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即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宗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2. 社会全面进步:科学发展观倡导社会全面进步,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
3. 科技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开展创新型科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4. 适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适度发展”,即要合理控制资源消耗,推进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 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在不同领域中充分协调和统筹发展,实现协同效应,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长期实践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统筹兼顾和整体推进。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
第五,坚持加强党的领导。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追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人民福祉,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建设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国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主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带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自主创新,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科学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
这一点体现了国家发展与人民利益的高度一致性。
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增加人民福祉、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水平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发展中,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第二个科学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统筹发展各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注重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第三个科学内涵是统筹兼顾和整体推进。
这要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协同工作、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
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第四个科学内涵是改革创新。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环节。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其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至上。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 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不仅要追求经济增长,还要注重社会事业的进步、环境保护、文化繁荣等,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3. 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协调有序的发展。
4.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 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遵循科学规律,采用科学方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要坚持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技术创新,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发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即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即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概括地讲,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观念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政治家管仲【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
其他一些古代思想家也都曾对民本思想作过论述,逐步形成了“民本君末”、“民贵君轻”、“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思想。
西方社会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说,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它高扬人的价值,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反对神学统治和封建特权,在历史上具有进步作用,但其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和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从社会历史现象中找到了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_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它不仅是价值论的命题,而且应当视为规律论的命题,从社会一般价值规律的层面揭示其科学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一般价值规律的内涵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是人的价值确立、建构、实践和实现的客观进程,该进程的规律性体现为人的价值需求的前提性、人的价值需求的全面性和价值实践进程的全面化趋势,人在价值实践中的主体性,以及人的价值活动和价值实现的历史性。
“以人为本”是一个具有社会发展规律意义的价值命题。
提出“以人为本”并把它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改革开放30年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
首先,“以人为本”的规律论意义,体现为人的价值需求在社会发展中的某种前提性。
如中共17大所强调的,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关于“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的思想,需要理解为一种社会价值规律:首先是人的价值需求和自然条件,然后才是以此为前提的“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人的价值需求构成了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
这种前提性也体现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动力性。
每个人的价值需求以及实现这种需求的人的力量的聚积将形成巨大的合力,构成创造历史的动力。
这种前提性还体现为价值需求对价值实现形式的制约性。
中国所以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直接的因素是市场机制有利于实现人民富裕和国家强盛。
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深刻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这一规律论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亿万民众导向致富的方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解放。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精神实质:一、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国近代以来有两大主题,一个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科学发展观必背7大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必背7大知识点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意味着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要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精神世界的丰富等。
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幸福。
以人为本,还意味着要坚持人的利益至上。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们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谋利益,增进人民福祉。
这不仅是在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时要考虑的基本原则,更是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的价值取向。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的实现。
以人为本,还意味着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持久地发展。
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不能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
相反,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百年历史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各个领域不断推进创新。
在经济发展中,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和吸引各类人才,让人民群众分享科技创新的果实。
在社会建设中,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实现自身的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核心要点,指导我们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进步。
我们要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利益至上,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领域推动科学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
科学主义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主义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它并不是“科学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 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 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以人为本以全新的涵义。
它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找到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作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这些重大举措,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要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发展是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离开发展,发展观就失去好处。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观念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深入人心。
因此,科学的发展观重点不是强调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回答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即发展要以人为本。
