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doc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小小杂技演员》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力与运动》第三节《杂技表演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解杂技演员表演中平衡原理,观察和讨论杂技演员如何保持平衡,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平衡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平衡概念,知道影响平衡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勇敢尝试、自信表达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平衡概念,学会如何保持平衡。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探索影响平衡因素,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小球、图片、视频等。
学具:塑料杯、硬币、吸管、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两名幼儿扮演小小杂技演员,在平衡木上进行表演。
(2)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杂技演员能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2. 例题讲解(1)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解杂技演员表演中平衡原理。
(2)讲解影响平衡因素,如重心位置、支撑面积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才能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4. 实践活动(1)分发学具,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保持平衡。
(2)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分析影响平衡因素。
(1)邀请幼儿分享实践活动中收获和感受。
(2)教师点评,强调平衡重要性,并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
六、板书设计1. 平衡概念2. 影响平衡因素3. 实践活动:小小杂技演员七、作业设计(1)用家里物品制作一个简单平衡装置。
(2)记录制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家长协助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平衡概念和影响平衡因素。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平衡奥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导言】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紧要构成部分,通过科学教育可以刺激幼儿的古怪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学习科学学问,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察看力、思维本领和动手本领,为幼儿的将来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教案将以“小小杂技演员”为主题,通过幼儿园大班的一堂科学课,帮忙幼儿认得身体结构和机能,感受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教学目标】1.认得身体结构和机能,了解不同身体部位的作用和功能。
2.认得杂技表演,了解杂技表演的文化和技巧。
3.提高幼儿对本身身体的认得和掌控本领,加强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教学重点】1.激发幼儿探究身体结构的喜好。
2.引导幼儿了解杂技表演文化和技巧。
3.培育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教学环节】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与幼儿互动,感受手指快捷性和反应本领,老师可以做手指运动等,激励幼儿和老师互动。
2.视频呈现:通过呈现小孩子做杂技的表演视频,激发幼儿的喜好和古怪心,引导幼儿了解杂技表演。
二、讲授(15分钟)1.身体结构与机能:老师讲解人体的构成结构,引导幼儿认得不同的身体部位,并讲解每个身体部位的作用和功能。
2.杂技表演:老师讲解杂技表演的文化和技巧,介绍杂技表演的内容和形式,帮忙幼儿了解杂技表演。
三、体验(30分钟)1.游戏互动:老师设计相应的杂技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把握杂技动作,如:仿照跳高、仿照小丑表演等。
2.学习杂技元素:老师向幼儿介绍杂技的基本元素,集中训练其中的一项,如:平衡、柔术、手技、奇葩表演等。
四、总结(5分钟)1.师生反馈:老师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并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呈现成果:有条件的情况下,老师可以邀请幼儿进行表演,让幼儿呈现所学的杂技技巧。
【反思】本科学教案以“小小杂技演员”为主题,通过幼儿园大班的一堂科学课,帮忙幼儿认得身体结构和机能,感受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均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并尽可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喜好和体验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与人类》,详细内容为第二十三节《小小杂技演员》。
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幼儿了解杂技演员的表演特点,培养幼儿对动物表演的认知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杂技演员的表演内容,了解动物在杂技表演中的作用。
2. 观察并描述动物表演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模仿动物表演,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杂技演员的表演内容,观察并描述动物表演的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音乐、动物玩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动物头饰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杂技表演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表演?有哪些动物参与其中?”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杂技演员如何与动物互动,让幼儿了解动物在杂技表演中的作用。
(2)教师以猴子为例,讲解猴子的表演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模仿该动物的表演动作。
(2)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幼儿观察并评价。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动物表演时快乐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动物福利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杂技演员2. 板书内容:杂技表演内容:动物、道具、动作等动物表演特点:猴子、狗、熊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动物表演场景2. 答案要求:要求画面中有动物、杂技演员和道具,颜色丰富,构图饱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模仿表演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杂技演员的表演内容,培养幼儿对动物表演的认知和兴趣。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表演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在随堂练习环节,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小小杂技演员》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杂技演员表演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能够自己设计简单的杂技表演。
二、教学内容:1. 杂技演员的表演原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杂技演员表演的原理,如平衡、重力等。
2.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杂技道具,如平衡木、球技等。
