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读痛风

合集下载

痛风中医原理

痛风中医原理

痛风中医原理
痛风是一种由体内尿酸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中医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热内蕴,进而引发关节炎和痛风结节。

中医治疗痛风的原理是调整脾胃功能,清除湿热,疏通经络,以达到排除体内垃圾物质和减缓疼痛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痛风的发生与饮食、情志、湿气以及家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偏食肥甘厚味等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气内积,从而影响尿酸的代谢。

情志不畅、长期压抑和过度紧张等情绪状态也会加重湿热内蕴。

此外,中医认为痛风也与体质有关,易感体质、体弱多病的人更容易患病。

中医治疗痛风的主要方法包括调理脾胃、祛风湿、活血化瘀和舒筋活络。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麻黄、独活、赤芍、川芎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体内湿热病情,促进尿酸的排泄和代谢。

此外,还可以借助针灸、拔罐、艾灸等物理疗法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关节炎和减轻痛风结节带来的疼痛。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痛风的原理是通过调整脾胃功能,清除湿热,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排除体内垃圾物质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针对个体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可以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期达到有效控制痛风症状的效果。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PPT课件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PPT课件

痛风的症状和体征
01
02
03
04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红肿热痛,多在夜间发作 ,疼痛剧烈,1-2周内自行缓
解。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可出现关 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痛风石
关节周围、耳廓等部位出现大 小不一的结节,破溃后排出白
色尿酸盐结晶。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水平升高,可无明显症 状或仅有乏力、腰痛等。
痛风患者的饮食调理
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
如动物内脏、海鲜、肉类等,以减少尿酸生 成。
控制食物中的脂肪摄入
避免高脂肪食物,以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多摄入蔬菜水果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尿酸排泄。
适量饮水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尿酸排泄,预 防痛风发作。
痛风患者的运动保健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 剧烈运动。
饮食控制
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控制总热量 和脂肪摄入,保持合理的体重。多食 用蔬菜、水果等低嘌呤食品,避免过 度饮酒和吸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注意关节 的保暖和保护,避免关节受伤和过度 使用。

增加运动量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 循环,有助于尿酸的排泄。建议选择 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 泳等。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血尿酸水 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尿酸升高 和痛风等问题,避免病情加重和并发 症的发生。
04 痛风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中药复方对痛风的治疗作用,如四妙散、当归拈 痛汤等,这些药物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 的疗效。

痛风患者饮食调理的中医药指导

痛风患者饮食调理的中医药指导

痛风患者饮食调理的中医药指导痛风,这个让人痛苦不堪的疾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在中医看来,痛风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密切相关。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饮食调理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就从中医药的角度,为痛风患者提供一些饮食调理的指导。

一、中医对痛风的认识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症”范畴,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症状。

痛风的发病与人体的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生,聚湿成痰;肾主水,司二便,若肾气不足,则水液代谢失调,湿浊内停;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痰瘀互结。

二、痛风患者的饮食原则1、控制总热量痛风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体重、活动量等因素,合理控制每日的总热量摄入,以维持理想体重。

一般来说,每日的热量摄入应比正常需求减少 10% 15%。

2、低嘌呤饮食嘌呤是尿酸的前体物质,摄入过多的嘌呤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加,从而诱发或加重痛风。

因此,痛风患者应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心、脑等)、海鲜(贝类、虾、蟹等)、肉汤、肉馅、豆类(黄豆、扁豆等)等。

可适量食用中嘌呤食物,如肉类(猪肉、牛肉、羊肉等)、鱼类(草鱼、鲤鱼、鲫鱼等)、禽类(鸡、鸭、鹅等)等。

鼓励多吃低嘌呤食物,如蔬菜(白菜、萝卜、黄瓜、西红柿等)、水果(苹果、香蕉、橙子、梨等)、谷类(大米、小麦、玉米等)等。

3、限制饮酒酒精可促进尿酸生成,同时抑制尿酸排泄,从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诱发或加重痛风。

因此,痛风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

红酒可适量饮用,但也不宜过量。

4、多喝水多喝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痛风患者每日的饮水量应在2000ml 以上,以保证尿量在2000ml 左右。

