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脑组织病理总结
小鼠脑的结构
小鼠脑的结构
小鼠是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的实验动物之一,其脑结构也因此备受关注。
小鼠脑相对于人类脑而言较小,但其组织结构和功能与人类脑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是研究脑部疾病和认知功能的理想模型。
小鼠脑主要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大脑是小鼠脑的主要控制中心,包括了大脑皮层、基底节和海马等结构。
大脑皮层是小鼠脑最外层的部分,对于感官信息和认知功能的处理和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底节则参与了小鼠脑的运动控制和奖赏系统的调节。
海马是小鼠脑的内部结构,是参与了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关键区域。
小脑则是小鼠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脑下方,并通过脑干与大脑相连。
小脑主要控制着小鼠的协调运动和平衡能力。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一段结构,包括了中脑、桥脑和延髓。
脑干对于小鼠的基本功能,如呼吸、心跳等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总之,小鼠脑虽然较小,但其组织结构和功能却相当复杂,是研究神经科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于我们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探究脑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
一氧化碳中毒所致小鼠迟发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及机制
d e l a y e d 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c a u s e d b y c a r b o n m o n o x i d e p o i s o n i n g ( D E A c M P ) . 【 M e t h o d s ] M i c e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2 g r o u p s : g r o u p
为2 组: A组 ( 8 只) , 空气 ( 1 0 0 ml / k g ) 腹腔注射 1 次/ d , 连续 7 d ; B 组( 2 0 只) c 0( 1 0 0m l / k g ) 腹腔 注射 1 次/ d , 连续 7 d 。观察实验动 物神经 系统表现 , 分别于 1 、 2 、 3 、 4 N取 大脑 、 小脑 、 脊髓 、 周 围神 经多聚甲醛 固定 , K B、 G F A P、 E DI 、 MB P 染色观察 。电镜观察神 经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 。 【 结果 】 迟发性脑病小 鼠多在 中毒后 7 d 表现为精神萎靡 、 运动迟滞 、 活动减少等 。组织病理学显示 : 中毒后 1 周海 马神经 元 、 小脑浦 肯野细胞数量减少 , 大脑皮层神经元 变性 、 数量 减少 , 脑组 织内小血管扩张 、 数量增多 。第 2 ~ 3
静。 , 颜永红 , 仇 靖 , 胡怀强 ,曹秉振
冯树行 一 , 王
( 1 . 第二军 医大学济南军 区总 医院 , 山东 济 南 2 5 0 0 3 1 ; 2 . 解放 军第 四六三医院, 辽宁 沈阳 1 1 0 0 4 2 )
摘 要: 【 目的 】 探讨 小 鼠一氧化碳 中毒所致迟 发性脑病大脑 、 脊髓 、 周 围神经 的病理 变化及其发病机 制。 【 方法 】 将 小 鼠随机分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形态概述小鼠是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其大脑皮层是研究神经科学的重要模型。
大脑皮层是哺乳动物大脑中最外层的薄片,是感知、思维、记忆和运动等高级神经功能的主要基础。
细胞形态是研究大脑皮层的关键方面之一,通过观察和描述细胞形态可以揭示细胞在大脑功能中的作用。
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类型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类型繁多,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多个亚型。
其中,最为常见的细胞类型包括锥体神经元和星形神经元。
锥体神经元锥体神经元是大脑皮层中数量最多且最为重要的神经元类型之一。
它们具有长的轴突和多个树突,树突在不同大脑区域中的形态有所差异,以适应不同的信息接收和处理需求。
锥体神经元通常分布在皮层表层,其轴突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星形神经元星形神经元是另一种重要的细胞类型,其形态特点是具有星状的胞体。
星形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的深层区域,尤其是皮层表层以下的锥体神经元层。
星形神经元的树突较短,主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周围的锥体神经元。
其他细胞类型除了锥体神经元和星形神经元外,小鼠大脑皮层还存在其他多种细胞类型,如梳状神经元、籽粒细胞等。
每种细胞类型在形态上有一定的特征,同时也在大脑功能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细胞形态与功能小鼠大脑皮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可以推测其功能,并进一步研究大脑皮层的功能机制。
锥体神经元形态与功能不同形态的锥体神经元在功能上可能有所差异。
例如,皮层表层的锥体神经元通常具有复杂的树突结构,能够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
而深层的锥体神经元则更多参与控制大脑的运动和执行功能。
细胞体形态的差异可能与神经元的功能有关。
星形神经元形态与功能星形神经元形态相对较为简单,其主要功能是在大脑皮层内传递信号。
它们作为反馈信号的传递者,连接了不同层和区域的锥体神经元。
