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中学心理健康课《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中学心理健康课《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a4d4579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c.png)
第一步:把白纸横放,在白纸上端中 央写上“某某的理想未来”。
第二步:在白纸的中央从左到右画一条直线,可以画长一些, 然后在直线的最右端画上箭头,使它成为一条有方向的线。
第三步:这条直线左端代表你的现在,在此处写出你现在 的状况:学习情况、性格、兴趣等;这条直线的右端代表你实 现了理想自我之后的理想未来,在此处写出你理想中的未来生 活。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老师说:“大风吹”; 同学们齐问:“吹什么”; 老师说:“吹……的人”; 具有这种特质的人就马上站起来。
张笑的 故事
1.是什么原因让张笑备受困扰?
2.如果让你给她些建议,你想 对她说些什么?
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
自己今天是什么样的人
(张笑:身材较胖、英语中等、 成绩中等偏下、自卑)
两者有差距
修正理想自我中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目标, 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
如何实现理想 自我和现实自
我的统一
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健身、科学饮食
较胖
优雅、苗条
自卑
自信训练
从容、自信
主动与同学交流, 多参加集体活动
不善交际
交际达人
多读课文、多背单
பைடு நூலகம்
词、多口语交流
英语中等
精通外语
现实自我:笑起来难看、配音专业 理想自我:成为一名优质偶像演员
第四步:请根据你的理想未来,在直线上方标出 实现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阶段,例如考上理想学校、 职业规划、继继续学习等;在直线下方标出实现过 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例如人际关系、阅读、旅游、 口才等。
努力改善现实自我 修正不切实际的理想目标
时间 当时的自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的实现情况 当时的心情 现在我觉得
分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作文
![分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2aa7d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75.png)
分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作文咱每个人心里头啊,都有一个理想的自己,还有一个现实中的自己。
这俩“自己”有时候挺合拍,有时候又像是冤家,老对着干。
就拿我减肥这事儿来说吧。
我理想中的自己,那可是身材苗条,穿啥衣服都好看,走在街上回头率超高。
我想象着自己能轻松地穿上那些修身的牛仔裤,展现出修长的美腿;或者套上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像个优雅的小仙女。
我会每天早起去跑步,迎着朝阳,微风拂过脸颊,那感觉,棒极了!跑完步回来,还能给自己做一份营养又美味的早餐,什么全麦面包、水煮蛋、新鲜水果,统统安排上。
可现实中的我呢?每天早上闹钟响了好几遍,我都还在被窝里挣扎,心里想着:“再睡五分钟,就五分钟。
”结果一睁眼,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跑步?早没戏了!早餐也是随便在路边摊买点油条、包子,匆匆忙忙就去上班了。
晚上下班回到家,累得像条狗,往沙发上一瘫,动都不想动。
想着要做运动,可身体就是不听使唤,心里还安慰自己:“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开始吧。
”然后呢,就开始抱着零食,一边吃一边追剧,那叫一个“爽”。
等到称体重的时候,看着数字蹭蹭往上涨,心里那个懊悔呀,暗暗发誓明天一定要开始减肥,可这“明天”,永远都在未来。
还有学习这方面,理想中的我,那是知识渊博,出口成章。
我计划着每天晚上读一个小时的书,什么文学名著、历史传记、科学杂志,都不在话下。
我想象着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和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修养。
我还打算报各种培训班,学英语、学画画、学摄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但现实呢?书倒是买了一堆,可很多都还没拆封,上面落了一层灰。
晚上吃完饭,本来想看书的,可朋友一个电话打来,叫出去吃烧烤喝啤酒,我这腿就不听使唤了,屁颠屁颠就去了。
培训班也是报名的时候兴致勃勃,上了几节课就开始找各种借口不去,不是说工作忙,就是说身体不舒服。
结果呢,钱花了不少,啥也没学到。
再说说社交吧,理想中的我,那是社交达人,朋友满天下。
我想象着自己在各种聚会中谈笑风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7c5fc20f4431b90d6c85c761.png)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这就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初步掌握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方法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让同学们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肯定理想自我,悦纳现实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己。
三、教学难点:无论我们的有什么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我们是与众不同还是毫无个性,也无论我们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要愉快地接受自己。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方法:举例法;活动体验反思教学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动画片《灌篮高手》的两个片段,之后讨论。
片段1:男主角樱木花道是个刚学打篮球的高中生,突击进行一个星期的投篮训练后开始一场正式比赛,在投出一球后,他幻想自己投篮成功后兴高采烈地庆祝的情形。
片段2:樱木花道投出一球,信心满满地等待球准确命中,谁知道篮球不但没进,而是直奔篮板后面的观众,并把人家击剑在地,这场闹剧让周围的人捧腹大笑。
问题:动画片中的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他在投篮失败后显得很失落?师小结:他希望自己球技精湛,可现实中的他却把球投飞了,并且砸到了观众的头上。
真所谓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差战太大才有了这场闹剧。
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有关理想与现实。
二、理想与现实和PK教师:你们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完全一致吗?我想,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还有可能是有很大差距的。
现在,我们一起通过一个小小的活动进行自我检视。
请准备一张纸,纸的中间画上一道线,在线的左边写上现实的我,右边写上理想的我。
现在请专心在左边写下你认为现实中你是个怎样的人,如你的性别,你的外表,你的性格,或是你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然后在右边写出你理想中的自己是怎样一个人。
不要着急,好好思考一下再下笔。
真实自我 理想自我
![真实自我 理想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4e99154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a.png)
真实自我理想自我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确实有些不满。
梦想中的我,理应是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更加是在辩论会里,我能随意说几句,就使大家鸦雀无声、无言以对。
让大家不得不佩服我的口才!