建议饮用白开水、淡茶水等,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果汁。

从中医角度认识痛风

从中医角度认识痛风
怎样才能
怎样才能
定义
痛风是人体内的嘌呤物质代谢发生紊乱, 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 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 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 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中医认识
一、寒痰湿——阳气不足(体
懒 质) 馋 二、饮食(来源)阴冷-鲜美大
皆阴冷-虾蟹动物内脏等
物内脏、浓汤、竹笋等)
痛风的治疗原则
针对发作期缓解期的不同情况,分别用药。 结合针灸治疗,并配合特殊用药,延缓或 消除痛风石的形成,从而减少痛风的发作, 甚至长期稳定不发作。
痛风的治疗原则
发作期 •化湿助气化 稳定期 •温肾助气化 巩固期 •消石助气化
发 鸡鸣散 槟榔60陈皮30木瓜30吴茱萸9
证 筋脉浮肿皆可服用”
发 桂枝芍药知母汤
作 桂枝40 芍药30 炙甘草20 生麻黄20 生姜50 白术50
期 知母40 防风40 炮附子20
: (肿甚苔腻白术换苍术50) 加水1400ml,煮取400ml,分三次温
虚服 《金匮·中风历节篇》“诸肢节疼

痛,身体尫赢,肢肿如脱,头眩短气, 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作 桔梗15苏叶9生姜15(切片) 为粗末,备用
期 :
清水3碗,浸泡30分钟,慢火熬至一碗半;再 入水2碗煮取1碗,两汁相合,再煎至1碗半 许。安置床头,次日5点冷服(可分三五次 服用)至天明,当下黑粪水,至早饭时多 痛止肿消,早饭可少延后
实 一般3-5付,需在痛风发作时服用。 “无论男女,风湿流注脚气痛不可忍,
金匮肾气大蜜丸亦可代用 (本品成药另含牛膝车前子) 晚服参苓白术丸,早服金匮肾气丸
生鸡内金120木香30
鹿角霜30大蜈蚣15条

中医给痛风把把脉

中医给痛风把把脉

中医给痛风把把脉痛风概述痛风是一种以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基础为尿酸盐的沉积在关节和周围组织中,导致关节炎和痛风石形成等症状。

痛风的发病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痛风主要是由于气滞、湿邪、痰浊等因素所致,治疗从整体角度出发,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调理,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症状与诊断痛风病的主要症状是急性关节炎发作,常累及大足趾关节,其他关节也可受累,疼痛剧烈,常伴有红、肿、热等炎症表现。

此外,痛风还可能出现痛风石、尿酸沉积在皮下和软组织中形成的颗粒等症状。

痛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中医辨证诊断则更加细致入微,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望诊主要观察患者面色、舌质等。

痛风患者常面色发赤、目光呆滞,舌身偏黄或有胖苔。

中医认为,面色发赤反映体内有热毒积聚,舌质发胖、有黄苔则代表着湿热内蕴。

闻诊主要通过嗅觉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有湿热反应。

痛风患者体内湿热重,可以闻到重浊的气味。

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来了解病情及身体状况。

其中,中医医生会注意询问患者关节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出现的时间等。

切诊切诊指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触诊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痛风患者的脉象通常是实、数、滑。

中医认为,脉实、数、滑等脉象反映体内湿邪重、阻滞气血运行,且尿酸代谢紊乱,脉象变化明显。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痛风主要是从调理气机、活血化瘀、清热祛湿等方面入手,以求达到疏风祛湿、调和气血的目的。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痛风时,中医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汤剂或颗粒服用。

常用的中药有桑叶、金银花、车前子、茯苓等。

这些药物可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改善病情。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疗法,对痛风有一定的疗效。

经过定位,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调理气机,活血化瘀,缓解疼痛,并且有助于改善尿酸代谢。

中医是如何给痛风把脉的

中医是如何给痛风把脉的

中医是如何给痛风把脉的痛风概述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痛风与体内湿热、痰浊有关,而治疗痛风的关键在于调理体内阴阳平衡,疏散寒邪和湿热。

中医诊断痛风的方法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判断痛风的症状和病情,其中包括了把脉的方法。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眼神等变化来判断痛风的病情。

痛风患者常常面黄肌瘦,舌苔厚腻,舌质红、有瘀点等特点。

闻诊闻诊是通过倾听患者身体发出的声音来判断痛风的病情。

痛风患者常常会有关节摩擦音等异常声音。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痛风的病情。

中医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痛风发作频率、疼痛的部位、程度等细节。

切诊切诊是通过把脉来判断痛风的病情。

中医将把脉分为寸、关、尺、背四个位置,观察脉搏的弦滑、数迟、紧弱等情况。

痛风患者的脉象通常是脉弦,甚至脉弦数甚。

中医对痛风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痛风主要从调理体内阴阳平衡、疏散寒邪和湿热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痛风,常用的中药包括秦艽、炮姜、生石膏、冬瓜霜等。

这些药物可以疏散寒邪、清除湿热、改善尿酸代谢等,从而缓解痛风的症状。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痛风的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痛风患者,应避免过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等;同时要注重饮食的均衡,适量摄入蔬菜水果、粗粮等。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痛风的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痛风针灸穴位包括曲池、足三里、太冲等。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患者的身体来促进气血运行和身体的新陈代谢。

