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换热器的设计原则

换热器的设计原则

换热器是热力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设备,它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在流体之间传递热量。

换热器的设计原则如下:
1.效率和能耗:换热器应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和降低能耗为设计目标。

可以通过优化导热表面积、改善热媒流动方式、减小传热阻力等手段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安全性:换热器设计必须考虑安全因素,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稳定、可靠。

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压力、温度、材料强度等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3.经济性:换热器的设计应当在经济上合理,既要满足工艺要求,又要尽量降低成本。

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和选用合适的材料、技术手段来实现经济性设计。

4.可持续性:换热器设计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废热、减少排放等措施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5.管理维护:换热器设计应考虑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特点,包括易于清洁和防止腐蚀、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安装和拆卸等。

这些原则可以指导换热器设计,提高其效率、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换热器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下面将为您介绍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步骤:
1. 确定换热器类型:根据工艺要求及介质性质,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等。

2. 估算传热系数:根据换热器类型、流体类型、流量、温度等因素,估算出传热系数。

3.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所需传热量和传热系数,计算指定温度下需求的传热面积。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根据所需传热面积和换热器类型,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

5. 设计热损失:根据换热器使用环境,计算换热器热损失量,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6. 设计流路:结合工艺流程及介质性质,确定换热器内部介质的流路和流速,
以确保传热效率。

二、注意事项:
1. 选用合适的换热器类型,以确保传热效率和占用空间的合理性。

2. 估算传热系数要考虑介质性质、流量、温度等因素,更加科学地估算传热系数。

3. 所需传热面积要根据实际需要,同时结合换热器的大小、材质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要遵循一定的社会标准及安全规范,以确保换热器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设计热损失要考虑换热器使用环境,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同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换热器设计方案

换热器设计方案

换热器设计方案引言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设备,用于在两个流体之间传递热量。

它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换热器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目标、材料选择、换热器类型及性能评价等内容。

设计目标换热器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换热效率:确保在流体通过换热器时能够充分传递热量,避免热量损失。

2. 低压降:减小流体通过换热器时的阻力,保证流体能够顺利通过。

3. 结构紧凑:尽量减小换热器的体积,提高设备的紧凑性,方便安装和维护。

4. 耐腐蚀性好:在特殊工况下,流体可能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需要选择耐腐蚀性好的材料。

材料选择在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流体的性质和工况要求,常用的换热器材料包括不锈钢、铜、铜镍合金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流体性质:不同的流体对材料的要求有所差异,如酸性流体对材料的腐蚀性较高,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

2. 温度:流体的温度对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强度等性能有一定影响,需选择能够适应工作温度的材料。

3. 经济性:不同材料的成本有所差异,需要综合考虑换热器性能和经济性。

换热器类型根据换热方式和结构形式的不同,换热器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如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束式换热器等。

在设计方案中,我们选择了壳管式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

壳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由壳体和管束组成。

壳体内外两侧分别流动两种不同的流体,热量通过管壁传递,实现换热的效果。

壳管式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 - 换热效率高:由于管束与壳体之间的流体循环,可实现充分的热量传递。

- 容易清洗和维护:壳体和管束结构相对独立,方便清洗和维护。

- 结构稳定:壳体对管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

- 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流体和工况要求。

性能评价换热器的性能评价主要包括换热效率和压降。

换热器设计计算详细过程

换热器设计计算详细过程

换热器设计计算详细过程1.确定换热器的换热负荷和传热系数:首先需要明确换热器所在系统的换热负荷,即所需传热功率。

根据系统的温度差、流体性质、质量流量等参数计算得到传热系数,该系数反映了换热器在给定条件下的传热能力。

2.确定流体入口和出口温度:根据所需的出口温度和流体的性质,可以通过传热方程计算得到流体的入口温度。

同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流速、流态(单相流还是多相流)等因素。

3.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如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考虑换热器的传热特性、结构特点、施工方便程度等因素。

4.确定换热面积:通过传热方程和传热系数计算得到的换热负荷,可以反推计算出所需的换热面积。

同时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热效率和流体流阻。

5.计算流体质量流量:通过需求传热功率、流体入口和出口温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得到流体的质量流率。

同时还需考虑流体的压降和速度等因素。

6.选择换热介质:根据流体的物性参数和流态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如水、蒸汽、油等。

7.根据系统运行条件确定换热器材料:根据流体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参数确定合适的换热器材料,如碳钢、不锈钢、钛合金等。

8.进行换热器的压力损失计算:根据流体的粘度、比热容率、流速等参数计算压力损失,以确保流体能够在换热过程中正常流动。

9.进行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根据所选的换热器类型和尺寸,进行换热器结构的设计,包括换热管的布置、壳体的设计等。

