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赵卫国-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赵卫国-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和修复能力,正常组织修复能力明显强于肿瘤 组织
常规放射治疗
X线模拟定位下确定病灶的治 疗范围(靶区),通过钴-60 治疗机或直线加速器照射。
每 天 照 射 一 次 , 每 次 1.8 - 2.0Gy, 每 周 5 次 , 6 - 7 周内照射60-70Gy。
结果表明在40-50天内照射60-70Gy是一个对多数正常组 织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但难以彻底根除肿瘤
呼吸困难 胸痛、咯血
ARDS、死亡
肺间质纤维化
组织学改变
放疗结束后4-6个月
放射性肺炎的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轻者:可无明显异常 重者: WBC升高或降低,血气 分析示氧分压(PO2)下降,二 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
肺功能检查
弥散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可 表现为血氧和血二氧化碳水平 改变。 弥散功能是最敏感的指标
中医中药 细胞因子抑制剂
酶类抑制剂 活性氧清除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LIN28B可能影响NSCLC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14.4)
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应炎 作


疫 抑 制

素及 纤

维 抗休
化克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分类
糖皮质激素
持续时间
途径
短效
中效
长效
口服
注射
吸入/外用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使用
急 性 期 : 泼 尼 松 4060mg/d 口 服 或 1mg/kg/d,症状改善后 逐 渐 减 量 10-15mg/d , 总疗程3-8周。
辅助检查
放射性肺炎诊断—早期影像学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02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辅助检查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CT
右侧乳癌术后放疗,放射性肺炎:早期表现为照射野内散在的小片状磨玻璃样影,密度淡薄,边缘模糊。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CT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CT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CT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CT
肺泡囊、小叶间隔增厚,部分边缘整齐,部分边缘呈星状,可超出放疗照射野
目前认为放射性肺炎发生与肺泡II型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肺泡II型细胞损伤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塌陷和不张。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肺血流灌注改变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微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堵塞。
放射性肺炎的病理生理
放射性肺炎是由炎性因子介导的急性自发性免疫样反应,是一种淋巴细胞性肺泡炎。
3
重者: WBC升高或降低,血气分析示氧分压(PO2) 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辅助检查
早期胸片显示与放射野一致的弥漫性片状密度增高影。组织学改变为局部急性渗出,伴有间质水肿。
01
肺功能检查:弥散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可表现为血氧和血二氧化碳水平改变。弥散功能是最敏感的指标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Thank You !
202X
汇报人姓名
中期表现为不按肺叶、肺段分布的肺实变,其内可见有支气管充气征,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CT
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长条状、 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呈 “刀切状”, 同侧胸膜增厚,支气管、 肺门、 纵隔、 横膈牵拉移位等肺容积缩小改变。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1
糖皮质激素治疗
2
.对症支持治疗
3
中医中药的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关于肾上腺皮质激素

放射性肺炎诊断及护理

放射性肺炎诊断及护理
恶化。
3. 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采用 药物治疗、氧气吸入等综合治
疗方法。
02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
临床诊断
01
02
03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接受过放 疗、化疗等治疗,以及治 疗的具体时间和剂量。
临床症状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咳嗽、 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 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 度和持续时间。
体征检查
检查患者是否有体温升高 、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体征,以及肺部的听诊情 况。
良反应。
优化放射治疗技术,如精确放疗 、调强放疗等,以减少正常组织
的损伤。
健康管理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戒烟、避免接触有害气体 等,以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包 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以 改善肺功能。
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以监测 肺部病变的变化和评估治疗效 果。
预后和复发预防
抗生素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以预防感染。
抗氧化剂
使用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等,可以减轻肺 部的氧化应激反应。
非药物治疗
1 2
吸氧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给予吸氧治疗以缓解 症状。
排痰
鼓励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助于减轻症 状。
3
康复治疗
对于慢性放射性肺炎患者,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如理疗、运动等,以改善肺功能。
鉴别诊断
细菌性肺炎
与放射性肺炎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上相似,但细菌性肺 炎通常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表现,且抗生素治疗有效 。
肺癌
肺癌患者通常有长期吸烟史,影像学表现与放射性肺炎不同 ,且肺癌患者通常会出现消瘦、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目 录•放射性肺炎概述•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放射性肺炎的预防•放射性肺炎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放射性肺炎概述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其他纵膈恶性肿瘤在接受放射治疗后,肺组织受到辐射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主要原因是放射治疗过程中肺组织受到辐射损伤,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肺纤维化。

