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9页

合集下载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案例《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摘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互动交流,质疑问难,从而得出准确的方法。

关键词:动手操作从数学“现实”出发互动交流正文:一、【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教材19页—21页。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对称图形,充分感知了镜面对称现象的基础上实行学习的,教学时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来充分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体验图形的变换的知识并形成技能,教学中增强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三、【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这所学校教学条件比较优越,这个年级的学生喜欢老师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表现新知识,喜欢老师给他们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设想】让学生利用老师自制的学具,实行实际的平移图形的操作,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能自己发现观察图形平移的方法,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实际的画一画,完成图形的平移,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平移图形的合理策略,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让学生利用学具实际的“移一移”“画一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五、【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18 19页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18 19页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18 19页答案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 (-a)·(-a)2·(-a)3=-a?B. (-a)·(-a)3·(-a)?=-a?C. (-a)·(-a)2·(-a)?=a?D. (-a)·(-a)?·a=-a?(正确答案)2、24.已知点M在线段AB上,点N是线段MB的中点,若AN=6,则AM+AB的值为()[单选题] *A.10B.8C.12(正确答案)D.以上答案都不对3、下列各式与x3? ?2相等的是( ) [单选题] *A. (x3) ? ?2B. (x ? ?2)3C. x2·(x3) ?(正确答案)D. x3·x ?+x24、21.已知集合A={x|-2m},B={x|m+1≤x≤2m-1}≠?,若A∩B=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 [单选题] *A 2≤x≤3(正确答案)B 2<x≤3C 2≤x<3D 2<x<35、15.下列数中,是无理数的为()[单选题] *A.-3.14B.6/11C.√3(正确答案)D.06、2.如图,BC=AB,D为AC的中点,DC=3cm,则AB的长是()[单选题] *A.4cm(正确答案)B.CmC.5cmD.cm7、49.若(x+2)(x﹣3)=7,(x+2)2+(x﹣3)2的值为()[单选题] *A.11B.15C.39(正确答案)D.538、13.在海上,一座灯塔位于一艘船的北偏东40°方向,那么这艘船位于灯塔()[单选题] *A.南偏西50°方向B.南偏西40°方向(正确答案)C.北偏东50°方向D.北偏东40°方向9、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单选题] *A. 2a2+3a2=5a?B. (-2ab)3=-6ab3C. (3a+b)(3a-b)=9a2-b2(正确答案)D. a3·(-2a)=-2a310、29.若(2,a)和(3,b)是直线y=x+k上的两点,那么这两点间的距离为()[单选题] *A.8B.10C.√2(正确答案)D.21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单选题] *A. a2?a3=a?B. (﹣a3)2=﹣a?C. (ab)2=ab2D. 2a3÷a=2a2(正确答案)12、28.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单选题] * A.(a3)4=a12(正确答案)B.a3?a3=a9C.(﹣2a)2=﹣4a2D.(ab)2=ab213、f(x)=-2x+5在x=1处的函数值为()[单选题] *A、-3B、-4C、5D、3(正确答案)14、13.如图,小明从家到达学校要穿过一个居民小区,小区的道路均是正南或正东方向,则小明走下列线路不能到达学校的是() [单选题] *A.(0,4)→(0,0)→(4,0)B.(0,4)→(4,4)→(4,0)C.(0,4)→(3,4)→(4,2)→(4,0)(正确答案)D.(0,4)→(1,4)→(1,1)→(4,1)→(4,0)15、49、如图,在△ABC中,∠A=30°,∠ABC=50°,若△EDC≌△ABC,且A,C,D在同一条直线上,则∠BCE=()[单选题] *A.20°(正确答案)B.30°C.40°D.50°16、? 转化成角度为()[单选题] *A. 150°B. 120°(正确答案)C. 270°D. 90°17、下列表示正确的是()[单选题] *A、0={0}B、0={1}C、{x|x2 =1}={1,-1}(正确答案)D、0∈φ18、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2x-y+7=0,()是直线l上的点[单选题] *A、(2,3)B、(2,4)(正确答案)C、(2,-3)D、(-2,-3)19、19.如果温度上升1℃记作℃,那么温度下降5℃,应记作()[单选题] *A.+5℃B.-5℃(正确答案)C.+6℃D.-6℃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②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③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或差大④两个相反数相减得零⑤减去一个正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⑥减去一个负数,差不一定大于被减数. [单选题] *A.2个(正确答案)B.3个C.4个D.5个21、若(m-3)+(4-2m)i为实数,那么实数m的值为()[单选题] *A、3B、4(正确答案)C、-2D、-322、9.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A坐标为(-2,1),沿某一方向平移后点A1的坐标为(4,2),则点C1的坐标为()[单选题]*A、(2,3)B、(2,4)(正确答案)C、(3,4)D、(3,3)23、8.一实验室检测A、B、C、D四个元件的质量(单位:克),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结果如图所示,其中最接近标准质量的元件是()[单选题] *A.+2B.-3C.+9D.-8(正确答案)24、20.下列函数为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的是(). [单选题] *A.?(x)=x5+3(正确答案)B.?(x)=x-4C.?(x)=3x+4x2D.?(x)=√(1-x^2 )25、19、如果点M是第三象限内的整数点,那么点M的坐标是()[单选题] *(-2,-1)(-2,-2)(-3,-1)(正确答案)(-3,-2)26、35、下列判断错误的是()[单选题] *A在第三象限,那么点A关于原点O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B在第二象限,那么它关于直线y=0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正确答案)C在第四象限,那么它关于x轴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D在第一象限,那么它关于直线x=0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27、10.如图是丁丁画的一张脸的示意图,如果用表示左眼,用表示右眼,那么嘴的位置可以表示成().[单选题] *A.(1,0)B(-1,0)(正确答案)C(-1,1)D(1,-1)28、4.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4㎝,两个圆的圆心距为10㎝,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单选题] *A.内切B.相交C.外切D.外离(正确答案)29、30.圆的方程+=4,则圆心到直线x-y-4=0的距离是()[单选题] *A.√2(正确答案)B.√2/2C.2√2D.230、17、已知点P,且是方程的解,那么点P在()[单选题]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正确答案)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新)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新)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