通过观察星形神经元的形态,可以研究其对锥体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进而探索大脑皮层的信息传递机制。
小鼠脑的结构
小鼠脑的结构小鼠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实验动物,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经常被用来模拟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小鼠脑的结构非常复杂,由多个区域和神经元组成,下面将对小鼠脑的结构进行分步骤的介绍。
第一步:小鼠脑基本结构小鼠脑是由两个镰刀状的半球组成,紧贴在脑干下方,大小约只有人类大脑的1/10。
小鼠脑表面有大量的褶皱,叫做小脑蚓,它是由小脑小叶之间的纵向凸起形成的。
小脑蚓将小脑上表面分成了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又被分成了中央部分和边缘区域。
小鼠脑的中央部分是由等距小叶组成的,边缘区域包括了小脑角、外侧小脑核和蝶形体。
小鼠脑的中央部分和边缘区域主要负责不同的功能。
第二步:小脑小叶小脑小叶是指位于小脑表面的一系列同心圆形区域,每个小叶包括了表层皮质和深层核团。
小脑小叶是小鼠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的运动,尤其是细致精密的运动,如手指的灵活动作。
第三步:小脑角小脑角是小鼠脑的末梢区域,负责接收来自身体肌肉、关节和皮肤的神经信息,以及内耳和眼睛的感觉信息。
经过处理和分析后,小脑角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小脑中央部分的皮质和深层核团,协调和调节身体的运动和平衡。
第四步:外侧小脑核外侧小脑核是小鼠脑的核团之一,也是小脑末梢区域的主要输出区域,将信息传递给下行网格,调节身体的运动和姿势。
外侧小脑核也参与到一些与情绪和认知相关的功能中。
第五步:蝶形体蝶形体是小鼠脑的另一个核团,主要参与到视觉和听觉信息的处理中。
蝶形体向小脑中央部分的皮质和深层核团发送信息,协调和调节视听信息对身体运动的影响。
总之,小鼠脑是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的器官,由多个区域和神经元构成。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功能和负责不同的神经信号处理,协同工作以保证小鼠身体运动和平衡的协调和调节。
对小鼠脑的研究对揭示大脑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小鼠的解剖及组织观察实验报告
小鼠的解剖及组织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小鼠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掌握小鼠的解剖方法和操作技巧。
3、观察小鼠主要器官的组织形态和结构特点。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小鼠若干只。
2、实验器械: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手术刀、大头针等。
3、实验试剂:75%酒精、生理盐水等。
三、实验步骤(一)小鼠的处死1、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的头颈部,右手拉住小鼠的尾巴,将小鼠头部用力向后上方牵拉,使小鼠的颈椎脱位,迅速死亡。
(二)小鼠的外部形态观察1、观察小鼠的整体外形,包括体型、毛色、头尾、四肢等。
2、注意小鼠的性别特征,雄鼠的生殖器距离肛门较远,有明显的睾丸;雌鼠生殖器距离肛门较近。
(三)小鼠的解剖1、将处死的小鼠仰卧固定在解剖盘上,用大头针固定四肢。
2、用酒精棉球擦拭小鼠腹部的皮毛,使其湿润。
3、用手术刀在小鼠腹部正中线从胸骨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处做一个纵切口,然后沿两侧腹股沟向左右横切,小心地剥离腹部皮肤。
4、沿腹白线切开腹壁肌肉,暴露腹腔。
注意不要损伤腹腔内的脏器。
5、观察腹腔内的脏器位置和形态,依次辨认肝、胃、肠、脾、肾等器官。
(四)小鼠器官的观察和组织取样1、肝脏:观察肝脏的颜色、质地和分叶情况。
用镊子轻轻夹取一小块肝脏组织,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于后续的组织切片制作。
2、胃:观察胃的形态和位置,区分胃的贲门、幽门和胃体。
3、肠:观察小肠和大肠的区别,注意肠壁的结构和肠系膜的分布。
4、脾:观察脾的形状和颜色,注意其与周围组织的连接。
5、肾:观察肾的位置、形态和颜色,区分皮质和髓质。
(五)小鼠胸腔的解剖1、用剪刀小心地剪断肋骨,打开胸腔,暴露心肺等器官。
2、观察心脏的外形和位置,区分心房和心室。
3、观察肺的形态和颜色,注意其与气管的连接。
(六)小鼠组织切片的制作和观察(如有条件)1、将取好的组织块经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制作成组织切片。
2、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对切片进行染色。
弓形虫Prugniaud株感染小鼠后脑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
wih To pl m a go di u ni u t a n t xo as n i Pr g a d s r i
W U e g w e , Sh n — i BA O u ia , E H a—n G Shu n , io y n a g LIX a — a
第 5 、0 、5 、0 、5 、0 、0 、0 、2 d 1 0 d 1d 1d 2 d 2 d 3 d 6 d 9 d 1 0 、5d和 10 8 d剖 杀 小 鼠 , 脑 组 织制 作 切 片 , HE 染 色 和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检 测 , 取 作 同 时提 取 脑 组 织 D NA, P R 法扩 增 弓形 虫 B 基 因特 异 性 片段 。结 果 经腹 腔 感 染 小 鼠从 第 6 用 C 1 d开 始 出现 食 欲 减 退 、 毛 、 耸 怠
吴升伟 , 包怀恩 , 葛 爽 李 小燕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P u na d株 弓形 虫 感 染 小 鼠后 脑 的组 织 病 理 学 动 态 变 化 及 包 囊 的 形 成 。方 法 弓形 虫 P u na d rg i u rg i u
株1 O个 包 囊 / 鼠(. mI 经 腹 腔 感 染 4 只 O5 ) O只 IR 小 鼠 , 照 组 2 C 对 2只 小 鼠接 种 同等 量 的 P S 观 察 小 鼠 的发 病 情 况 , 于感 染 B, 并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7 96
