脏、中部腹心区位,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辐射全国”的交通区位优势,省内省际水陆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建立了以武汉为中心,包括周边8城市的武汉城市圈,2007年12月该城市圈被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湖南地处中部,北枕长江,南临粤港,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及交通优势,将长江三角洲、泛珠三角合作区域和中西部地区连为一体,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
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战略
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战略作者:程翀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14期程翀摘要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慢慢发生转移。
本文从东、中西部两方面分析了梯度转移形成的动因,进而为更好地实现产业转移,对中西部接纳东部转移产业和促进自身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 产业转移动因对策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是表现出该产业是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一、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动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更快一些。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开始面临资源匮乏、工资上涨、市场饱和、投资回报率普遍下降等问题,一部分企业受市场机制的驱动开始向中西部转移。
(一)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1、保持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要求。
由于沿海地区和部分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变化,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产品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从而使产业逐步走向衰退。
为保持和提升竞争优势,东部地区急需寻求在空间上的迁移和重组,从而发生衰退产业的撤退性和重组性的区间移动,即产业的区际转移。
2、开拓市场空间的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比较利益也越来越低。
传统产业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纷纷开始向外迁移。
3、分工和区域协作的要求。
我国的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
但是由于东部地区原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升高,使得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原料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基本不复存在,迫切需要向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
(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吸引产业转移的拉力1、中西部地区有较廉价的劳动力。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发展的条件大大恶化。
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吴建平
【期刊名称】《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承接产业转移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当前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注重促进本地区的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技术、重视环境保护、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产业转移、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改善人文环境.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吴建平
【作者单位】中共达州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7
【相关文献】
1.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条件分析——以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为例
2.基于中国国情的产业转移动力机制探究——兼论我国欠发达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对策
3.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河源、韶关、阳江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做法与启示
4.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5.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高新技术产业的承接模式及其对策选择——以江西新余经济开发区为例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拉 美 , 活在 绝对贫 困线 以下 的人 口 占 2%, 非洲 占 生 5 在
5 %, 印度 次大陆 也 占 5 %。东亚 已成为 当今世 界上 最 0 在 0
索 0l 霄2. 01 8
江崛策 西起论
论高新 技术产业 的承接模 式及其 对策选择
— —
以江西 新 余 经 济 开 发 区 为例
袁 小平 , 长 生 胡
( 中共江西 省委 党校 , 江西 南 昌 300 ) 30 3
[ 摘 要] 按 照梯度理念承接产业转移 , 欠发达地 区只能承接发达地 区产业升级后 即将丧 失竞争力的产业类型。
循经济 社会 发展 规律 ,是欠 发达 国家 或区 域实 现跨 越发
展 的最 佳 路径选 择 。 当前 ,新 一轮 产 业转 移层 次越 来越
高 、 模越 来 越 大 、 源 地越 来越 集 中 , 内外 资 本 看好 规 来 国 中部 , 也看好 江话 。要顺 势而 为, 动作 为, 主 以承接产 业转
[ 中图 分 类号 ] F 2 . 14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编 号 ] 10 — 4 7 20 ) 10 4 - 6 文 0 7 88 (0 8 l - 07 0
