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贺新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贺新郎》学习教案1

《贺新郎》学习教案1

《贺新郎》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光景描绘下手,领会寓情于景、情况交融的利处。

2、在朗诵中品尝词的境界,指引学生体会这首词情况交融的艺术特点。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悟诚挚感情,领会诗歌以感情人的特点。

4、经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有的表达内容。

感觉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襟,认识人生的价值。

5、培育学生鉴赏诗歌的浓重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累积和感情世界。

教课要点认识送别诗常有的表达内容,提升古诗鉴赏能力教课难点品尝毛泽东这首词中所包含的诚挚感情。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第一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能够只说出要点词。

(此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要指引出诗词即可)2、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去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今日,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只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朗读已学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光阴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买卖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天,看红妆素裹,格外妖娆江山这样多娇,引无数英豪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我们学过许多毛泽东诗词,此中能够被我们所识记的大多有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势,“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放。

《贺新郎》教案

《贺新郎》教案

《贺新郎》教案高二语文组熊高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⒈学习赏析诗歌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⒈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⒉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品味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式】下发导学案,生自读品味,分七个小组,讨论并展示,师引导点拨【教学用具】录音机【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分发导学案。

学生朗读诗歌,借助注释,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收集送别诗三首,自己试写一首小诗,以备课堂交流。

、明确展示程序:小组抽签——交流讨论——板书——代表结合板书讲解——补充或质疑——小组评价【教学步骤】一、导入,由播放电影《杨开慧》主题曲导入。

二、各小组代表抽签,并将抽签结果标在黑板上。

三、小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将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四、各小组代表结合板书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一)探究一——诵读:怎样读好这首词?(小组代表讲解朗读要领,试读——读后请同学提意见——齐读——给该小组评分——听录音)明确:上片和下片的前句要读出词人告别爱妻时愁苦、凄然、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故需语速缓慢,声调低沉。

从“凭割断愁丝恨缕”开始,尤其是在结尾部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声调要高扬才能够显出诗人的豪情和气概。

(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词的名家范读录音,进一步感受《贺新郎》的魅力。

(二)探究二——绘景: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关键词,结合景物特点,用一段文字再现当时的画面。

(小组代表结合关键词句,通过朗读再现场景——评价——给该组评分)(三)探究三——悟情,之一:中国诗歌讲究“诗言志,歌咏言”,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刘克庄《贺新郎》教学设计

刘克庄《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本词典故,体会作者诗词用典、议论化、散文化特点。

2.理解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教学重点】1、感受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2、学习本词用典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导入新课。

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已经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威胁,数十年间它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接着开始逐步南侵,并最终形成了对南宋王朝大包围的战略态势。

这首词即写出了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间的爱国热情。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福建蒲田一带)人,南宋著名的江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

以荫入仕(受长辈庇护入朝做官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淳祐六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

任建阳县令时,曾因作《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得罪权贵,废置十年。

刘克庄所写诗词多感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

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读出节奏3、解读小序,了解背景1)齐读小序2)思考:交代了哪些信息?3)具体分析。

小序:“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

同作者其它豪放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

“忧边”为全篇行文的中心,是爱国之士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的深切忧虑。

它不是对金而是对元,因为此时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已经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威胁,数十年间它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接着开始逐步南侵,并最终形成了对南宋王朝大包围的战略态势。

这首词即写出了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间的爱国热情。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贺新郎》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贺新郎》

《贺新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四思法”鉴赏诗歌。

2、品味诗词传达出的诚挚、深沉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细读文本,诵读品味重点语句;合作探究,体会真挚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伟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从景、事、人、情的角度鉴赏诗词;品味诗词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毛泽东说,革命政权靠枪杆子和笔杆子。

但他自己却从没拿过枪杆子,笔杆子倒是须臾不离手。

毛笔、钢笔、铅笔,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

《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豪气霸气同在。

《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忧民苦乐共存。

毛泽东说:“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英雄也有儿女情长,也有肝肠寸断之苦。

一起学习《贺新郎》。

2、背景介绍: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

毛泽东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

这首词是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是毛泽东诗词中真情流露最深切的一首,是一首长恨绵绵的寄思词,更是儿女情长与革命豪情相融合的佳作。

杨开慧,名霞,字云锦, 1901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

著名学者杨昌济教授独女。

192021毛泽东结婚。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捕。

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开慧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

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然后通过工具书正字音,辨字形,通词义。

《贺新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贺新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贺新郎》是一部古典文学作品,是中国元曲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篇论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学生对于这部作品的学习,设计一套教案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作品。

