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宜宾市高县为例
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
![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72b9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5.png)
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一、概述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通过确定县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实施相关项目,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就业,增强人民群众的创业信心和幸福感。
二、县域优势主导产业选择策略1. 区域经济优势:选择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需要考虑区域特点和政策环境等因素。
可以通过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来判断县域的优势产业。
2. 人力资源条件:考虑到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需要针对县域的人口结构、劳动力技能和就业情况等进行评估,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
3. 市场需求考量: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市场需求状况,确定县域优势主导产业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以确保产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县域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1. 建立产业联盟:通过成立产业联盟,汇集相关产业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资源,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2. 支持创新创业: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县域内的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支持,鼓励创新创业活动,培育新的产业和企业。
3. 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提供便利化的审批程序和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 加强技术支撑: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加强科研与产业的结合,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5. 培养人才: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技术进修和人才引进等措施,培养适应县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提高县域内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6. 统筹规划与项目对接:政府应加强对县域内各类产业项目的统筹规划,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加快产业项目的实施进度。
四、实施监督与评估1. 建立健全项目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设立监察机构,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2. 定期评估与调整: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项目改进和调整,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发展。
强势打造福溪产业园区 加快高县工业经济发展
![强势打造福溪产业园区 加快高县工业经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4c0faf4f90f76c661371a19.png)
强势打造福溪产业园区加快高县工业经济发展高县政府副县长程培光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工业经济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高县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蓄能生态产业,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功能区,将福溪工业园区作为高县接受工业化辐射的重要基地,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能源、制造等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壮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了福溪工业园区全面、快速、协调发展,成为高县工业提速升级的重要支撑。
一、基础条件福溪工业园区地处高县东北部,宜宾市的东南部,距宜宾市中心城区仅11公里,宜珙铁路、金筠铁路、宜长公路和宜珙公路横穿区内,是通往长宁、珙县、筠连、兴文、江安等地的交通要道,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南广河和清溪河、福胜河流经境内,形成了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输与宜宾中心城区相连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二、发展与现状福溪工业园区自2005年成立以来,紧扣“打造产值上百亿元工业集中区”的总体目标,严格按照“强势打造福溪工业园区”的基本要求,通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竭力加强招商引资,全力搞好项目服务,致力推进项目建设,集中区规划布局基本成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企业入驻情况良好,100亿工业集中区初显轮廓。
(一)规划布局科学。
福溪工业园区坚持以规划为指导,编制了《四川宜宾高县福溪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四川宜宾高县福溪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四川宜宾高县福溪工业园区水利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规划面积905平方公里,确定了将福溪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以能源工业为主、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辅的能源工业功能区,根据工业性质的不同,将福溪工业园区规划分为“一区三片”:磨顶片、石桥片、还阳片。
磨顶片主要发展能源工业;石桥片主要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二类工业;还阳片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加工业。
(二)机制体制健全。
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福溪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下设管委会下设综合部、规划建设环保部、招商引资部、土地管理部和安全保卫部。
宜宾市产业结构布局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刘盛伟李艾玲高瑶陈宇豪陈泳桦霍海娥(通讯作者)
![宜宾市产业结构布局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刘盛伟李艾玲高瑶陈宇豪陈泳桦霍海娥(通讯作者)](https://img.taocdn.com/s3/m/6fbbef8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1.png)
宜宾市产业结构布局高质量发展调查报告刘盛伟李艾玲高瑶陈宇豪陈泳桦霍海娥(通讯作者)发布时间:2023-06-15T02:17:18.555Z 来源:《建筑创作》2023年7期作者:刘盛伟李艾玲高瑶陈宇豪陈泳桦霍海娥(通讯作者)[导读]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总书记于2016年提出的重要战略,此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流域如何在“大保护”下寻求发展机遇是相关省市迄今为止高度关注的焦点。
基于政策导向的切实性、经济转型的重要性、区位的特殊性和特色产业的多样性四点因素,本文确定调查对象——长江第一城宜宾市。
通过线下访谈法和统计调查法对宜宾市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进行调查,并运用扎根理论和Origin软件处理相关信息和数据,分析得到宜宾市产业结构布局现状及成因,指出产业结构布局亟待优化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探索出“推动城市合作”、“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等优化措施,以促进宜宾市产业结构布局高质量发展,为当地政府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宜宾 644000摘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总书记于2016年提出的重要战略,此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流域如何在“大保护”下寻求发展机遇是相关省市迄今为止高度关注的焦点。
基于政策导向的切实性、经济转型的重要性、区位的特殊性和特色产业的多样性四点因素,本文确定调查对象——长江第一城宜宾市。
通过线下访谈法和统计调查法对宜宾市产业结构布局现状进行调查,并运用扎根理论和Origin软件处理相关信息和数据,分析得到宜宾市产业结构布局现状及成因,指出产业结构布局亟待优化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探索出“推动城市合作”、“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等优化措施,以促进宜宾市产业结构布局高质量发展,为当地政府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产业结构布局;高质量发展;宜宾市引言:实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以来,沿江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关于调整开发区主导产业的请示
![关于调整开发区主导产业的请示](https://img.taocdn.com/s3/m/0ad089c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0.png)
关于调整开发区主导产业的请示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开发区在发展经济、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
本次请示旨在研究和确定如何调整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以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二、目标和意义调整开发区主导产业的目标在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动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调整主导产业将带来以下意义: 1. 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引入和发展新的产业,提高开发区产业结构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2. 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调整开发区主导产业,使各类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3. 带动区域发展:调整主导产业将引发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4. 增加就业机会:新的主导产业将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
三、调整主导产业的原则和方法1. 原则在调整开发区主导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适应时代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动态,确定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向。
- 按需分工:根据开发区和周边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合理分工,避免同质化竞争。
- 创新引领: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区域竞争力。
- 多元发展:发展多元产业,形成产业互补、协同发展的态势,降低风险。
2. 方法在调整开发区主导产业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引进外来投资:通过吸引外来投资者和跨国公司,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特色,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支持科技创新:建立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
