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为 ,使承接 产业 转移 的过程成 为产 业结 构
-
fn 铝 土 矿 资源储 量 超过 5 z  ̄, , 6亿 吨 , 全 国 在
、
在 在推 充 分认 识 承 接产 业 转移 的 创 新 , 创新 中发展 , 进产业 升级 上有 所 都 占有 重要地 位。 土地 资源 、 源、 力 等 能 劳动 生产 要素也 十 分丰 富 ,这 些都有利 于 企业 降
发展经济的最终落脚点是改善和保障民
生。 怎样 改善和提 高 民生? 从哪里 来? 钱 人往
进入、产业 竞争 力的提升提供 了良好 的基
础。 二是产业 基础较 为完 善。河南 省拥 有较 好 的产 业基 础 , 统产业优 势 明显 , 传 可提供 产
业支撑 。 经过这 些年 的发展 , 河南 省 已经 形成
一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 制有很 强 的带动作用 。
快。中西部地区发挥各自优势 , 积极承接国内
外产 业转移 , 加速 了工 业化和 城镇 化进程 , 促
( 有利于提高河南省企业 自主创新 三)
能 力
是 自然 资源和 劳 动 力 资源较 为 丰 富。
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作为中原腹地, 在产 展空间、 人力资源优势 ,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三、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 的建议
( 转变思想 , 一) 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转变思想观念 , 才能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要 充 分认 识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的重 要 性 和 紧 迫 性 , 住产 业转移 的有利 时机 , 极转 变领 导 抓 积 方式 ,用领 导 方式 的转变 带动经 济发 展 方式 的转 变。 要发 扬不 等不靠 的精神 , 不要等沿 海 甚至 国外 企业来 找我 们 ,而是 要努 力种下 梧 桐树 , 凤凰 来 , 极引 导东部 企业 到河 南 引得 积 投 资兴业 , 河南企 业 发展 , 快提 升产 业 推动 尽
意义
f ) 应世 界经济 的发展 趋势 - J l  ̄
优化升级、创新能力增强和区域创新优势提 低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特别是河南省拥有
通过承 接产业 转移 , 可以实现 企 充 裕 的 人力 资 源 ,有 近 7 0 既 0 0万 农村 人 口 , 当前 ,世界经济的典型特点是资源短缺 升 的过程 。 0 0多 万农村 劳 动 力 , 劳 动力 3 0 富余 2 0多 和 产能过 剩 ,需 求不足 已成 为各 国经济 发展 业 管理模 式和 管理理 念上 的创 新 ,又 可 以实 4 0 的共 同难 题 ,市场 需求 已成 为决定 产业 生存 现 新产 品研发 和品牌 树立 上 的创 新 ,努力 实 . 和 发展 的第一 原动 力。 这意 味着 低 劳动 力成 现河南省本土企业品牌的创新。 本 对转移 产业 的 吸引力将 下 降 ,优 惠政 策的 作 用也将 逐渐减 弱 ,而 日益广 阔 的市场 发展 ( ) 四 有利于增 加就业 、 改善保 障民生 万 。至 2 1 0 0年年 底 ,全省 转移 农村 劳动 力 26 3 3万人 , 目前还 有 8 0多万 富余劳 动力亟 0 待 转移 就业 。这 一人 力资 源优 势 为新技 术 的
了以 电子 、 械 、 品、 金 、 工 、 机 食 冶 化 纺织 、 建材 等 为主 的综 合工业 体 系 ,形成 了较 为完 善 的
济的跨越式发展。 ( 有利于实现产 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二)
升 级
的目标,最终解决城 乡居民的就业和再就业 问题 , 进而改善和保障民生。总之, 通过承接 产业转移 , 可以为就业增加新的工作岗位, 在
二、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用设施。 这将逐步形成快速运输通道, 构建便 捷通畅、 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 城 业化水平低 , 工业基础较为薄弱 , 高污染、 高 和存在的问题
之不断优化和升级。 而河南作为农业大省 , 工
能耗的粗 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还未能根本改 变。 承接产业转移后 , 一些低耗高效的高新产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主动地承接沿海产