这些内容是在表内乘、除法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研究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单元的编排遵循学生研究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本单元的目标包括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思路,形成估算的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是能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口算和口答的练,然后引入了教材中的例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给几人的概念,并进行口算练。

接着进行了动手操作,让学生拿出小棒进行分组,加深了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最后让学生交流口算的过程和方法,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教师在板书上写下600÷3=,并向学生提问如何思考这道题。

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口算600÷3=,并询问有哪些学生能够说出口算方法。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教材第12页的例2,让学生理解如何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彩色手工纸,并如何列式。

二、课堂作业的新设计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和第13页练三的第1-3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电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电子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xxx小学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1.出示。

6÷3 12÷6 16÷4 24÷3 36÷932÷8 72÷9 64÷8 49÷780÷42.组织学生两人一个小组,互相算一算,然后指名口算,出示结果,使学生重温表内除法的计算过程。

3.当学生口算80÷4时,教师适时引出:这道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区别?(被除数是80,这样的除法算式以前没有学过)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口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1)]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板书:60÷3(2)尝试解答60÷3(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

教师指导,对于个别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小棒摆一摆。

2.各小组代表在班级中反馈本小组想到的计算方法。

预设学生出现以下三种算法。

(1)20×3=60 60÷3=20。

(2)6÷3=2 60÷3=20。

(3)通过摆小棒看出,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根。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数的算理。

(1)60里面有几个十?(6个十)(2)60÷3可以看成什么?(6个十除以3)(3)6个十除以3等于多少?(2个十,就是20)教师结合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板书。

(4)反馈练习。

教师出示60÷2,90÷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想一想:600÷3=(1)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页—20页例1、例2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具准备:小棒、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是济南市绿色学校,你看我们的校园美吗?说说美在哪里?生:我们的校园到处是绿树、小草,不管什么时候都能看到美丽的鲜花,池塘里有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有时还能听见小鸟快乐的鸣叫……师: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感到幸福吗?(从学生身边的环境谈起,导入新课,既贴近生活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不仅开心,而且很放松)师:这么美的校园环境来自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的辛勤创设,来自于我们对校园环境的爱护。

你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图片:我们爱护植物、我们保护校园环境、我们参加护绿活动)师:我们不仅爱护校园环境,还利用“护绿小队”开展为社区添一分绿活动。