中医推拿按摩可以缓解痛风的疼痛和炎症,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推、揉、拨、捏等。

注意事项中医治疗痛风是综合治疗,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进行调理。

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中医师:确保选择有经验、正规的中医师进行诊断与治疗。

•治疗时间:痛风是一种慢性病,治疗一般需要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耐心和坚持。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痛风是一种因体内尿酸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红肿、痛风石形成等症状。

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证”范畴,多由肝肾阴虚、湿热蕴结等因素导致。

针对痛风的中医辨证论治包括辨证施治和饮食调理两方面。

一、辨证施治1. 肝肾阴虚型症状表现:痛风发作后,关节肿痛,肌肉酸软无力,舌苔偏红,脉细数。

治疗原则:滋肾益阴,清肝泻火,疏风化湿。

常用方剂:知柏地黄丸合石韦辛夷颗粒。

2. 心火上炎型症状表现:炎热感,心烦易怒,关节红肿疼痛,舌苔黄厚,脉弦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平肝熄火,疏风利湿。

常用方剂:咸味参薏丸合金匮肝风颗粒。

3. 湿热蕴结型症状表现:关节红肿疼痛,热感明显,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风理气。

常用方剂:川芎茜草汤合新清颗粒。

4. 脾胃湿阻型症状表现:重在肠道湿气,腹胀,纳呆,便溏,舌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原则:健脾温阳,化湿祛瘀,疏风通络。

常用方剂:参术丸合新清颗粒。

二、饮食调理在日常饮食中,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肝脏、鱼虾、肉类等。

同时,要控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此外,还应多喝水,促进尿酸的排出。

病人每天饮食中应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尽量减少宵夜和大量饮酒,以免加重症状。

所选食材要新鲜,烹调方式以炖、蒸、煮为主,尽量减少煎炸油腻食物的摄入。

疾病在中医看来,是整体平衡的失调所致。

因此,除了辨证施治和饮食调理外,还应注意调节好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此外,适当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

综上所述,痛风中医辨证论治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辩证施治,辅之以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但需要明确的是,中医辨证论治需要个体化,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严禁盲目使用药物治疗。

痛风中医怎么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痛风中医怎么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痛风中医怎么治疗最有效的方法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排泄减少或生成增多,进而引起尿酸盐在关节软骨和周围组织沉积,引起关节炎和痛风石形成。

痛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治疗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那么,痛风中医怎么治疗最有效呢?首先,中医治疗痛风的核心理念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要是通过药物和针灸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体内的湿热痰浊,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中医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包括逍遥散、桂枝加葛根汤、通淋汤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痛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症状。

同时,针灸疗法也是中医治疗痛风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消除痛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其次,中医治疗痛风还注重饮食调理,中医认为痛风主要是由于体内湿热痰浊过多所致,因此在饮食方面需要避免摄入过多的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酒类等,同时要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功效的食物,如苦瓜、芹菜、莲子等,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热痰浊,缓解痛风症状。

此外,中医治疗痛风还包括一些传统的理疗方法,如拔罐、艾灸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痛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总的来说,痛风中医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饮食调理和传统理疗方法,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湿热痰浊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当然,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痛风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痛风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痛风中医治疗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通过药物治疗、针灸疗法、饮食调理和传统理疗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缓解痛风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希望痛风患者能够及时寻求中医治疗,早日康复健康。

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

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

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和疼痛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证”范畴,与湿、热、瘀等多种因素有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

一、疼痛部位痛风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是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处,多呈单侧、不对称分布。

有时也可累及手部关节,表现为多个关节的红肿热痛。

二、疼痛性质痛风发作时,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常常难以忍受。

疼痛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疼痛缓解后,关节功能可逐渐恢复。

三、病程与反复发作痛风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首次发作通常在30岁左右,随着病程的延长,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畸形、僵硬和活动受限。

四、红肿热痛痛风发作时,关节部位常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反应所引起的。

关节皮肤温度升高,且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五、尿酸升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尿酸水平有助于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痛风患者由于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血尿酸升高是痛风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六、痛风石痛风石是痛风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的白色赘生物。

痛风石质地坚硬,呈圆形或椭圆形,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

痛风石常见于耳廓、跖趾关节等处。

七、中医辨证痛风在中医辨证中可分为湿热痹阻型、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等证型。

不同证型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上略有不同。

例如,湿热痹阻型患者可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口渴等症状,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痰瘀痹阻型患者可出现关节僵硬、刺痛等症状,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肝肾亏虚型患者可出现关节酸胀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治疗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为主。