业技术将进驻中原地区,必将对河南的产业
利用境外资金达 6 0亿美元, 增长 2 %, 5 居中
结构优 化升 级起到积 极的推 动作用 。 同时 , 承 部 地 区首位 ; 用省 外资 金 2 0 利 7 0亿元 , 长 增 接 转移 未 的企业 , 其管理 模式 、 营方式等 方 2 . , 为历 年来 招商 规模 最大 、 经 2% 成 6 来豫 客 商 面都 比 内地 企业 先进 ,对原 有企业 的体 制机 和 签约项 目最 多的一年 。 是 , 正确认 识 但 应该 河 南省承 接产业 转移 的优 势和 存在 的问题 。 ( ) 南省承 接产业 转移 的优 势 和机 遇 一 河
业转移 过程 中 , 分发 挥 区位 优势 和 资源 、 充 发 他 地 区 的产 业和项 目搬 迁 、 制过来 , 要 量 与开 发具有 较大优 势 的矿产 有煤 、 油 、 复 而是 石 天
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这就要把承接产 岩、 玉石、 天然碱等 , 其中铁矿石储藏量逾 3 7 业转移和加快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在承接中
产业链。 特别是拥有一批骨干企业, 有利于吸
改革开放 3 0多年来, 我国沿海地区凭借 特区优势 , 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产业结构也随
引东部一些比较好的加工制造业。近年来河 增加 城 乡居 民收入 的同时 ,促进 经济社 会协 南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 ,积极完善城 调科 学发展 。 市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了一批交通、 能源等公
◇ 调查与思考
河 南省承 接产 业 转移 的调 查 与 , /\ 田 考
◎文/ 姚新 文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
合理 产业 分工体 系 的有效途 径 ,是推 进产业 结构调 整 、加快 经济 发展 方式转 变 的必然要 求。 当前 , 国 内产 业 分工深 刻调整 , 国 国际 我
织、 装、 服 制鞋 等 轻工 产 品 及机 械 制造 、 化工 等传 统 产业 , 以及对 能源依赖 较强 的产业 。 就 现 阶段 河南承 接产 业转 移 的情况 看 ,承 接 的
( ) - 发挥优势 。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在承 接产 业转移 的过程 中 ,坚持 科学 发
展观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充分利用土地 资源的优势、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以及在环
大 力发展 各种 教育 ,加速 培养 具有较 高素 质 的管理 人才 、 营销人 才和 各类技 术工 人 , 分 充 利 用 外 出经商 、 工 人员 带来 的资 金 、 术 、 务 技
动力、 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上升 , 我国东部发达 地区处于产业链 中低端、赢利能力较弱的劳 动密集型产业 , /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i , n F 转 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 ,集中于纺
境 生态承 载能 力方面 的优 势 ,根 据产 业 的运
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 ,主动科学地承接
转移 。 持可持 续发展 的原则 , 约、 保 、 坚 走节 环 高效 之路 , 现长期健 康 的可持续 发展 。 实
业转 移力度
多是东部地区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甚 至是污染高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较少。 未来
业 转移 , 得 了明显成 效 , 2 1 实 际 并取 仅 0 0年
百度文库
市建设积极推进 , 形成了一批有特色、 服务功 能强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些都为河南省承接
2 决. 6 l策 索 2探 0 F 1 1 4
调查与思考 ◇
东部 产业 转移创 造 了 良好 的条件 。
