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公开课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渔父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渔父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淈其泥而扬其波 餔其糟而歠其醨
屈原: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宁赴湘流
这场对话的结果如何?
渔 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父 不愠不怒,超然豁达
屈 原
Hale Waihona Puke 毅然赴死课堂讨论•屈原毅然赴死的 结局让很多人很 遗憾,你如何看 待屈原的选择? 你更欣赏谁的选 择?
背景资料
身为楚国贵族的屈原,没有安于既得利益,毕生坚持改革的思想,追 求美政。他最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内修法度,举贤 授能,外联齐抗秦。后遭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谗害,被疏远免官; 至楚顷襄王时又被流放到偏僻的沅湘流域。被楚王疏远并流放后,他没有 选择明哲保身,而是继续关心国政,抨击昏聩的当权者。公元前278年春天, 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 现,遂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殉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冯友兰先生说过:“中国文 化中存在一种西方没有的精神,这 就是当一个人认为他不能够拯救国 家时,为了不在内疚中偷生,便选 择赴死。”
渔 父 《
楚 辞 》
渔父(fǔ) 三闾(lǘ)大夫 淈(ɡǔ)其泥而扬其波?
餔(bū)其糟歠(chuò)其醨(lí)? 物之汶汶 (mén) 鼓枻(yì)而去
可以濯( zhuó )吾足
屈原
渔父
对话
江 边 的 对 话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在怎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对话中两人各自持什么观点 ?
渔父:与世推移

《渔父》公开课课件

《渔父》公开课课件

• 设想某一天屈原与司马迁 相遇,将会发生怎样的情 形,展开想象,写一个短剧。
谢谢指教
八、诵读要旨:
朗读是声音和情感交融的艺术,叙事文章的诵读需要 主义把握人物的性格,读出人物语言的语气、语调、 语速。“言为心声”,语言最能表达人物的心灵世界, 在诵读时需要把握这一点。 请标出下面需要重读的 字:
渔父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他保持高 洁的品性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并不 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一如屈原);另一 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 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渔父的形象已经作 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守、 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第二,渔父意象包含了几个要素。
首先是“渔”,含垂钓之风。号称“惟巢由
生与死并不 “生存还是死亡?” 重要,重要 ——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的是死与生 的价值。 司马迁为了《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
生存。
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 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 政治理想,在政治黑暗、理想破灭、 国土沦丧之时,毅然赴死,把人格、 理想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以死来体现 生命的意志和尊严。司马迁出于公正 为李陵辩护,得罪皇上,又没钱赎罪 从而选择了令肉体和精神都极度痛苦 的生,是为了完成自己规定的人生使 命,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大事, 为后世立言,突破了传统的生死观和
找出这两句话中的古今异 义词并说出文言句式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何故高举深思,自令放为?
请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莞尔而笑 淈其泥而扬 其波 请翻译此句并找出有活 用的词: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 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正式课件)

《渔父》(正式课件)
思想内涵
深入挖掘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文化背景
了解《渔父》所处的文化背景,分析其对文章的影响和作用。
阅读与欣赏的注意事项
尊重原文
01
在阅读和欣赏过程中,应尊重原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要随
意改动或曲解原文。
深入思考
02
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不要停
留在表面。
《渔父》课件大纲
REPORTING
• 《渔父》的作者及背景 • 《渔父》的主题内容 • 《渔父》的艺术特色 • 《渔父》的现代意义 • 《渔父》的阅读与欣赏
目录
PART 01
《渔父》的作者及背景REPORT来自NG作者介绍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被誉 为“楚辞”的创始人,他的作品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深厚的爱
国情怀。
屈原生平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之家,早年 受楚王信任,曾任左徒、三闾大 夫等要职。然而,由于遭人陷害 ,屈原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最终投江自尽。
屈原作品
屈原留下了《离骚》、《九歌》 、《天问》等许多不朽诗篇,对
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
楚国政治黑暗
屈原在楚国政治舞台上,亲眼目睹了楚国政治的黑暗和腐败,这 成为他创作《渔父》的重要背景。
REPORTING
阅读方法
逐段阅读
按照段落顺序,逐段阅读全文,理解每段的意思 和作用。
重点阅读
重点关注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深入理解其 含义和表达手法。
对比阅读
将《渔父》与其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异同 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欣赏角度
语言艺术
欣赏《渔父》的语言表达,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感受其 独特的文学魅力。