10.确定换热器的运行参数:包括换热器的入口温度、出口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以便在实际运行中调整和监控换热器的工况。

11.进行换热器的强度计算与选择:根据换热器的运行条件和使用要求,进行强度计算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确保换热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12.进行换热器的经济性评价:对所设计的换热器进行经济性分析,包括建造成本、维护成本、运行成本等,以确定设计是否经济合理。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1. 简介换热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用于在不同介质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和交换。

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的设计方案,包括选择材料、确定换热面积和流体参数等关键步骤。

2. 材料选择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常用的换热器材料包括不锈钢、碳钢、铜、铝等。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耐腐蚀性:根据介质的性质选择能够抵抗腐蚀的材料,以确保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导热性:选择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以提高换热效率。

•强度和硬度:根据工作条件确定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以保证换热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3. 换热面积的确定换热面积是设计换热器时的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换热器的热效率。

换热面积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热传导:根据介质的热传导性质和需要传热的热量确定换热面积的大小。

•流体速度:流体速度越大,传热效果越好,因此需要根据流体速度确定换热面积。

•温差:温差越大,换热器的传热效果越好,因此需要根据温差确定换热面积。

4. 流体参数的确定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确定流体的参数,包括流体的流速、流量和温度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换热器的性能和效果。

•流速:流体的流速越大,传热效果越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流速。

•流量:根据需要传热的热量和换热器的热传导能力,确定流体的流量。

•温度:根据介质的温度要求和换热器的传热效果,确定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5.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介质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换热器。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束换热器等。

在选择换热器类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空间限制:根据工作场所的空间限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介质性质:根据介质的流动性质和热传导性质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温度和压力:根据工艺要求和介质的温度和压力选择适应的换热器类型。

6. 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在设计换热器方案时,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问题。

换热器的安装需要确保换热器与管道的连接紧密可靠,以免出现泄漏等问题。

换热器设计评述

换热器设计评述

换热器设计评述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它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至另一个物体,以实现温度的调节和能量的利用。

换热器的设计对于提高换热效率和节约能源非常重要,下面将对换热器的设计进行评述。

首先,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是影响其传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换热器一般分为直管式、板式和管束式等不同的结构类型。

其中,直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较好,因为其内部的管子布置较为密集,流体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实现有效的传热。

而板式换热器由多个平行板组成,流体通过板与板之间的缝隙进行换热,其传热效果也较好。

但是,板式换热器易堵塞,需要进行清洗和维护。

管束式换热器则通过管束内外流体的对流传热实现,由于流体流动的速度较大,传热效果也比较好。

总而言之,不同的结构设计适用于不同的工况,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其次,换热器的材料选择也是影响其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换热器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不锈钢、铝等。

优质的材料能够提供更高的传热效率,同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

对于高温和腐蚀性较强的工况,可以选择合金材料或者特殊涂层来增强换热器的抗腐蚀性。

此外,材料的导热性能也会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因此需要选择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

另外,传热介质的选择也是换热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传热介质的热物性参数,如热导率、比热容等,影响着热能的传递速率和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传热介质的流动方式,如对流、辐射等,也会对换热器的设计产生影响。

对于高粘度或带颗粒的介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换热器的污物容纳量,以防止堵塞和磨损。

此外,换热器的尺寸和形状设计也与传热效果密切相关。

换热器的尺寸越大,流体间的接触面积就越大,传热效果就越好。

但是,过大的尺寸也会增加制造成本和占地面积。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换热效果、成本和场地等因素,来确定最佳的尺寸和形状设计。

最后,换热器的操作和维护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技巧。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换热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换热器的基本概念、传热基本方程、对流传热、换热器类型(包括空气冷却器、水冷却器、热交换器等)、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讲授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换热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换热器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拓展,多媒体资料将用于形象地展示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则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作业则是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实时跟踪,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则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教学进度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将合理安排,既不过于紧张,也不过于宽松。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进行课程教学的环境,如教室、实验室等。

同时,教学安排还将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差异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程将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一: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30°C,出口温度80°C;冷流体进口温度40°C,出口温度65°C。

该换热器用自来水冷却柴油,油品压力0.9MP,考虑到流体温差较大以及壳程压强0.9MP,初步确定为浮头式的列管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由于冷却水容易结垢,为便于清洗,应使水走管程,柴油走壳程。

