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高分子材料各章知识点总结

药用高分子材料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 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高分子:高分子是指由多种原子以相同的、多次重复的结构单元并主要由共价键连接起来的、通常是相对分子量为104~106的化合物;2、单 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即合成聚合物的起始原料;3、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即构成大分子链的基本结构单元;4、单体单元: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相同化学组成而不同电子结构的单元;5、重复单元 Repeating unit ,又称链节:聚合物中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重复出现的最小基本单元;重复单元连接成的线型大分子,类似一条长链,因此重复单元又称为链节;高分子的三种组成情况1.由一种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此时: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重复单元说明:n 表示重复单元数,也称为链节数, 在此等于聚合度;由聚合度可计算出高分子的分子量:M=n. M0 式中:M 是高分子的分子量 M0 是重复单元的分子量2.另一种情况:结构单元=重复单元 单体单元结构单元比其单体少了些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因为聚合时有小分子生成,所以此时的结构单元不等于单体单元;注意:对于聚烯烃类采用加成聚合的高分子结构单元与单体的结构是一致的,仅电子排布不同对于缩聚,开环聚合或者在聚合中存在异构化反应的高分子结构单元与单体的结构不一致3.由两种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合成尼龙-66的特征:其重复单元由两种结构单元组成,且结构单元与单体的组成不尽相同,所以,不能称为单体单元;注意:1对于均聚物,即使用一种单体聚合所得的高分子,其结构单元与重复单元是相同的; 聚CH 2 CH CH 2-CH n CH 2 CH n单体体 n H 2N-(--CH 2-)-COOH --NH-(--CH 2-)-CO--n n H 2O +552对于共聚物,即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单体共同聚合所得的高分子,其结构单元与重复单元是不同的;二、高 分 子 的 命 名1、 习 惯 命 名 法天然高分子:一般有与其来源、化学性能与作用、主要用途相关的专用名称;如纤维素来源、核酸来源与化学性能、酶化学作用;合成高分子:1由一种单体合成的高分子:“聚”+ 单体名称;如乙烯:聚乙烯; 丙烯:聚丙烯; 氯乙烯:聚氯乙烯2以高分子结构特征来命名. 如聚酰胺、聚酯、聚醚、聚砜、聚氨酯、聚碳酸酯等;尼龙-66: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10: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聚己内酰胺或聚ω-氨基己酸2.商品名称:1树脂类未加工成型的原料都称为树脂2橡胶类 3纤维如丁苯橡胶---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 氯纶 PVC 聚氯乙烯乙丙橡胶---乙烯、丙烯共聚物 丙纶 PP 聚丙烯腈纶 PANC 聚丙烯腈3. IUPAC 系统命名法1 确定重复结构单元;2给重复结构单元命名: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IUPAC 命名规则给重复结构单元命名;3给重复结构单元的命名加括弧括弧必不可少,并冠以前缀“聚”;例: COOCH 3CH 3n C CH 2 重复结构单元为: 聚1-甲氧基羰基-1-甲基乙烯 聚1-氯乙烯三、高 分 子 链 结 构1.聚合物的结构:一级结构近程结构: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连接顺序、立体构型,以及支化、交联等;是反映高分子各种特性的最主要结构层次;二级结构远程结构:通常包括高分子链的形态构象以及高分子的大小分子量;与高分子链的柔性和刚性有直接关系;三级结构聚集态结构:聚集态结构也称三级结构,或超分子结构,它是指单位体积内许多大分子链之间的的排列与堆砌方式;包括晶态、非晶态、取向态、液晶态及织态等;2.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高分子链的构型 :构型:是对分子中的最近邻原子间的相对位置的表征,也可以说,是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1.旋光异构:若高分子中含有手性C 原子,则其立体构型可有D 型和L 型,据其连接方式可分为如下三种:以聚丙烯为例:1 全同立构高分子:主链上的C 的立体构型全部为D 型或L 型, 即DDDDDDDDDD 或C H H C Cl H C H H C Cl H C H H C Cl H C H H CC l HLLLLLLLLLLL;2 间同立构高分子:主链上的C的立体构型各不相同, 即D型与L型相间连接,LDLDLDLDLDLD;立构规整性高分子tactic polymer: C的立体构型有规则连接,简称等规高分子;3 无规立构高分子:主链上的C的立体构型紊乱无规则连接;3、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包括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和高分子形态构象;书P8分子量:1.数均分子量:按聚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统计平均的分子量;根据聚合物溶液的依数性测得的,通过依数性方法和端基滴定法测定;2重均分子量:是按照聚合物的重量进行统计平均的分子量;根据聚合物溶液对光的散射性质、扩散性质测得的;通过光散射法测定;分子量分布:分子量分布越窄,聚合物排布越好;4.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的特点.1.聚合物晶态总是包含一定量的非晶相,100%结晶的情况是很罕见的;2.聚合物聚集态结构不但与大分子链本身的结构有关,而且强烈地依赖于外界条件;四、聚合与高分子化学反应1.自由基聚合特点:1可概括为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2聚合体系中只有单体和聚合物组成;3单体转化率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4小量阻聚剂足以使自由基聚合终止;2.本体聚合: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热、光、辐射的作用下进行的聚合;3.溶液聚合: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的聚合方法;4.