Chi s u n lo o s s ne e J r a fZo no e o
2 , 2 ( ) 01 7 9
文 章 编 号 :02 6 4 2 1 )9 7 6 5 1 0 —2 9 ( 0 1 0 —0 9 —0
弓形虫 P unad株感染小鼠后脑组织病理学动态观察 * rgi u
小鼠解剖知识点总结
小鼠解剖知识点总结小鼠(Mus musculus)是一种常见的啮齿动物,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
对小鼠的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实验室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对小鼠的解剖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小鼠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从而为其实验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本文将总结小鼠解剖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鼠的内部结构和解剖特点。
一、小鼠的外部特征小鼠的头部呈圆锥形,眼鼻较突,触须发达,上颌略长于下颌,耳大而外露,耳垂圆圆的,四肢短小,尾巴较长。
小鼠的毛色一般为灰色或棕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个体。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外部特征来初步判断小鼠的品种、性别和年龄。
二、小鼠的骨骼系统1. 小鼠的颅骨小鼠的颅骨由颅底骨和颅顶骨构成,颅骨的形状因品种而异。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颅骨的形状和结构来初步判断小鼠的品种和年龄。
2. 小鼠的脊柱小鼠的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组成,其中颈椎的数量为7,胸椎的数量为13,腰椎的数量为6,尾椎的数量为28-31。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脊柱来了解其躯干的骨骼结构和解剖特点。
3. 小鼠的四肢骨骼小鼠的四肢骨骼包括肱骨、桡骨、骨和尺骨,其形态特征因品种而异。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四肢骨骼来了解其四肢的骨骼结构和特点。
4. 小鼠的骨骼连结小鼠的骨骼连结主要是通过关节连接,以及肌腱和韧带的连接。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骨骼连结来了解其骨骼系统的连结结构和功能。
三、小鼠的消化系统1. 小鼠的口腔小鼠的口腔由牙齿、舌头和颊粘膜组成,其中牙齿主要包括门齿、臼齿和犬齿。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口腔结构来了解其牙齿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情况。
2. 小鼠的食道小鼠的食道位于颈部,连接口腔和胃。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食道来了解其食道的结构和功能。
3. 小鼠的胃小鼠的胃位于腹部,具有前胃、中胃和后胃三部分。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胃来了解其胃的结构和功能。
小鼠大脑基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理解大脑的基因调控机制对于揭示神经疾病的发生机理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探究特定基因在小鼠大脑发育和功能中的作用,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二、实验目的1.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小鼠大脑中特定基因。
2. 观察基因敲除对小鼠大脑发育、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3. 分析敲除基因对小鼠大脑中相关通路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 CRISPR/Cas9系统- 实验小鼠(C57BL/6小鼠)- 实验试剂:DNA聚合酶、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PCR引物等2. 实验方法(1)基因编辑1. 设计靶向特定基因的CRISPR/Cas9系统,包括sgRNA和Cas9蛋白。
2. 将sgRNA和Cas9蛋白导入小鼠ES细胞,进行基因编辑。
3. 对编辑后的ES细胞进行筛选,获得基因敲除的细胞系。
4. 将基因敲除的细胞系注射到C57BL/6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基因敲除的小鼠。
(2)小鼠行为和认知功能测试1. 观察基因敲除小鼠的生长发育、行为和运动能力。
2. 对小鼠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包括Morris水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等。
(3)基因表达分析1. 提取小鼠大脑样本,进行RNA提取和cDNA合成。
2. 利用PCR、RT-qPCR等方法检测敲除基因的表达水平。
3. 对小鼠大脑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四、实验结果1. 基因敲除成功敲除了小鼠大脑中特定基因,并通过PCR、RT-qPCR等方法验证了基因敲除的效果。
2. 小鼠行为和认知功能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基因敲除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学习障碍,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小鼠的认知功能。
3. 基因表达分析敲除基因后,小鼠大脑中相关通路和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
具体表现为:1. 神经递质合成酶的表达水平降低。