从热交换角度,柴油走壳程可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增大传热强度。

选用Φ25×2.5 mm的10号碳钢管。

二、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柴油的定性温度为T1=130°C,T2=80°C,t1=40°C,t2=65°CT=(130+80)/2=105(°C)管程水的定性温度为t=(40+65)/2=52.5(°C)已知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柴油105°C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ρ=840 kg/m3密度定压比热容C o=2.15 kJ/(kg·k)导热系数λo=0.122 W/(m·k)粘度µo=6.7×10-4N·s/m2水52.5°C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ρ=988 kg/m3密度iC=4.175 kJ/(kg·k)定压比热容iλ=0.65 W/(m·k)导热系数i粘度 µi =4.9×10-4 N·s/m 2三、计算总传热系数1.热流量m 0=95000(kg/h)Q 0= m 0C o Δt o =95000×2.15×(130-80)=10212500kJ/h=2836.8(kw) 2.平均传热温差m t '∆=(Δt 1-Δt 2 )/ln (Δt 1/Δt 2)=[(130-65)-(80-40)]/ln[(130-65)/(80-40)]=51.5(°C) 其中Δt 1=T 1-t 2,Δt 2=T 2-t 1。

换热器设计完整版

换热器设计完整版

换热器设计完整版换热器是一种用于转移热量的设备。

它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使流体达到所需的温度。

换热器在各种工业应用中广泛使用,包括化学、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等。

换热器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流体属性、流量、温度、压力和吸热面积。

为了确保换热器的高效性和长寿命,设计过程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初步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确定换热器的流体类型、工作温度和压力、需要传递的热量以及换热器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这一阶段需要考虑管道直径、管道长度、管道数量、流体流量、进出口口径、外壳厚度、热传导率等因素。

2. 确定热传导模型:在确定热传导模型时,需要考虑流体的传热系数、导热系数、表面积、热容量、温度梯度等因素。

热传导模型可以通过使用Fouier定律或热传导方程式来计算热量传递。

3. 计算换热面积:换热器的面积是影响其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换热面积越大,热传递效率就越高。

在计算换热面积时,需要考虑流体和换热器之间的热传导和流动性能。

可以使用LMTD法、NTU法等方法计算换热面积。

4. 选择材料:材料的选择会影响换热器的稳定性和寿命。

一般来说,换热器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强度、耐磨性和热传导性。

常用的材料包括铝合金、不锈钢、铜、碳钢等。

5. 设计细节:设计细节包括换热器流路、管道排列、管束间距、管束支撑和固定方式等。

这些细节将直接影响换热器的传热和流体性能。

设计人员应该警惕设计中的环节疏忽和细节问题,确保设计方案正确无误。

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需要采用符合规范和标准的设计方法,确保换热器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技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确保设计过程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设计出高效、可靠、安全的换热器,为工业制造和生产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本设计方案旨在设计一种高效、可靠、节能的换热器,以满足工业生产中对热能转移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二、设计原则1. 高效热能转移:通过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和选用高效的换热材料,实现热能的有效转移,提高换热效率。

2. 可靠稳定:选用高品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确保换热器的稳定可靠运行,减少故障率。

3. 节能环保:设计上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方案1. 结构设计:采用板式换热器结构,板片间距设计合理,使工作流体在换热器内获得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 材料选用:换热器材料选择优质不锈钢或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各种工业环境下的使用。

3. 换热介质:根据不同的工业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以确保热交换过程的有效进行。

4. 热力控制:采用先进的热力控制系统,监测和调节换热器工作温度和压力,以保证换热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5. 节能设计:通过增加换热器的隔热层或采用换热器集成闭合式设计,减少热能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

四、设计效果经过设计方案的实施,新换热器可以有效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同时,高质量的材料和严格的制造工艺,保证了换热器的稳定可靠运行,满足了工业生产对热能转移的需求。

抱歉,由于资源受限,我无法完成超过 500 字的要求。

以下是 500 字的内容:充分考虑了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并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新设计的换热器将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新换热器的应用范围涵盖了许多行业,如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可以满足不同工艺过程中对热能转移的需求。

在热力控制方面,新的换热器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调节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同时,具有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工艺需求进行调整,提高换热器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换热器设计过程

换热器设计过程

换热器设计过程
换热器设计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换热器的负荷(换热量)。

对于冷凝器,其负荷约等于热泵制热量。

对于蒸发器,其负荷约等于热泵制热量减去压缩机功率。

2.结构参数计算,包括单位基管的尺寸面积、肋化系数等。

3.空气循环量计算。

对于冷凝器,主要是通过进出冷凝器的空气温度及热容等物性参数计算;对于蒸发器,由于会产生冷凝的作用,会有显热量和潜热量,通过计算进出蒸发器的空气的温度,得到其焓值和含湿量,最终计算出空气循环量。

