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产业转移的实质是生产力在空间上的转移,它不仅促进了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进步。在新形势下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已初见成效,但在软环境、配套设施、科技创新、交通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鉴于此应从改善投资环境、承接配套产业转移、重视高新技术建设、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着手,扩大河南省承接产业的规模,提高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产业转移;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是指在资源、产品需求或其他条件发生变化后,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遵从比较优势的变化方向,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其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的一种经济现象。产业转移不仅提升了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需要,保持了经济活力,而且也推动了不发达地区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强大动力。它不仅会给承接地区带来大量的生产要素,促使区域内的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还会带来与之相适应的新方法和新观念。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省份,通过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吸引大量的资金,将一些先进的技术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这30多年的高速发展,使沿海地区出现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与河南等中部地区相比,同等产品成本将高出30%-40%,于是沿海地区将把自己不再具有的比较优势产业转向中西部处于产业梯度较低的区域。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大省,具有地理、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抓住这一契机对减缓就业压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河南产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
河南省利用国内外资金总量不断扩大的趋势,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十一五”期间,外商直接投资从18.45亿美元增加到62.47亿美元,省外直接投资从1003.98亿元增加到2743.40亿元。仅2010年的对外劳务合作、承包工程、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就比上年增长48.6%。来到河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68家,河南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的重要地区。
(二)外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吸引外商投资的企业数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投资数量急剧下降,到2010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从投资量上来说,出现逐年递增的现象,从2006年的18.45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62.47亿美元。从整体规模上来评价,外商在河南的投资规模处于扩大的趋势,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
省外投入资金量也在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1000亿元到2010年的2743.4亿元,每年以20%的平均速度在增长,外省资金量的引进已成为河南省全面建设的资金重要来源。
(三)产业转移项目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
资金的大量投入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但第三产业也在迅猛增长。第二产业外资投资比例不低于70%,主要包括医疗、化工、纺织、机械、建材等。以2010年为例,外资投资在工业方面的资金为152.3亿元,占总资金的60.1%。同时,第三产业也在迅猛的增长,在“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外资利用规模扩大了近4倍,主要在教育、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投入较多。因此,外商投资的市场导向、资源导向的特征比较明显。
(四)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河南省积极推动效益强的出口项目,带动整个省内的对外贸易的较快发展。2010年河南省进口额达到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6个,超过2亿美元的企业有9个。进口排位在前20名的企业占全省的64.4%,工业规模增加值增长19.0%,生产总值增长12.2%。机电产品出口25.7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14亿美元。
二、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软环境不够完善
“十一五”期间,河南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做了许多改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这些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初级的,仍然在软环境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仍未改变,效率依然低下,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力度不够;服务意识不强,重审批、轻服务的意识还较严重;项目库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河南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步伐。
(二)产业集聚区的配套设施功能不足
产业配套能力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生产某种产品时,由当地零部件供应商提供配套的能力。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产业的配合,只有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的区域才适合做产业转移的基地。从河南目前的产业集群整体状况上来看,尽管工业类型比较齐全,特别在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等方面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产业集群,但是总体上来讲,河南的产业集群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和档次还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产业链比较短,产业集群的效果不是很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配套的能力,由此也提高了产业转移的成本,降低了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另外,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视项目承接和资金引进,轻视科学技术交流和自主创新;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重视引
进企业的数量,轻视企业的整体水平等问题。这样的承接现状可能会使河南陷入一种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很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而且还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能力承载问题,为以后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三)科技创新能力有限
国内的产业转移为河南省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但是在整个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和政府只关心引资的规模而不关注地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革的能力。从科技方面支出的经费情况来看,河南省引进技术和被消化吸收的技术经费比例是1:0.13,而西方发达国家可以达到1:6。2010年河南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经费支出为220亿元,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为16家,省级创新试点企业为173家。18项重大科技专项,2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349个省级科学进步奖。重资金、轻科技,重规模、轻创新的情况,使河南省在某些领域缺乏自己的技术优势。
(四)交通信息建设相对滞后
河南省的交通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和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制约着河南省本土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通往国内发达省市的高速公路很不完善,物流形式单一、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完善的供应链。对外来企业的进驻和投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本土企业的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通讯设备还很欠缺,特别是各级政府对于东部地区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不够全面,严重制约了河南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模式。
三、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一)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市场吸引力
政府在稳定法制环境的营造方面、改进市场环境的竞争方面、提升政策环境的透明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诚实守信的文化氛围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河南省承接产业撞击的整体竞争力。同时,省政府在产业转移的问题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政府提出把汽车、食品、化工、纺织、新能源等行业在内的14个产业,分为高成长性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3个类别,为各地市承接产业转移指明了方向。
(二)以优势产业为核心,承接配套产业转移
河南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已经在能源、机械、冶金、建材、食品、轻工、纺织等行业拥有了自己的优势,围绕着它们的提升进一步发展了配套产业,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提升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河南省棉花资源丰富,是全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基地,具有自己的优势地位。主要在新乡、周口、商丘等地拥有一定的基础,是重要的棉纺基地。省内的纺织行业部门相对齐全,并且还有一些大专院校为纺织行业的发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产业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技术支撑。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