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经典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经典课件

整式的加减运算
总结词
整式的加减运算涉及到同类项的合并和整理,需要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详细描述
整式的加减运算是在整式中,将同类项进行合并和整理的过程。同类项是指代数 式中相同类型的项,例如x^2和3x^2就是同类项。在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需 要遵循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05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的方法
调查法
实验法
文献法
统计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 等方式收集数据。
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获 取数据。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 数据。
利用已有统计资料获取 数据。
数据的表示与整理
01
02
03
04
表格整理
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便于 比较和分析。
图表整理
将数据整理成图表形式,如柱 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直观
展示数据关系。
图形表示
用图形表示数据,如直方图、 散点图和地图等,形象展示数
据特征。
文字描述
用文字描述数据的分述性分析
对数据进行描述,如求平均数 、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
推断性分析
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如进行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等 。
数据预处理
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异常 值处理等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
详细描述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与实 际生活相联系的重要桥梁之一,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 题,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 和数学建模能力。
04
第三章:几何图形初步
几何图形的概念
01
02
03
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是数学中研究空 间形式的重要工具,包括 点、线、面、体等基本元 素。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6-5 频数直方图》优质课课件(共13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6-5 频数直方图》优质课课件(共13张PPT)

划记
频数
例2: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的爱眼日,让我们行动起 来,爱护我们的眼睛!某校为了做好全校2000名学生 的眼睛保健工作,对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一次抽样调 查,如图,是利用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请你根据此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学科网
(1)本次调查共抽测 名学生;
(2)视力在4.85及4.85以上的同学约占全校学生比例
体重最大值: , 体重最小值: , 差是: ,
组数: , 组距: ;
若想了解大部分婴儿体重在什么范围, 想了解婴儿体重的整体分布情况.
嵊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份 新生婴儿体重频数分布表
组别(kg) 2.75—3.15 3.15---3.55 3.55---3.95 3.95---4.35 4.35---4.75 4.75---5.15
课堂反思: 谈谈你本节课印象最深的内容

, 全校学生的平均视力约为
.
(3)如果视力在第1,2,3组范围内均属视力不良,那么该
校约共有
名学生视力不良,应给予治疗、矫正。
(3)如果视力在第1,2,3组范围内均属视力不良,那么该
校约共有
名学生视力不良,应给予治疗、矫正。
(4)请你分析一下,这所中学的视力情况,看到这种情 况,你想对周围的同学说些什么呢?
练习:2013年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某 学校为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了全校1500名学生 参加安全知识竞赛,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成绩(得分 取正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统计.请根据尚未完成 的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频数颁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2)若成绩在70分以下(含70分)的学生为安 全意识不强,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则该校 安全意识不强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1平行线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1.1平行线

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
(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 (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 (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 射线或两条线段.
平行线的表示: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
A· B· C· D·
m∥n
n ∥m
AB ∥ CD CD ∥AB m
n
做一做
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平行的 棱有多少条?和AB平行的棱有多 少条?请用符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a b a //b
经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这条直线平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请谈一谈体会和收获。
本节课中你的收获:
(1)什么是平行线; (2)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3)平行线的画法;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 位置关系?
【作 业】
1、分层课课练
2、利用所学的平行 知识,设计一幅优 美的图案,并配上 恰当的说明词。
b
记作:a // b 1.判所断题以。平行线的定义中
(1)两在同个一条平件面“内在不同相一交的平两条线是平行线(。×)
面内”与“不相交” (2)是两条缺平一行不线可一定没有公共点。(√ )
(3)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4)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线段,如果不相交,
那么它们一定是平行线。(×)
二、靠
(直尺)
三、推(三角尺)
四、画
能画几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呢? 无数条
你会画平行线吗?
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 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
P
你能借助三角尺和直
尺画出平行线吗?
A
B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6.3 扇形统计图 (共25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6.3  扇形统计图 (共25张PPT)

(来自《教材》)
知1-导
(1)这种快餐中,脂肪占百分之 几?有多少克? (2)这种快餐中,哪一种营养成 分最多?哪一种 最少?最多的营养成 分是最少的多少倍? (3)表示蛋白质的扇形的圆心角 是多少度?你是
怎样计算的?
(来自《教材》)
知1-讲


