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课件
《西方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1.2 课程内容概述1.3 学习方法指导1.4 经济学家简介1.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与讨论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2.2 供给与需求的概念2.3 市场均衡与失衡2.4 价格弹性2.5 互动环节:案例分析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边际效用与需求3.2 预算约束与选择3.3 需求曲线与无差异曲线3.4 价格与消费量3.5 互动环节:小组讨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4.1 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4.2 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4.3 生产者剩余与利润最大化4.4 生产要素的定价4.5 互动环节:角色扮演第五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5.1 完全竞争市场5.2 垄断市场5.3 寡头垄断市场5.4 竞争策略与市场效率5.5 互动环节:商业模拟游戏第六章:宏观经济学基础6.1 国民收入的测量6.2 国民收入的构成6.3 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6.4 失业与通货膨胀6.5 互动环节:数据解读练习第七章:财政与货币政策7.1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7.2 税收与政府支出7.3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7.4 利率与信贷市场7.5 互动环节:政策模拟游戏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8.1 经济增长的衡量8.2 经济增长理论8.3 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战略8.4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8.5 互动环节:小组研究项目第九章:国际经济学基础9.1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9.2 贸易制度与国际经济组织9.3 贸易政策:保护主义与自由化9.4 国际金融市场9.5 互动环节:模拟国际贸易谈判第十章:经济学的应用与局限性10.1 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10.2 经济学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0.3 经济学的局限性与批评10.4 行为经济学简介10.5 互动环节: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劳动市场与工资11.1 劳动市场的供需分析11.2 工资的决定与变动11.3 劳动力迁移与国际贸易11.4 劳动法律与政策11.5 互动环节:角色扮演劳动力谈判第十二章:金融市场与机构12.1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12.2 股票市场与资本市场12.3 银行与货币市场12.4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12.5 互动环节:模拟股票交易第十三章:公共经济学13.1 公共商品与市场失灵13.2 外部性与环境政策13.3 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3.4 公共支出与效率13.5 互动环节:政策辩论公共预算分配第十四章:发展经济学14.1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14.2 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14.3 贫困与不平等问题14.4 全球化与新兴市场14.5 互动环节:案例研究某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第十五章:经济学研究方法15.1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15.2 经济模型与假设15.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15.4 经济学论文写作技巧15.5 互动环节:研究提案设计与评审这些后续章节的内容旨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西方经济学教案抬头范例
西方经济学教案抬头范例教案编写者:X编写日期:年月日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宏观调控以及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目标(1)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2)熟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机制;(3)具备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基本能力;(4)培养正确的经济观念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及参考书《西方经济学》,作者:X,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导论》,作者:X,出版社:2.2 教学大纲第1章引言1. 经济学的定义和方法2.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3. 经济学分支第2章微观经济学基础1. 供给与需求2. 市场结构与竞争3. 价格体系与消费者行为第3章生产与成本1. 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2. 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3. 生产要素定价第4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 国民经济的总量与结构2. 宏观经济政策3.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第5章国民收入与就业1. 国民收入的测量2. 就业与失业3. 货币工资与物价水平三、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3 作业与考试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4.1 授课时间共计课时,每课时分钟。
4.2 进度安排第1周:引言第2-3周:微观经济学基础第4-5周:生产与成本第6-7周:宏观经济学概述第8-9周:国民收入与就业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了解教学效果,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5.2 同行评价开展同行评价,互相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
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与意义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理解经济学在个人、企业和政府决策中的应用1.2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介绍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和理论分析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3 经济学的分支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机制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发展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和贫困问题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市场和劳动力问题1.4 经济学的应用经济学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市场需求分析、成本分析、定价策略经济学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学在个人决策中的应用:消费决策、投资决策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市场的定义和特征竞争的类型和作用市场结构与竞争程度2.2 供给与需求供给的定义和决定因素需求的定义和决定因素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2.3 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给价格弹性: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价格弹性与市场均衡2.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表现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果政府干预的利与弊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3.1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偏好与效用函数边际效用与总效用需求曲线与需求定律3.2 生产者行为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短期生产决策与长期生产决策生产者剩余与成本效益分析3.3 市场均衡与价格决定单个市场的均衡条件价格决定与市场需求、供给的关系价格弹性与市场均衡的变化3.4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的定义和特征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第四章:宏观经济学基础4.1 国民收入的测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测量方法:收入法、支出法、生产法国民收入的构成和比例4.2 国民收入的波动经济周期的概念和类型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经济周期的测量和预测4.3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的定义和衡量方法失业的定义和衡量方法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4.4 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的定义和工具货币政策的定义和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和效果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冲突第五章:国际贸易与金融5.