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货币银行学重点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货币银行体系的组织、运作和政策调控等问题。
以下是货币银行学的重点知识:
1.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具有一定的本质和功能。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以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2. 货币市场和货币供求关系:货币市场是短期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的供求关系影响着货币市场利率的形成和变动。
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央行政策利率等因素都会对货币市场产生影响。
3. 银行体系和银行业务:银行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
货币银行学探讨了银行的组织结构、内部运作机制以及金融创新等问题。
常见的银行业务包括储蓄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和信用卡等。
4. 货币政策和央行: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工具来影响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货币银行学研究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以及其对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影响。
5. 银行风险管理:银行业务具有一定的风险,货币银行学重点研究了银行如何管理和控制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
同时,还研究了银行监管和监督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6. 国际货币体系:货币银行学还研究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组织和运作,包括汇率制度、国际支付结算和资本流动等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动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货币银行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货币银行学的重点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货币银行体系的运作和政策调控。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马克思的货币产生理论:①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产品经济发展为商品经济:社会分工;私有制的产生/商品经济的矛盾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形式的出现:解决矛盾二重性须借助于商品交换)②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简单偶然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是随着商品的产生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商品内在矛盾的产物,是价值表现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货币概念: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形态的演进:①实物货币(又称商品货币或足值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如盐毛皮/牲畜/奴隶;运用范围不大不便保存携带难分割)②金属货币和铸币(与实物货币比的优点:价值较稳定,易于分割保存/便于携带;金币演化两个方向:贱金属到贵金属+称量货币到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的演变)③信用货币(a.可兑换的信用货币:银行券<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出现于流通中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b.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纸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典型:政府纸币/原始意义上的货币→与银行券相比,政府纸币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表现出强制流通的不可兑现的特征)c.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的存在形式是现金<本身无收益>和存款<潜在货币+准货币>d.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十足的内在价值和黄金准备;是债务货币;强制性.④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用电磁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支付,明显比纸币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特殊属性:发行者既有中央银行,也有一般金融机构,甚至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且更多是后者;不同机构自行开发设计的带有个性特征的产品,其担保主要依赖于各个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和资产,风险并不一致;非匿名的;打破了境域限制;防伪只能采取技术上加密算法+认证系统实现)4.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A.货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有价值和使用价值;B.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在交换中取得了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交换一切商品.C.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过程中,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即劳动的交换关系。
货币银行学重点(整合修改精简版)
货币银行学重点、要求掌握第一章P5 原始货币的缺陷1,不具备形式统一,质地均匀的特性2不具备坚固耐用和便于携带的特点3,不便于化整为零4,不具备价值稳定的特点货币应具有哪些标准(容易标准化、可分、便携、稳定。
我们的重点没有这个)P8 货币的职能哪一个是最基本的交易媒介(最基本)价值标准价值储存价值储藏手段是退出流通处于暂歇状态的货币。
延期支付标准指货币被用来表示债务的标准。
货币的种类、信用货币的种类:实物货币(其特点是以自身所包含的价值同其他商品相交换。
)、信用货币(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并代表一定价值量发挥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其种类:由国家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如辅币、钞票(纸币)由存款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如银行券、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构成了信用货币的主要部分。
)由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如特别提款权(SDR)由区域性国家集团发行的货币,如欧元电子货币P15 货币制度的类型、币制货币本位制的含义:“本位”是货币制度的一个术语,表明以什么材料作为标准货币的币材。
货币制度的类型一、根据货币制度作用的范围国际货币制度区域性货币制度国家货币制度二、根据货币制度的基础单本位制复本位制三、根据货币制度的具体形式金属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白银为货币材料,银币为本位币,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银行券可自由兑换白银,白银可自由输出输入。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其基本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金块本位制是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则是本国货币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流通中只使用银币或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兑换指定国家的外汇,用外汇才能兑换黄金。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3.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货币金属是货币制度的基础)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
4.本币与辅币:本币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本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 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可以自由铸造和自行熔化和超差兑换;辅币是指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交易和找零之用。其特点有 其包含实际价值小于名义价值 有限法偿能力 辅币不能自由铸造
商业票据
支票
银行票据
股票
债券
含义
是以商业信用进行交易时所开出的一种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
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流通工具