必修五《渔父》精品课件

必修五《渔父》精品课件

淡水河边吊屈原(节录)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洁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为你的投水叹息 怪你为什么不游宦他国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张仪你 不过流为先秦一说客 但丁荷马和卫吉的史诗 怎撼动你那悲壮的楚辞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万世
了解屈原
屈原,名平 ,字原, 战国 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 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著有《离骚》、 《九歌》、《天问》等不朽作品。首创“ 骚体诗 ”, 亦称“ 楚辞体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 刘向 辑集的《楚辞》。
疏通字词——第2节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疏通字词——第3节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疏通字词——第4节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可以濯吾缨 遂去,不复与言
• 水 道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品性谦逊,亲附万 物而公正无私,因此水可作为道的象征。
• 舟 有渔父必有舟,而此舟又必是小舟,才能得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境界。
• 钓 意味着耐心、等待,意味着隐者的介于兼济 与独善之间。
读准字音
渔父( fǔ )
枯槁(gǎo)
三闾(lǘ)大夫
淈( gǔ )其泥
餔( bū )其糟 歠( chuò )其 醨( lí )
弹冠(guān)
汶( mén)汶
宁(nìng)赴湘流 皓(hào)皓之白
莞(wǎn)尔而笑
鼓枻( yì )而去 濯( zhuó )吾缨
疏通字词——第1节
屈原既放 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以见放

渔父公开课精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渔父公开课精品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22/22
1、以下各句中加点词与当代词义基本相同一项是
( )C
A、颜. 色.
D、唯倜傥非. 常. 之人称焉
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一项( )C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A、圣人不凝滞于物
B、是以见放
C、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遂去,不复与言
而:表修饰
去:离开 能够濯我缨
濯:洗
11/22
2、翻译句子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被放逐后,在湘江边上徘徊,在江
边上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
貌枯瘦。 是以见放。 所以(我)被流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么能够让自己清白之身,去蒙受污
浊外物呢?
12/22
知 截然不一样思想性格。 ——江畔辩论
7/22
第1段重点字词:
屈原既放 行吟泽畔 行吟(于)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何故至于斯 是以见放
“已经”,或“……以后”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脸色(古今异义) 形体、容貌(古今异义) 到(古今异义) “见”表被动。被动句
8/22
第2段重点字词:
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17/22
屈原:
以死来表达生命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
用生来创造生命价值。
18/22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屈原——壮烈死:以( 死)明志( 不屈气节) 渔父——超然活:以( 隐) 守志( 自由灵魂) 司马迁——勇敢生:以( 生)践志( 坚韧意志)
19/22
淡水河边吊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雪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吞不下你一根傲骨!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一湾汨罗江水,浇灌着天下诗人骄傲! 子兰衣冠已化作尘土,郑袖舞袖在何处飘舞? 听!急鼓!可爱三闾大夫!滩滩龙船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淡水河上,我好像嗅到湘草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碧水,它依稀流着楚泽寒凉。

5.3.1 渔父 实用课件(共24张PPT)