悬浮聚合: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的聚合;5.乳液聚合:单体在水介质中由乳化剂分散成乳液状进行的聚合;6.缩聚反应由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分子间逐步缩合聚合形成聚合物,同时析出低分子副产物的化学反应,是合成聚合物的重要反应之一;特点:1.每一高分子链增长速率较慢,增长的高分子链中的官能团和单体中的官能团活性相同,所以每一个单体可以与任何一个单体或高分子链反应,每一步反应的结果,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因此链逐步增长,反应时间长;2.由于分子链中官能团和单体中官能团反应能力相同,所以,在聚合反应初期,单体很快消失,生成了许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分子组成的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等,即反应体系中存在分子量大小不等的缩聚物;四、药用高分子材料通论药用高分子材料:指的是药品生产与制造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高分子材料,药用高分子材料包括作为药物制剂成分之一的药用辅料与高分子药物,以及与药物接触的包装储运高分子材料;第二章一、高分子的分子运动1.高分子运动特点:一运动单元的多重性:1.整链的运动:以高分子链为一个整体作质量中心的移动,即分子链间的相对位移;2.链段的运动:由于主链σ键的内旋转,使分子中一部分链段相对于另一部分链段而运动,但可以保持分子质量中心不变宏观上不发生塑性形变;高弹性:链段运动的结果拉伸—回复;流动性:链段协同运动,引起分子质心位移;3.链节的运动:指高分子主链上几个化学键相当于链节的协同运动,或杂链高分子的杂链节运动4.侧基、支链的运动:侧基、支链相对于主链的摆动、转动、自身的内旋转;二、分子运动的时间依赖性:物质从一种平衡状态在外场作用下,通过分子运动低分子是瞬变过程,高分子是速度过程需要时间达到与外界相适应的另一种平衡状态;三、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1.活化运动单元:温度升高,增加了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当达到某一运动单元运动所需的能量时,就激发这一运动单元的运动;2.增加分子间的自由空间:温度升高,高聚物发生体积膨胀,自由空间加大;当自由空间增加到某种运动单元所需的大小时,这一运动单元便可自由运动;2、高分子的玻璃化转变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称为聚合物的力学三态;温度低,聚合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小,具有虎克弹性行为,形变在瞬间完成,当外力除去后,形变又立即恢复,表现为质硬而脆,这种力学状态与无机玻璃相似,称为玻璃态;随着温度的升高,形变逐渐增大,当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时,形变发生突变,进入区域II,这时即使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也能迅速产生很大的形变,并且当外力除去后,形变又可逐渐恢复;这种受力能产生很大的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能称高弹性,相应的力学状态称高弹态;由玻璃态向高弹态发生突变的区域叫玻璃化转变区,玻璃态开始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以Tg表示;当温度升到足够高时,聚合物完全变为粘性流体,其形变不可逆,这种力学状称为粘流态;高弹态开始向粘流态转变的温度称为粘流温度,以T f表示,其间的形变突变区域称为粘弹态转变区;二、溶解与高分子溶液一、高聚物的溶解1.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条件:足够量的溶剂、一定量的非晶态高聚物溶解过程:溶胀到无限溶胀;溶解过程的关键步骤是溶胀;其中无限溶胀就是溶解,而有限溶胀是不溶解;2.结晶晶态高聚物的溶解非极性结晶高聚物的溶解条件:足够量的溶剂,一定量的非极性结晶高聚物,并且加热到熔点附近;溶解过程:加热使结晶熔化,再溶胀、溶解;极性溶解高聚物的溶解条件:足够量的强极性溶剂,一定量的极性结晶高聚物,不用加热;溶解过程:通过溶剂化作用溶解;二、溶剂的选择1.极性相似原则2.溶剂化原则3.溶解度参数相近原则三、高聚物的力学性能1.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为应力,其值与外加的应力相等;2.应变: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而又不产生惯性移动时,其几何形状和尺寸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应变或形变;3.弹性模量:是单位应变所需应力的大小,是材料刚度的表征;4.硬度:是衡量材料抵抗机械压力能力的一种指标;5.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6.高聚物力学性能的最大特点是高弹性和粘弹性:1.高弹性:处于高弹态的高聚物表现出的独特的力学性能;是由于高聚物极大的分子量使得高分子链有许多不同的构象,而构象的改变导致高分子链有其特有的柔顺性;链柔性在性能上的表现就是高聚物的高弹性;橡胶就是具有高弹性的材料;弹性形变的本质也就是高弹性变的本质;2).粘弹性:指高聚物材料不但具有弹性材料的一般特性,同时还具有粘性流体的一些特性; 力学松弛:高聚物的力学性能随时间的变化统称力学松弛;最基本的有:蠕变、应力松弛、滞后、力学损耗;蠕变:在一定的温度和恒定的外力作用下拉力,压力,扭力等,材料的形变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现象;应力松弛:对于一个线性粘弹体来说,在应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减,这一现象叫应力松弛;滞后现象:高聚物在交变力作用下,形变落后于应力变化的现象;力学损耗:由于力学滞后而使机械功转换成热的现象;第三章一、凝胶与功能水凝胶1.凝胶是指溶胀的三维网状结构高分子,即聚合物分子间相互连接,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而在网状结构的孔隙中又填充了液体介质;影响胶凝作用的因素:浓度、温度、电解质;2.凝胶的性质1触变性 2溶胀性 3脱水收缩性 4透过性3.凝胶的分类1物理凝胶:由非共价键氢键或范德华力相互连接,形成网状结构;由于聚合物分子间的物理交联使其具有可逆性,只要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物理链就会破坏,凝胶可重新形成链状分子溶解在溶剂中成为溶液,也称为可逆凝胶;2化学凝胶:是高分子链之间以化学键形成的交联结构的溶胀体,加热不能溶解也不能熔融,结构非常稳定,也称为不可逆凝胶;3冻胶:指液体含量很多的凝胶,通常在90%以上;多数由柔性大分子构成,具有一定的柔顺性,网络中充满的溶剂不能自由流动,所以表现出弹性的半固体状态,通常指的凝胶均为冻胶;4干凝胶:液体含量少的凝胶,其中大部分是固体成分;在吸收适宜液体膨胀后即可转变为冻胶;4.