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 理解文本。

包括教师解读和讲解作品的背景、结构、语言特点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主旨和情节。

2. 语言运用。

通过课文语言翻译和模仿、模拟仿写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元曲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

3. 剧情分析。

通过剧情分析、角色解读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主题和情节,深入挖掘人物塑造、情感传递等方面。

4. 与现实联系。

通过对作品和时代背景的探讨,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和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教学设计一、导入与预设目标1. 教师简单介绍《贺新郎》的背景和文学价值,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预设目标:⑴ 理解元曲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

⑵ 了解《贺新郎》的情节、主题。

⑶ 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其代表意义。

⑷ 了解元代社会的民俗风情。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 元曲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

2. 了解《贺新郎》的情节、主题。

3. 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其代表意义。

教学难点:1. 对元曲的语言和形式理解不深。

2. 对《贺新郎》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把握不够。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元曲的语言特点,如顿挫、合仄、对偶等,并依次进行例句解析和讲解。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语言模仿、模拟仿写,体会元曲语言之美,并展示自己创作成果。

3. 针对故事情节,教师简要介绍背景、人物关系,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互动,进行情节复述和讲解。

4. 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不同的人物进行角色解读,分析其性格、内心活动和代表意义,并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

5.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元代社会的民俗风情和文化背景,并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

6. 课堂小结:教师概括今日上课内容,帮助学生回归主题,提高课堂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教学设计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教学设计【宋】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译文】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王实之,有忧虑边境被敌人侵犯的话,回笔疾书回答这件事。

国家命脉日渐衰弱,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如不信,看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

他并没有经过谷城公那样的名师传授指点,也不曾遇到过如像骊山圣母那样的神仙传授法术,可他一样能在谈笑之中指挥大军,在河北东西两路大败金兵。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军营中一边下棋一边联句。

可现在人老了,登楼远望,已力不从心,多次误了从军的机会。

听说北面蒙古骑兵来势汹汹,进攻时利用的冲梯,屡次狂舞于边城。

不要再大谈空想而不以身抗敌,自古以来,用一个贤能的人,就能解除国家的危难。

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

有志儿郎,不要在发无聊呻吟,赶快投笔从戎,不要再想用文辞来博得高官厚禄了!【注释】1.贺新郎:词牌名。

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乳燕飞》《贺新凉)等。

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十句,六仄韵。

余为变格。

2.三和:用原韵第三次作词唱和。

忧边之语:忧虑边境被敌人(指蒙古军)侵犯的话。

3.国脉:国家的命脉。

4.长缨:长带子。

5.戎主:敌人的首领。

6.尺度:标准。

7.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

8.谷城公:亦称黄石公。

传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

9.骊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

传说唐朝李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

10.两河路:指宋代行政区划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区。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教案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教案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基本内容、结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词牌特点、意境、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辛弃疾的生平评价。

2.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的典故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词文本、注释、译文。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播放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辛弃疾的画像,简介其生平。

b.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辛弃疾诗词,激发兴趣。

2. 诗词欣赏a. 朗读《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感受节奏、韵律。

b. 分析词牌特点,讲解词的格律。

c. 解读词中典故,揭示词人的情感。

3. 背景介绍a. 讲解辛弃疾与同父的关系。

b. 介绍《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创作背景。

4. 讨论分析a. 分组讨论词中的意境、艺术特色。

b.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情感体验a.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小结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辛弃疾诗词的艺术价值。

7. 作业布置a. 背诵《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b. 选择一首辛弃疾的词,进行深入分析。

8. 板书设计a. 词牌《贺新郎》b.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c.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9. 课后反思a.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

b.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a. 学生对辛弃疾诗词的欣赏能力。

b. 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c. 学生对爱国情怀的认同和表达。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将《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与同父的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辛弃疾贺新郎教案

辛弃疾贺新郎教案

辛弃疾贺新郎教案教案标题:辛弃疾《贺新郎》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辛弃疾《贺新郎》这首词,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词作。

教学重点:1. 理解辛弃疾《贺新郎》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

3. 学习辛弃疾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读《贺新郎》中的情感和意义。

2.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词作。

教学准备:1. 辛弃疾《贺新郎》的词曲。

2. 课堂展示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3. 学生课前阅读辛弃疾《贺新郎》的词曲。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课堂展示设备展示辛弃疾《贺新郎》的词曲,引起学生兴趣。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辛弃疾这个词人有了解吗?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讲解辛弃疾《贺新郎》:1. 讲解辛弃疾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让学生对他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分析《贺新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贺新郎》中的情感和意义,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贺新郎》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写作练习:1.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自己的词作,可以选择与《贺新郎》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创作。

