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圆的周长(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资料】
2017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64页--圆的周长(例1)

在圆柱形物体分别有捆成如下图,(从底 面方向看)的形状,如果接头处不计,每 组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你发现了什么?
图1:绳长=1圆周长+2直径 图2:绳长=1圆周长+4直径 图3:绳长=1圆周长+8直径 规律:至少绳长=1个圆的周长加上若干直 径的和(最外围有几个圆就有几个直径)
练习 • 1、一个铁环的半径是0.3米,要 使铁滚动942米,至少需要滚动多 少圈? • 2、一辆货车车轮半径是0.5米, 如果货车的车轮每分钟转280圈。 这辆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3、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直径是6 厘米的圆,如果把它围成一个正方 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复 习:
5、把一块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铁片,剪成一个最大的
圆形,这个圆的周长是(
d=10
31.4分米
)。
C=3.14×10=31.4分米
6、已知圆的直径和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谁的周长更大一些? 圆的周长:3.14×4=12.56(㎝)
4㎝
正方形的周长:4×4=16(㎝) 答:正方形的周长更长。
• 圆的半径扩大两倍,直径扩大( ),周长 ( )。 • 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4倍,大圆的直径是小圆 的( ),大圆的周长是小圆的( )。 • 一个圆的半径从3厘米增加到6厘米,直径增 加了( )厘米,周长增加了( ) 厘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宽为直径画圆。
长方形里最大的圆
如何在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
o
长方形与圆之间有什么联系? 长方形的宽=圆的直径
如果在下面这个长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 圆的直径应该是多少呢?半径呢?
8cm
4cm
• 如图,在长方形中有三个大 小相等的圆,已知这个长方 形的长是18厘米,圆的直径 是多少厘米?长方形的周长 是多少厘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 第1课时圆的周长课件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4号圆片
表格填写完整后,你有什么发现?
d=10cm
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
d=10cm
3倍
多一些
圆的周长÷直径=
圆周率(∏)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bì)算经》中就有了“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指圆的周长约是它的直径的3倍。
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绩比国外大约要早1000年。
2 圆的周长第1课时 圆的周长(1)
R·六年级上册
5 圆
方法一:绳绕法
方法一:绳绕法
方法一:绳绕法
方法一:绳绕法
方法一:绳绕法
方法一:绳绕法
方法一:绳绕法
方法二:滚动法
方法二:滚动法
d=10cm
方法二:滚动法
d=10cm
0cm
方法二:滚动法
d=10cm
0cm
方法二:滚动法
d=10cm
0cm
方法二:滚动法
d=10cm
0cm
方法二:滚动法
d=10cm
0cm
方法二:滚动法
d=10cm
0cm
方法二:滚动法
d=10cm
0cm
方法二:滚动法
d=10cm
0cm
找一些圆形的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周长
直径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2圆的周长人教版(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 (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5单元第2课,主要内容是圆的周长。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的定义,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我准备了一些圆形的教具,如圆形的糖果、圆形的玩具等,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接着,我会向学生讲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我会用实际的圆形教具来展示圆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例题,让学生一起计算,我会引导学生使用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例题讲解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5. 板书设计:在讲解和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将重要的知识点和计算方法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答案: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的教具选择和运用,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圆的周长概念的关键。
讲解过程中对圆的周长定义的阐释,以及例题的挑选和解析,是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核心。
再者,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对学生的复习和记忆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课后反思的深度,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程度。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一、引课(课件出示特克斯八卦城)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对,这就是我们伊犁美丽的特克斯县的八卦城。
它因八卦布局而闻名,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今年夏天,老师有辛来到了这里,照片上的就是八卦城中心广场的太极坛,老师绕太极坛的第一外环走了一圈,要想知道老师走这一圈是多少米你们知道是要求什么吗对,圆的周长,那么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二、认识周长1、请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圆,你知道圆的周长是指哪一部分吗谁能给大家摸一摸(指名学生摸一摸)师:摸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确定一个点,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2、那你们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生:圆一周的长度是圆的周长)看他多勇敢,谁还能说一说3、那你们想圆是由什么线围成的呢(曲线)师:那我们可以说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4、那谁有测量圆周长的方法(绕线发,滚动法)5、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现在请大家自己选择方法来测量这些圆的周长,好吗要求:1)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办法,只要你能得到圆的周长就可以,请一律用厘米做单位。
2)每个小组还有一个小表格,请同学们将测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的第一栏里,只需要完成第一栏就可以,不用写单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圆的周长(1)》

已知d,C=(
由C=πd,可知d=(
C π
由C=2πr,可知r=(
C 2π
πd ); ); )。
2.下列说法对吗?