-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开发区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c48a67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e.png)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作为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如何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并以四川省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我们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研究,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优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四川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施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认识,也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西部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产业转移背景及四川省承接现状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正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产业转移的背景主要源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方面,东部地区随着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部分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资源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尤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四川省还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通过建设产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
高县选址论证报告
![高县选址论证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f7493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4.png)
高县选址论证报告一、项目背景高县位于某省中部地区,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巨大的县城。
目前,高县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规模较小,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发展新兴产业。
为了实现高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们进行了选址论证研究。
二、选址目标选址论证的目标是找到高县发展新兴产业的最佳位置,确保选址满足以下要求:1.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交通运输;2.地区资源丰富,有利于产业发展;3.人力资源充足,便于组织劳动力;4.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等。
三、选址方法我们采用了多个方法和指标对高县不同地区进行评估和对比,在进行选址论证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1. 地理条件评估首先,我们对高县周边地理条件进行了评估。
考虑了选址离高速公路和铁路的距离,以及周边300公里内的大城市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高县东部地区纳入了选址范围。
2. 资源条件评估其次,我们对高县各地区资源条件进行了评估。
主要考察了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
经过评估,我们发现高县西部地区资源相对较丰富,适合发展新兴产业。
3. 人力资源评估人力资源也是选址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我们对高县各地区的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和职业结构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高县北部地区人口较多,且教育水平较高,适合发展新兴产业。
4. 基础设施评估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对高县各地区的水、电、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进行了评估。
综合评估结果,高县南部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符合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四、选址结果综合以上评估结果,我们最终确定高县东部地区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最佳选址。
选址结果符合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和基础设施完善的要求。
高县东部地区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与高速公路和铁路有较短的距离,方便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
该地区周边还有多个大城市,为产业的市场开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此外,高县东部地区的资源条件较好,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丰富,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经济发展建议】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
![【工业经济发展建议】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a9edce7360cba1aa911da27.png)
【工业经济发展建议】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高县工业发展分析与建议近年来,高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突出项目驱动,打造园区平台,强化招商引资,营造发展环境,全县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力引擎和重要支撑。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十二五”的新要求相比,我老秘网县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我老秘网县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已是摆在我老秘网县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高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量不断扩大。
20XX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长55.34%,比20XX 年增长了6.9倍;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同比增长46.46%,比20XX年增长了5.1倍;实现销售收入98.55亿元,同比增长62.2%,比20XX年增长了5.27倍;完成工业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61.9%,比20XX年增长5.4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个,比20XX年增长2.39倍;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2个,比20XX年增长7.3倍。
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8.7%,比20XX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强势崛起的重要支撑。
(二)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产品体系逐渐成熟。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高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个,其中,能源企业24户(其中,煤炭企业23户),化工企业6户,食品企业7户,轻纺企业7户,建材企业10户,机械制造企业3户,初步形成了以电、煤为主体的能源工业,以电石、甲醇、化肥、造纸为主体的化工工业,以白酒、茶叶、粉丝等为主体的食品工业,以茧、丝、绸为主体的轻纺工业,以水泥为主体的建材工业及以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制造工业。
(三)工业园区发展强劲,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自20XX年以来,我老秘网县聚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着力打造福溪工业集中区和庆符—文江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高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高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7357a6f011ca300a6c3900b.png)
高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高县政府副县长程培光近年来,高县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2009年,虽然受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遭受重大挫折,但通过强化监测分析、落实政策扶持等措施,工业经济实现了止跌回升。
200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获全市工业综合考核“重大贡献区县”称号。
一、高县工业发展的现状纵观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四大特点、具有四大优势、面临四大问题。
四大特点:(一)工业经济发展有新提高。
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4亿元,同比增长40.8%;销售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46.7%,利润总额6.4亿元,同比增长29.95%;实现技改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82%。
(二)工业投入有新增长。
全年实现技改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82%,提高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在应对危机的特殊时期,县财政借给企业周转资金1300万元,努力为企业争取各项政策资金支持共2870万元;以国有资产为企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入股宜宾和正担保公司,成立宜宾市和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高县办事处,引导和鼓励金融企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全县企业担保贷款逾1亿元。
(三)主导产业生产形势向好。
加大了对主导产业的培育的扶持,传统和主导产业的生产经营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增长以及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食品、能源、建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为7.4亿元、8.9亿元、1亿元,为工业经济止滑回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项目建设成为主要推动器。
去年以来,先后有高洲酒业年产2.5万吨白酒项目、普什铸造二期工程、白家薯业年新增1万吨精制淀粉及1万吨方便粉丝生产线项目、苕王薯业新增1万吨红薯粉条生产线项目等一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成为今年工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四大优势:(一)区位优势明显。
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分析
![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025288b0717fd5370cdc23.png)
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分析作者:胡杰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26期Analysis of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County Industrial Structure:Based on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Hu Jie(Tianji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Management Group CO. LTD,Tianjin 300061,China)摘要:本文从资源配置的效率的角度出发,以县域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县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调整和优化。
