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范本

城市规划范本

城市规划范本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城市设计、建设和管理的综合性工作,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宜居性。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城市规划范本为例,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重要步骤和具体内容。

一、背景介绍范本城市位于某国中部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城市。

然而,近年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范本城市决定进行全面的城市规划。

二、城市规划的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注重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质量改善。

2. 公平与包容原则:确保城市发展惠及全体市民,包容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利益。

3. 效率与灵活性原则: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并具备应对变化的灵活性。

4. 文化保护与创新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鼓励创新设计和建筑风格。

三、城市规划的步骤1. 问题识别与目标设定:通过调研城市现状和问题,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任务。

2.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交通状况等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3. 规划原则与策略确定: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确定适用的规划原则和具体策略。

4. 规划方案设计:以解决城市问题和实现目标为导向,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市容改善等内容。

5. 计划成果评估与调整: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经济性、社会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6. 规划实施与监督:将规划方案转化为具体的工程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落地。

四、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确定土地用途分区,并统筹安排不同功能区的布局。

2. 交通规划:设计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提高交通效率和人民出行便利性。

3. 基础设施规划:统筹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概况(一)区位条件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

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

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

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

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

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

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

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

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

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

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

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福建省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福建省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二)
本次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也编制了总体规划,见表2-2。
表2-2 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总体规划
年代
规划名称
规划要点
2000
《赛江新城总体规划(1999-2020)》
城市性质:闽东地区物资集散地,以商贸、临海工业、轻加工业和港口为主的滨海小城市。
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5.0万人,远期(2020年)7.5万人。
(2)对电机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预测不足,导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缺乏拓展空间;
(3)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建设、管理等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城市建设不能统一规划管理;
(4)规划内容及深度已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和规划技术的发展。
(四)本次总体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
沿海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福温铁路相继从宁德、福安、霞浦、福鼎穿过,改变了福安老城区现有的地方交通枢纽区位条件,导致其交通地位急剧下降,原有交通优势逐渐丧失。
表2-1 福安历次城区总体规划
年代
规划名称
规划要点
实施评价
1985
《福安县韩阳镇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人口规模;规划区范围
确定了目前福安老城区的总体布局结构
1990
《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人口规模;规划区范围
此次规划未获通过和实施
1994
《福安市城区总体规划(1994-2005)》
见下文
见下文
布局结构:一市多区的布局形态,由城区、赛甘区、下白石区沿赛江呈带状分布。
2
该规划对老城区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阳头居住区、中兴路商业街等已建成,秦溪洋工业区初具规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外部宏观环境的改变,该规划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

目录第一章总则 (2)一、规划背景 (2)二、指导思想 (3)三、建设原则 (3)四、规划重点 (3)五、规划依据 (4)六、规划期限 (4)七、规划范围 (4)第二章镇域现状概况 (4)第一节区位 (4)第二节人口现状 (5)第三节旅游资源现状 (5)第四节自然地理条件 (6)第三章镇域规划 (7)第一节空间规划 (7)第二节面临问题 (7)第三节指导原则及产业发展定位 (7)第四节职能规划 (8)第五节发展的必要性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9)第四章镇区现状 (9)第一节居住资料: (9)第二节教育情况: (9)第三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9)第四节公共服务设施 (9)第五节商业、金融 (10)第六节文化娱乐 (10)第七节对外交通: (10)第五章镇区规划 (10)第一节镇区现状存在的问题 (10)第二节规划统筹 (10)第三节镇区用地布局 (11)第四节功能结构规划 (12)第六节道路系统规划 (12)第五节绿地系统规划 (12)第六章某小区详细规划 (12)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区位分析 (12)第二节规划结构 (12)第三节用地规划 (12)第四节道路系统规划 (12)第五节单体建筑设计说明 (12)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一)宏观政策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走过第10个年头,10年来,西部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未来战略的发展方向也由“开发”逐渐转到“开放”。

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在多方面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西部经济增长速度一改滞后的局面,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十年间都翻了一番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生态建设规模空前,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总结第一阶段西部大开发经验基础上,对下一阶段如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后中央对西部发展的再次部署。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1. 引言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城市整体发展的宏观思考和规划,旨在提供一个指导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本文档旨在说明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原则,从而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2. 目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各个要素,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等,使得城市能够在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任务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包括:•分析城市现状及问题:通过对城市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城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设定城市发展目标: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确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制定发展战略: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包括土地规划、交通规划、产业发展等方面,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