定义和病因病因定义010203辐射对肺组织的损伤放射治疗过程中,肺组织受到辐射损伤,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炎症反应肺组织受到辐射损伤后,局部产生炎症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释放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肺组织损伤。

肺纤维化长期反复的炎症反应导致肺组织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蛋白沉积,进而形成肺纤维化。

发病机制放射性肺炎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可能出现急性期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

急性期症状慢性期症状影像学表现随着病情发展,进入慢性期的放射性肺炎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咳嗽、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症状。

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为肺内照射野内的片状或条索状影,伴有肺容积减小和肺弥散功能降低。

030201临床表现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包括放疗史、照射部位、剂量等,以确定是否与放射治疗有关。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如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和进展情况。

了解患者症状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肺部听诊检查肺部是否有啰音、呼吸音减弱等异常体征。

X线胸片可发现肺部炎症、浸润影等异常表现。

CT扫描更准确地显示肺部炎症浸润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评估感染情况。

血常规了解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血生化检查寻找病原菌,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痰液检查实验室检查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应立即停止放疗,并给予吸氧、解痉平喘、止痛等一般对症治疗。

急性期治疗慢性期放射性肺炎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以及肺功能锻炼等措施。

(医学课件)放射性肺炎

(医学课件)放射性肺炎
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
研究干细胞、基因治疗等在放射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01
02
03
诊断与评估方法
探讨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评估方法和预测指标,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
研究药物治疗策略以及有效的疗效评估体系,提高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效果。
临床经验总结
总结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症状与体征
仅有咳嗽、胸痛等症状,无呼吸困难等表现。
轻度放射性肺炎
中度放射性肺炎
重度放射性肺炎
除咳嗽、胸痛等症状外,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表现。
除咳嗽、胸痛等症状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表现。
03
分级
02
01
03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明确的放射治疗或电离辐射暴露史。
胸片或胸部CT显示放射区域出现肺炎或原有炎症加重。
鉴别诊断
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易发生放射性肺炎,可能与肿瘤的病变范围、放疗剂量等因素有关。
肺癌
部分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需注意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04
治疗与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对症治疗为主
重视全身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xx年xx月xx日
放射性肺炎
概述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临床路径研究进展
contents
目录
01
概述
放射性肺炎是指接受放射治疗后,由于辐射损伤肺组织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定义
放射性肺炎是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重影响。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放射性肺炎是一种由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肺部炎症,通常是由于吸入或接触放射性物质而引起的。

这种疾病的诊断对于及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种疾病。

一、临床表现。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咳痰、发热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接触放射性物质后几周内出现,因此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二、影像学检查。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X线、CT和PET-CT等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炎症的范围和程度。

在放射性肺炎的早期,X线检查可能显示为斑点状浸润,随着病情的进展,肺部浸润区域可能扩大并出现实变。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炎症灶的形态和分布,有助于鉴别其他肺部疾病。

三、病原学检查。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还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

通过痰液培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或血清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和数量,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四、临床实验室检查。

临床实验室检查对于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也非常重要。

血常规、C-反应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等指标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和全身情况,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放射性肺炎的诊断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肺功能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有助于评估肺部功能和心脏情况,为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综上所述,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接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放射性肺炎如何处理?

放射性肺炎如何处理?

放射性肺炎如何处理?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要点有:1肺部接受过放射性治疗。

2 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肺部症状为主。

3 肺部病变与照射野一致。

尤其第三点是鉴别感染与放射性肺炎的关键。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原则是足量足够时间的激素的使用,地塞米松可以使用10-20mg/日,时间看病情缓解程度决定,缓慢减量。

注意加用抗生素及制酸治疗。

当心如果足量抗生素及激素使用后病情仍未得到缓解,需警惕真菌感染。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特别是能过提高呼吸道粘膜抵抗力的药物,如沐舒坦、氨溴索等;可加用H2受体抑制剂如苯海拉明,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等以减轻炎性渗。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1首先是即时的皮质激素治疗。

在急性期,及时的激素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的程度,增加炎性渗出的吸收,对某些因对放射致敏产生的反应效果更佳。

