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
生殖系统
乳腺 代谢作用 调节作用
雌激素
孕激素
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修复;
使增殖期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对缩宫
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 素的敏感性;
增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变黏稠;
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分化、成熟及角化
五、月经周期的调节
3.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相互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
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调节,相互影响 性腺轴,主要功能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功能 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其内分泌活动受到大脑高级中枢调节(如脑细胞分泌NE能和胆
早期 5-7日, 腺上皮呈立方或 低柱状;间质致 密;间质小动脉 直、壁薄
中期 8-10日, 腺细胞呈柱状, 腺体增多、增长; 间质水肿明显
晚期 11-14日, 腺上皮呈高柱状; 间质细胞呈星状, 相互吻合成网状; 小动脉弯曲,管 腔增大
分泌期(secretive phase)
早期 15-19日,腺 上皮细胞核下出现含 糖原的小泡;间质水 肿,螺旋小动脉增生
其他内分泌腺体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
肾上腺皮质 为女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
过多
抑制卵巢功能,出现闭经和男性化如PCOS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 CAH ) 酶缺乏(如
酶) 皮质激素合成不足
ACTH增加
泌增多
女性假两性畸形或女性男性化表现
21-羟化 雄激素分
小结
1.女性内、外生殖器的组成。 2.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 3.月经的概念。 4.卵巢的功能。 5.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节。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1.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每个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
2.排卵:排卵的时间一般为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
3.黄体形成和退化:卵子未受精,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
4.卵巢激素的生理功能:
(1)雌激素
①促进卵泡发育。
②促进子宫发育;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对子宫内膜有增生作用;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多,变稀薄,易拉成丝状。
③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利于
受精卵的运行。
④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
⑤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降低总胆固醇。
⑥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⑦促进钠、水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2)孕激素
①使子宫肌肉松弛;降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抑制宫颈内膜的黏液分泌,性状变黏稠。
②减低输卵管的收缩;抑制内膜上皮的生成;减少
黏液分泌,调节孕卵运行。
③使阴道上皮脱落加快。
④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⑤使乳腺腺泡和乳腺小叶增生发育。
⑥促进水、钠的排泄。
⑦使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0.3~0.5℃。
(3)雄激素:合成雌激素的前体,维持第二性征,促进阴毛和腋毛生长。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说明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说明女性的性功能,随年龄的增长,分为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性成熟期、更年期、绝经期及老年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生理特点。
它是一不断发展的过程,没有截然的年龄界限,可因遗传、营养、环境和气候等影响而出现差异。
一、新生儿期出生四周内的婴儿为新生儿。
胎儿在宫内受到母体性腺及胎盘所产生的性激素(主要为雌激素)的影响,其子宫、卵巢及乳房等,均可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个别的有乳液分泌现象。
出生后,性激素浓度骤减,可引起少量阴道出血,这些都是生理现象,多很快消失。
二、幼年期从新生儿期至12岁左右称幼儿期。
此期内生殖器官处于幼稚状态。
阴道狭窄,上皮薄,无皱襞,细胞内缺乏糖元、酸度低、抗感染力强。
子宫颈较子宫体长,占子宫全长2/3。
卵巢狭长,卵泡不发育。
七、八岁起,内分泌腺开始活动,逐渐出现女性特征,骨盆渐变宽大,髋、胸及耻骨前等处皮下脂肪渐增多。
10岁左右,卵巢中开始有少数卵泡发育,但大都达不到成熟程度。
11~12岁时,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三、青春期从月经来潮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一般在13~18岁之间。
此期全身及生殖器官迅速发育,性功能日趋成熟,第二性征明显,开始有月经。
丘脑下部和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加强。
卵巢增大,卵泡细胞反应性提高,进一步发育,并产生性激素。
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内外生殖器官发育增大,阴阜隆起,大阴唇变肥厚,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粘膜变厚,出现皱襞,上皮细胞内有糖元;子宫体增大,为宫颈长度的两倍;输卵管增粗。
第二性征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征象。
此时女孩的音调变高,乳房丰满隆起,乳头增大,乳晕加深,阴阜出现阴毛,腋窝出现腋毛。