可现实生活中的我,说话总是结结巴巴,欲言又止。
更加是在朗诵课文的时候,我就像被什么坎坷住似的,读得不太通顺流畅,与催眠曲没什么两样的。
和不太熟谙的挚友交流,我慌张之余,说话就咿咿呀呀的,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什么,让对方不知问了多少次“什么”。
梦想中的我,理应是活泼心爱,多动多看,满怀着奇怪心。
可现实生活中的我,却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全日沉浸在学习中,吞噬在题海里。
睡觉前,我照旧把书放到枕头下,外出游玩时,我手中照旧捧着书,不管何时,我心照旧藏着学习。
妈妈警告我的话,我只是把它当成“耳边风”,一吹过,什么都消散了。
梦想中的我,脾气要随和,能沉得住气。
可现实生活中的我并非如此,我总爱发小姐脾气,只要遇到小小委屈,我就会向妈妈撒娇,哭哭啼啼的。
我总是为一点鸡毛蒜皮而气得脖子都红通通的,脸蛋都火辣辣的,眼睛都睁得圆圆的。
虽然我的脾气很烦躁,但人缘还是不错的。
梦想中的我就是如此,但我会用自己的努力和恒心变更自己,把现实成为梦想。
希金斯的自我差异理论
![希金斯的自我差异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18b72f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7.png)
希金斯的自我差异理论Higgins的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认为,个体自我概念包括3个部分:理想自我(ideal self);应该自我(ought self);现实自我(actual self)。
自我差异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三个概念上的。
产生背景现实自我(actual self)指个体自己或他人认为个体实际具备的特性的表征,这里,“他人”可以是重要他人或一般化的他人(下同),可见,有两类现实自我,一类是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现实自我,一类是以他人的角度表征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ideal self)指个体自己或他人希望个体理想上应具备的特性的表征,同样,也有两类理想自我,一类是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理想自我,一类是以他人的角度表征的理想自我。
应该自我(ought self)指个体自己或他人认为个体有义务或责任应该具备的特性的表征,同样,也有两类应该自我,一类是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应该自我,一类是以他人的角度表征的应该自我。
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称为自我导向(self—guides)或自我标准。
在这三种自我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自我差异的概念。
自我差异(self—discrepancy)指现实自我与自我导向之间的差距。
理论分析1.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是引导现实自我的标准,当现实自我与这些标准有差异时,就会产生要减少这种差异的动机,这种动机推动着人们以达到现实自我与相关的自我标准相匹配的状况。
2.自我差异理论假设,每种类型的自我差异反映了一种特定类型的消极心理情境,而这种特定类型的消极心理情境又与特定的情绪问题相关联。
具体地说,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异表示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反映了“积极的结果没有出现”(absence of positive outcomes)的消极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会导致沮丧类情绪(dejection—related emotions),如抑郁、失望、挫折感、羞耻等。
分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作文
![分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ba624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8.png)
分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作文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理想中的自己。
这个自己,或许拥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勇气,或许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又或许具备着各种令人赞叹的品质和能力。
然而,当我们从幻想的云端回到现实的地面,却往往会发现,那个理想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己,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理想中的自己,那可是个超级自律的人。
每天早上,太阳还没升起,我就已经精神抖擞地从床上蹦起来,穿上运动装备,出门去跑个几公里,回来冲个凉水澡,然后神清气爽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
学习的时候,那效率简直高得吓人,各种知识就像流水一样顺畅地流进我的大脑,我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和掌握那些复杂的概念和难题。
工作的时候,我充满激情和创造力,各种绝妙的点子一个接一个地往外冒,让同事和领导对我刮目相看。
而且,理想中的我,那可是个社交达人。
在各种聚会和活动中,我总是能谈笑风生,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大家笑声不断,我能轻松地和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成为好朋友,拥有一个超级庞大且真挚的朋友圈。
回到现实呢,那可真是惨不忍睹。
每天早上,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我就像被床封印了一样,死活起不来。
好不容易挣扎着起来了,也是迷迷糊糊,别说去跑步了,能按时洗漱出门都算不错了。
学习的时候,经常是看着书没一会儿,心思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一会儿想刷刷手机,一会儿又想吃点零食,一天下来,真正学到的东西少得可怜。
工作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难题,有时候还会因为紧张或者粗心犯一些低级错误,别说让领导刮目相看了,不挨批评就谢天谢地了。
至于社交方面,那就更别提了。
参加聚会的时候,我总是那个躲在角落里默默吃东西的人,别人谈笑风生,我却连插话都不知道怎么插,有时候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了句话,结果还冷了场,别提多尴尬了。
别说和陌生人成为朋友了,就连和熟悉的人相处,有时候都会觉得有些吃力。
为啥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差距这么大呢?我也仔细琢磨过这个问题。
我发现,理想中的自己,往往是我们在心里给自己描绘的一幅完美的画卷,没有任何的瑕疵和困难。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d7962d3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5.png)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是心理学中有重要意义的概念,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最好方式。
理想自我是我们对未来,对期望自己可以做到或者想要实现的对象抽象概念,它代表着我
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也表达了期望达到的自己的形象以及我们希望未来的样子。
即使有