这是我们三年级同学3月12日植树节那天到广场种树拍下的照片,你瞧!他们干得多起劲。

电脑出示图片:(课本第19页主题图:同学们在植树)。

2.引出实际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出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2)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再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学生习惯直接口算,对学生来说口算难度不大)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42÷2= 52÷2=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重现口算过程(一)教学例1 42÷2=1.请学生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珠海市三小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两位数乘两位数探规律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苏教版

珠海市三小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两位数乘两位数探规律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苏教版

探索规律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重点: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规律,并能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算式的结果。

难点: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板书课题)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53×11师: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 4× 1 12 42 42 6 45 3× 1 1师: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①24×11=264,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

师:根据前面所发现的规律,你们能猜测出62×11的积吗?生:62×11=682。

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3×11 34×1145×11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4)出示题目:64×11。

王敏勤七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闰年和平年说课设计

王敏勤七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闰年和平年说课设计

《闰年和平年》说课稿——马楼二小XXX一.教材分析1.本课时教材内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9页到20页内容。

2、教材编写特点:(1)加强时间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时间知识和时间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之前二年级所学时间单位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认识平年和闰年的特点,会准确地通过计算并判断出任意公历年份是否为闰年。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教学重难点的提示与指导,使教材更好地服务教学。

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材的编写颇具匠心。

如闰年和平年,如何判断一个公历年份是否属于闰年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闰年和平年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3.本课时的总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

认识闰年和平年;判断平年、闰年,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课堂的主要内容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模式。

本授课内容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或多或少地了解些闰年和平年的常识。

并且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一课《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性相关联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三.教学模式: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一)情景导入,温故知新(二)释疑解难,探究学习(三)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四)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四、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温故知新1、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试着回答问题(课件示出)。

2、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12年出生的,再过几天就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小明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那天送给他。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万以内数的加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万以内数的加法
百位进1
376 + 284
11
660
个位:
6+4=10 个位上填0,再
向十位进1
百位:3+2=1=6, 百位上填6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
向前一位进1;如果前一位也满
十,再向前一位进1。
24
第二十四页,共31页。
加法
做一做:
467 + 31 91 4
861
549 + 1 81 6 1 7
1416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万以内数的加法
第一页,共31页。
动物世界:
东北虎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
哺乳类动物,强悍凶猛,称 为王中之王。
它生性内向,胆小孤独 、多疑、凶猛、强壮有力, 动作敏捷。
2
第二页,共31页。
动物世界:
哺乳类 动物
3
第三页,共31页。
动物世界:
丹顶鹤
第四页,共31页。
丹顶鹤,鸟类,性情
濒危和受威胁种数
134 182 17 7
算一算: 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列算式: 98+25= ?(种)
10
第十页,共31页。
加法
学一学,
列竖式: 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98+25= 1?23(种)
十位:
9+2+1=12 十位上填2, 再向百位进1
98 + 25
11
12 3
个位: 8+5=13 个位上填3, 再向十位进1
看谁填得又快又准
930 993 712 800 1009
28
第二十八页,共31页。
开动脑筋
你真棒!
星期天的上午,小君要 去寄信、买书、买东西 ,然后再回家。小君可 以怎样走?走哪条路最 近?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2 认识平年和闰年丨苏教版 2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5.2 认识平年和闰年丨苏教版 20页


4.联 系 实 际 , 挖掘 材料的 闪光点 。生活 中有些 事情看 似平淡 无奇, 但它却 是整个 社会的 基础, 对这些 生活素 材进行 多方面 的思考 ,深入 的开掘 ,就能 够从具 体的人 事景物 概括出 人类普 遍的感 情和抽 象的道 理。

5. 重 视 细 节 描写, 于细微 处见大 。这是 很重要 的一个 环节, 因为要 于细微 处见事 物的大 ,往往 是通过 其细部 特征传 达出来 的,写 得越细 致,越 深入, 给读者 留下的 印象就 越深, 所体现 出的道 理就越 深。
3. 因为1900能被4整除,所以1900年是
× 闰年。 (

