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国教育史-苏格拉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教育方法
而实用的知识。 苏格拉底法/产婆术
【轶事】 麦穗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正是收获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他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 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 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大家 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 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地,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 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及时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 再错失良机。当然,应该追求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那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与智者派的比较】
苏格拉底
Baidu Nhomakorabea教育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
教育内容 道德、智慧、治国才能
收费
免费/义务
智者派 培养政治家 文法、修辞、辩证法 收费/谋利
【哲学思想】 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伦理哲学
心灵 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 间。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 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 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 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 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1
青年
中年 遇难
自学成才 讨论问题
认识你自己 牛虻
成名 处死
熟读荷马史诗,向智者求教,以传授知识为生,30 多岁时做了 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的使者,任务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 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喜欢在街头、菜市场等公众场合 与各种各样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民主?什么 是美德?等等。 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重要问题上,其 实人非常无知,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 义和善,进而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 他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 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把自己比 作牛虻。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 所以很需要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鞭策它它,使它能 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精神。 40 岁左右,他成了雅典名人,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被判死刑,饮下毒酒而死,终年 70 岁,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
【资料】 1、百度百科 2、魏智渊.苏格拉底:一只上帝派来的牛虻[J].师者,2006:51 3、耶鲁大学公开课:古希腊历史简介
3
灵魂 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使精神和物质明确对立起来。 真理 为伦理道德寻求普遍真理,寻求普遍定义,美德即知识 辩证 苏格拉底法/产婆术
【教育思想】 时代背景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无政府主义,
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拨。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 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教育作用 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无论是天资聪颖还是天资愚钝的人,如果他们 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教育目的 培养有德有才的治国人才 教育内容 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
【名言】 1、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2、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评价】 1、苏格拉底,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只牛虻,一个肩负着神的使命助人从善爱智的 使者。 2、苏格拉底,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 生活。他把一个人的生命充分活了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认人生 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都要坦然接受。更重要的是,人活在 世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 3、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 4、苏格拉底以他的实践和人格为后世哲学家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外国教育史-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导论】 公元前 399 年 6 月黄昏时分,在雅典的一座监狱中,一位衣衫褴褛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与 朋友探讨灵魂不死的问题。这时候,狱卒进来了,手里端着毒酒。这位老人停了停,微笑着 看了看朋友们,接过毒酒一饮而尽,就永远地睡着了,他的罪名是亵渎神明和毒化青年。而 他的朋友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影响了此后几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和教育 史,他的灵魂从未死去,一直高高地飘荡在西方哲学和教育学的天空中。这位老人就是大名 鼎鼎的苏格拉底。
【简历】 中文名 外文名 国籍 日期 职业 成就 思想
苏格拉底 Socrates 古希腊雅典 公元前 469 年-公元前 399 年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古希腊三贤之一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教学法
【生平】 儿时
家庭背景 时代背景
相貌
出生在普通公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士。 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 时值智者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带来了新知和辩论的新风尚。 相貌平凡,身材矮小,秃顶圆脸,酒糟鼻子,嘴唇肥厚。
教育方法
而实用的知识。 苏格拉底法/产婆术
【轶事】 麦穗
一天,苏格拉底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正是收获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他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 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 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大家 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 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地,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 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 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及时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 再错失良机。当然,应该追求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那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苏格拉底与智者派的比较】
苏格拉底
Baidu Nhomakorabea教育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
教育内容 道德、智慧、治国才能
收费
免费/义务
智者派 培养政治家 文法、修辞、辩证法 收费/谋利
【哲学思想】 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伦理哲学
心灵 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 间。他曾说: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人,正是出于这种对国家和人 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 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 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 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1
青年
中年 遇难
自学成才 讨论问题
认识你自己 牛虻
成名 处死
熟读荷马史诗,向智者求教,以传授知识为生,30 多岁时做了 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的使者,任务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 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喜欢在街头、菜市场等公众场合 与各种各样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民主?什么 是美德?等等。 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重要问题上,其 实人非常无知,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 义和善,进而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 他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 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把自己比 作牛虻。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 所以很需要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鞭策它它,使它能 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精神。 40 岁左右,他成了雅典名人,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 被判死刑,饮下毒酒而死,终年 70 岁,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
【资料】 1、百度百科 2、魏智渊.苏格拉底:一只上帝派来的牛虻[J].师者,2006:51 3、耶鲁大学公开课:古希腊历史简介
3
灵魂 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使精神和物质明确对立起来。 真理 为伦理道德寻求普遍真理,寻求普遍定义,美德即知识 辩证 苏格拉底法/产婆术
【教育思想】 时代背景 伯里克利死后,雅典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无政府主义,
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拨。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 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教育作用 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无论是天资聪颖还是天资愚钝的人,如果他们 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教育目的 培养有德有才的治国人才 教育内容 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
【名言】 1、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2、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评价】 1、苏格拉底,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只牛虻,一个肩负着神的使命助人从善爱智的 使者。 2、苏格拉底,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 生活。他把一个人的生命充分活了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认人生 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都要坦然接受。更重要的是,人活在 世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 3、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 4、苏格拉底以他的实践和人格为后世哲学家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外国教育史-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导论】 公元前 399 年 6 月黄昏时分,在雅典的一座监狱中,一位衣衫褴褛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与 朋友探讨灵魂不死的问题。这时候,狱卒进来了,手里端着毒酒。这位老人停了停,微笑着 看了看朋友们,接过毒酒一饮而尽,就永远地睡着了,他的罪名是亵渎神明和毒化青年。而 他的朋友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影响了此后几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和教育 史,他的灵魂从未死去,一直高高地飘荡在西方哲学和教育学的天空中。这位老人就是大名 鼎鼎的苏格拉底。
【简历】 中文名 外文名 国籍 日期 职业 成就 思想
苏格拉底 Socrates 古希腊雅典 公元前 469 年-公元前 399 年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古希腊三贤之一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教学法
【生平】 儿时
家庭背景 时代背景
相貌
出生在普通公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士。 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 时值智者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带来了新知和辩论的新风尚。 相貌平凡,身材矮小,秃顶圆脸,酒糟鼻子,嘴唇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