Abstract: From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aking county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the subject of study, this article analyzed its evolution, reasonabl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关键词:资源配置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Key words: resource allocation;county industrial structure;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008-021问题的提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是伴随经济总量扩张和水平提高而必然面临的经济过程,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和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状况共同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制约着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劣被认为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高县茶产业调研报告
![高县茶产业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556851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8.png)
高县茶产业调研报告高县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叶种植发展非常迅速,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种植基地。
近期,我对高县茶产业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茶叶种植现状高县是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
茶叶种植面积广泛,主要种植绿茶、红茶和黄茶等品种。
高县的茶叶以其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而闻名,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茶叶生产工艺高县的茶叶制作工艺非常严格,主要包括采摘、萎凋、揉捻、炒青、烘干等环节。
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与种植、采摘和制作的工艺密切相关。
高县茶叶的采摘工艺十分独特,采用精选嫩叶,并在傍晚或清晨进行采摘,以保证茶叶的鲜嫩和口感。
三、茶叶品牌和市场营销高县茶叶拥有多个知名品牌,如“高县绿茶”、“高县红茶”等。
这些品牌通过建立自己的包装和宣传体系,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高县茶叶主要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门店进行销售,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四、茶叶产业升级随着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变化,高县茶产业正努力实现升级。
一方面,茶叶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推出更符合消费者口味的茶叶产品,如花果茶和茶饮料。
另一方面,茶叶企业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活动,加强与其他茶叶生产区域的交流和合作。
五、茶叶旅游发展高县茶叶的独特品质和文化底蕴使其成为茶叶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许多茶园和茶叶加工厂都开展了茶叶旅游项目,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品尝高县茶叶。
茶叶旅游不仅促进了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也为高县的经济增添了新动力。
综上所述,高县的茶叶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高县茶叶的知名度和销量不断提升。
未来,随着茶叶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和茶叶旅游的发展,高县茶产业将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4b4fd8de2bd960590c677fc.png)
略要求还很不相称,具体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的 问题特征。
(一)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市强县弱的发 展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目前,宜宾经济发展主要 还是靠市本级经济,特别是以五粮液、丝丽雅、天 原等一批大企业为支撑。同时,近 2 年来临港开 发区以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汽车等为代表的 8 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迅猛,市本级经济实力进 一步增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尤其 是县域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投入产出 严重不足,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大型企业屈 指可数,没有形成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和大集团大企业。2017 年,除翠屏区和南溪区外 的 8 个县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计 1208.61 亿元,仅占全市 2590.98 亿元的 46.6%; 全市 10 个县 (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9.49 亿 元,仅占全市 138.81 亿元的 64.4%。
8.5
全省 位次
绝对数 1847.2
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全市 全省 占全市 比上 全市 位次 位次 渊%冤 年依% 位次
8.8
全省 位次
翠屏区 505.9 1
10 33.2 6.6 10 144 621.6 1
10 33.7 9.2
4
27
南溪区 107.3 8
103 7.0 8.6
8
81 130.1 8
7
65
高 县 112.9 5
99 7.4 9.1
5
62 134.6 5
100 7.3 8.6
7
65
高县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高县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9293228a6c30c2259019e5b.png)
高县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作者:王国华来源:《经济》2019年第01期高县,系四川省宜宾市的代管县,坐落在长江第一支流南广河畔。
面积1323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52.23万人。
享有“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的美誉,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称。
也是“四川省最具活力十大特色县”之一。
近年来,高县在落实宜宾市委关于“到2021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3000亿元,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构筑全省‘一干多支’的宜宾强支”的发展目标中,也确立了自己建设“高兴之县”的“11158”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定位,建“高兴之县”;锁定一个目标,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扬一种精神,“争、抢、拼、追、赶、超”的高县“亮剑”精神;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创新驱动、项目拉动、开放带动、产业推动、城乡联动战略;推进“7+1”八大亮剑工程,城市提升、產业支撑、基础配套、民生改善、人才聚集、环境兴县、绿色高县和党的建设亮剑工程。
也就是说,高县确立的“11158”的发展思路,就是筑牢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的重要支撑。
如何才能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笔者建议如下:第一,明确自身经济定位,增强使命担当意识。
2017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列第6位,但只占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0%,以及山东省的50%多一点。
2017年全国GDP总量是82万亿元,全国人均6万元;而四川省人均4.48万元。
2017年四川省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排位,宜宾市1847亿元位列第4。
全省的人均GDP为4.48万元,宜宾市人均GDP为4.1万元,在全省排名第七。
在宜宾市10个县区中,2017年高县的GDP排在第5位。
2018年高县GDP预计达到148亿元,有望上升到第4位。
从以上全国、全省、全市2017年的GDP分析对比中可以看到,目前,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均处在一个重要的“窗口期”,如何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谋划、推动、支撑区域间协同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重要。
非均衡发展理论在西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以宜宾市高县为例
![非均衡发展理论在西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以宜宾市高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d932516a300a6c30d229f00.png)
Ho t ol re tee oo c dv lp n fC oincu t wfl a i h leg .t si osblt t c tb o t era w If w oe Ietu h c n mi e eo me to , xa on y s i yW sabgc aln e I wa mp s ii y o ati y rui o d. l a t i n e
ma e a c r t d v l p n n i e t n a d i OI d t t e l a o a mp ee e s p s i l . k c u ae e eo me tc sd r i n S I o a o n  ̄ a e i r ai t n W S c s zi o lt n s o sb e
i a a o nyi e v e r r n lzd a d w r e u ep ciey b sd o i h oy. hc st nrt a rciea d a piain. n G  ̄ n c u t nxt eyasweea aye n ok d o trs e t l ae n t ste r w ih wa n i f v h hec eei lpa t n p l t o e c c o
ta ht
tebs me t fG oin cu t wa amigid sr n t k ywa n u t n o nu mml h ae n o a xa on y sfr n n u t a di e y s sid sr a dc sn y ewa sa lsme tS w  ̄ g tfr r h ttedv lp— setbih n .o, eb h owadta h e eo
Ker cu t; o i cu t o -q i n n We tr Re ino o n Gaxa o n i y n y
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60d53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5.png)
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宜宾市作为四川省最大的县级市之一,其县域经济发展也备受关注。
宜宾市下辖11个县级行政区,各县(市、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中有些地区经济增长较快,而有些地区则发展落后。
因此,深入研究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探索促进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将以宜宾市11个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大量基础数据,运用相关经济学、统计学和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究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促进宜宾市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分析宜宾市县域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差异,比较各县之间的发展水平。