同时可促进Ⅱ型细胞内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

常用的剂量为每日10mg.需注意在症状和体征得到控制后,激素剂量应缓慢减少,过快停药可使症状和体征出现反跳现象,并且更加难以控制。

此外,对于后期纤维化过程,激素的应用无益而有害。

2其次,由于放射性肺炎常伴有继发感染,及时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是需要的。

抗生素的选择应据感染的菌种和药敏结果而定。

3预防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适易的放疗计划,尽量减少肿块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如条件许可,可采用适形治疗的方法。

预防放射性肺炎除了大剂量皮质激素外,放疗同时可以给予氨磷汀。

一般来讲急性放射性肺炎往往发生在放疗后3-6个月之间。

放射性肺炎分析课件

放射性肺炎分析课件

03
胸痛
由于肺部炎症累及胸 膜,导致胸痛。
04
发热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 热或高热。
02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
Chapter
诊断标准
01
患者有接受大剂量 放射治疗或长时间 放射暴露史。
02
存在咳嗽、气短、 发热等呼吸道症状 。
03
胸部X线或CT检查显 示肺部炎症性改变 。
04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 肺部炎症的疾病。
对症治疗
止咳化痰
对于咳嗽、咳痰症状,给予适当的止 咳化痰药物。
抗炎治疗
在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 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和改善呼吸功能,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等。
抗生素
如有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04
放射性肺炎的预防
Chapter
在放疗前或放疗期间,使 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C 等,减轻放射线对肺部的 损伤。
抗炎药物
使用抗炎药物如激素等, 减轻肺部炎症反应,预防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抑制纤维化药物
在放疗前后使用抑制纤维 化的药物,如秋水仙碱等 ,预防肺部纤维化的发生 。
预防管理
定期监测
在放疗过程中和放疗后,定期监 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肺部影像学 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放射性肺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引起肺部病变,需要注 意鉴别。
其他肿瘤放疗后并发症
如肺栓塞、心包积液等,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03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Chapter
一般治疗
休息与护理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提供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缓 解症状。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共36张PPT】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共36张PPT】
辐射后所导致的急性炎性反应。
放射性肺炎与其后发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往往无严格的界限,临 床上一般将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合称为放射性肺损伤 (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 RILT),通常将发生于放射治 疗结束后3个月内的肺损伤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而将放射治疗结束 3个月后的肺组织的放射性损伤称为晚期放射性肺损伤,晚期损伤一般表 现为肺纤维化,少数情况下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
R放T射O治G疗9与31外1科研手究术的、数化学据治表疗明并联称为合恶M性LD肿以瘤及传统高的剂三量大区治域疗手的段位置(肺上叶、下叶)可更好的预测RP的发生。 需血管要内注皮细意胞的受是照射这后些表现剂为量超参微结数构都发是生变技化术,依细胞赖内性空泡的形,成在、内将皮文细献胞脱中落推,微荐血的栓剂形成量导限致制毛细用血于管阻临塞床,时最终,导须致同血管时通注透性意改文变献,肺研泡究换所气功采能用受损的。放射治疗技术。 肺(泡4)巨思噬想细上胞重受视照放射射后性会肺产炎生,IL治-1疗、期IL间-6严、密TN观F等察炎。性细胞因子,吸引并活化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并且产生TGF-β等介质,并通过一系列的自分泌 和第四旁,分与泌化过疗程相刺似激,成放纤疗也维具细有胞生增物殖抵并抗合性成,纤即肿维瘤胶也原具蛋有白原基发质或。继发放射抗拒,往往使放疗疗效欠佳; 放需射要性注肺炎意与的其是后发这生些的放剂射量性参肺纤数维都化是往往技无术严依格的赖界性限,的临,床在上一将般文将献放射中性推肺炎荐和的放剂射性量肺限纤制维化用合于称为临放床射时性肺,损须伤同(R时adi注atio意n-i文ndu献ce研d L究ung所To采xic用ity,的R放IL射T)治,通疗常技将术发生。于放射治疗结束 后右3肺个月癌内放的疗肺损后伤,称放为射急性性放肺射炎性肺:炎早,期而将表放现射为治疗照结射束野3个内月后散的在肺的组织小的片放射状性磨损玻伤称璃为样晚影期放,射密性肺度损淡伤薄,晚,期边损缘伤一模般糊表现。为肺纤维化,少数情况下表现为急性渗出性炎症。 放③血射管治相疗关与因外科子,手主术要、指化学血治管疗紧并张称素为转恶换性酶肿等瘤;传统的三大治疗手段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
放射治疗的方式和剂量
高剂量和多次放疗会增加肺部损伤的风险,影响 预后。
3
并发症的发生
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等并发症可能加重病情, 影响预后。
THANKS
感谢观看
心理支持
对于因呼吸困难而产生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心理
支持也是护理的重要一环。
05
放射性肺炎的预后与转归
预后情况
放射性肺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 。
对于轻度放射性肺炎,如果及时发现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预后通常较好,患者 可以完全康复。
对于中度和重度放射性肺炎,预后可能较差,尤其是当肺部损伤严重且治疗不及时 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 损伤,常用药物有泼尼松 等。
抗炎药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 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但 需注意副作用。
平喘药
用于缓解气喘症状,如氨 茶碱等。
其他治疗方式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减轻炎症反 应和组织损伤。
康复治疗
在病发病机制
辐射对肺组织的直接损伤
纤维化过程
辐射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 胞损伤,引发炎症反应。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引发肺组织纤维 化,导致肺功能受损。
免疫系统激活
辐射刺激免疫系统,导致大量炎症细 胞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咳嗽
多为干咳,有时伴有少量白痰 。
呼吸困难
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短,严重 时可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因为这些疾病会削弱免疫系统,增加 患放射性肺炎的风险。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 支持,减轻孤独感和心理 负担,促进患者康复。
05
放射性肺炎的案例分析
病例一:早期发现与治疗的重要性
患者概况
一位年轻的乳腺癌患者,接受 了多次化疗和放疗,后出现咳
嗽、气短等症状。
诊断过程
医生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和CT 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出现炎 症和纤维化病变。
治疗过程
长期治疗和护理。
病例三:康复过程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01
02
03
患者概况
一位乳腺癌患者,放疗后 出现严重的肺纤维化病变 ,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康复过程
医生建议患者进行康复训 练,如游泳、慢跑等,并 给予吸氧治疗。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经过康复训练和治疗后,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 改善,可以进行适当的运 动和社交活动。
影像学检查
如胸部CT或X线检查,观 察肺部炎症、纤维化及胸 膜病变等情况,判断病情 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
如血气分析、痰液检查等 ,了解患者肺部感染情况 及病原菌类型。
康复训练与生活质量提高
呼吸锻炼
包括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增加肺活量, 改善呼吸困难。
健康宣教
加强患者对放射性肺炎的认识,提高自我 保健意识,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对医护人员的建议与培训计划
提高诊断水平
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诊断放射性肺炎的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病。
提供专业的治疗方案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
加强患者的教育与沟通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让患者了解该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引言放射性肺炎是一种由高剂量辐射引起的罕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