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分类贸易差额和贸易平衡国际贸易的利益与成本5.2 贸易理论与政策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政策5.3 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和类型外汇市场与汇率的决定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和影响5.4 国际贸易政策与经济一体化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区域贸易协定与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6.1 劳动市场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工资的决定与变动劳动市场的歧视与政策6.2 资本市场资本与利息贷款市场与信贷配给股票市场与资本的形成6.3 土地与自然资源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土地租佃市场与地租的决定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6.4 企业与企业行为企业的组织与管理企业决策与利润最大化企业竞争策略与市场结构第七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7.1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厂商行为与市场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与福利7.2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的特征与类型垄断厂商的行为与决策垄断市场的效率与福利损失7.3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寡头厂商的竞争策略寡头垄断市场的效率与福利7.4 竞争政策与反垄断法竞争政策的目标与工具反垄断法的原理与实践竞争政策与消费者福利第八章:财政与货币政策8.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工具与目标税收与政府支出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局限8.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利率与货币供应货币政策的效果与局限8.3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政策时滞与宏观经济稳定8.4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挑战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应对财政债务与预算赤字金融市场与金融危机第九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9.1 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经济增长的定义与衡量经济增长的因素与机制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9.2 经济发展的挑战与策略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问题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化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9.3 经济发展政策与实践经济发展计划与战略贸易政策与外国投资经济发展与合作9.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环境保护政策与实践第十章:经济学的应用与拓展10.1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的概念与原理心理账户与决策偏差行为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0.2 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的观点与方法经济行为的演化解释演化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10.3 经济史与经济发展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与主题经济发展的长期视角经济史对经济学的贡献10.4 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学与生态学的交叉:生态学对经济学的影响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地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10.5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伦理与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供需分析市场与竞争: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竞争程度,以及市场失灵时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引言1.1 课程介绍1.2 学习目标1.3 教学方法1.4 教材与参考书二、供需分析2.1 市场与竞争2.2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2.3 市场均衡与失衡2.4 价格弹性三、微观经济学3.1 消费者行为3.2 生产者行为3.3 完全竞争市场3.4 不完全竞争市场四、宏观经济学4.1 国民经济总量与增长4.2 通货膨胀与失业4.3 宏观经济政策4.4 国际经济学五、案例分析与应用5.1 经典案例分析5.2 实际问题应用5.3 小组讨论与报告5.4 课程总结与展望六、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6.1 完全竞争市场6.2 垄断市场6.3 寡头垄断市场6.4 竞争策略与市场表现七、生产要素与成本分析7.1 生产要素7.2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7.3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7.4 生产效率与生产可能性八、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8.1 外部性8.2 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8.3 不平等与社会保障8.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九、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9.1 货币政策的工具与目标9.2 利率与信贷市场9.3 货币政策的影响与效应9.4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风险十、经济增长与发展10.1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测量10.2 经济增长理论10.3 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化10.4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十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1.1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1.2 贸易制度与国际贸易组织11.3 贸易政策工具与贸易壁垒11.4 我国的国际贸易政策与发展战略十二、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政策12.1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与功能12.2 工资决定与劳动力需求12.3 失业与就业政策12.4 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保险制度十三、财政政策与税收制度13.1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13.2 税收的基本理论及其制度13.3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13.4 我国的财政政策与税收制度改革十四、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14.1 发展经济学的起源与主要理论14.2 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14.3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与转型14.4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十五、课程总结与拓展阅读15.1 课程主要概念与理论的总结15.2 经济学研究方法与学科应用15.3 拓展阅读推荐15.4 课程考核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份关于《西方经济学教案》的全面概述,涵盖了供需分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生产要素与成本分析、福利经济学与市场失灵、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经济增长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X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在一定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 最大化的购买行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数 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 的效用增加量是递减的。
无差异曲线
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不 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预算线
表示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用全 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组合点的 轨迹。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协调
分析开放经济下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和协调问题,包括货 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06
西方经济学流派与争议
古典经济学派与现代经济学派
古典经济学派
强调自由放任、市场竞争和自动调节 ,主张限制政府干预,认为经济问题 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关系自然解决。
现代经济学派
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而来,更加 注重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张通过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干预和 调节经济。