(二)探讨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地理因素、产业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等。
(三)分析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作用机制,对每个影响因素的作用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四)提出探索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措施,推动宜宾市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三、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揭示宜宾市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推动宜宾市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同时,本研究也有望对类似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西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
![西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118b60b02020740be1e9b40.png)
1调 整 和优 化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 在 调 整 和 优 化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方 面 .要 加
快 农 村 土 地 制 度 法 制 化 建 设 .逐 步 建 设 土地
使 用 权 流 转 制 度 : 以优 惠 政 策 吸 引更 多 资 金 、 技 术 和 人 才 向农 业 配 置 .加 大 对 农 业 的 投 入
( )西部 县域 产 业结 构调 整 的 方 向 . 二 即主 导 产 业 选择 的 理 论 分 析
和 综 合 开 发 力 度 : 以 市 场 为 导 向 .坚 持 科 技
兴 农 .大 力 调 整 种 植 业 结 构 。 重 点 发 展 无 公
害 。名特优新农产品种植 。
2推 进农 业产 业 化 进 程 .
西部县域产业结构调整 的理论分析 与实践探索
● 程 静
县 域 经 济 是 统 筹 城 乡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基 本 单 元 .是 周 民经 济 的 重 要 基 础 自党 的 卜 六 大 明 确 提 出 “ 大 县 域 经 济 ” 的 战 略 决 策 壮 以 来 .县 域 经 济 已 经 成 为 了 经 济 } 会 发 展 的 I :
一
产 率 上 升 率 基 准 分 析 说 明 了 在 主 导 产 业 的
选 掸 上 。应 注 重 发展 收 入 弹 性 高 ( 较 大 市 有 场 需 求 )和 生 产 率 上 升 率 高 ( 展 快 、前 景 发 好 ) 的 产 业 。 拿 三 大 产 业 来 说 .第 一 产 业 农 业 产 品需 求 收入 弹性 较 低 .而 第二 产业 工 业 、
个 战 略 重 点 而 西 部 的 县 域 .有 很 大 一 部
分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仍 然 比较 低 .经 济 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 佳 . “ 农 ” 问 题 与 贫 困 问题 尚未 得 到 彻 底 解 决 . 三
关于宜宾县建设中国西部经济强县的思考
![关于宜宾县建设中国西部经济强县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ac4ff6fa98271fe910ef9d3.png)
关于宜宾县建设中国西部经济强县的思考宜宾县委副书记、县长丁应虎近年来,宜宾县以建设中国西部经济强县为目标,以工业强县为核心战略,以“三化联动”为主要抓手,以“两化互动”为工作重点,始终坚持“为了发展、勇敢担当,为了民生、激情创业,为了幸福、守住廉洁”的理念,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量日益壮大、质量明显提高、后劲不断增强、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一)宜宾县的基本情况。
宜宾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两省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940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535个行政村,45个社区,总人口101万。
宜宾县是全国改革名县、向家坝水电站后勤基地县和西部经济百强县,也是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和革命老区县。
201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89亿元,同比增长17.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36.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06亿元,同比增长18.98%;民营经济增加值88.15亿元,同比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0元,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6955.7元,增长20.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2亿元,增长18.1%。
(二)宜宾县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人均更是低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追赶发展任务艰巨。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农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滞后,主导产业优势不突出,工业强县任务艰巨。
三是城乡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乡居民增收途径不多、人居条件基础较差,民生改善任务艰巨。
四是财政收支平衡难,民生等刚性支出不断加大,发展资金不足,骨干财源不多,对土地收益的依赖过强,受宏观政策调控影响十分直接,财力增长任务艰巨。
五是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引发与伴生的各种矛盾相互积聚交汇,新旧政策转换引发的个体利益与群体诉求相互交织叠加,安全维稳任务艰巨。
(三)宜宾县未来发展的机遇。
一是实施大工程大项目的机遇。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76f4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4.png)
突出宜宾市特色
在筛选项目时应注重宜宾市的资源 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先发展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业和领域。
项目投资规模与效益评估
对重大项目的投资规模、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多方合作与资源整合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合 作,共同推进重大项目的筛选和储 备工作。
02
宜宾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食品饮料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定位
01
重点发展白酒、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等产业,加强产业链整合
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推进白酒产业发展
02
加大白酒产业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
值,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集群发展。
加强食品加工和饮料制造业发展
03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技术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概述 • 宜宾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 •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的前景展望
01
宜宾市经济产业发展概述
宜宾市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经济增长
预计到2025年,宜宾市GDP将突破5000亿元,人均GDP将达 到8000美元以上。
产业升级
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区域合作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 力。
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现代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现 代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升级。
宜宾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宜宾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50fd2e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c.png)
宜宾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宜宾是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上游,是一个以工业、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支柱的城市。
近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质量,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宜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将对宜宾市目前的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一、宜宾目前的发展形势1. 经济增长迅速。
近年来,宜宾市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
2. 产业结构优化。
宜宾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渐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
同时,宜宾还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3. 发展动力转换。
宜宾市逐步从外需驱动型转向内需驱动型经济,加大对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质量的提升扶持力度。
二、存在的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
宜宾市城市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2. 环境污染问题。
宜宾市的一些传统产业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创新能力不足。
宜宾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创新氛围不浓厚。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 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
宜宾市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宜宾市应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3. 提升创新能力。
宜宾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企业,打造创新型城市。
4. 加强产业协同发展。
宜宾市应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创新发展,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总之,宜宾市正面临着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
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治理和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西部开发应正确选择主导产业
![西部开发应正确选择主导产业](https://img.taocdn.com/s3/m/7426e06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4.png)
西部开发应正确选择主导产业
王淑娥;党晓峰
【期刊名称】《台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23)005
【摘要】西部在世纪之交迎来了大开发的新机遇,但如何抓住机遇,使西部经济在较短时间内确实能很快发展起来,这就要求西部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好主导产业,使西部的开发能顺利进行.