这是一种罕见的病症,因此它的详细了解和研究较少。

尽管如此,了解放射性肺炎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那些在核事故、放射治疗或辐射事故中受到辐射的人群来说非常重要。

一、病因放射性肺炎的主要原因是高剂量的离子辐射,包括γ射线、X射线和α粒子。

这些辐射可以来自于核事故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或者是放射治疗和放射线工作所暴露的人群。

二、症状放射性肺炎的症状发生在暴露辐射后的数天或数周内。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气促、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和疲劳。

此外,病人还可能会经历发热、咯血、胸痛、肺炎和呼吸道感染等。

三、诊断放射性肺炎的诊断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和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提供病史、进行肺功能测试、胸部X光或CT扫描等。

此外,放射性肺炎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四、治疗目前,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方法仍然有限。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给予氧气疗法、呼吸支持和抗感染药物。

此外,对于严重的放射性肺炎病例,放射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五、预防在核事故、放射治疗或辐射工作中,预防是关键。

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抗辐射服装、戴上防护面具、遵循敞开设备和工作场所规章等,都可以降低被辐射的风险。

此外,合理使用放射治疗,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也是预防放射性肺炎的重要措施。

六、结论放射性肺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由高剂量辐射引起。

尽管其研究有限,但了解该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那些在核事故、放射治疗或辐射事故中受到辐射的人群非常重要。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保护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1. Gusev, I. A., Dolganov, V. K., & Ivanova, E. Y. (2019). Late radiation effects on lung tissues. Int J Mol Sci, 20(9), 2326.2. Preston, D. L., Ron, E., & Tokuoka, S. (2007). Solid cancer incidence in atomic bomb survivors: 1958–1998. Radiat Res, 168(1), 1-64.。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其他纵膈、胸壁的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肺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

