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合集下载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注意事项】 1.用测力计作阻力时,应保持测力计与杠杆成 垂直状态。同时还应注意不能使测力计的指针与刻度 板摩擦。 2.调好杠杆平衡进行实验之后不得再调整平衡 螺母。 3、交代杠杆在挂钩码前处于水平位置的目的。
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 我们就说杠杆平衡。
实验一《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仪器和器材】杠杆,测力计,钩码,线,方座支 架。 【实验方法】 1.安装、调整杠杆 将杠杆安装在方座支架上,安装时注意使杠杆 的支撑轴成水平。调整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平衡。 2.研究动力和阻力相等的平衡 取数目相同的两组钩码,一组作动力,一组作 阻力。把它们分别挂在杠杆的两臂上,先把动力臂长 度固定,改变阻力臂的长度直到杠杆平衡。这样做3 至4次,看每次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是否相等。把 最后一次数据记入表中。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3.研究动力和阻力不相等的平衡 在杠杆两臂分别挂上2个和4个钩码。改变阻力臂的 长度,直到杠杆平衡。改变动力臂的长度重复实验。看 每次的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和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是否 相等。把最后一次读数记入表中。 4.用测力计作阻力进行实验 在杠杆的一臂挂上3个钩码作动力,在同一臂上用测 力计向上拉杠杆作为阻力,一直到杠杆平衡。然后记下 测力计的读数以及动力臂、阻力臂的数值。这样做几次, 看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和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 5.分析数据 分析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次数
1 2 3 4 5 6
动力 F1/N
阻力 F2/N
动力臂 l1/m
阻力臂 l2/m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 F2 l2

高中杠杆实验报告

高中杠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杠杆原理,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2.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杠杆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状态。

3. 学会使用杠杆进行简单的力矩计算。

二、实验器材1. 杠杆(含支架)2. 钩码盒一套3. 弹簧测力计4. 细线5. 刻度尺三、实验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其原理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四、实验步骤1. 将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在杠杆的左端挂上一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量和距离支点的距离(动力F1、动力臂L1)。

3. 在杠杆的右端挂上一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量和距离支点的距离(阻力F2、阻力臂L2)。

4. 改变钩码的位置,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相应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值。

5. 改变钩码的重量,重复步骤3和4,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6.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重量,重复步骤3、4和5,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动力F1 (N) | 动力臂L1 (cm) | 阻力F2 (N) | 阻力臂L2 (cm)--- | --- | --- | --- | ---1 |2 | 10 | 1 | 52 |3 | 15 | 2 | 103 |4 | 20 | 3 | 154 |5 | 25 | 4 | 205 |6 | 30 | 5 | 25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当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 当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大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时,杠杆处于不平衡状态,且向动力臂较短的一侧倾斜。

3. 当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小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时,杠杆处于不平衡状态,且向阻力臂较短的一侧倾斜。

七、实验结论1.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杠杆探究实验报告

杠杆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平衡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实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验报告撰写水平。

二、实验器材1. 杠杆(含支架):一根,长度适中,两端可挂钩码。

2. 钩码盒:一套,包含不同质量的钩码。

3. 弹簧测力计:一个,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4. 细线:若干,用于悬挂钩码。

5. 刻度尺:一把,用于测量力臂长度。

6. 记录本:一本,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原理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四、实验步骤1. 将杠杆放在支架上,确保其水平并静止。

2. 在杠杆两端分别悬挂钩码,并调整其位置,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3.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端钩码的重量,记录数据。