4.根据经验数据或换热器的参数大致选取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可根据公式计算(计算热泵工质侧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管壁导热、确定污垢系数、计算载热介质侧对流换热系数,根据管内外侧的换热面积比,即可得到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也可根据经验数据、换热器的参数大致选取。

5.确定换热器的平均传热温差。

6.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7.根据得出的传热面积和载热介质、工质特点从生产商提供的产品样本中选择适宜的型号。

此外,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两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根据两流体温差,选择换热器型式。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初选的换热器型号进行校核,包括核算总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以及根据实际需传热面积对所选换热器进行校核。

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调整管程数或折
流挡板间距,或重选其它型号换热器,并再次核算压强降,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1000字
该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换热器,用于从一种热流体中传递热量到另一种热流体。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热传递的效率和换热器的成本。

设计要求:
1.设定两种热流体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

2.根据流量和温差计算出所需的传热量。

3.选择一种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并计算出尺寸和效率。

4.根据选择的换热器类型确定换热管的材料,并计算出所需的管道长度。

5.确定换热器外壳材料和绝缘材料,并计算出所需的壁厚度。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热传递量:
热传递量 = 流量 x 热容 x 温差
流量:两种热流体的流量
热容:热流体的比热容
温差:两种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差
2.选择换热器类型: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和壳管式热交换器。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传热效率、材料成本以及维护难度等因素。

3.计算换热管尺寸:
换热管的长度和直径需要根据流量和传热效率来计算,同时需要考虑到管壁的热传递系数和管壁的厚度。

4.确定换热器外壳材料和绝缘材料:
外壳的材料需要考虑到其耐腐蚀性和强度,同时需要计算出所需的壁厚度。

绝缘材料需要选用热传导系数较小的材料,以提高传热效率。

5.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计算和选择,得到符合要求的换热器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结论: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换热器的热传递效率、成本、材料选用和维护难度等因素,从而得出符合要求的总体设计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课程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课程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分析。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理解换热器的分类和基本原理;(2)掌握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3)了解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分析;(2)具备查阅相关资料和规范的能力;(3)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换热器概述(1)换热器的分类和基本原理;(2)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3)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前景。

2.第二章:换热器的设计(1)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理;(2)换热器设计的计算方法;(3)换热器设计的注意事项。

3.第三章:换热器的计算(1)换热器计算的基本公式;(2)换热器计算的案例分析;(3)换热器计算的软件应用。

4.第四章: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1)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2)换热器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3)换热器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2.讨论法:用于探讨换热器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换热器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4.实验法:用于验证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结果。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准备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换热器设计教材;2.参考书:收集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课件;4.实验设备:准备换热器实验装置,用于实践教学。

换热器的设计范文

换热器的设计范文

换热器的设计范文引言: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换热器的设计对于能源的节约和热能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设计原理、构造要素以及设计过程,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一、换热器的设计原理1.1热传导原理热传导是换热器中热能传递的主要方式。

热传导的原理是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使得热能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换热器的设计应该充分利用热传导原理,以提高热传导效率。

1.2对流换热原理对流换热是指通过流体的运动将热能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对流换热的效率取决于流体的速度和传热面与流体之间的接触程度。

设计时应该考虑流体的流动状态,以提高对流换热效率。

二、换热器的构造要素2.1传热介质传热介质是换热器中传递热能的媒介物质,通常是液体或气体。

选择合适的传热介质对于换热器的效果至关重要。

传热介质的选择应该考虑其导热性能、流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因素。

2.2热交换面积热交换面积是指用于传递热能的换热器表面的总面积。

热交换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设计时应该合理确定热交换面积,以提高传热效果。

2.3热阻热阻是指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阻碍程度,是换热器性能的重要衡量指标。

设计时应该尽量降低热阻,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三、换热器设计的步骤3.1确定换热器的工作条件3.2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根据工作条件和传热要求,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空气换热器等。

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3.3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根据传热介质的换热要求,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的计算可以根据换热器类型和传热方程进行。

其中,传热方程可以根据热传导和对流传热原理进行建立。

3.4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参数根据所选的换热器类型和计算的换热面积,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参数。

包括传热介质的进出口位置、传热面的布置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元件的设计等。

3.5进行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根据设计的初步结果,进行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

换热器设计计算范例设计计算范例:换热器设计一、背景在化工、冶金、石油、食品及制药等工业领域中,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热交换过程中。

换热器的设计与选择对于整个工艺系统的能量效率和运行成本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一个化工厂的换热器设计为例,计算设计一个适合的换热器。

