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诗文理解性默写《鱼我所欲也》名句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主旨、观点是:舍生取义。

2. 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6.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 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 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1.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2. 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辨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失其本心。

13. 不辨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1. 说明“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 写出从师求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 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4. 写出太学生读书环境之优越的句子: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与作者“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相对比)5. 写出太学生教学条件之优越的句子:未有问而不告。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一词多义(1)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① 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词类活用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鱼我所欲也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妻妾之奉(奉:侍奉)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2.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二)古今异义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二)古今异义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精品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词语 1.会 2.亡
3.间
4.往往 5.身 6.怜
7.诚
用法举例 会天大雨 今亡亦死 又间令吴广之 次所旁丛祠中 卒中往往语 将军身被坚执锐 楚人怜之 今诚以吾众诈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8.篝火
夜篝火
9.第 10.十六七 11.比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佳木秀而繁阴 野芳发而幽香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局促一室之内 土膏微润 夫不能以游堕事 恶能无纪
至 往、到 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指对书中的 内容有所领会 这,这样 得到 跑 这 指已成年 小跑,疾走 热水
两(顿) 离开 年轻人 第二年 景象 规模 详尽 离开 全 日光 古义 没有 弦乐器 管乐器 茂盛、繁茂 开放 离开 拘束 肥沃 坏、耽误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常用于颜色、光亮、无报 酬
今义
或许;应允;赞许
奔跑,飞奔 整理过的蚕丝,比喻政治 规划 罪过;乖张 制造 赞美,夸赞 指领会别人 没有明白的意思 判断动词 达到,实现 行走 判断动词 帽子 表趋向 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又一次,继续怎样 从甲地到乙地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今年的下一年 看 制度 具备,具有 从甲地到乙地 数词 景色,景观 今义 细微 丝线 竹子 秀气,好看 出发 从甲地到乙地 不自然 很稠的糊状物 落,掉;往坏里变 可恶
18.使 19.是
20.豆
21.钟 22.乡
23.是;已
24.或 25.国 26.于是 27.从容 28.是 29.安 30.请
31.云
32.师 词语 33.间 34.鄙 35.安 36.牺牲 37.加 38.狱 39.虽 40.情 41.忠 42.可以 43.从 44.再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

2019-2020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

《湖心亭看雪》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他的散文以清淡率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景,意趣深远,成就较高。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文体本文是一篇小品文。

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

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核心为“性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到了一次解放。

三、写作背景《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是张岱于明亡后避居深山所做,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四、课文内容概说本文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

作者通过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文章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作者在写景、叙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

湖、山、人共同构成了极具艺术境界的画面。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五、字音字形崇祯.(zhēn) 拏.( ná)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 (hàng) 砀.(dàng) 一芥.(jiè) 铺毡.(zhān) 喃.(nán)喃六.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1.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消失2.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3.挐.一小船:挐.:撑船4.用毳.衣炉火毳cuì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5.雾松沆砀....: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完美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鱼我所欲也》学案含答案(完美版)

精品精编资料下载珍藏打印2020年春季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学案教师寄语: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教学目标1、掌握与孟子有关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2、学习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难点)3、正确评价孟子的“舍生取义”的观点,从而加强自身的道德培养。

(重点)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人们所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来关注这些问题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寻找一下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辟.()一箪.食()一豆羹.()蹴.尔()不屑.()乡.为身死()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与之,乞人不屑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考点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考点精练-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精练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重点字词】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

(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划线字)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益...。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

以是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门人弟子填.其.........。

先达德隆望尊..、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室,未尝稍降辞色..,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主人日再食......,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处其间,略无慕艳....,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意。

以中有足乐者..,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列.,而承天子之宠光......,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今诸生学于太学....,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县官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辞甚畅...,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甚称其贤。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满江红》(小住京华)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九下《满江红》(小住京华)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原文】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文学常识秋瑾(1875—1907)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二、理解性默写1.秋瑾《满江红》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2.秋瑾《满江红》中,表达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秋瑾在《满江红》中,与男儿进行对比,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4.最能表现诗人推翻满清解放天下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5.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6.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三、问题探究1.“为篱下,黄花开遍”,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属于景物描写,交代时间和地点,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来描写明丽的秋色,反衬了自己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的矛盾心情。