可能的偏差,这一概念也象征着充满希望的未来,这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渴望,并且知
道接下来应该如何去实现。
因此,理想自我可以成为人们衡量行动的一个依据,激发人们
实现目标的动力,当我们太重视完美时也是一种谨慎行事的做法。
相反,现实自我是我们真实存在的自我,我们实际人生中所拥有和所表达的。
它反映
出我们实际行为及其有关因素,包括我们常规的理性行为表现,以及主观感受。
它表达了
我们遭遇社会重压时坚忍,以不同的方式积极投入社会的经历,这种实际的表现可以更好
地反映我们的内在真实状态。
在现实自我的影响下,我们需要及时的批判性的思考,把握
现实自我也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让我们及时行动,也是一个有用的防范最坏情况的工具。
虽然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有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紧密的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在理想自我的引导下,当我们把握到现实状态时,我们的态度和行为也能
够更加正确和正确地指向我们渴望实现的努力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思维与行
为走向一致。
巧妙的将梦想的形式融入到现实中,可以更多地提高人们实现梦想的效率,
促进梦想的实现。
因此,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结合,是心理健康、生活满足与实现
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64c691c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d.png)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从实际存在或是观念存在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自我意识分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受环境熏陶炼铸,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
它是自我状况和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
理想自我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
1理想自我的内容尽管也是客观社会现实的反应,包括对来自他人和社会规范要求的反应以及它们是否满足个体需要的反应,但这些内容整合而成的理想自我却是观念的、非实际存在的东西。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
现实自我产生于自我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理想自我则产生于这种相互作用中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内化后在个体头脑中整合形成的自我的理想形象。
在正常情况下,当理想自我的形成建立在理智认识或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自觉内化之上时,理想自我可以在现实自我和社会环境之间起积极的调节作用,指导现实自我积极地适应和作用于社会环境。
这时,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社会环境的要求可以在新的水平和方向上达到协调一致,自我得到健康发展。
在非正常情况下,当理想自我的形成是基于焦虑或者是非理性认识时,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以及社会环境要求之间可能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攻击、自卑、依赖或逃避、退却等脱离现实的消极心理倾向。
这些心理倾向如果用于指导现实生活或社会人际交往,必然同现实自我、社会现实发生矛盾冲突,引发个体内心的迷惑和混乱,从而造成生活适应上的困难,严重的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1[美]霍妮著,《自我的挣扎》,108页,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差了什么?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差了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145170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c.png)
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差了什么?展开全文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差了什么?理想自我,是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现实自我,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从现实自我发展成理想自我,这是我们的夙愿。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指出每个人思想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但是大部分大多数人发现自己跟理想的自我不匹配。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越接近,我们的情商就越高。
这就意味着,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在于情商的高低,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差了情商的引导。
理想自我,其实是最大程度的发挥潜能的现实自我。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内置的动力,随时都可以最大程度的挖掘潜能,他把这个称为自我实现趋势。
而能够促进自我实现的介质,就是情商。
《情商》一书中,罗杰斯指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和具有情商的人,有以下的核心价值:开阔的接纳自己的经历活在当下相信自己有效的运用自由有创造力它们被认为是,能够实现理想自我的要素,也就是说,我们要完成自我实现,就要把握好以上要素。
可现实自我往往是背离以上要素的,我们往往不相信自己,又无法接纳自己的经历,沉浸于过去,或者忧虑于未来,渴望自由,却不知道如何实现自由,不了解自己,以至于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
我们就是如此,不能很好的接纳自己。
导致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康永哥说,情商高,才能舒服痛快地做自己,这也就需要辨认和开阔的接纳自身的情感,才不会陷于自我矛盾,影响自己的发挥和潜力的发掘。
01 若想辨认和开阔的接纳自身的情感,我们就要改善自己的情感认知情感的自我认知指的是,持续的关注自己内心思想状态,这是自己的感受以及感受的缘由,辨别引起心烦和“情感劫持”的事件起因。
我们会发现,人往往会关注想看到的和想听到的,而忽视,所看到和听到的。
这就是我们情感认知的盲点,一方面我们我们对自己的情感认识片面,不知道情感背后的意义,以及缘由,另一方面,我们往往会因为情感所困,而连累到自己以及潜能的发挥。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作文600字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作文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ea1be36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f.png)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作文6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作文600字篇1理想,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盏明灯。