二、设计需求化工厂中需要进行一个液体-液体的热交换过程。

液体A流体的进口温度为60°C,出口温度为30°C,流量为10m3/h;液体B流体的进口温度为100°C,出口温度为50°C,流量为8m3/h。

需要设计一个换热器来满足热交换的需求。

三、设计计算方法1.热负荷计算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换热器所需的热负荷。

热负荷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m*Cp*ΔT其中,Q是热负荷,m是流体的质量流率,Cp是流体的比热容,ΔT 是入口温度与出口温度之差。

对于流体A,热负荷为:Q_A=10*Cp_A*(60-30)对于流体B,热负荷为:Q_B=8*Cp_B*(100-50)2.选择换热器类型根据热负荷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有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束式换热器等。

考虑到本例中的液体-液体热交换过程,我们选择壳管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能够适应不同的工况,具有良好的传热效果和可靠性。

3.换热面积计算换热面积是换热器设计的重要参数。

换热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 = Q / (U * ΔTlm)其中,A是换热面积,Q是热负荷,U是换热系数,ΔTlm是对数平均温差。

对于壳管式换热器,ΔTlm的计算公式为:ΔTlm = (ΔT1 - ΔT2) / ln(ΔT1 / ΔT2)其中,ΔT1是进口温度差,ΔT2是出口温度差。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假设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为500W/(m2·°C)。

根据具体数据进行计算,我们得到:ΔT_A=60-30=30°CΔT_B=100-50=50°CΔTlm = (30 - 50) / ln(30 / 50) ≈ -28.3°CA_A = Q_A / (U * ΔTlm)A_B = Q_B / (U * ΔTlm)4.换热器尺寸设计根据换热面积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定换热器的尺寸。

换热器的机械设计ppt课件

换热器的机械设计ppt课件
11
保证紧密性的方法: •管板孔开槽; •胀接周边保证清洁; •管子硬度低于管板孔周边 硬度。
保证管端硬度较低并且低 于管板硬度的方法: •管端退火处理。 •选材考虑。
12
2.焊接
优点: • 高温高压下能保证连接
的紧密性; • 管板孔加工精度要求不
高,低于胀接; • 焊接工艺简单; • 压力不高时可用薄管板。 缺点: • 存在焊接热应力——应
1)
壳壁应力
2
t s
;
2)
管壁应力
2
t
t
;
3)壳壁应力 0 且 B ;
4)管子拉脱力q q。
3.膨胀节的选用及安装
依据标准:GB16749-1997《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
安装注意:1)与壳体对接焊,保证焊透;
2)要进行无损探伤;
3)最低点设置排液孔。
49
点 ——无温差应力;
2.管束可以抽出,清洗;
3.结构复杂,浮头内漏不便检查;
4.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
3
特点: 1.一端可自由伸缩— 不产生热应力; 2.管束可以抽出,管内外均易清洗; 3.填料将壳程介质与外界隔开,易外 漏,介质受限制;
4
U型管式换热器的二维图
1.只有一个管板,结构简单;
力腐蚀; • 管与孔间有间隙——形
成介质死区,间隙腐蚀。
13
管与管板焊接形式:
14
3.胀焊并用 克服了单纯的焊接及胀接的缺点,
主要优点是: • 连接紧密,提高抗疲劳能力; • 消除间隙腐蚀和应力腐蚀; • 提高使用寿命。 施工方式:先胀後焊;先焊後胀。
胀接——贴胀;强度胀。 焊接——密封焊,强度焊。 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制定施工工艺。

换热器工艺设计

换热器工艺设计

换热器工艺设计
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过程装置,它能够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有不同温度的流体之
间热能的传递和交换,从而在一个生产系统中实现温度控制。

换热器的设计包括两个部分,热力学和机械设计。

本文简要总结一下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思路。

1. 热力学设计:热力学设计决定了换热器的效率和性能。

换热器的热力学设计主要
是根据换热器的受热体流体的物理性质、换热器的热能传递方式以及换热器的工作条件等
来确定的,包括换热器的内部结构、进出流体的流量、换热器的质量流量比、质量热损失
及换热质量流量系数等。

2.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决定了换热器的工作环境、运行及维护和安全要求,其包括
换热器材料选择、温度上限及结构尺寸计算,联接方式等。

3. 工艺设计:工艺设计决定了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的优化运行方式。

具体方法包括:(1)设定的温度太高或太低时启动或停止换热;(2)适当调节进出口流量,以减少换热
负荷及损失;(3)使用维护及安全设施,以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和安全保护。

从上述可以看出,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有效率的换热,使之更
加全面、经济、安全。

此外,可以采用先进的换热器材料来提高其换热效率,降低热损失,并同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换热器设计步骤范文

换热器设计步骤范文

换热器设计步骤范文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常见于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