2.“四面歌残终破楚”引用了哪个典故?有何作用?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同时更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写照,暗指当时的国事,当时列强进逼,中国前途危殆,情况与当年项羽“四面楚歌”的情况相似,秋瑾以此作典,表明她正在担忧国家的危难。

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四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这四句透射着词人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更是词人力图冲破闺阁束缚誓超男子的真实写照。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诗词名句1.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左牵黄,右擎苍,(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 ),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8.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9.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1.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13.身不得,男儿列,( )。

[秋瑾《满江红》]14.( )?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15.( )?青衫湿![秋瑾《满江红》]16.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定风波》]1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苏轼《定风波》]18.忆昔午桥桥上饮,(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9.古今多少事,(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20.( ),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21.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22.身向云山那畔行,( )。

[纳兰性德《浣溪沙》]23.( ),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24.遥看是君家,( )。

[《十五从军征》]25.兔从狗窦入,( )。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1鱼我所欲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017·生产建设兵团]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2.[2017·黔东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2017·黔东南]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出师表1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出师表1  (含答案)

6出师表课内精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2017·广东]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夙.夜忧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告之于.帝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3.[2017·广东]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7·遵义]结合第二、三段,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九下《朝天子·咏喇叭》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一、文学常识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

二、问题探究1.“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军愁”“民怕”甚至到了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你是怎么想的?不是。

“愁”的、“怕”的是借“喇叭,锁哪”开道,残害、鱼肉百姓的宦官。

2.这首散曲主要采用了拟人的写法,借助“喇叭”“唢呐”巧妙地讽刺了哪一些人?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3.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你能作简要分析吗?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和都是宦官,“曲儿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儿大”比喻宦官仗势欺人,“水尽鹅飞”则比喻宦官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4.文章末尾连用三个“吹”字起了什么作用?末尾连用三个“吹”字,不仅形象、具体地描绘了“来往官船乱如麻”的官船的喇叭声,写出了“吹”之声,“吹”之功用,“吹”之恶果,表达了对“吹”的憎恨,以诙谐的语调揭露出宦官鱼肉百姓的罪行。

5.请分析作者为什么选喇叭作为写作题材?“咏喇叭”的内容和表达主题是什么关系?因为喇叭能发高腔吓人,喇叭的特点是曲儿小,腔儿大,才小气粗,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这与宦官的本质相似。

本文运用了借物抒怀的表现手法,借咏喇叭来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

6.前人在评价这首曲子时,认为这首曲子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同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

表明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宦官,写那些宦官丑态,以及祸国殃民的罪行。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3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பைடு நூலகம்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气概与孟子“舍生取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生死观的最好诠释。
4.《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9. 《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毫不懈怠,奋不顾身的原因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0. 《送东阳马生序》揭示了怎样的求学道理: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1.《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2. 《送东阳马生序》最能体现作者求学之“艰” 的句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2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4.《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句子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 《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 因 的 两 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名句默写专项练习题知识点一古诗名句(一)记忆性默写1. 塞下秋来风景异, 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 浊酒一杯家万里, 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 ______________, 左牵黄, 右擎苍。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 持节云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 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醉里挑灯看剑, 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 ______________, 五十弦翻塞外声, 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9. 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0. 了却君王天下事, 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1. 为篱下黄花开遍, 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12.四面歌残终破楚, 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13. 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14. ______________?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15. 莫听穿林打叶声, 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16.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17. ______________,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精品部编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文言文字词句及简答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文言文字词句及简答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文言文字词句及简答训练(含答案)第20课曹刿论战一、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1.齐师.伐我()2.又何间.也()3.肉食者鄙.()4.何以.战()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6.对.曰()7.小惠未遍.()8.牺牲..玉帛()9.弗敢加.也()10.必以信.()11.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小大之狱.()14.必以情.()15.忠.之属.也()()16.可以.一战()17.战则请从.()18.鼓.之()19.公将驰.之()20.既.克()21.一鼓作.气()22.再.而衰()23.三而竭.()24.彼竭我盈.()25.望其旗靡.()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简答。

1.请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2.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2.朝服.衣冠()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视之()5.吾妻之美.我者()6.私.我也()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8.王之蔽.甚矣()9.闻.寡人之耳者()10.时时..而间.进()()11.期年..之后()12.朝于.齐()13.战胜于.朝廷()14.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三、简答。