明 ,只有那 些能 为发 达地 区转 出产业 提供 良 女 魂牵 梦绕 的寻根谒 祖 圣地 ,海外 华人来 中 好协作 配套 能 力的地 区 ,才最 有可 能成 为承 原寻根祭祖,也促进 了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 接发 达地 区产业 转移 的基 地。但 河南 省 的产 响河 南省承 接产业 转移 。 展 。“ ” 南 的海外华 人华侨 , 河南 有着 根 在河 对 业配 套能 力相对 不足 ,这 将会 不 同程 度地 影 深厚 感情 的 国际友 人 ,都 有可 能在寻 根祭 祖 的过程 中进~ 步 了解河南 。要 充分利 用 这一
水平 。
优势, 激发他们的爱“ 热情, 家” 调动他们回河
南、 回家 乡投 资兴业 的欲 望 , 国外 先进 的企 把
到河 南。
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只有 业管理模式和理念、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转移
( ) 善环 境 。 强承 接 产 业转 移 的 市 五 改 增
场 吸引力
此外,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转移产业提供 了市场支撑。河南省位于国内市场 的枢细地 带, 交通便利 , 辐射范围非常大。以郑州为中 心, 半径 5 0公里 的 5小时经济圈可以辐射 0
一
业的信息、 融资、 营销等环节 的成本 , 创造 良
好 的市场 竞争环境 。 加强 法制建 设 , 特别是 要 针 对产 业转移 中产 权纠 纷、 利益 分配 、 金融 信
是转移 产业 的科 技含量 不高 。随 着劳
贷、 土地使用权等方面 的实际障碍 , 调整和明 确不相适应的政策法规, 提高司法效率。 提高 政府办事效率,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服务意 识, 为企业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 , 提高政府各 部门整体办事效率。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前景和高回报率正成为产业转移 的决定性因
面 紧要 素 。据 国务 院发展研 究 中心对 1 O家跨 国公 哪 里走? 对这一 系列 的发 展难题 , 的是 0 增 加就业机 会 , 拓展 人们 的收入来 源。 扩大就 司 的抽 样调 查 ,0 的企 业将 中国 庞大 的市 8% 场作 为首 要 因素 。 对这种 经济 发展趋势 , 面 必 业 是经济 发展 的重要 目标 ,是解 决社 会稳定 须积极顺应,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 才能实现经 问题 的关键 。把 不 断扩大就 业作 为经济 发展
能够 有效地 促进 产业 聚集 , 强经 济 总量 , 增 提 升经济质 量 , 进新型 工业化进 程。 推
一
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 ,不是简单地把其 河 南是个人 口大省 , 比较 丰富 。 南省储 资源 河
在承接 转移 的过程 中 实现产业 升级 ,促进 产 然 气 、 土矿 、 、 、 火黏 土 、 铝 金 银 耐 萤石 、 泥灰 水
3 . 6亿人 口, 是承 接产 业 的最大优 势 。河南 这
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进一步健全和完
善 市场 经济体 制 , 分发挥 市场 作用 , 企 充 降低
不仅是各种生产资料的集散中心 ,也是各种
消 费品 进入 中部 地 区市场 的重要通 道。 ( ) 二 河南省 承接 产业转 移 中存 在的 问题
三是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河南省拥有 上亿人口,消费方式、消费观念都在不断更
新, 是一块 拥有 巨大潜 力的 内销 市场 。 多年 在 以消 费 带动经 济稳 步发 展 的过程 中 ,河 南省
逐渐形成 了完善的市场体 系。市场化配置资
源 的理 念 已深入 人 心 , 公正 、 范 、 明 的市 规 透 场运 行 机制正 在形成 。
一
项 目, 加快本地经济发展。
段 时 期 ,低 附加 值 的劳动 密集 型产业 和加
( ) 六 加强政策支持 引导 , 完善承接产 业 (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 , 三) 提高承接产 转移体 制机 制
一
工贸易将会大量涌入,这对提高河南省产业 的技术含量 ,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