功能水凝胶:对温度或pH等环境因素的变化所给予的刺激有非常明确或显着的应答; 根据环境变化的类型不同,环境敏感水凝胶可分为:温敏水凝胶、pH敏水凝胶、盐敏水凝胶、光敏水凝胶、电场响应水凝胶、形状记忆水凝胶;二、粒子分散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1.药物粒子分散在高聚物基材中的复合结构,高聚物为连续相,如速释型固体分散制剂;2.药物粒子和高聚物粒子分散于同一或另一高聚物基材中的复合结构,如传统的淀粉基可崩解固体片剂3.药物粒子包裹在聚合物囊膜中,再分散在聚合物基材中4.药物粒子分散在高聚物凝胶网络中的复合结构,这类药物通常是疏水性的,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的水凝胶制成的皮鲁卡品滴眼剂等缓释给药系统;三、缓控释性材料1.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缓慢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2.控释制剂:药物从制剂中按一定规律缓慢、恒速释放,使机体内药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体内释药不受pH影响;系指口服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四、分散传质过程药物的扩散过程:1.药物溶出并进入周围的聚合物或孔隙;2.由于浓度梯度,药物分子扩散通过聚合物屏障;3.药物由聚合物解吸附;4.药物扩散进入体液或介质;第四章药用天然高分子材料一、淀粉1.来源淀粉starch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的须根和种子中,根据植物种类、部位、含量不同,各以特有形状的淀粉粒而存在;药用淀粉多以玉米淀粉为主;2.化学结构和组成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脱水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单元:D-吡喃环型葡萄糖淀粉组成可以分为两类,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自然淀粉中直链,支链淀粉之比一般约为15-28%比72-85%,视植物种类、品种、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异;1直链淀粉是以α-1,4苷键连接而成的线型聚合物;直链淀粉由于分子内氢键作用,链卷曲成螺旋形,每个螺旋圈大约有6个葡萄糖单元;2支链淀粉是由D-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分支状淀粉,其直链部分也为α-1,4苷键,而分支处则为α-1,6苷键;在各种淀粉中,直链淀粉约占20%-25%,支链淀粉约占75%-85%3.性质1形态与物理常数玉米淀粉为白色结晶粉末,流动性不良,淀粉在干燥处且不受热时,性质稳定;2淀粉的溶解性、含水量与氢键作用力溶解性:呈微弱的亲水性并能分散与水,淀粉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等,但有一定的吸湿性; 含水量:在常温、常压下,淀粉有一定的平衡水分,但淀粉含有很高的水分却不显示潮湿而呈干燥的粉末状,这主要是淀粉中的葡萄糖单元存在的众多醇羟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氢键的缘故;不同淀粉的含水量存在差异,这是由于淀粉分子中羟基自行缔合及与水分子缔合程度不同所致;3淀粉的吸湿与解吸吸湿:淀粉中含水量受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相对湿度和温度条件下,淀粉吸收水分与释放水分达到平衡,此时淀粉所含的水分称为平衡水分;用做稀释剂的淀粉和崩解剂的淀粉,宜用平衡水分下的玉米淀粉;解吸:淀粉中存在的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状态,自由水仍具有普通水的性质,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具有生理活性,可被微生物利用,而结合水则不能;4淀粉的水化、膨胀、糊化水化:淀粉颗粒中的淀粉分子有的处于有序态晶态,有的处于无序态非晶态它们构成淀粉颗粒的结晶相和无定性相,无定性相是亲水的,进入水中就吸水,先是有限的可以膨胀,而后是整个颗粒膨胀的现象;膨胀:淀粉在60-80℃热水中,能发生膨胀,直链淀粉分子从淀粉粒中向水中扩散,形成胶体溶液,而支链淀粉则仍以淀粉粒残余的形式保留在水中;糊化:若不实施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在过量水中,淀粉加热至60~80℃时,则颗粒可逆地吸水膨胀,至某一温度时,整个颗粒突然大量膨化、破裂,晶体结构消失,最终变成粘稠的糊,虽停止搅拌,也都下沉的现象;糊化的本质:水分子加入淀粉粒中,结晶相和无定性相的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破坏了缔合状态,分散在水中成为亲水胶体;5淀粉的回升老化、凝沉回生或老化:淀粉糊或淀粉稀溶液再低温静置一段时间,会变成不透明的凝胶或析出沉淀的现象;形成的淀粉称为回生淀粉;4、反应1水解反应存在于淀粉分子中糖基之间的连接键——苷键,可以在酸或酶的催化下裂解,形成相应的水解产物,呈现多糖具备的水解性质;2显色反应淀粉与碘试液作用时形成有色包结物,螺旋结构长颜色深,所以直链淀粉与碘化钾、碘溶液作用呈蓝色,支链淀粉呈紫红色;5.应用淀粉在药物制剂中主要用作片剂的稀释剂、崩解剂、粘合剂、助流剂,崩解剂;淀粉应用安全无毒,同时药典品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活蛹,1g淀粉含霉菌应在100个以下,杂菌不得多于1000个;可灭菌玉米淀粉是玉米淀粉经化学及物理改性后的淀粉,遇水或蒸汽灭菌不糊化,是供某些医疗用途的改性淀粉;二、糊精1.来源与制法淀粉水解是大分子逐步降解为小分子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中间产物总称为糊精;糊精的制法是在干燥状态下将淀粉水解,其过程有四步:酸化、预干燥、糊精化及冷却;2.分类在药剂学中应用的糊精有白糊精和黄糊精;3.性质糊精为白色、淡黄色粉末;不溶于乙醇95℃、乙醚,缓缓溶于水,易溶于热水三、麦芽糖糊精1.来源与制法麦芽糖糊精是由食用淀粉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将淀粉加热,经合适的酸或者酶部分水解而制得;制法:部分地将淀粉水解可得不同链长的葡萄糖单元的聚合物溶液,然后过滤、浓缩、干燥即得麦芽糖糊精;2.性质为无甜味、无臭的白色粉末或颗粒;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若其葡萄糖当量提高,则吸湿性、可压性、溶解度、甜度也随之提高,黏度下降;四、羧甲基淀粉钠1.结构为聚α-葡萄糖的羧甲基醚2.性质为白色至类白色自由流动的粉末,能分散于水,形成凝胶,醇中溶解度约2%,不溶于其它有机溶剂,有较大的吸湿性3.应用羧甲淀粉钠作为胶囊剂和片剂的崩解剂广泛应用于口服药物制剂中,在湿法制粒时,将羧甲淀粉钠加入颗粒内部,其润湿时起黏合剂的作用,而在颗粒干燥后又能起崩解剂的作用;是某些口崩片的理想辅料;也可用作助悬剂;五、纤维素1.来源纤维素存在于一切植物中,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2.