骨盆呈现质薄的女性型,脂肪分布于胸、肩及臀部,显现出女性特有的体表外形。
12~13岁左右开始有月经,第一次行经称为“初潮”。
由于卵巢功能尚不稳定,所以月经不规则。
初潮后一般要隔数月,半年或更长时间再来月经,一般在二年左右才渐变规则,女孩至18岁尚不见月经来潮,应查明原因。
(医学课件)月经周期生理及其调节PPT演示课件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月经周期生理及其调节主要内容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的调节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其他内分泌腺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一、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Add your text in here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 )经期、经量、伴随症状月经血的特征经色、成分、质地月经(menstruation )月经初潮(menarche )及影响因素123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分泌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功能二、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4卵巢的其他分泌功能卵巢的功能1.卵巢的功能☺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内分泌功能产生女性激素2.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A始基卵泡B窦前卵泡C窦状卵泡D排卵前卵泡E排卵3.卵巢分泌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功能甾体激素的基本化学结构:环戊烷多氢菲环☺含21个碳原子为孕激素,基本结构为孕烷核,如孕酮☺含19个碳原子为雄激素,基本结构为雄烷核,如睾酮☺含18个碳原子为雌激素,基本结构为雌烷核,如雌二醇、雌酮和雌三醇3.卵巢分泌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功能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卵巢在排卵前以△5途径合成雌激素,排卵后可以通过△4和△5两种途径合成雌激素☺孕酮通过△4途径合成3.卵巢分泌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功能甾体激素的代谢主要在肝脏降解以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盐等结合形式经肾脏排出3.卵巢分泌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生理功能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两个高峰孕激素一个高峰雄激素排卵前雄激素升高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修复。
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分泌活动,并可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妇产科护理学-卵巢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卵巢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新生儿——200万个;一生排卵——400~500个,每一个月经周期一般只有一个卵泡达到成熟程度,称成熟卵泡。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的发育和成熟--分泌雌激素↓排卵--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黄体形成--分泌雌、孕激素↓黄体退化白体黄体形成及退化黄体寿命——平均14天。
卵巢的功能卵巢的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及分泌女性激素;即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卵巢激素的生理功能雌激素(准备)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乳房乳腺管增生乳腺泡增生子宫收缩力增强降低阴道上皮增生、角化脱落加快输卵管蠕动增强抑制水钠代谢水钠潴留水钠排泄电解质促进骨中钙质沉着基础体温上升0.3~0.5℃雄激素:①合成雌激素的前体。
②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
③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基础体温月经周期的调节及临床表现月经是性功能成熟的一项标志。
在内分泌系统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了从增生到分泌的反应。
如不发生受精和受精卵着床,子宫内膜则萎缩脱落并伴有出血;周而复始发生的子宫内膜剥脱性出血,称为月经。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
>>月经初潮:多数为13~14岁。
>>月经周期:21~35日,提前或延后3天左右仍属正常。
>>经期及经量:多为2~8天,正常30~50ml。
>>月经血特征:不凝固。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日,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
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14日,雌激素的作用。
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日,雌、孕激素共同作用下。
子宫颈、输卵管、阴道黏膜的变化。
第七版妇产科重点笔记
第一节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1.胎儿期2.新生儿期3.儿童期≤12岁①8岁之前,幼稚型生殖器;阴道上皮薄、酸度低,抗感染能力低;子宫颈:体=2:1,卵管细曲;卵泡自主生长、血雌激素水平低②8~12岁:GnRH抑制状态被解除,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少量卵泡发育、子宫卵巢、输卵管降入盆腔。
雌激素水平上升。
4.青春期WHO规定:10~19岁•从乳房发育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管发育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的一段生长发育期。
•第一性征:卵巢发育,性激素增多,内外生殖器发育:外阴成人型,阴道变宽长,出现皱襞,子宫体增大,颈:体=1:2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足以使子宫内膜增殖,可以使子宫内膜脱落出现月经;中枢系统对雌激素的正反馈机制尚为成熟→有卵泡发育成熟,却不排卵。
2~4年月经周期渐渐正常,初潮后55%~95%为无排卵性月经周期,可发生无排卵功血。