•提出政策建议:针对城市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引导城市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4. 原则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领域,协调各个要素的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可持续性原则:以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前提,确保城市发展能够持续进行。

•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参与性原则:鼓励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提高规划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5. 规划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以下内容:5.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内容,旨在合理布局城市的用地,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

5.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包括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骑行和步行规划等。

5.3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是为了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包括水资源保护、空气质量改善、垃圾处理等。

5.4 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设施规划。

城市规划说明书.doc

城市规划说明书.doc

一、城镇概况1.区位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县城大石口距景德镇市区6公里,东邻休宁县、婺源县,西毗波阳县,南接乐平县和景德镇市昌江区,北连祁门县和东至县。

古城为浮梁镇旧址,处于新县城的东北方向,整个古城面积为0.46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为2.27平方公里,以古县衙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北至规划新平路,西到白塔镇,东南依昌江岸[1]。

2.自然条件与资源条件浮梁县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为主,总的趋势为东西北三面高,三条山脉向西南低去,地形起伏变化较大。

昌江、南河及东河流域有零星分布的山间盆地,地势较为平缓,平均海拔40~50米。

昌江为境域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绕境而下,横穿整个古城,并在凤凰嘴处接纳主要支流东河水,丘陵之间,多条小溪也汇集昌江,形成脉络状河系结构,与茂密森林共谱“青山绿水”绿色生态。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年平均气温17.1℃,极端最低气温—10.9℃,最高气温41.8℃,年平均日照1968.5h,年平均降水量1768.9mm,年平均无霜期248天。

浮梁县陶瓷烧造源远流长,孕育了瓷都景德镇。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矿产有沙金、白云岩、高岭土、瓷石、大理石等;林业以茶叶为主。

矿产资源中高岭土最早开发,质量最优,其次瓷石、大理石、白云岩资源也极为丰富,都为陶瓷的优质原料,均有工业开发价值。

境内植被类型多样,其中森林覆盖面积最大,达到了总面积的58.4%,还有自然草被和农田植被共同组成了绿色生态环境[1]。

3.社会经济条件根据各方面资料统计,199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457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为921万元,第二产业为1979万元,第三产业为1678万元,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1%、43.2%、32.7%。

目前在浮梁县城大石口建一茶厂,年生产加工能力红茶2万担,绿茶1万担,为浮梁茶区中生产能力最大的精制厂,已成为县城中龙头企业。

旧城内景德镇啤酒厂、花炮厂等企业效益良好。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附件一概述一、概况(一)市域汉中市下辖2区9县,即汉台、南郑区和城固、洋县、西乡、勉县、略阳、宁强、镇巴、留坝、佛坪县,总面积27246平方公里,2000年底人口3689306人。

1、自然条件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南与四川省广元市和达县地区为邻,西与甘肃省陇南地区接壤,东、北与本省安康地区和西安、宝鸡市相毗连。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抱汉中、西乡盆地。

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和平坝,其中山地面积占75%以上,最高峰3071米。

汉中盆地东西长约116公里,南北宽5—30公里。

汉中为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天然分界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全年平均气温11℃—14℃,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在700—1800毫米,年日照1301—1784小时,为全省日照最少地区。

市域河流分属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占72.3%和27.7%。

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较大支流有沮水、玉带、褒河、胥水、酉水、牧马、泾洋等河流。

嘉陵江较大支流有毛坝河、碑坝河、后水、徐家河等。

2、建制沿革汉中市早在三十万年到七十万年前便有人类祖先在繁衍生息,夏朝时属梁州,殷商时属巴方,西周时并入雍州,春秋时又成为蜀国一部分。

战国时代,秦、楚、蜀、巴交错争夺,楚怀王和秦惠文王都曾设“汉中郡”。

秦统一中国后,袭之。

汉至明代,郡、府、路、道置废频繁,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改“兴元路”为“汉中府”,一直到民国2年方废府改道。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而设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设陕南行政公署,辖汉中、安康、商洛3个区,1951年撤销陕南行署,分设南郑(后改称汉中)专员公署,1968年改称汉中地区革委会,1978年设汉中地区行署,199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