在 当代世 界经 济发 展 的进程 中,产业 尤其 是 高新 技 术产 业 发展 的顺势 转移 与承接 越 来越 成为 国家 或 区域 经 济 发展 的助推 器 。不 同国家 或 区域 因其本 身所 具有 的 后 发优 势 、 比较 优势 、 区位 优势 、 市场优 势 、 争优 势和 潜 在 竞 优势 的差 异 ,产业 发展 进程 也会存 在 明显 的 时序与 空 间 差异 , 呈现 出顺势 转移 与承接 的时空格 局 。这种顺 势转移 与承 接规律 为 欠发 达 国家或 区域 的经 济社 会发 展提 供 了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目录1 导论 (2)1.1研究的背景 (2)1.2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意义 (3)1.3国内研究现状 (5)1.4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02 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 (12)2.1核心概念解释 (12)2.2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 (14)3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的SWOT分析 (15)3.1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新特点...........................................................153.2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163.3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存在的劣势...........................................................223.4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223.5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面临的挑战.......................................................234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能模式 (24)4.1要素注入式:直接投资 (24)4.2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 (25)4.3企业虚拟一体化模式 (26)5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影响 (27)5.1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正面影响 (27)5.2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对江西省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 (29)6 推进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30)6.1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应坚持的原则 (3)6.2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327 结论 (34)参考文献 (36)致谢 (38)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1.导论1.1研究的背景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促使沿海地区为了实现产业升级而不得不转出一些产业。
东部产业转移分析论文
东部产业转移分析论文一、百色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一)国际产业转移机遇二战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英等欧美国家.他们在国内重点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日本等国家.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工业化逐渐赶上欧美等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钢铁、化工和汽车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电子、航空航天和生物医疗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台湾、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第三次始于20世纪80年初.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迫使发达国家努力发展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产业,把一些传统的重化产业向亚洲“四小龙”转移.同时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由于劳动工资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四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第四次转移主要是世界加工制造中心(主要是电子信息产品)向中国转移.根据标准普尔测算: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全球外商直接投资额加大,2022年为1.5兆美元,2022年预计会增至1.7兆美元.美国信息产业咨询公司加特纳公司预测:2022年发达国家25%的传统IT工作将转向印度、中国和俄罗斯.我国已成为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成为国际项目外包基地,具有成为“世界办公室”的潜力.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我国利用外资连续10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机遇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就属于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当时大量与国防工业有关的重化工业由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状况,建立起战略大后方体系,为抵御外部战争威胁作了必要的准备.1995年在国务院“东锭西移”政策的指导下,上海的纺织产业将约50万锭的棉纱生产能力转移到新疆地区.2007年7月2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2007年第44号公告,公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此次调整的最大特点是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过快增长;同时配合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区域特点明显的加工贸易发展布局.香港特区政府牵头的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研究报告显示:该政策实施会导致珠三角1500家港资企业停产,而有意停产或缩减生产规模的厂家更达1万家,占珠三角港商的21%.新政策的出台,为百色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供了一次大好机遇.一是东部地区不再新批限制类加工贸易企业.二是加工贸易准入门槛的提高,保证金“实转”将占东部企业大笔流动资金,使经营成本明显上升,迫使部分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三是本次调整不适用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即进区企业不需要交纳台账保证金.因此,这次调整之后,在百色加工的产品经广西海关出口享受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更有利于吸引东部地区加工贸易类企业向百色转移.四是此次限制类产品的一部分在百色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有利于促进这类产业在百色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三)东部产业结构升级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承接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的大部分轻纺、玩具、消费电子、小家电等轻工和传统加工业的转移;第二次是90年代初,主要是台湾、日本、韩国的电子、通讯、计算机产业的低端加工和装配的大规模转移;第三次是从2002年开始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以制造中心、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产业的转移.近年来,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腾笼换鸟”成为必然.