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制备的经验总结
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制备的经验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预见性差、治疗时间窗短、复发率高,且往往会留下明显的后遗症。
脑缺血后经积极治疗脑血管可恢复再通,但也会导致重新获得血液供应的脑组织区域的损伤和机体功能障碍,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当前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及治疗相关的神经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研究日渐深入,而制备能精确模拟人脑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的动物实验模型是上述实验研究的基础。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普遍采用的线栓法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结合作者多年的MCAO模型制备经验,作如下总结介绍。
1.实验前期准备:雄性小鼠(体重20-25g)、3.5%水合氯醛、碘伏、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冰冻切片包埋剂、小鼠脑切片模具、显微镊、显微剪、血管夹、手术缝合线、鱼线。
2.线栓的制备:在制备模型前,需首先制作适宜长度和内径的线栓,经过多次实验,笔者发现用直径0.15mm、长度15mm的鱼线制作线栓,阻塞小鼠大脑中动脉效果最好。
取固体石蜡一块,在瓷杯中加热熔化,将直径为鱼线的一端垂直浸润到熔化的石蜡中再迅速提起,石蜡凝固后可牢固地粘附在鱼线的一端,在鱼线15mm的位置处作一标记,线栓即制备完成。
3.MCAO模型的制备:小鼠腹腔注射3.5%水合氯醛进行麻醉,麻醉后固定小鼠,碘伏消毒,颈部做切口。
从颈部切口中找到左侧颈总动脉(CCA),继续向上分离颈外动脉(ECA),结扎其各分支动脉血管,ECA残端结扎挂线,沿线轻轻提拉游离出ECA。
根据ECA位置在其斜下方找到颈内动脉(ICA),仔细分离并确定ICA的正确血管走向,之后用血管夹夹闭ICA远心端和CCA近心端,用细线结扎并在ECA起始端上打一活结。
在ECA靠近CCA部分剪小口,插入事先制备好的线栓,同时夹闭翼腭动脉(PPA),继续推进线栓。
待插入线栓约15mm时,会微遇阻力(此时小鼠出现略微挣扎现象),此时线栓头端正好插入MCA,将预先置于ECA起始端的细线扎紧,缝合颈部切口,碘伏消毒。
取小鼠脑组织完整版
取小鼠脑组织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丁香园上面总结的方法,排版有点乱。
其实过程与大鼠近似,我的经验是:1.?材料准备;大剪刀、眼科剪、眼科镊、大镊子、滤纸、竹签等;2.?步骤:处死小鼠,取头颅;剪开皮肤,漏出颅骨;用大尖镊子夹住两侧眼眶,用眼科剪稍剪除颅骨中线;再用眼科镊夹住颅骨从内向外夹,从下向上逐步去除颅骨;当全脑露出时,再用眼科镊去除脑膜和血管;然后用竹签从嗅球处向下取出全脑,即可。
3.?注意事项:用力轻柔,否则容易弄破脑部;用剪刀剪颅骨时,一定要贴壁向上剪,否则容易剪破脑部;去除脑膜时,不能硬拉,否则容易弄破大脑;取出全脑时应把头顶朝下,用竹签轻轻取出,离桌面也不要太远、高;若留病理,建议一定要取完整无损的大脑。
做免疫组化的话,稍微麻烦一点儿,因为脑组织含水量多,要固定的好,就需要先灌注。
先麻醉小鼠剪开胸腔,找到心脏,从心尖入针,剪开右心耳先用生理盐水灌注直到从心耳流出来的水清亮了再改用固定液(一般是4%多聚甲醛)灌注至小鼠四肢僵硬小鼠只需要用注射器就行了,我做的25~35g的小鼠一般用50mLNS+30mL多聚甲醛。
具体步骤:常规麻醉小鼠,将其固定,用剪刀剪开胸部皮肤,暴露出皮下组织,剪开时注意钝性分离,以免误伤。
然后用镊子提起剑突,用剪刀剪开胸腔,剪断两侧肋骨,暴露整个胸腔,小心误伤肺及心脏、大血管。
用镊子撕开心包膜,暴露心脏,用眼科剪剪开右心耳,然后提起心尖将准备好的生理盐水注射器插入左心室,注射,注射时小心针头滑脱。
生理盐水灌流至肺和肝的颜色都变成灰白色即可。
然后用多聚甲醛灌流,针孔最好是同一个,多聚灌流时小鼠四肢会抽搐,待抽搐结束,小鼠僵硬即可。
取下小鼠,用剪刀在颈部离断头颅,用剪刀在小鼠头颅中间皮肤剪一刀,将两边皮肤向下翻用手捏住,暴露整个颅骨,用眼科剪从脊髓端插入椎孔,沿着颅正中线剪开颅骨,注意剪刀向上翘一些,以免误伤脑组织,剪开后用弯眼科镊分离颅骨,小心分离,直至暴露整个大脑,然后用弯镊伸入颅底离断颅底神经,就可以取出整个脑子了。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八小鼠的解剖与大脑定位
• 循环系统:
• 心脏、动脉 (左体动脉 弓)、
• 静脉,胸腺
右肾动脉
外颈动脉 内颈动脉 左颈动脉 椎动脉 肱动脉
肺动脉 左心室 右心室
肋间动脉
背大动脉 腹腔动脉 前肠系膜动脉
后肠系膜动脉 生殖腺动脉
尾动脉
外髂动脉 内髂动脉 膀胱动脉
股动脉
Hepatic portal vein
Coeliac artery
• 分别刺激不同区 域,观察躯体肌 肉运动部位,绘 制皮层半球运动 代表区域;
3、内部解剖:各系统特 征
• 消化系统:
消化管:口腔、咽、食道、 胃、小肠(十二指肠、 空肠、回肠)、大肠 (结肠、盲肠、直肠)、 肛门;
消化腺:肝脏(胆囊)、 胰脏、三对唾液腺—— 颌下腺、舌下腺、腮腺
•
ileum
至动物沉睡,无运动能力;同时,准备乙 醚、棉球,需要时补充麻醉;
• 3、肾上腺摘除
• 取出小鼠,俯卧于蜡盘,在胸腰椎交界 处剪去背毛,用碘酒或者75%乙醇消毒 皮肤,沿背部正中线剪开皮肤约1-2cm, 使动物先向右侧卧倒,用小剪刀轻轻沿 左侧最后一根肋骨与脊柱之交点外侧剪 开肌肉;
• 注意:如果是行为学研究,所有器械需 要消毒-高温、新洁尔灭浸泡
To cut mesentry connected between liver and stomach
Move stomach on the right hand side of a rat
•
Pink color pancreas is clearly found
心脏动脉左体动脉弓静脉胸腺外颈动脉内颈动脉左颈动脉椎动脉肱动脉肺动脉左心室右心室肋间动脉背大动脉腹腔动脉前肠系膜动脉后肠系膜动脉生殖腺动脉外髂动脉内髂动脉膀胱动脉股动脉尾动脉右肾动脉anteriormesentericarteryhepaticportalveinposteriormesentericarterycoeliacarterytofindtheposteriormesentericarterynearrectumrectumposteriormesentericartery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动物,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为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SPF级C57BL/6小鼠,雄性,体重18-22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