供给学派
强调供给的重要性,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于提高生产效 率和增加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减少政府干预等手段来刺 激供给。
理性预期学派
认为人们能够理性地预期未来经济变化,并据此作出相应 的经济决策。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 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
新制度经济学派
强调制度在经济中的作用,认为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导致不 同的经济结果。主张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来促进经济发展 。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工具包括 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
财政政策的目标及工具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 府支出等。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在实践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需要相互配合,以更好地实现宏观 经济调控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教案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 问题,具备初步的经济分析和决 策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方式和创新 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 会适应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宏观经济学》 (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建议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 参考书目进行辅助学习。
总需求曲线
分析总需求曲线的形状、特点以及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如消费、投 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等)。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
探讨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的条件以及失衡时的调整过程,分析 政府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总供求平衡。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讲解经济增长的含义、衡量指标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介绍新古典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等经济增长模型。
国际投资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跨国公司在全球 范围内的投资布局、经营策略及成败 得失。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关系
经济全球化趋势
国际经济组织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表现及发展趋势, 分析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和挑战。
介绍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 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职能和作用,分析 其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
当代西方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可持 续发展等问题。
全球经济失衡与再平衡
分析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通过国际政策协调实现全球 经济再平衡等问题。
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1.2 教学内容1.2.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2.2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1.2.3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1.2.4 西方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4 教学重点与难点1.4.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4.2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1.4.3 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发展1.5 教学准备教案、PPT、相关案例材料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1.6.2 讲解:详细阐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历史发展与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1.6.3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6.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增强课堂互动。
第二章:供需分析2.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供给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供需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供需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2.2 教学内容2.2.1 市场需求及其影响因素2.2.2 市场供给及其影响因素2.2.3 供需均衡与价格形成2.2.4 供需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供需分析的基本方法。
2.4 教学重点与难点2.4.1 市场需求、供给及其影响因素2.4.2 供需均衡与价格形成2.4.3 供需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5 教学准备教案、PPT、相关图表、实例材料2.6 教学过程2.6.1 导入:通过实例引出供需分析的重要性。
2.6.2 讲解:详细阐述市场需求、供给及其影响因素,供需均衡与价格形成。
2.6.3 图表分析:通过图表展示供需关系及其变化。
2.6.4 实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供需分析的方法。
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
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与内容简介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
解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2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经济、资源、需求、供给等基本经济概念。
讨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简化模型。
1.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
探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市场与竞争2.1 市场与市场结构解释市场的概念和特征。
讨论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竞争程度。
2.2 供需分析分析需求曲线的移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探讨价格控制、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的后果。
2.3 竞争与市场效率讨论竞争的定义和好处。
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和资源分配。
第三章:生产与成本3.1 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讨论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作用和分类。
分析生产技术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3.2 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解释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的概念。
探讨短期和长期成本曲线的特点和变化。
3.3 生产效率与成本最小化分析生产效率的定义和衡量方法。
讨论成本最小化的条件和途径。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需求4.1 消费者偏好与需求曲线解释消费者偏好和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分析需求曲线的斜率和弹性。
4.2 价格与消费量的关系探讨需求定律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讨论价格与消费量的关系和市场需求的弹性。
4.3 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分析市场需求的总体特征和市场供给的总体特征。
探讨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和市场均衡的形成。
第五章:生产者行为与市场供给5.1 生产者利润与供给曲线解释生产者利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分析供给曲线的斜率和弹性。
5.2 生产成本与供给决策探讨生产成本对供给决策的影响。
讨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对供给曲线的变动。
5.3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分析市场供给的总体特征和市场需求的总体特征。
探讨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和市场均衡的形成。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