痛风病中医辩证分型

痛风病中医辩证分型

痛风病中医辩证分型一、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是痛风最常见的中医分型之一。

此型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粘滞不爽。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应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常用方剂为四妙丸等。

二、寒湿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痛风多见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

此型患者常表现为关节冷痛,疼痛呈游走性,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口淡不渴。

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濡缓。

治疗应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为主,常用方剂为乌头汤等。

三、痰瘀痹阻型痰瘀痹阻型痛风多见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慢性期或间歇期。

此型患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锥刺,夜间加重,屈伸不利。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或紧。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主,常用方剂为桃红饮等。

四、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痛风多见于痛风性肾病或痛风性关节炎的慢性期。

此型患者常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应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为主,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等。

五、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痛风多见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慢性期或间歇期。

此型患者常表现为腰膝冷痛,四肢不温,肢体水肿,面色恍白,食少便溏。

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腻,脉沉迟无力。

治疗应以温补脾肾、通阳散寒为主,常用方剂为真武汤等。

总之,痛风在中医中可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分型。

以上五种分型是常见的痛风中医分型,但具体证型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综合判断。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痛风的中医名词解释

痛风的中医名词解释

痛风的中医名词解释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在关节和软组织中的沉积,导致关节炎、石锥形体和尿酸肾病等一系列症状。

在中医学中,痛风的解释与西医有所不同,它从中医的角度对这一疾病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归纳。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痛风在中医理论中的相关名词解释。

1. 尿酸尿酸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它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通过肾脏排泄体外。

在中医理论中,尿酸被归类为火邪,属于热毒。

中医认为,火邪可以引起体内阴阳失衡,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痛风的发病。

2. 风湿在中医理论中,风湿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因素,与痛风的发病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风湿可导致气血运行障碍,使病邪更易侵犯关节和软组织,引发痛风的发作。

痛风的发作常伴有关节的红、肿、热、痛等症状,与中医的风湿病理相吻合。

3. 石锥形体中医视角中的石锥形体是痛风的主要病理表现。

石锥形体是由沉积在关节和软组织中的尿酸盐堆积形成的固体结构,形状呈针状或锥状。

在中医理论中,石锥形体被归类为寒邪,属于寒湿病理范畴。

中医认为,痛风患者体内寒湿邪气生成过多,使尿酸盐凝聚形成石锥形体,从而加重疾病症状。

4. 湿热湿热是中医对痛风发病机制的解释之一。

中医认为,湿热是由于脾胃失调,湿气在体内停滞积聚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湿热是病邪,具有热毒性质,可致使尿酸生成增加,从而促进痛风的发展。

中医治疗痛风时,常用一些功效清热利湿的中药来降低体内的湿热程度,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5.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痛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痛风患者的尿酸盐在关节和软组织中的沉积会引起瘀血,形成痛风结节和石锥形体。

通过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瘀血状况,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症状。

6. 调理脾胃中医治疗痛风时,常注重调理脾胃功能。

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吸收和代谢的重要器官,对于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起重要作用。

通过中药调理脾胃,可以改善脾胃功能,有助于减少尿酸生成和提高尿酸的排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效果。

中医痛风课件

中医痛风课件
痛风的病因
痛风是一种古老而常见的由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 排泄减少所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
1、高尿酸症 2、急性关节疼痛,炎症的反复发作 3、痛风石的形成和沉积,成为痛风石慢性关节
炎 4、关节畸形,关节受阻,严重者累及肾脏,引
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肾衰竭,直至死亡。
•中医—痛风
•1
痛风发展的三个阶段
2、低蛋白饮食。应给于痛风患者每公斤体重0.4~0.5克 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总量应控制在40克左右,食量限制 鱼类、豆类食物的摄入量。每日一杯牛奶加2个鸡蛋或 瘦肉2辆即可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不可过多。
3、限制脂肪摄入量。痛风患者每日脂肪摄入总量在50 克左右为宜,注意要以植物油为主,少吃动物脂肪。
•中医—痛风
•2
痛风疾病的治疗误区
初发患者往往急于求医,急于速愈,用药 几天就质疑怎么不见效?为此反复更换治 疗方法,结果导致病情延误,失去最佳治 疗时机。
久治患者多次治疗后,治疗无效或效果不 佳,心灰意冷,丧失了治疗的信心,误认 为痛风是不治之症。
•中医—痛风
•3
痛风的治疗
对于痛风,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对痛风的预 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痛风是由于肝脏不能 正常分泌“转移酶”来调节嘌呤代谢﹙血尿酸 ﹚,引起血尿酸升高沉淀产生的疾病。西医治 疗的方法多为控制血尿酸,一旦停药,血尿酸 就会升高,副作用大并发症多。传统中医治疗 采用清痹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也是缓 解和抑制,治标不治本。
1 早期 关节红肿发热反复发作,Ⅹ线检查关节 面附近骨骺部有圆形或不整齐穿凿样缺损;
2 中期 由于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痛风关节炎,出 现痛风石,有的出现肾结石、尿路结石、双下 肢浮肿、夜尿多、贫血、高血压、消化不良;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