它能够为我们导航,让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理想需要我们来树立,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理想。
花儿的理想是绽放得更灿烂;鸟儿的理想是飞得更高更远;兔子的理想是拥有更快的奔跑速度;骏马的理想是永远驰骋在大地上。
而我的理想则是成为一名作家。
在很小时,我就为未来描绘出了蓝图。
我要用手中的笔写下世间的种种事情。
我要写下种种不公平,记下人们的哀怨:我要在我的作品中用最美的语言赞美那些因品行高尚而受人尊崇的人,让他们名垂千史;我也要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那些品行不正,遭人唾弃的人,让他们遗臭万年,也让后人接受前车之鉴,不重蹈他们的覆辙。
我要当一名敢于真实地记录一切的作家。
我深知,理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太过于遥远,前面的路还很长。
我知道,要成为一名作家,必须有扎实的作文功底。
因此,从小到大,我一直十分热爱读书,因为我要从中积累美文佳句,为我的作文打下基础。
我也明白,理想是要一步一步慢慢实现的。
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个离我比较近的目标,每一次我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我都明白,自己又向理想迈进了一步。
只要有恒心,我的理想终将变为现实。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朋友,理想的实现,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
实现理想的路必定是坎坷的,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向前,你终将到达理想境界!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作文600字篇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你有没有做过这样一个梦?梦到自己变成了一个超级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可以打败一切坏蛋,保护世界和平。
我常常做这样的梦,希望自己能变成一位勇敢、正直、富有正义感的人。
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似乎和梦中的自己相去甚远。
我的理想自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我希望自己能变得非常勇敢。
在学校里,我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就退缩了,比如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敢在大家面前表演等等。
我总是怕被别人笑话,怕丢脸,所以逃避很多机会。
理想我和现实我心理课
![理想我和现实我心理课](https://img.taocdn.com/s3/m/b27015d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b.png)
理想我和现实我心理课一、引言理想我和现实我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的两个自我,理想我是我们向往的、追求的,而现实我则是我们面对现实时所展现出的真实自我。
在心理学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情感和思维等方面。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差距。
二、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定义1. 理想自我理想自我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期望成为的形象或者状态。
它通常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对于未来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或者期望,包括职业发展、家庭生活、社交关系等方面。
理想自我的形成通常源于个体对于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以及个体内部对于需求和欲望的认知。
2. 现实自我现实自我的概念指代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状态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
它通常受到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现实自我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它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
三、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关系1.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当个体的理想自我无法与现实相匹配时,就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和不满。
这种矛盾和不满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2.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协调为了更好地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协调二者之间的差距。
首先,我们需要对于理想自我的期望进行适当调整,让其更加符合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我们个体所处的生活状态。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积极行动去实现我们对于理想自我的追求,让其逐渐与现实相接近。
四、影响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因素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文化环境会对个体的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个体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2. 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是影响个体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e918bc2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1.png)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艾尔伯特·斯密斯(Albert Ellis)提出来的概念。
他用这两个概念区分了一个人的希望以及现实之间的差异。
理想自我是指一个人内心里想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希望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而现实自我指的是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从外表上看,也可以称为自我表现出来的样子。
理想自我的影响其实非常深远。
一个人的内心,有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一个人有强烈的理想,就会激励自己去追求它,比如说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交易员,就会激发自己去拼命学习,做出艰苦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的理想;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特殊的理想,就会消极地树立自我形象,对他自己不满,对他所处的环境抱怨不断。