①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 √)
②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③π=3.14
( ×)
3.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C=3.14×2×3=18.84(cm) C=3.14×6=18.84(cm) C=3.14×2×5=31.4(cm)
小组合作测量数据,完成表格(可使用 计算器)。
物品名称
周长 (cm)
周长
直径 (cm)
直径 的比值 (保留两位小数)
思考: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这几个圆的周长是它们直径的多少倍?
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验证: 所有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都有这样的关系吗?
三、圆周率。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
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 圆周率一般用π表示。
π=3.1415926535…… π≈3.14
四、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圆的周长公式: C=πd C=2πr
1.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是一个
固定数,通常叫做(圆周率),它大约
等于(3.14),用字母表示为( π)。
计算周长时,已知r,C=( 2πr );
更多互动练习见“课 堂训练”下的随堂小测、 达标检测等,助您大数据 分析!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 六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圆的周长(1)
圆的周长
像这样,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一、小组讨论,探究方法 怎么测量圆的周长? 滚动法 绕绳法 软尺围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圆2.圆的周长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第2课时。
内容:圆的周长概念、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记忆和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模型、绳子、尺子。
2. 学具:圆的模型、绳子、尺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周长,如自行车轮胎、圆形操场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是什么。
2. 圆的周长概念:通过圆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得出圆的周长是圆形边界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之和。
3.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引导学生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并记录数据。
通过多次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出圆的周长公式:C = πd。
4. 例题讲解: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给定直径的圆的周长。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的周长公式的运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自行车轮胎的周长、圆形操场的周长等。
六、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周长:圆形边界上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之和公式:C = πd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直径:10cm答案:C = πd = 3.14 × 10 = 31.4cm2. 题目: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情景:学校举行运动会,需要在操场周围设置障碍物,已知操场直径为80m,请计算需要多少个障碍物。
答案:C = πd = 3.14 × 80 = 251.2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周长概念,通过多次实验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圆的周长(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圆的周长(1)(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圆的周长(1)。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130页至第131页的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和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形的实物、绳子、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个圆形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然后我用绳子围绕圆形实物一圈,让学生观察绳子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绳子的长度与圆形实物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我利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圆形实物的周长。
然后我解释了圆的周长的概念,即圆的周长是圆的边界的长度。
我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几个圆形的图形,让学生测量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让学生计算这些圆形的周长,并与我给出的答案进行对比。
4. 例题讲解:我给出了一道例题,让学生一起解答。
例题是: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我引导学生使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了公式的来源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圆的周长= π × 直径七、作业设计(1) 直径为12厘米的圆形(2) 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3) 直径为20厘米的圆形答案:(1) 37.68厘米(2) 47.1厘米(3) 62.8厘米2. 题目:一个圆的直径是8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答案:25.12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随堂练习和例题讲解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但是在解答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六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圆的周长-人教版(含答案)

第十讲圆的周长一、知识梳理1.圆的认识:2.圆是轴对称图形:3.圆的周长公式:4.半圆周长公式:5.圆的周长的实际应用:二、方法归纳1.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d=2r r=d÷22.圆的周长公式:c=2 ∏r c= ∏d3.半圆的周长C=2r+∏r4.r=c÷2∏d=c÷∏三、课堂精讲例题(一)圆的认识r d2①圆是一种曲线图形②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 O 表示③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 r 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④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 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 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⑤在同一个圆里,⑥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例 1 (1)从()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2) 通过()并且()都在()的线段叫做直径.(3)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直径()【规律方法】巩固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搭配课堂训练题】【难度分级】 A1. 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一般用字母()表示。
连接圆心和 圆上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
通过( )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一般用字母()表示。
2. ()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
3.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有()条直径,用字母表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是( )或()。
(二)轴对称图形1.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或)都是它的对称轴。
例 2 1.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d=2r2. 圆的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
【规律方法】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和圆的旋转不变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 (1)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2~64页。
一、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学生在学习直线图形的周长、面积基础上第一次学习曲线图形的周长。
