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背离现实(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理想背离现实(1)

当理想背离现实

—浅析大学新生适应障碍解决方法

一案例展示

小A,男,汉族,18岁,是一位刚进校一个多月的本科新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了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并不时感到头痛、胸闷、心悸和入睡困难等躯体不适,为此自己感到很苦恼。

作为家中独生子,小A的父母对他期望值很高。父母均为农民,承包的土地比较多,而且父亲有一些手艺,经济条件尚可。他本人个性有些争强好胜,总想样样争第一。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老师对他很器重,和同学相处也很愉快。他一直生活在赞扬声中,未遭受过什么挫折,自尊心很强,应届顺利考上大学。刚入学时,一切都很新鲜,忙忙碌碌地收拾安顿,外加军训很辛苦,体力消耗较大,有空就休息。军训结束正式上课后,他以为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里,应该有很优异的成绩和更突出的表现,励志一定要拿到年段第一,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学习上的优势也不再显现,现在虽然还没

3,幻想破裂的失落感

大学在许多大学新生的想象中是校园风景如画,老师博学儒雅,同学之间彬彬有礼,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氛。然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渐渐归于平静的他们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感到自己考上的大学与自己梦想中大学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高考失利,或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因而提不起学习兴趣,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有的学生耳闻目睹过一些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不良现象,再加上师兄师姐们给予的负面经验,更加强了新生对大学的失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致使一些学生经常情绪低落,自觉前途渺茫,困惑失望,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4,朋友难觅的孤独感

大学的人际交往环境趋于多元化,寝室、班级、学院、社团和其他非正式组织,以及网络都给学生提供了交友的机会。但是不同的城乡背景、文化差异和性格差异又使他们在交往中出现很多矛盾冲突。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有的同学虽然内心渴望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缺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仍然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

小凡同学身上存在的以上的这些问题,在当今的大学新生之中可以说比较普遍的存在的,大家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新生们出现这样的问题属于正常现象。那么,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呢?

三.产生的心理学原因

1.不合理思维方式特征

A.绝对化要求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

小凡同学,不顾一切要在学习上拿到年段第一,但是事实与其预期相悖,所以受到很大打击。

B.过分概括化

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艾利斯曾说过,过分

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按照埃利斯的观点来看,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

小凡同学就因为自己读书上的挫折就将自己视为废物,是典型的过分概括化表现。

C.糟糕至极

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

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情并非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而就会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

小凡因为这种不合理的愿望落空后,无法接受这现实,认为事情坏到极点,影响到了他其他方面的生活。

2.自我意识的冲突(分化)

A.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

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具有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成就愿望,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希望。由于大学生几乎是从家门到校门,较少接触社会,理想与现实有一定差距。当他们付诸行动的时候常常发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相差甚远。例如:常有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在人际交往中受人喜爱和欢迎,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却怵头在众人面前讲话,讲话时要么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要么满脸通红、不知所云。虽然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差距给大学生带来了苦恼与不安,但是也能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去逐步缩小理想我与现实我之间的差距,从而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如果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长期不能趋近于统一,就会引起自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B.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冲突

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友愿望,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信任,盼望能同知心朋友一起探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