结构结构单元是D-吡喃葡萄糖基,相互间以-1,4-苷键连接,分子式为C6H10O5n;3.性质1化学反应性纤维素的氧化、酯化、醚化、分子间形成氢键、吸水、溶胀以及接枝共聚等都与纤维素分子中存在大量羟基有关;2氢键的作用纤维素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的羟基,基本上是以氢键形式存在3吸湿性纤维素吸水后,再干燥的失水量,与环境的相对湿度有关,纤维素在经历不同湿度的环境后,其平衡含水量的变化,存在滞后现象,即吸附时的吸着量低于解吸时的吸着量; 4溶胀性纤维素的有限溶胀可分为结晶区间溶胀和结晶区内溶胀;纤维素溶胀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碱金属离子水化度,纤维素的溶胀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溶胀作用增加;对同一种碱液并在同一温度下,纤维素的溶胀随其浓度而增加,至某一浓度,溶胀程度达最高值;5机械降解特性机械降解后的纤维素比氧化、水解或热降解的纤维素具有更大的反应能力;6可水解性纤维素大分子的背键对酸的稳定性很低,在酸碱度、温度适合的条件下,能产生水解降解,酸是催化剂,可降低贰键破裂的活化能,增加水解速度;纤维素对碱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但在高温下,纤维素也产生碱性水解;六、粉状纤维素1.制法将植物纤维材料纤维浆,用%NaOH溶液在20℃处理,不溶解的部分中包括纤维浆中的纤维素和抗碱的半纤维素,用转鼓式干燥器制成片状,再经机械粉碎即得粉状纤维素;2.性质呈白色,无臭,无味,具有纤维素的通性,不同细度的粉末的流动性和堆密度不一,具有一定的可压性,流动性较差;3.应用可用于片剂的稀释剂,硬胶囊或散剂的填充剂;在软胶囊中可用于降低油性悬浮性内容物的稳定剂,以减轻其沉降作用,也可作口服混悬剂的助悬剂;用作片剂干性粘合剂的浓度为5%;-20%,崩解剂浓度为5%-15%,助流剂浓度为1%-2%,不得用作注射剂或吸入剂辅料;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无热量食品的添加剂;七、微晶纤维素1.制法将结晶度高的纤维经强酸水解除去其中的无定形部分,所得聚合度约为220,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000的结晶性纤维即为微晶纤维素;胶态微晶纤维素:纤维素+亲水性分散剂2.性质白色、无臭、无味,多孔、易流动粉末,不溶于水、稀酸、氢氧化钠液和一般有机溶剂;可压性:具有高度变形性,极具可压性;吸附性:为多孔性微细粉末,可以吸附其他物质如水、油和药物等;分散性:微晶纤维素在水中经匀质器作用,易于分散生成妈油般的凝胶体;反应性能:在稀碱液中少部分溶解,大部分膨化,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性能;3.应用微晶纤维素PH型广泛用作口服片剂及胶囊剂的稀释剂、吸附剂、崩解剂、抗粘附剂;此外也可作为倍散的稀释剂和丸剂的赋形剂;微晶纤维素RC型作为胶体分散系主要用于干糖浆、混悬剂,有时也作为水包油乳剂和乳膏的稳定剂;微晶纤维素球形颗粒,为具有高圆度和机械强度的球形细粒剂,可作为包衣型缓释制剂、苦味掩盖制剂的核芯,微晶纤维素AvicelPH-300系列具有快速崩解性、较好的流动性、可减小片重差异等优点;Avice KG-801可以提高片剂硬度、降低磨损性、少量添加适于在低压力下压片等优点;纤维素衍生物具有以下性质: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溶度参数和表面能、物理配伍相容性、溶胀性、吸湿性、黏度、生物黏附性、热凝胶化和昙点、液晶的形成;八、醋酸纤维素。
潘祖仁第五版高分子化学知识点

潘祖仁第五版高分子化学知识点篇一: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第一章思考题1.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和链环等术语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
聚合物是由许多结构单元反复结合而成的。
在烯烃加合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和重复单元相同,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发生变化。
在缩聚反应中,不使用术语“单体单元”,因为在缩聚过程中,一些原子冷凝成低分子副产物,并且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的元素组成相同。
如果使用两个单体缩聚成缩聚物,则两个结构单元形成一个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基于重复单元的数量,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中包含的重复单元的平均数量,表示为;基于结构单元的数量,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中包含的结构单元的平均数量,以。
2.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主要是由许多结构单元反复结合而成的聚合物。
聚合物可以被视为高分子的同义词,“大聚合物”一词也被使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分子可以被视为一个大分子链,而聚合物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聚合物可分为低聚物和聚合物,但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通常,低聚物的分子量小于数千,而聚合物的分子量总是大于10000。
在大多数情况下,聚合物代表聚合物,不再标有“高”一词。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
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3.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酯、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
选择它的共同点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聚合物结构式(重复单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ch2chcl-]-n-[-ch2ch(c6h5)-]n-[-och2ch2o?occ6h4co-]n尼龙66(聚酰胺-66)-[-NH(CH2)6nh?CO(CH2)4Co-]n天然橡胶-[ch2ch=c(ch3)ch2-]n聚合物分子量/万结构单元分子量/万dp=n塑料聚氯乙烯聚苯乙烯5~1510~3062.5104800~2400960~2900特征(962~2885)足够的聚合度可以达到一定的强度,弱极性要求较高的聚合度。
高分子知识点

什么是高分子?答: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叫高分子化合物。