【总页数】5页(P10-14)
【作者】王淑娥;党晓峰
【作者单位】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基础部,浙江,临海,317000;台州师专社科系,浙江,临海,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8
【相关文献】
1.西部开发:重工业能膺重任吗?--关于西部主导产业选择的对话 [J], 董藩;吴先宁
2.西部开发的重要支点:主导产业转型 [J], 朱淑枝;夏银平
3.山区县市农业主导产业定位与西部开发——关于建始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J], 杨天然
4.西部开发主导产业比较研究 [J], 熊红星
5.正确选择和建设主导产业的若干问题 [J], 钟阳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山区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宜宾市高县为例第19卷第3期2007年5月云南地理环境研究YUNNANGEOGRAPH1CENVIRONMENTlIEsEARCHV o1.19No.3May,2007西部山区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宜宾市高县为例于文金,邹欣庆(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中的重要的一环,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未来中国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搞好县域经济对振兴西部经济具有重大意义.从优化产业结构,选择适宜主导产业人手,以高县这一典型的西部丘陵低山县为例,对高县的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阐述,利用计算机spss软件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高县的产业结构,利用特尔费法确定了高县的主导产业为煤化工并做了必要的分析.对高县”十一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对发展西部山区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关键词:县域;主导产业;产业结构;优化;高县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852(2007)03—0086—060引言中国广大西部地区近几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及地域经济的原因,东西部经济差距越拉越大.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是一个极大的世纪机遇.怎样抓住机遇,迎头赶上,是西部广大地区在经济建设方面面临的一大课题.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一环,是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未来中国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搞好县域经济对振兴西部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县域主导产业的准确定位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加快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l研究区域概况高县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山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的中部,位于104.2121”E-104.49—5E,28.ll29”N~28.4423”N,东与长宁县,珙县相邻,南同筠莲县,云南交界,西接宜宾县,北靠翠屏区.东西宽35.15km,南北长60.50km,幅员面积132.2km.境内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70.0m,最高海拔1252.1m,属于丘陵低山地貌.深坝,浅丘,深丘各占13%,59%,28%.高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水热条件较好,冬暖夏热.年均温18.5℃,大于1O℃积温5581.3℃,年降水量1021.7mm,无霜期360天.2004年GDP总量22.17亿元,人均GDP占有量440o元.高县是一个典型的西部山区县,经济在全国属于落后地区.2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查阅收集了1994年-2005年高县统计年鉴,宜宾市统计年鉴;通过走访宜宾市统计局,财政局,税务局,环保局等单位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处理,以提高准确性和权威性.采取了走访和会议座谈的形式,分别于20o5年1月17-29日和2O05年3月3日~l2日对高县所有县级部门,重点乡镇收稿Et期:2006—07—31;修订Et期:20o6—10—31.基金项目:宜宾市高县”国民经济’十一五’总体规划”项目成果;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40371048)作者简介:于文金(1967一).男,山东省淄博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海岸与海岛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于文金等:西部山区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87进行了走访调查,重点走访的乡镇有焦村,文江,大窝,胜天,庆符,罗场,落润,沙河,月江,来复.走访的重点企业有川薯有限公司,高州酒业,天科甲醇厂,恒德化工,来复水电站,华盛纸业,早白尖茶叶有限公司,凯华丝绸有限公司,宜宾芙蓉玻棉制品有限公司,寓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结合统计数据和收集的第一手数据,并用计算机sps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特尔费法确定高县的主导产业.3高县经济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1994~2004年,高县财政总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12.73%,2002年以前,多数年份的增长率低于宜宾市财政总收入的年增长率,其中1998—2002年,高县的年均增长率为8.99%,分别比同期成都市财政总收入的年均增长率18.7%低9.8个百分点.2003—2004年收入增长提速,年增长率超过15%,2004年1‘●遥:母县财政总收入11869万元,居全省第l】0位【.结合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进行分析,高县虽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高于成都市,四川省的平均值,但由于起步晚,基数小,经济基础薄弱,产品附加价值低,致使财政总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远低于成都市,仅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同步f见图1).从高县的产业结构来看,20o1年第一产业5.07亿元,第二产业5.13亿元,第一_t一次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2003年全县生产总值I7.9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5.74亿元,7.45亿元,4.7l亿元,呈现出二,一,三的格局.由高县的实际情况可见,高县正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县向工业县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比重已经连续4年超过农业且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有所改善,经济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局面,但是我们看到高县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存在如下问题:(1)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过高,廿廿廿廿廿廿廿廿廿廿寸卜.o0H&8888H—HH图1高县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化图Fig.1ChangesofGDPandindustriesstructureinGaoxian资料来源:高县统计局1994~2004年统计资料,宜宾市统计年鉴(2004年)资料整理2004年占31%,第二产业占45%,工业的相对优势不突出,形不成带动全局的作用.