像上图这样,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 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 (pie chart).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直观、生动地反 映
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来自《教材》)
知1-讲
1.概念: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
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特点:扇形统计图能直观、生动地反映各部分 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来自《点拨》)
知1-讲
要点精析: (1)同一扇形统计图中,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所 表示的百分比也越大(注:顶点在圆心的角称为圆
(来自《教材》)
知2-讲
总 结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步骤是正确计算各组 成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来自《点拨》)
知2-练
1 下面是某学校七年级(9)班的期中考试成绩统计 表,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成绩的分布.
等级 人数
优秀 24
良好 12
及格 18
不及格 6
(来自《点拨》)
知2-练
2 对某中学七年级(3)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16 人最喜欢打乒乓球,有12人最喜欢打排球,有22 人最喜欢踢足球,为了清楚地表示爱好各种球类 活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应该制作的统 计图是( ) A.条形统计图
(来自《教材》)
知2-讲
(1)请根据上表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 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 (2)绘制扇形统计图.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第四章《整式的加减与乘除》、第五章《方程与不等式》、第六章《函数与图形》、第七章《统计与概率》四个章节。

具体内容如下:第四章《整式的加减与乘除》:4.1整式的加减;4.2整式的乘法;4.3整式的除法。

第五章《方程与不等式》:5.1一元一次方程;5.2二元一次方程组;5.3一元一次不等式;5.4不等式组。

第六章《函数与图形》:6.1一次函数;6.2二次函数;6.3反比例函数;6.4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第七章《统计与概率》:7.1统计;7.2概率。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能够运用方程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性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并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函数图像的识别与分析、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解法;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草稿纸、直尺、圆规、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售价是多少?”2. 例题讲解:讲解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概率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6.5频数直方图》优质课课件(共20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6.5频数直方图》优质课课件(共20张PPT)
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 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制作频数分布表
先将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 分数段学生出现的频数,填入下表
根据频数表绘制直方图
表20.1.2
79.5分到89.5分 这个分数段的学 生数最多
根据频数表绘制直方图
90分以上 的同学较 少
根据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不及格的 学生数最 少!!!
60 学生人数
60
50
40
30
28
20 10
5 0
15 10
28 14
分数
0~35 36~47 48~59 60~71 72~83 84~95 96~107 08~120
2012年中考结束后,某市从参加中考的12000名学生中
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考生得分均为整数,满分
120分)进行统计,评估数学考试情况,经过整理得到
频数记录
频数
2
3
8
4
3 20
例题: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
31,27,30,32,21,28,26,27,29, 28,24,26,27,28,30。 列出频数表, 并绘出频数直方图。 解: (5)画频数直方图:
Æ µÊý
8
6
4
2
0 22.5 24.5 26.5 28.5 30.5 32.5 Êý¾Ý
例题:已知一个样本:27,23,25,27,29,
31,27,30,32,21,28,26,27,29, 28,24,26,27,28,30。 列出频数表, 并绘出频数直方图。
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32-23=9
(2)决定组距为2, 因为9/2=4.5,所以组数为5

2024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2024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2024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多项式乘多项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2. 第二章《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3. 第三章《函数》: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

4. 第四章《几何图形》: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方程与方程组、函数及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整式的乘除法则、方程的解法、函数图像的识别。

2.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整式的乘除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绘制函数图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基本概念: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强调关键点。

4. 随堂练习: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整式的乘除法则、方程的解法、函数图像的识别等关键知识点以图表形式呈现。

2. 例题及解题步骤以步骤式板书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整式的乘除、解一元一次方程。

(2)应用题: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作图题:绘制函数图像。

2. 答案:详细给出作业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件以严谨的用词、流畅的段落衔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实数1.1 有理数1.2 无理数1.3 实数的运算2. 第2章代数式2.1 代数式的概念2.2 代数式的运算2.3 代数式的化简3. 第3章方程与不等式3.1 方程的概念3.2 一元一次方程3.3 二元一次方程组3.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4. 第4章函数4.1 函数的概念4.2 一次函数4.3 二次函数5. 第5章数据分析5.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 数据的描述5.3 概率初步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实数、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以及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数、代数式的化简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及图像数据分析的方法2. 教学重点:实数的概念及其运算代数式的化简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数据分析的方法与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精品课件2. 各章节及知识点3. 例题及解题步骤4.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实数的运算与应用代数式的化简与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数据分析的方法与应用2. 答案:详细解答各题目,注明解题关键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解题能力。