”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

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治疗:药物治疗目前痛风治疗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针对给药,主要是在发作期吃秋水仙碱加止痛药,以便快速消炎,解除痛苦,间歇期吃别嘌呤等药物降低尿酸,预防再次发作。

基本上,目前痛风所用西药都具有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治标不治本,特别是剧毒的秋水仙碱,因为副作用太大,美国即将下架。

另外在间歇期服用降尿酸西药,不但停药反弹较快,而且经常因为尿酸溶解过快而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

最可怕的是,长期吃西药,注定会吃坏了肝肾脾,导致无法逆转的痛风反复加剧发作。

这也是很多病友宁可忍着剧痛也不肯吃西药的原因。

急性期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痛缓解72 小时后始可恢复活动。

痛风的辨证施治:湿热、寒湿、气滞等

痛风的辨证施治:湿热、寒湿、气滞等

痛风的辨证施治:湿热、寒湿、气滞等痛风是一种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和患者体内的湿热、寒湿、气滞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分别从湿热、寒湿和气滞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痛风的辨证施治。

一、湿热型痛风的辨证施治1. 辨证特点:湿热型痛风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疼痛,疼痛部位多集中于大脚趾、踝关节等。

患者尿液黄赤且浑浊,有时伴有尿道灼热感。

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2. 辨证施治:湿热型痛风的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要疗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黄芩汤、瞿麦汤等。

黄芩汤由黄芩、黄柏、薏苡仁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痛的作用。

瞿麦汤由瞿麦、白术、防风等药物组成,能够清热解毒,祛湿化痰。

在配合饮食调理时,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多食用利尿、清热的食材,如绿豆、草莓、芹菜等。

二、寒湿型痛风的辨证施治1. 辨证特点:寒湿型痛风的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剧烈,常伴有寒凉感,痛风发作时疼痛加重。

患者尿液常呈浑浊黄色,舌苔白腻,脉澀或沉。

2. 辨证施治:寒湿型痛风的治疗应以温经祛寒为主要疗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桂枝茯苓丸、藿香正气丸等。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利尿通淋的作用。

藿香正气丸由藿香、苍术、陈皮等药物组成,能够温中祛湿,缓解肠胃不适。

在饮食调理方面,宜避免食用寒凉、生冷的食物,适当多食用温热、祛湿的食材,如姜、大蒜、羊肉等。

三、气滞型痛风的辨证施治1. 辨证特点:气滞型痛风的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疼痛多发于关节活动过度或受凉后,痛风发作时疼痛加重。

患者常伴有情绪烦躁、胸闷等症状,舌苔薄白,脉弦。

2. 辨证施治:气滞型痛风的治疗应以活血祛瘀为主要疗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川芎茛芪丸、逍遥丸等。

川芎茛芪丸由川芎、茛芪、红花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逍遥丸由茯苓、川芎、陈皮等药物组成,能够调理气滞,舒缓情绪。

在饮食调理方面,宜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食材,如红豆、葡萄、车前子等。

痛风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痛风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简介
痛风关节炎,也称为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尿酸晶体沉积引
起的疾病。

中医对于痛风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并采用一
套独特的临床路径。

中医临床路径
1. 诊断:中医通过仔细的问诊和观察来确定痛风关节炎的诊断。

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红肿、疼痛、发热等。

同时,中医还会结合舌诊、脉诊等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2. 清热祛湿:中医认为痛风关节炎主要是由于湿热互结引起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采用清热祛湿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包括连翘、茅芒等,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红肿。

3. 疏风活络:中医认为风湿是痛风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之一,因
此在治疗过程中,会采用疏风活络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包括白芷、
川芎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

4. 调理脾肾:中医认为脾肾失调是痛风关节炎的内在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通过调理脾肾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中
药包括党参、山药等,可以增强体质,减少尿酸产生。

5.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在痛风关节炎的治疗中的重要性。

建议患者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多食用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尿酸水平,缓解症状。

结论
中医在治疗痛风关节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路径,包括诊断、
清热祛湿、疏风活络、调理脾肾和饮食调理等。

中医的综合治疗方
法可以有效缓解痛风关节炎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
治疗中,患者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
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医内科痛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痛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痛风痛风是由于长期嚓吟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特点。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等病的范畴。

多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而成。

病久可致痰凝血瘀,后期还可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诊断】1本病初期可仅有血尿酸增高而无临床症状。