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剂量、肺部的照射面积以及照射速度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变化大,轻症者可无症状,重症者因广泛的肺纤维化病变而致呼吸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1 发生机制1.1传统学说:既往观点认为放射性肺炎主要是由于照射引起照射野局部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肺纤维化[1]。

发生机制为:①小血管及肺泡II型细胞损伤急性期的病理改变多发生在放疗后1-2个月,表现为毛细血管损伤,产生充血水肿、细胞浸润,肺泡II型细胞再生纤维细胞增生;②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肺经照射后,肺部自由基含量进行性增加,可能是照射后致肺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③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共同作用于照射区,使肺组织产生损伤;④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多元性,其中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肺泡II型细胞等均参与了其形成过程。

1.2播散性学说:[1]认为本病是由免疫介导产生双侧淋巴细胞肺泡炎和局部放射野外的反应[2],其病理改变为放射电离产生的自由基损伤了细胞膜和DNA,导致细胞功能不良和死亡。

放疗后6~9个月,肺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纤维化,肺泡广泛纤维化无症状,若伴有感染则产生症状消失,转为慢性肺纤维化。

2 危险因素2.1与放疗有关的因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放疗的方法、剂量、面积、速度均有关系[3]。

由于放疗肿瘤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割照射方法,如常规照射,超分割照射,适形照射等,为比较不同放射方法的生物效应,有人建议用数字模式进行生物效应归一[3],与学者认为放射剂量阈值在3周为2500~3000rad,有学者统计,放射剂量在6周小于2000rad者极少发生放射性肺炎,剂量超过4000rad则放射性肺炎明显增多,放射剂量他超过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放射野越大发生率就越高,大面积放射的肺组织损伤较局部放射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

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放射性肺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放射性损伤,通常由放射性物质的吸入或摄取引起。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医学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种疾病。

1. 临床表现。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现肺部啰音、肺部浊音区域增大等体征。

需要注意的是,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因此需要结合放射性暴露史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X线胸片和CT检查。

X线胸片可显示受累肺部出现斑片状、斑片状浸润或斑片状浸润伴有实变,甚至呈现片状阴影。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评估病情。

3. 放射性暴露史。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放射性暴露史。

包括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时间、剂量、途径等信息,以及相关的工作史、居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病因和诊断放射性肺炎至关重要。

4.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加等炎症指标异常。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可以发现炎症细胞增多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等病理改变。

5.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放射性暴露史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信息,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放射性暴露史;临床表现符合放射性肺炎特点;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肺部病变;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反应。

综合上述信息,医生可以对放射性肺炎进行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放射性工作者、放射性事故暴露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健康监测和防护措施,以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总之,放射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放射性暴露史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对放射性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放射性肺炎是一种由过度暴露于放射性物质而引起的严重肺部疾病。

它是放射性灾害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疗放射性肺炎,以下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一、早期诊断和评估放射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评估至关重要。

患者如有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的检测。

这些检测包括肺功能测试、X射线检查、CT扫描、氧气饱和度测试等。

二、药物治疗1. 抗炎药物在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中,抗炎药物是关键的一部分。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常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肺部损伤愈合。

此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也可以用于缓解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的疼痛和不适。

2. 抗生素放射性肺炎患者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3. 雾化治疗雾化治疗可通过雾化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减轻症状和促进肺部康复。

常见的雾化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和糖皮质激素。

三、氧疗放射性肺炎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症,氧疗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可改善组织缺氧情况,促进肺部功能恢复。

四、康复护理放射性肺炎治疗中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

康复护理包括全面的病情观察、营养支持、呼吸康复训练等。

此外,心理护理也不可忽视,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度过治疗期间的恐惧和焦虑。

五、预防与护理在放射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和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必须得到妥善使用。

此外,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和通风也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

六、康复评估和随访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康复评估和随访对于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至关重要。

定期的肺功能测试、胸部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将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放射性肺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和评估,药物治疗,氧疗,康复护理,预防与护理以及康复评估和随访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放射性肺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放射性肺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放射性肺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放射性肺炎是一种由于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下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它通常在核事故或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治疗放射性肺炎,下面将介绍最佳的治疗方案。