2. 实验试剂:阿霉素(Adriamycin,ADM)、阿糖胞苷(Ara-C)、氯化钾(KCl)、生理盐水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组织切片机、低温冰箱、电生理记录仪、PCR仪等。
三、实验方法1. 模型建立:采用阿霉素诱导的小鼠神经系统疾病模型。
(1)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
(2)实验组小鼠按0.2mg/kg体重腹腔注射ADM,每周注射2次,共注射5周。
(3)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2. 观察指标:(1)行为学观察:观察小鼠的运动能力、协调性、学习记忆能力等。
(2)病理学观察:取小鼠大脑、脊髓等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变化。
(3)电生理学观察:采用电生理记录仪记录小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电生理指标。
(4)分子生物学观察:提取小鼠大脑、脊髓等组织总RNA,进行PCR检测,观察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3.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四、实验结果1. 行为学观察:实验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协调性、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 病理学观察:实验组小鼠大脑、脊髓等组织出现明显的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炎症等病理变化。
3. 电生理学观察:实验组小鼠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电生理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4. 分子生物学观察:实验组小鼠大脑、脊髓等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五、讨论本研究采用阿霉素诱导的小鼠神经系统疾病模型,成功建立了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行为学、病理学、电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均表现出神经系统疾病的特征。
动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八小鼠的解剖与大脑定位
• 分别刺激不同区 域,观察躯体肌 肉运动部位,绘 制皮层半球运动 代表区域;
3、内部解剖:各系统特 征
• 消化系统:
消化管:口腔、咽、食道、 胃、小肠(十二指肠、 空肠、回肠)、大肠 (结肠、盲肠、直肠)、 肛门;
消化腺:肝脏(胆囊)、 胰脏、三对唾液腺—— 颌下腺、舌下腺、腮腺
•
倒,用同样方法取出右 侧肾上腺,
• 注意:右侧肾上腺位置略高,
• 随后缝合二侧肌肉、敷上消炎粉,背部 皮肤。
• 2、小鼠开颅实验和大脑功能定位
• 剪去头顶毛,切开眉间至枕骨皮肤、骨 膜,暴露头骨;用剪刀从眼眶前部剪开 小孔,逐步扩展,暴露大部脑半球;
• 根据测定运动区对躯体不同部位运动的控制, 绘制出人类大脑皮层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代表区 示意图:
• 骨骼系统
腰椎 髂骨
闭孔
坐骨
腓骨
耻骨
跗骨
股骨
膝盖 骨
肋骨
胫骨
跖骨
趾骨
鳞状骨
间顶骨
顶骨
上枕骨
胸椎 肩胛骨 颈椎
额骨 泪骨
鼻骨 上颌骨
腭骨 颧骨 下颌骨
前颌骨
胸骨
肱骨 桡骨
尺骨
掌骨
腕骨 指骨
• 排泄系统:肾脏(一对)、输尿管 (两条)、膀胱、尿(生殖)道 (雄)、排尿孔。肾上腺。
• 生殖系统:
雄性:雄性生殖腺(精巢、睾丸)、输 精管、尿生殖道、尿生殖孔。
• 雌性:雌性生殖腺(卵巢)、输卵 管、子宫、阴道、雌性生殖孔。
要求:操作规范,注意观察腹腔内脏的自然位置。
五、 作业:绘大脑皮层运动区控制部位图、内脏解剖 器官原位图,规范化标注各部分名称。
六、 报告、思考:各系统进化特征,详细描述操作过 程。
小鼠脑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小鼠脑的解剖结构,掌握脑的各个部位的名称、位置和形态。
2. 了解脑的功能及其与身体各部位的关系。
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材料1. 小鼠尸体1具2. 解剖剪1把3. 解剖镊子1把4. 解剖针1根5. 解剖盘1个6. 生理盐水适量7. 麝香草酚溶液适量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小鼠尸体浸泡在生理盐水中,以保持组织柔软。
(2)将解剖盘放在实验台上,将小鼠尸体放在解剖盘中央。
2. 小鼠脑的解剖(1)从头骨的正中线切开皮肤,暴露颅骨。
(2)用解剖剪剪断颅骨上的肌肉,暴露颅骨。
(3)用解剖针轻轻敲击颅骨,使其断裂,暴露颅腔。
(4)用解剖剪剪断硬脑膜,暴露大脑。
(5)观察大脑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6)将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观察半球间的连接部分——胼胝体。
(7)将大脑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观察各个部分的结构。
(8)观察大脑的表面血管,了解大脑的血液供应。
(9)观察脑干,了解脑干的结构和功能。
(10)观察小脑,了解小脑的结构和功能。
(11)观察脊髓,了解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3. 脑的进一步解剖(1)将大脑切成薄片,观察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大脑的神经纤维,了解神经纤维的走向和分布。
(3)观察脑室,了解脑室的结构和功能。
(4)观察脑脊液循环,了解脑脊液的生成和循环。
4. 实验结束(1)将小鼠尸体清洗干净,擦干。
(2)将解剖工具清洗干净,放回原位。