什么是聚合物的柔顺性?聚合物为什么具有柔顺性?影响聚合物柔顺性的因素有哪些?答: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柔顺性。
高分子由于分子量大,分子链中能够内旋转的化学键众多,内旋转使其具有大量不同卷曲程度的构象状态,因而有良好的柔顺性。
影响因素有主链结构、侧链基结构、侧基极性的强弱、链的长短、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链规整度、分子量大小、支化、交联。
什么是液晶?液晶具有什么性质?聚合物都可以形成液晶吗?答:液晶是某些物质在熔融态或在溶液状态下所形成的有序流体的总称。
液晶具有高弹性、粘滞性、流变性。
不可以,形成液晶的物质通常具有液晶基元。
什么是聚合物的力学三态?对应的特征温度是什么?聚合物的力学三态有什么特点?交联聚合物有粘流态吗?答:聚合物的力学三态是玻璃态、高弹态和黏流态。
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的转变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弹态和黏流态之间的转变温度称为黏流温度。
玻璃态链段运动被冻结,形变小,可逆,模量高;高弹态链段运动被激活,形变大,可逆,模量低;黏流态分子整链运动被激活,形变很大且不可逆,模量很小,处于粘性流动状态。
交联聚合物没有粘流态,原因如下:1.高分子流动是通过链段的位移运动来完成的。
2.小分子流动“孔穴”理论液体流动模型:低分子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与分子尺寸相当的孔穴。
当没有外力存在时,靠分子的热运动,孔穴周围的分子向孔穴跃迁的几率是相等的,孔穴与分子不断交换位置即产生分子扩散运动。
外力存在使分子沿作用力方向跃迁的几率比其他方向大。
分子向前跃迁后,分子原来占有的位置成了新的孔穴,可让后面的分子向前跃迁。
分子在外力方向上的从优跃迁,使分子通过分子间的孔穴相继向某—方向移动,形成液体的宏观流动现象。
当温度升高,分于热运动能量增加,液体中的孔穴也随着增加和膨胀,使流动的阻力减少。
什么是形变~温度曲线?答:在一定的力学负荷下,高分子材料的形变量与温度的关系成为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合成、加工及应用的学科。
以下是高分子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高分子物质的基本概念:高分子物质是由大量重复单元构成的超分子结构。
2. 高分子物质的分类: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按照结构可以分为线性高分子、支化高分子、交联高分子、共聚高分子等。
3. 高分子物质的性质:高分子物质具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流变学、热学、力学、光学、电学等。
化学性质包括氧化、还原、加成、置换、水解等。
4. 高分子物质的合成方法:包括聚合反应、缩合反应、聚合缩合反应、重排反应、羟化反应、酯交换反应、酯化反应等。
5. 结构表征方法:高分子物质的结构表征方法包括分子量测定、组成分析、形态表征、晶体学、核磁共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6. 高分子物质的加工:高分子物质的加工包括塑化加工、固化加工、成型加工、加热处理、冷却处理、表面处理等。
7. 高分子物质的应用:高分子物质广泛应用于塑料、纤维、胶粘剂、涂料、电子材料、医药材料、环保材料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知识点只是高分子化学的基础,实际上高分子化学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深入的领域,需要多读书、多实践,才能掌握其核心和精髓。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总结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高分子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 10^4 到 10^7 之间。
高分子化合物由许多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这些结构单元被称为单体。
例如,聚乙烯是由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其结构单元就是乙烯。
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具有多分散性,即同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中,不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不同。
通常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常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数均相对分子质量、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高分子的分类根据来源,高分子可以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
天然高分子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合成高分子则是通过人工合成得到的,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按照高分子的主链结构,可分为碳链高分子、杂链高分子和元素有机高分子。
碳链高分子的主链完全由碳原子组成,如聚乙烯、聚丙烯;杂链高分子的主链除了碳原子外,还含有氧、氮、硫等原子,如聚酯、聚酰胺;元素有机高分子的主链中不含碳原子,而是由硅、磷、钛等元素组成,侧链则为有机基团。
三、高分子的合成方法(一)加聚反应加聚反应是指由不饱和单体通过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在加聚反应中,单体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打开,相互连接形成高分子链。
常见的加聚反应有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和配位聚合。
自由基聚合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加聚反应,其反应条件相对简单,通常在加热或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
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
离子聚合包括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它们对反应条件要求较高,需要在无水、无氧的环境中进行。
配位聚合可以制备具有规整结构的高分子,如等规聚丙烯。
(二)缩聚反应缩聚反应是指由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通过缩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并伴随有小分子副产物(如水、醇、氨等)生成的过程。