4. 使用刻度尺测量两端钩码到支点的距离,即力臂长度,记录数据。

5. 改变一端钩码的质量或位置,观察杠杆是否仍处于平衡状态。

6. 重复步骤3-5,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动力(N) | 动力臂(m) | 阻力(N) | 阻力臂(m) | 平衡条件------- | -------- | -------- | -------- | -------- | --------1 | 2.0 | 0.5 | 1.0 | 0.5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2 | 3.0 | 0.6 | 1.5 | 0.6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3 | 4.0 | 0.7 | 2.0 | 0.7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4 | 5.0 | 0.8 | 2.5 | 0.8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5 | 6.0 | 0.9 | 3.0 | 0.9 |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在多次实验中,杠杆均处于平衡状态,满足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的平衡条件。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臂L1_<___ 阻力臂L2
动力臂L1__=__ 阻力臂L2
新 知
力的
动力F1_<_____ 动力F1__>____阻 动力F1_=_____阻
梳 关系

阻力F2
力F2
力F2
既不省力也不
特点 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但省距离 费力,既不省距
离也不费距离
撬棒、开酒瓶 缝纫机脚踏板、
应用
托盘天平
的起子
筷子
馈 A
是 支点 ,F1是 动力 ,F2是 阻力 ,L1是 动力臂,L2
是 阻力臂。
图5-1
课 4. 如图5-2所示,一名同学在做俯卧撑,如果把人的躯干看

反 成一个杠杆,该杠杆的支点是 B (填图中字母)点,动力
馈 A
是 地面对手掌的支持力 (选填“手掌对地面的压力”或“地
面对手掌的支持力”),阻力是 人自身的重力 。
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 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
应 用
(2)如图所示,在杠杆左侧
示 A处挂4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侧
B处挂 3 个相同的钩码。
图6-5-4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
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
力杠杆的是___A____,属于
等臂杠杆的是__C_____。
(均填字母)
图5-6
课 5.如图5-7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杠杆长0.4 m,在它
堂 反
的中点B处挂一重30 N的物体G。若在杠杆上A端施加竖直
馈 方向的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求F的大小。

2024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突破(全国通用版):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版)

2024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项突破(全国通用版):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版)

实验1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基础考点梳理1.实验装置图2.实验前(1)杠杆状态的判断:静止时(包括水平位置静止和非水平位置静止)均达到平衡状态(2)选中点作杠杆支点的目的: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此时杠杆重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重力的力臂为0(3)平衡螺母的作用及调节方法:作用:调节杠杆平衡;调节方法:左高左调,右高右调(4)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a.便于测量力臂;b.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3.实验操作(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实验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测量力臂4.实验数据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的问题a.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出的结果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 3.80.15 3.00.10b.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应为F1=F2,l1=l2的错误结论,原因是没有改变力的大小和位置,多做几组实验,得出普遍规律.实验序号F1/N l1/cm F2/N l2/cm 123232333334343(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5.多次实验的目的:让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6.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F1l1=F2l2)(1)要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判断另一端钩码的数量或需要移动的位置.(2)杠杆平衡时,在杠杆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钩码或将两边的钩码移动相同的距离,判断杠杆向哪端倾斜.7.实验时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如图)(1)优点:能直接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2)操作注意事项①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该沿竖直方向拉杠杆,沿竖直方向拉的目的是方便读出或测出力臂的大小.斜拉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但是力臂的大小不好测量.②弹簧测力计使用前需重新调零.(3)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与倾斜拉的相关判断①如果只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拉力的力臂变小,如图中l1<l2.②竖直向下拉时,拉力最小.③不管竖直拉还是倾斜拉,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不变.8.实验结论拓展: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时,F1l1=F2l2,此时动力作用的效果与阻力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如果杠杆受到动力F1、F2和阻力F3三个力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F3l3典型例题赏析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1.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右___(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操作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要点1.平衡螺母的调节:实验前杠杆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2)小明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在下表中记录数据,然后改变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其目的是让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第1、2次杠杆平衡时的数据已填入下表,图乙是第3次杠杆平衡时的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为__1__、为___0.15__.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 2.50.220.25220.15 1.50.23 1.50.1①②要点2.结论普遍性的操作:应多次改变动力或阻力的大小、作用点(位置)、方向.(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4)(科学推理)(2022安徽)第3次实验后,小明用带杆的滑轮水平向左缓慢推动右侧悬挂的悬线(保持上端悬点不动),如图乙,不计摩擦,杠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原因是由于力不变,但力臂减小.要点3.关键点解读:滑轮推动悬线实质改变的是力的方向,没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改变则力臂变小(5)(2022宜宾)如图丙所示,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左(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两侧钩码各自数量的前提下,仅需把左侧钩码向右移动一格.(6)(装置改进)(2022河南)实验小组对探究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丁所示又进行了实验,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斜拉也能避免得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因为这样做改变了拉力方向总是和杠杆垂直的情况.在测量拉力F的力臂时,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你认为拉力F的力臂应为OB(选填“OA”“OB”或“AB”).要点4.将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优点:可以连续改变拉力的方向、直接读出力的大小.注: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7)(支点位置对结论影响)(2021湘潭)实验时,不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的中心位置保持在O点不变,将支点换到O′点,如图戊所示,发现A点处只挂1个钩码,杠杆仍然保持平衡,若每个钩码的重为0.5N,则杠杆重力为__0.5___N,由此可知,将杠杆支点设在__O_(选填“O”或“O′”)点进行实验,能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要点5.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使得杠杆的重心落在支点上,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结论产生影响.(8)(宽杠杆问题)(2021陕西)如图己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只将左侧的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___OB___(选填“OA”“OB”或“AB”),此时杠杆__仍能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保持平衡.(9)(科学论证)(2022益阳)当货车所载货物重心太靠后时,货车会翘起来,如图庚所示,这样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若以后轮为支点,货物对货车压力F的力臂用l1表示,货车重力G的力臂用l2表示,货车之所以会翘起来,是因为Fl1__>__Gl2.(选填“>”“<”或“=”)2.小明利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是平衡状态(填“是”或“不是”),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此时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消除杠杆重对实验的影响;(2)杠杆调平衡后,在左侧A位置挂上钩码,且保持左侧悬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不变(如乙图),调节右侧悬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对应的力F和力臂L1大小,绘制成图像如图丙所示。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注意事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注意事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注意事项杠杆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物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可以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实现物体的平衡。