3、经济发展汉中市历史上是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地区。

1949年全部工业产值只有1242万元,粮食总产45.8万斤,农业总产值13877万元。

彬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彬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彬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篇综述第一章县域概况彬县是中华民族始祖最早活动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位于关中平原北部,咸阳市域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

全县总面积1182.28平方公里。

县境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在咸阳市发展总体框架中处于“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区位优势相对明显。

一、自然条件1、在区域地质构造上,本县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内侧,总体构造形态为北西――北北西向的平缓单斜,在单斜面上有为数不多的、方向单一的宽缓褶曲,地层倾角小于9度,构造简单,基岩以中生界为主,产状平缓。

境内所见到的地层从三叠纪开始,自下而上依次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其中侏罗系发育良好,是含煤、含油的重要层位。

第四系主要为黄土堆积,厚度大,分布广,彬县的地貌主要在此地层上发育。

2、本县地貌属陇东黄土高原塬梁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泾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中部,将全县分割成东北、西南两塬夹川道的地貌格局,两个塬体均向泾河下游倾斜。

塬面破碎,沟壑密布。

有大小沟壑4089条,沟壑面积639.5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4.1%。

东北塬梁沟壑区包括北极塬、新民塬、香庙塬、和龙高塬,由四郎河、红岩河、百子沟和三水河切割形成。

总面积647.5平方公里,占全县的54.7%,海拔900-1240米。

塬、梁顶部较为平坦,塬坡受水流侵蚀,地形破碎。

西南梁峁沟壑区包括水平塬、水口塬、太峪新堡子塬和小南塬,由磨子河、水帘河、太峪河、孙家河及南沟、西沟侵蚀塬区形成。

面积约504.5平方公里,占全县的42.5%,海拔900-1500米,沟坡所占面积大。

泾河谷地川道区土地平坦肥沃,潜水埋深浅,灌溉便利,面积为31.2平方公里,占全县的2.6%,海拔715-873米,县城附近川道平坦,河曲发育,宽达2800米,而后洼以上和断泾以下河谷狭窄,宽仅100-300米。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前言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相应城市范围扩大,城市在市域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产也发生了变化。

省委、省政府对汉中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十分重视?1996年时任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在汉中考察时就明确提出汉中市要建设百公里“条带型”、“串珠式”城镇群的发展思路。

1997年程省长在听取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汇报时,提出建设陕西“明星城市”和大城市的规划构想,汉中市根据省领导批示精神,制定了《汉中市总体规划框架方案》,并于1997年3月正式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组于3月27日下现场踏勘、收集资料,5月外出调研。

在此基础上,规划组针对汉中市总体规划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提出了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14个专题研究报告。

7月25日汉中市邀请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陕西省内的著名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规划组编制了《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7年12月由汉中市人民政府主持召开了有建设部、重庆建大和省内部分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了《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依据审定的《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规划组于1998年初完成了《汉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1998年4月由陕西省建设厅和汉中市人民政府共同主持,由中国规划院、重庆建大、西安建大、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总体规划成果进行了评审并获得通过。

规划组在进行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和深化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汉中市建委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并经省规划院技术委员会进行了技术审查。

在评审会之后,又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2002年10月根据2000年3月省长办公会议精神,对规划成果再次修改、完善形成最后成果。

从资料收集到各阶段方案意见交换以及规划成果完成,整个规划工作受到汉中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市建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一、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规划是指为了提高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发展战略。

本规划说明书介绍了一个全面的城市规划方案,旨在改善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

二、目标本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的交通、居住和商业配套设施;2. 提高公共空间的质量,增加城市绿化和休闲设施;3. 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4. 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教育和医疗资源;5. 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环境可持续性。

三、规划内容1. 城市功能布局优化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道路网和交通枢纽,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同时,加强对市区和郊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果。

此外,规划还将在城市中心建设更多的商业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

2. 公共空间质量提升规划将增加城市的公园和绿地面积,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同时,规划还将改善城市道路和人行道的设计,提高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便利性,鼓励更多的居民选择步行或骑行。