3. 团队协作: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杂技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杂技演员的表演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难点: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杂技道具,并在团队协作中完成表演。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杂技演员的视频、实验道具、平衡木、球技等。
2. 材料:纸板、积木、胶水、绳子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杂技演员的表演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探究: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杂技演员表演的原理,如平衡、重力等。
3. 制作: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杂技道具,如平衡木、球技等。
4. 表演: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杂技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反应和问题。
2. 评估幼儿在制作杂技道具时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记录幼儿在团队协作表演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和制作过程中,确保幼儿远离尖锐物品和易碎材料。
2. 使用实验道具和材料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3. 在教室中设置安全的环境,确保幼儿能够舒适地参与活动。
八、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真正的杂技演员来园进行表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杂技的魅力。
2. 让幼儿在家里和父母一起设计一个简单的杂技表演,记录下来并分享。
3. 组织一个杂技表演比赛,让幼儿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
九、教学资源:1. 杂技演员表演视频的。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我是小小杂技演员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我是小小杂技演员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力的世界”,详细内容为“我是小小杂技演员”。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力的作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概念,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能够运用力,使物体保持平衡,完成杂技表演。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力的作用,能够运用力进行杂技表演。
难点:团队协作,保持物体平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杂技表演视频、平衡木、小球、绳子、小红旗等。
学具:每人一个平衡木、小球、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杂技表演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杂技演员是如何保持平衡的?”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力,使平衡木上的小球保持平衡。
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尝试用绳子、小球、平衡木进行杂技表演。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力的运用。
4. 团队协作(10分钟)每组幼儿用平衡木、小球、绳子进行团队协作表演。
教师评价各组表演,给予鼓励和指导。
幼儿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团队协作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是小小杂技演员”2. 板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杂技表演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力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根据实验过程,描述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发现部分幼儿对力的概念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杂技表演,亲身体验力的作用。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力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小小杂技员》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小小杂技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课程,具体章节为《小小杂技员》。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杂技表演,了解杂技的基本技巧,学习简单的杂技动作,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杂技表演的基本知识,感受杂技艺术的魅力。
2. 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素质。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杂技动作,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教学重点:了解杂技表演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杂技表演视频、平衡木、圈圈、球等。
2. 学具:每人一个圈圈、一个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杂技表演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杂技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
邀请幼儿分享观看杂技表演的感受。
2. 讲解杂技基本知识(5分钟)介绍杂技表演的起源、发展,让幼儿了解杂技的基本技巧。
3. 学习简单的杂技动作(10分钟)教师示范简单的杂技动作,如平衡木上的行走、圈圈的转动等。
幼儿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圈圈和球进行练习,提高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5.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传球、拉圈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小小杂技员》2. 内容:杂技表演基本知识简单杂技动作学习团队协作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观看杂技表演视频,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杂技动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杂技基本知识、学习简单杂技动作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杂技表演,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杂技团,亲身体验杂技表演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杂技演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杂技演员》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了解物体的平衡原理,知道不同形状和重量的物体对平衡的影响。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了解物体的平衡原理,动手操作体验。
2.活动难点:分析不同形状和重量物体对平衡的影响。
三、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平衡木、积木、玻璃球、塑料杯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保证安全。
四、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运动过程中的感受。
2.导入活动(1)出示平衡木,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平衡木的特点。
(2)邀请几名幼儿上台尝试走平衡木,让其他幼儿观察并讨论如何保持平衡。
3.探索活动(1)出示积木、玻璃球、塑料杯等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物体的形状和重量。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尝试在平衡木上摆放,观察并记录摆放过程中的变化。