发展要更加全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更不能片面强调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发展要更加协调,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互相适应;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要持续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简述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简述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其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社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要求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促进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3.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是把握发展阶段。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准确判断发展阶段,根据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科学发展观还要求不得盲目追求高速增长,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原则是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未来人类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把握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上。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处于“核心”地位,即处于根本或本源的地位,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⒊缺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深刻反映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指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始终被放在首位。
这一理念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关注和保障。
首先,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人是发展的主体和最终目标,经济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不仅注重经济增长,还要重视人的知识水平、技能培养、健康状况、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环境。
其次,以人为本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和福利,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和长期稳定。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推动社会公平,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再次,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幸福感和尊严为代价。
因此,我们应当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关注和保护人的权益,尊重人的自由、个性和多样性,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充分考虑人的利益和需求,实现经济发展与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有机统一。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摆在首位,以人的价值和尊严为核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谐。
这一理念提醒我们,经济发展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的需求和幸福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发展理念。
它的基本内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利益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了人民的福祉和美好生活而努力。
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考虑,强调经济发展要协调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要坚持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科学管理、科学创新,提高发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的全局和发展的局部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5. 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基本方向,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和社会主义本质,旨在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世界和平的伟大目标。
科学发展观——对于“以人为本”核心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对于“以人为本”核心的理解“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把人民的利益和幸福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观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个理念的核心意义在于,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它的本质是要在发展中关注人的需求,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平等与权利的实现。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关注人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需求,使人民更加幸福、健康、自由地生活。
同时,这种理念也是在发展过程中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使人能够参与到发展中来,对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这是一种立场,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应该放在首位。
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要考虑到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使人民生活得更好,切实履行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政策。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原则。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种目标,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教育、培养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保障,使每个人都能够具备发展的能力和机会。
只有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全面发展,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要求维护人的尊严和主体地位。
这是一种原则,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参与到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建立民主、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尊严,不把人当作产品和工具,而要将人作为发展的主体和目标,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发展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立足全局、注重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
2.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3. 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对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要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的新突破。
4.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循环。
5. 统筹兼顾、协同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各方面要统筹兼顾、协同发展,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促进各领域的协同发展。
6. 依法治国、依德治国:科学发展观明确了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并重的原则,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工作方针,旨在引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将人的发展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发展理念。
它强调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利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需求,确保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障人类的长远发展。
公平正义:在发展中要注重公平分配资源和利益,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民主法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民主决策、依法治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社会和谐稳定:在发展中要注重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它强调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利益,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历史地位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既要考虑短 期利益,也要考虑长期影响,平衡长期与短期的目标,避 免过度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长期利益。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 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 公平。
统筹兼顾
01
统筹全局与局部利益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决策和实践中,既要考虑全局利益,也要照顾到局部
利益,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实现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02
统筹当前与长远利益
统筹兼顾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关注当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影响,
避免为了当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实现当前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03
统筹国内与国际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国内与国际发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存 在着一些问题,如经济发展不 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反思传 统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 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也受到了国 际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全球气 候变化、资源环境问题等全球 性问题的挑战,促使人们更加 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全球性 。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框架。
0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