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推荐课外阅读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章节,涵盖所有知识点,同时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6.3.2 频数直方图 (共27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6.3.2 频数直方图 (共27张PPT)
520 1000
×100%=52%.
(来自《点拨》)
知2-练
1 某校为了了解七(2)班学生在升级考试中的数学成绩,对 全班学生进行了全面调查,得到下面的表格,根据表格 填空:
成绩/分 60.5~70.5 划记 频数 3 百分比 a
70.5~80.5
80.5~90.5 90.5~100.5 100.5~110.5 110.5~120.5 合计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知1-讲
知识点 分组
1 750〜2 000
2 000〜2 250
人数(频数)
分组
人数(频数)
1
1
3 000〜3 250
3 250〜3 500
7
15
2 250〜2 500
2 500〜2 750 2 750〜3 000
1
3 9
3 500〜3 750
3 750〜4 000 4 000〜4 250
知2-讲
知识点 【例 3】 2013年某市国际车展期间,其公司对参观
本次车展盛会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问卷 调查,共发放了1 000份调查问卷,并全 部收回. ①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将消费者年收入
的情况整理后,制成表格如下:
年收入/万元 4.8 6
500
7.2
200
9
70
10
30
被调查的消费者人数/人 200
知2-讲
导引:因为共发放了1 000份调查问卷,所以打算购 知识点
买价格在10~12万元汽车的消费者人数为 1 000- (40+120+360+200+40)=240;打算 购买价格在10万元以下汽车的消费者人数为 40+120+360=520,占被调查的消费者人数 的百分比是 解:(1)如图.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共20张PPT)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 二元一次方程组课件(共20张PPT)
浙教版数学 七年级下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课前回顾
二元一次方程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 两个未知数 ,且未知数的项的 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 两边的值相等的 一对 未知数的值 ,叫做二元一
次方程的 一个解 .
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不同点
相同点
未知个数 含有未知数项 数1个 的次数1次
未知个数 含有未知数项
数2个
的次数1次
整式 方程
(1)已知方程 x+y=200,填写下表:
x … 85 90 9955 100 105 …
y … 115 110 110055 100 95 …
4.

x=1,
2 是方程组
y=1
ax-y=1, 2x+by=2 的解,求
ab 的值.
解:把 x=1,y=1 代入方程组,得
2
12a-1=1,① 2×1+b×1=2.②
2
由①,得 a=4.由②,得 b=1,所以 ab=41=4.
【点悟】利用方程组解的意义,将原方程转化为关于a,b的二元一次
方程组,再求解,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础与出发点,当面临条件甚少的问 题时,“回到定义中去”,用数学概念解题是常用方法.
A.同时适合方程①和方程②的x,y的值是方程组的解 B.适合方程①的x,y的值是方程组的解 C.适合方程②有x,y的值是方程组的解 D.适合方程①或方程②的x,y的值,一定是方程组的解
5x+2y=4,① 3.已知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 3x-2y=4② 的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第一章:代数式1.1 字母表示数通过对小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概念。

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解析,让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基本运用。

1.2 列代数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将数学语言转化为代数式,进一步巩固代数式的基本概念。

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让学生体验代数式的实际应用。

1.3 去括号详细讲解去括号的法则和步骤,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1.4 代数式的值通过一些具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并掌握如何将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2.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然后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2 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一系列练习题进行实践操作。

2.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图形的运动3.1 平移和旋转通过实例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

3.2 轴对称图形通过一些具体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掌握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第四章:概率初步认识4.1 概率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例题的解析,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掌握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4.2 概率的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三角形初步认识5.1 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实例的展示,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5.2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通过实验和例题的解析,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如何根据三边关系判断三角形是否成立。

5.3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通过实例的解析,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如何利用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2.2二元一次方程组 (共16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2.2二元一次方程组 (共16张PPT)