3. 经济发展促进规划将重点发展城市的产业结构,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

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和商贸中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同时,规划还将注重培育本地的人才,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资源。

4. 居民生活质量改善规划将增加城市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同时,规划还将改善住房条件,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

此外,规划还将注重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5. 环境可持续性规划将注重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

同时,规划还将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单位;2. 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配合;3. 积极引进投资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规划的实施;4. 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并及时进行调整。

关于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关于胜芳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二、规划背景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及指导思想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三、规划指导思想第三章、规划重点问题研究一、城镇发展方向研究二、城镇功能布局结构研究三、道路交通系统网络的梳理四、规划人口和用地规模研究五、景观特色的营造六、镇域体系规划第四章、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一、规划期限二、规划范围第五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目标及策略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展望四、社会经济发展策略第六章、胜芳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一、经济协作区现状分析二、经济协作区区域规划三、区域土地资源与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四、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第七章、胜芳镇城镇发展战略一、城镇发展的区域分析二、城镇发展战略三、城镇发展规划目标与标志第八章、城镇性质与城市规模一、城镇职能二、城镇性质三、城镇规模第九章、镇区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一、概况二、城镇用地布局原则三、镇区空间布局四、用地发展方向第十章、居住用地规划一、概况二、规划原则三、布局结构四、用地规划分布第十一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一、概况二、规划原则三、布局结构四、公共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工业用地规划一、概况二、发展设想三、规划原则四、用地规划第十三章、仓储用地规划一、概况二、用地规划第十四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一、绿地系统规划二、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五章、对外交通规划一、公路规划二、对外交通设施规划三、对外交通用地指标第十六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一、概况二、城市交通发展预测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四、广场规划五、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六、规划道路广场用地指标第十七章、城镇基础设施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电力工程规划四、电信工程规划五、燃气工程规划六、环境卫生工程规划七、环境保护规划八、综合防灾规划第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一、规划原则二、近期建设年限及发展规模三、近期建设目标与主要标志四、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第十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胜芳镇地处北京、天津、保定三角中心的东淀及其北岸,是河北省霸州市东部的建制镇。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范本第⼀章⽩⽯岩乡基本概况⼀、乡域概况(⼀)地理位置⽩⽯岩乡位于紫云⾃治县西部,距紫云县城18公⾥。

处东经105 o55′01″⼀106 o 02′09″,北纬25 o 44′28″⼀25 o52′40″之间。

东邻松⼭,南界⽕花,西接镇宁县本寨乡,北抵猫营镇。

南北长15.06km,东西宽11.4km,国⼟⾯积约143km2。

(⼆)政区沿⾰⽩⽯岩乡原为秦属象郡驻地。

民国21年建镇,归京州区(今松⼭镇);民国28年调整建置,设⽩⽯岩保,民国32年调整建置,辙⽩⽯岩保,划为德舆乡(驻地狗场 ),民国34年划为松⼭镇,设⽩⽯岩保,解放初,1952年12⽉26⽇复设⽩⽯岩乡, 1961年改为⽩⽯岩乡⼈民公社。

1985年7⽉复建⽩⽯岩乡,辖9村,⼟地⾯积62.88平⽅公⾥;1501户,7684⼈,其中:男1218⼈、⼥1020⼈;⾮农业⼈⼝125⼈。

1991年12⽉辙区并乡建镇,建⽩⽯岩乡,辖原⽩⽯岩乡⾯积外,辖原松⼭镇⽩云乡的幸福园村、群联村、⼤⽔井村、及原⽕花区的新弛村,总辖13村。

(三)⾏政辖区及⼈⼝截⾄2011年底,⽩⽯岩乡辖13个⾏政村,分别是⽩⽯岩、⼩湾、⼤坪、抵桶、⽢⽔井、幸福园、长⼭、岩上、新院、猛德寨、新弛、⼤⽔井、群联,其中⽩⽯岩村为乡政府驻地,计77个村民组15515⼈,其中农业⼈⼝15103⼈,⾮农业⼈⼝412⼈,在校学⽣2999⼈,农业⼈⼝占总⼈⼝的97.8%,在校学⽣占总⼈⼝的19.3%。