(3)将实验报告整理好,提交给实验指导老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鼠大脑的解剖结构较为完整,包括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
2.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负责调节和控制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部分,负责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
4. 小脑负责协调身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5.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小鼠脑的解剖结构,了解了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的功能。
神经实验5 小鼠脑片免疫组织化学
实验5 小鼠脑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原理,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是指用免疫学原理(从组织细胞水平进行抗原和抗体结合),通过特异的抗原抗体反应标记上可见的显示物系统来检查细胞及组织上原位抗原或抗体成分的方法。
一般认为凡具有抗原性或半抗原性物质都可以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并显示出来。
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性质定位,还可以利用细胞分光光度计、图像分析仪、共聚焦显微镜等进行细胞原位半定量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的显著特点是特异性强,因为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一对一”的特异结合,所以免疫组织化学从理论上讲也是“一对一”的组织细胞中抗原的特定显示。
如角蛋白(keratin)显示上皮成分、LCA显示淋巴细胞成分。
只是当组织细胞中存在交叉抗原时才会出现交叉反应。
敏感性高:在应用免疫组化的起始阶段,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只有直接法、间接法等敏感性不高的技术,那时的抗体只能稀释几倍、几十倍,现在由ABC法或SP法的出现,使抗体稀释上千倍、上万倍甚至上亿倍乃至可在组织细胞中与抗原结合,这样高敏感性的抗体抗原反应,使免疫组化的方法越来越方便地应用于常规诊断工作中。
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虽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但由于不能在组织和细胞内进行明确的定位而限制了PCR在病理组织学上的应用。
免疫组化则可在组织和细胞中进行抗原的准确定位,因而可以同时对不同抗原在同一组织或细胞中进行定位观察,这样就可以进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对于病理学研究的深入是十分有意义。
三、实验器材略四、实验步骤1. 载玻片准备将新载玻片置于洗涤剂中煮沸30min,先后用清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晾干,放入浓硫酸-重铬酸钾洗液中浸泡12小时,流水冲洗后再用蒸馏水清洗,干燥,在95%的酒精中浸泡24h,擦干。
小鼠脑组织病理总结
切片
• 石蜡:冷水——温水(54°-56°)—— 石蜡:冷水 温水( ° ° 温水 烤片( ° 烤片(80°) 切好烤片后可以室温保存。 切好烤片后可以室温保存。 • 冰冻:切片温度-18°—-20° 冰冻:切片温度-18°—-20° 直接贴 切好于冰冻丙酮中固定5分后 分后-20° 切好于冰冻丙酮中固定 分后 ° 保存。 保存。
组化实验设计
1.对常规组织切片进行仔细观察 根据可提供 对常规组织切片进行仔细观察,根据可提供 对常规组织切片进行仔细观察 形态学特点,选择最佳并能反映病变的组织标 形态学特点 选择最佳并能反映病变的组织标 本 2.列出免疫组化的指标 列出免疫组化的指标 3.进行预实验 设立阳性、阴性对照 进行预实验(设立阳性 进行预实验 设立阳性、阴性对照) 4.找出抗体的最佳修复方法、稀释度、孵育 找出抗体的最佳修复方法、 找出抗体的最佳修复方法 稀释度、 温度及孵育时间 5.每张切片应表明抗体名称 防止相互混淆 每张切片应表明抗体名称,防止相互混淆 每张切片应表明抗体名称
• 阻断液:0.3% H2O2 甲醇溶液。30%双氧水 阻断液: 2ml加入甲醇定容至200ml。(现用现配) • 修复液:( 修复液:( :(400ml) ) 柠檬酸0.16g 柠檬酸钠 柠檬酸钠1.18g 柠檬酸 • 苏木素: 苏木素: • 100g硫酸铝钾加热溶于 硫酸铝钾加热溶于1250ml水中 硫酸铝钾加热溶于 水中 • 5g苏木素精粉末溶于 苏木素精粉末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苏木素精粉末溶于 无水乙醇中 • 溶解后硫酸铝钾稍凉,加入醇溶苏木素煮沸 溶解后硫酸铝钾稍凉, 20-30分,加入 氧化汞煮沸 分钟, 氧化汞煮沸2分钟 分 加入g氧化汞煮沸 分钟,
实验过程
—70°考片一夜 ° —二甲苯 个每个 分钟无水乙醇,95%,90%, 二甲苯3个每个 分钟无水乙醇, 二甲苯 个每个10分钟无水乙醇 , , 85%,80%每个 分钟 每个10分钟 , 每个 —3%双氧水阻断室温 分钟(现配现用) 双氧水阻断室温10分钟 双氧水阻断室温 分钟(现配现用) —抗体修复液(现配,400ml一次一个抗体盒) 抗体修复液( 一次一个抗体盒) 抗体修复液 现配, 一次一个抗体盒 微波炉高火6-7分 微波炉高火 分 —冷却至室温 冷却至室温 —再修复一次冷却 再修复一次冷却 —PBS5分×3 分 —擦片加一抗,4°过夜 擦片加一抗, ° 擦片加一抗
小鼠运动造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
PD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
为了研究P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小鼠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通过MPT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
2. 观察小鼠的运动行为变化,评估造模效果。