原创新课堂
原创新课堂
18.阅读下面情境:甲、乙两人共同解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
ax+5y=15①, 组 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 a,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4x+by=-2②, x=-3, x=5, 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 b,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试求出 y=-1; y=4.
原创新课堂
5x-3y=7, 0 . 3.若方程组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则 a 的值为____ 2y+az=4
|m-2|-2 =1 , 3x-(m-3)y 4. 已知方程组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求 (m+1)x=-2
m 的值.
解:依题意得|m-2|-2=1,且m-3≠0,m+1≠0,解得m=5. 故m的值是5
数 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
原创新课堂
第2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原创新课堂
知识点 1:二元一次方程组 1.下列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A )
1-y=4 A.x x-y=1
x+y=4 C. x-y=4
4x+3y=6 B. 2x+y=4 3x+5y=25 D. x+10y=25
原创新课堂
2x-y=1, x=0, 2.下列方程组中:① ② y=z+1; y=3;
x-y=0, xy=1, ③ ④ ⑤1 2x+3y=5; x+2y=8; +3y=5. x
②③ .(填序号) 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______
x-y=3,
原创新课堂
x+by=0, x=1, 7.若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是 其 x+y=-1 y=▲.
中 y 的值被墨渍盖住了,则 b 的值是____ 1/2 .
x=2, 8.已知 是关于 y=1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的概率。
统计与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天气预报
讲述如何使用统计和概率知识来预测天气,如使用回归分析来预测 气温和降水等。
医学研究
介绍如何使用统计和概率知识来进行医学研究,如使用生存分析来 研究患者的生存时间和使用卡方检验来研究疾病的发生率等。
金融投资
讲述如何使用统计和概率知识来进行金融投资,如使用均线分析来预 测股票价格和使用期权定价模型来计算期权的价值等。
03
CATALOGUE
几何部分
几何基础知识
几何图形的分类:点、线、面、 体
直线的基本性质:两点确定一条 直线,两条直线相交则只有一个
交点
角的基本性质:角的大小与其夹 角的大小有关,角平分线将角分
为两个相等的角
三角形及其性质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
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四边形及其性质
四边形的基本性质
四边形的对边相等且平行,四边 形的内角和为360度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具有特殊的 性质,如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 直角等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可以通过底和高来计算面积,也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
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数据的收集
讲述如何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合 适的调查方法以及数据的收集和
整理。
统计图表
介绍如何使用不同的统计图表( 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来表示数据,以便更直观地了解
数据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数据的描述
讲述如何使用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方差和标准差等统计量来 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七下浙教版数学精品教案全册精品课件下载

七下浙教版数学精品教案全册精品课件下载

七下浙教版数学精品教案全册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下浙教版数学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1节《方程》。

详细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重点讲解方程的原理及其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理解方程的原理,并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方程的概念,如“苹果和香蕉的总价”。

2. 新课:讲解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原理。

a. 方程的定义b. 方程的解c. 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实例,让学生跟随步骤解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定义2. 方程的解3.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方法4.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方程:2x + 5 = 15b. 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小明买了3本书和4支笔,共花费50元。

求每本书和每支笔的价格。

2. 答案:a. x = 5b. 书的价格:10元,笔的价格:5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其实例的选取。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强调。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A
D
21 34
B
被截线
58
E
67
C
截线
练一练:
DA
1 4
5
E
23 F
B
C
(1)如果把图看成是直线AB,EF被直线CD所截,那么∠1与∠2是一对什么角?
(同位角)
∠3与∠4呢?
(内错角)
∠ 2与∠4呢?
(同旁内角)
练一练:
DA
1 4
5
E B
23 F C
(2)如果把图看成是直线CD,EF被直线AB所截,那么∠1与∠5是一对什么角?
∠4与∠5呢?
(同旁内角)
(内错角)
练一练:
DA
1 4
5
E B
23 F C
(3)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2与∠5是同位角?
(直线AB和CD被直线EF所截)
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结构特征:
l3
21 34
பைடு நூலகம்l1
65
l2
78
能力挑战: 看图填空
A
E1 3D
B2
4
FC
(1)若ED,BF被AB所截,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思考: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相交
l3 l1 l2
直线 l1、 l被2 直线 所l3截
平行
l3
21 34
l1
65
l2
78
直线 l1、 l被2 直线 所l3截
同位角
∠1和∠5 ∠4和∠8 ∠2和∠6 ∠3和∠7
内错角
∠3和∠5 ∠4和∠6
同旁内角
∠4和∠5 ∠3和∠6
9
平行线的性质: 一般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36页 0098页 0126页 0157页 0181页 0211页 0245页 0277页 0296页 0306页 0319页 0350页 0382页 0407页 0440页 0473页
第1章 平行线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4平行线的性质 第2章 二元一次方程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3章 整式的乘除 3.2 单项式的乘法 3.4 乘法公式 3.6 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4章 因式分解 4.2 提取公因式 第5章 分式 5.2分式的基本性质 5.4 分式的加减 第6章 数据与统计图表 6.2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第1章 平行线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 件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1.3平行线的判定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1.4平行线的性质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1.5图形的平移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2章 二元一次方程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2.1 二元一次方程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2021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5.1 分式方程 (共24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5.1  分式方程 (共24张PPT)