4.实践活动(1)请幼儿用积木、玻璃球等材料,搭建一个“杂技演员”表演场景。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断调整材料的位置,使“杂技演员”保持平衡。
(3)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搭建过程和心得。
(2)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因为不平衡导致意外。
五、活动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平衡原理,达到了活动目标。
2.在实践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对平衡木的搭建和调整较为感兴趣,可以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挖掘这一兴趣点。
4.对于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如个别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不遵守规则,需要加强教育引导。
5.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6.今后的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新的知识。
重难点补充:1.活动重点补充:在操作体验环节,教师将通过提问和引导对话,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平衡的基本概念。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幼儿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
难点: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小球、铅笔、尺子、盘子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小球,引导幼儿观察小球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用铅笔和尺子尝试让小球在盘子上滚动,让幼儿观察和发现小球滚动的原因。
3. 分享:教师邀请几位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4. 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科学现象,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探索环节,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小球滚动的原因,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分享环节,部分幼儿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
2. 学习新的科学现象,如磁铁的吸铁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磁铁的吸铁性。
难点:引导幼儿理解磁铁吸铁的原理,并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八、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磁铁、铁钉、铁片、木块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舒适的活动室。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用磁铁尝试吸铁钉、铁片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和发现磁铁的吸铁性。
3. 分享:教师邀请几位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物体的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物体的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调整物体重心以达到平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大小不同的瓶子、石头、沙子、水、木棒、绳子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杂技吗?(2)生:杂技就是表演各种技艺,如翻跟头、走钢丝等。
(3)师:那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小小的杂技演员呢?(4)生:想!2.探索活动(1)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瓶子,然后尝试让瓶子站立在桌面上。
(2)幼儿分组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3)师:你们发现要让瓶子站立,需要怎么做?(4)生:要在瓶子里放一些东西,让瓶子重心降低,才能站立。
3.实践操作(1)师: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方法,让瓶子在桌面上站立,并保持平衡。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谁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组的方法?(4)生1:我们在瓶子里放了一些沙子,让瓶子重心降低,就能站立了。
(5)生2:我们放了一块石头,让瓶子重心降低,也能站立。
4.深入探索(1)师:刚才你们都成功让瓶子站立了,那如果让瓶子站在一根木棒上,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做?(2)生:应该在瓶子里放更多的东西,让瓶子重心更低。
(3)师:那我们一起试试看吧!(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6)生:要让瓶子在木棒上保持平衡,需要让瓶子的重心更低,而且要放在木棒的中心位置。
(1)师:通过今天的实践操作,你们有什么收获?(2)生1:我学会了让瓶子站立的方法。
(3)生2:我明白了物体的重心与平衡的关系。
(4)师:是的,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需要保持平衡的情况,只要我们掌握了重心与平衡的规律,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平衡的力量》。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平衡的概念,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观察并体验平衡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平衡的概念,理解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
2.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并掌握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平衡的概念,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衡木、小球、积木、尺子、绳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平衡木、小球、积木、尺子、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看一场小小杂技演员表演,观察杂技演员如何保持平衡。
(2)引导幼儿讨论:杂技演员为什么能够保持平衡?他们用了什么方法?2. 探索平衡(10分钟)(1)发放教具,让幼儿分组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例题讲解(5分钟)(1)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保持平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2)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感受,分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平衡的概念2. 保持平衡的方法3. 实验过程和结果4. 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积木搭建一个平衡的塔。
(2)用绳子将小球悬挂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2. 答案:(1)积木塔搭建成功,保持平衡。
(2)小球悬挂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让幼儿了解了平衡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了保持平衡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平衡现象,观察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杂技表演中使用的一些基本动作,如平衡、旋转等;2.发展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3.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4.鼓励幼儿勇敢尝试、挑战自我,提高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杂技带、音乐、纸盘子、积木、球、踏板车等杂技道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唱儿歌《小丑们》,并引导幼儿描述小丑的表演内容和形象。