现实自我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实自我可能就是一个人自身的实际实力,表明一个人最真实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实自我可以帮助我们去激励自己,一个人如果认清自己的现实能力,并不断的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学习,就可以让自己更加强大,也能不断改善自我,甚至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是人类心理思维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它们相辅相成,是融为一体的,只有在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中,人类才可以进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应该说,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是一个人生活成功的基石,也是一个人道路上攀登的不竭动力。
心理学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心理学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a499653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1.png)
心理学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心理学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代表了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所期望成为的自己与实际上展现出来的自己之间的差距。
理想自我是一个人心中关于“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期望和愿望。
它涉及到一个人的价值观、目标、梦想和理念等。
理想自我通常是被社会和文化因素所塑造的,例如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社交圈子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对于成功、幸福和满意度的期待。
相比之下,现实自我是一个人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自己。
它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经历来形成的。
现实自我通常受制于外部环境的限制,例如工作压力、社会期望和个人能力等。
与理想自我相比,现实自我可能存在差距和矛盾。
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较大时,可能会产生一种称为“自我不一致”的心理压力。
这种不一致会导致焦虑、失落感和自卑等负面情绪。
然而,这种差距也可以成为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通过努力和改变,一个人可以逐渐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一致性。
为了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一致性,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自我反思和认识:了解自己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和影响。
2. 设定合理目标:制定可行和具体的目标,并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这样可以逐渐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3. 寻求支持和指导: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理想和困惑,寻求他人的支持和指导。
他人的建议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理想自我。
4. 接受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现实自我所处的局限性。
这样可以减少对理想自我的过度追求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总之,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它们之间的一致性与个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通过认识自己、设定合理目标和接受自我,我们可以逐渐实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性,从而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他人自我
![理想自我、现实自我、他人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a14f5a7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c.png)
理想⾃我、现实⾃我、他⼈⾃我理想⾃我是指希望⾃⼰成为怎样的⼈,具有怎样的特征和品质,对将来或者想像的⾃我的认识。
其中涉及的根本问题是“我想成为怎样的⼀个⼈”,“我应该是怎样的⼀个⼈”。
现实⾃我是指我认为⾃⼰实际上现在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质。
他⼈⾃我是指⾃⼰在与别⼈接触、交往的过程中,别⼈认为我是怎样的⼀个⼈,对我有怎样的评价。
请根据⾃我的这种划分⽅法,回顾⼀下在上⾯的20个⾃我描述中分别有哪些属于理想、现实、他⼈⾃我。
具体⼜表明了⾃⼰在这些⽅⾯的什么特点。
在进⾏以上分析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些疑惑,怎么上⾯被归为⽣理、社会、⼼理⾃我的⼀些特征,⼜被归在这⾥了呢?因为这两种对⾃我的分类并不是相互排斥不兼容的,⽽是相互交错的。
即⽣理⾃我中可能包括了理想、现实和他⼈⾃我的某些内容,如关于我的⾝材,我觉得⾃⼰⾝材不够好,如果再瘦⼀点就⽐较满意了(理想的⽣理⾃我),与多数同学相⽐其实我已经算偏瘦了(现实的⽣理⾃我),其他同学说我⾝材不错(他⼈眼中的⽣理⾃我)。
我的理想⾃我中也包括了对⽣理、社会、⼼理⾃我等多⽅⾯的评价。
⾃我效能感、⾃尊、⾃卑⾃我效能是⼀种相信⾃⼰在某种情景下能够充分表现的信念,是由著名⼼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
例如对⼤学中的社会⼯作,有的同学对⾃⼰⽐较有信⼼,认为⾃⼰能够做得好,即使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也不打退堂⿎,⽽是想⽅设法坚持把⼯作做好。
⽽有的同学则对⾃⼰没有太多的信⼼,⼀旦出现问题或困难,就认为是⾃⼰缺乏这⽅⾯的能⼒,不适合做这⽅⾯的事情,很轻易地就放弃了。
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这两种同学在社会⼯作成果上的区别,很⼤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我效能感的差别造成的。
很多时候,真正决定我们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就在于⾃我效能预期的程度。
那么为什么不同的⼈对⾃⼰在某⽅⾯的能⼒信⼼会有很⼤差别呢?⼼理学研究发现,⾃我效能⽔平受到⼏⽅⾯因素的影响:过去的经验。
如果以前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并且效果很好,那么就会提升⾃⼰的效能感,反之则会降低。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281806c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4.png)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人什么时候会改变?