3. 为后续PD的病理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SPF级C57BL/6雄性小鼠50只,8周龄,体重(252)g,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2. 试剂: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生理盐水、苯巴比妥钠等。
3. 仪器:动物行为观察箱、电子秤、显微镜、组织切片机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
2. 造模方法: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剂量为15mg/kg,每天一次,连续5天;对照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行为观察:在造模前后及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小鼠的运动行为变化,包括活动量、姿势、步态等。
4. 组织学检查:取小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变化。
五、实验结果1. 行为观察:实验组小鼠在造模后表现出明显的运动迟缓、姿势异常、步态不稳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运动量明显减少,姿势异常率显著增加(P<0.05)。
2. 组织学检查:实验组小鼠脑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核固缩、细胞质减少,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5)。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脑组织中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六、实验结论1. 成功建立了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
缺氧后小鼠大脑组织结构观察
缺氧后小鼠大脑组织结构观察
林卡莉;况花荣;钟瑞冲;蒋绍祖
【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3)005
【摘要】目的:通过观测缺氧后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探讨不同缺氧状态下小鼠脑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用间歇性重复缺氧模型和持续性缺氧模型小鼠,取脑组织作HE染色和镀银法染色,观察神经元结构,计数小胶质细胞.结果:①间歇性缺氧小鼠脑神经元的缺氧变化比持续性缺氧小鼠轻;②缺氧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结论:间歇性低氧可提高脑神经元对缺氧的耐受性;脑组织缺氧损伤时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
【总页数】2页(P486-487)
【作者】林卡莉;况花荣;钟瑞冲;蒋绍祖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江西,赣州,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9.2+4
【相关文献】
1.胚胎小鼠大脑半球培养神经细胞缺氧缺血后γ—氨基丁酸摄取的变化 [J], 彭亮;王天佑
2.小鼠大脑缺氧后eIF4 G在脑组织中的表达 [J], 高艳斌;张林庆;马可;李家宏;任强;陈志明
3.小鼠大脑缺氧后Mybbp1 a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J], 张林庆;高艳斌;马可;李家宏;任强;陈志明;宋春来
4.小鼠大脑缺氧后P53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J], 刘刚;李畅;曹雅东;任强;陈为龙;朱海超;卢英强
5.接种白血病病毒后小鼠胸腺和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及组织化学观察 [J], 徐淑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日 第二日PBS5分×3 分 第二日 —加二抗 室温 分 加二抗 室温20分 —PBS5分×3 分 —DAB显色 显色 —水冲 水冲5-10分 水冲 分 —苏木素 分 苏木素1-3分 苏木素 —水冲 水冲10-15分 水冲 分 —80%85%90%每个 分 每个3分 每个 —95%(2个)无水乙醇(2个)二甲苯(2个 ( 个 无水乙醇( 个 二甲苯( 个 每个5分 )每个 分 —中性树胶封片。 中性树胶封片。 中性树胶封片
HE
—70°烤片一夜 ° —二甲苯 个每个 分钟无水乙醇,95%, 二甲苯3个每个 分钟无水乙醇, 二甲苯 个每个10分钟无水乙醇 , 90%,85%,80%每个 分钟 每个5分钟 , , 每个 —苏木素 分 苏木素1-5分 苏木素 —水 水 —盐酸酒精 盐酸酒精 —水 水 —0.5%氨水 氨水
—水 水 —95%酒精 分 酒精2分 酒精 —0.5%醇溶伊红 秒 醇溶伊红1秒 醇溶伊红 —95%酒精 秒 酒精30秒 酒精 —95%酒精,无水乙醇(3个)每个 分 酒精, 酒精 无水乙醇( 个 每个2分 —二甲苯(2个)每个2分钟 二甲苯( 个 每个 分钟 二甲苯 —中性树胶封片,吹干 中性树胶封片, 中性树胶封片
实验过程
—70°考片一夜 ° —二甲苯 个每个 分钟无水乙醇,95%,90%, 二甲苯3个每个 分钟无水乙醇, 二甲苯 个每个10分钟无水乙醇 , , 85%,80%每个 分钟 每个10分钟 , 每个 —3%双氧水阻断室温 分钟(现配现用) 双氧水阻断室温10分钟 双氧水阻断室温 分钟(现配现用) —抗体修复液(现配,400ml一次一个抗体盒) 抗体修复液( 一次一个抗体盒) 抗体修复液 现配, 一次一个抗体盒 微波炉高火6-7分 微波炉高火 分 —冷却至室温 冷却至室温 —再修复一次冷却 再修复一次冷却 —PBS5分×3 分 —擦片加一抗,4°过夜 擦片加一抗, ° 擦片加一抗
免疫荧光
—PBS5分×3 分 —5%BSA室温封闭 小时 室温封闭1小时 室温封闭 —加一抗,4°过夜或根据说明书时间 加一抗, ° 加一抗 —第二日 第二日PBS5分×3 第二日 分 —加二抗 °孵育 小时 加二抗37°孵育1小时 加二抗 —PBS5分×3 分 —DAPI染色 染色 —PBS2分 分 —丙三醇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 丙三醇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 丙三醇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