5.3.1 渔父 实用课件(共24张PPT)
• 《楚辞》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宋玉、
• 唐勒等人诗歌作品的一本作品集。
关于楚辞
• “楚辞”:兴起于战国时期, “楚辞”是屈原吸
取楚地民歌营养而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叫“骚体” ,因《离骚》而得名,又称“楚辞体”、“骚体” 。
•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宋玉、 “唐楚勒辞等人”诗的歌特的点一本“楚辞体”诗歌总集。
(一)屈原流放,渔父问故(第1段)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 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既:“已经”,或“以后” 而:表承接。 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子:您。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与:同“欤”,吗。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 到(今指另提一件事) 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二)渔父劝告,屈原拒绝(第2-3段)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
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之:音节助词 新:刚刚 沐:洗头 浴:洗身 安:怎么。 振:抖。
以:用,让。 身之察察:定语后置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察察:皎洁的样子。 汶汶:玷辱,污浊。 皓皓:洁白光亮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 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上的尘埃,怎么能让洁 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水中, 葬身于鱼腹之中。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 埃的玷污呢?”
(二)渔父劝告,屈原拒绝(第2-3段)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 第三部分:
• 第4段
渔父离去,不与之言
整 概括文章内容

感 知
文章主要通过 屈原和渔父的对话 , 表现了 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 和 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

渔父ppt35 课件

渔父ppt35 课件
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
高举起)
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转折) 何不(沽)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 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合作探究,交流体会
2、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 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 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 你的认识。
本课小结 人生的选择
屈原: 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坚韧的意志 。
文本研习 鉴赏品味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 样一个形象?表现了 屈原怎样的人格?试 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 来回答。
特立独行,洁身自好, 不同流合污。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青史上你流下一片洁白, 朝朝暮暮 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悲苦时高歌一 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拥如潮;那浅 浅的一湾汩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 的骄傲!
余光中《淡水河边吊屈原》
文本研习 鉴赏品味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 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 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随遇而安 与世推移 飘逸 洒脱
对比、衬托屈原的作用
文本研习 鉴赏品味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 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中 (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 (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 (介词,表目的,用来)

渔父公开课PPT课件

渔父公开课PPT课件
7
古今异义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古今异义现象)
(1)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
和性质加以描述)
(3)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
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今指高高举起)
8
而能与世推移 (转变) 圣人不凝滞于物 (表示被动)
2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 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 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 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 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 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 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 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 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3
经典回顾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的诗 人,政治家。名平,字 原;又自称名正则,字 灵均。出身为楚国贵族。 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 张推行“美政”,改革 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 攻击,被迫去官。楚顷 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 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 遂投汨罗江自杀。
1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 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 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 “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 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 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 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27
2024/10/15
28
20
与其把屈原的死看作是生命的终 结,不如把它看作是屈原与黑暗社会 的抗争,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彻底 的决裂,他以死来捍卫自己崇高的爱 国理想,表明自己的高洁情怀,以死 来保持自己生命永恒的纯洁,所以, 他的死不是怯懦,不是脆弱,不是轻 生,是以死明志,是崇高而有尊严的 选择!

《渔父》优秀PPT教案

《渔父》优秀PPT教案

课堂讨论
结合人物语言分析概括屈原和渔父的形 象特征以及他的处世态度. 屈原和渔父谁是主角
为什么要以渔父为题
文章通过何种手法把作者自己内心的矛 盾和挣扎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昂扬、傲然之气,一种隐隐的豪迈之感,同时还包含着一种执 着无怨无悔的决绝. 不随波逐流,不苟合;显示了他的与众不 同,特立独行.
阅读理解
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都着墨不 多而十分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多用比 喻、反问,生动、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 从文体的角度看,在楚辞中,唯有此文、 《卜居》以及宋玉的部分作品采用问答 体,与后来的汉赋的写法已比较接近.前 人说汉赋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刘勰 《文心雕龙 ·诠赋》,在文体演变史上, 《渔父》无疑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 位.
阅读理解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 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湖上的 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 洗我的双足.就这样唱着歌远去,不再与屈原说什么 了.
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散文,但充满诗歌意蕴;这是一段对话,却饱 含 人间沧桑.全文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
他是一位远离尘嚣的隐者形象. 具有与世推移、随遇而安、明 哲保身、知天达命的处世态度.
如果给渔父画一幅肖像,那他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他撑着渔船远远地离我们而去.
课堂讨论
屈原和渔父谁是主角
观点一:屈原是主角
观点二:渔父是主角
面对社会的黑暗,屈原始终 坚守着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 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 同流合污.写渔父是为了衬托 屈原,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以此来凸现屈原崇高的 人格.