(2)第三产业比重虽有所上升,但占比重低,且发展严重滞后.这说明高县服务功能不健全,设施不完善,市场化水平较低,这些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高县一二产业的健康发展.(3)工业布局松散,单体规模小,缺乏大型联合化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有限.(4)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内部粮食比重仍然过高,畜牧比重较低,水产严重偏低.2003年,高县农业总产值94845万元,占GDP总量的32.56%,农民人均GDP1823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4349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86%;养殖业产值4901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68%;农村第三产业总产值(不含劳动输出收入)233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6%.其比值为:45:51:3,可见种植业在高县农业经济中仍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19卷占比较大的比重.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畜种单一,生猪占整个畜牧业的比重过高,节粮型畜禽比重较低,草食性畜牧业特别是奶牛业发展严重滞后,畜产品整体质量不高.高县水产业相对落后,2003年,高县林业总产值1.06亿元,农民林业收入人均纯收入143元.林业有较大的发展和优势,但效益不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4主导产业(1eadingindustry)的选择确定4.1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主导产业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在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中起主要作用的产业;它的市场大,具有区际意义且需求弹性高[31;此外,它与区内其它产业有较强的内在联系.主导产业是由于自然资源,区域内外经济要求,甚至是机会形成的.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业结构必须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才能迅速向高度化推进.它就象汽车发动机带动作用一样,合适的主导产业将带动整个区域的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并最终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关于主导产业主要有3种理论:赫希曼连锁效应理论.连锁效应理论是指一种产业发展通过投入产业对其它产业发展产生带动作用.赫希曼把连锁反应分为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前者是指一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中间产品投入或是其它部门对本部门中间产品的需求;后者是指一部门生产过程中其它中间产业的投入.罗斯托理论.罗斯托在赫希曼连锁效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旁侧波及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联系更广泛的基准一扩散理论.收入弹性理论.此理论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使产业需求增长随同国民收入增长而增长且结构适应的原则. 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主导产业的选择取决于3种相互联系的基本因素:对区域的贡献(对区域其他产业的关联影响力),竞争力(先导性),可持续发展能力.4.2高县主导产业的确立4.2.1定量指标的研究为了定量研究和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我们选择了一系列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体系[44:(1)优势度:反映各产业在区域和全国的经济影响力(即绝对优势度和相对优势度),包括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利税,资产总额和它们的组合.(2)产业关联度:表1高县产业定量分析结果Tab.1QuantitativeanalysisresultofindustriesinGaoxian于文金:西部山区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89 主要由分产业计算的感应度系数(即后向联系)和影响力系数(前向联系)来表示.(3)产业先导系数:用产业的需求弹性(这里我们选择需求对收入的弹性系数来做指标)来反映这类指标,这类指标主要考虑产业的国际和国内需求.(4)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我们通过产业的环境污染度来反映这类指标.研究显示(见表1),高县的煤化工,电力工业,煤炭工业(采煤业),建材业在宜宾市具有相对优势,其指数大于0.4.花卉业,煤化工,电力工业(主要是水电),造纸业绝对优势较大,其指数超过0.15.综合优势度表明,煤化工,电力,煤炭,造纸,花卉是当前高县的优势产业(其综合优势度大于0.5),这个结果基本符合高县的基本情况.从高县的产业关联度来看,煤化工,食品工业关联指数较大,其中煤化工超过了4,远远高于其它产业.从产业的先导性上来看,煤化工,塑料制品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县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矿产原料开采,矿产初级加工等产业链低端的产业,整个产业结构尚属于低级阶段.煤化工的优势度,关联性,先导性均占有较高的地位,具有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花卉业,电子,高分子材料产业是高县未来成长性较好的潜力产业,应着力培育.从表2可以看出,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花卉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排第一位,在高县产业结构中,具有综合经济优势的煤化工业处于中游水平.因此,我们在选择主导产业的时候不仅要看其经济竞争力,还要看对比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取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及环境效益,为区域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q.表2高县主要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Tab.2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Gaoxianabout primaryindustries在以上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特尔费法一层次分析法对个因素进行专家打分,确定各因素在判定选择主导产业时的加权分值,假定评价目标为A,判定因素有产业的关联系数,优势度,先导系数,可持续发展能力4个方面,建立评价因素集为F{f1,f2,…血},构建判断矩阵P(A—F),利用和积法,求得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做归一化处理,其最大值者可选为主导产业.公式为::∑经过计算我们得出高县主导产业的前五位分别是:煤化工(0.842),电力工业(0.671),食品工业(0.478),建材工业(0.336),造纸轻工(0.312).煤化工得分最高,定量研究表明,煤化工可选作高县的主导产业.4.2.2煤化工作为高县主导产业的定性研究根据高县的实际情况和主导产业的标准,我们认为,高县”十一五”期间及中期规划期间,其主导产业是煤化工.原因分析如下:(1)煤化工企业与其它产业关联性强,符合主导产业带动作用的要求.与煤化工关联的产业众多,其对下列产业具有回顾影响:采煤业,采煤运输机械业,建筑,化工设备业等;对下列产业具有前瞻关联:冶金,石化,电力,化肥,建筑材料等;侧向关联产业有:纺织业,畜牧业等.可见,煤化工关联性强,能对高县其他产业起引领和主导作用.(2)以甲醇为代表的煤化工延伸产品多,产业链长,市场广阔,潜力大.发展甲醇下游产品以甲醇为原料可衍生出百种下游产品,在众多的甲醇下游产品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产品有二甲醚,聚甲醛,碳酸二甲酯,甲醇蛋白.