设计一台高效的换热器需要经过以下步骤:第一步:确定需求和目标在设计换热器之前,需要明确热量传递的需求和目标。

这包括热量传递的速率、热源和热负荷的温度、压力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尺寸、材料、成本等因素。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换热方式根据所需的热量传递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换热方式。

常见的换热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

每种换热方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适的选择。

第三步:选择换热介质和流体根据所选的换热方式,需要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和流体。

换热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流体可以是空气、水、油等。

选择适当的换热介质和流体有助于提高换热效率和性能。

第四步:计算和确定换热面积根据所需的热量传递要求和选择的换热方式,可以通过计算确定所需要的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越大,换热效果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设备的尺寸和成本。

因此,需要在满足热量传递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合理的换热面积。

第五步:设计换热器结构和流路通过计算得到的换热面积,设计者需要绘制换热器的结构和流路。

在设计结构时,需要考虑到换热器的支撑结构、密封、流体进出口和排放口等。

在设计流路时,需要保证流体能够顺畅进出,并能够充分接触并传递热量。

第六步:考虑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在确定了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和流路之后,需要考虑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这包括传热系数、换热效率、压降等。

传热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热量传递效果和能耗。

第七步:进行模拟和优化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软件,可以对设计的换热器进行模拟和优化。

通过模拟可以评估换热器的性能和效果,并可对设计进行优化。

模拟的结果可以帮助设计者确定最佳的换热器结构和参数。

第八步:制造和安装在确定了最佳设计方案后,可以进行换热器的制造和安装。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保证换热器的材料和工艺符合设计要求。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换热器与周围设备的连接和支撑,保证换热器正常运行和工作。

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热交换要求: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热交换的介质以及它们的参数,如流量、温度、压力等。

2. 选择换热器类型:根据热交换介质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 确定换热面积:根据热交换介质之间的温度差、传热系数等参数,计算出所需的换热面积。

4. 确定流体流动方式:根据介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流动方式,如并流、逆流等。

5. 确定换热器材质:根据介质的性质、工艺要求以及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材质,如不锈钢、铜等。

6. 安装布置设计:根据工艺要求和现场条件,确定换热器的安装位置、方向和管道布置。

7. 确定换热器的控制方式:根据工艺要求,确定适合的控制方式,如自动控制
或手动控制。

8. 进行热损失计算:根据换热器的设计参数,计算出换热过程中的热损失,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热损失的降低。

9. 进行性能测试:在换热器设计完成后,进行性能测试以验证其设计是否满足要求。

10. 提供详细设计和施工图纸:根据设计要求,提供详细设计和施工图纸,以便于设备制造和安装。

注意事项:在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介质的物性参数、流动性能、传热系数、压力损失、材料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等。

此外,还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换热器的安全运行。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引言换热器是工业和冷暖设备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

换热器的设计对于设备的性能和能源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的设计原理、常见的换热器类型以及一些设计考虑因素。

换热器的设计原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接触热交换面来传递热量。

换热器通常由两个流体流经并在换热面上进行传热。

热量可以通过对流、传导或辐射的方式传递。

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考虑流体的物性、传热面积、传热系数以及流体的流速等参数。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1.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常见的换热器类型之一。

它由一个管束和外壳组成,一个流体流经管束,另一个流体流经外壳。

管壳式换热器适用于各种流体和工况条件,并且易于清洁和维护。

2.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平行的金属板堆叠在一起组成。

流体在板间流动,通过板之间的壁面传热。

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和紧凑的结构,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换热。

3.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将螺旋形的板片放置在一个圆柱形的外壳内,流体在螺旋通道中流动,并通过板片的表面传热。

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和紧凑的结构。

4.管束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由一个或多个平行管束组成,流体在管束内流动,并在管束和外壳之间的空间中进行传热。

管束式换热器适用于高粘度流体和易于结垢的流体。

换热器设计考虑因素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流体参数流体参数包括流体的物性、流量、温度等。

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物性和传热特性,这对于换热器的设计非常重要。

2. 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换热器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