级 将带 来不利 影响 。 二 是承 接 产业 转 移 的竞 争压 力 比较 大 。 中西部 地 区希 望借 助东 部地 区产 业转移 的时 机 , 产业 结构 的调 整 , 好地 带动相 关产 实现 更 业 的发 展 , 因而都 在积极 承 接沿 海产业 转移 , 比环 境 、 客商 、 项 目, 势逼 人。 别值得 抢 争 态 特
-
fn 铝 土 矿 资源储 量 超过 5 z  ̄, , 6亿 吨 , 全 国 在
、
在 在推 充 分认 识 承 接产 业 转移 的 创 新 , 创新 中发展 , 进产业 升级 上有 所 都 占有 重要地 位。 土地 资源 、 源、 力 等 能 劳动 生产 要素也 十 分丰 富 ,这 些都有利 于 企业 降
发展经济的最终落脚点是改善和保障民
生。 怎样 改善和提 高 民生? 从哪里 来? 钱 人往
进入、产业 竞争 力的提升提供 了良好 的基
础。 二是产业 基础较 为完 善。河南 省拥 有较 好 的产 业基 础 , 统产业优 势 明显 , 传 可提供 产
业支撑 。 经过这 些年 的发展 , 河南 省 已经 形成
一
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 制有很 强 的带动作用 。
快。中西部地区发挥各自优势 , 积极承接国内
外产 业转移 , 加速 了工 业化和 城镇 化进程 , 促
( 有利于提高河南省企业 自主创新 三)
能 力
是 自然 资源和 劳 动 力 资源较 为 丰 富。
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作为中原腹地, 在产 展空间、 人力资源优势 ,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三、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 的建议
( 转变思想 , 一) 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转变思想观念 , 才能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要 充 分认 识 承 接 产 业 转 移 的重 要 性 和 紧 迫 性 , 住产 业转移 的有利 时机 , 极转 变领 导 抓 积 方式 ,用领 导 方式 的转变 带动经 济发 展 方式 的转 变。 要发 扬不 等不靠 的精神 , 不要等沿 海 甚至 国外 企业来 找我 们 ,而是 要努 力种下 梧 桐树 , 凤凰 来 , 极引 导东部 企业 到河 南 引得 积 投 资兴业 , 河南企 业 发展 , 快提 升产 业 推动 尽
意义
f ) 应世 界经济 的发展 趋势 - J l  ̄
优化升级、创新能力增强和区域创新优势提 低生产成本和商务成本。特别是河南省拥有
通过承 接产业 转移 , 可以实现 企 充 裕 的 人力 资 源 ,有 近 7 0 既 0 0万 农村 人 口 , 当前 ,世界经济的典型特点是资源短缺 升 的过程 。 0 0多 万农村 劳 动 力 , 劳 动力 3 0 富余 2 0多 和 产能过 剩 ,需 求不足 已成 为各 国经济 发展 业 管理模 式和 管理理 念上 的创 新 ,又 可 以实 4 0 的共 同难 题 ,市场 需求 已成 为决定 产业 生存 现 新产 品研发 和品牌 树立 上 的创 新 ,努力 实 . 和 发展 的第一 原动 力。 这意 味着 低 劳动 力成 现河南省本土企业品牌的创新。 本 对转移 产业 的 吸引力将 下 降 ,优 惠政 策的 作 用也将 逐渐减 弱 ,而 日益广 阔 的市场 发展 ( ) 四 有利于增 加就业 、 改善保 障民生 万 。至 2 1 0 0年年 底 ,全省 转移 农村 劳动 力 26 3 3万人 , 目前还 有 8 0多万 富余劳 动力亟 0 待 转移 就业 。这 一人 力资 源优 势 为新技 术 的
了以 电子 、 械 、 品、 金 、 工 、 机 食 冶 化 纺织 、 建材 等 为主 的综 合工业 体 系 ,形成 了较 为完 善 的
济的跨越式发展。 ( 有利于实现产 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二)
升 级
的目标,最终解决城 乡居民的就业和再就业 问题 , 进而改善和保障民生。总之, 通过承接 产业转移 , 可以为就业增加新的工作岗位, 在
二、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用设施。 这将逐步形成快速运输通道, 构建便 捷通畅、 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 城 业化水平低 , 工业基础较为薄弱 , 高污染、 高 和存在的问题
之不断优化和升级。 而河南作为农业大省 , 工
能耗的粗 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还未能根本改 变。 承接产业转移后 , 一些低耗高效的高新产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主动地承接沿海产