渔父课件上课

渔父课件上课
《渔父》课件上课
屈原
司马迁隐忍苟活,是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 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他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 千古《史记》,成就人 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 的价值。他超脱了庸常 的“死节”观念的束缚,选 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 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
《渔父》课件上课
司马迁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 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 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 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渔父》课件上课
• 第一,渔父代表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隐逸的人 格理想。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避世隐身, 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楚辞》中的渔父,都 是避世埋名的隐士,而并非靠捕鱼为生的渔人。 一方面他保持高洁的品性和情操,厌倦尘世的 纷扰,但并不一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一如屈 原);另一方面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 生境界,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渔父的形象 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 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 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 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铺垫。
《渔父》课件上课
四、文本解读 之人物分析
渔父: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 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随遇而安,与世推移 不愠不怒,隐者超然姿态
《渔父》课件上课
第4段重点字词
渔父莞尔而笑: 微笑的样子。 鼓枻而去: 敲打(名作动) 可以濯我缨
离开 洗
《渔父》课件上课
第4段翻译:
渔翁听了微笑起来, 敲着他的船桨离开,一边 走一边唱:“沧浪的水啊 清又清,可以洗一洗啊我 的头巾。沧浪的水啊浊又 浊啊,可以洗一洗啊我的 双脚。”他离开了,不再 与屈原说话。

苏教版必修五《渔夫》课件(42张ppt)

苏教版必修五《渔夫》课件(42张ppt)

二、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渔父( ) 枯槁( ) 凝滞( ) 莞 尔( ) 餔( )其糟而歠( )其醨 ( ) 汶汶( ) 淈( )泥 鼓枻( ) 濯( )
渔父(fǔ ) 枯槁(gǎo ) 凝(níng)滞(zhì ) 莞尔( wǎn ) 饣甫(bū )其糟而歠(chuò )其醨 ( lí) 汶汶( mén ) 淈( gǔ )泥 鼓枻( yì ) 濯( zhuó )
3.古代文化知识 (1)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 者。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的作品集有《离骚》《天问》 《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传说屈原于农历五月五 日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日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 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 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渔父 直面人生
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现代研究者一般都 认为,此文并非屈原所作,郭沫若认为“可能是深知 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然而无论作者是 谁,本文均不失为一篇展现屈原伟大人格的力作。
2.背景解读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代君王,而主要活动于楚怀 王时代。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 王”。屈原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 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后来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屈原遭 到子兰、靳尚等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被逐出郢都,放逐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前289),屈原回到郢都。同年,楚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行投降 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顷 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挨,遂自沉汨罗江, 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高中语文】渔父ppt精品课件28

【高中语文】渔父ppt精品课件28
• 屈原(蔡琴演唱) 他们说你是一个孤独的诗人 他们说你有一颗忧郁的灵魂 你过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 是否水中有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 人世的轻吟掩覆在你身上 总有多少无奈 都托流水寄怀 究竟你愿长久 躺在今世的江底 还是期盼着握桨的手解开你深邃的面容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悠悠的江水诠释着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 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 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纹 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遗忘 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也许能带着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山的阳光……
• 遂去,不复与言
省略句
定语后置句
• 本文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描 绘,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人物形象。请 同学们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探讨两者 不同的人生态度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钓。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杨慎《临江仙》
• 屈原: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忧国忧民,坚贞不 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渔父:自由旷达,随遇而安,与世推移,乐天知 命,无拘无束,超然物外。
合作探究 一
• 屈原是否可以选择——像司马迁那样隐忍苟活, 在自己的后半身实现他的理想; • 像渔父那样超然物外,放 浪行骸,享受山水田园之乐; • 或者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 心的楚国,另谋高就,另栖高枝,去施展自 • 己的政治抱负。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 葬于江鱼之中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源自(介词,在)以: 是以见放 (介词,因为) (介词,拿、用)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可以濯吾缨 (介词,表目的,用来)