《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西方经济学讲义教案完整版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财富的社会科学。
其范畴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1.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稀缺性原理: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经济学就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学问。
2) 选择成本原理:做出选择时必然会放弃其他可行的选择,选择的成本即为放弃的机会成本。
3) 边际分析原理: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
4) 市场均衡原理: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供求达到均衡时实现最优资源配置。
5) 激励原理:人们行为往往受到期望收益的激励。
6) 隐性成本原理:除了明显的成本外,还存在着隐性成本,如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第二章: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2.1 古典经济学派2.1.1 亚当·斯密(Adam Smith)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体系能够自动调节资源分配,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2.1.2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李嘉图提出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理论,主张国际贸易的互惠互利。
2.2 边际主义经济学派2.2.1 马歇尔(Alfred Marshall)马歇尔是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之一,主张通过边际分析来解释经济现象。
2.2.2 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
2.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2.3.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凯恩斯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稳定经济,提高总需求以解决失业和经济危机。
2.4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2.4.1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强调市场的信息传递功能。
2.4.2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弗里德曼主张市场自由和货币供应稳定,并提出了著名的“通货膨胀是追求充分就业的必然代价”。
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
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解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1.2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讨论经济人的理性和自私假设。
探讨市场和竞争环境中的供需关系。
1.3 经济学的应用和局限性分析经济学在个人、企业和政府决策中的应用。
讨论经济学的局限性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和竞争解释市场的概念和竞争的特点。
探讨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的原因。
2.2 需求分析分析需求曲线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探讨需求的变动和市场需求量的计算。
2.3 供给分析解释供给曲线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探讨供给的变动和市场供给量的计算。
2.4 市场均衡和价格决定解释市场均衡的条件和意义。
探讨价格决定机制和市场均衡价格的计算。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3.1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假设讨论消费者的理性和偏好假设。
探讨消费者效用函数的构建和特点。
3.2 需求曲线和需求定律解释需求曲线的形成和特点。
探讨需求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3.3 价格弹性解释价格弹性的概念和分类。
探讨不同类型商品的价格弹性特点和应用。
3.4 消费者剩余解释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
探讨消费者剩余的经济意义和应用。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和供给理论4.1 生产者行为的基本假设讨论生产者的理性和利润最大化目标。
探讨生产函数和生产成本的概念。
4.2 供给曲线和供给定律解释供给曲线的形成和特点。
探讨供给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4.3 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解释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区别和联系。
探讨不同类型商品的供给曲线特点和应用。
4.4 生产者剩余解释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
探讨生产者剩余的经济意义和应用。
第五章:市场结构和经济效率5.1 完全竞争市场解释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和条件。
探讨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长期均衡。
5.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特点和条件。
探讨垄断市场的价格设定和资源配置效率。
5.3 竞争和垄断的福利分析分析竞争和垄断市场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教案》课件
《西方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概述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1.2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支解释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四个主要分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金融经济学1.3 经济学的应用和意义解释经济学在个人、企业和政府决策中的应用探讨经济学在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和竞争解释市场的定义和特征介绍竞争的不同形式和市场结构2.2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解释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探讨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形成及其弹性2.3 市场均衡和价格形成解释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探讨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控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3.1 消费者行为的假设和原理介绍消费者行为的假设和基本原理解释边际效用和需求之间的关系3.2 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解释需求曲线的形状和需求定理的含义探讨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和需求弹性的概念3.3 消费者剩余和需求预测解释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探讨需求预测的方法和应用第四章:生产者行为和供给理论4.1 生产者行为的假设和原理介绍生产者行为的假设和基本原理解释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本的概念4.2 供给曲线和供给定理解释供给曲线的形状和供给定理的含义探讨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和供给弹性的概念4.3 生产者剩余和供给预测解释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探讨供给预测的方法和应用第五章:市场结构和经济效率5.1 完全竞争市场解释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条件探讨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和资源分配5.2 垄断市场解释垄断市场的特征和条件探讨垄断市场的价格设定和市场效率5.3 竞争和垄断的政府干预介绍政府对竞争和垄断市场的干预措施探讨反垄断政策和市场监管的重要性第六章:价格歧视和市场策略6.1 价格歧视的基本概念解释价格歧视的定义和形式探讨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原理和目的6.2 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解释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的特点和实施方式探讨价格歧视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影响6.3 价格歧视的市场策略和道德考量分析企业实施价格歧视的市场策略和好处探讨价格歧视的道德问题和公平性考量第七章:外部性和市场失灵7.1 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解释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探讨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和市场失灵的原因7.2 外部性的纠正政策和市场机制介绍外部性的纠正政策和手段:税收、补贴、企业合并等探讨市场机制在外部性问题中的作用和局限性7.3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解释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特征和供给问题探讨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经济学分析和政策选择第八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8.1 