√ 4. 我国将在2008年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
会,2008年是闰年。(

5. 国庆在第三季度,这一季度有91天(×)
× 6. 学校5月1日开始放假,5月7日返校, 我们在家一共呆了6天。 ( )
3.填空
1.闰年的二月有(29 )天,平年的二 月有2(8 )天。
1997
平年
2001
平年
2005
平年
1998
平年
2002
平年
2006
平年
1999
平年
2003
平年
2007
平年
2000
闰年
2004
闰年
2008
闰年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 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 数的一般是闰年。
小结:
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 年。 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平年
闰年
5.判断下列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23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23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单元目标: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第一课时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27 ÷ 9= 80×9= 800÷2= 90÷3=4 × 6= 80÷2= 900÷3= 9000÷3=2、口答。

60里面有几个十?800里面有几个百?240里面有几个十?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板书:60÷3(2)尝试解答60÷3(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课时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教案与反思

2笔算除法第1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教材第15~16页例1、例2)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小棒。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学生齐答)师:对,就是3月12日。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这天人们都会去植树。

今年的植树节,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们也去植树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1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点名学生回答)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使学生明确:三年级两个班共要种树42棵,四年级两个班共要种树52棵。

师:知道了两个班要种树的总数,我们就可以求平均每班要种多少棵树。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商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那么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15页例1。

(1)师: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应怎样列式?(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42÷2还能够利用我们前面所学的口算方法计算吗?你是怎样想的?(点名学生回答)(2)组织学生汇报。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

取4捆小棒(40根)和2根散棒,一共42根,把这些小棒平均分成2份。

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应该怎样分。

师:我们可以先把4捆小棒分成2份,每份2捆,也就是先用4个十除以2,得到2个十;再把2根散棒分成2份,每份1根,也就是用2个一除以2,得到1个一,合起来就是21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有趣的乘法计算 (19)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有趣的乘法计算 (19)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过程,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归纳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实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呢,想不想去发现?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乘法计算中的有趣规律。

(揭示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

)二、探究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和11相乘。

(1)自主探索。

①看!这儿有三道两位数与11相乘的算式,请同学们在探究单上列竖式计算,再观察、比较积的每一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有什么关系。

②校对得数。

③仔细观察、比较积的每一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2)比较发现。

①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

②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

③积“十位上”的数呢?它又和谁有关系呢?(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3)点评:我们班的同学们可真厉害,在观察比较积与乘数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位数乘11的积与一个乘数之间的规律。

不过,这么长的三句话,一下子说完整,有点麻烦,我们一起来发挥集体的智慧,简单概括一下,好不好?我们以24乘11为例。

过程:边拉箭头边说……我们把这个规律简称为“两头一拉”,中间的数等于十位和个位相加,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为“中间相加”,转化成横式,你能不看着竖式,直接说出得数吗?边交流边写边贴板书:“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有余数的除法》(P18-22)图文讲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有余数的除法》(P18-22)图文讲解

⼈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有余数的除法》(P18-22)图⽂讲解微课讲解知识点⼀、有余数的除法1、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先⽤⼀位数去除被除数的最⾼位,如果最⾼位上的数⽐除数⼩,就⽤除数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2、除到哪⼀位就把商写在哪⼀位;3、每次除得的余数要⽐除数⼩。

⼆、除法的验算(有余数)⽅法: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参考答案第18页做⼀做答案(验算略)81......3 141......2 51 (2)练习四答案1、13 31 22 11 17 25 14 142、第⼀个算式正确。

3、问题1:⼩芳能摆成多少组?96÷6=16(组)问题2:⼩东能摆成多少组?96÷8=12(组)4、90÷2=45(组) 45÷3=15(张)5、(验算略)139 185 83 446、7、第三个算式正确。

8、272÷4=68(元)9、除以2没有余数的:48 126 114 354除以5余数为1的:126 261除以7余数为2的:261 11410、11、(1)291÷3=97(2)278÷5=55 (3)(3)576÷3=9612、46 162 217 213……1 62……2 8213、336÷8=42(分)14、100÷8=12(盒)……4(元)15、(1)138÷6=23(个)(2)答案不唯⼀,如;买1个压⼒锅的钱可以买⼏个杯⼦?还剩多少钱?138÷4=34(个)……2(元)16、8 7 7 517、175÷5=35(千克)18、(1)分析:可以⽤114分别处于玩具的价钱9元和6元;⽤125分别除以⽂具的价钱8元和5元,看哪个商是整数,就知道买了哪种玩具和⽂具及各买多少了。