据测算,到2022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从产值上估计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这给百色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四)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为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广西已经出台了《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等政策.一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政务环境和政策环境建设,不断降低广西综合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二是加快产业转移承接载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北海出口加工区功能,加快各市工业园区和某某某某某某区的建设步伐,并积极向国家争取在钦州港设立保税港区,在南宁、防城港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凭祥设立中国一东盟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选择4至5个城市推荐成为商务部和自治区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三是加大对东部港澳台资加工贸易企业,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百色作为广西的新工业基地、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铝工业基地、广西旅游的第三极,自然会在这次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二、百色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一)百色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百色市地区生产总值293.63亿元,增长14.3%;财政收入40.8亿元,增长22.9%,居广西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9.92亿元,增长4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8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0元.2007年1~9月,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22.86亿元,同比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200亿元,增长25%,是历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35%,居广西第二位.财政收入完成35.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2亿元,增幅达29.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2元,增幅达25.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03元,同比增长19%.全市消费总额达48.5亿元,同比增长16.63%.到2022年,百色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1500美元,财政收入达到8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不断增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将吸引更多的东部企业前来投资.(二)百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90年以来,南昆铁路、田德铁路、南昆高速公路、隆百高速公路、百色机场、南百二级公路、盘百公路、各县区二级公路、农村通村四级公路等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运营,百色已经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现代化的交通立体网络,公路东接南宁,南通越南,北连贵州、河池,西达云南,全市各县(区)均通二级公路.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将降低外来企业的通勤成本.(三)百色主导产业优势不断增强百色是以铝为主的广西新工业基地、中国乃至亚洲重要铝工业基地.1991年以来,中铝广西分公司、银海铝业、平果亚洲铝型材、隆林铝、华银铝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运营,初步形成了以铝土矿开采、冶炼和铝制品深加工为主的铝工业产业链.1985年以来,相继开工建设天生桥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那吉航运水利枢纽、平班水电站等大中型水电项目,电力工业取得长足发展.煤炭、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正在建设以综合性商贸物流为主的百色迎龙区物流中心,以铝工业品交易储运为主的平果物流中心,以农产品批发加工配送及建材等为主的田阳物流中心,以建材、石化原材料为主的田东物流中心,以煤炭和铝产品等储运为主的隆林物流中心,以边境贸易为主的靖西、那坡物流中心.建立进出口贸易加工区,培植出口贸易企业,打造以铝材、钛白粉、锰制品、石化产品、农副产品为主的贸易品牌.较长的产业链将进一步降低东部转移企业的交易成本.(四)百色拥有丰富且价格看涨的资源百色铝土矿、铜矿、水晶、褐煤等储量居广西首位.百色煤储量达7亿多吨,石油储量1亿吨左右,天然气储量约80亿立方米,铝土矿储量10亿吨以上.百色地表河流年平均径流量为172.4亿立方米,境外流入境内年平均水量约为40.78亿立方米,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水电总装机容量近450万千瓦,是广西唯一拥有地方电网的区域.国家统计局2005年11月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39个工业大类中,新增利润最多的是煤炭、石油开采、有色金属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1.5%、74.7%、136.4%.据调查,百色工业园内投资建厂的企业征地价格为4.2万元/亩,工业用电价格为0.35元/千瓦时,工业用水价为0.84元/T,大约分别是桂东的0.5、0.6、0.7倍左右.这些价格看涨的资源以及土地、水电等低价格,将提升东部转移产业的利润和竞争力.(五)百色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03年以来,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围绕以最强的力量、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和最良好的环境,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关于工业立市的决定》《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决定》《关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决定》等六个决定,出台了《关于整治投资软环境二十条规定》《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办法》等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十七个配套文件,创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三、百色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一)地理位置与东部距离较远,文化习性与东部差异较大百色位于广西西部,距广州1051公里,距上海2299公里.在地理位置方面与桂东和中部地区相比处于劣势.特别是西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少是出口导向型企业,产品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日等大西洋沿岸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不适合转移到离海较远的百色.文化习性方面,虽然与广东有些相似,但与玉林、贵港、梧州相比相差太大,与长三角相比则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这导致百色与东部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对接较难.