接着课堂互动,询问幼儿们对杂技的了解和了解程度。
2. 活动:(1)观看杂技表演:故事中的小杂技演员将来到幼儿园讲述杂技的种种动作和技巧。
老师放映杂技的视频,让孩子们观看杂技表演。
引导幼儿观察小杂技演员身体的动作姿态,仔细体会他们的动作和动作节奏。
老师可以停下镜头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研究。
同时,老师适当当场调整研究方向,让孩子们更加容易理解杂技表演。
(2)学习平衡:在老师强烈的引导下,孩子们来到特定场景下在积木上进行平衡练习。
(3)学习旋转: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可以尝试在纸盘子上进行旋转练习,并体验边缘的自动支持。
3. 结束:孩子们依次展示自己练习的成果,老师再次强调自立和勇气的重要性。
四、反思:通过这堂课,孩子们在欣赏小杂技演员的表演的同时还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操纵方法。
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勇敢尝试、敢试敢错的意愿很强,同时也练习了自我表达的能力,让他们更有自信。
我们的课程重点是鼓励孩子们勇敢尝试、挑战自我,在尝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彩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小小杂技演员》。
内容详细讲述了杂技演员表演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如重力、平衡、摩擦力等,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感受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杂技表演中的一些基本物理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杂技表演中的物理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力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杂技表演视频、图片、实验器材(平衡木、小球、斜面等)。
学具:画笔、画纸、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杂技表演视频,让孩子们观看并感受杂技演员的精彩表演。
邀请孩子们分享观看杂技表演的体验,引导他们关注杂技表演中的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图片形式展示杂技演员表演中的平衡、抛接等动作,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背后的物理原理。
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力、平衡、摩擦力等基本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在平衡木上尝试保持平衡,感受重心的变化。
让孩子们用小球在斜面上进行抛接游戏,观察小球滚动过程中摩擦力的作用。
4. 课堂讨论(10分钟)让孩子们分享实践操作中的感受,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孩子们用画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心中的小小杂技演员,展示他们对力学的理解。
用手工材料制作简单的杂技表演道具,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小杂技演员2. 内容:杂技表演中的物理原理:重力、平衡、摩擦力实践操作:平衡木、小球抛接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物品的平衡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感受力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小小杂技演员》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各种小物品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了解各种小物品,如球、棒、绳等。
2. 学习使用各种小物品进行简单的杂技表演。
3. 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小物品,如球、棒、绳等。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各种小物品。
2. 实践操作:教师示范使用小物品进行简单的杂技表演,如抛球、跳绳等,引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进行杂技表演。
3. 团队协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比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 观察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幼儿们对杂技表演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幼儿们逐渐掌握了使用小物品进行杂技表演的技巧。
在团队协作环节,幼儿们表现出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参与比赛。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团队协作中,部分幼儿的表现较为内向,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六、教学扩展:1. 引入简单的科学原理:教师可以向幼儿简单解释杂技表演中的科学原理,如重力、平衡等。
2. 艺术创作: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小物品进行艺术创作,如制作简单的杂技道具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三章《力和运动》第二节《物体运动的秘密》。
内容主要包括:让幼儿观察和了解杂技演员表演中物体运动的规律,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杂技演员表演中物体运动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杂技演员表演中物体运动的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杂技表演视频、小木棍、小球、绳子、磁铁、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套小木棍、小球、绳子、磁铁、积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播放杂技演员表演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视频中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用小木棍、小球、绳子等制作简易杂技道具,并讲解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如何利用力的作用使小球保持平衡?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简易杂技道具。
(2)幼儿尝试利用力的作用使小球保持平衡,并进行表演。
(2)引导幼儿反思: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小杂技演员》2. 板书内容:(1)物体运动的规律(2)力的作用:推、拉、提、压(3)制作简易杂技道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利用力的作用的简易杂技道具,并描述其运动规律。
2. 答案示例:设计一个简易秋千:用绳子将小球悬挂在木棍上,通过推、拉绳子使小球摆动。
运动规律: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力的方向和大小会影响摆动的幅度和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和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知杂技表演的各种形式和技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杂技表演的认识: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杂技表演的各种形式,如空中飞人、走钢丝、魔术等。
2. 杂技道具的认识: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杂技道具,如球、棒、桌子等。
3. 杂技技巧的尝试:让幼儿尝试一些简单的杂技技巧,如平衡、抛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和感知杂技表演的各种形式和技巧。
难点:让幼儿尝试一些简单的杂技技巧,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杂技道具:球、棒、桌子等。
3. 安全防护用品:护具、垫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杂技表演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让他们说出自己了解的杂技表演形式。