(四)⾃然条件1、地形地貌⽩⽯岩乡地形地貌以丘陵⼭地为主,东⾼西低,向东西两侧倾斜,属杨⼦程地台上杨⼦台褶带。

境内以垭都-紫云深断裂为界,分属两个Ⅲ级构造单元。

垭都-紫云深断裂在紫云境内属南隐伏段,由西部的镇宁县境进⼊后贯穿全乡。

境内海拔1000.8-1250m,相对⾼差150m,⼭地⾯积占78.13%,丘陵⾯积19.71%,盆地⾯积占2.16%,岩溶⾯积占30.5%,⼟壤以黄壤⼟砂⼟居多。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第1章规划界定1.1 规划编制背景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保障。

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口。

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

构建“两型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

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石、咸宁、黄冈4条城际铁路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

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

值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格式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格式

目录说明书五云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部分镇域规划(略)第二部分镇区总体规划4 城镇性质和规模4.1 镇区概况及现状用地分析1.镇区概况五云镇位于赣县西北部,与本县湖江、储潭乡,赣州市水西镇,南康市毗邻,镇政府驻五云圩,距县城29公里。

多年来镇区经济以农业和传统商业为主。

经济总量比较小、发展速度慢,农民增收困难。

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商服业经营品种和范围基本满足需要,但特色不明显,服务质量和层次有待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后期管理、维护力度不大,镇容镇貌较差。

2.现状用地分析(1)居住用地现状建成区居住用地共 ha,占建设用地的 %,人均 m2,。

(2)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共 ha,占总建设用地 %,人均 m2。

①行政管理用地:②教育机构用地:镇区现有中学1所,学生3214人。

中心小学一所,学生732人。

③文体科技用地:④医疗保健用地:镇区现有卫生院一所,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职工人数15人,病床数15个,全年门诊人数为1800人/月。

共设有村卫生所及其分支机构20个,个人诊所一个,共有乡村医生25人,个体医生一人。

⑤商业金融用地:⑥集贸市场用地:(3)生产设施用地(4)仓储用地(5)对外交通用地(6)道路广场用地(7)工程设施用地(8)绿地3.现状特点及问题4.2 城镇性质根据五云镇现状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及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赣县总体规划的要求,城镇性质拟定为:理由阐述如下:4.3 城镇规模1.据调查统计,五云镇区2010年末常住人口为4000人。

镇区常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35%,亦即该镇现状城镇化水平。

2.在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规划期内五云镇区的建设力度加大,二、三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镇政府将采取包括户籍制度、福利制度在内的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特别是由于五云镇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将吸纳大量进城人员,镇区人口规模未来将会有较快的增长。

城市规划范本

城市规划范本

城市规划范本城市规划是指对一个城市进行整体布局、结构、功能、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旨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下面是一个城市规划范本,总共700字:城市规划范本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城市规划范本的背景是一个中等规模、发展迅速的二线城市。

该城市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挑战。

二、目标1. 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空气和水污染,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提高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增加公园和绿地的数量和质量。

4. 加强城市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5. 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三、策略1. 交通规划(1)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提高公交车辆和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覆盖范围。

(2)建设便捷的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出行,减少汽车污染和拥堵。

(3)优化道路网结构,改善交通流通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2. 环境规划(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减少大气和水污染。

(2)增加绿地和景观设计,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3)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基础设施规划(1)加强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优化供水、供电和供热系统,确保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建设完善的社区设施,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

4. 土地利用规划(1)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2)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土地使用,避免乱占耕地和违法建设。

(3)鼓励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1. 成立城市规划部门,专门负责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建立城市规划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定期对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凤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凤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凤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现状概况和规划背景一、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凤县古称凤州,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4′19″-107°10′26″,北纬33°34′50″-34°18′13″。

东与本省太白县交界、南与勉县、留坝县接壤,西与甘肃省天水市、两当县为邻,北与宝鸡市、陈仓区相连,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

凤县距西安市297公里,宝鸡市102公里,汉中市162公里。

宝成铁路穿境而过,县内铁路总长90公里,设有七个火车站,316国道、212省道以及眉凤公路等国道、省道与地方道路相会其中,四通八达。

2.气候凤县处于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南侧,属于暖温带半温润山地气候区,鉴于山地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小气候差异大。