一、早期诊断与监测放射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应当通过放射性物质的检测和相关症状的观察,确定是否患有放射性肺炎。

同时,定期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监测,确保病情的变化可以及时得到发现和处理。

二、辅助疗法1. 氧气治疗:给予患者纯氧或辅助通气,以提供足够的氧气,缓解氧气供应不足的症状。

2. 免疫调节剂:通过使用免疫调节剂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炎症反应。

3. 支持治疗: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 营养支持:合理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的营养支持,促进机体康复。

三、药物治疗1. 抗生素: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放射性肺炎可能引起的细菌感染。

2. 抗炎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减轻肺部炎症。

3. 放射性物质解毒剂:适用于早期或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暴露的患者,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积聚的放射性物质。

四、康复与预防1. 合理休息:患者需要足够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速康复。

2. 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饮水量应适当增加,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3. 高效除尘:及时、彻底清洁住所,防止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再污染。

4. 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设施的使用,合理佩戴防护用品,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暴露风险。

在处理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方案时,医生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尽最大努力控制炎症的进展,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积极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总之,早期诊断、辅助疗法、药物治疗以及康复与预防等多方面综合治疗是处理放射性肺炎最佳的方式。

通过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痛,更好地重返健康的轨道。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第1篇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是因放射线治疗肿瘤过程中,肺部受到放射性损伤所致的炎症。

为规范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人群1. 经放射线治疗的肿瘤患者;2. 出现放射性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3. 需要预防放射性肺炎的患者。

三、诊断标准1. 有放射线治疗史;2. 出现以下症状之一: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3. 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炎症;4. 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5. 病理检查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四、治疗方案1. 症状缓解(1)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等治疗;(2)根据病情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抗感染治疗;(3)止咳、化痰、解热等对症治疗。

2. 肺功能康复(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2)进行康复训练,如步行、上下楼梯等有氧运动;(3)定期监测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3. 放射性肺炎的预防(1)严格掌握放射线治疗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损伤;(2)制定合理的放射线治疗方案,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3)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包括肺功能、影像学检查等;(4)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心理干预(1)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其焦虑、恐惧等情绪;(2)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3)组织患者参加病友会等活动,增进相互交流,提高生活质量。

五、治疗周期1. 急性放射性肺炎:治疗周期为2-4周;2. 慢性放射性肺炎: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周期为3-6个月或更长时间。

六、疗效评估1. 症状缓解情况: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2. 肺功能改善: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功能好转;3. 影像学检查:肺部炎症范围缩小或消失。

七、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3.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放射性肺炎加重;4.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发表者:黄程辉28人已访问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

故对放射性肺炎逐步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复习近年文献,对其病因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危险因素1.1 与放疗有关的因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1-2]。

由于在放射治疗肿瘤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割照射方法,如常规照射、超分割照射、适形照射等,为了比较不同放疗方法的生物效应,有人建议用数学模式进行生物效应归一[3]。

有认为放射量阈在3周内为2500~3000rad。

据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统计,放射剂量在6周内小于2000rad 者极少发生放射性肺炎,剂量超过4000rad则放射性肺炎明显增多,放射量超过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

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大面积放射的肺组织损伤较局部放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常规照射较超分割照射和适形照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机率大。

1.2 其他因素放射性肺炎发生还与受凉感冒、合并化疗、有慢性肺疾患史、有吸烟史、年龄等有关。

化疗药物的应用亦可降低肺的耐受性,增加肺的放射损伤 [3],某些化疗药物亦可能加重肺部的放射治疗反应。

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肺部原有病变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再次放射治疗等,均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

2 发生机制2.1 传统学说既往观点认为放射性肺炎主要是由于照射引起在照射野局部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肺纤维化[3]。

其发生机制:①小血管及肺Ⅱ型细胞损伤急性期的病理改变多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2个月,表现为毛细血管损伤产生充血、水肿细胞浸润,肺泡Ⅱ型细胞再生降低 ,减弱了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成纤维细胞增生。

②自由基产生增多: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肺经照射后,肺部自由基含量进行性增加,这可能是照射后致肺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③细胞因子含量增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共同作用于照射区,使肺组织产生损伤。

④多原因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多原性,其中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肺Ⅱ型细胞等均参与了其形成过程。