2. 讲解:向幼儿讲解杂技表演的各种形式和技巧,让他们认识和了解。
3. 实践:让幼儿尝试一些简单的杂技技巧,如平衡、抛接等,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总结: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和收获,总结杂技表演的技巧和要点。
5. 安全:教育幼儿在进行杂技表演时要注重安全,避免受伤。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杂技表演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实践,勇于尝试新的技巧。
但在安全方面,我还需要加强教育,让幼儿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
我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杂技表演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估幼儿在尝试杂技技巧时的表现,观察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对杂技表演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杂技表演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展示所学的技巧。
2. 邀请专业的杂技表演者来园进行表演,让幼儿近距离观看和学习。
3. 开展杂技主题的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发挥创意,表达自己对杂技表演的理解。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小小杂技演员》。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以及物体平衡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作用,理解物体平衡的原理。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平衡的原理。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衡木、小球、积木、沙袋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平衡木、小球、积木、沙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邀请孩子们观看一场小型的杂技表演,引导他们关注表演中的平衡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孩子们了解力的作用和物体平衡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平衡木、小球、积木、沙袋等物品搭建平衡装置。
5. 小组竞赛(5分钟)教师组织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搭建出最高的平衡塔。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孩子们的操作进行点评,强调力的作用和物体平衡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推动、拉扯、支撑等。
2. 物体平衡原理:重心的位置、支点的作用。
3. 小小杂技演员:平衡木、小球、积木、沙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身边的物品搭建一个平衡装置,并记录搭建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力的作用和物体平衡原理的理解程度较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孩子对平衡塔的搭建技巧掌握不足,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如跷跷板、秋千等,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组织孩子们参观科学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简单机械和平衡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物体平衡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
3. 实践情景引入:关注孩子们对平衡现象的兴趣和观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合作能力;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对环境的认识与理解;3.学习小杂技和手工制作,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4.增强幼儿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是小杂技,包括叠杯、晃球、转笔、翻转瓶等。
通过对这些小杂技的学习,让幼儿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物理原理,并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
学习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老师将桌面上的五个立方体展示给幼儿,让幼儿们观察,然后让幼儿们根据观察结果想象它们的各个面都是什么颜色、大小、分布位置等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第二步:学习小杂技1.叠杯老师向幼儿演示叠杯的步骤,然后让幼儿们一起动手尝试,帮助幼儿掌握叠杯的技巧。
2.晃球老师向幼儿展示晃球的过程,然后让幼儿们互相配合,练习晃球。
3.转笔老师向幼儿展示转笔的过程,并让幼儿们一起练习,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翻转瓶老师向幼儿展示翻转瓶的过程,并让幼儿们一起练习,增强幼儿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步:小组合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三个幼儿组成。
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一起制作小道具,如叠杯、转笔等,并且互相表演。
第四步:合成演出将小组成员的表演串联起来,形成一次小杂技演出,并为幼儿们录制下来。
第五步:反思在教学结束前,让幼儿们回顾当天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并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直观示范、互动配合、小组合作等,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感知、动手、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幼儿们学会了一些小杂技和动手制作方法,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增强了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在反思环节中,幼儿们也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以便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
总结本节课程以小杂技为主要内容,通过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让幼儿们了解并掌握了一些物理原理和动手制作方法。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2. 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动物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如猴子、兔子、熊等。
2. 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动作。
3. 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者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观察。
2. 准备一些玩具或者物品,用于模仿动物的动作。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向幼儿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者实物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动作。
2. 模仿: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使用玩具或者物品进行表演。
3. 创造:鼓励幼儿创造新的动作,展示自己对动物的理解和想象。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们对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动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积极参与模仿和创造,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和热情。