业技术将进驻中原地区,必将对河南的产业
利用境外资金达 6 0亿美元, 增长 2 %, 5 居中
结构优 化升 级起到积 极的推 动作用 。 同时 , 承 部 地 区首位 ; 用省 外资 金 2 0 利 7 0亿元 , 长 增 接 转移 未 的企业 , 其管理 模式 、 营方式等 方 2 . , 为历 年来 招商 规模 最大 、 经 2% 成 6 来豫 客 商 面都 比 内地 企业 先进 ,对原 有企业 的体 制机 和 签约项 目最 多的一年 。 是 , 正确认 识 但 应该 河 南省承 接产业 转移 的优 势和 存在 的问题 。 ( ) 南省承 接产业 转移 的优 势 和机 遇 一 河
业转移 过程 中 , 分发 挥 区位 优势 和 资源 、 充 发 他 地 区 的产 业和项 目搬 迁 、 制过来 , 要 量 与开 发具有 较大优 势 的矿产 有煤 、 油 、 复 而是 石 天
业承接与自主创新相融合。这就要把承接产 岩、 玉石、 天然碱等 , 其中铁矿石储藏量逾 3 7 业转移和加快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在承接中
产业链。 特别是拥有一批骨干企业, 有利于吸
改革开放 3 0多年来, 我国沿海地区凭借 特区优势 , 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产业结构也随
引东部一些比较好的加工制造业。近年来河 增加 城 乡居 民收入 的同时 ,促进 经济社 会协 南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 ,积极完善城 调科 学发展 。 市基础设施建设 , 建成了一批交通、 能源等公
◇ 调查与思考
河 南省承 接产 业 转移 的调 查 与 , /\ 田 考
◎文/ 姚新 文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
合理 产业 分工体 系 的有效途 径 ,是推 进产业 结构调 整 、加快 经济 发展 方式转 变 的必然要 求。 当前 , 国 内产 业 分工深 刻调整 , 国 国际 我
织、 装、 服 制鞋 等 轻工 产 品 及机 械 制造 、 化工 等传 统 产业 , 以及对 能源依赖 较强 的产业 。 就 现 阶段 河南承 接产 业转 移 的情况 看 ,承 接 的
( ) - 发挥优势 。 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在承 接产 业转移 的过程 中 ,坚持 科学 发
展观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充分利用土地 资源的优势、 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以及在环
大 力发展 各种 教育 ,加速 培养 具有较 高素 质 的管理 人才 、 营销人 才和 各类技 术工 人 , 分 充 利 用 外 出经商 、 工 人员 带来 的资 金 、 术 、 务 技
动力、 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上升 , 我国东部发达 地区处于产业链 中低端、赢利能力较弱的劳 动密集型产业 , /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i , n F 转 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 ,集中于纺
境 生态承 载能 力方面 的优 势 ,根 据产 业 的运
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 ,主动科学地承接
转移 。 持可持 续发展 的原则 , 约、 保 、 坚 走节 环 高效 之路 , 现长期健 康 的可持续 发展 。 实
业转 移力度
多是东部地区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甚 至是污染高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较少。 未来
业 转移 , 得 了明显成 效 , 2 1 实 际 并取 仅 0 0年
百度文库
市建设积极推进 , 形成了一批有特色、 服务功 能强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些都为河南省承接
2 决. 6 l策 索 2探 0 F 1 1 4
调查与思考 ◇
东部 产业 转移创 造 了 良好 的条件 。