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我们需要准备一根杠杆、一个支点和一些质量相同的物体。

杠杆可以是任何具有一定长度和刚性的物体,比如木棍或金属杆。

支点可以是一个固定的点或一个支架,用于使杠杆可以旋转。

质量相同的物体可以是一些小砝码或任何具有相同质量的物品。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将杠杆放在支点上,并在杠杆的两端悬挂质量相同的物体。

为了保持平衡,我们需要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得杠杆保持水平,并且两端的力相等。

在进行实验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我们需要确保杠杆和支点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以便更好地观察平衡条件。

其次,我们需要确保杠杆的长度足够长,以便在调整物体位置时可以更准确地控制平衡。

同时,我们也需要确保杠杆具有足够的刚性,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弯曲或变形。

我们还需要注意测量力的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弹簧秤或称重器等工具来测量物体悬挂的力大小。

在进行测量时,我们需要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调整杠杆平衡时,我们可以尝试不同位置的物体悬挂点,并观察杠杆是否保持平衡。

当杠杆达到平衡时,我们可以发现两端的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这就是杠杆平衡的条件。

除了调整物体位置,我们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来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当物体的质量增加时,我们需要调整悬挂点的位置,以保持平衡。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与物体的质量和位置有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首先,确保实验场地的安全,避免杠杆碰到其他物体或人。

其次,注意小心操作,避免物体掉落或杠杆突然失去平衡导致意外发生。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和注意事项。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进一步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中。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版)

实验1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版)

实验十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剖析【探究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50g=0.05kg,重为: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破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ι,)先固定%大小和动力臂I]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1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i、动力臂k阻力F2和阻力臂∣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固定%大小和动力臂k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④改变动力F]的大小,保持动力臂h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ι大小和阻力臂∣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⑤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1动力F1(N)动力臂11(cm)动力义动力臂(NM阻力F2(N)阻力臂I2(cm)阻力又阻力臂(N∙m)步骤2步骤3步骤4[实验结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公式表示:F1L1=F2L2 o思考: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答:可以方便用刻度尺来直接测出实验中杠杆的力臂大小【考点方向】: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左高右调,右高左调。