(3)高县发展煤化工靠近煤炭基地,淡水资源丰富,电力充足,发展煤化工条件优越.首先,高县本身产煤.高县煤炭储藏量已探明:无烟煤2.6xlOt,烟煤6000xl04t,目前批准可开采量4800xlOt,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是国家列入开发计划的西南八大重要能源基地之一.目前有煤矿共39个,单产2004年达4xl04t.按高县对煤矿的治理整顿要求,”十一五”期间煤矿数量将压缩为30 个,产量将稳定在150~200xl04t/a,可供年产100 ×104t甲醇的煤化工企业满足生产需要.另外,在高县的南部邻县筠莲是产煤大县,年产煤l450x 104t,筠莲与高县路程仅50km多且有专用运煤铁路相连.从大的区域看,高县还可以可用贵州六盘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19卷山的煤.因此,高县发展煤化工,煤炭原料充足且近便.高县水资源㈠.高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冬暖复热,降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降水量1037.9mm,最高降水量达1323.5mm.年降水量80%的保证率是884.1mm.南广河,二夹河,南宋河等大小31条河流小溪流经高县.特别是南广河,全长222km流经高县88km且为水量丰富的下游地区,河面宽65~200m,出口处平均出水量111m/s,年径流量35X10m,为高县发展煤化工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另外,高县电力资源丰富.沿南广河现已实现梯级水电开发,建有4座水电站,2004年,高县地方电网发电量近5~10 kW?h,外线向高县供电2~104kW?h多,加上大型火电站——福溪火电站的开工建设,第一期工程完工后年发电量将达120kW?h,这些为高耗能的煤化工企业的布局奠定了坚实的能源基础.(4)历史基础好.高县化工基础好,有相当的规模.高县现已形成以恒德化工,昌河化工,天科化工,金岭化工为龙头的十几家化工企业,而且从电石,合成氨,甲醇到各种精细化工产品门类较为齐全的煤化工集群,2004年高县化工行业实现工业产值41865万,就业人员1580人,初具规模,具有承接煤化工下游产业链,发展煤化工大型联合企业的基础.(5)区位优势独特.高县地处四川盆地南边缘,长江上游南岸,宜宾市中南部,东与长宁县,珙县连界,南与筠莲县接壤,西南与云南盐津毗连.宜珙铁路穿越县境,3条省道宜珙路,宜高路,巡高路及4条县级路200余条乡村级路连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体系.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河的南广河纵贯全县南北,高县全境都处于宜宾市半小时城市圈中,距离宜宾机场仅20分钟的车程.可以说高县水,空,铁,公立体交通网络健全,雄踞长江上游,北可融入宜宾城市圈,东依成渝经济圈,南连大西南腹地可同过北海港出海参与东南亚经济贸易,地理区位优越利于煤化工产品的外销,是进行煤化工布局的理想点.(6)发展时机.以甲醇为代表的煤化工延伸产品多,产业链长,市场广阔,潜力大,从中国能源结构来看,中国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资源相对贫乏.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已占到总量的35%,而且进口量还会逐年上升.加之世界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煤化工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现.能源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煤化工是21世纪发展的方向.从区域经济的方面来看,贵州,云南,山西,陕西,山东等煤炭资源丰富的省份都先后提出建设大型煤炭化工基地的发展思路,特别是临近高县的筠莲,贵州的六盘水也提出要发展煤化工,在这种群雄争霸的时期谁先上马,谁就首先占领市场,谁就容易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取得发展的先机.(7)环境问题.现在煤化工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化工,发展多联产工艺技术多联产技术是结合各种生产技术路线的优越性,使生产过程耦合在一起,彼此取长补短,从而使能源利用率提高,投资与运行成本降低,污染减小.因此高县发展煤化工作为其主导产业符合国家政策和本地情况.另外,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考虑高县煤化工要建成大型煤化工生态园区,实现水,气闭合循环流动,尽量达到零排放.在布局上,依托现有的天科甲醇厂,逐步完善其功能和配套企业,集中污水处理,在二夹河入南广河处设一处污水处理厂,这样即使煤化工企业产生少量污水也会达标处理,并且从根本上治理了二夹河的污染问题,从而有效的保护高县的母亲河——南广河.5产业结构调整优化5.1时机高县当前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最有利的时机:(1)21世纪世界正进行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正是承接这一转移的最主要的国家.(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引导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和东部沿海资本西移,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西部发展这是西部也是高县的发展大好机遇.(3)从区域来看高县背靠成渝经济带,临近宜宾市,成渝及宜宾的产业转移对高县具有辐射作用,承接这些产业打造自己的工业体系,完善优化产业结构正在其时.(4)从高县发展目前的阶段来看,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前期,高县必须抓住时机照准和培育主导产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才能为高县的经济起飞创造基础,给经济发展安上启动引擎.(5)高县的经济现状正处于人均4000元GDP的关键时期,是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人口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速度换上快车档的必要条件.5.2高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方向(1)在”十一五”期间,迅速突出强化第二于文金:西部山区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91 产业,作大作强主导产业(煤化工产业);使高县真正成为宜宾市的工业强县,工业的产值要占到全县GDP的50%以上.(2)稳定,提高,优化第一产业.抓好农业内部产业调整,合理配置粮食,经济作物,生态作物的比例,大力推广地方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基地的建设,突出畜牧业的比重,稳定林业生产和森林面积,为工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其比例将逐步调整到24%的比例.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发展经济轴线上的经济中心点,使其尽快发挥集聚效益,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十一五”期间比例将有所上升达到26%左右.5.3产业结构调整选择方案我们经过对比认为高县要迅速崛起必须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道路81,今后的方针是突出煤化工主导产业为主的产业链条即:煤一甲醇一二甲醚一精细化工.构建起4条特色鲜明,良性互动的产业链:第一条是以白酒制造为龙头的粮食一白酒饮料一包装印刷和运输的产业链;第二条是以造纸为龙头的林竹一浆一纸一包装物的产业链;第三条是以煤化工为核心的煤一甲醇一烧碱,聚氯乙烯一化纤,纸业的产业链;第四条是以高耗能产品为重点的煤炭一电力一高耗能工业品的产业链.当前高县已经在这4条产业链上集聚了477亿元资产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今后的工作主要是抓好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作强龙头企业,培植产业集群.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是搞好品种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抓好农业的立体综合开发.