知2-讲
ì A+2 B=0, ï ï ∴ï í B+2C=0, ï ï ï î A+ C=1,
ì 4 ï ï A = , ï 5 ï ï ï 2 ï 解得 í B=- , ï 5 ï ï ï 1 ï C= . ï ï 5 î
(来自《典中点》)
知2-练
1
(中考· 乌鲁木齐)九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 km的博物馆参 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 20 min 后,其余
意列方程为( )
210 210 A. = 5 x 1.5 x
210 210 B. = 5 x x - 1.5 210 210 D. = 1.5 + 5 x
210 210 C. =5 1.5 + x x
(来自《典中点》)
1.分式方程的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2.列分式方程的步骤:
(1)审清题意; (2)设未知数; (3)找到相等关系; (4)列分式方程.
像这样只含分式,或分式和整式,并且分母里含有 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equation with algebraic
fraction).
(来自《教材》)
知1-讲
分式方程:只含分式,或分式和整式,并且分母 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要点精析: (1)分式方程的两个特点:
①方程中含有分母;②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补充: 请完成《典中点》剩余部分习题
900 750 = m m+ 3
D.
900 750 = m+ 3 m
900 750 = m- 3 m
(来自《点拨》)
C. 900 = 750 m m- 3
知2-讲
根据题意知B类玩具的进价为(m-3)元/个,根 导引: 据用900元购进A类玩具的数量与用750元购进 B类玩具的数量相同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认识相交线5.2:平行线的判定5.3:平行公理及推论5.4:空间平行关系2. 第六章:三角形6.1: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6.2:全等三角形6.3:相似三角形6.4:勾股定理3. 第七章:图形的变换7.1:平移7.2:旋转7.3:对称4. 第八章:概率初步8.1:可能性8.2:概率的计算8.3:事件的独立性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图形变换及概率初步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 学会使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概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尺子、圆规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本章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交线、平行线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通过实例讲解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结合图形变换,让学生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等变换的魅力。

(4)通过实验、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梯度、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2. 各知识点的关键词和性质。

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图形变换及概率初步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B C
12
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线吗?画画看
13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 关系? 相交,平行.
2、同一平面内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交点 0 个,1 个,2 个或 3 个 个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0个交点
1个交点
2个交点
3个交点
14
请大家完成下列问题单:
立 定 跳 远 场 地
起跳处
6
平移法
用三角板移动画图. P Q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五、下结论
A
B
则PQ∥AB,直线PQ就 是所求的直线。
7
给你一条直线AB,及直线外一点P,过 点P画一条直线和直线AB平行.
.P
A B
7
平移法
用三角板移动画图. P