百色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激烈竞争中面临较多的对手.玉林因与广东交界,兼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近年来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首选地.贵港直面珠三角,背靠大西南,联通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地.梧州是广西的东大门,与广东肇庆等珠三角城市山水相连,语言习俗相同,历史文化相系,同属于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因而备受青睐.柳州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该市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四分之一.南宁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物流中心.桂林是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较强的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属于北部湾地区,是连接东盟的海上出口通道.在中部,湖南与广东接壤,江西与福建、浙江相邻,安徽与江苏、浙江相邻,河南与山东相邻,中部地区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在“中部崛起”的政策导向下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这些都是百色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强劲对手.(二)基础设施在建的和待建的多.近期内难以发挥作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对我国区域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水平差异的研究,基础设施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诱致制造业产值比重增加0.143个百分点,人均制造业产值增加551.6元,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砝码.百色提出的“一环六射”高速公路发展思路还没有真正实施,田林—西林、田阳—定夜等市内二级公路还没完工,平果—武鸣、乐业—贵州等出市出省出境二级公路尚未落实,田东—靖西龙邦铁路预计要到2022年才完成、南昆铁路复线和四川隆昌一百色铁路建设仅在规划中.百色、田阳、田东、平果港口群、鱼梁水利航运枢纽建设都未竣工.航空方面仅开通百色至广州的航线.据估计,这次东部产业转移的高峰期大概在五年左右结束,如果百色不尽快把基础设施建好,将会失去这一良好的“引凤人巢”机遇.(三)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功能不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是工业园区和城市(镇)群.工业园区具有产业集群、土地集约、资金集中、项目集聚的特点,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桂东和中部地区很多地方就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来抓.目前玉林共有各类工业园区28个,其中省级园区3个,园区内大量新建标准厂房,并实行一区多园、专业发展的模式.北海市联手广西北部湾开发投资公司总投资10亿元,计划在工业园建设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百色也提出重点建设百色工业园、平果工业园、田东石化产业园、靖西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和广西百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并要求每个县(区)都要建好一个园区或工业集中区.但由于工业园建设起步太晚,投入资金不足,多数工业园区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园区内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些连“三通一平”都没做到,缺乏总体规划,管理和服务水平缺乏科学性和特色性.特别是以资金融通、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园区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园区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力不强.(四)劳动力素质不高百色虽然劳动力资源充足,价格低廉,但普遍存在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生产效率低下的现象,难以满足西进企业的要求.一是由于经济水平低、财力有限,因此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比较落后,难以满足西进企业对具有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从而可以被迅速训练成为熟练工人的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二是由于受环境封闭、经济落后、改革滞后、观念陈旧的制约,部分劳动者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对工作的纪律性、积极性、规则性及效率性都难以符合西进企业的要求.三是由于就业机会、物质待遇和生活环境存在空间的差异,百色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受过基础教育或有一定技能的普通劳动者多年来通过毕业分配、工作调动和民工潮等途径大量流失到东部发达地区,使沉淀下来的人力资源处于结构不合理状态.这些都意味着转移到百色来的企业不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力搜寻成本、培训成本和监督成本,而且还将面临更高的劳动效率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五)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化程度是生产要素流动和空间重置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总体来说,百色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一是从市场主体来看,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企业.百色的传统企业中,国有企业较多,由于国有企业的各种制度性缺陷,会导致转移的产业因为无论是以兼并收购、承包租赁的方式,还是以贴牌生产、合同制造业务转包的方式与百色企业开展合作,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二是从市场环境来看,市场开放度不够,少数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较为严重,市场竞争无序,法制意识淡薄,知识产权和合法财产得不到保护,部分群众有盲目排外思想.三是从市场效率来看,由于缺乏较好的产业集群,导致企业的交易效率较低.总之,百色虽然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多重机遇,但还要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市场化程度,才能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获得优势和先机。
赣州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探讨