解答:114÷9=12(个)……6(元)114÷6=19(个)125÷8=15(个)……5(元)125÷5=25(⽀)李⽼师买了⽪球和笔,⽪球买了19个,笔买了25⽀。

三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小黑板)
2、笔算。(小黑板)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7页例3.
(1)读题,审题
教师:观察情景说一说从中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自主探究、自己尝试列式解答。
(3)汇报,集体分析交流。
(4)验算方法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要验证商“128”是否正确,可以列乘法算式128×2或2×128进行验算,如果乘得的积等于256,就说明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1)独立完成,抽学生上台板演。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练习四第2题)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完成第19页练习四1,3,4题。
(1)看清题中数据。
(2)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5)明确:做笔算除法时,先观察最高位上的数字,再用它与除数比大小。
2、完成练习四第五八十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货?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
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得的商写在百位上;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商的最高位写在十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第7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练习
课本第21 22页第12—20题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基本练习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第1页答案1.算一算,比一比。

17 180 400170 1800 40002.直接写出得数。

600 130 300800 2400 30001200 1000 30003.填表。

1200 300 2504.这箱桃子大约一共有多少克?90x40=3600克第2页答案1.直接写出得数。

200 1400 1200900 600 1200400 640 2502.完成下面的竖式。

(竖式省略)288 10563.改正。

924 5044.用竖式计算,并验证。

403 528 882第3页答案5.12x14=168人6.(1)23x12=276千克(2)42x12=504元7. 6辆第4页答案1.直接写出得数。

32 51 5028 42 3019 41 302.完成下面的竖式。

384 2236 14723.用竖式计算,并验证。

832 840 40674.18x25=450千克第5页答案5.(1)23x15=345箱(2)345-23=322箱6.21x26=546个能7.围棋的棋盘是由纵、横各19条线交叉组成的。

下棋时,棋子都要放在纵横线与横线的交叉点上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吗?19x19=361个第6页答案1.直接写出得数。

600 52 581000 70 601200 45 522.算一算,比一比。

200 24400 48800 721600 963.用竖式计算,并验证。

1564 1560 7922340 1736 1278第7页答案4.16x23=368名5.(1)56x12=672束(2)56x28=1568元6.小红:29-5=24个芳芳:24x2=48个第8页答案1.得数大于1000 65x26 45x36 24x42 56x45得数小于1000 28x2319x492.≈2700≈5600≈ 1500=2759 =5822 =15363.(1)68x19≈1400米(2)19x4≈80分第9页答案4.因为38×39≈1600,所以购进的是39元一件的童装。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九详细答案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十九详细答案课件

结束
参观北京大学 约1小时
参观清华大学 约1小时
课本89页 练习十九 2.(1)用24时计时法
写出你在学校
午别
时间
三(2)班 上课时间表 节次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8:00-8:25 早读 升旗仪式 语文 语文 数学 英语
的作息时间表。
8:25-9:00 早餐
(2)你们学校中午 休息时间有多 长?
第六单元 年、月、日
练习十九
课本89页 练习十九
1. 请将北京一日游的时间表填写完整。
8时10分 8:10
10时40分 10 : 40
下午2时20分 14 : 20
参观故宫 约2小时30分
下午6时30分 18 : 30
参观天坛 约1小时30分
午饭
参观颐和园
约( 2 )小时(10)分
_下__午_5__时_3_0_分 17 : 30 _下__午_4__时_3_0_分 16 : 30
科学
品德
音乐
品德
语文
答:上午第一节课用40分钟。
16:20-17:00 6 体育 写字 美术 英语
课本89页 练习十九
3. 2012年2月1日是星期三,小明3月2日过生日,这一天是星期几?
2012年是闰年,2月29天。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周7天,所以2月1日星
1234
期三起每过7天又回到星
解答。 上午第一节课用多长 时间?
上 午 9:05-9:45 1
10:10-10:50 2 11:00-11:40 3
周会 语文 英语
数学 英语 语文
语文 英语 数学
数学 语文 语文
数学 英语 美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一)

商中间和末尾有0除法(一)课题课时1课时班级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28~19页,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七。

例5围绕学生感兴趣《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展开情节,以生动“猪八戒吃西瓜”为故事背静,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数都得0”。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景写出0÷3=0,并体会其中含义。