急性关节炎期典型的表现是关节突发疼痛,多数患者在半夜因突感关节剧痛而惊醒,以第一跖趾关节及跖趾关节为多见,局部红、肿、热、痛及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

可伴有发热,有时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

一般历时1~2周症状缓解。

2 .慢性关节炎期主要可见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僵硬和肾脏病变。

3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尿酸增高,超过420UmO1/1。

X线摄片检查在受累关节可发现骨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区,为痛风的X线特征。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病理因素以湿、痰、瘀为主,故祛湿、化痰、消瘀为本病的基本治疗大法。

但湿有寒、热之分,因此应根据辨证选择不同的治法。

本病后期多伤及脾肾阳气,治疗当以扶正祛邪兼施为要。

1湿热痹阻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触,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通络。

方药举例:四妙丸加减。

苍术IOg,黄柏IOg,意瑟仁15g,川牛膝10g,忍冬藤15g,嫩桑枝20g,晚蚕砂(包煎)10g,宣木瓜10g。

加减:发热口渴者,加知母10g,生石膏(先煎)30g,桅子10g。

关节肿大者,加姜黄10g,威灵仙10g。

关节周围出现红斑者,加丹皮10g,生地12g,赤芍IOgo邪热伤阴出现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者,酌加青蒿12g,秦芜10g,功劳叶15g。

湿重者,加车前草15g,防己10g。

关节痛甚者,加延胡索IOg,地龙IOgo2 .寒湿入络关节僵硬畸形,屈伸不利,皮色暗红,畏寒肢凉,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胁沉细。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辩证论治在痛风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痛风的辨证施治方法。

一、痛风的基本概念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疾病,主要特征是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

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肝肾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蕴等密切相关。

二、痛风的辨证中医辩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质、舌像等,综合分析患者的证候,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1. 痛风的病机辨证:痛风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肝肾功能失调所致。

充分发挥肝肾功能的调理作用,有助于痛风的治疗。

2. 三焦和气血运行辨证:痛风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三焦能调节气血运行,若三焦气机不畅,则导致痛风的发生。

3. 痛风的湿热辨证:痛风患者因为体内痰湿内蕴,导致湿热内蕴,加重了疾病的发展。

在治疗中,应注意清热祛湿。

4. 根据痛风的不同症状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以进一步确定痛风的辨证。

例如,有的患者伴有肝阳上亢症状,有的患者血淤堵闭,治疗方案应有所区别。

三、痛风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痛风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辨证施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 清热祛湿法:痛风患者体内湿热内蕴,治疗时应注重清热祛湿。

常见的药物有虎杖、滑石、茵陈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通淋的功效。

2. 补益调理法:在治疗痛风时,可以通过补益调理来恢复肝肾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常见的药物有肉桂、枸杞子、山药等,具有补肾阳、益气血、调理肝肾的作用。

3. 活血化瘀法:痛风患者往往伴有气滞血瘀的情况,治疗时可以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

常见的药物有川芎、桃红四物汤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4. 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痛风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运行,缓解疼痛症状。

四、痛风的预防措施除了治疗痛风外,预防痛风的发生也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1. 合理饮食:痛风患者应注意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肉类、海鲜、豆制品等。

中医如何认识痛风

中医如何认识痛风

1282020年 第29期痛风指的血尿酸水平过高使得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从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会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放生疼痛性的炎症发反应。

痛风石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发部位会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形成关节畸形,常见于跖趾、足背、踝、指等处。

痛风可引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还常伴发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痛风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受到地域、饮食习惯、民族等的影响,根据数据统计目前为止我国痛风的患病率在1%至3%这个范围,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生活和饮食方面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长。

一、中医对痛风的认识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痹症”,和痛风病发关系密切的就是血尿酸,中医认为它属于“湿浊”范畴。

因为人体中湿浊内生过量,使得后病人的脾肾功能失调,脾失健运,肾脏无法分清泌浊,湿浊进一步流注到了病人的关节和肌肉,导致气血运行不通畅,经络阻塞,引发红、肿、热、痛等的发作,最终形成痹痛,又称之为痛风性关节炎。

若病人体内的湿浊之邪气无法彻底得到清除,将会进一步损害其肾脏,也就是痛风性肾病,严重时可引发慢性肾衰的发生。

因为痛风发作时会引发剧烈疼痛,如同白虎撕咬般,因此中医又称之为痛痹、风痹、白虎历节、白虎风等。

二、痛风发生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痛风并发生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包括有内因和外因。

1、内因痛风发生的内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劳逸不当,劳倦过度,导致正气损耗,或者出汗后遇风,外邪乘机入侵,使得经络组织,气血运行不畅。