较大的传热面积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也会增加换热器的体积和成本。

3.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衡量换热器传热效果的重要参数。

传热系数受流体性质、传热面积以及换热器的结构和设计等因素的影响。

4. 压力损失换热器在传热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损失。

过高的压力损失会降低流体的流速,影响传热效果。

5. 清洁和维护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洁和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学生姓名: 王忠系别: 应用化学系专业: 化学类年级: 13级学号: 201340600203成绩:1 前言 (3)1.1 换热器简述 (3)1.2 换热器分类 (3)1.2.1 按传热方式 (3)1.2.2 按换热器的结构分类 (3)1.2.3 市场规模及前景 (3)2 管壳试换热器设计 (4)设备工艺设计计算如下 (4)2.1 确定设计方案 (4)2.1.1 选定换热器类型 (4)2.1.2 选定流体流动空间及流速 (4)2.3.1计算热负荷 (5)2.3.2计算冷却水用量 (5)2.3.3计算逆流平均温差 (5)2.3.4初选总传热系数 (5)2.3.5估算总传热面积 (5)2.4工艺结构尺寸 (6)2.4.1管径和管内流速 (6)2.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6)2.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首先计算P和R参数: (6)2.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6)2.4.5壳体内径 (7)2.4.6折流板 (7)2.4.7其他附件 (7)2.4.8接管 (7)2.5换热器核算 (8)2.5.1传热能力核算 (8)2.5.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0)2.6换热器主要工艺结构参数和结果一览表 (11)1.1 换热器简述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工业流程的需要,往往需要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热量变换,如:加热、冷却、蒸发和冷凝等,换热器就是用来实现上述热量交换与传递的设备。

通过各种设备,一边使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

一般换热器都用金属材料制成,其中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大多用于制造中、低压换热器;不锈钢除主要用于不同的耐腐蚀条件外,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作为耐高、低温的材料;铜、铝及其合金多用于制造低温换热器;镍合金则用于高温条件下;非金属材料除制作垫片零件外,有些已开始用于制作非金属材料的耐蚀换热器,如石墨换热器、氟塑料换热器和玻璃换热器等。

1.2 换热器分类1.2.1 按传热方式换热器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

混合式换热器是通过冷、热流体的直接接触、混合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又称接触式换热器。

由于两流体混合换热后必须及时分离,这类换热器适合于气、液两流体之间的换热。

例如,化工厂和发电厂所用的凉水塔中,热水由上往下喷淋,而冷空气自下而上吸入,在填充物的水膜表面或飞沫及水滴表面,热水和冷空气相互接触进行换热,热水被冷却,冷空气被加热,然后依靠两流体本身的密度差得以及时分离。

蓄热式换热器是利用冷、热流体交替流经蓄热室中的蓄热体(填料)表面,从而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如炼焦炉下方预热空气的蓄热室。

这类换热器主要用于回收和利用高温废气的热量。

以回收冷量为目的的同类设备称蓄冷器,多用于空气分离装置中。

间壁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因此又称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

1.2.2 按换热器的结构分类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1.2.3 市场规模及前景2016年换热器行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2020年实现由换热器生产大国迈入世界换热器强国的行列的奋斗目标,为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做出贡献。

产品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达到同期国外大公司同类产品水平,重大装备配套换热器实现国产化: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同期圈外大公司水平,有一批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有3-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行业生产和销售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有2-3家内资控股企业进入世界换热器销售额前10名;行业生产集中度达到80以上。

这些都将为换热器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对产品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环保、节能型产品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要求产品性价比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趋势强烈;逐渐注意品牌产品的选用。

2 管壳试换热器设计某厂用地下水冷凝水蒸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MPa,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 连续进行。

热水入口温度85℃、出口温度60℃,循环水入口温度25℃、出口温度50℃,处理能力为2.0×105 t/a设备工艺设计计算如下两流体均为无相变,本设计按非标准系列换热器的一般设计步骤进行设计。

2.1 确定设计方案2.1.1 选定换热器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入口温度为85℃,出口温度为60℃;冷却水入口温度为25℃,出口温度为50℃。

两流体的定性温度如下:热流体的定性温度T m=(85+60)/2=72.5℃循环水的定性温度t m=(50+25)/2=37.5℃两流体的温差T m-t m=72.5-37.5=35℃(<50℃)由于两流体温差不大,且热流体污垢较少故可选用固定管壳式换热器。

2.1.2 选定流体流动空间及流速因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污垢清洗故选用地下水走管程,水蒸气走壳程。

同u=1.10m/s。

时选用 25mm×2.5mm的较高级冷拔碳钢管,管内流速取i2.2 确定物性数据查化工原理附录,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见下表。

2.3估算传热面积 2.3.1计算热负荷 按管间水蒸气计算,即h kg m 25252.5)2433010100.2351=⨯⨯⨯==-=)(2111T T C m p Q kw 732.7360060-8510178.425252.53=÷⨯⨯⨯)( 2.3.2计算冷却水用量 忽略热损失,则水的用量为h kg s 25253.4kg 7.01255010178.410732.733==-⨯⨯⨯)(2.3.3计算并流平均温差 并流温差 =∆,并m t 91.27])2585(50)-[(60ln )2585()5060(=----℃2.3.4初选总传热系数查传热手册,参照总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同时考虑到合成器压力较高,故可选用较大的传热系数,现假设=K 1250)(℃2⋅m W 。