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

2、实验过程中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便于直接测量(读出)力臂。

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将祛码换成测力计的好处是: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方便。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引言杠杆平衡条件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一个杠杆系统中,当施加力矩平衡时,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实验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并且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际应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际应用,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正确性。

实验原理杠杆平衡条件描述了在一个杠杆系统中,当施加力矩平衡时,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一个简单的杠杆系统中,当施加的力矩平衡时,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表示为:F1 × d1 = F2 × d2,其中F1和F2分别为施加在杠杆两端的力,d1和d2分别为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根据这一平衡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正确性。

实验步骤1. 准备杠杆系统,包括一个杠杆和两个力臂。

2. 在杠杆上标出支点和两个力点的位置。

3. 在一个力点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下施加力的大小和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4. 通过调整另一个力点的位置,使得杠杆保持平衡。

5. 记录下另一个力点的位置和施加在该力点上的力的大小。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力矩,验证杠杆平衡条件的正确性。

实验数据施加在力点1的力:F1 = 10N力点1到支点的距离:d1 = 20cm力点2到支点的距离:d2 = 10cm施加在力点2的力:F2 = ?实验结果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 × d1 = F2 × d2,可以计算出施加在力点2的力为F2 = (F1 × d1) / d2 = (10N × 20cm) / 10cm = 20N。

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正确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正确性。

杠杆平衡条件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实验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还可以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在物理学中,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传递力量和运动。

在本次实验中,我
们将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报告。

首先,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杠杆系统,包括一个支点和两个不同长度的臂。

我们在支点处放置了一个物体,然后通过施加力来使杠杆保持平衡状态。

我们
测量了施加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记录了支点和物体的位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我们得出
了以下结论:
1. 当施加的力矩和支点处的力矩相等时,杠杆将保持平衡状态。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力矩的平衡方程:力矩 = 力× 臂长。

3. 杠杆的平衡条件适用于不同长度和重量的臂和物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杠杆的平衡条件,并掌握了如何利用力矩的平
衡方程来分析和解决杠杆平衡问题。

这对于我们理解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和应
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杠杆平衡原理的机会,并且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原理咱先来说说杠杆是啥。

杠杆呢,就像咱平时见到的跷跷板一样。

你想啊,跷跷板中间有个支点,两边的人一上一下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杠杆的表现形式呢。

在这个简单的跷跷板里,就蕴含着杠杆的小秘密。

那这个实验原理到底是咋回事呢?其实就是要探究在杠杆平衡的时候,力和力臂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啥是力臂呢?力臂就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这就好比你要去够一个东西,你从某个点出发,到那个东西的最短距离,就是类似力臂的概念啦。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呀,我们会用到一些器材。

有杠杆,还有钩码这些小玩意儿。

我们把杠杆放在支架上,让它能够自由转动,这就像给跷跷板找了个合适的支撑点一样。

然后呢,我们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

这时候就开始有意思啦。

当我们在左边挂几个钩码,在右边也挂几个钩码的时候,会发现有时候杠杆就平衡了,就像跷跷板两边的人重量刚刚好,就不会一边高一边低啦。

这时候我们就要去观察和记录一些数据啦。

比如说左边钩码的重力,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力,然后测量从支点到左边钩码拉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这就是左边的力臂啦。

同样的,右边也这么操作。

我们会发现一个超级有趣的现象哦。

如果左边的力乘以左边的力臂等于右边的力乘以右边的力臂,杠杆就平衡啦。

这就像是一种神奇的等式关系。

比如说左边挂了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力臂是3厘米,右边挂了3个钩码,每个钩码也是0.5N,力臂是2厘米。