2.2播散性学说[3]播散性放射性肺炎学说认为本病是由免疫介导产生双侧淋巴细胞肺泡炎和局部放射野外的反应[7]。

其病理改变是由于放射电离产生的自由基,损伤了细胞膜和DNA,导致细胞功能不良和死亡。

放射治疗后6~9个月,肺的病理改变主要是逐渐发展的纤维化,肺泡广泛纤维化,但大多不产生症状,若伴有感染则产生症状,即为放射性肺炎,但症状轻重不一。

经积极治疗后2~3个月症状消失,逐渐转为慢性肺纤维化。

3 诊断概述3.1 临床表现3.1.1放射性肺炎:在暴露射线后有一潜伏期,通常在完成放疗至出现症状的时间为1~3个月[11],症状可出现于影像学改变以前。

放射性肺炎可发生于胸部任何疾病的放疗过程中,而且病情差异很大,轻者缺乏临床表现,重者可在数天内迅速发生呼吸衰竭和急性肺心病,并危及性命。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气急和咳嗽,程度轻重不一,通常表现为干咳,后期可有痰血(丝)。

体检通常无异常发现,偶尔在照射区可闻及湿罗音和胸膜摩擦音。

放射野皮肤可发生改变。

急性期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和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12]。

3.1.2 放射性肺纤维化:是由于发生慢性肺部损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发生永久性肺纤维化的过程约为6~24个月。

发生肺纤维化前可无急性肺炎病史,患者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气急。

大野照射患者可发生慢性肺功能不全,并最终发生慢性肺心病和肺动脉高压。

症状轻微者查体可无明显异常,部分照射区域可有呼吸音改变和叩诊浊音,可发生纵隔移位和脊柱向患侧偏斜。

3.1.3 细支气管炎闭塞性机化性肺炎:文献仅有数例报告[6],均发生于接受放疗的乳癌患者,可在结束放疗后1.5~6.0个月出现,X线胸片异常表现可发生于非照射区,甚至对侧肺部,并且病灶可以表现为游走性是其特点。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增多,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3]。

3.2 影像学表现3.2.1 X线胸片 [14]: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于放疗近结束时至放疗后2个月内,见肺放射野内呈片状均匀密度模糊影,多发边界不清的小斑片状阴影,病灶边缘与放射治疗野一致,和正常肺组织有明显分界,此为本病特征表现。

放射性肺纤维化开始表现为放射野内较纤细的网状或细索条阴影,1个月后可逐渐增多,密度增高,病变范围扩大,可融合成致密的块状影。

X线表现主要特点:①纤维索条影:长短不一,粗细不等,中间伴有点状密度增高影,肺纹理紊乱,胸壁、胸膜肥厚;②片状阴影:肺上照射野片状阴影,近侧边缘清晰;③胸膜改变:胸膜肥厚粘连,肋膈角变钝,胸腔积液;④肺不张:可表现为段、叶肺不张;⑤纵隔移位:表现向左、右移位,有时仅表现为气管扭曲移位。

3.2.2 CT表现:放射性肺炎早期表现为照射野内散在的小片状淡薄密度影,边缘模糊,伴有增粗的血管、支气管影,周围胸膜尚光整。

中期表现为肺实变,其内见有支气管征,肺泡囊,部分边缘可呈星状,可超出放疗照射野;周围可见粗长条状影,近胸壁的局部胸膜肥厚牵拉。

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纤维条状影增多,小叶间隙增厚,同侧胸膜增厚,纵隔移位,肺容积缩小[15]。

CT比X线平片更能显示放射性肺炎阴影的内部细微结构,如显示血管征、支气管充气征、肺大泡及支气管扩张[15]。

3.3分期与分级3.3.1 临床分期典型的放射性肺炎的发展可分为4期:①早期: 0.5~1个月,以渗出为主;②中期:2~3个月,以肉芽生长为主;③后期:3~6个月以纤维增生为主,;④晚期:6个月以后,以纤维化病变为主[8]。

3.3.2 分级标准根据199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作组(RTOG)制定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分级标准[9]分级:①0级:无变化;②1级:轻微的干咳或用力时呼吸困难;③2级:持续性咳嗽,需要麻醉性镇咳药,轻微用力时呼吸困难,X线无变化或有轻微棉絮状或片状影;④3级:严重咳嗽,麻醉性镇咳药无效,安静时呼吸困难,X线呈致密影,需间断性吸氧或激素治疗;⑤4级:呼吸功能不全,需持续性吸氧或辅助机械通气;⑥5级:致命性呼吸困难。