明 ,只有那 些能 为发 达地 区转 出产业 提供 良 女 魂牵 梦绕 的寻根谒 祖 圣地 ,海外 华人来 中 好协作 配套 能 力的地 区 ,才最 有可 能成 为承 原寻根祭祖,也促进 了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 接发 达地 区产业 转移 的基 地。但 河南 省 的产 响河 南省承 接产业 转移 。 展 。“ ” 南 的海外华 人华侨 , 河南 有着 根 在河 对 业配 套能 力相对 不足 ,这 将会 不 同程 度地 影 深厚 感情 的 国际友 人 ,都 有可 能在寻 根祭 祖 的过程 中进~ 步 了解河南 。要 充分利 用 这一
水平 。
优势, 激发他们的爱“ 热情, 家” 调动他们回河
南、 回家 乡投 资兴业 的欲 望 , 国外 先进 的企 把
到河 南。
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只有 业管理模式和理念、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转移
( ) 善环 境 。 强承 接 产 业转 移 的 市 五 改 增
场 吸引力
此外,便利的交通条件为转移产业提供 了市场支撑。河南省位于国内市场 的枢细地 带, 交通便利 , 辐射范围非常大。以郑州为中 心, 半径 5 0公里 的 5小时经济圈可以辐射 0
一
业的信息、 融资、 营销等环节 的成本 , 创造 良
好 的市场 竞争环境 。 加强 法制建 设 , 特别是 要 针 对产 业转移 中产 权纠 纷、 利益 分配 、 金融 信
是转移 产业 的科 技含量 不高 。随 着劳
贷、 土地使用权等方面 的实际障碍 , 调整和明 确不相适应的政策法规, 提高司法效率。 提高 政府办事效率,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服务意 识, 为企业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 , 提高政府各 部门整体办事效率。 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前景和高回报率正成为产业转移 的决定性因
面 紧要 素 。据 国务 院发展研 究 中心对 1 O家跨 国公 哪 里走? 对这一 系列 的发 展难题 , 的是 0 增 加就业机 会 , 拓展 人们 的收入来 源。 扩大就 司 的抽 样调 查 ,0 的企 业将 中国 庞大 的市 8% 场作 为首 要 因素 。 对这种 经济 发展趋势 , 面 必 业 是经济 发展 的重要 目标 ,是解 决社 会稳定 须积极顺应,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 才能实现经 问题 的关键 。把 不 断扩大就 业作 为经济 发展
能够 有效地 促进 产业 聚集 , 强经 济 总量 , 增 提 升经济质 量 , 进新型 工业化进 程。 推
一
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 ,不是简单地把其 河 南是个人 口大省 , 比较 丰富 。 南省储 资源 河
在承接 转移 的过程 中 实现产业 升级 ,促进 产 然 气 、 土矿 、 、 、 火黏 土 、 铝 金 银 耐 萤石 、 泥灰 水
3 . 6亿人 口, 是承 接产 业 的最大优 势 。河南 这
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进一步健全和完
善 市场 经济体 制 , 分发挥 市场 作用 , 企 充 降低
不仅是各种生产资料的集散中心 ,也是各种
消 费品 进入 中部 地 区市场 的重要通 道。 ( ) 二 河南省 承接 产业转 移 中存 在的 问题
三是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河南省拥有 上亿人口,消费方式、消费观念都在不断更
新, 是一块 拥有 巨大潜 力的 内销 市场 。 多年 在 以消 费 带动经 济稳 步发 展 的过程 中 ,河 南省
逐渐形成 了完善的市场体 系。市场化配置资
源 的理 念 已深入 人 心 , 公正 、 范 、 明 的市 规 透 场运 行 机制正 在形成 。
一
项 目, 加快本地经济发展。
段 时 期 ,低 附加 值 的劳动 密集 型产业 和加
( ) 六 加强政策支持 引导 , 完善承接产 业 ( 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 , 三) 提高承接产 转移体 制机 制
一
工贸易将会大量涌入,这对提高河南省产业 的技术含量 ,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
级 将带 来不利 影响 。 二 是承 接 产业 转 移 的竞 争压 力 比较 大 。 中西部 地 区希 望借 助东 部地 区产 业转移 的时 机 , 产业 结构 的调 整 , 好地 带动相 关产 实现 更 业 的发 展 , 因而都 在积极 承 接沿 海产业 转移 , 比环 境 、 客商 、 项 目, 势逼 人。 别值得 抢 争 态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