★5.性成熟期(生育期)18岁起,约30年,卵巢功能成熟,生殖活动旺盛,有周期性排卵;生殖器官及乳房在卵巢性激素作用下有周期变化。
★6.绝经过渡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最后一次月经。
始于40岁,历时不等,可长10余年。
•绝经:最后一次月经。
中国女性约44~54岁,平均49.5岁•更年期/围绝经期:从卵巢功能渐衰退至绝经后一年,生殖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器官趋于萎缩。
•围绝经期综合征:因雌激素水平降低,出现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7.绝经后期★第三节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一)卵巢的功能1、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
2、合成产生多种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
★(二)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开始至绝经期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周期性变化。
三环节:卵泡发育、主卵泡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1.卵细胞的发育及成熟:窦前卵泡(初级卵泡)具备合成性激素能力。
2.排卵:卵细胞和卵丘颗粒细胞被排出的过程。
此时完成减数分裂,排出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入成熟分裂Ⅱ前期排卵时间:规则月经者在下次月经前14天卵子运行:输卵管伞部捡拾→壶腹部等待受精→入宫腔后着床或排出。
[整理]女性生殖系统生理1(1)PPT课件
2.绝经
自然绝经通常是指女性生命申最后一次月经,
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
失反应。我国妇女的绝经平均年龄为49.5岁,80在44-54
岁之间。如幻岁以前绝经称卵巢功能早衰。
绝经过渡期
3.绝经后期 卵巢进一步萎缩,其内分泌功能渐消
退。生殖器官萎缩。绝经前期由于卵巢功 能逐渐衰退,卵巢激素缺乏,使围绝经期 妇女出现一些血管运动障碍和神经精神障 碍的症状。血管运动障碍可表现为潮热和 出汗;神经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 不安、抑郁或烦躁、失眠和头痛
3.月经周期 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
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8-3n日为一个周期。周期 长短因人而异,但每个妇女的月经周期有自己的规律性。
4.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 正常妇女月经持续时间差异亦很大,但每个妇女的月经
持续日数基本一致。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多数为 3-6日。一般月经第2-3日的出血量最多。月少。多数学者认为每月失血量超过 80ml即为病理状态。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根据形态、大小、生长速度和组织学特征可
将卵泡的生长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卵泡:是由一个处于减数分裂双线期 的初级卵母细胞及在其周围的单层梭形颗 粒细胞层围绕而成。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第三节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功能 卵巢是女性生殖内分泌腺,有两种主要功能:一为产生卵 子并排卵;另一为合成并分泌淄体激素和多肤激素。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 变化称卵巢周期,其主要变化如下: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人类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始于胚胎时期, 新生儿出生时卵巢大约有15万-50万个卵泡。儿童期卵巢 的皮质含有大量密集成群的原始卵泡,卵巢的髓质己逐渐 退化。原始卵泡含有一个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梭形或扁 平细胞围绕。到青春期以后卵母细胞逐渐减少。生育期大 约只有300-4叨个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并经排卵过程排出, 其余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自行退化,这个退化过程称卵 泡闭锁。
卵巢周期描述
数十年
LH峰
次级卵母细胞(卵子)
受精后
完成第一次减数分 裂
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受精卵
时期 胚胎6-8w 胚胎11-12w 胚胎16-20w 胚胎16w-出生 后6m 出生时 青春期 排卵
生殖细胞的发育 原始生殖细胞不断有丝分裂,细胞数↑,体 积↑,称为卵原细胞 卵原细胞开始进入第一次减数分裂,并静止 于双线期,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1/3卵原细胞+2/3初级卵母细胞 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围绕静止于停留于减数 分裂双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始基卵泡
卵巢周期
一、卵巢功能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三、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四、卵巢分泌的多肽激素
一、卵巢的功能
卵巢功能:生殖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 内分泌功能:分泌激素 卵巢周期:从青春期到围绝经期前,卵 巢的形态及功能的变化。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孕6周开始 原始生殖细胞
有丝分裂
卵原细胞
进入第一次减数分裂 孕12周开始 初级卵母细胞(始基卵泡)
生殖细胞数量 (个) 60万
高峰 600-700万
200万 30万 是卵细胞储存 的唯一形式 300-400
1、卵泡发育和成熟
卵泡发育阶 段 始基卵泡
定义及分类 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围绕静止于停留于 减数分裂双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 初级卵泡:单层梭形前颗粒细胞分化为 单层立方形细胞 次级卵泡:初级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使 细胞层数增至6-8层(600个细胞以下)
特点
窦前卵泡
透明带 颗粒细胞内出现FSH、E、 A受体 卵泡内外膜,内膜出现 LH受体
窦卵泡