国民收入的测量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探讨GDP在衡量国家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局限性8.2 通货膨胀和失业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和度量方法探讨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8.3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发展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稳定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探讨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和挑战第九章: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9.1 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解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探讨货币政策的目标:控制通货膨胀、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增长等9.2 利率和信贷市场解释利率的概念和作用探讨利率对信贷市场和投资的影响9.3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参与者介绍金融市场的类型和功能探讨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第十章:国际贸易和经济一体化10.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框架解释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原因探讨国际贸易理论和框架:比较优势、绝对优势、贸易政策等10.2 贸易政策和关税同盟介绍贸易政策的类型和影响探讨关税同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和效应10.3 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因素和影响探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策略重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重点解析: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供需分析、消费者行为和需求理论、生产者行为和供给理论、市场结构和经济效率。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2. 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教学内容: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3.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的了解情况。
教案章节:二、微观经济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情况。
教案章节:三、宏观经济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检查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情况。
教案章节:四、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024年度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
以个体经济行为为基础,强调市场机 制和价格理论的重要性,注重实证分 析和数量分析。
4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等;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民收入、 就业、通货膨胀等。
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数据,运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分析;规范分析方法,基于一定的价 值判断,研究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
全球化背景下的贡献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 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为西方经济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 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2024/3/24
31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4
32
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绪论 • 微观经济学基础 • 宏观经济学基础 • 国际经济学基础 • 西方经济学流派及其观点 • 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2
2024/3/24
01
绪论
3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与特点
2024/3/24
定义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 源配置和利用的社会科学。
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产业结构理论 ,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
2024/3/24
30
中国经济发展对西方经济学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经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其经济发展实践为西方经济 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
制度创新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进 行制度创新,如农村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为西方经济学提供了新的研究 视角和理论素材。
《西方经济学教案》课件
《西方经济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掌握供需分析、市场均衡等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三大原理:边际效用、机会成本和市场机制。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利用图形和数据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包含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参考书籍:提供深入学习的资料和案例分析。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研究论文和新闻报道,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二章:供需分析2.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供需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图形表示方法。
使学生了解市场均衡的原理和应用。
培养学生分析市场变化和价格形成的能力。
2.2 课程内容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供给和需求的图形表示方法。
市场均衡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价格弹性及其应用。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形和案例讲解供需分析的基本原理。
利用实际市场数据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价格弹性的不同情况。
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包含供需分析的图形和案例。
参考书籍:提供供需分析的理论和应用。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市场的数据和新闻报道。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使学生掌握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培养学生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的能力。
3.2 课程内容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理和模型。
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及其对需求曲线的影响。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和图形讲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原理。
利用实际市场数据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需求曲线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不同情况。
2024年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一、引言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体系下资源配置、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经过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培养经济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微观经济学1.供求理论:介绍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均衡条件。
通过供求曲线的运用,解释价格变动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根据自身偏好和预算约束做出消费决策。
介绍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等概念,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3.生产者行为理论:探讨企业如何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进行投入选择,以实现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
介绍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概念,分析企业的生产决策和成本控制策略。