Q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五、下结论
例2:如图,直线DE交∠ABC的边BA于点F。如果内错角∠1与∠2相等,那么同位角
∠1与∠4相等,同旁内角∠1与∠3互补。请说明理由。
A D B F
2 3 1 4
E C
巩固提升:
E D C
A
F
请找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B
说能出你这节课的收获和体验让大家
与你分享吗?
l3
2 1 3 4 6 5 7 8
两条平行线的概念是怎样描述的?要注意什么? 怎样用数学符号表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什么 方法?
两条平行线、两条相交线有什么区别?同一个平 面的两条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几何性质是怎样发现的? 在研究过程中,你感受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碰 到了哪些困难?有何感触?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内角。
A
D B
2 1 3 4
5 8 6 7
E
C
截线
被截线
练一练:
D
1 4
A
E B
5
2
3
F C
(同位角)
(1)如果把图看成是直线AB,EF被直线CD所截,那么∠1与∠2是一对什么角?
∠3与∠4呢?
(内错角)
∠ 2与∠4呢?
(同旁内角)
练一练:
D
1 4
A
E B
5
2
3
F C
(2)如果把图看成是直线CD,EF被直线AB所截,那么∠1与∠5是一对什么角? ∠4与∠5呢? (同旁内角) (内错角)
练一练:
D
1 4
A
E B
5
2
3
F C
(3)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2与∠5是同位角?
(直线AB和CD被直线EF所截)
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结构特征:
l3
2 1 3 4 6 5 7 8
l1
l2
能力挑战: 看图填空
A E
2 1 3
D
4
B
F
C
(1)若ED,BF被AB所截,
则∠1与_____是同位角。 ∠2
l1
l2
截线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同旁 两旁 同旁
被截线
同侧 之间 之间
结构特征
F Z U
有一块木板,如何判断它 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
1
2
有一块木板,如何判断它 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
1
3
2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如果∠2=∠3, 能得出AB∥CD吗?
E A 3 2
C F
∵∠2=∠3(已知) B ∠1=∠3(对顶角相等) D ∴ ∠1=∠2 ∴ AB∥CD(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数 学
全册优质课件
平行线
1
1
双杆
铁轨
2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吗? 不一定.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
3
平行的表示方法:
A
C
· · · ·
D
B
m
n
直线m与n平行
直线AB与CD平行
记作:AB∥CD
或CD∥AB
记作:m∥n 或n∥m
4
一个长方体如图,和AA'平行的棱有多 少条?和AB平行的棱有多少条?请用符 号把它们表示出来。
和AA'平行的棱有3条:
D C
B D' A' B' C'
BB'∥AA', CC'∥AA', DD'∥AA'.
和AB平行的棱有3条:
A
A'B'∥AB, C'D'∥AB, CD∥AB.
5
2.4m 2.2m 2.0m 1.8m 1.6m 1.4m 1.2m 1.0m 0.8m 0.6m 0.4m 0.2m
能力挑战: 看图填空Biblioteka A E2 1 3D
4
B
F
C
(2)若ED,BC被AF所截, 则∠3与_____是内错角。 ∠4
能力挑战: 看图填空
A E
2 1 3
D
4
B
F
C
(3)∠1与∠3是AB和AF被_____所截构成的_______角。 DE 内错
能力挑战: 看图填空
A E
2 1 3
D
4
B
F
C
AF
(4)∠2与∠4是_____和_____被 AB BC所截构成的______角。 同位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E A
2
B 3 D
C
简单地说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 ∵∠2=∠3(已知) ∴ AB∥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F
E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 如果∠2+∠3=180°, 那么AB∥CD吗?
思考: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相交
l3
平行
l1
l2
直线 l 、 l 被直线 l 所截 2 3 1
l3
2 1 3 4 6 5 7 8
同位角
l1
l2
∠1和∠5 ∠2和∠6
∠4和∠8 ∠3和∠7
内错角
∠3和∠5 ∠4和∠6
直线 l 、 l 被直线 l 所截 2 3 1
同旁内角
∠4和∠5 ∠3和∠6
l3
2 1 3 4
6 5 7 8
同位角
l1
A
∠1和∠5 ∠2和∠6
∠4和∠8 ∠3和∠7
l2
内错角
∠3和∠5 ∠4和∠6
直线 l 、 l 被直线 l 所截 2 3 1 直线 l 、 l 3 被直线 l 2所截
1
同旁内角
∠4和∠5 ∠3和∠6
例1:如图,直线DE截直线AB,AC,构成8个角。指出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
A
B
则PQ∥AB,直线PQ就 是所求的直线。
8
A B
无数条
A P
B
问题1:画已知直线AB 的平行线能画多少条? 动笔尝试. 问题2:当点P在直线 AB上时,能过点P画已 知直线AB的平行线吗? 有几条? 问题3:当点P在直线 AB外时,过点P画已知 直线AB的平行线能画 几条?
没有
P A
Q
B
一条
9 平行线的性质:
一般地,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 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10
• 例题.点M,N代表两个城市,MA,MB是已建 的两条公路。现规划建造两条经N市的公路, 这两条公路分别与MA,MB平行,并在与 MB,MA的交汇处分别建一座立交桥。问立 交桥应建在何处?请画出示意图。
B

N
M
A
11
1、 如图,在△ABC中,P是边AC上 一点.过点P分别画AB、BC的平行 线.(P5)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