那左边就是2×0.5×3 = 3,右边就是3×0.5×2 = 3,两边相等,杠杆就平衡得稳稳当当的呢。

这个原理在生活中也有好多应用呀。

就像咱们开瓶器,它就是一个杠杆。

你手用力的地方到支点的距离,和瓶盖那里到支点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我们用比较小的力,就能把瓶盖打开,就是因为这个杠杆平衡条件在起作用呢。

还有咱们的剪刀,剪刀的两个把手和刀刃那里,也是杠杆的关系。

要是在实验的时候,我们不小心改变了一边的钩码数量或者力臂大小,杠杆就不平衡了,就像跷跷板上突然来了个更重的人,或者那个人坐得离支点更近了一样。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绝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绝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作者:广西崇左市桐中梁洪章
一、探究目的: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杠杆、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
三、探究假设: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四、实验步骤: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每一个钩码50g=0.05kg,重为:
G=mg=0.05kg×10N/kg=0.5N】,(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
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数值,并将实
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在移动阻力作用点,改变阻力臂l?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整理实验器材。

五、数据记录: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六、分析论证: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表示:
F1L1=F2L2
思考: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答:可以方便用刻度尺来直接测出实验中杠杆的力臂大小。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平衡的条件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在杠杆右边钩码下方再挂一个同样的钩码杠杆左边的钩码应移动多少距离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 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线。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 杆在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保持平衡; (3)把支点右侧的力F1当做动力,支点左侧的力F2当做阻力, 记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数值,填入表格; (4)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三次实验,将结果填入表格。
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 验 次 数
动力F1 (牛)
动力臂L1 (米)
动力×动力 阻力F2 臂 F1·L1 (牛) (牛·米)
阻力臂L2 (米)
阻力×阻力 臂 F2·L2 (牛·米)
1
2
3
4
实验结论:杠杆平衡的条件为: 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即 F1L1 = F2L2 上式表明: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 的几分之一。
杠杆平衡的条件
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在杠杆右边钩码下方 再挂一个同样的钩码,杠杆左边的钩码应移动多 少距离,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
杠杆长1米,两端分别悬挂重力为 50牛和225牛的物体,支点应距重心 为225牛的物体多远,杠杆才能保持 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
小结: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 即 F1L1 = F2L2

1.4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4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杠杆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图(1)图(2)1)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2)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这样就可以由杠杆上的刻度直接读出力臂实物大小了,而图(1)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读力臂的数值就没有图(2)方便。

由此,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我们才能够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实验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绝不能再调节螺母。

因为实验过程中再调节平衡螺母,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①表达式:若用F 1表示动力,F 2表示阻力,l 1表示动力臂,l 2表示阻力臂。

则有: 1122Fl F l =或1221F l F l = ②探究2112l F l F =时注意的问题: A.实验前要先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在实验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

C.在加减或移动钩码时,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D.实验不能只凭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知识拓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杠杆平衡条件实验验证。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刻度的杠杆、钩码。

【实验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实验步骤】一、组装、调节杠杆,使横梁平衡(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二、用细线在左右两端悬挂数量不同的钩码,左为动力,右为阻力。

固定动力臂和动力不变,选取适当的阻力(钩码个数),移动阻力位置,直至杠杆平衡。

分别记录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并计入表格。

三、重复上述步骤两次(要求每次必须改变动力和动力臂),并计入表格。

四、分别计算每次试验的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填入表格。

实验表格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英文回答:Introduction:In this experiment, we explored the conditions for balancing a lever. A lever is a simple machine that consists of a rigid bar pivoted on a fixed point called a fulcrum. When a force is applied to the lever, it can be balanced by an opposing force applied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fulcrum.Materials:Meter stick。