4.市场结构理论:分析不同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等)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
探讨市场竞争、价格歧视、广告宣传等策略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5.要素市场理论:研究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
分析要素收入分配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三、宏观经济学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介绍国民收入的概念和核算方法,分析总需求、总供给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探讨凯恩斯主义、古典主义等不同学派对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观点。
2.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研究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产生原因、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分析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调控作用。
3.经济增长理论: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影响因素,分析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等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介绍新古典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等经济增长理论。
4.开放经济理论: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分析汇率制度、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等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及其政策调整。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强调西方经济学在理解市场运作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1.2 经济学的分支介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简要介绍其他经济学分支,如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1.3 经济学的应用讨论经济学在个人决策、企业经营、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应用强调经济学原理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中的作用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和竞争解释市场的概念和竞争的作用讨论市场类型和市场效率2.2 供给和需求介绍供给和需求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基本形状和变动2.3 市场均衡和价格决定解释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条件探讨价格决定机制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三章:消费者行为3.1 边际效用和需求介绍边际效用理论及其对需求的影响分析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3.2 预算约束和消费者选择解释预算约束的概念及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探讨收入变动和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3.3 需求弹性介绍需求弹性的概念和分类分析需求弹性对企业和政策制定者的意义第四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市场4.1 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本介绍生产要素的概念和分类分析生产成本的构成和变动4.2 短期和长期成本曲线解释短期和长期成本曲线的区别和联系探讨成本曲线对生产决策的影响4.3 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介绍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和企业的市场行为分析市场结构对企业决策和市场效率的影响第五章:宏观经济学基础5.1 国民收入的测量介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分析国民收入统计的意义和应用5.2 通货膨胀和失业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探讨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和影响5.3 宏观经济政策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定义和目标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作用第六章:国际贸易6.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原因分析国际贸易的收益和成本6.2 贸易政策和关税解释贸易政策的类型和目的探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6.3 国际组织和贸易规则介绍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其他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分析国际贸易规则和协议对全球贸易的影响第七章:金融市场7.1 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解释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功能介绍金融市场的主要类型和参与者7.2 利率和货币市场分析利率的决定和变动因素探讨货币市场的作用和利率对经济的影响7.3 资本市场和投资介绍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主要金融工具分析投资决策和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八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8.1 经济周期的基本概念解释经济周期的定义和类型分析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影响8.2 经济增长理论介绍经济增长的测量方法和指标探讨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可持续性8.3 发展经济学和贫困问题分析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探讨贫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第九章:环境和资源经济学9.1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解释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影响分析环境问题的经济原因和解决方案9.2 外部性和市场失灵介绍外部性的概念和分类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解决办法9.3 环境和资源政策分析环境和资源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讨论政策和法规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影响第十章:行为经济学10.1 行为经济学的概念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强调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差异10.2 心理偏差和决策分析常见的心理偏差及其对决策的影响探讨行为经济学在理解和改进决策过程中的应用10.3 行为经济学在政策和商业中的应用讨论行为经济学在政策制定和商业策略中的应用强调行为经济学对促进公平和效率的意义重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供需分析、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等基础知识。
西方经济学教案抬头范例
西方经济学教案抬头范例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适用对象:本科经济学专业一年级学生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教学内容: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经济学的分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 第二章:供需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需求与需求曲线,供给与供给曲线,市场均衡与失衡。
3.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决策过程,掌握边际分析与需求、供给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边际效用与需求,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短期与长期成本分析。
4. 第四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点,学会运用竞争策略分析企业行为。
教学内容: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竞争策略与市场绩效。
5. 第五章: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与政策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教学内容:国民收入的测量,通货膨胀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
2. 案例分析: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权威、适合学生的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案例。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与小测验成绩。
2. 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
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
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与概述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