募集、选择 在E和FSH的协同作用下,颗粒细胞间隙 月经11-13日,优势卵泡 增大至18mm(E≥300)。 聚集的卵泡液增多,最后融合成卵泡腔, 此时在FSH的刺激下,颗 卵泡增大直径达500um 粒细胞内出现LH、PRL受 体,形成排卵前卵泡
女性生殖生理
女性生殖生理根据妇女一生的年龄和生殖内分泌变化,将其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7个阶段。
1.胎儿期:受精卵是由父系和母系来源的23对(46条)染色体组成的新个体,XX合子为女性,性腺分化缓慢,至胚胎8-10周性腺组织才出现卵巢的结构。
卵巢形成后,因无雄激素,两条副中肾管发育成为女性生殖道。
2.新生儿期:(1)时期:出生后4周之内。
(2)特点:①生理性少许泌乳。
②生理性阴道流血。
③生理性黄疸3、儿童期:(1)时期:从出生后4周至12岁左右,称为儿童期。
(2)特点:体格生长较快而生殖系统的发育较慢。
4.青春期:(1)时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的一段生长发育期,称为青春期。
(2)特点:①第一性征进一步发育:生殖器官由幼稚型变为成人型;阴阜隆起,大、小阴唇变肥厚并有色素沉着,阴道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黏膜变厚并出现皱襞;子宫增大,尤其宫体明显增大,输卵管变粗,卵巢增大,卵巢皮质内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致使卵巢表面稍显凹凸不平。
此时虽已初步具有生育能力,但整个生殖系统的功能尚未完善。
②第二性征出现:包括音调变高,乳房发育,出现腋毛及阴毛,骨盆发育,胸、肩、髋部皮下脂肪增多,乳房发育,形成女性特有的体态。
③生长加速。
④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月经周期常不规律,经2~3年建立规律性周期性排卵后,月经逐渐正常。
5、性成熟期:(1)时期:又称生育期,是卵巢生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最旺盛的时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
(2)特点:①已建立规律的周期性排卵。
②生殖器官及乳房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
6、绝经过渡期:(1)时期: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一般始于40岁以后,历时短则1~2年,长至10余年。
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月经称为绝经。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称为围绝经期。
教案名称:第三节 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教案名称:第三节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妇产科学》教材,主要介绍了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知识点包括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卵巢周期等。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为后续的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面向大学医学类专业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对于女性生殖系统的具体知识可能还不够清晰。
同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三、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卵巢周期等知识点。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进行分析和解释,为后续的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女性生理健康的关注和尊重,树立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的职业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卵巢周期的定义和阶段。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对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进行分析和解释,为后续的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五、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大学医学类专业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六、教学任务分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包括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卵巢周期等知识点。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进行分析和解释,为后续的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准备备好教学所需的教材、PPT、模型、多媒体教学资料等,并安排好教学场地和设备等相关事项。
妇产科护理第六版 第二章 完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1.描述女性内、外生殖器的构成及解剖特点。
2.叙述女性生殖系统的邻近器官及其临床意义。
3.复述女性骨盆及骨盆底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描述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5.描述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特点。
6.描述月经的临床表现,并能根据临床表现提岀月经期的健康问题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器及相关组织。
内生殖器位于骨盆内,骨盆的结构与形态和分娩密切相关。
女性生殖系统既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功能,又与其他系统的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导入案例与思考:张女士,44岁,近3个月经常出现心悸、烦躁,易激动。
既往身体健康。
月经史:138-9 经量较多,有血块;婚育史已婚,育有1子。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结合本案例,你认为1.张女士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是什么原因所致?2.张女士的月经是否正常?为什么?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一、外生殖器女性外生殖器( external genitalia)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统称为外阴( vulva)(图2-1)(一)阴阜( mons pubis)为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