组化实验设计
1.对常规组织切片进行仔细观察 根据可提供 对常规组织切片进行仔细观察,根据可提供 对常规组织切片进行仔细观察 形态学特点,选择最佳并能反映病变的组织标 形态学特点 选择最佳并能反映病变的组织标 本 2.列出免疫组化的指标 列出免疫组化的指标 3.进行预实验 设立阳性、阴性对照 进行预实验(设立阳性 进行预实验 设立阳性、阴性对照) 4.找出抗体的最佳修复方法、稀释度、孵育 找出抗体的最佳修复方法、 找出抗体的最佳修复方法 稀释度、 温度及孵育时间 5.每张切片应表明抗体名称 防止相互混淆 每张切片应表明抗体名称,防止相互混淆 每张切片应表明抗体名称
注意事项
• • • • •
安全 解剖位置 液体配制 染色时间 原因查找
Thank you!
灌注
0.5%戊巴比妥钠 戊巴比妥钠100mg/Kg麻醉小鼠,5分钟 麻醉小鼠, 分钟 戊巴比妥钠 麻醉小鼠 左右小鼠麻醉好,仰卧位固定四肢, 左右小鼠麻醉好,仰卧位固定四肢,用酒 精棉球擦胸腹部毛, 精棉球擦胸腹部毛,前开皮肤暴露胸部肌 肉层,剑突上成V型剪开胸廓 暴露心脏, 型剪开胸廓, 肉层,剑突上成 型剪开胸廓,暴露心脏, 剪掉右心耳( 剪掉右心耳(即视野下心脏上色暗红组 ),与心尖处 与心尖处30°角刺入左心室, ° 织),与心尖处 °角刺入左心室,37° 左右生理盐水约10ml缓慢注入,冲净血液 缓慢注入, 左右生理盐水约 缓慢注入 多聚甲醛溶液( °预冷), ),10止,换4%多聚甲醛溶液(4°预冷), 多聚甲醛溶液 20分钟,鼠僵硬为好。 分钟, 分钟 鼠僵硬为好。
取脑
断头,剪开皮肤拨向两侧暴露颅骨, 断头,剪开皮肤拨向两侧暴露颅骨,从枕 骨大孔处沿正中线剪开露骨, 骨大孔处沿正中线剪开露骨,用镊子掰开 露骨,暴露脑组织, 露骨,暴露脑组织,用弯头镊将脑组织勾 出,在坐标纸上根据小鼠脑图谱取相应脑 区组织, 左右。 区组织,厚3mm左右。 左右
脱水和透明, 脱水和透明,浸蜡
小鼠脑组织病理实验总结
பைடு நூலகம் 内容
• • • • • • • 石蜡切片的制作 冰冻切片的制作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 HE 病理相关试剂配制 注意事项
石蜡切片的制作
• 取材和固定: 处死动物后或者灌注后立即 取材和固定: 切取组织块,并快速投入固定液中。 切取组织块,并快速投入固定液中。 • 脱水和透明:梯度酒精和二甲苯 脱水和透明: • 浸蜡和包埋:石蜡 浸蜡和包埋: • 切片制作:切片 切片制作: • 贴片:捞片,展片 贴片:捞片, • 保存:烤片 保存:
• 石蜡切片:75%,80%,85%,90%,95% 石蜡切片: , , , , 无水乙醇( )中每个4小时 过夜, 小时-过夜 (2个),无水乙醇(2)中每个 小时 过夜, 个),无水乙醇 正丁醇1-2天 二甲苯( 个 分钟。 正丁醇 天。二甲苯(2个)20-30分钟。 分钟 三个蜡,每个大于2小时 小时。 三个蜡,每个大于 小时。 • 冰冻切片:固定后脱水用 冰冻切片:固定后脱水用10%20%30%蔗糖 蔗糖 小时——过夜, 过夜, (0.1MPBS溶)每个室温下 小时 溶 每个室温下4小时 过夜 OCT包埋,先在锡纸盒冻一层,在中间放组 包埋, 包埋 先在锡纸盒冻一层, 切面朝下,再用OCT将组织没过,尽量 将组织没过, 织,切面朝下,再用 将组织没过 减少气泡,在液氮表面,保持小盒水平, 减少气泡,在液氮表面,保持小盒水平, 待中心尚透明时取出,放于-80° 保存 保存。 待中心尚透明时取出,放于 °C保存。
固定
• 4%多聚甲醛根据不同实验需求要求石蜡切 多聚甲醛根据不同实验需求要求石蜡切 片的固定时间不同,几小时到一周。 片的固定时间不同,几小时到一周。 • 我曾用过 天,可以。 我曾用过2天 可以。 • 冲水,固定的时间越长冲水时间越长,预 冲水,固定的时间越长冲水时间越长, 防甲醛沉积。 防甲醛沉积。
冰冻切片的制作
• 取材和固定: 灌注后立即切取组织块,并 取材和固定: 灌注后立即切取组织块, 快速投入固定液中,或者处死后直接冷冻。 快速投入固定液中,或者处死后直接冷冻。 • 脱水和透明:梯度蔗糖 脱水和透明: • 包埋:OCT,3%聚乙烯醇。 包埋:OCT,3%聚乙烯醇 聚乙烯醇。 • 切片制作:切片 切片制作: • 贴片:直接贴 贴片: • 固定:冰冻丙酮3-5分 固定:冰冻丙酮3 • 保存:-20°C 保存: 20°
• 阻断液:0.3% H2O2 甲醇溶液。30%双氧水 阻断液: 2ml加入甲醇定容至200ml。(现用现配) • 修复液:( 修复液:( :(400ml) ) 柠檬酸0.16g 柠檬酸钠 柠檬酸钠1.18g 柠檬酸 • 苏木素: 苏木素: • 100g硫酸铝钾加热溶于 硫酸铝钾加热溶于1250ml水中 硫酸铝钾加热溶于 水中 • 5g苏木素精粉末溶于 苏木素精粉末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苏木素精粉末溶于 无水乙醇中 • 溶解后硫酸铝钾稍凉,加入醇溶苏木素煮沸 溶解后硫酸铝钾稍凉, 20-30分,加入 氧化汞煮沸 分钟, 氧化汞煮沸2分钟 分 加入g氧化汞煮沸 分钟,
固定方法注意事项
1.组织块大小 组织块大小2cmx2cmx0.5cm 组织块大小 2.组织标本应及时放入固定液中 切忌干涸 组织标本应及时放入固定液中,切忌干涸 组织标本应及时放入固定液中 3.组织固定后必须冲洗 除去多余的固定液 组织固定后必须冲洗,除去多余的固定液 组织固定后必须冲洗 4.一般固定剂温度以室温 某些病毒则须低温 一般固定剂温度以室温,某些病毒则须低温 一般固定剂温度以室温 下处理,用丙酮 度至-40度固定 用丙酮-20度至 度固定30分钟 下处理 用丙酮 度至 度固定 分钟 5.浓度采用 浓度采用10%中性甲醛或 多聚甲醛 中性甲醛或4%多聚甲醛 浓度采用 中性甲醛或 6. 固定液量是标本体积 倍 固定液量是标本体积20倍 7.固定时间不超过 小时 固定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固定时间不超过
切片
• 石蜡:冷水——温水(54°-56°)—— 石蜡:冷水 温水( ° ° 温水 烤片( ° 烤片(80°) 切好烤片后可以室温保存。 切好烤片后可以室温保存。 • 冰冻:切片温度-18°—-20° 冰冻:切片温度-18°—-20° 直接贴 切好于冰冻丙酮中固定5分后 分后-20° 切好于冰冻丙酮中固定 分后 ° 保存。 保存。
病理相关试剂配制
• 4%多聚甲醛:40g多聚甲醛粉末溶于 多聚甲醛: 多聚甲醛粉末溶于 多聚甲醛粉末溶于500ml 多聚甲醛 水(50°左右)黄枪头加一滴 氢氧化钠 °左右)黄枪头加一滴1M氢氧化钠 至澄清,冷却至室温, 至澄清,冷却至室温,与500ml0.2MPBS混 混 滤纸过滤。 合,滤纸过滤。 • 0.2MPB:1000ml 0.2M磷酸氢二钠 磷酸氢二钠810ml称57.996g 磷酸氢二钠 称 0.2M磷酸二氢钠 磷酸二氢钠190ml称5.928g 磷酸二氢钠 称 • 蔗糖:用0.1MPBS配制 蔗糖: 配制 • 生理盐水:0.85%氯化钠溶液 生理盐水: 氯化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