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2 经济学的定义与方法解释经济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讨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3 市场经济体制描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分析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点。
1.4 经济学家的重要思想介绍几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分析这些思想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供需分析2.1 市场与需求解释市场的概念和供需关系。
分析需求曲线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2.2 供给与供给曲线介绍供给的概念和供给曲线的形成。
讨论供给曲线的移动及其原因。
2.3 市场均衡与价格决定阐述市场均衡的条件和结果。
分析价格决定机制和价格变化的影响。
2.4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解释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概念。
探讨弹性对市场均衡和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需求理论3.1 边际效用与需求定律介绍边际效用概念及其与需求的关系。
阐述需求定律的原理和表述。
3.2 消费者剩余与需求曲线解释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分析需求曲线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3.3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讨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需求的影响。
解释正常品和劣等品的需求特点。
3.4 需求预测与市场调查介绍需求预测的方法和步骤。
讨论市场调查的重要性和实施技巧。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与供给理论4.1 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本阐述生产要素的概念和分类。
分析生产成本的构成和特点。
4.2 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介绍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的区别。
讨论生产函数、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的概念。
4.3 成本曲线与供给曲线解释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的形成。
分析供给曲线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4.4 生产者剩余与利润最大化阐述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讨论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和平衡点。
第五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5.1 完全竞争市场描述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运行机制。
《西方经济学教案》
《西方经济学教案》一、课程简介章节名称:导论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 使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1.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 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方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 讨论法:讨论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资源:1. 教材:《西方经济学导论》;2. 课件:相关图片和案例。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点的掌握。
二、供需分析章节名称:供需分析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使学生掌握供需平衡和价格的决定机制;3. 使学生能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供需平衡和价格的决定机制;3. 供需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案例分析法:分析供需平衡和价格的决定机制;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教材:《西方经济学供需分析》;2. 课件:相关图片和案例;3. 实践项目:提供实际问题供学生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供需分析的理解;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供需分析知识的掌握;3. 实践项目:评估学生运用供需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章节名称:消费者行为分析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使学生掌握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3. 使学生能够运用消费者行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成和变动原因;3. 消费者行为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西方经济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西方经济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西方经济学教案下编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般均衡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节经济政策目标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为达到这些目标,各种政策手段必须相互配合,协调—致。
第二节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而变动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而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所作出的决策。
一、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发行公债。
二、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作用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要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采取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削减税收、扩大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的政策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功能财政含义。
功能财政思想是对财政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
平衡预算有年度平衡预算和周期平衡预算两种。
功能财政思想主张预算目标不应是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应是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要使预算盈余或赤字成为衡量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还是紧缩的标准,必须消除经济周期波动本身的影响,为此,有了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
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政府盈余,它不同于以实际的国民收入上产生的实际预算盈余。
二者差额为BS*-BS=T(y*-y)。
五、公债是政府借的债,包括内债和外债。
对公债的利弊分析,西方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
六、西方财政分级管理体制下,税收分为中央税、地力税和中央与地力共享税,支出也同样划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并有各自的支出范围,而中央政府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调节,则主要依靠税收返还制度和中央政府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形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章导论第二章供求理论教学目的:让学员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供求理论的基本内容重点:需求机制供给机制弹性理论难点:市场均衡教学过程: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取用物品”与“经济物品”。
前者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而且在人类生活中后者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二、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它把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按广泛接受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间配置的问题。
它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寻求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与欲望的方法的社会科学,这是因为他们所支配的东西不允许他们去满足一切愿望。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一、西方经济学的几种基本概念(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核心问题: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的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是指那些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效果的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及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同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经济学。