股份公司发放给其投资者证明其投入股份金额并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
由债务人签发证明债权人有按照约定条件取得固定利息和本金的凭证
种类
商业本票: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债务凭证。商业汇票: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人的书面命令
记名支票:银行只对支票上指定人支付现款。不记名支票:对任意持票人付款。划线支票
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并负责兑现用以替代现金流通的一种票据。银行汇票:由银行签发的汇款凭证。
公司债券:公司为增加资本而发行的债务凭证。政府债券:一国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凭证。金融债券
4.利率及其分类:利率是指利息与贷出资金额的比率。主要有年,月,日利率(利率期限长短),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利率是否变动),实际和名义利率(是否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由谁决定),长期与短期利率(信用期限长短),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利率是否优惠)等种类。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第一章1什么是信用:a信用是指以了偿和付出利钱为前提的假贷活动。
b了偿性是信用的全然特点。
c信用是在私有制差不多上产生的。
2信用得以成立的三要素:a债权债务关系b时刻的距离c信用对象3金融的含义:广义:泉币的发行、保管、对调、结算狭义:专门指泉币的融通4狭义的金融和信用的差别:a二者的范畴不合b标的物的性质不合5贸易信用的含义:它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生意商品时,以商品情势供给的信用。
其典范情势是由商品发卖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法供给的信用。
6贸易信用的优先品德:a商品信用直截了当商品流畅办事,是发卖商品的有力兵器b贸易信用是制造信用流畅对象的最简便情势7贸易信用的局限性a贸易信用范畴的局限性;b贸易信用的偏向受到限制;c贸易信用的刻日也有限制。
8贸易信用对象:贸易单子(贸易本票,贸易汇票)9银行信用含义: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泉币形状供给的信用。
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的序言。
10银行信用与贸易信用的关系:a银行信用是在贸易信用成长的差不多上产生的;b银行信用克服了贸易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贸易信用在信用范畴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贸易信用在信用偏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贸易信用在信用刻日上的局限性。
是以,银行信用不管在范畴上、范畴上、照样在刻日上都大年夜大年夜跨过了贸易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全然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情势。
c因此银行信用克服了贸易信用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不克不及代替贸易信用,贸易信用仍旧是全部信用轨制的差不多。
d银行信用和贸易信器具有紧密的接洽。
银行信用是在贸易信用的差不多上产生和成长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显现又使贸易信用进一步获得成长。
11国度信用(即当局信用)含义:国度信用是指国度为一方的假贷活动,即国度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2国度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接洽和差别接洽:二者属于信用情势,在量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差别:a国度信用有时能够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经济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代用货币:是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是一种信用凭证,主要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又称为债务货币。
格雷欣法则:当金银币的法定比价与其市场比价背离时,市场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法定比价上被低估的货币必然被人收藏、熔化或者输出国外,而法定比较被高估的货币则独占货币流通市场,这种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1 、货币职能:1 . 交易媒介职能:货币以普遍接受物的形态(通货、支票等)在商品买卖者之间进行交易或劳务支付时发挥媒介作用2 价值标准职能:指货币在计算、表现、比较各种商品与劳务的价值量时,充当计值单位的职能3 货币价值贮藏职能: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即“购买力的暂栖所”4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指货币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是货币交易职能在延期执行时派生出来的2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1 货币是生产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推动力2 货币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先决条件3 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4 货币是经济核算和收入分配的主要工具3 、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金属本位和信用货币本位。
金属本位又可以分为三类: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细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金本位制(细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4 、掌握货币层次划分:1 按货币的最基本只能划分货币狭义货币M1 = 通货 + 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2 按货币资产的流动性程度划分货币层次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大致划分情况M0 = 通货M1 = 通货 +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 = M1 +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 = M2 + 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 = M3 + 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高品质商业票据等)3 货币结构货币机构也叫货币流动性结构,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余额之间的比率。
货币银行学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只能的货币。
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①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②双本位制:法律规定金、银比价,金、银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币和银币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背离。
此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它的主要内容是: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积极作用:1)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2)促进了汇率的稳定 3)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布雷顿森林体系①核心内容:(1)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
(2)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
“双挂钩”是指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中央银行可按规定官价用美元向美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逐渐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②体系作用: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1. 货币的定义与职能-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角色。
- 货币的种类:现金、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等。
- 货币的职能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2. 银行体系的结构- 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中央银行等。
- 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
- 银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