赣州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探讨摘要:产业转移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赣州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该科学的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转移的建议,也为其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转移,粤港澳大湾区,赣州一、引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提出“9+2”发展战略,加强港澳与内地合作,辐射周边更远的城市,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2020年江西发布《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赣州打造全省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桥头堡,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示范引领全省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赣州要如何抓住这个重大发展机遇呢,关键在于积极、主动、科学的承接大湾区优质产业的转移,融入大湾区协同发展建设的新格局,这不仅可以促进赣州经济的发展,更可使得江西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激烈竞争中取得实效,对加快江西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赣州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优势(一)区位毗邻优势。
赣州作为江西的南大门,有“据五岭之要会,扼赣粤闽湘之要冲”之称,是四省交界处唯一的一座大城市,是大湾区进入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高铁的开通使得赣州到上海仅6小时,南至广州、深圳缩短至2小时,赣粤高速、大广高速、夏蓉高速、南韶高速等贯穿全境,铁路、公路交通发达,规划中赣粤运河也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
(二)人才与劳动力优势。
赣州共有市属、驻市高校12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8.33万人。
赣州常住人口达到980多万,劳动力丰富,客家人素有勤劳朴实的作风,常年劳务输出到大湾区,培育了大批企业家、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产业工人。
(三)工业资源丰富。
赣州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美誉,央企中国稀土的总部也位于赣州,钨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储量全国第二,被称为江西矿产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即钨、铜、铀、稀土、钽铌等的储量丰富。
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一、国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目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经渐成气候,在今后较长时间里,这种趋势将继续得到加强。
一是产业转移的层次会逐步提高。
产业转移的重点将由以前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轻工、纺织服装、制鞋等,逐步向电子、机械等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换。
产业承接地的劳动力优势与区位优势是劳动密集型等传统产业转移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时,更加注重产业承接地的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综合优势。
二是产业转移的主角发生转变。
在产业转移初期,政府主要通过出台促进地区间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等相关政策措施、举办洽谈会和推介会等形式,推动产业转移机制的形成,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的步伐。
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的主导作用将会越来越强,以前作为主角的政府将逐步淡出,并集中力量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和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是产业转移的领域不断扩大。
产业转移从过去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单个产业,向包括相关产业的整体性转移;从单纯的制造业向制造业、服务业和研发业务转移。
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整合,不断拓展转移领域。
二、国内产业转移的方式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国内产业转移主要涉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包括五金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电子信息、家电、家具等,其转移的主要方式有:一是扩张性转移。
东部沿海地区的许多起步较早的加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相当基础和规模。
受土地、资源、交通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增加的影响,这类加工企业在当地继续发展的空间有限。
因此,这类加工企业急于向外扩张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淘汰原有的比较陈旧的设备和相对落后的技术,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生产线,大力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实力。
如佛山的陶瓷工业,随着窑炉技术的进步和陶瓷工艺的发展,整个行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在粤北建立新厂房和采用一些新工艺和设备的方式,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论述江西省的区位优势
论江西省的区位优势系别: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班级:10级2班姓名:** 学号:******摘要:江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给江西自身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巨大的优越性。
经过各方面研究调查,我认为江西省的区位优势主要有五大块,一是长江经济带的拉动;二是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的带动;三是江西界于东南部三个经济金三角的缘故;四是合纵连横的优势;五是江西是五东向洋的重要腹地。
研究我省的区位优势对于我个人及本省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来可以使自己更加了解江西,同时也在向世人展示着江西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二来深知并掌握江西省的区位优势能够使我省在经济发展上更好更快的实现突破,旨在提高江西的地位、发展壮大江西。
关键词:江西省区位优势交通经济发展众所周知,江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造就了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称。
江西古称江南西道,东联瓯越、西邻湘鄂;地处中国东南长江中下游南岸。
东临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上通武汉三镇,下贯南京、上海,南仰梅关、岭南而达广州。
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设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吉安、萍乡、宜春、新余11个设区市,省会南昌。
再者,江西处在全国最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间,京九铁路贯通后,拥有北通首都、南连港澳的铁路大动脉,并自北向南依次与长江黄金水道和浙赣铁路交汇,成为沟通南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加之公路纵横、航空通达,区位优势良好。