还有就是患者自身体质亏虚,卫气不固,使得外邪乘虚而入。

2、外因风寒湿热之邪侵入病人体内,导致经络痹阻。

让寒湿邪有机可乘的常见情况有:在寒冷潮湿的地方长期居住或者劳动,或者涉水淋雨,长期在水下工作,或者气候骤变等;让风湿热邪侵入人体的常见情况有:外感风热,与湿相并,使得风湿热合邪为患,或者风湿邪侵入人体,久郁化热,使得经络痹阻,进而发病。

痛风发生的病机主要是外邪阻滞了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和肌肉出现了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并最终形成痹症。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正文:一、痛风的概述⑴痛风的定义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尿酸结晶沉积。

⑵痛风的病因痛风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生活方式和代谢障碍等多个方面。

⑶痛风的临床表现痛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形成和尿酸沉积病变等。

二、中医对痛风的认识⑴痛风在中医理论中的分类中医将痛风分为痛风(fēng)和痛风石(fēngshí)两种不同类型。

⑵痛风的中医病机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肝肾功能失调、风寒湿邪侵袭、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

⑶中医对痛风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痛风主要采用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调理。

三、痛风的相关研究进展⑴痛风的药物治疗目前,针对痛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利尿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尿酸降低药等。

⑵痛风的营养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痛风发作。

⑶痛风的辅助治疗方法除了中医治疗外,痛风还可以通过物理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

四、痛风的预防与保健⑴痛风的预防措施预防痛风的关键在于调整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方面。

⑵痛风患者的饮食指导痛风患者应遵循低嘌呤饮食,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⑶痛风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波动等,有助于缓解痛风症状。

附件:⒈《痛风饮食指导手册》⒉《痛风治疗药物说明书》⒊《痛风患者运动指导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利尿剂:促进尿液排泄的药物。

⒉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缓解炎症和镇痛的药物,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⒊尿酸降低药:用于减少体内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苯溴马隆等。

中药治疗痛风有何独到之处

中药治疗痛风有何独到之处

中药治疗痛风有何独到之处痛风,这个让人苦不堪言的疾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在与痛风的抗争中,中药治疗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痛风,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痹症”的范畴。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阻等有关。

中药治疗痛风,首先强调的是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痛风时,不是仅仅针对疼痛的关节进行治疗,而是从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入手。

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如健脾利湿、补肾益气等,使人体内部的环境达到平衡,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痛风的发病根源。

中药的配方灵活多变,是其治疗痛风的一大特色。

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不同病情阶段,中医会开出不同的方剂。

比如,对于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明显的患者,可能会使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剂,如四妙散加减;而对于缓解期,关节疼痛不甚明显,但仍有痰湿瘀阻的患者,则会侧重于祛痰化瘀、通络止痛,方剂可能会选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

这种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痛风,还注重标本兼治。

“标”指的是痛风发作时的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本”则是导致痛风发生的内在原因,如脏腑功能失调等。

在治疗过程中,中药既能迅速缓解关节疼痛等症状,又能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环境,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

例如,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如黄柏、知母、忍冬藤等,可以快速减轻关节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同时,一些扶正固本的中药,如黄芪、白术、熟地等,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脏腑功能,防止痛风的反复发作。

再者,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与一些西药治疗痛风可能带来的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相比,中药大多取自天然的植物、动物或矿物质,经过合理的炮制和配伍,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较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药就完全没有副作用,在使用中药治疗时,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专家介绍,根据中医疾病分类,痛风属于“痹症”。

痛风病人应根据其关节炎的症状特点与是否急性发作等决定痹症的性质,是属于风寒湿痹,还是风湿热痹,有无痰瘀痹阻证,然后再对症下药。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中医关于痛风病的解释。

专家介绍,中医将痛风分为3个病期13个类型治疗。

痛风病情甚为复杂,病程长短不一,复发率高,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有高尿酸但无症状,有的缠绵不愈甚至发展到痛风性肾病,在痛风早期又容易与其他关节痛混淆。

痛风病曾被称之为“宫廷贵族病”。

由于患者常以关节疼痛就诊,所以中医将其归入“痹证”范围。

痛风病日久,可出现脏腑功能失调,其中以脾肾二脏清浊代谢紊乱尤为突出痛风病情甚为复杂,病程长短不一,复发率高,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有高尿酸但无症状,有的缠绵不愈甚至发展到痛风性肾病,在痛风早期又容易与其他关节痛混淆。

所以,采用中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缓解症状,降低尿酸,巩固疗效有明显优势。

■西医如何认识痛风
现在不少年青人都得了痛风,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尤其是一发作,简直是
生不如死。