3. 货币供给与需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中央银行政策、商业银行行为等。
- 货币需求理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4.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职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银行体系的监管等。
- 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
- 货币政策的目标: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5. 利率与债券市场- 利率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风险、通货膨胀预期等。
- 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 债券市场的运作和债券定价。
6.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等。
- 金融工具的种类: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
-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效率。
7. 银行风险管理- 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 风险管理的方法: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转移等。
- 国际风险管理标准:巴塞尔协议等。
8.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制等。
- 外汇市场的运作和汇率的决定因素。
- 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储备管理。
9. 金融创新与电子支付- 金融创新的动力和影响:衍生品、结构化产品等。
- 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电子转账、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
- 金融科技(FinTech)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10. 金融危机与监管- 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 金融监管的目的和原则:保护投资者、维护市场稳定等。
- 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和监管框架的改革。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整理
金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
货币的形态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也不断改变着其形式,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4个主要的阶段: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
其中,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的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2、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4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主要的两大职能。
此外,货币流通如果越出国界,一国的主权货币还将承担世界货币的职能。
3、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生产关系。
4、现代信用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M0、M1、M2等不同的层次,各国对不同层次货币规定的口径有所不同,不同层次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货币材料的确定,(2)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4)发行保证制度。
6、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纸币本位4个主要阶段。
7、金币本位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其内在特征保证了货币价值对内和对外的稳定,从而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
8、当货币制度超越了国家主权的限制时,就形成跨国货币制度,欧元就是其典型的代表。
在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也可能会有多种货币制度并存,我国的人民币、港币、澳元所构造的一国两制三币就是其中的一例。
9、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流通,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
货币发展的几个阶段:1.朴素的商品货币阶段:以一种具体的商品作为货币中介。
共同点:(1)一般都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2)其使用价值都是能直接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3)作为货币一般不需要经过加工铸造。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第一章1什么是信用:a信用是指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b偿还性是信用的基本特征。
c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
2信用得以成立的三要素:a债权债务关系b时间的间隔c信用工具3金融的含义:广义:货币的发行、保管、对换、结算狭义:专门指货币的融通4狭义的金融和信用的区别:a二者的范围不同b标的物的性质不同5商业信用的含义:它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6商业信用的优先品格:a商品信用直接商品流通服务,是销售商品的有力武器b商业信用是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最简便形式7商业信用的局限性a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b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制;c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
8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商业本票,商业汇票)9银行信用含义: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的媒介。
10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a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b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
因此,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c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d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11国家信用(即政府信用)含义: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2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二者属于信用形式,在量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区别:a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
b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则较差。
货币银行学__(要点)
货币银行学-要点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各职能及特点:⑴价值尺度;特点:只是观念上的货币,无需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必须具有价值。
⑵流通手段;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货币,甚至是纸币。
⑶贮藏手段: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或具有稳定的购买力⑷支付手段:特点:货币支付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分离。
⑸世界货币:特点:必须具有十足价值;必须是贵金属块。
2.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只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区别:统计口径(即包含内容)不同;流通性有差别;职能上有差异4.我国货币计量的统计口径:1.现金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2.狭义货币M1 = 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集体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3.广义货币M2 = M1+企业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城乡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如外币存款、信托存款)第二章货币制度1.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2. 主币基本特征及相应规定: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规定: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3点经济意义);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规定本位币有(铸造和)磨损公差。