我所掌握的江西省的区位优势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一、长江经济带的拉动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6个省2个直辖市。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和全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
【在承接产业转移座谈会上的发言】产业座谈会
【在承接产业转移座谈会上的发言】产业座谈会在承接产业转移座谈会上的发言**市工信局(2019年5月29日)近年来,**市紧紧围绕“致力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新高地,将**打造为江西大开放的四大门户之一”战略目标,随着高铁枢纽功能进一步放大,**承接产业转移优势日益凸显,这也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通过不断扩大赣东北开放合作,推动赣东北参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沿海发达地区分工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着力对接东部沿海和南粤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努力争取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致力打造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一、**市承接产业转移基本情况**市紧紧抓住“上海产业转移、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浙商西迁、粤商北进、饶商回归”五大历史机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
按照《2018年江西省产业转移引导目录》对**市承接产业的指导,2018年,我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31个,计划总投资1034.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352.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73.6亿元。
其中,承接汽车产业转移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666亿元,承接有色金属产业转移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159.6亿元,承接纺织产业转移项目19个,计划总投资56.7亿元,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24.9亿元,承接食品产业转移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5.8亿元。
此外,还分别承接了建材、机械、航空、智能装备制造等项目共计24个。
从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已有51个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
二、承接产业转移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当前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问题是内地生产要素约束日益趋紧,沿海发达地区中低端产业梯度转移难度加大。
一是人才严重缺乏。
这一问题在承接电子信息、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转移过程中较为突出。
尤其在高铁运营通车后,造成了反向“虹吸效应”,便利的交通使人才向东部沿海城市集聚更加便捷。
产业转移与承接:金融业如何作为——赣州案例
面 呈 现 出 良好 的 变化 趋 势 。在 “ 接 长珠 闽 ,建 设 新 赣 对
州”的发展战略指 引下 , 扬长避短强力推进对接 , 提高开 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是赣 州市产业 承接 的必然趋势和走
向。
1 产业 承接 的项 目趋于集约化。 2 0 . 到 0 6年 , 全市共 引进 50 0 0万元以上工业项 目9 8个 ,其 中亿元 以上项 目 2 0个 ,0亿元 以上项 目 3个。 20 1 在 0 6年 以来新批 外商投 资的 13个项 目中 ,四大产业集群和六大主导产业项 目 5
建 成沿海发达地 区的后花 园的 目标指 引下, 赣州市提 出“ 对接长珠闽 , 建设新赣州” 的发展战略, 州市在对 赣 接之地 中有 明显的区位优势 , 需要金融业的强力支持, 但 金融业应主动融入产 业承接。
【 关键词】 业转移与承接 ; 融支持 产 金
【 图分 类 号 】 8 0 【 献 标 识 码 】 【 章 编 号 】0 6—19 2 0 )2— 0 8— 4 中 F 3 文 A 文 10 6 X(0 80 0 4 0
曾省晖, 中国人 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 副行长。( 江西赣州 3 10 ) 4 接地 。近几年 , 该市积极承接产 业转移 , 并提出了 “ 对接长珠 闽, 建设新
赣州” 的发 展 战 略 。在 此 背 景 下 , 融 如 何 支 持 产 业 转移 金
发 展 战 略 。长 珠 闽作 为 我 国主 要 的 加 工 贸易 基 地 ,除 闽
( ) 州 市产 业 移 转 与 承接 的 趋 势 。 一 赣
三角第一产业 占比相对较大些外 ,其余两地主要是以第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能模式
江西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能模式4.1要素注入式:直接投资(1) 直接投资是产业转移的有效方式产业转移发生的主要形式是跨区域直接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 。
跨区域直接投资是指企业跨越区域界限到其他区域去投资设厂,进行生产和销售。
在运行上表现为发达区域企业对发展中区域的投资行为。
(2) 江西省选择和推动直接投资模式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实施方法第一,“以项目吸引投资”。
政府规划项目,申请项目,吸引珠三角商人前来投资。
由于项目己经规划,节省了企业主搜寻项目的相关成本;政府申请的项目一般经过了严格的论证,可行性比较强,降低了企业主投资的盲目性和风险。
因此,这种引资的方式比较容易被对方采纳。
第二,政府认真组织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企业,积极参与珠三角的各种招商、展销活动,寻找合资伙伴。
目前,全国各地都已经意识到外资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意义,所以,江西省吸引珠三角直接投资会面临各方面的竞争压力。
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必须主动去寻找资金,而珠三角的招商、展销活动可以作为江西省与珠三角资金拥有者正面接触的平台或者桥梁。
由于江西省企业主的素质等各方面的局限,政府有必要组织企业,组织各部门参与招商,架起两地资金流动的桥梁。
第三,设立招商点。
在珠三角诸大城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办事处,强化宣传,积极引进。
一个地区吸引外资除了依靠资本利润差额以外,靠的是地区的良好形象。
一个地区良好形象的塑造除了脚踏实地的营造之外,与恰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
因此,在珠三角设立办事处,强化宣传区域形象是必要的。
第四,通过中介代理。
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聘请大中城市的中介机构或利用政府及本地大集团驻外机构牵线搭桥,拓宽引进产业转移的渠道。
为了保证信誉,通过中介代理引进外资也是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途径。
第五,以商引商。
通过率先投资至本地的客商,现身说法,引进更多的企业进入。
外商的亲身体会是对于一个地区最有说服力的宣传,可以直接打消外商的犹豫念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路径研究摘要:为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本文在有分析产业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江西省有效承接发达