2.3.5估算总传热面积=∆=,并m t 'K Q A 2321m 91.27250110732.7=⨯⨯考虑10.5%的面积裕度 A =222m 2350.1'15.1=⨯=A2.4工艺结构尺寸 2.4.1管径和管内流速前已选定,管径为φ25mm×2.5mm ,管内流速为i u =1.50m/s 。

2.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根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ns(根)155.102.0785.02.9937.01785.022=⨯⨯==u d n ii s V 按单管程计算所需换热管的长度L(米)18025.014.31522=⨯⨯==osSL π 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根据本题实际情况,取传热管长l =4.5m ,则该换热管的管程为(管程)44.518.0≈==l L N p 传热管的总根数(根)60415=⨯=N T 2.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首先计算P 和R 参数:42.025*******112=--=--=tT t t P 1255060851221=--=--=t t T T R 单壳程四管程属于1-2折流,现用1-2折流的公式计算温差校正系数和传热平均温度差。

由图得Ψ=0.9)11(2)11(2ln)(122122+++-+-+--+=∆RRt t Rt R P R P mC ︒=+++-+-+--+=∆96.32)1111(42.02)1111(42.02ln)2555(11t 222m2.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采用组合排列,即每层内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按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 d .t 251=,则t=1.25×25≈32mm隔板中心到其最近一排管中心的距离s :按净空不小于6mm 的原则确定,亦可按以下公式求取: S=t/2+6mm S=32/2+6=22mm分程隔板两侧相邻管排之间的管心距mm S ta442222=⨯==管中心距t 与分成隔板槽两侧相邻管排中心距t a 的计算结果,与表给出的数据完全一致,证明可用。

2.4.5壳体内径采用两管程结构,取管板利用率η=0.6,则壳体内径36mm 36.0603205.1/05.1=⨯==ηN t D 圆整取D=400mm 2.4.6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mm .h 100400250=⨯=取折流板间距为B =0.3D ,则mm .B 12040030=⨯=。

则折流板数(块)折流板间距传热管长37112000451=-=-=B N折流板圆缺水平面安装。

2.4.7其他附件拉杆直径为12=φmm ,其数量不少于10跟。

壳程入口应设置防冲挡板。

2.4.8接管2.4.8.1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液体流速为5m/s ,则接管内径 d=u Vπ4=43m 0.0514.38.97736005252.524=⨯⨯⨯)(取标准管径为 1.5mm 40mm ⨯φ 2.4.8.2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循环水的流速为1.5s m ,则接管内径 d=077m .05.114.32.993360025253.444=⨯⨯⨯=)(u Vπ(取标准管径为φ75mm ⨯1.2mm ) 其余接管略。

2.5换热器核算 2.5.1传热能力核算2.5.1.1壳程对流给热系数 对于圆缺型折流板,可采用克恩公式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排列的得m 020.0025.014.3025.04032.023422=⨯⨯-⨯⨯)(π壳程流通截面积2010*********0140120m .....=-⨯⨯)(壳程流体流速、雷诺数及普朗特数分别为sm 0.680105.08.977360025252.5u =⨯=)(3274610061.48.9770.68020.04eo =⨯⨯⨯=-R667.0104.061104.187r 43o -⨯⨯⨯=P =2.55)(C W ︒⋅=⨯⨯⨯⨯=2155.0o m 5066.5155.232746020.0677.036.0α2.5.1.2管程给热系数 管程流通截面积0660.060/4020.0785.02i =⨯⨯=S管程流体流速、雷诺数及普朗特数分别为470.4643.0000688.041741000030893000688.02.9931.07020.0 1.070660.02.9937.01u =⨯>=⨯⨯===ri i i P R sm 故采用下式计算i α)(C m W ︒⋅=⨯⨯⨯24.08.05365.847.430893020.0643.0023.0 2.5.1.3污垢热阻与管壁热阻管外侧污垢热阻:查污垢经验数据取W C R SO ︒⋅=27m 0001.0 管内侧污垢热阻:查污垢经验数据取W C m R ︒⋅=2si 000086.0 管壁的热导率:碳钢的热导率)C m W ︒⋅=45λ2.5.1.4总传热系数W C m ︒⋅⨯=++⨯⨯+⨯+⨯=-24107.65066.5100017.00225.045025.00025.0020.0025.0000086.002.05365.8025.0 K=1315W 2.5.1.5传热面积 理论传热面积2316.996.32315110732.7m =⨯⨯该换热器的实际换热面积220.72601.04.5025.014.3m=⨯-⨯⨯)(面积裕度为22.6%6.916.9120.72=-换热器面积裕度合适,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