《渔父》公开课课件

《渔父》公开课课件

二、渔父是怎样的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 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 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 处世态度,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 浊兮,可以濯吾足” 既有自己的某一种原则和立场、或者行 为方式,但是又有一种变动。我们可以 随环境,自己可以有一个新的选择,去 适应它。
一、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显示了 屈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 句来回答。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 立的外在形象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矢志不渝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不复与言”
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 姿态。
屈原: 对比 渔父:
执著,坚持理想,洁身自好; 忧国忧民,坚贞不屈;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 自由旷达,随遇而安,与世推 移,乐天知命,无拘无束,超 然物外。
屈原是否可以选择
——像司马迁那样隐忍苟活,在自己的后 半生实现他的理想? ——像渔父那样超然物外,放浪行骸,享受 山水田园之乐? ——或者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楚国, 另谋高就,另栖高枝,去施展自己的政治 抱负?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渔父( fǔ) 汶汶(mén ) 莞尔(wǎn ) 濯吾足( zhuó) 枯槁(gǎo) 餔其糟( bū )
鼓枻( yì )
淈其泥( gǔ ) )
歠(chuò) 其醨( lí

《渔父》教学课件(43张PPT)

《渔父》教学课件(43张PPT)

第三,渔父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这种与世无争的超 然生活的向往。渔父是真正的隐者,他们留给世界的 是一个飘逸的背影,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他们乘扁舟漂游水上,自然,惬意,无拘无束。得意 时出仕兼济天下,失意后归隐吟风啸月,是中国文人 千载不变的人生轨迹。历经宦海沉浮颠沛流离之后, 莫如散发弄扁舟,独钓寒江雪。他们将山水田园当成 精神栖居地,在这里,心灵的创伤得到愈合,灵魂获 得拯救与升华。
脸色今多指色彩定语后置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被动句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却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表被动关系被何故至于斯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葬于江鱼之中介词在是以见放介词因为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可以濯吾缨介词表目的用来三读文本肖像描写屈原
• 他撑着渔船远远地离我们而去。
四读文本
齐读文本,探讨问题
再次感受屈原的伟大人格
点拨深化
观点一:屈原是主角
课堂讨论
1、屈原和渔父谁是主角?
观点二:渔父是主角
面对社会的黑暗,屈原始
终坚守着高洁的人格精神,宁 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
其一,文题是“ 渔父”;
其二,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 推移,随遇而安的隐士。他
•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 协,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的形象。
2、渔父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具有怎样 的处世态度
他是一位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的隐者形象。 具有与世推移、随遇而安、明哲保身、知天达命的处世态度。
点拨深化
• 如果给渔父画一幅肖像,那他是 •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第一,渔父代表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隐逸的人格理想。 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 然自乐。”《楚辞》中的渔父,都是避世埋名的隐士, 而并非靠捕鱼为生的渔人。渔父是隐士的象征,一方面 他保持高洁的品性和情操,厌倦尘世的纷扰,但并不一 味陷入矛盾和痛苦之中(一如屈原);另一方面追求一种 无拘无束的、自由的人生境界,把这两个结合到一起了。 一方面有一种高洁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另一方面我还要 自由,要摆脱社会的一些名钩利锁,或者其他方面的束 缚。比如柳宗元《渔翁》:“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位 渔父撑着船远远的消逝了。可是消逝,它不是带着一种 和光同尘的说法消逝,而是带着屈原这种理想消逝。渔 父的形象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坚持操 守、追求自由这样一种人生的代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下列词语注音 渔父