青春期该部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分布呈倒置的三角形。
阴毛为女性第二性征之一,其疏密、精细、色泽可因人或种族而异。
(二)大阴唇为靠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起自阴阜,止于会阴。
两大阴唇前端左右两侧相互联合形成大阴唇前联合,后端在会阴体前相融合,称为阴唇后联合。
外侧面为皮肤,多有色素沉着,皮层内有皮脂腺和汗腺;内侧面皮肤湿润似黏膜。
大阴唇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当局部受伤时,易发生出血,可形成大阴唇血肿,疼痛明显。
(三)小阴唇小阴唇( labium minus)为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
两侧小阴唇前端相互融合,再分为两叶包绕阴蒂,前叶形成阴蒂包皮,后端与大阴唇的后端会合,在正中线形成一条横皱襞,称为阴唇系带( frenulum labium pudendal)。
卵巢对女性的重要性
卵巢对女性的重要性作者:王新宇来源:《健康人生》2019年第04期卵巢作为女性的性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器官?一般认为所有雌性脊椎动物体内都有左右对称的两个卵巢,其功能就是产生卵子和分泌支持生殖活动的性激素等;而在无脊椎动物中,卵巢的形成却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些动物体内可同时存在卵巢和睾丸,如刺胞动物。
人类卵巢的产生取决于胎儿的基因型和性染色体。
在X染色体的作用下人类的胎儿在10周左右分化出卵巢的结构,之后随着胎儿的发育而逐渐成为一表面光滑的扁椭圆形性腺;青春期开始排卵后卵巢的体积逐步发育变大,其表面逐渐凹凸不平;成年女性的卵巢呈杏仁状,体积4cm×2cm×1.5cm,由韧带与子宫体及输卵管相连。
在绝经后,卵巢会明显萎缩变硬。
卵巢的表面由一层扁平的或者立方体形的上皮覆盖,称作生发上皮;在其下面还有一层单薄而致密的结缔组织,称作卵巢白膜。
其内部就是卵巢的实体部分,又分为皮质层和髓质。
卵巢的功能卵巢作为女性的性腺,其主要功能为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雌性激素,分别称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从青春期到绝经前卵巢的功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卵巢的生殖功能主要依赖于其内卵泡的发育和成熟、排卵及黄体的形成及退化。
卵泡形成于胚胎期,女婴在出生时的卵泡约剩200万个,至青春期月经来潮时仅剩约30万个。
进入青春期后卵泡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经历募集、选择、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的过程。
女性一生中一般只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约14日左右,卵子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也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捡拾后经输卵管内纤毛细胞的摆动将其运送到子宫腔,卵子排出后数小时到24小时内完成受精。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主要是指卵巢合成分泌的性激素(主要指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及各种多肽类激素。
雌激素来源于由卵泡的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以及卵泡排卵后所形成黄体的黄体细胞,其主要功能有促进子宫发育、维持阴道壁弹性、促进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比如乳房发育、阴毛生长、髋部和臀部储备脂肪等),且在每个月经周期内促使子宫内膜的生长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恢复)
2、雌激素、孕激素生理功能
雌激素
子宫平滑肌
内膜 宫颈 输卵管 阴道上皮 乳腺 卵泡发育 下丘脑 水钠潴留 代谢影响
孕激素
松弛
分泌期改变 闭合,分泌减少, 变稠 抑制收缩 细胞脱落 腺泡发育
肥大增生,收缩
增生期改变 松弛,分泌增加, 变稀 加强收缩 增生角化变厚 腺管增生 卵泡发育 正负反馈 促进 维持和促进骨代谢,降低脂 代谢
四)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2
• 子宫颈的变化: 排卵前 –量多,长、10cm, –稀薄透明 –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排卵后 –量少,短、1~2cm –浑浊粘稠 –椭圆体结晶
三、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 • • • •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 1、周期性变化 2、重要标志:月经-周期性变化的重要标志 3、青春期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周期建立。 4、内生殖器发育成熟的指标。
• 4、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和保持大小便通畅 • 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四、性周期的调节
• • • • 女性生殖系统的周期性变化称性周期。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HPOA)又称性腺轴 主要生理功能: 控制女性发育、 • 正常月经和性功能, • 参与体内环境 • 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4)垂体分泌的激素
促性腺激素(Gn) 卵泡刺激素(FSH): 促使卵泡生长、发育、成熟。 黄体生成素(LH): 促使成熟卵泡排卵,黄体形成,并分泌E(雌 激素)P(孕激素)。 催乳素(PRL): 促使乳房发育,乳汁的分泌。
• • • • • •
1、LH 高峰 (排卵前一日) 2、E 达高峰(增殖期) 排卵前、后7-8天分别达高峰 3、P 达高峰 (分泌期) 排卵后7-8天达高峰 4、E、P 速降 (月经期)