人只有在感受到内心的不一致,特别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不一致时,才会想要改变。
比如,你想让老公多做一些家务。
可是老公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高度统一,就是躺在沙发上舒舒服服看电视,那纯粹靠你的外力推动,是很难达成持久的改变的。
改变的过程,就是你感到二者的冲突,想要开始改变,其实就是促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
如果需要改变的是现实自我,那可能只需要多给自己一些力量(比如打打鸡血),也有可能促成改变。
但是,对于“理想自我”不够现实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会不切实际地想要改变现实自我,从而更容易陷入焦虑中。
比如完美主义者,他们潜意识中的“理想自我”,往往是一次就能成事的超高能力者,这对任何人来说(哪怕真的是超人)都是不现实的。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https://img.taocdn.com/s3/m/0ba93352a26925c52cc5bf43.png)
处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每个人都有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这二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现实自我决定我个体如何选择理想自我,而理想自我又给现实自我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动力。
现实自我说的目前的现实生活中个体的真实情况,即目前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等方面的最真实的表现,也包括目前别人眼中的个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它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
理想自我就是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即在个体的自我概念中定位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通俗的话讲,就是我希望、期待我是什么样的人,自我定位的标准、目标。
它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理想状态。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其实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这个社会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它之所以是这样也是全社会的人的共同的行为造成的,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它,只能去适应它。
因此,不如先反省自己身上的一些不适应环境的东西,改变自己性格中的一些因素,去适应这个社会。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当前自我状况的认识和评价,理想自我则是个体期望达到的自我状况。
二者之间的差距,既是个体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也是当今大学生烦恼的重要根源。
大学生是一个抱负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短时间难以弥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或者沉湎于好高骛远,难以踏实做事的虚幻自信中。
一个人既然有梦想,就要为梦想而奋斗。
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再以实际的行动,将自己的梦想变得更实在一点!在对两个自我进行比对是就应该本着认真、谨慎的态度。
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只有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明确方向,才能让自己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巨大的个别差异的,其中有些个体既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他们是大学校园中的相对弱势群体。
受到整个大学生群体较高的理想自我的影响,这些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局限,很难达到理想自我。
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800
![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800](https://img.taocdn.com/s3/m/bd0532d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2.png)
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800一、大学生的信念和理想的特点理想信念是人们所追求、所向往的目标, 是人们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 也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崇高的理想信念能激发人们的热情, 振奋人们的精神, 鼓舞人们的斗志, 帮助人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活力和潜力的一个群体,又会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呢?每一位大学生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都希望自己大学毕业以后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受到了大量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熏陶,这种思想的灌输使得我们所树立的人生理想会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顶着祖国未来的希望之名的我们,也学会把责任扛起在自己的肩膀上,理想之中闪现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大学生学习、生活、择业都有极大的自主性,所以理想信念的形成也带着很明显的自主性,这也导致了我们在怠于自己决定的时候会依赖开放环境、信息社会、多样多变的发展来引导自己。
理想信念形成的曲折而反复。
科技发展、信息社会、社会竞争一方面推进社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使社会呈现复杂多变状况。
一些大学生由于理想信念尚未完全形成,价值判断标准尚未完全确立,在自主比较、选择过程中往往犹豫不决,显得迷茫困惑。
理想信念具体性与功利性突出。
由于社会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眼前轻长远的价值倾向,许多大学生受到这种阻抗使理想信念形成处于具体、功利层面而难以升华。
二、实现自己的信念和理想既然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有着这样烙印深刻的特点,我们就应该有的放矢,突破自身的局限,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察、思考、处理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只有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历史责任,才能明确自己活着为什么,应该做什么,科学合理地安排人生,正确处理和对待人生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把握生的整个过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主我客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定义
![主我客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a02654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2.png)
主我客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定义
主我:
主我,亦称“主格我”、“主体自我”。
是指作为认识主体的我,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起者、维持者、协调者、完成者。
行动中革新性、创造性,甚至冲动性的成分。
与“客我”相对。
詹姆斯最早在探讨自我内在结构时提出,主我是自我中与客我相对的部分,是个体的纯经验,是意识和行为的承担者,在想什么、做什么时意识到我自己的主体。
客我:
客我(me—self)一译“宾格我”、“客体自我”,作为社会客体的自我,与“主我”相对,詹姆斯认为,它是主我的经验内容,G.H_米德认为,客我是自我意识的对象,是个体在与他人、环境互动,以及与自己的内心交往和互动的情形下,被当作一个社会客体、被社会界定的自我,像其他客体一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个体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定义自己,以及对自己的评价,都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社会定义,不是从一个情景转移到另一个情景的坚实实体,而是一个在他所进入的社会情景中不断产生和重新产生的过程,出自《冯谖客孟尝君》。