强调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 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发展成果应惠及全体人民,而 不是少数人或特定阶层。
尊重和保障人权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就业权等基本权利,以及少数 民族、妇女、儿童等特定群体的权利。
它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的需求和利益,满 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保障人民的权益,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 可持续性,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各方面的平衡与 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种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理念。
它强调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和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共享共治等基本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一种理念。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理念。
它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关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身心健康,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之间实现平衡和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协调。
3.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4. 绿色低碳绿色低碳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5. 共享共治共享共治是科学发展观三大基本要求之一。
它要求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全体人民参与、全民共享、全面治理的目标。
三、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还促进了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和产业协调等方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运用,是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同时,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创造性回答。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它的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作了这样概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通过对解放思想的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试作如下解读。
一、关于“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同志曾经对“以人为本”的内涵作过精辟的阐释。
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依据这个阐释来理解“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以为至少可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的、核心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以人为本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也就是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这个核心内容影响和制约着科学发展观中的其他内容,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内容来展开的。
三是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
我们党之所以要提出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要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到发展当中去。
离开以人为本的“发展”,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从核心目标、核心内容、核心价值三个方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二、关于“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什么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标准是什么?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换句话来说,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进步。
所谓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发展相协调,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这些基本要求,才能避免发展中的片面性和发展的失调、失衡、不可持续,从而实现科学的发展。
附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论文当前以物为本和以官为本仍流行,必须加快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物为本;以官为本;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当前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问题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高度不平衡,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把自然仅看作人类获取物质财富的手段,搞掠夺性开发,使人陷入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之中。
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公民受教育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使人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以物为本。
以物为本,是指物质利益高于人的价值和发展,这是一种物质本位的思想。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形成了拜物教。
物,特别是金钱,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新的“神”,人被异化了,人的价值要用金钱来衡量,人的地位可以用金钱来购买,人的需要片面化为物质享受。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以物为本突出地表现为强调单纯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
人仿佛成了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追求生产发展,追求利润,把人抛在了一边。
有些地方毁坏农田搞开发,有些地方只管搞生产赚钱不管是否污染环境,导致有些地方出现守着江河无水喝和耕地日益减少的局面。
以官为本。
以官为本,是以权力为本,在权力关系中,把官职大小、级别高低作为衡量人的价值尺度,以官为本忽视了人的权利和价值,为了获得权力和把持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政府聘下区内所有律师,以此要求律师们不得再为“民告官”者提供法律援助。
像这样垄断律师资源以断绝公民状告政府之路的做法,是在依法行政的道路上倒行逆施,而当地政府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收编”律师,就是源于他们对公权力的天然崇拜。
虽然宪政的精髓是有限政府,法治的核心是公权服从法律。
一旦他们掌握了公权并动用起来,早已被权力的巨大威力所折服,甚至迷崇权力的无所不能。
正是出于对公权力绝对权威的迷恋,掌权者才对公民上访和“民告官”有天然的畏惧心理,因为这些行为直接威胁到他们对权力的掌管。
有些干部,工资不高,但是消费水平很高,一日三醉。
我国行政职务消费一直由财政大包大揽,201X年全国政协一份提案披露,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每年耗用3000亿元,由于当官有此待遇使一些人为享受而追求当官。
再者当前干部任命制度最大弊端是重任命轻选举,没有广泛的民主选举,权力来自上级领导,致使干部普遍缺乏公仆意识,热衷于走上层路线。
二、只有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切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也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享受者,这就决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因而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
人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并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因而如何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邓小平认为,应把人民群众作为评判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主体,把人民拥护不拥护、成不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所以赢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汶川大地震后,成都市要解决全市上百万受灾群众的住房、吃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配套服务等问题,市县两级财政面临数百亿资金缺口,201X年7月16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建的市行政中心对外拍卖,将其所得用于填补财政缺口,这种正确回应民意的做法正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表现。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以往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观念的影响下,造成了经济高增长、社会低发展的失衡局面。
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并没有带来社会结构的相应调整及社会事业的相应发展,主要表现为没有真正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严重背离了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初衷,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制度还不完善成熟造成的。
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民主与法治,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关注全民素质提高。
近来发生在云南孟连县的暴力事件,就是由于孟连县橡胶业的两次改革都不彻底,由于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特别是近年来橡胶价格不断上涨,几年前每吨七八千元涨至现在的每吨两万元,而橡胶公司却仍按五年前合同约定价格收购,胶农多次要求合理调高收购价格无果,导致利益纠纷逐渐激化。
胶农长期以来对橡胶公司的积怨,逐步发展成为对基层干部、基层党委政府的不满,加之少数违法人员乘机挑唆、误导,出现围攻、打砸橡胶公司,围攻、殴打县乡工作组人员,致使基层政权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群众正当利益诉求得不到调处。
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干部作风飘浮,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利益,忽视群众诉求,听不进群众意见。
由此可见,各级干部只有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才能解决各种矛盾,使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但按劳分配尚未充分实现。
正式工与临时工并存是不争的事实,同一份工作正式工与临时工待遇截然不同,同工不同酬,很多临时工的工资加奖金,只有正式工的三分之一,而所承担的工作量甚至多于正式工,虽然强调按劳分配,实际上却是大量的临时工养着一大批正式工。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尊重公民的劳动价值,包括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
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的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使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衔接、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