2020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笔试精准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2020年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一、A11、属于卵巢周期性变化的项目,正确的是A、成熟卵泡是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B、颗粒细胞间血管丰富C、卵泡内膜层无血管存在D、卵泡外膜与卵巢间质有明显界限E、卵泡外膜细胞演变为放射冠2、关于H-P-0轴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是H-P-O轴的启动中心B、卵巢可分泌类固醇激素C、GnRH对其本身合成、分泌的抑制称为短反馈D、卵巢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排卵,并伴有性激素的周期性分泌E、腺垂体可分泌FSH、LH及PRL3、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HCG——绒促性素B、HMG——尿促性素C、HBV——乙型肝炎病毒D、HCV——丙型肝炎病毒E、PRL——胎盘生乳素4、属于成熟卵泡的项目,错误的是A、卵泡外膜为致密的卵巢间质组织B、卵泡内膜血管丰富,细胞由颗粒细胞衍化而来C、颗粒细胞无血管,其营养来自外周的卵泡内膜D、卵丘突出于卵泡腔,卵细胞深藏其中E、透明带存在放射冠与卵细胞之间5、属于性激素周期性变化的项目,正确的是A、孕激素在排卵前有一低峰,排卵后出现高峰B、雌激素有两个高峰,排卵后的高峰较平坦C、排卵后第10天形成雌激素、孕激素高峰D、黄体如不受精20天后退化E、在月经周期中均有孕激素6、雌激素在体内主要降解的部位为A、血循环B、脂肪组织C、肾脏D、肝脏E、肠道7、卵子排出后未受精,卵巢黄体开始退化是在排卵后A、5~6日B、7~8日C、9~10日D、11~12日E、13~14日8、卵巢合成孕激素的部位为A、卵泡膜黄体细胞B、卵巢外膜细胞C、卵巢内膜细胞D、卵巢门细胞E、卵巢间质细胞9、属于类固醇激素的项目,正确的是A、因骨架与胆固醇相同,又称类固醇激素B、孕酮促进水钠排泄C、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雌酮和雌二醇D、雄烯二酮主要由卵巢分泌E、孕激素含19个碳原子10、属于排卵的项目,错误的是A、排卵前卵泡直径达18~23mmB、排卵与卵泡液中的水解酶有关C、排卵是因卵泡内压力增大所致D、排卵与卵泡液中的前列腺素有关E、排卵发生在月经来潮前14天11、卵巢皮质内约有200万个始基卵泡出现在A、新生儿期B、儿童期C、青春期D、绝经过渡期E、老年期12、判断排卵日最简单的辅助检查方法为A、尿孕二醇测定B、孕激素试验C、基础体温测定D、子宫内膜活检E、检测血LH值13、属于雌激素周期性变化的项目,正确的是A、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处于中等水平B、随卵泡发育雌激素分泌迅速增多C、排卵前分泌量逐渐减少D、排卵后分泌量持续减少E、黄体萎缩时分泌量急剧上升14、属于排卵的项目,错误的是A、排卵前,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次级卵母细胞B、排卵前出现FSH高峰,是即将排卵的可靠指标C、排卵时卵泡液中前列腺素达高峰D、前列腺索可促进卵泡壁释放蛋白溶酶,有助于排卵E、卵细胞及其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15、哪项是卵巢性激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终末产物A、孕烯醇酮B、去氢表雄酮C、雌二醇D、雄烯二酮E、睾酮16、属于雌激素作用的项目为A、宫颈黏液减少B、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C、促进乳腺腺泡发育成熟D、促进水钠潴留E、减弱输卵管肌收缩的振幅17、能使基础体温升高0.3~0.5℃的激素为A、雌二醇B、雌酮C、孕酮D、糖皮质激素E、睾酮18、属于女性体内雄激素的项目,错误的是A、促使阴蒂、阴唇及阴阜的发育B、促进阴毛及腋毛的生长C、脱氢表雄酮是卵巢合成雌激素的中间产物D、雄烯二酮在外周组织中能被转化为雌酮E、雄激素主要来自卵巢19、属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的项目,错误的是A、降低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B、使宫颈黏液变稠C、使子宫肌层增厚D、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E、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20、影响宫颈柱状上皮向外移位的激素为A、雌激素B、孕激素C、雄激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E、甲状腺激素21、不属于雌激素生理作用的为A、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B、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C、对下丘脑和垂体有正、负反馈调节D、使宫颈黏液分泌增多E、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22、不属于雄激素作用的项目为A、使女性青春期肾上腺功能初现B、促进女性阴毛腋毛的生长C、参与机体代谢功能的调节D、参与女性性欲的调节E、抑制阴蒂、大小阴唇的发育23、关于雌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宫颈黏液性状变黏稠、拉丝度变短,不利于精子穿透B、加快阴道上皮角化及脱落,黏膜变薄C、促进骨基质代谢D、促进水钠排泄E、增高循环中胆固醇水平24、关于内分泌对生殖系统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卵巢皮质是女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B、自青春期开始雄激素增加C、1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卵巢功能低下D、甲减可导致性器官萎缩E、少量雄激素是女性的阴毛、腋毛发育所必需的25、关于胎盘合成的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分泌B、妊娠12~15周开始可从母血中检出C、随妊娠进展而增多(自母血检出后)D、产后3~6日消失E、可用于评估胎盘功能26、属于新生儿期的项目,错误的是A、出生后4周内为新生儿期B、女性新生儿出现阴道少量流血C、女性新生儿乳房略隆起,或少许乳汁分泌D、受胎盘和母体卵巢产生女性激素影响E、受胎盘和母体卵巢产生的女性激素影响,出生后乳房发育短期内不能消退27、属于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的项目,正确的是A、排卵发生在月经周期第14天B、月经来潮时基础体温升高0.3~0.5℃C、月经期子宫内膜自基底层脱落D、排卵后的卵泡称为闭锁卵泡E、28天月经周期第21天为分泌期子宫内膜28、属于女性青春期第二性征的项目,错误的是A、音调变高B、乳房丰满而隆起C、出现阴毛和腋毛D、骨盆前后径发育大于横径E、胸、肩部皮下脂肪增多29、女性一生中最易发生骨折的时期为A、儿童期B、青春期C、性成熟期D、绝经过渡期E、绝经后期30、提示青春期开始的重要标志为A、身体迅速发育B、乳房丰满而隆起C、出现腋毛和阴毛D、月经来潮E、音调变高31、有关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正确的是A、儿童期无卵泡发育B、月经初潮较第二性征的出现要早C、儿童期体格及内外生殖器同时发育D、女性一生各阶段中性成熟期历时最长E、女性50岁以后机体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32、老年期是指妇女A、40岁以后B、45岁以后C、50岁以后D、55岁以后E、60岁以后33、血中垂体促性激素含量最高时期是A、月经来潮前期B、青春期C、新生儿期D、老年期E、绝经后1年34、关于围绝经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