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idealself)是个体对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自我看
法。
是自我(ego)的其中一个子系统。
“自我”的子系统包括自我概念和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包括人们渴望拥有的那些品质,它们通常是积极的。
现实自我:
现实自我一译“真实自我”。
是指个体对自己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综合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
与“理想自我”相对。
罗杰斯认为,指个体实际拥有的自我概念,即现在是什么样的人。
其与理想自我的差距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和检测心理治疗效果的指标。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精选合集)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精选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c5b482e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a.png)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精选合集)第一篇: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处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每个人都有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这二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现实自我决定我个体如何选择理想自我,而理想自我又给现实自我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动力。
现实自我说的目前的现实生活中个体的真实情况,即目前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等方面的最真实的表现,也包括目前别人眼中的个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它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
理想自我就是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即在个体的自我概念中定位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通俗的话讲,就是我希望、期待我是什么样的人,自我定位的标准、目标。
它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理想状态。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其实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这个社会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它之所以是这样也是全社会的人的共同的行为造成的,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它,只能去适应它。
因此,不如先反省自己身上的一些不适应环境的东西,改变自己性格中的一些因素,去适应这个社会。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当前自我状况的认识和评价,理想自我则是个体期望达到的自我状况。
二者之间的差距,既是个体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也是当今大学生烦恼的重要根源。
大学生是一个抱负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短时间难以弥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或者沉湎于好高骛远,难以踏实做事的虚幻自信中。
一个人既然有梦想,就要为梦想而奋斗。
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再以实际的行动,将自己的梦想变得更实在一点!在对两个自我进行比对是就应该本着认真、谨慎的态度。
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只有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明确方向,才能让自己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巨大的个别差异的,其中有些个体既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他们是大学校园中的相对弱势群体。
受到整个大学生群体较高的理想自我的影响,这些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局限,很难达到理想自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每个人都有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这二者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现实自我决定我个体如何选择理想自我,而理想自我又给现实自我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动力。
现实自我说的目前的现实生活中个体的真实情况,即目前的心理、生理、社会等等方面的最真实的表现,也包括目前别人眼中的个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它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实感觉。
理想自我就是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即在个体的自我概念中定位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通俗的话讲,就是我希望、期待我是什么样的人,自我定位的标准、目标。
它是个人对“应当是”或“必须是”等的理想状态。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其实是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这个社会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它之所以是这样也是全社会的人的共同的行为造成的,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它,只能去适应它。
因此,不如先反省自己身上的一些不适应环境的东西,改变自己性格中的一些因素,去适应这个社会。
现实自我是个体对当前自我状况的认识和评价,理想自我则是个体期望达到的自我状况。
二者之间的差距,既是个体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也是当今大学生烦恼的重要根源。
大学生是一个抱负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短时间难以弥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自卑和自责情绪,或者沉湎于好高骛远,难以踏实做事的虚幻自信中。
一个人既然有梦想,就要为梦想而奋斗。
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再以实际的行动,将自己的梦想变得更实在一点!在对两个自我进行比对是就应该本着认真、谨慎的态度。
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只有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明确方向,才能让自己坚定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群体是有着巨大的个别差异的,其中有些个体既没有过人的才能,也没有其他突出的优点,他们是大学校园中的相对弱势群体。
受到整个大学生群体较高的理想自我的影响,这些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其自身能力的局限,很难达到理想自我。
合理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
首先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其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这是最为积极同时也是最有难度的协调策略,要求学生基于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认识,确立切实可以达到的理想自我,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目标,通过顽强的意志努力使现实自我走向完善。
最后基本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他们所能做的,是基本放弃理想自我,接纳现实自我,尽自己所能做得更好,学会与自己的过去作“纵向比较”中来确立自我信心,摆脱与他人进行“横向比较”而带来的自我伤害感,获得平常心,平静而踏实地面对生活应该成为这部分大学生健康的自我观念。
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摆脱成长中的烦恼根本解决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展示自我和封闭自我的冲突,需要摆脱自我形成过程中的外部依赖,确立独立自信的自我。