那什么是痛风?为什么会发生痛风?如何调理痛风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谈谈这个话题。

雷人的痛风病
那什么是痛风呢?西医认为,痛风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
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就叫痛风。

发生在手指上的痛风石
痛风在临床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高尿酸症期,病人除了血尿酸升高外,并未出现痛风的临床症状;
第二阶段为痛风早期,血尿酸持续性增高,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突然发作,绝大多数人是在睡梦中
像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首发部位常是脚的大拇趾,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盖被子,脚伸在外边,
若有轻微的风吹过或稍有触碰,活动一下脚趾头,立马疼痛得像钻心一样,但在几天或数周内会自动消失,这种“来去如风”的现象,称为“自限性”。

一次疼痛之后,看起来关节的炎症消除了,和正常人一样,
实际上尿酸的结晶并没有消失,继续作怪,渐渐关节变得肿胀僵硬、屈伸不利;
手指和脚指关节严重变形
第三阶段为痛风中期,由刚开始发病时的一个脚趾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反复急性发作,几次急性发作以后,逐渐波及到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进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此时,肾功能正常或表现为轻度下降;
到晚期就发生溃破
第四阶段为痛风晚期,患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日益严重,痛风石增多,体积增大,易破溃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由于关节永久性畸形,影响了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给病人带来极大地身心痛苦。

尿酸盐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等,临床出现浮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等提示肾功能受到损害,肾功能明显减退。

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不易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中医如何认识痛风
中医学中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
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

”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
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
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

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中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治法有除湿泄浊,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等,常用方药如四妙散、白虎加桂枝汤、当归拈痛汤、宣痹汤、上中下痛风方等。

缓解期扶正祛邪,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常用方药如正肾丸等。

其它疗法如针灸、推拿、放血疗法、三元代谢疗法、膏药疗法等,均有一定的效果。

我是如何认识痛风
什么是痛风?大家看了上面这两页,搞明白了吗?不瞒您说,这两段都是网上的。

不仅你搞不明白,我看着也觉得很别扭。

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太专业了,太深奥了。

那我是如何认识痛风的呢?
痛风,其实就是身体代谢出了问题。

哪出了问题,肾和经络出了问题。

我们都知道,肾的作用主要是过滤。

过滤什么呢?过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然后将其排出体外。

现在的情况是,通常,肾可以将有害的物质过滤出来,但是代谢不到体外,却被沉积在了关节处,尤其是远离心脏的肢体末端的地方,特别是脚指关节和手指关节处,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体是一个循环系统,我们身体的血液从心脏泵出去,最后还要回到心脏。

这血
液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污染,要想反复利用我们身体里的血液,就需要过滤。

而这项工作,主要靠的是我们的肝脏和肾脏来完成。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的思想,我们来做个比喻。

我们把人体想像成一条河流。

河流的什么地方容易堆积垃圾?没错,是在河的支流上,是在河道的转弯处。

同样,痛风石为什么会沉积在关节处呢,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如何解决痛风的问题呢。

中医认为,血行风自灭。

因此,最主要的问题是,要解决气血的通畅问题,这个就要靠打通经络来解决。

同时,还要减少业已在血液内出现的垃圾数量,这个主要靠排毒来解决。

因此,只有当体内的垃圾数量减少了,当经络畅通了,痛风石才不会沉积在肢体末端的关节处。

我在《有什么别有病》一书中,曾经提到过这块。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痛风石,只不过是大小而已。

如果你让按摩师按摩你的脚指关节处,大多数人,都会感觉非常的痛,而这种痛,其实就是尿酸的结晶。

可当你长期按摩这些部位后,这些尿酸结晶就会被揉开了,揉化了,顺着血液把这些垃圾带回到肾脏过滤而排出体外。

因此,加强全身的按摩,其实就是加速气血的运动,就像河流一样,加快流速,沉积物自然就会减少了。

同时,在饮食上,我们还要有效的控制,多吃五谷、蔬菜、水果,少吃那些容易形成垃圾的肉、海鲜类的东西,同时加强喝汁排毒,痛风问题往往很容易解决。

反之,如果我们不重视,其后果我不说,想必大家前面的文章就已经看到了。

这里特别要提醒一下各位,千万不要使用像秋水仙碱之类的西药,这类药物,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反而对肝肾的危害更大。

如饮鸩止渴一般。

秋水仙素(colchicine),一种生物碱,因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中提取出来,故名,也称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选择性的消炎作用,对一般的疼痛、炎症及慢性痛风均无效。

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常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驱症状,症状出现时即行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对骨髓有直接抑制作用、引起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症现于四肢五官,病存于五脏六腑。

一个痛风问题,反映在四肢末端,根源在于经络的不通,和脏腑的失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