围绝经期卵巢中卵泡已耗尽B、围绝经期是无排卵性功血的好发期C、围绝经期一般始于25岁以后D、围绝经期是恶性肿瘤的好发期E、围绝经期是指绝经后2年内的时期35、关于甲状腺激素错误的描述是A、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在青春期之前,可表现卵泡发育停滞、性器官萎缩、月经初潮延迟B、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在青春期之后,则表现为月经过少、稀发,甚至闭经C、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人多合并不孕D、甲状腺功能轻度亢进时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过频,甚至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E、当甲状腺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时,月经过多,易导致贫血36、关于肾上腺不正确的叙述是A、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雄激素为女性体内雄激素的次要来源B、若雄激素分泌过多可致多囊卵巢综合征C、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女性假两性畸形或女性男性化D、少量雄激素为正常妇女的阴毛、腋毛、肌肉和全身发育所必需E、雄激素分泌过多可致多毛、肥胖、痤疮等男性化表现37、关于前列腺素对女性生殖系统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A、PG作用于下丘脑或更高级中枢,具有诱导释放GnRH、LH的功能B、PG可促进卵泡发育、卵巢激素分泌C、PGE可使非妊娠子宫肌松弛D、PG通过影响输卵管的活动能力来调节卵子运输E、子宫内膜不能合成PG38、需检查治疗月经异常的项目为A、12岁女孩,月经初潮后2年5~7天/2~3个月B、月经期下腹及腰骶部酸痛,不影响学习C、本次月经前出现皮肤痤疮D、14岁女孩,月经初潮为13岁,此次月经量多,伴贫血E、49岁妇女,近半年来月经不规律5天/2~3个月,量不多,伴轻度潮热症状39、月经过多是指多余A、40mlB、50mlC、60mlD、70mlE、80ml40、关于性腺轴的叙述,错误的是A、FSH,LH在下丘脑产生的激素控制下分泌B、卵巢周期性变化,直接受到下丘脑和垂体控制C、FSH在整个周期中都产生D、孕激素在月经周期中出现两个峰值,后面峰值较高E、雌激素在月经周期中表现为排卵后的峰值比前面低41、属于垂体催乳激素的项目,正确的是A、由腺垂体嗜碱性细胞分泌B、为糖蛋白激素C、有促进乳房发育及泌乳作用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抑制催乳激素分泌E、5-羟色胺能抑制催乳激素分泌42、属于月经周期调节的项目,正确的是A、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分泌GnRH,调节促性腺激素合成和分泌B、GnRH分泌仅受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激素的反馈调节C、5-羟色胺和β-内啡肽刺激GnRH分泌增多D、小剂量雌激素对下丘脑产生正反馈,促进GnRH及促性腺激素分泌E、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索抑制GnRH分泌增多43、月经中期能够起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的激素为A、孕激素B、雄激素C、雌激素D、甲状腺素E、促性腺激素44、属于分泌期早期子宫内膜的项目,错误的是A、内膜继续增厚B、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C、间质水肿明显D、细胞内的糖原排入腺腔E、腺上皮细胞出现核下空泡45、宫颈黏液出现典型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在正常月经周期中的A、增生期早期B、增生期中期C、增生期晚期D、排卵期E、分泌期早期46、子宫内膜增生期中期的组织学特征为A、腺体数增多,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B、内膜表面略呈波浪状,腺体呈弯曲状C、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宫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D、见到细胞内的糖原排入腺腔E、间质细胞呈星形,间质中小动脉较直、壁薄47、不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组织为A、阴道黏膜上皮B、卵巢生发上皮C、子宫内膜D、宫颈黏膜E、输卵管黏膜48、属于子宫内膜分泌期中期组织学特征的项目,正确的是A、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B、腺上皮细胞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C、内膜腺体开口面向管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D、细胞内的糖原排入腺腔E、腺体数增多,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49、以正常月经周期28日为例,顶浆分泌开始于A、9~13日B、11~14日C、20~23日D、25~28日E、23~25日50、子宫内膜功能层是指A、分泌层和海绵层B、致密层和基底层C、分泌层和致密层D、致密层和海绵层E、海绵层和基底层51、宫颈黏液出现典型的羊齿状结晶,相当于正常月经周期(28天)的A、第20~24天B、排卵期C、第6~7天D、第9~10天E、第18~19天52、分泌期早期子宫内膜错误的是A、内膜继续增厚B、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C、细胞内的糖原排入腺腔D、间质水肿明显E、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53、在正常宫颈上皮的生理变化中,下列哪一种激素水平低落或消失可使柱状上皮内移到子宫颈管内A、雄激素B、甲状腺素C、孕激素D、雌激素E、泌乳素二、A21、月经周期为28天有排卵的妇女,于月经周期第11天刮宫,镜检子宫内膜应为A、增生期中期B、增生期晚期C、分泌期早期D、分泌期中期E、分泌期晚期2、女,23岁。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及经期保健护理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及经期保健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卵巢的功能及周期性变化,月经及经
期保健护理。
2.熟悉女性一生各阶段生理特点。
3.了解月经周期的调节。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情景导入:
某初三学生李珊,14岁。月经来潮半年余,约
1 ~ 2 个月 1 次,每次 5 ~ 7 天,量约 50ml。李
妇女绝经年龄通常为45~54岁。
在此阶段卵巢逐渐萎缩,卵泡数量明显减少且 不能发育成熟及排卵,内分泌功能逐渐减退, 性激素减低,月经不规律直至绝经,生殖器官 逐渐萎缩。
(六)绝经后期(late menopause)
• 指女性绝经后的生命时期。