803高分子化学知识点大总结

803高分子化学知识点大总结高分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聚合物的合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对803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聚合物的分类、合成方法、性质和应用等方面。
一、聚合物的分类聚合物是由许多重复单元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根据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将聚合物分为线性聚合物、支化聚合物、交联聚合物和共聚物等几类。
1. 线性聚合物是指聚合物链没有侧链或侧链较少的聚合物。
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等。
2. 支化聚合物是指聚合物链上有较多的侧支链的聚合物。
例如聚乙烯醇等。
3. 交联聚合物是指聚合物链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交联结构的聚合物。
例如硅橡胶和环氧树脂等。
4. 共聚物是指由两种或更多种单体通过共轭聚合而成的聚合物。
例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二、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聚合反应和聚合物改性两大类。
1. 聚合反应是指通过将单体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使其发生聚合,生成聚合物的方法。
常见的聚合反应有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环开聚合等。
2. 聚合物改性是指在聚合物的合成过程中,通过引入其他化合物或改变反应条件,改变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聚合物改性方法有共聚、交联和接枝等。
三、聚合物的性质聚合物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使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物理性质:聚合物通常是无色、无味、无毒的固体,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强度。
聚合物的熔点和热稳定性较低,易受热、光和化学物质的影响。
2. 机械性能: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可以根据需要制备成不同形状的制品。
聚合物的强度和硬度可以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条件和添加适当的添加剂来调节。
3. 热性能:聚合物的热性能主要包括熔点、热稳定性和热膨胀系数等。
聚合物的熔点一般较低,热稳定性和热膨胀系数与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有关。
4. 化学性质:聚合物对化学药品、溶剂和酸碱等有不同的耐受性。
聚合物的耐化学性取决于聚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基团的种类。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单体:构成高分子链的基本单元。
高分子:由许多单体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聚合物:由高分子链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物质。
低聚物:聚合度较低的高分子。
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构成高分子链的基本单元。
主链、侧链、端基、侧基:高分子链的组成部分。
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单体单元的数量。
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子的分子量。
聚合反应类型:
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两种主要的聚合反应类型。
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两种常见的聚合反应机制。
聚合物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如来源、结构、性能等)对聚合物进行分类。
常用聚合物的命名、来源、结构特征:
了解常见聚合物的命名规则、来源和结构特征。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了解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分布特征。
高分子化学的研究范围:
涉及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
天然高分子存在于天然材料中,如棉、麻、毛、丝等;合成高分子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高分子化学的发展历史:
从天然高分子的利用与加工、天然高分子的改性、合成高分子的生产到高分子科学的建立,经历了四个主要时期。
高分子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热力学、结构化学、高分子物理等相关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
高分子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高分子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粘合剂等。
总之,高分子化学涉及众多知识点,需要系统学习和理解。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讲解]高分子化学知识点
![[讲解]高分子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07d00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3.png)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1.高分子,又称(聚合物),一个大分子往往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
2.(玻璃化温度)和(熔点)是评价聚合物耐热性的重要指标。
3.(缩聚反应)是缩合聚合反应的简称,是指带有官能团的单体经许多次的重复缩合反应而逐步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在机理上属于(逐步聚合),参加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含有(两个)以上官能团。