1.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2.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他这样说理有什么好处?第22课出师表一、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2.以光.先帝遗德()3.恢弘..志士之气()4.引喻失义....()()5.陟.罚臧否..()()()6.性行淑均..()()7.此先汉所以..兴隆也()8.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9.躬.耕于南阳()10.不以臣卑鄙..()11.猥.自枉屈..()()12.遂许先帝以驱驰..()1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4.当奖.率三军()15.庶.竭驽钝()16.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17.以彰.其咎()18.咨诹.善道()19.临表涕零..()20.后值倾覆..()21.由是感激..()22.斟酌损.益()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六册教材常考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与朱元思书》
鸢飞戾天者

至、到达
罪过,乖张
《与朱元思书》
经纶世务者
经纶
筹划、治理
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与朱元思书》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真正,确实
诚实
《富贵不能淫》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表判断的动词
《富贵不能淫》
子未学礼乎


儿子
《富贵不能淫》
丈夫之冠也
丈夫
男子
女子的配偶
《富贵不能淫》
父命之
月色入户

多指门
住户,人家
《记承天寺夜游》
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纪念,思念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转折连词,但是
《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
清闲的人
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记承天寺夜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表示约数
或许,允许
《与朱元思书》
猛浪若奔

指飞奔的马
奔跑,飞奔
三人行

表示多个
表示确数
《〈论语〉十二章》
有朋自远方来

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

粗糙
疏通、疏散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

指冷水
无色无味的液体
《〈论语〉十二章》
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原来的、从前的
《〈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

按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江城子·密州出猎》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江城子·密州出猎》知识点归纳及练习(含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知识点归纳及练习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原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文学常识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豪放派代表词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问题探究(1)“千骑卷平冈”中的“卷”换成“过”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卷:形容飞马疾驰的样子。

过:通过。

“卷”写出千骑疾驰过平冈的气势,场面雄伟壮阔。

“过”,经过而已,显得太过平淡。

(2)上下阕中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本词作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3)请对下阕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

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4)词的上片突出了一个“狂”字,热狂,如何来表现“狂”的?词的下片突出了一个“豪”字,豪迈,又是如何表现的呢?“狂”的表现:1)出猎时英姿潇洒(装束气派);2)出猎的队伍浩大;3)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4)以孙郎自喻。

“豪”的表现:1)鬓微霜,又何妨;2)持节云中;3)会挽雕弓;4)西北望,射天狼。

(5)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①亲射虎,看孙郎。

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三、诗歌主旨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教版语⽂九年级下册《课内⽂⾔⽂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第1篇鱼我所欲也《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层解】⽤⽐喻论证的⽅法,提出论点——舍⽣取义。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于死者。

【层解】从正反两⽅⾯进⾏具体的分析和阐释。

⾮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1【层解】进⼀步提出:⼈⼈皆有义。

⼀箪⾷,⼀⾖羹,得之则⽣,弗得则死。

呼尔⽽与之,⾏道之⼈弗受;蹴尔⽽与之,乞⼈不屑也。

【层解】举例论证,说明要舍⽣取义,不失本⼼。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层解】对⽐论证,说明“义重于⽣”的道理。

知识清单通假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2字“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

辩:同“辨”,辨别。

语⽓词。

4.乡为⾝死⽽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

古今异义1.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

今义:增加。

2.贤者能勿丧⽿.。

古义:罢了。

今义:⽿朵。

3.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

古义:古代的⼀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词多义1.为为宫室之美。

(为:为了)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为:做)2.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同“欤”,语⽓词)呼尔⽽与.之。

(与:给)3重点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苟且取得,这⾥是苟且偷⽣的意思。

2.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字词梳理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字词梳理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梳理《鱼我所欲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箪食,一豆.羹(2)此之谓失其本心..(3)故患.有所不辟也(4)蹴.尔而与之(5)万钟于我何加..焉(6)所恶.有甚于死者(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8)故不为苟得..也(9)妻妾之奉.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乡为身死而不受“”同“”,意思:(2)故患有所不辟也“”同“”,意思:(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意思:“”同“”,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同“ ”,意思:3.解释下面加点的多义词。