教材关于“圆的周长”这一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从“要在圆桌和菜板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求铁皮的长度”这一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引入,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学生已经具备了测量一般图形(物体)周长的技能,因此,面对“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了绕、滚、围等策略的测量方法。
显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方法的多样性和“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更重要的是,圆周长概念的内涵,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清晰化、直观化。
教材在此基础上提出“除了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求圆的周长呢?”要求学生跳出绕、滚、围等策略的测量方法,找到一种更为一般化的方法。
通过“圆的周长和圆的大小有关系,圆的大小取决于……”,启发学生将问题解决的方向放在从圆本身的特征去想办法突破。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在这个内容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学就更容易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
不过,学生在圆的周长的测量上还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过,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5.2第1课时 圆的周长(1)课件

这醉人芬春芳去的春季又节回,,愿新你桃生换活旧像符春。天在一那样桃阳花光盛,开心的情地像方桃,在 54、海不内要存为知它已的,结天束涯而若哭比,邻应。当为Tu它es的da开y,始Ju而ly笑1。4, 72.01240.2J0u2ly0270.1T4u.2e0sd2a0y2,0J:2u6ly2104:2,622002:0276/:1042/2200:206:02 花一这样醉美人丽芬,芳感的谢季你节的,阅愿读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 65莫、愁生前命路的无成知长已,,需天要下吃谁饭人,不还识需君要。吃苦8时,2吃6分亏8。时T2u6e分sd1a4y-J, uJlu-l2y0174.1,42.022002J0uly 20Tuesday, July 14, 20207/14/2020
亲爱的读者: 2、千世里上之没行有,绝始望于的足处下境。,只20有20对年处7月境1绝4日望星的期人二。二〇二〇年七月十四日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3、少成年功易都学永老远难不成会,言一弃寸,光放阴弃不者可永轻远。不。会成20功:26。7.14.202020:267.14.202020:2620:26:027.14.202020:267.14.2020
五、课堂小结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d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或 C=2πr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1课时)》的内容。
教材通过引入圆的周长概念,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周长的定义、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圆的周长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圆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圆的周长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定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的定义。
2.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圆的周长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尺子、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如圆形的糖果,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测量这个圆形糖果的周长,我们应该如何操作?”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解释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界的长度,计算公式是C=2πr,其中C表示周长,π表示圆周率,r表示圆的半径。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圆和一把尺子,要求学生自己测量并计算出圆的周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 第1课时 圆 整理和复习(1) 教学课件

12
3 45
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19
r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C2(=(=πr)πr)
a
C( 2
=
πr) b
r
长方形的面积 = a× b
圆的面积 = C2(×=r =πrπ)r×r
三、一个圆形桌面,直径是2m。现在在桌面上铺上 桌布,桌面周围均匀下垂20 cm,这块桌布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米?
20cm=0.2m 桌布半径:(2+0.2×2)÷2=1.2(m) 3.14×1.22=4.5216(m2) 答:这块桌布的面积是4.5216平方米。
3.圆的面积
第1课时 圆的面积
一、复习导入
( C )。
A.面积大
B.周长大
C.无法比较
(2)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A )。
A.线段
B.直线
C.射线
(3)把一张圆形纸片沿半径平均分成若干份,
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其周长( B )。
A.等于圆周长 B.大于圆周长 C.小于圆周长
(4)如图,两个小圆周长之和应( C )大圆周长。
A.大于
什么是面积?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面积。
什么是面积?
圆的表面或围成的圆形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面积。
哪个圆的面积大?
r
r
二、合作探究,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用什么方法呢?
高
高
底
底
上底 高
下底
高 底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
2、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
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
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4、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
5、教学重难点: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1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什么是圆的周长,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热
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长条,并问学生如何计算它的周长,引出圆的周长概念。
2. 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1.介绍圆的周长的概念
2.讲解计算圆的周长的公式:C=2πr(C代表圆的周长,r代表圆的半
径)
3. 案例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加深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1. 已知圆的半径为5cm,求其周长。
2. 若圆的周长为20π cm,求其半径。
4. 提高拓展
1.给学生出一些更复杂的练习题目,如组合图形的周长计算等。
2.让学生展示并解答问题,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网上查找更多有关圆的周长的问题,积极思考并解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能根据给定圆的直径或半径计算圆的周长。
3.应用圆的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圆的周长的定义。
2.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周长和直径(半径)的关系。
2.能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笔、板书、课件、相关实物。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导入新知识:听全班同学发言,了解他们对圆的周长的理解。
2.激发兴趣: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引起学生对圆的关注。
第二步:讲解1.引入概念:向学生介绍圆的周长的概念,并与周长的定义进行对比。
2.示范计算:以给定直径或半径为例,展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3.操练训练:让学生跟随计算,积极参与练习。
第三步:实践1.个体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解题思路,提高合作能力。
3.展示答案:请学生上板书展示答案,并对错题进行讲解。
第四步:应用1.实际问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周长。
2.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题方法,并展示解答过程。
总结1.对圆的周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能独立计算圆的周长。
3.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提高了解题能力。
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应用圆的周长概念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算圆的周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请同学们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及圆周率的意义》课件

2
3
4
思考:铁皮的长度与圆有什么关系?