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在模仿和创造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六、教学内容:1. 学习动物的习性和生活方式,了解它们如何适应环境。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动物的视频或者图片,展示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准备一些道具或者物品,用于模拟动物的生活场景。
八、教学过程:1. 引入:向幼儿展示动物的视频或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 讨论:让幼儿讨论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3. 模拟:让幼儿使用道具或者物品,模拟动物的生活场景,体验动物的生活。
九、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们对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模拟,表现出对动物世界的浓厚兴趣。
我也发现有些幼儿在讨论和模拟时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不同物体在平衡木上的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通过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不同物体在平衡木上的表现。
2. 实验操作:让不同物体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
3. 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平衡的秘密。
三、教学准备:1. 平衡木(可用积木或其他替代品)。
2. 各种不同物体(如书本、玩具、水果等)。
3. 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4. 画笔、彩纸等(用于制作杂技演员)。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平衡木,引导幼儿思考:平衡木能承受多少重量?不同的物体放在平衡木上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2. 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平衡木和一些物体进行实验。
让幼儿尝试将不同物体放在平衡木上,观察平衡木的表现。
3. 记录实验结果:鼓励幼儿用画笔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实验成果:邀请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物体平衡的秘密。
5. 总结:让幼儿谈谈对物体平衡的认识,引导幼儿意识到平衡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如何?是否都能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分享?2. 活动中,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活动中,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否有所增强?4. 针对本次活动,有哪些改进的空间?如何让活动更加有趣和有意义?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索更多物体平衡的奥秘。
2. 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操作,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家庭小实验的成果,促进同伴间的交流。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物体平衡的认知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doc
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doc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活动目的:
1、对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2、能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愉快心情。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酸奶瓶。
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为在纸板重心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规则图形的纸板;另一套为剪成鱼、树、鸟、蘑菇、云等不规则图形的纸板,纸板上不画点。
2、棍子、酸奶瓶、塑料小碗、小碟子等。
3、有关《顶碗》或《顶缸》的杂技表演节目碟片。
活动指导:
1、播放多媒体碟片《顶碗》,欣赏杂技表演,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能平稳地顶起这些东西。
由此引发幼儿对尝试的欲望。
2、鼓励幼儿大胆地玩纸板,想办法顶起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在规则纸板和不规则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通过不断的尝试,思考交流能顶起纸板的点。
3、玩一玩,比一比:用提供的细木棍、铅笔、和酸奶瓶来顶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杂技演员》含反思活动目的:
1、对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2、能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愉快心情。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酸奶瓶。
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为在纸板重心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规则图形的纸板;另一套为剪成鱼、树、鸟、蘑菇、云等不规则图形的纸板,纸板上不画点。
2、棍子、酸奶瓶、塑料小碗、小碟子等。
3、有关《顶碗》或《顶缸》的杂技表演节目碟片。
活动指导:
1、播放多媒体碟片《顶碗》,欣赏杂技表演,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能平稳地顶起这些东西。
由此引发幼儿对尝试的欲望。
2、鼓励幼儿大胆地玩纸板,想办法顶起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在规则纸板和不规则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通过不断的尝试,思考交流能顶起纸板的点。
3、玩一玩,比一比:用提供的细木棍、铅笔、和酸奶瓶来顶纸
板,比一比哪种东西更容易将纸板顶起。
思一思,议一议,这是为什么?教师间接地丰富幼儿有关的重心和平衡的知识。
4、杂技表演会:鼓励幼儿来当小小杂技演员,自选一样物品,小碟、小碗、小杯、饮料罐、小棍等,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表现。
鼓励幼儿结伴或小组合作游戏,或开展比赛,感受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反思:
在《杂技高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杂技艺术,如顶碗、踢碗、空中飞人、钻圈等,演员的精彩动作、漂亮的服装道具,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杂技艺术的造型美,了解美术与杂技艺术千百年来的渊源关系。
接着又通过学生的交流描述并模仿自己喜欢的杂技动作,以引起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回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本课的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内容进行了人物动态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难点的突破上用了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演一演、画一画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后通过欣赏与评价,让学生对作品作自评与互评。
我发现学生的表现形式不够丰富,有些较为复杂的动作都不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来,虽然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构图给学生示范,但效果仍不是很好。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思考没有深入,学生的杂技项目、动作不够丰富,学生课前搜集自己喜爱的杂技表演图片没有搜索。
这都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和考虑不周所造成的结果,是要加强整改的地方。
小百科:杂技,亦作“ 杂伎”。
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
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