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导读:本文是关于《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您!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一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发我们明白:“减少”就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课后进行了反思:成功之处:
1、开篇点题:由“学问”一词导出,本文的学问:就是关于剪枝的学问,那么剪枝到底有什么学问,引入课文。
2、抓住了重点段的分析,设计核心问题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剪枝?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味,理解王大伯说的话,并通过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说的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3、整节课教学活动中,紧紧抓住两点,其一: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剪枝的学问”,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去感悟,其二,引导学生去认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紧紧抓住“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描写,反复朗读体会,并同桌交流。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籍,虽未一语倒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不足之处:
1、缺乏拓展延伸,可创设问题,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如:减少了错别字是为了增加字的正确率,棉花打岔,掐头等。由于时间调控不当,这一环节忽略了。
2、缺乏思考的空间,设计问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脑思考,自己却操之过急,有时代替学生回答。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二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减少”是为了“增加”,减去又粗又壮的枝条是为了剩下的枝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更好的生长;也告诉了我们: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自学: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剪枝是为了干什么?剪枝有什么学问?到底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再组织学生讨论,很快学生便会知道作者的心理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学生知道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也就理清了文章脉络,文章脉络一目了然了,学生感悟文本便会水到渠成。
陶行知说:“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在课文教学之后,我告诉学生:生产劳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各行各业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能人。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