4. 缩聚反应按缩聚产物的分子结构分类分为(线型)缩聚反应和(体型)缩聚反应。
一、名词解释(1分×20=20分)1.阻聚剂:具有阻聚作用的物质称为~ 232.笼闭效应:聚合体系中引发剂浓度很低,引发剂分子处于在单体或溶剂的包围中,就像关在“笼子”里一样,笼子内的引发剂分解成的初级自由基必须扩散并冲出“笼子”后,才能引发单体聚合。
3. 引发剂效率:引发聚合的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率。
284.自动加速效应(autoacceleration effect):p40又称凝胶化效应。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由于聚合体系黏度增大而使活性链自由基之间碰撞机会减少,难于发生双基终止,导致自由基浓度增加,此时单体仍然能够与活性链发生链增长反应,从而使聚合速率自动加快的现象。
5.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27三、简答题(5分×3=15分)1. 根据预聚物性质与结构不同预聚物分为那几种?根据预聚物性质与结构不同分为:无规预聚物和结构预聚物。
2.反应程度与转化率是否为同一概念?反应程度与转化率根本不同。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
是指已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度:是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数,用P表示。
反应程度可以对任何一种参加反应的官能团而言是指已经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3.自由基聚合反应转化率-时间曲线特征诱导期:初级自由基为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形成,聚合速率零。
若严格取除杂质,可消除诱导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论单体:能通过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即合成聚合物的原料。
高分子:一个大分子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并具有一定机械性能。
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基础的原子团称为结构单元。
重复单元:大分子链上化学组成和结构均可重复的最小单元,可能与结构单元相同,也可能由2个或多个结构单元组成。
单体单元:与单体中原子种类及个数相同的结构单元,仅电子结构有所变化。
重复单元或结构单元类似大分子链中的一个环节,故俗称链节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称为均聚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则称为共聚物. 结构单元=单体单元=重复单元=链节聚合度:聚合度是衡量高分子大小的一个指标。
合成尼龙-66具有另一特征:H 2N(CH 2)6NH 2+ HOOC(CH 2)4COOHH--NH(CH 2)6NH--CO(CH 2)4CO--OHn(2n-1) H 2O +结构单元 结构单元 重复结构单元有两种表示法:[1]以大分子链中的结构单元数目表示,记作:[2]:以大分子链中的重复单元数目表示,记作:由聚合度可计算出高分子的分子量: M 是高分子的分子量; M 0 是结构单元的分子量 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 单体单元单体在形成高分子的过程中要失掉一些原子 结构单元 ≠ 重复单元 ≠ 单体单元 重复单元=链节 三大合成材料:橡胶,塑料,纤维玻璃化温度:聚合物从玻璃态到高弹态的热转变温度。
分子量及其分布数均分子量:按聚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统计平均的分子量高分子样品中所有分子的总重量除以其分子(摩尔)总数∑∑∑∑∑∑====iii iiiii in Mx M WWNM N N WM )(式中,W i ,N i ,M i 分别为i -聚体的重量、分子数、分子量重均分子量:是按照聚合物的重量进行统计平均的分子量i -聚体的分子量乘以其重量分数的加和∑∑∑∑∑===iiiii i iii w Mw M NM N WM W M 2分布指数表示: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M w / M nM w / M n 分子量分布情况1 均一分布 接近 1 (1.5 ~ 2) 分布较窄远离 1 (20 ~ 50) 分布较宽 聚合反应1. 按单体-聚合物结构变化分类【1】 缩聚 【2】加聚 【3】开环聚合 2. 按聚合机理分类【1】逐步聚合 【2】连锁聚合(活性种可以是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过程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应组成)n xDP n DP x n ==00M DP M x M n ⋅=⋅=第二章逐步聚合反应1逐步聚合的基本概念与连锁聚合不同,逐步聚合的基本特征是聚合度随时间逐步增长,而转化率在聚合初期即可达到很高,因此表现出与连锁聚合完全不同的规律。
缩聚反应(绝大部分)逐步聚合机理非缩聚型、加聚型聚氨酯的合成、芳核取代制聚砜、氧化偶合制聚苯醚、己内酰胺水催化开环聚合成尼龙-6。
2逐步聚合的类型逐步聚合反应主要有两大类:缩合聚合和逐步加成聚合(1)缩聚反应例:聚酯反应:二元醇与二元羧酸、二元酯、二元酰氯等之间的反应。
n H O-R-O H+n H O O C-R’-C O O H====H-(O R O-O C R’C O)n-O H+(2n-1)H2O聚醚化反应:二元醇与二元醇反应,n H O-R-O H+n H O-R’-O H====H-(O R-O R’)n-O H+(2n-1)H2O聚酰胺反应:二元胺与二元羧酸、二元酯、二元酰氯等反应。
n H2N-R-N H2+n C l O C-R’-C O C l====H-(H N R N H-O C R’C O)n-C l+(2n-1)H C l共同特点:在生成聚合物分子的同时,伴随有小分子副产物的生成,如H2O,H C l,R O H等。
许多特殊结构的聚合物也都是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
(2)逐步加成聚合含活泼氢功能基的亲核化合物与含亲电不饱和功能基的亲电化合物之间的聚合。
如:n O=C=N-R-N=C=O+n H O-R’-O H====CON RHNHCOO R'O()n含活泼氢的功能基:-N H2,-N H,-O H,-S H,-S O2H,-C O O H,-S i H等亲电不饱和功能基:主要为连二双键和三键,如:-C=C=O,-N=C=O,-N=C=S,-C≡C-,-C≡N等2.2缩聚反应定义: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通过多次缩合反应生成高聚物,并伴随有小分子化合物生成的反应。
这种体系包含无数个独立的反应,在研究中通常认为官能团的活性是相同的,与分子链的大小无关。