全县年总辐射平均为10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为1840小时,光热条件不足。

年平均温度11.4℃,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无霜期227天。

降水集中,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613.2毫米。

年均湿润指数为0.74,最大积雪厚度9厘米,最大冻土深度39厘米,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西南风,平均风速0.7米/秒。

3.地形地貌凤县地处秦岭山地,境内峰峦重迭,山势陡峭。

县境内地貌单元由北秦岭中低山、中秦岭中低山和山间断陷盆地三部分组成。

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平均海拔约在900-2700米之间。

最高峰为唐藏乡辛家山之透马驹峰,海拔2738.7米,最低处为温江寺乡两河口,海拔915米。

流域内山间断陷盆地较多,其中较大的有东河桥盆地和凤州盆地。

嘉陵江两侧山麓海拔为1400-1800米,相对高度为500-800米,河谷密布,山坡陡峻,多为30°-40°。

由于过度垦植及滥伐山林,岩石裸露地表,风化强烈,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现象。

4.水系及水资源凤县属长江流70域,有1公里以上河溪714条,总长2394.4公里,密度0.75公里/平方公里。

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

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一、引言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是为了指导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而编制的一份重要文件。

本说明书旨在提供详细的城市设计规划方案,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本城市设计规划说明书是针对某个城市的发展需求而编制的,该城市位于某国某省,人口约为XX万人,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该城市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利用不合理等,需要通过科学的城市设计规划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城市愿景本城市设计规划的愿景是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交通系统效率、改善环境质量等手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四、城市设计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设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3. 经济发展原则:通过优化城市布局、提高交通效率等手段,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4. 生态保护原则: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五、城市设计规划内容1. 城市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功能分区,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以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

2. 交通系统规划:优化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公交系统等,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3. 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减少污染排放、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等,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4.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5. 城市景观规划:通过景观设计,创造宜人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六、实施计划1. 阶段目标:制定城市设计规划的阶段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确保城市的有序发展。

2. 实施步骤: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的实施步骤,包括调研、方案设计、评估和监测等,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十五汉中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一、抗震防灾规划1、地震预测汉中市位于秦岭地槽汉中——安康——竹山地震断裂带上,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是陕西省重点设防城市。

根据其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记录等分析,估计汉中盆地不会发生7级以上的大震,但不排除发生5.5—6级地震的可能性。

汉中市区地质构造可能使地震波聚集放大,加之杂填土和淤泥质土在城区分布较多,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地震灾害程度。

2、指导思想坚持“预作准备,减少损失”和“以防为主,抗、防、避相结合”的原则,防突发地震,以工程抗震为主,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3、防御目标提高城市居民地震时的应变能力和领导机构的组织指挥能力,逐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地震灾害,保证地震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4、规划建设控制标准(1)建筑密度——30—35%(2)人口密度——8000—10000人/平方公里(3)公共绿地——不小于5—7平方米/人(4)房屋间距——不小于1.5倍两侧建筑物平均高度5、抗震防灾规划(1)工程抗震①凡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对于重要工程,如城市生命线工程可按本地区设烈度提高1度设防。

②按照“量力而行,区别对待。

确保重点,分期分批、逐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城市抗震加固,尤其对生命线工程的抗震加固放在首位。

(2)抗震分区根据场地土质、土层剪切波、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等各因素,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抗震有利地段、抗震不利地段、抗震危险地段三类。

抗震有利地段——铁路线以北地区;铁路线以南北环西路到前进及汉白路以北地区。

抗震不利地段——汉江一级阶地中部和前缘地带以及汉江高漫滩地带。

抗震危险地段——汉江两岸的低漫滩地段。

(3)防止次生灾害根据汉中市实际情况,当遭受地震时,可能发生水灾、火灾、毒品扩散等次生灾害。

防止次生灾害的对策如下:①应采取“以防为主,根治隐患,防治、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②从规划角度,对不可变因素如水库设施进行加固措施;对于次生灾害源、毒口放射源,如油库、医院等单位进行合理布局,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确保震时安全。