2.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提高写作水平。

课堂总结:1. 总结辛弃疾《贺新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辛弃疾的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辛弃疾作品的朗诵或表演,展示他们的文学才华。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贺新郎》教案

《贺新郎》教案

《贺新郎》教案贺新郎一、预习要求。

诵读词作。

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古代写离别的诗词)。

二、赏析语言,品评情感。

讨论如下内容,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1.疏通文句,比如词中重复出现而意义有所不同的词,“去”(离开),“共”(共同),“重”(反复,重新,分量多)等;理解这首词结构上的特点,比如上阕、下阕表意的重点不同。

(该处不宜花太多时间)2.知人论世,结合当年毛泽东的多重身份(年轻的丈夫、革命者)来解析此词,还原词人真性情的一面。

问题设计:这首词表现出词人哪些情感内容?仅仅是别情吗?(夫妻的缠绵、宽慰,革命者的豪气志向)比较鉴赏:选毛泽东的其他词作进行比较,如《蝶恋花·答李淑一》。

3.体会这首词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手”怎样?“眉”怎样?(情态俱现)“霜”如何?“月”如何?(环境营造)“崩”“扫”更可见气魄。

重点是情感表达的方式,学会鉴赏。

三、深入思考,适当拓展。

设计问题:与其他诗作词作相比,同是写离别,有什么异同?比如和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比,李诗别友,多伤感、怅然;毛词境界更高,心胸更博大。

也许──葬歌一、预习要求。

布置学生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感知内容大意。

二、赏析语言,品味情感。

1.“也许”一词通常没有实在的意义,如果删掉一、三节中的“也许”,是否会影响表达的效果,为什么?(“也许”一词可表达不愿相信的苦情,去掉则显肯定、生硬)2.诗人选择了哪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什么选择这些事物?“夜鹰”“蛙”“蝙蝠”“阳光”“清风”“松荫”“蚯蚓”,秋天、墓地、亡女。

(符合环境特点,营造童话意境,可见父爱的沉挚)3.这首诗在用词、修辞方面都有巧妙之处,恰当地表达出诗人内在真情,结合诗歌语言加以具体分析。

用词方面,如“轻轻”“缓缓”等。

(父亲的怜爱、内心的沉痛)修辞方面,如拟人,“夜鹰不要咳嗽”“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等。

(童心稚拙,故作宽慰)三、自主研究,适当拓展。

贺新郎刘克庄优秀教案(二)

贺新郎刘克庄优秀教案(二)

贺新郎刘克庄优秀教案(二)贺新郎刘克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

2.掌握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的表达。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

2.练习在婚礼中使用常见的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

2.音频或视频素材:用于演示婚礼中的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

3.小组讨论的题目:用于学生练习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张婚礼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婚礼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参加过的婚礼,分享其中的经历和感受。

2.呈现(15分钟)–使用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包括传统的结婚仪式、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的用法。

–播放音频或视频素材,示范婚礼中的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的正确表达方式。

3.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假设他们是亲朋好友,为新郎刘克庄准备一份祝福演讲。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演讲,并用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表达对新郎的祝福。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点评,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

4.总结(10分钟)–回顾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强调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堂作业1.阅读并整理一篇关于婚礼的传统习俗和流程的文章。

2.准备一段婚礼祝福演讲,用婚礼用语和祝福用语表达对新郎或新娘的祝福。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主动参与程度。

2.收集学生口语表达和演讲的成果,进行评价和点评。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贺新郎刘克庄优秀教案

贺新郎刘克庄优秀教案

教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创新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2.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3.创新思维的方法与实践4.创新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情景引入法:通过展示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引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式学习法: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提出自己对于创新思维的理解和想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和提出创新点子。

4.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真实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新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1.导入(5分钟)–展示几个成功的创新案例,引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和好奇心。

2.介绍创新思维的概念(10分钟)–讲解创新思维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创新思维对个人和社会都很重要。

3.创新思维的重要性(15分钟)–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创新思维重要性的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第二课时: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1.复习(5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简要回答。

2.介绍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10分钟)–讲解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如开放性思维、多元化思维、跨界思维等。

3.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如何运用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教案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教案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背景及作者辛弃疾的历史地位。

2. 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解读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4. 通过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辛弃疾生平、历史时代背景。

2. 诗词内容讲解: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意象分析。

3. 诗词情感解读:抒发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4. 诗词鉴赏方法:艺术特色、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辛弃疾及其历史地位。