4 治疗策略4.1治疗原则对仅有影像学表现无临床症状的放射性肺炎可不予特别治疗。

若有轻微咳嗽、咳痰者,对症治疗即可。

肺部继发感染给予抗生素,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效,抗凝疗法治疗,给予氧气吸入能改善低氧血症[16]。

4.2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放射性肺炎常用而有效的药物,特别在早期使用更为有效,能减轻肺实质细胞和微血管的损害程度,减轻肺组织渗出和水肿,有效改善症状。

泼尼松初期剂量60~100mg/d,分次口服,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至10~15mg/d,总疗程为3~6周。

重症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15mg/d,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每次15mg,每日3次。

亦可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对减轻全身反应有效。

4.3抗感染放射性肺炎极易合并细菌感染,若出现高热、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咳黄色脓痰,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应给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可较快奏效。

4.4 非甾体类药物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可有效地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还可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产生,从而减轻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可起到辅助作用[17]。

4.5 减轻和防止肺纤维化对肺组织有显著亲和作用的D-青霉素胺是一种螯合剂,在体内能阻止盐溶性胶原的成熟过程,对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主观症状及肺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β-氨基丙酰氮是一种胶原成熟抑制剂,实验结果表明对防止放射性肺纤维化有良好作用,放射治疗期间使用可延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并能延长生存期。

4.6中医药治疗祖国医学认为放射线为热毒之邪,热能化火,加之癌症病人多正气不足、瘀血内结,故治疗应采用滋阴润肺,酌加减毒、化瘀之法。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北沙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麦冬、知母、花粉、生地、玄参、栀子均有抗菌消炎作用;百合、麦冬有抗缺氧作用;丹参有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

与西药合用,能明显缓解症状,改善放疗后肺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加速肺功能的恢复 [18,19]。

5 预防措施5.1 掌握总照射剂量辐射吸收剂量与肺损伤程度相关,但其作用又受到每日分割大小的明显影响。

Graham等[ 4 ]的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时,当V20(即肺接受大于20GY照射的体积与总体积比)分别为<22%、22%~30%、31%~40%及>40%时,2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7%、13%、36%,故为避免发生重度放射性肺炎,推荐V20应<25%[ 5 ]。

5.2 掌握分割次数/剂量比率分割可减轻辐射的生物学作用,并且是影响辐射后期损害的主要因素。

多中心研究表明,分割范围、分割次数和总辐射剂量与放射性肺炎的危险性显著相关,其中又以分割范围>2.67Gy为放射性肺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总放射剂量相同,与单次照射比较,每天分割2次照射可降低辐射的危害性[6]。

因此,应严格掌握放射总剂量及其单次剂量分配、照射野大小。

乳腺癌放射治疗最好行切线投射,尽量避免肺部的损伤。

5.3 掌握照射体积通常肺照射范围<25%有可能发生肺的局部损伤,但不会引起放射性肺炎。

小射野,特别是功能重要、容积较大的下肺野,大剂量照射(>50Gy)可能产生临床症状。

若肺照射范围>50%,尤其是两肺同时照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将明显升高,两肺照射>30Gy为致死剂量,但也有剂量仅13Gy就发生死亡的报告[6]。

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要求照射剂量>60Gy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据肿瘤学放疗组的研究方案表明,照射范围应局限于原发肿瘤和受累淋巴结周围50px以内,若超出此范围肺损伤程度显著增加[6]。

5.4 了解既往治疗史不论是否曾出现放射损伤的症状或体征,再次放疗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若首次治疗即出现放射性肺炎的表现,第2次治疗可能引起严重反应。

许多化疗药物不仅具有直接肺毒性作用,还可能加重放疗的肺损伤作用。

博莱霉素若与放疗同时应用,毒性将大于单独使用其中的任何1种。

可增加放疗肺损伤程度的其他化疗药物还有放线菌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等,同时使用的毒性又大于交替使用。

如有上述情况,在制定放射治疗方案及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均需特别慎重。

5.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及体温升高。

X线检查发现肺炎应立即停止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转,足见预防的重要性。

此外,还应预防感冒、戒烟,积极治疗肺部慢性疾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