生理特点: 卵巢功能衰竭,雌激素水平低落, 生殖器官萎缩,易患老年性阴道炎。 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易致骨折。 机体老化,可引起心血管疾病、肥胖等。
二、月经周期及子宫内膜的变化
月经周期(menstrual cycle)指两次月经第1 • 增生期 5 ~ 14 天,此期受雌激素 •1. 3. 月经期 月经周期的第 月经周期的第 1~ 4 天,由于黄体退化 • 2. 分泌期 月经周期的第 15 ~ 28 天,此期受卵巢 天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8~30天。 、萎缩,雌、孕激素分泌降至最低,子宫内膜腺 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影响,子宫内膜进 的影响,子宫内膜基底层增生修复内膜创面,使内 若周期时间缩短或延长 3天左右,只要规律仍属 体萎缩,间质水肿消失,螺旋小动脉痉挛、收缩 一步增厚;腺体增大弯曲,分泌大量粘液,血管 膜逐渐变厚,腺体增多、血管增生并弯曲,间质致 正常。 ,导致子宫内膜缺血性坏死及剥脱出血,表现为 进一步弯曲有利于孕卵着床。 月经周期的形成是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 密。 月经来潮。月经来潮既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 膜有规律的出现周期性变化。其变化不同分为。 结束,又是新周期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为女子得性腺,其主要功能为排卵及分泌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为卵巢得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生育年龄得妇女,除妊娠期与哺乳期外,卵巢每个月都有一次周期性变化,即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与黄体萎缩。
随着卵泡在激素得作用下发育成熟,卵泡不断向卵巢表面移行并向外突出。
当卵泡接近卵巢表面时,该处表层细胞变薄,最后破裂,出现排卵。
卵细胞得排出,不就是一个驱逐过程,而就是在大部分卵泡液流出之后,卵细胞才排出。
排卵大多数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得14天左右,卵子可由两侧卵巢轮流排出,也可由一侧卵巢连续排出。
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端得捡拾、输卵管壁得蠕动以及输卵管内膜纤毛活动等协同作用下,进入输卵管,并循管腔向子宫侧运行。
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入腔内,凝成血块,称为血体。
卵泡壁得破口很快由纤维蛋白封闭,留下得颗粒细胞变大,胞浆内含黄色颗粒状得类脂质,称为颗粒黄体细胞,此时血体变成黄体。
与此同时,由于颗粒细胞与卵泡内膜之间基底膜得去聚合作用,有利于卵泡膜得结缔组织与毛细血管伸入黄体中心,形成间隔,使黄体
呈花瓣状,卵泡内膜细胞也伸入黄体皱襞之间,并呈相似得变化,称为卵泡膜黄体细胞。
排卵后7~8天(也即月经周期第2 2天左右),黄体发育到最高峰,称为成熟黄体。
其大小差异很大,直径一般为1~2cm,程度不等地突出于卵巢表面,外观色黄。
目前认为卵泡内膜细胞为排卵前雌激素得主要来源,排卵后,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及雌激素。
如卵子未受精,在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
一般黄体寿命为12~16天,平均14天。
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得卵泡发育,开始新得周期。
前一个周期得黄体需经过8~10 周才能完成其退化得全过程,最后细胞被吸收,组织纤维化,外观色白,称为白体。
在性成熟期,除妊娠及哺乳外,卵巢经常不断地重复上述周期性变化。
但在妇女一生中, 能完成这样完整周期得最多只有400~500个卵泡,其余绝大多数均在发育过程得半途退化,成为闭锁卵泡。
1、雌激素:在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随着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分泌也逐渐增加,于排卵前形成一高峰,排卵后分泌稍减少,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又一高峰,但第二高峰较平坦,峰得均值低于第一高峰。
黄体萎缩时,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前达最低水平。
2、孕激素:于排卵后孕激素得分泌量开始增加,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回复到排卵前水平。
雌孕激素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
一、雌激素
1、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增厚,血管增生,内膜呈增生期改变,宫颈分泌透明稀薄粘液,便于精子通过。
有增强子宫对催产素得敏感性作用。
2、促进输卵管得发育及蠕动,出现纤毛细胞,有利卵子或受精卵得运行。
3、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角化程度与雌激素水平成正比,并使上皮细胞内糖元增加,经阴道杆菌分解成为乳酸,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反应,有抑制致病菌繁殖得作用,从而增强局部得抵抗力。
4、促使乳腺管增生。
产后立即用较大量雌激素能抑制乳汁得分泌。
5、促使女性第二性征发育。
6、促使体内钠与水得潴留。
7、加速骨骺端得闭合。
8、对雄激素起拮抗作用。
9、可以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与磷脂得比例)。
一定浓度得激素通过丘脑下部来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得分泌,一方面就是抑制垂体促卵泡成熟激素得分泌,另一方面就是刺激黄体生
成素得分泌。
二、孕激素
人体内产生得孕激素,主要就是孕酮,其代谢产物主要为孕二醇,
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从尿中排出。
孕激素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1、使经雌激素作用而增生得子宫内膜出现分泌现象,宫颈粘液变得粘稠,精子不易通过。
2、抑制输卵管得蠕动。
3、逐渐使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现象消失,脱落得细胞多蜷缩成堆。
4、促使乳腺小泡得发育,但必须在雌激素刺激乳腺管增生之后才起作用。
5、有致热作用,可能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体温升高约0、5℃。
6、促使体内钠与水得排出。
7、通过丘脑下部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得分泌。
8、孕激素与雌激素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
孕期此两种激素在血中上升曲线平行,孕末期达高峰,分娩时子宫得强有力收缩,与
二者协同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