例6以两位同学家庭用电量为素材,采用表格方式呈现信息和要求问题,以次引出“商中间和末尾有0除法”。

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教学商中间有0除法,说明在除过程中,遇到被除数哪一位上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这一位上商就是0,0起着占位作用。

第2个题教学商末尾有0除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除法验算方法,养成检验习惯;(2)使学生进一步利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品质和认真仔细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一般计算方法,并且在口算除法时也遇到过被除数末尾有0情况,通过例5教学,让学生掌握“0除以任何不为0数都得0”这一知识要点,综合这些知识就为解决今天问题提供了方便,学生主要在遇到被除数除到0时,要写0来占位可能有困难,要着重解决。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引导学习与讲解相结合学法: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挂件、口算卡片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故事引入。

1、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

师: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路上,来到一座山上。

师徒四人又累又渴,便坐下来休息。

唐僧就吩咐孙悟空去化些斋饭,只见那孙悟空一个筋斗,飞身离去。

不一会,孙悟空手捧四个大西瓜回来。

唐僧正准备把西瓜分给每人一个,猪八戒站起来说:“不劳师傅,就让俺老猪来分西瓜吧!”于是猪八戒把四个西瓜拿到山后,一个人吃起西瓜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9页---20页的例1和例2.
【学习目标】
1、会口算例1的结果,并会说出口算的过程。

2、会用拆数、摆小棒、竖式等方法独立试做例题,把操作和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并在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体验方法的多样化,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优算法,经历、感受算理的形成过程。

3、在老师示范的基础上,会书写除法竖式,会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的道理。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4、会依据问题情境提出除法计算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2来检测学习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
3、
4、
5、
6、7来检测学习目标2、3的达成。

3、通过巩固练习和评价样题来检测学习目标4的达成。

【评价样题】
1、解决问题。

我校有56位老师要去参加植树活动,4人种1棵,请你根据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自己编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学习准备】每生6困小棒,每困10根。

多媒体。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5分钟)
1、多媒体出示19页主题图也就是例1:
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相关的数学问题吗?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
问题1: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
板书:42÷2=并说一说想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问题2:口算一下,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并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设计意图:在笔算除法中嵌入口算,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形成先口算再笔算的习惯。


(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20分钟)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题3: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找学生说)
(1)请大家拿出手中的42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2份,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如果觉得自己有些困难可以与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2)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把分小棒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一看,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每一份得到多少?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

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二: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
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3)议一议:对于上面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2.组内交流,探究竖式。

问题4:大家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到了42÷2的结果。

根据分小棒的演示过程,想一想用除法竖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问题5:42÷2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2÷2应从高位除起。

因为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要在商的十位上写2,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

竖式中,用除数2去乘商的2个十,积是4个十,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的2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1,在商的个位上写1,再用除数2去乘商1,积是2,写在落下来的2下面。

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结果等于21。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小棒,同时加上同步的板演,体现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1)请学生再来说一遍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问题6:学生把42÷2的竖式在自己本子上再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两环节主要是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起到一种巩固作用。

)
(2)试算:帮小白兔过河,找4名同学板演,集体订正。

39÷3= 48÷2= 84÷4= 55÷5=
(3)出示例2:四年级两个班共种52棵,平均分成2份,该怎样分小棒呢?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尝试用竖式计算52÷2,并汇报交流,集体评价,教师板书。

(4)练一练。

比一比看谁最棒!每小组完成一题,4生板演,并订正。

64÷4= 51÷3= 78÷2= 85÷5=
(5)比一比42÷2和52÷2有什么不同?
问题7:笔算除法应先从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每次除后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出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2、3)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0分钟)
1、课件出示练习四第2题。

“辨一辨”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说一说在笔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1、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比除数小和十位上有余数要与个位落下来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2、计算要仔细、认真,书写格式正确。

2、解决问题。

“用一用”课件出示:72根火柴,3根拼一个三角形,四根拼一个正方形,观察提问,并解答。

(设计意图:“辨一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用一用”既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又体现了“算用结合”的思想。


(达成学习目标4)
(四)总结反思分享收获(5分钟)
谈体会和收获与大家分享;还有哪些困惑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又能重温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还体现课堂的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和思想的源头。


(五)作业设计
练习四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