为{①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唐雎不辱使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请广.于君 (3)岂直..五百里哉 (4)秦王怫然..怒 (5)以头抢.地尔 (6)休祲..降于天 (7)秦王色挠..(8)长跪而谢.之 (9)寡人谕.矣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 ”同“ ”,意思:(2)仓鹰击于殿上“ ”同“ ”,意思:3.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使{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于{①受地于先王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送东阳马生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弗之怠.(5)走.送之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7)尝趋.百里外 (8)门人弟子填.其室 (9)未尝稍降辞色..(10)援.疑质.理 (11)或遇其叱咄..(12)俟.其欣悦 (13)负箧.曳屣 (14)寓逆旅..(15)腰.白玉之环(16)烨然..若神人(17)略无慕艳..意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意思: (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意思:《曹刿论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既克.,公问其故(2)又何间.焉(3)可以..一战(4)望其旗靡.(5)公将驰.之(6)弗敢专.也(7)小信未孚.2.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下载编辑修改打印《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词语积累1. 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 一词多义(1) 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① 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 词类活用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 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 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 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 妻妾之奉(奉:侍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 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 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2.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 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 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 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 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 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6. 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 《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五、重点句子默写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3.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5.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7.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8.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不也是可以停止了的吗?9.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学常识《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 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

为国别体史书。

二、通假字1.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三、词类活用1.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2.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3. 天下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4. 伏.尸二人,流.血千里(伏、流均为使动用法,使,, 伏,使,, 流)四、一词多义以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2.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3. 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使1.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动词,派遣)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动词,出使)徒1. 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2.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夫1. 此庸夫.之怒也(读 f ū,名词,指成年男子)2.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读 f ú,句首发语词,无意义)与1. 轻寡人与.( 通" 欤",疑问语气助词)2. 与.臣而将四矣( 连词,加,同)五、古今异义1. 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

今:连词,用在上半句, 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 表示承认前边的事, 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2.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

今:容易,简单,与难相对)3. 长跪而谢.之(古:道歉。

今:感谢或凋落)4. 岂直.五百里哉(古:只, 仅仅。

今:不弯曲,成直线)5. 秦王色挠.(古:屈服。

今:轻轻地抓)六、特殊句式判断句1.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一分句用“也”表判断;后一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2.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倒装句1.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2. 休祲降于天(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休祲于天降”)七、重点词语解释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⑶其.许.寡人(表示祈使语气)(答应)⑷大王加.惠.(给予恩惠)⑸故.不错意也(所以)( 错同“措,放置”)⑹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⑺逆.寡人者(抵触,不顺从)⑻非若是.也(这样)⑼虽.千里不敢易(即使)⑽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⑾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⑿布.衣.之怒(平民)⒀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⒁以头抢.地耳:碰,撞;⒂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⒃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⒄休祲:吉凶的征兆⒅秦王色挠.(屈服)⒆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⒇免冠徒跣.(脚)八、翻译句子1.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来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来交换。

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3.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5.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6.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7.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

(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

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8.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9.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九、常考点1. 本文选自哪部作品?答:《战国策》2. 秦王是怎样一个人?答: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3. 唐雎是怎样一个人?答:从容镇定、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4. 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5.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6、文末说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 并且请唐雎“坐”, 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

他请雎“坐”, 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

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一、注音叱咄(chìduō)俟(sì)负箧曳屣(qi è)(xǐ)皲裂(j ūn)媵人(yìng)衾(qīn)容臭(xi ù)烨然(yè)緼袍敝衣(yùn)二、文学常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

明初文学家,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有赠序和书序之分,这是一篇赠序。

三、通假字1.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四、古今异义欢迎下载编辑修改打印1. 录毕,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表行走。

2.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4. 右备容臭.古义:气味,文中指香气今义: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5. 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五、一词多义以1. 以.衾拥覆(介词,用)2.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3. 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 ,介词,因,以是,即“因此” ;第二个“以”,介词,把)家贫,无致书以观。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从1.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介词,向)2. 当余之从.师也(动词,跟从)足1. 以中有足.乐者(副词,足以,足够)2. 足.肤皲裂而不知(名词,脚)至1. 礼愈至.(形容词,周到)2.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到底)若1. 烨然若.神人(好像)2.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之1. 弗之.怠( 代词, 抄书)2. 走之.送( 代词,它,指书)3. 当余之.从师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 益慕圣贤之.道( 助词,解释为“的” )六、重点词解释1. 致: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