(4)生命线系统抗震生命线系统是城市的命脉,震时应保障供水、供电、医疗、消防、粮食、交通、电讯七大系统能基本正常运行,使城市免遭更严重的破坏,也使震后救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5)避震疏散应以临震避难为主、震前疏散为辅,本着“就近、安全、方便”的原则统筹安排,疏散场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根据地震灾害程度,分类实施避震疏散方案。

①选择地形开阔,交通便利,附近无次生灾害源的场地如公园、体育场、学校操场、停车场、单位内部草坪空地、本站广场、城区周围耕地作为避震场地。

②考虑震前疏散和震后疏通,将城市道路分为三级,首先保证一、二级避震疏散主干道的畅通。

避震场地及疏散道路详见规划图。

(6)教育宣传平时应宣传抗震防灾基本知识,举办知识讲座或展览,使各个阶层的干部与群众正确了解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性,提高震时势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人防规划1、城市战略地位及设防等级汉中市是历史军事战略要地,陕西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两次被列为国家级三类人防设施城市。

2、指导思想“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促进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逐步增强城市综合防护能力,促使城市成为具有经济发达、有效抗御各种灾害、战时防空抗毁、保存战争潜力的多重功能的现代化城市。

3、规划原则把人防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扬长避短、同步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综合开发、配套建设、量力而行、平战结合、注重实效、立足战备、服务四化。

4、汉中市人防现状汉中市现有人防工程面积30788平方米,人均仅0.1184平方米,其中地下室16处,开掘式单体工程73处,城市人防干道一条,长1434米。

现状面积不仅达不到三类防空城市人均0.5—1平方米的标准,而且分布不平衡,不便于紧急疏散。

人防工程不配套,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讯指挥抢救系统。

5、人防规划(1)工程建设①在城市建设中应新建一批地下人防工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实施,平战结合。

②尽快完善配套工程,连接通道,配备公共设施。

③对旧有工程进行加固修复处理。

④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作用以及加强平时的维护管理。

(2)重要目标防护城市的重要目标是未来战争中敌方攻击的重点对象,必须对重要目标进行防护以增强其防护能力。

市区重点防护目标包括:党政军机关、市防空指挥机关、生命线系统工程、人口密集区、易燃易爆区等。

(3)临战人员疏散原则是留强走弱。

先要害科研单位,后一般单位;先人后物;先弱后强。

合理布局集散点,加强疏散地建设。

人口疏散工作在市人防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进行,各办事处成立疏散组,分区、对口进行疏散。

汉中市人口疏散地域主要在市区北面的山区。

(4)人防工程的利用开发现状开发利用人防工程面积达13000平方米,产值425万元,利税70万元,预计到2010年,规划人防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工程面积将达到57290平方米,主要用于商业娱乐、停车、仓储,更大效能的发挥人防工程和平时期的作用。

今后在城市建设中,人防工程与基础设施必须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尽量结合居住小区、商贸中心、绿化广场进行建设。

三、消防规划1、消防现状汉中市现有公安消防队三个(消防一中队、直属中队、消防分队),共有人员105名,车辆十一辆。

市区内设火警了望台一座,火警高度台一个,负责全市消防队伍的指挥和通讯联系。

截至1995年,老城区设有市政消火栓86个,而目前应设380个;南郑应设22个,现仅有5个,远远不能满足城市消防的需要。

2、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提高市民防火意识,消除火灾隐患,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

3、消防规划(1)消防站建设①保留原消防站的同时,加强消防站的规划建设,合理布置消防站在城区的位置,全市共设置8个消防站,每个服务半径1500米,满足消防队在5分钟内到责任区边缘的要求。

②消防站建筑应按城市基本抗震烈度提高1度进行设防。

③合理利用高层建筑设置消防了望设施,并配置监视和通讯报警设备。

④合理规划建设和改造区内道路,保证消防车道的通畅。

(2)消防给水①市政道路按120米间隔设置消火栓;居住区内消火栓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

②采用多水源供水方式,充分利用江河、水库、湖面等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并修建相应的取水设施和消防车通道。