2. 熟读诗词:让学生朗读或背诵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内容讲解:逐句解析诗词,讲解词语、意象、情感等。

4. 鉴赏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和哲理。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发言积极性、朗读背诵情况。

2. 作业反馈: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诗词鉴赏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诗词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学资料。

3.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

4.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诗词、背景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意象、情感和哲理。

2. 小组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3. 讨论交流:全班同学针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的解读。

3. 诗词鉴赏方法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八、教学准备1. 备课资料:收集与辛弃疾和《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相关的资料,包括诗词原文、注释、译文、背景介绍等。

2[1].1 贺新郎 教案

2[1].1 贺新郎 教案

2.1 贺新郎教案(人家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5、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教学难点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可以只说出关键词。

(其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需引导出诗词即可)2、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今天,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只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

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诵读已学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咏梅(1961.1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贺新郎·别友教学设计2-人教课标版

贺新郎·别友教学设计2-人教课标版

《贺新郎》教学案例一、案例主题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作为展示课程,就是要向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献上崇高的敬意。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三十一年了,他逐渐成为一个远去的背影。

当代的中学生普遍缺少“毛泽东情结”,他们对领袖已经渐渐陌生,这是一个可悲而又可怕的现状。

语文课无论如何变革,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传承民族文化创建精神家园的责任,所谓“文以载道”是也。

我意通过这节课唤醒学生日渐麻木的情感,让传统的正大光明的价值观道德观重回课堂。

让语文课真正成为一片净土,让学生们在文学的殿堂中尽情地感受真善美,得到灵魂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

诗歌是性灵的最好载体,情真意切的诗歌是最富有感召力的文学形式。

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国度,走进伟人丰富而博大的精神世界,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为学生构筑一片明净的蓝天,这正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啊!这节课的设计突出对诗歌的情感解读。

教师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品味诗歌,通过“知人论世”、“披文入情”、“联想体会”几个环节进行精品细读。

首先,消除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畏难情绪,继而,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渗透教学过程,以期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值得注意的是,对诗歌的解读,决不能脱离文本,而是要从品味语言入手,让学生充分体会遣词造句的奥妙,从而领悟“诗缘情而绮靡”的精髓。

二、案例背景天津二中六十周年校庆正值共和国的第五十八个生日,可以说是双喜临门。

我恰逢此时进行《贺新郎》一文的教学。

常言道:饮水思源。

当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甜美时,不应该忘记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天津二中高二八班的同学们已经在课前充分地预习了课文,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并在十一期间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

在孩子们的内心,已经充满了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崇高敬意。

毛泽东似乎已经穿越了茫茫的时空,重新回到了同学们身边,他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不再是一座被神化了的雕塑,而是那样地真实亲切,鲜活生动。

借助这样一个良好的铺垫,在这节课上,我们师生将以另外一种方式“走近毛泽东”,解读他的诗词。

大学语文贺新郎教案

大学语文贺新郎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年级:大学一年级授课班级:X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贺新郎词牌的起源、特点及代表作品;掌握贺新郎词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贺新郎词,感受古代文人的豪放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贺新郎词牌的起源、特点及代表作品。

2. 贺新郎词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贺新郎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对贺新郎词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词牌吗?请举例说明。

2. 介绍词牌的概念和作用。

二、新课讲授1. 介绍贺新郎词牌的起源、特点及代表作品。

- 贺新郎词牌起源:宋初,为苏轼所创,后来逐渐流行。

- 贺新郎词牌特点:豪放、激昂、抒情。

- 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 讲解贺新郎词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 格式:上片七句,下片八句,共十五句,每句七言。

- 技巧: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抒发情感。

三、课堂练习1. 学生默写贺新郎词牌的代表作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贺新郎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讲解贺新郎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豪放:表达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 激昂:抒发词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抒情:表达词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视。

2. 分析贺新郎词的鉴赏方法。

- 从题材、风格、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贺新郎词,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贺新郎词的鉴赏方法。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贺新郎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贺新郎读史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改革实验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贺新郎读史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改革实验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贺新郎读史教学设计北京新课程改革实验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及重点;复习旧体诗的知识,了解作者的经历、思想及写作风格(不大而化之,重点扣住“读史”二字。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内容及情感,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诗词的方法;通过诵读、品位等方法,领会其恢弘博大的意境,感受诗人的革命情怀和奋发前进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树立远大抱负。