弹冠
Tán guān
mén hào
憔悴
枯槁
qiáocuì 汶汶 kūgǎo 皓皓
淈其泥
餔其糟 歠其醨
gǔ Bū zāo
莞尔
wǎn yì
zhuó
鼓枻
Chuò lí 濯我足
整 体 感 知
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 对话,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 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自令-令自,宾语前置,让自己、 使自己。
放-被放逐。
第3段重点字词:
吾闻之
新沐者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 汶汶者乎? 安:怎么
音节助词 刚
以:让。
身之察察:定语后置,皎洁的身体。
第4段重点字词 渔父莞尔而笑: 而:表修饰 鼓枻而去: 鼓:敲打(名作动)
而:表修饰
去:离开
可以濯我缨
濯:洗
2、翻译句子
教师赠语,与你共勉:
让我们珍爱生命,用坚强的意志和 高尚的气节提升生命的价值。在生命的 得失中,不忘拥有一份超然豁达,感受 生命的魅力!


1、《渔夫》文言归纳。(通假字、 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必做) 2、设想某一天屈原与司马迁相遇, 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展开想象, 写篇小作文。 (选做)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子兰的衣冠已化作尘土,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 听!急鼓!可爱的三闾大夫!滩滩的龙船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它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
苏教版必修五第三板块—— 直面人生
渔 父
《 楚 辞 》
《楚辞》是一本书,是我国第二部 诗歌总集,西汉时,刘向把屈原的 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 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楚辞”是屈原吸取楚地民歌营养 而创立的一种新诗体,叫“骚体”, 因《离骚》而得名。
《楚辞》是战国时期, 以屈原为代表的诗歌总 集。汉武帝时,刘向整 理古籍,把屈原、宋玉 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 定名《楚辞》.
A、圣人不凝滞于物
B、是以见放 C、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D、遂去,不复与言
要求: 边读边揣摩说话者的思想感情。
在下面的空格处加上一个修饰语,准确表达出 说话者的情感。 “渔夫见而( “屈原( )问之曰” 急、怪、疑……
叹、无奈……
)曰”
“渔夫(
“屈原(
)曰”
)曰”
“(
)歌曰”
屈 原
——深思高举
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 舍生取义,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 妥协,特立独行的形象;显示了屈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渔父
——与世推移
他是一位超然遁世的隐者形象。 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 移的处世态度。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 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
是生存,还是死亡?面对人生 的生死抉择,屈原无怨无悔,毅然 赴死;司马迁却忍辱负重,隐忍苟 活。他们如此迥异的生存选择给你 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 认识。
——江畔的辩论
第1段重点字词:
屈原既放 “已经”,或“……以后”
行吟泽畔 行吟(于)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何故至于斯 是以见放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脸色(古今异义)
形体、容貌(古今异义) 到(古今异义) “见”表被动。被动句
第2段重点字词: 圣人不凝滞于物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于”表被动。被动句 行为高出于世俗。 (古今异义)
屈原:
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生来创造生命的价值。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屈原——壮烈的死:以(死 )明志(不屈的气节 )
自由的灵魂 渔父——超然的活:以(隐 ) 守志( )
坚韧的意志) 司马迁——勇敢的生:以( 生 )践 志 (
淡水河边吊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洁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于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被放逐后,在湘江边上徘徊,在江 边上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 貌枯瘦。 是以见放。 因此(我)被流放。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怎么能够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去蒙受污 浊的外物呢?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 是( C) A、颜色憔悴 . . B、形容枯槁 . . C、渔夫莞尔而笑 . .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 . 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C)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 家。名平,字原,出身为楚国 贵族。初任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 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 被迫辞官。楚襄王时,被放 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 现,遂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代表作有: 《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
简介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 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 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 “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 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 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 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诗经》是现实主义
中国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 。 ——余秋雨
屈原坚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 醒”,他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 理想,他不愿随波逐流,他“宁赴湘流,葬 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 毅然赴死。他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 要。 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 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 》, 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