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工业经济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原动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于2006年提出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三大战略,为了加快我县工业发展步伐,于2008年配套出台了《关于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意见》,从而把工业发展作为立县之基、强县之本和富民之路来抓。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本文认真分析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成效以及存在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底,全县共有国有、二轻及重点民营工业企业321个,其中:国有工业企业9个,集体(二轻)工业企业16个,民营工业企业296个。按规模分:年产值达亿元的企业4个(鑫源冶炼有限公司、鸿生淀粉有限公司、孟电集团陵川水泥公司和晋城天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10000万元以下的企业9个(苏村煤矿、关岭山煤矿、鸿生化工有限公司、老西沟煤矿、司家河煤矿、双扶煤矿、达利机电化工公司、宏峰化工有限公司、世鑫电化有限公司);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20个。
(二)主要成绩
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已经成为当前县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一是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27.03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9.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 %、18.6%,较十五末分别增长56.1%和65.6%。二是工业经济效益继续趋好。2008年全县工业销售收入完成21.01亿元,实现利润2.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和130.7%,较十五末分别增长62.1%和171.5%。 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7%,工业企业上交税金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78.8%。工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
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近年来,我县狠抓工业结构调整,基本构建起以煤炭、化工、冶炼铸造、建筑建材为重点的特色工业体系。
煤炭产业通过大力开展煤炭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不断加大对煤炭资源的整合力度,煤矿生产集中度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升级。2008年煤矿仅存27座,生产能力达到372万吨。与此同时,全县煤炭企业纷纷进行转产转型,10个重点煤矿全部有了接替产业。2008年煤炭行业上交税金15898万元,同比增长49.6%,较“十五”末增长61%。化工产业积极发挥我县产业资源优势,突出拳头产品,提高生产集中度,使化工产业
不断上档升级。规划建成四个二硫化碳集中区和三个二硫化碳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引进了湖南株洲天成化工公司延伸开发橡胶硫化促进剂系列产品,提高了二硫化碳就地转化能力。同时,新上行源化工、双河钙业等一批资源开发型企业,今后化工产业有望成为我县的一项优势产业。冶铸产业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关闭了67座100立方米以下、总容积1888立方米的小高炉,新上了450立方高炉配套铁水连铸项目,彩虹铸造、金烽工贸、鸿翔铸业三个离心铸管扩改和盛邦铸造有限公司不锈钢精密铸造等项目,企业规模及延伸开发能力不断增强。建材产业按照“提高产品档次、开发新型建材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新上了孟电集团陵川水泥分公司日产3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6个年产1亿块的煤矸石烧结砖项目建成并投产,扩大了周边市场的占有份额,提高了建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三年来全县共组织参加乌洽会、广交会、深洽会、煤博会等大型招商洽谈会20余次,共引资5亿多元,期间共有24个项目与外地公司和企业签约。其中开工项目18个,目前已有10个项目投产运行。先后成功引进孟电集团、天成化工等一批能够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业企业落户我县。
4、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县域经济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特色经济和开放经济的理念。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优环境,使我县的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08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23.6亿元,较十五末增长54.2%,年均增长15.5%,占全部工业的87.4 %;上交税金10786万元,较十五末增长43.9%,年均增长12.6%,占财政总收入的46.6%。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的工业经济近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周边县、市(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结构单一,资源型、粗放型的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对煤炭的依赖性过大,新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2008年煤炭行业上交税金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68.7%,化工、冶铸、轻工建材行业上交税金总额仅占到财政总收入的10%。
2、增长方式粗放。我县粗放型企业多,科技型企业少,资源粗加工企业多,精细加工企业少,企业单品种多,多产品开发延伸少
,而且大部分企业规模小、设施老化、工艺落后、能耗较高。
3、融资困难。一方面虽然目前国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坚持审慎的原则,加上上级部门对贷款审批权的授权控制,以及我县企业规模小、诚信力不高等原因造成企业融资困难。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由于政策障碍和认识偏差等影响了工业企业的民间融资。2008年全县18个重点工业项目,资金缺口达3亿元 。
4、人才匮乏。据统计,我县工业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素质不高,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管理人员极少,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也不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研力量不强。人才状况可以从重点企业抽样调查来看(下表)。
四户企业中,鑫源冶炼公司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为6人,占职工总数的2%,68.4%的人为初中以下学历;高级技术职称人数2人,占职工总数的0.7%;鸿生化工公司本科以上学历人数、高级技术职称人数和苏村煤矿高级技术职称人数均为空白。就是人才状况最好的孟电水泥公司,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也仅有12人,占职工总数的2.7%,高级技术职称人数5人,占职工数的1.1%,人才短缺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三、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一是支柱产业要多元化发展。积极发展轻工、机械、食品、制药等劳动密集型、科技型、环保型项目,积极论证储备一批有发展潜力、有扩张能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努力培育和发展新型产业。二是要全面提升企业效益。要制定工业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及规模企业要成立技术创新科研机构,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增强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扶持企业发展壮大。三是要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构筑煤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特种水泥产业链,以及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煤矿伴生物发展新型建材等产业链接,逐步形成企业内部小循环、产业对接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
2、加强银企对接,创新企业融资形式。长期以来,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机制 ,扩大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使企业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二是鼓励企业多种方式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流动资金。三是引导企业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加速资金周转,确保流动资金需
要。四是企业要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级的扶持资金。五是创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形式,尤其是要大胆激活民间资本,突破制约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
3、开展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积极走出去招商。要组织相关企业到沿海地区实地考察,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项目。二是组织参加会展招商。精心组织好各类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会,广泛开展同大公司、中介组织及国内知名企业、上市公司的接触联系,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落户我县。三是开展网上招商。要加强招商项目库建设,发布招商信息,广泛宣传陵川,推介项目。同时继续狠抓招商项目落地工作,建立和完善招商项目责任制,强化对签约项目的督促落实,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
4、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随着国家有保有压宏观调控政策和环保约束政策的全面实施,我们要把节能降耗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一是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依法取缔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为发展优势产业、优质项目腾出产能、环境和市场空间。二是加强对节能降耗的监督管理。逐步完善节能降耗的各项制度及企业节能降耗台帐,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能耗企业的监管。三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煤炭行业要积极开展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切实提高煤炭产业化水平,力争资源回采率达到50%以上。冶铸行业要大力推行冶铸一体化,提升生铁就地转化率,尽量缩短工艺流程,提高三废利用率。化工行业要积极探索废气的回收利用,鼓励企业利用锅炉尾气发电等。同时搞好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下游产品深加工。建材行业要综合利用工业炉渣、粉煤灰、煤矸石、页岩等原料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电机变频等节能技术,全面提升企业规模和效益。
5、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兴企理念。一是把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去开发,树立人力资本投入优先的观念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二是加强对人才市场和劳动市场建设,疏通人才流通渠道,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任用制度,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为各种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三是要与大专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大中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逐步建立自主培养、引进人才、外出培训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企业员工培训力度,强化企业实用型急需型人才培育,切实
提升我县工业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