二、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总量分析称为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个量分析称为微观经济分析方法。
(二)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
一般均衡分析在分析某种商品价格决定时,则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被决定。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它完全抽调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总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以此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
动态分析则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总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四)经济模型经济模型也是一种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是指用来描述同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第三节如何学习西方经济学一、关于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名称二、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三、认真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内容第一,西方经济学不断开拓着经济科学的研究范围和分支领域。
第二,西方经济学倡制了大量反映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的术语、概念及其分析工具。
第三,西方经济学运用了许多比较科学而有效的研究方法。
第四,西方经济学创立和发展了许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原理和思想。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第二章供求理论第一节需求机制一、需求定义消费者既有购买商品的欲望,又有购买商品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所说的需求通常时指消费者在特定时间、一定市场、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二、需求规律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买者对这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就会减少。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人们的预期。
第二节供给机制一、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各种数量。
二、供给规律假定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既定不变,在市场上,供给量将随着价格的涨落而增减,数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化,即价格越高,相应的公给量就越多;价格越低,相应的供给量就越少。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生产技术状况;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商品未来行情的预期等。
第三节市场均衡一、市场均衡的过程均衡:在经济学中,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局部均衡(Partial ~)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General ~)是就一个经济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强调市场之间的影响。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是指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二、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一)需求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如由下图中的D1曲线向右平移到D2曲线的位置;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如由下图中的D1曲线向左平移到D3曲线的位置。
由需求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增加或减少了。
在供给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2,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上升至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反之,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3,均衡数量由Q1减少至Q3。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如由下图中的S1曲线向右平移到S2曲线的位置;反之,如其他因素变化引起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如由下图中的S1曲线向左平移到S3曲线的位置。
由供给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在每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供给量都增加或减少了。
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2,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2;反之,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如下图中的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上升至P3,均衡数量由Q1减少至Q3。
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三、市场定价机制的运用1.限制价格:是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些商品的最高价格。
2.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的最低价格。
第四节弹性理论一、需求弹性(一)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为负值,为使需求弹性系数是正值,以便于比较,在公式中加了一个负号。
需求弧弹性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 富有弹性:e 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如图(a)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2.1。
2. 缺乏弹性:e 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如图(b)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0.6。
3. 单一弹性:e 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
如图(c)中,A、B两点间的需求弧弹性值为1。
4. 完全弹性:e d=∞,表示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无限的变动。
如图(d)中,在既定的价格水平P=3,需求量是无限的。
5. 完全无弹性:e d=0,表示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
如图(e)中,在任何价格水平,需求量都固定不变,Q=30。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设商品X的需求量Q x是它的相关商品Y的价格P y的函数,为,、各表示Q x和P y的变动量,e xy表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的X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则商品X的需求交叉弧弹性公式为:当、均为无穷小时,表示为、,则商品X的需求交叉点弹性公式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符号取决于所考察的两种商品的关系。
反之,可以根据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符号来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
依据商品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替代品、互补品和独立品。
结论如下:•替代品:e xy>0•互补品:e xy<0•独立品:e xy=0(三)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需求的收入弹性=某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率如果具体研究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和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量的变动之间的关系,则可以得到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表示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食物支出量的变动率/消费者收入量的变动率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得出的恩格尔定律是: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来表述该定律,即:对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则越大。
通常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二、供给弹性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交叉弹性和供给预期价格弹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