Fulcrum。

Masses。

String。

Procedure:1. Set up the meter stick as a lever by placing the fulcrum at the 50 cm mark.2. Suspend a mass from one end of the meter stick usinga piece of string.3.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mass until the lever is balanced.4. Record the distance from the fulcrum to the point where the mass is suspended.5. Repeat steps 2-4 for different masses.Observations:When the mass is suspended at the 25 cm mark, the lever is balanced.When the mass is suspended at the 10 cm mark, the lever tips to the side of the mass.When the mass is suspended at the 75 cm mark, the lever tips to the side opposite the mass.Conclusion:The lever is balanced when the clockwise torque is equal to the counterclockwise torque.The clockwise torque is the product of the force applied to the lever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fulcrum to the point where the force is applied.The counterclockwise torque is the product of the weight of the mass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fulcrum to the point where the mass is suspended.中文回答:引言: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主要用于探索杠杆平衡的条件。

理科实验报告-物理-杠杆平衡条件

理科实验报告-物理-杠杆平衡条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
铁架台、带刻度的杠杆、钩码。

二、实验要求
1. 组装、调节杠杆;
2. 分三次在杠杆左、右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要求每次试验都应改变钩码数目和悬挂位置),并将三次试验数据分别填入实验记录表;
3. 分别计算出各次试验中 F 1×L 1和 F 2×L 2的数值,填入实验记录表;
4.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5.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

三、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即:F 1L 1=F2L 2。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一、实验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位置平衡,目的是。

2.在杠杆两侧分别挂上不同的钩码,让杠杆平衡,并测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并填在下列的表格中。

序号动力F1动力臂L1F1×L1阻力F2阻力臂L2F2×L212343.得出实验结论:。

4.实验多次改变不同的数据实验目的是: 。

5.用弹簧测力计不竖直拉比竖直拉时的读数会变.中考链接1。

(2017•衡阳)小张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给他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如图所示,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成“右”)调节;(2)小张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次数动力/N动力臂/cm阻力/N 阻力臂/cm11I02521。

550.51532I51。

5▲表格中空缺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3)小张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________(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填答案序号).①减小摩擦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③使每组数据更准确④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2.(2017•黔西南州)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他这种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经老师提醒后,小明继续进行实验,如图(乙),若将A、B两点下方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__(选填“仍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2)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可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二、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三、实验器材:杠杆、支架、钩码、细线、刻度尺五、实验操作步骤:(一)提出问题: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杠杆能够平衡?(二)猜想与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猜测)(三)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13.4----5所示。

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

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量。

3、把支点右边的钩码中量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量当作阻力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F2、L1、L2的数值填入表中。

4、(四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开始提出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五)评估与交流: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如果杠杆右端向上倾斜,两端的螺母向什么方向调节?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为什么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使杠杆在倾斜位置平衡,有什么弊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目的: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方座支架、细线、滑轮组。

实验原理:η=W有/W总=Gh/FS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并填入表中。

2、按照右图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3、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将这三个量填入下表中。

4、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机械效率η并填入下表中。

5、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做上面的实验。

你在三次实验中测得的机械效率一样吗?分析你的测量结果,看看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它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实验器材:长木板一块、带钩的长方形木块、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原理:η=w有/w总=Gh/Fs实验步骤:1、将一块长木板一端垫高,组成一个较缓的斜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目的
1、通过本次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设计实验探究的科学思想。

2、获得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3、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

实验器材:杠杆、支架、一盒钩码、固定在杠杆上的挂物环、弹簧测力计。

实验要求:1、会组装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使杠杆水平静止。

第二步、先在支点左侧,20cm处挂一个0.5N的钩码,试一试需要在指点的右侧10cm处挂几个钩码,能够使杠杆再一次水平静止,杠杆水平静止后,将实验所测数据填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将作用在杠杆左边的力,作为动力F1,则F1=0.5N,动力臂L1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1N,阻力臂L2为10cm,F2×L2=10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钩码的个数,再做一次实验,)
第三步、将支点左侧,距支点5cm处,挂3个钩码,试试看,在支点右边15cm处,需要挂几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再次水平静止。

待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内,动力F1,F1=1.5N,动力臂L1为5cm,F1×L1=7.5,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0.5N,阻力臂L2为15cm,F2×L2=7.5.
第四步、通过两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结论:a、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静止时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