辅币:特点:按照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相关规定:规定辅币限制铸造(经济意义);规定辅币具有有限法偿力(注意特例);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3.货币制度的演变顺序:银本单位制,金本单位制,金银复本单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制度。
4.格雷欣法则: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5. 纸币的特点:1.本身无价值,不能与贵金属自由兑换;2.不能自动退出流通,因而不能自发调节货币量;3.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只具有积累和储蓄的功能; 4.不能超越国界流通,因而不具有世界货币职能。
大一货币金融学复习知识点
大一货币金融学复习知识点货币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货币的产生、流通和使用等经济现象。
对于大一学习货币金融学的学生来说,以下是一些复习的重点知识点。
1.货币的定义和职能货币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商品,具有三个基本特点:普遍接受性、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2.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现金和提供存款所组成。
货币需求受到经济主体的流动性偏好、商品市场的交易规模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数量理论货币的数量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商品和服务的增长速度时,会导致通货膨胀。
主要包括古典货币数量理论和凯恩斯货币数量理论。
4.金融市场与利率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通过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利率的高低会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
5.货币和银行的关系银行是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机构,具有存款接受、贷款投资和结算支付等功能。
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是通过信贷活动实现的。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工具对货币供给和需求进行调控,以达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存款准备金率等。
7.货币与经济增长货币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度的货币增长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但过度的货币增长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8.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货币供给、信贷市场、利率水平和金融市场来影响实体经济。
主要的传导机制包括利率传导机制和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9.货币化程度和金融体系发展货币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体系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
10.货币金融学的应用货币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可以应用于货币政策制定、金融市场监管和风险管理等实践领域。
它还与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如国际经济学、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密切相关。
在进行复习时,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相关文献和学术论文等来巩固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
货币银行学章节重点复习总结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5-28 15:38 共506人浏览[大] [中] [小]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货币计量的有关概念和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
2、掌握: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功能;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
3、重点掌握:现代货币形式;货币层次的划分与计量。
第二章货币制度1、了解:国家货币制度的含义;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人民币的发行程序。
3、重点掌握:牙买加体系的内容构成;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1、了解:汇率的定义;汇率的种类;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2、掌握:外汇的概念与内容;汇率的标价方法;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改革。
3、重点掌握:汇率的作用与影响。
第四章信用的演进1、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与作用;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者的斗争;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等等。
2、掌握:信用的含义;信用的分类;现代信用活动基础与特征;现代信用体系的构成。
3、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社会征信系统。
第五章信用形式1、了解:我国商业信用的发展;政府信用的历史发展;个人信用的含义与类型;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状况。
2、掌握:企业信用的含义与形式;对工商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同学来说应该重点把握。
银行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政府信用的含义与形式;个人信用的含义与类型;消费信用的形式、作用及其约束条件。
3、重点掌握:商业信用的含义、特点、作用及其局限性;银行信用的含义与特点;国际信用的形式。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重点考试重点总结
关联名词解释1.本位币与辅币。
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它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单位。
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2.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本位币一般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
3.商业承兑与银行承兑。
两者的签发人不同,银行承兑是由银行出具的,商业承兑是商业公司自己签发的。
再有,银行承兑到期后可直接去承兑银行无条件支付,商业承兑却需要承兑单位有存款在银行才可以。
4.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一种信用活动。
国家按照信用原则以发行债权等方式,从国内外货币持有者手中借入货币资金,因此,国家信用是一种国家负债。
银行信用: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给企业或消费者个人的信用。
国家信用是直接融资,银行信用是间接融资,国家信用依赖于银行信用的支持。
国家信用为银行资产多样化投资保证。
5.真实票据与融通票据。
真实票据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融通票据亦称“金融票据”或“空票据”。
“商业票据”的对称。
是一种不以商品交易为基础而以专门通融资金为目的的票据。
6.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
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资金融通方式。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把资金提供给一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即期利率是债券票面所标明的利息收益或购买债券时所获得的折价收益与债券当前价格的比率。
《货币银行学》期末重点整理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市场是一种交换经济。
2.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
3.物物交换的弊端①需求的双重巧合;②时间的双重巧合;③地域的限制;④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⑤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⑥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
4.货币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①货币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②货币不是一般商品,是特殊商品。
5.金属货币退出的根本原因:金属的开采量跟不上货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