单体常带有各种官能团:-C O O H、-O H、-C O O R、-C O C l、-N H2等1.缩聚反应单体体系官能度的概念:是指一个单体分子中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单体的官能度一般容易判断。
个别单体,反应条件不同,官能度不同。
例如:苯酚进行酰化反应,官能度为1;与醛缩合,官能度为3对于不同的官能度体系,其产物结构不同● 1-n 官能度体系一种单体的官能度为 1,另一种单体的官能度大于1 ,即 1-1、1-2、1-3、1-4体系,只能得到低分子化合物,属缩合反应。
● 2-2官能度体系 每个单体都有两个相同的官能团。
可得到线形聚合物。
如:己二酸与乙二醇的聚合2 官能度体系 同一单体带有两个不同且能相互反应的官能团,得到线形聚合物。
如 n H OR C OOHH OR C O OH n(n -1) H 2O +2-3、2-4官能度体系如:苯酐和甘油反应、苯酐和季戊四醇反应 体形缩聚物 2.3 线形缩聚反应机理 1. 线型缩聚和成环倾向双官能度体系的成环反应2-2或 2 官能度体系是线形缩聚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在生成线形缩聚物的同时,常伴随有成环反应。
成环是副反应,与环的大小密切相关 环的稳定性如下: 5, 6 > 7 > 8 ~ 11 > 3, 4环的稳定性越大,反应中越易成环。
五元环、六元环最稳定,故易形成,l成环反应与单体浓度有关成环是单分子反应,缩聚是双分子反应;低浓度有利于成环,高浓度有利于聚合 。
2. 线型缩聚机理反应程度:参与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
P 表示。
可以对任何一种参加反应的官能团而言。
反应程度P 定义为参与反应的基团数(N 0-N )占起始基团数的分率: 反应程度与转化率根本不同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是指已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度:则是指已经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反应程度与平均聚合度的关系聚合度是指一个高分子中含有的结构单元的数目2.4 线型缩聚动力学 1. 官能团等活性理论缩聚反应在形成大分子的过程中是逐步进行的。
若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速率常数,研究将无法进行 。
原先认为,官能团的活性将随分子量增加而递减。
F l o r y 提出了官能团等活性理论:不同链长的端基官能团,具有相同的反应能力001N P N NN N --==NN X n 0=大分子数结构单元数目=001N P N NN N --==nX P 11-=PXn -11=和参加反应的机会,即官能团的活性与分子的大小无关。
自催化缩聚反应当二元酸和二元醇中两种基团数量相同,又无外加酸,则氢离子来自于二元酸本身。
因此氢离子浓度等于羧基数量,也等于羟基数量。
表明自催化的聚酯反应呈三级反应 分离变量,积分得引入反应程度 且羧基数用羧基浓度C 代替,得C = C o (1-P )酸自催化酯化反应慢外加酸催化缩聚反应为了加速反应,常外加酸作为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反应速率将由自催化和外加酸催化两项组成:在缩聚过程中,外加酸或氢离子浓度几乎不变,而且远远大于低分子羧酸催化的影响,可以忽略自催化的影响。
外加酸催化为二级反应:将 C = C o (1-P ) 代入上式平衡缩聚动力学水未排出时 水部分排出时2.5 线型缩聚物的聚合1. 反应程度和平衡常数对聚合度的影响 : 即聚合度随反应程度增大而增大。
常见的缩聚产物(如涤纶、尼龙、聚碳酸酯等)的聚合度一般在100~200,要求反应程度P >0.99。
密闭体系非密闭体系 当 P → 1 ( > 0.99)时 2. 基团数比对聚合度的影响反应程度和平衡条件是影响线形缩聚物聚合度的重要因素,但不能用作控制分子量的手段。
引入两种单体的基团数比r ,工业上常用过量摩尔百分比或过量分率q 来分析控制聚合度的条件。
讨论两种极限情况:当原料单体等当量比时,即 r = 1 或 q = 0 当P =1时,即官能团a 完全反应3kCdt dC =-t k C C 211202=-01P N N-=2`C k dt dC =-t k C C `110=-1`110+=t C k P-1`0+=t C k X n ()[]K P P k dtdP 2211--=()[]K n P P k dtdP w --211=P Xn -11=111111+===K K K PX n +--Wn P KP Xn =-11 ∴=Wn KXn ≈11∴+q r =)1(222112/)2(2/)(P q q P r r rP N N N N N X a b a b a n -++-++-++===()P P X n --11122==q qr r X n 21211≈=+=+-'2aN N N r +=a A a 、b B b 等当量比,另加少量单官能团物质C b 2.6 分子量分布分子量分布宽度数均聚合度: 质均聚合度: 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7凝胶化作用和凝胶点凝胶化现象:在反应的某一阶段,体系粘度突然增大,失去流动性,反应及搅拌所产生的气泡无法从体系逸出,可看到凝胶或不溶性聚合物的明显生成。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瞬间的临界反应程度。
用P c 表示,此时,X n = 无穷大。
是高度支化的缩聚物过渡到体型缩聚物的转折点。
凝胶点的预测(1) C a r o t h e r s 理论 当反应体系开始出现凝胶时,认为数均聚合度趋于无穷大,然后根据 P -X n 关系式,求出当X n → ∞ 时的反应程度,即凝胶点P c 。
单体的平均官能度:是指混合单体中平均每一单体分子带有的官能团数。
式中f i 、N i 分别为第i 种单体的官能度和分子数凝胶点与平均官能度的关系:出现凝胶化时, C a r o t h e r s 认为 X n → ∞,取极限得两官能团不等当量:对于两单体官能团不等当量,平均官能度的计算方法是: 用非过量组分的官能团数的二倍除以体系中的分子总数 凝胶点理论小结1。
C a r o t h e r s 法等当量时非等当量时2. F l o r y 法 2.8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欲使线形逐步聚合成功,必须要考虑下列原则和措施: 1) 原料要尽可能纯净;2) 单体按化学计量配制,加微量单官能团物质或某双官能团单体微过量来控制分子量;()P NP N x x --11=()2101P P N N x x --=()02100001N P P N x M N N M x W W x x X --==()211P P x WW x x --=P X n -=11P P X w -+=11++++==b a b b a a iii N N N f N f NNf f ∑∑()nX f fN f N f f N N N P 22222000---===)11(2nX f P -=fP c 2=fP c 2=++++==b a b b a a iii N N N f N f NNf f ∑∑()cb ac c a a N N N f N f N f +++2=3)尽可能提高反应程度;4)采用减压或其他手段去除副产物,使反应聚合物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