③消防给水管道陈旧或水量、水压不足,应进行扩建、改建或更新,满足消防供水的要求。

(4)火灾报警与消防通讯指挥①汉中市火灾报警方式宜采用“集中接警”与“责任中队监听”(即分散接警)相结合的方式。

②建立全市消防指挥中心,配备通讯联络设施,逐步建设比较先进的有线、无线火灾报警和消防通讯指挥系统。

③消防指挥中心应与城市生命线系统中枢单位和重要部门以及一级消防重点保卫单位设有专线通讯。

附件十六汉中市城市旅游规划一、旅游资源概况及综合评价汉中市域有文物旅游点113处。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省级19处;县(市级)93处。

汉中市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即勉县武候祠一定军山、留坝张良庙一紫柏山、城固南沙河、南郑南湖、汉中天台山一哑姑山、西乡午子山、略阳江神庙一灵岩寺。

此外,还有国家级“三国”旅游专线1条。

秦岭山区为我国著名的“天然生物宝库”。

汉中市区是旅游资源是最集中的地区。

石门栈道及石刻、古汉台、拜将坛、天台山、南湖、圣水寺、龙岗寺、石门水库都分布在这里。

汉中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涵丰富。

既有世界最早的遂道建筑和汇集众多珍品的摩崖石刻,也有以汉文化、三国文化为特色的古遗址、古墓葬,还有独具陕南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尤其是秦巴山区还蕴含特有的汉、三国动植物……。

所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开发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汉、三国文化旅游、陕南风景名胜旅游以及科学考察旅游提供了广阔而诱人的前景。

汉中市旅游业在陕西省旅游大格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是陕西“米”字型旅游发展格局的西南翼,而汉江流域又是陕西的一条旅游黄金带。

随着西安—汉中—成都高速公路的修通,汉中市是连结关中和四川两大旅游热点地区最便捷、最重要的结点,汉中将很快迎来旅游的黄金时期。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汉中市中心区为龙头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区有中档接待条件的宾馆6家,低档近20家,总床位1200个。

八十年代以来已接待入境者2万人以上,接待国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

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交通、资金等不利影响,已开发利用的景点还不到总资源的10%,旅游项目单一;旅游基础设施、城镇综合功能及接待服务配套设施均较差;旅游发展强度不大,旅游业尚未成为支柱产业。

三、旅游业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1、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和西汉高速公路修建的契机,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2、充分利用市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走旅游产业化的路子,将旅游业作为发展汉中城市经济的产业对待,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整体促销,配套建设,建立市区与市域、市域与周边区域的网络关系,逐步形成入境、出境、国内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3、将旅游业作为由人、资源、设施和信息等四大要素组成的系统工程,结合经济实力安排发展时序。

4、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建立统一、健全的旅游经济市场体系,使市区与全市形成整体性的网络关系,使全市与周边地区、尤其是西安市形成网络关系;2015年分别达2万人次/年和200万人次/年。

(三)旅游带和旅游区的划分市域旅游富集带有两条,即汉江带秦岭带,前者由西乡、洋县经城固、汉中到勉县,其文物景点大多分布在汉江两岸,尤以城镇内景点为多;后者分布在秦岭南坡,包括洋县朱保护区、佛坪大熊猫保护区、金丝猴保护区、汉中天台山风景区、留坝褒斜栈道及张良庙风景区、略阳灵岩寺等。

全市可划分为6个主要旅游区:(1)以汉中中心市区为核心的综合性的中心旅游区;(2)以三国历史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勉县(定军山)旅游区;(3)以汉江历史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城固旅游区;(4)以“纸文化”和珍稀动物观赏研究为特色的洋州旅游区;(5)以秦岭古栈道观赏、研究和自然风光、历史名胜观赏为特色的留坝旅游区;(6)以珍稀动物观赏保护研究为特色的佛坪旅游区。

(四)旅游路线组织主要旅游线规划为以西安——佛坪——洋县——汉中——镇巴——重庆线和五丈塬经褒斜道到汉中——勉县——成都线为两条南北轴线,汉江两岸为东西轴线。

这3条重要的旅游线将6大旅游区串连起来,构成整体性的旅游网络。

汉中市域内旅游东线是以汉江文化、珍稀动物保护观览、科考为主;西线是以三国文化旅游为主,北线以自然风光和汉文化旅游为主,南线以自然风光旅游为主,而汉中市城区为综合型旅游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