二、教学时数:1课时。

三、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成果,选择相关材料在班级学科网上隆重推出。

材料一:1910年到韶山东茅塘一位秀才毛麓钟(在蔡锷部下供过职)家里读书。

选读《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古籍,还读一些时论和新书。

--《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版【1910年秋】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

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曾载《新青年》第一卷第五期,原文是“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署名西乡隆盛。

]以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

毛泽东同志每次都认真为文,成绩很好,他写的‘言志’、‘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全校有名。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小虫敢作声。

”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此时的毛泽东经常到学校藏书楼借阅中外历史、地理书籍。

对中国古代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的业绩表示仰慕,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

同时也学到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

从一本世界英杰传里,读到拿破仑、叶卡特琳娜女皇、彼得大帝、华盛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的事迹后,对同学萧植蕃(萧三)说,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毛泽东年谱》,中央文献版。

材料二:我们都知道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尤其是中国历史书,古典文学、哲学等,•无不一一广博涉及。

新人教版选修贺新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贺新郎教学设计

师:昨天,是西方的圣诞节,今天,是12月26日,是我们中国人的圣诞节——大家很奇怪,是吧?我这里说的圣人是谁呢——他就是毛泽东。

耶稣给人带来的的是一部竦摹妒ゾ罚蠖颐谴吹牟恢徽庑谷梦颐钦嬲钤诠饷髦小K档矫蠖鲜φ庖淮耸恰抖胶臁返挠嘣侠锍ご蟮摹;褂忻飨氖剩瘛翱缮暇盘炖吭拢上挛逖笞奖睢薄ⅰ拔形嘧持荆医倘赵禄恍绿臁钡仁洌裉煲廊荒鼙场!抖胶臁分杏姓庋母璐省懊飨嗣瘢嗣衲毙腋#侨嗣竦拇缶刃恰!笔前。

嗣裆钌畹匕魉N蚁胫滥忝切哪恐械拿蠖蜗笫窃跹模磕芊窠岷夏阋延械闹独刺柑浮?/SPAN>生:我是从我们学过的两首词《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来认识、了解毛泽东的伟人胸怀的。

师:你能背吗?(同学们顺利地背出,很有感情。

)生:两首词中“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万类霜天”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等,从所选择意象的气势上看出毛泽东的伟人气度: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中流露出雄视天下的气魄;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指出封建统治者缺少文治的弱点。

读毛泽东的诗词,我感受到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伟人胸怀和宽广气度。

“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

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二、走近作者师:1925年10月,毛泽东在苦苦寻求救国之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重大社会课题,1936年2月,他写下了《沁园春·雪》,作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历史结论。

两首词词牌相同,结构相同,主旨相承。

毛泽东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雄豪胆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新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学习本词的写作手法;学会自主鉴赏实词。

3、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贺新郎》
2、比较阅读《贺新郎》和《雨霖铃》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自主鉴赏诗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幻灯片1、2】[播放图片]
2、让学生谈谈你所了解的(提问1—2名学生)
3、【幻灯片3】教师用楹联谈:
文韬武略人中龙凤铁骨柔情英俊书生
(二)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4】
1、能够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学习本词的写作手法;学会自主鉴赏实词。

(三)写作背景【幻灯片5】
本词又名《贺新郎·赠杨开慧》。

1923年4月,从长沙调到上海工作。

6月到广州出席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
国民运动及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在会上批判了“左”倾机会错误的观点,使大会解决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在会上当选为委员、中央局委员及中央局秘书。

9月,他从广州回长沙展开反对湖南地方军阀赵恒惕的斗争,推动工农群众的运动。

1923年11月,的妻子杨开慧又生下次子毛岸青。

就在毛岸青诞生后,12月,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奉命要到外地工作,因此他们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还是毅然分别。

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

据此,本词可能作于这年12月底离开长沙的时候。

(四)自主学习
1、《雨霖铃》和《贺新郎》两首词中你更喜欢哪一首?请你读一读。

(请2-3名学生读)
2、毛诗和柳诗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个方面?
(五)合作探究
1、说说毛诗和柳诗的异同。

提示:从描写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感、运用的手法等方面比较。

2、作者的两种不同情感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
提示:置入诗境,合作品读
静心品味,讨论鉴赏
(六)拓展练习
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和苏轼的《江城子》都是悼念亡妻的词,这两首词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请自选角度,写一篇鉴赏性的文字,50-80字)
(七)课后作业
试着鉴赏李叔同《送别》(请自选角度,写一篇鉴赏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附板书
贺新郎
情感意象基调表现手法
儿女情长残月、汽笛沉闷、愁苦细节描写
英雄气概昆仑激昂、高亢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