要发挥山区优势,作好高县”大林业综合开发实验区”,“水利基础产业综合开发实验区”,”生态农业实验区”的开发实验工作,并建设好具有高县特色的粮油,竹林,畜牧,茶叶,柑桔,烤烟,高粱,蚕桑,油樟,花卉,蔬菜等1O大农业商品基地,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二产业应在积极主动配合国家基地建设项目的同时,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动态和长江产业带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要求实施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名牌产品,企业集团化,区域协作五大工业发展基本战略.集中力量扩展壮大以高州酒业为龙头的食品工业,天科化工为龙头的煤化学工业,以华盛纸业龙头的纸业3大支柱,重点扶持煤化工,能源,建材,食品,丝绸,医药,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利用军工企业优势,培育和壮大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核电组件,电子通讯,仪器仪表等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发展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两中心,一枢纽,一基地”的功能(即月江,庆符两个中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咨询业,加强综合性交通,通讯网络建设.“十一五”期间,高县要围绕煤化工这一主导产业为中心,尽快形成自己独具特色,充满活力,规模可观,效益突出的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在川南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参考文献:[1]宜宾市统计年鉴(2004年)[Z].北京:统计出版社,2005.3—28.[2]高县统计局1995—2004年统计资料[R].2005.26—35.[3]张林英,周永章,税伟.绿色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57):58—67[4]仇方道,潘新春.东陇海产业地区PRED系统综合评价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57):68—72.[5]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31.[6]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2—128.[7]陆大道,刘毅,樊杰.我国区域政策实施效果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J].地理学报,1999,54(6):232—238.[8]陈国阶.中国山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非农经济的贡献.[J1.地理学报,2003,3:171—179. THESELECTINGoFDoMINANTINDUSTRYANDADJUSTMENTABoUTCoUNTY ATWESTERNMoUNTAINoUSAREA—TAKINGGAOXIANCOUNTYINYIBINCITY ASCASEYUWen-jin,ZOUXin—qing(DepartmentofUrbanandResourcesScience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Jiangsu,China) (下转第99页)张文:中国中部地区区域问题新解入更多的市场机制激活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经济发展有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空间[61.3.5加强区域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区域对外开放既包括对区外的开放也包括对国外的开放.一方面,中部地区应发挥位居大陆中部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兄弟省,市,区的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特别要积极开展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京津塘”等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应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利用中国作为WTO成员的条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参考文献:[1】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17.[2]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7—24.【3]尹继东,彭迪云.中国中部经济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0—23;221.[4]华兴顺.中部地区城市化的战略选择【A].见:陈栋生.中国区域经济新论【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54.[5]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79--482;587—612. 【6]董恒富.中部堀起的战略意义及道路选择【J].决策探索,2005,(3):37—38. ANEWEXPLANATIONONCENTRALREGIONQUESTIONSINOURCOUNTRY ZHANGWen(Departme ntofGeography,YuxiTeachers’College,Yuxi653100,Yunnan,China)Abstract:”Sluggishdevelopment”isthecomprehensiveCrllXinthesixmiddleprovinces.Itpresentsthesy mp—tomsthattheregionaleconomydevelopsslowlyandlagsbehindothersrelatively.Themainreasonsinvolv ethere—gionalinvestmentenvironment,theindustrialstructurelevel,theurbanizationlevel,theregionalopeningt otheoutsidesandSOon.Thenthecountermeasuressuchasspeedingupthe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djustin gindus—trialstructure,acceleratingtheurbanizationdevelopment,advancingthemarketprogress,strengtheningt heregion—alcooperationandpromotingtheopeningleveltotheoutsidesareproposedtopromoteitsrisingabruptly. Keywords:regionalproblem;Middle-partregion;sluggishdevelopment(上接第9l页)Abstract:Theeconomyofcountyisanimportantloopinthedistricteconomyandbasiccarrierofbuildingful lrichnesssociety,whichisstrengthforcetoincreaseourcountryofnationalpower.Thedevelopmentofecon omyofcountyhaveimpotentsignificationforprosperingwesternareaeconomy.Itisanalysedthatindustrialstruct ureand economicalactualitytakingtheGaoxianCountyascasetooptimizeindustrialstructureandchoseleadingi ndustryinorderbythispaper.Theproblemswereanalysedbyspss;webringforwardtheorientationtooptimizeadju sting ofindustrialstructureandensurecoalchemisticalindustryasleadingindustryofGaoxianCountytoanalysi situsingDelphiway.AllwiHhavematerialguidanceforGaoxianeconomicaldevelopmentinthefifteenfivey earand havesomeuseforreferenceforeconomicaldevelopmentinwesternmountainousarea.Keywords:countyregion;leadingindustry;thestructureofindustry;optimize;GaoxianCoun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