地区产业转移的科学路径。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承接相关性分析
一、江西省产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传统优势行业依旧强势,一批新型行业也方兴未艾,确立扶持的几大支柱性产业在“十一五”期间都有了较好的发展。
但是问题依旧存在,产业规划缺乏重心;高科技产品供给不足;未形成完整产业链,产业附加值低;产业集中度低,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规模。
二、影响企业转移的因素
在迈克尔·波特关于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中,他将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低成本竞争优势和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
其中前者来源于资源禀赋优势、低成本的生产方法与技术、规模经济;而高层次的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则建立在对技术、产品、管理、营销等的创新基础上。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影响企业空间迁移的区位选择的因素,其主要在于一个地区的四种环境条件的基础之上,主要包括要素环境、支持条件、市场条件以及制度环境。
三、江西产业承接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现将江西省承接发达地区跨地区直接投资额作为因变量,以上
述四种环境条件为体系选取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对影响江西省对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1、指标的选取
指标主要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以及具体的所选指标。
一级指标主要有要素环境(a)、支持条件(b)、市场条件(c)、制度环境(d)。
二级指标中,要素环境(a)主要包括要素禀赋、要素成本与利用效率、基础设施;支持条件(b)包括相关产业与配套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市场条件(c)包括市场容量和市场开放程度;制度环境(d)包括政策环境、社会法治环境和政府服务。
三级指标中,要素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人力资源、科技资源、资本积累等,所选指标为:劳动力资源占人口比,: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专利申请批准量;要素成本与利用效率包括劳动力、土地成本,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等,所选指标为: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基础设施包括基本区位状况,交通(航空、铁路、公路、水运),通信状况,所选指标为:综合运输里程,:城市化率。
相关产业与配套条件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产业规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所选指标为:人均gdp,:产业区位商均值,:生产型服务业增加值;环境承载能力包括气候状况、森林覆盖率、城市建设情况,所选指标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城市道路长度。
市场容量包括潜在市场规模(包括人口规模、消费结构、热均收入情况),实际市场规模(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企业产品销售总额),
周边辐射市场规模,所选指标为: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场开放程度包括商品市场活跃程度、产品外销与产品进口额,所选指标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成交额,:外贸依存度。
政策环境包括政府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所选指标为:非公经济投资占比;社会法治环境包括公平竞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所选指标为:民事诉讼案件数;政府服务包括政府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政府的运行效率等,所选指标为: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公共安全支出占财政支出比。
为了获取真实而又权威的数据,本文采取替代的办法,用外商在赣直接投资的实际使用额来量度因变量江西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数量。
另外在自变量指标的选取中,本文选取了上述二十个指标来进行检验分析,样本区间为2000-2009年。
2、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spss13.0软件对2000-2009年江西省产业承接影响因素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自变量指标相关系数显著性(单侧检验)
劳动力资源占人口比0.961602 0.000005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0.967791 0.000002
专利申请批准量 0.887130 0.000309
职工平均工资水平0.967618 0.000002
全员劳动生产率 0.959137 0.000006
资本产出率0.971418 0.000001
综合运输里程0.849167 0.000940
城市化率 0.994836 0.000000
人均gdp 0.962732 0.000004
产业区位商均值 0.399257 0.100199
生产型服务业增加值0.798809 0.002789
工业废水排放量 0.923520 0.000068
城市道路长度0.972420 0.000001
居民年消费水平 0.952932 0.0000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942381 0.000022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成交额0.962264 0.000004
非公经济投资占比0.901188 0.000185
外贸依存度0.993967 0.000000
民事诉讼案件0.940535 0.000025
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 0.440935 0.101061
公共安全支出占财政支出比-0.369325 0.146787
虽然部分指标有所偏离,但是从总体上说,基于江西省指标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大体上还是与我们前文中的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比较吻合的,要素环境、支持条件、市场条件、制度环境普遍与以外商在赣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衡量的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显著正相关,说明上述四个影响因素在江西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确实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政策建议
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江西省应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劳动力、矿产等资源优势,推动优势产业承接发展,提升产业发展优势,改善产业转移承接环境,加快打造产业转移优选区,形成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亚明等.泛珠视角下湖南承接港澳珠三角产业转移障碍因素分析[j].珠江经济,2007,(7).
[2]张峰.安徽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j].学术界,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