(一)独立于他人评价,接纳现实自我大学生常常把他人评价作为自我的标准,过多关注是否符合别人的评价标准导致的自我不确定性是烦恼的重要来源,而健康和成熟的自我最重要的特征是独立于他人评价,能够基于个人经验完成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和认识,坦然地接纳自己。
因此,实现由外在评价标准向内心评价标准的转化,才能获得对自我的信心和个人成长的愉快体验。
(二)独立于社会压力,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学校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流,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在才学、品德、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较高期望,这些期望与大学生的实际行为往往形成一定的反差,大学生自我发展中的部分焦虑来源于这种社会压力,常常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大学生的形象,因此产生自责和罪恶感。
摆脱这种困扰,需要大学生在社会要求和个人能力之间学会灵活和折衷,接受自己个性中某些不为社会赞赏和肯定的方面,扬长避短,不勉强自己屈从社会压力,应该认识到,在不妨碍社会和他人的前提下,成熟和独立的自我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一个人也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
本着这样独立于社会压力的理念,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张扬个性中积极的方面,淡化消极个性因素带来的心理困扰,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协调统一。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
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限。
它们是妨碍良好自我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
过低的自我评价。
处于这种意识状态的大学生,在把理想我与现实我进行比较时,对理想我期望较高,又无法达到,对现实我不满意,又无法改进。
他们在心理上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排斥。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距离过大所导致的自我矛盾冲突,他们往往会产生否定自己、拒绝接纳自我的心理倾向。
这类大学生往往降低人的社会需求水平,对自我过分怀疑,压抑自我的积极性,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情感损伤和内心冲突。
他们的心理体验常伴随较多的自卑感、盲目性、自信心丧失和情绪消沉、意志薄弱、孤僻、抑郁等现象,尤其是面对新的环境、挫折和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产生过激行为,酿成悲剧。
近几年来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由此心理问题所导致。
过高的自我评价。
这是一种与过低自我评价相对立的自我意识状态。
在这种自我概念的支配下,个体往往扩大现实的自我,形成错误的不切实际的理想自我,并认为理想我可以轻易实现。
这种类型的大学生往往盲目乐观,以我为中心、自以为是,不易被周围环境和他人所接受与认可,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和不满。
因此极易遭受失败和内心冲突,产生严重的情感挫伤,导致苦闷、自卑、自我放弃。
有时会引发过激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是积极的自我意识的集中体现。
这就要求每一个大学生要有强烈的实践和锻炼意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挫折耐受力和各方面素质,逐步完善和发展自我。
“自我”的完善和发展必然会促进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积极的自我意识反过来又必然会促进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3、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认可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
(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正确的理想自我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
大学生要积极探索人生,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理想自我的确立寻找合适的人生坐标,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有限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地完善自我。
(2)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绝不能固守自我,要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提高现实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现实自我不断地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
(3)认真进行自我探究,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统一。
大学生在认真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获取自我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最终获得统一。
总之,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
因此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具有重要意。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自卑和自大都是不正确、不客观的自我观念,两者都应该注意矫正。
但是,对于青年人来说,更有害的是自卑。
自大当然不好,它会阻碍你的进步,恶化人际关系。
自视过高,毫无道理地认为自己当然比别人强,比别人优越,而又眼高手低,不能取得预想的成绩,则或使自己经常处于心理不平衡状态。
年轻时,往往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这是比较容易被理解和原谅的。
自大的毛病,在生活的磨砺中,在积累了较多的社会经验后,能够较自然、较容易地得到克服。
另外,对于青年人来说,对自己提出一个叫高的生活目标,对自己有一个较高的期待水平,会激励青年人奋发向上。
适度的“自大”,可以充分地开拓青年人的潜力。
而自卑入股得不到适当的致电和帮助,又没有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则会使人胆怯和消沉。
这样下去的结果,会使自己的处境更糟,继而使自己的心境更差,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克服自卑,除了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客观条件和独一无二的生存价值之外,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也是一个好方法。
暗示这个心理学概念是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使人从意识到潜意识层完全接受某种观念的心理过程。
暗示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如果使用的好,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作用手段。
如一个医生拿着一片维生素对病人说:“吃了它,你一定会睡个好觉。
”病人吃了这片维生素,也会像吃了安眠药一样睡得很香。
暗示的原理是:我们的行为常常受潜意识的支配,而权威的意见和重复的信息,可以深刻地影响到潜意识,从而影响的行为。
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要经常地发出自我肯定、自我鼓励的信息。
如经常说:“我能行。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因此积极的自我暗示是使自己从内心深处树立良好自信,重塑理想的自我形象的有效手段。
为了追求自我实现,青年人切忌把自己封闭起来。
除了要深入社会外,还要经常找机会去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体验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去开阔自己的心胸,净化自己的心灵,去体味个人存在的意义;在大自然中,你会感受到真正的自我,感受到世界之广大,个人之藐小;天地悠悠,生命之短暂,你会更明白一个人为什么活,以及如何活得更美好。
了解并认识现实,持有较实际的人生观;积极地接纳自己、别人及周围的世界;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有较广的视野,就事论事,较少考虑个人利害;经常关注社会上各种疑难问题;能享受自己的性格;有独立自主的性格;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日常生活永感新鲜;在生命中曾有国引起心灵震动的高峰经验;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的一员;拥有至深的知己,有亲密的家人;具有民主作风,尊重别人的意见;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和目的,绝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