铁皮的长度 =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 即为圆的周长
探究点2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像这样,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 圆的周长。除了上面的方法, 还可以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找一些圆形 的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 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 结果填入下表中,看看有什么发现。
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表示是C=( πd )或C=
( 2πr
)。
知识点2 计算圆的周长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C=πd =__3_._1_4_×___6___ =__1_8_._8_4(dm)
C=2πr = 2×3.14×4
= 25.12(cm)
3.用圆规画一个圆,如果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6 cm, 画出的这个圆的周长是( 37.68)cm。
点拨:将直径或半径的长度代入公式计算即可解答。
3.下图是双人花样滑冰运动中男运动员拉着女运动 员做圆周运动的精彩画面。女运动员的冰鞋滑过 一周的长度是多少米? 2×3.14×1.5=9.42(米) 答:女运动员的冰鞋滑过一周的长度是9.42米。
点拨:女运动员的冰鞋滑过一周的长度正好是半径是 1.5米的圆的周长,根据C=2πr,代入公式计算即可解答。
(2)计算圆的周长,可以用圆的( 直径 )乘(圆周率), 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表示是C=( πd )或 C=( 2πr )。
点拨:圆周长=圆周率×直径,即C=πd; 圆周长=圆周率×半径×2,即C=2πr。
知 识 点 2 圆的周长公式及应用
2.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3.14×6=18.84(dm) 2×3.14×4=25.12(cm)
六年级上第1课时圆的周长

六年级上第1课时圆的周长《六年级上第 1 课时圆的周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比如车轮、钟表、盘子等等。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圆的长度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的周长。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简单来说,就是绕圆一周的长度。
想象一下,我们用一根绳子紧紧地绕着一个圆形物体的边缘围一圈,这根绳子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那怎么去测量圆的周长呢?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圆形物体,比如硬币、瓶盖,我们可以用一根软尺直接绕着它的边缘测量。
但是对于像大树的横截面、圆形的花坛这样比较大的圆,直接测量就不太容易了。
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滚动法”。
找一个圆形的物体,比如车轮,在它的边缘做一个标记,然后让它在地上直直地滚动一圈,测量出它滚动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圆的周长。
还有一种方法叫做“绕线法”。
我们用一根没有弹性的细线,紧紧地围绕着圆形物体的边缘绕一圈,然后把细线拉直,测量细线的长度,这也就是圆的周长。
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大家先观察一下这几个不同大小的圆,是不是能发现圆的大小不一样,周长也不一样?那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对啦,是由圆的半径或者直径决定的。
那圆的周长和半径、直径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准备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分别测量出它们的直径和周长,然后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通过实验和计算,我们会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总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大约是 314 。
其实,这个固定的数就是圆周率,用字母π(读作“pài”)表示。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 =31415926535但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通常取它的近似值 314 。
既然知道了圆周率,那圆的周长该怎么计算呢?如果我们知道圆的直径,圆的周长 C =πd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圆的周长 C =2πr 。
这里的 C 表示圆的周长,d 表示圆的直径,r 表示圆的半径。
【K12学习】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圆的周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圆的周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名师资源《圆的周长(第1课时)》教学设计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余寿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测、验证、操作等学习活动,探究圆周率的近似值,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探究。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老师家的菜板有点开裂,你有好办法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给它加一个箍。
教师:在它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是个好办法,那么需要多长的铁皮呢?教师:求铁皮的长度,就是求圆的什么?学生:求铁皮的长度,也就是求圆的周长。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学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圆的周长。
教师:圆的周长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的周长有什么区别?学生:以前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是由直线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2.合理猜想,确定方向。
教师: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学生:直径、半径。
教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学生:……教师:怎么验证你的猜测呢?学生:量一量,算一算。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悟什么是圆的周长。
因势利导展开猜测,确定研究方向。
(二)设计方案,展开探究1.探讨设计方案。
(1)如何化曲为直?教师:圆是曲线图形,尺子是直的,怎么办?学生:滚一滚,绕一绕……(2)如何减少误差?教师: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有什么办法尽量准确一点呢?学生1:多量几次,选出现次数量多的数据。
学生2:用计算器计算,提高正确率。
教师:除不尽怎么办?学生1:用分数表示。
学生2:取近似数。
教师:一般保留两位小数,比较方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课文课件

r
o d
巩固练习
(教材第60页第2题)
3.看图填空。
3 cm O
d =_6__c_m__
6 cm O
r =_3__c_m__OFra bibliotek10cm
d =_1_0__c__m
O
高3.5 cm
r =_3_._5__c_m__
课堂总结
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
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
(教材第65页第1题)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 是多少米?