6.价值尺度(基本职能)①含义:当货币用来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特点:它是观念上想象的货币,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③价格标准: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1两黄金,1两又分为10钱)。
④价格和价格标准的区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7.流通手段(基本职能)①含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②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一定是十足价值的货币;③计算: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待流通的商品数/货币流通速度④职能作用:改变了商品交换的方式,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实现了商品交换买和卖的分离,便于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发展。
⑤局限性:隐藏着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因此,西方有些学者认为,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的存在是一般非均衡和非自愿失业的根源。
8.贮藏手段①含义: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而处于静止状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②现代的货币贮藏方式:货币沉淀、银行存款、利用金融资产贮藏价值。
特点为不足值货币。
9.支付手段①含义:当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②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③意义:克服了流通手段的局限性,加速了货币周转,节约了流通费用;④局限性: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交换制度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2、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3、货币的职能及现代货币银行学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4、货币形式的发展5、货币制度的形成、构成要素及类型第二章信用与金融市场1、信用的本质及信用的形式2、金融工具的特性与种类3、几种主要金融工具的含义(债券、股票、支票等)4、金融工具创新的原因5、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分类6、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7、金融市场的功能8、货币市场的特征及其构成9、资本市场的特征及其构成第三章金融中介与金融机构1、金融中介的必要性2、金融中介机构的性质与职能3、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4、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第四章利息与利率1、利息的本质2、利率的种类3、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4、国外利率自由化的经验教训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6、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骤与措施第五章商业银行与存款创造1、商业银行的产生与性质2、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4、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念5、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6、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7、存款创造的基本原理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8、影响派生存款乘数的因素9、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1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应做的努力第六章货币供给1、基础货币2、货币层次的划分3、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第七章货币需求1、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2、现金余额方程式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4、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第八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的定义2、通货膨胀的测量3、通货紧缩的定义及种类第九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在现代信用制度下存在和发展的客观经济基础2、中央银行的职能3、中央银行体制的类型4、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特点第十章金融与经济发展1、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与金融结构的主要特征2、“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论3、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目标模式4、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货币银行学.doc 重点-自我整理
第一章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真实的、具有完全价值的货币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5)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a)货币必须首先完成价值尺度的职能,才能进而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只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发展了,才会出现贮藏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不仅是流通手段职能发展的结果,而且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
而世界货币的职能,则显然是以货币的前四个职能在国内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
b)他一个月挣1万多元。
支付手段张三从商业银行贷款10万元购买住房。
支付手段李四花了1万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流通手段王五今天在大连市商业银行存入了2万元。
贮藏手段物价上涨了,钱毛了。
价值尺度现在商场都在打折,皮尔·卡丹西服才卖2000多元。
价值尺度二、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和组织形式)劣币驱良币规律(金银双本位制)在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会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良币规律。
三、货币的性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1.货币是从商品中游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是商品。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的主体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他们在信用活动中充当信用中介,银行以其特有的负债业务获得资金来源然后加以运用,充当了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的中介,起桥梁的作用。
(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一方面银行信用能够以信用形式集中社会各方面的闲置资金,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上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不受商品流转方面的限制,从而克服了商业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
(5)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确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确定存款余额;二是如何确定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基期。
3,我国现行金融体系的构成。
中国现行金融机构(1)银行⒈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⒉商业银行(一)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①中国工商银行
(1)该国2008年9月份货币乘数的数值。
王某向银行存入5年期定期存款共10000元人民币,以现行的存款利率为标准,试回答如下问题:
(1)王某5年后应得利息多少元?10000*5*5%=2500
(2)如王某在存入1年后,全部提前支取,可得利息多少元?1000*0.4%=40
(3)如银行按利息计息,以现行的1年期的利率为标准,5年期的定期存款可获利息多少元?10000*5%(5次方)=2800
例题:一笔为期5年,年利率为4%的10万元贷款,利息总额为20000元(100000*4%*5),本利和为120000(100000*(1+4%*5)).