3.14×5×2=31.4(米) 答:它的周长是31.4米。
巩固练习
(教材第65页第2题)
2.在一个圆形亭子里,小丽沿着直径从一端
走12步到达另一端,每步长大约是55cm。
这个圆的周长大约是多少米?
3.14×(55×12)=2072.4(厘米)
对应练习
(教材第58页“做一做”1)
1.对于借助杯子盖、三角尺画出的圆,如 何找到圆心?请你自己画一画,试一试。
因为直径所在的直线即是圆对称轴,
所以两条直径的交点是圆的圆心。
对折两次,两条折痕的交点即为圆心。
(画一画略)
对应练习
(教材第58页“做一做”2)
2.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 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072.4厘米=20.724(米)
答:这个圆的周长大约是20.724米。
巩固练习
3.圆的周长从15.7cm减少到9.42cm,它的 半径比原来减少了多少厘米? 15.7÷3.14÷2=2.5(cm) 9.42÷3.14÷2=1.5(cm) 2.5-1.5=1(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圆的周长
第1课时圆的周长(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2~6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测量计算,研究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
3.在研究圆的周长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直尺,细线或纸条,学生自备一些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2的情境图。
师:图中的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一圈铁皮。
大家知道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吗?
【学情预设】因为不知道数据,学生可能不知道怎么回答。
2.揭示课题。
师:要计算需要铁皮的长度,实际在计算什么?(圆的周长)
师:圆的周长会算吗?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1)]
二、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教学提示】
提出问题“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后,停顿一会,让学生想想,再提出下一个问题。
师:谁能说说哪里是这个圆片的周长?请拿出手中的圆片或其他圆形物品,指一指圆的周长是什么。
(师出示小圆片)
学生指出手中圆形物品的周长。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描述圆周长的时候,很容易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并类推圆的周长的含义。
课件演示圆的一周。
板书: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指一指,直观感受圆周是曲线。
再利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圆的周长,归纳圆的周长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的理解,为后续教学“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奠定基础。
三、动手操作,探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1.尝试测量圆的周长。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那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呢?现在请你们想办法求出手中圆片的周长。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绕线法、滚动法等“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圆片的周长。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演示绕线法和滚动法。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
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圆的曲边变成了线段。
如果要求教科书中圆桌的边缘需要多少铁皮,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吗?更大的圆用这些方法可行吗?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2.认识圆周率。
(1)猜想。
师:用绕线或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准确计算圆周长的方法。
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学生凭经验可以猜测到圆的周长跟圆的半径或直径有关系。
师: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学情预设】学生会根据前面“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进行猜测,也可能会直观感受到半径越长,圆越大,周长也越长。
【教学提示】
指导学生沿着圆周的边沿指一圈,说明这一圈的长度是圆的周长。
【教学提示】
学生猜想后要求他们说出猜想的依据或理由。
【教学提示】
如果课件上不好展示数据,可以直接在黑板上画表格填出数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师: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不是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圆形物品,测量出它的周长,并计算同一物品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测量、计算、填表。
根据学生的汇报,在课件上出示一组结果。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这些测量的和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得到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三点几,但由于测量有些误差,其结果有所不同,教学时要正视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统一认识。
【设计意图】本设计为学生的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量一量、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师:课前,老师也测量了一些物品的周长和直径,大家一起看看。
(出示课件)
师:这四个圆的周长分别是它们的直径的多少倍呢?(3倍多)
【设计意图】通过四组数据,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3)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师: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任何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教学提示】
学生只要能说出“3倍多”就要给予肯定,不一定要说出精确的3.14。
师:是的,其实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
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π≈3.14。
板书:圆周率(π):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了解圆周率π的历史。
师: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P63看“你知道吗?”。
学生阅读圆周率的历史。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圆周率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师: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小组交流,学生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C=2πr。
(板书)
4.运用公式计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4例1。
师:这辆自行车轮子转1圈,大约可以走多远?实际就是求什么?
师:小明家离学校1km,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多少圈?又是求什么?
学生自主解答后,反馈评价。
师:如果告诉我们的不是轮子的半径,而是直径,又该怎么解答呢?不需要计算,说说计算方法。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C=2πr=2×3.14×33=207.24(cm)≈2(m)
1km=1000m1000÷2=500(圈)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64“做一做”。
师:第1题不用计算,只写出算式即可。
学生解答后全班交流展示。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自己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教学提示】
例1直接放手让学生解答,在交流展示时发现问题再引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