复利法(将上期利息转为本金一并计息的方法):S=(1+i)N次方
I=S-P
3,票据贴现市场:
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率*(未到期天数/365)
贴现金额=票面金额-贴现利息
=票面金额*(1-贴现率*(未到期天书/365))
例子:某公司于4月15日持一张商业汇票到M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该汇票3月3日开出,6月16日道奇,面额为100万元,年贴现率为6.6%,求银行贴现付款额。
2,准备金存款业务内容:
(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准备金存款制度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取准备金并缴存于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
(2)按存款的类型规定准备金提取比率。多数国家规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最高,定期存款次之,储蓄存款准备金率最低,但也有规定一个准备金率的。
10,中央银行的性质: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1,中央银行的职能:调控,服务职能。
12,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
13,政策性银行:信用中介,补充,选择。
14,货币发行的原则:垄断发行,信用保证,弹性发行。
15,收入提高,说明社会财富增多,支出就会相应扩大,相反亦然,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选择,判断。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货币量层次的划分依据:按照流动性强弱进行划分。
3,为什么货币量要按层次划分:以使中央银行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实施及时,有效,有重点的金融宏观调控。
4,信用的作用:配置资金,节省流通费用,宏观调控。
5,国际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对一国利率水平的影响与一国的开放程度有关,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越高,国际利率水平对其国内利率的影响就越大,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国际间资本流动实现的。当国际利率水平高于国内利率水平时,资本会外流,资本外流造成本国资本供给减少,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国内利率水平上升,反之,则国内利率水平下降
6,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的供求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交易活动的总和。
7,银行:是现代金融业的代表机构,也是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中的主体。
8,原始存款:是银行吸收的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商业银行的直接存款以及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负债余额。
9,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贷款通过转账创造出来的存款。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①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②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⒊政策性银行①国家开发银行
16,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利率也是一种价格,他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使用资金的价格,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与货币需求成反比。
17,创造派生存款的前提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非现金结算。
18,通货膨胀对生产的效应
通货膨胀对生产的效应(影响企业技术进步,导致生产衰退,加大经济核算困难,导致不合理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②中国银行
③中国建设银行
④中国农业银行
复利法,例题为:S=100000*(1+4%)5次方=121665.29(元)
I=121665.29-100000=21665.29(元)
即按复息计息,可多得利息1665.29元
2,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上涨率(+通货膨胀率)
银行贴现付款额=100*(1-6.6%*62/365)=98.88(万元)
62=15+31+16
4,基础货币B=R准备金+C现金
m=(1+C)/Rd+Rt*t+e+c
m为货币乘数,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比率,R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比率,t为定期存款比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c为提现率。
例子:某国2008年9月份的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8%,定期存款比率为30%,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3%,超额准备金率为2%,提现率为6%。该国2008年的基础货币为900亿元,试计算:
(3)外资金融机构
4,通货紧缩的影响:
①通货紧缩抑制消费需求
②通货紧缩抑制投资需求
③通货紧缩会使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上升
④通货紧缩会造成经济衰退,失去增加
通货紧缩的治理
①扩张的货币政策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
③扩大有效需求
④结构性调整
5,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
19,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币的必要量/纸币发行总量
20,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分期付款,商品赊购,消费信贷
21,商业银行的业务内容: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22,贷币需求量与几项相关经济指标(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
(1)收入状况(2)价格水平(3)利率(4)货币流通速度(5)其他资产的收益率(6)企业和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
23,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控制需求,收入政策,改善供给,收入指数化政策,货币改革
24,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名词解释:
1,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也就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2,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当局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用于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6,金融市场:按金融交易的期限,可将金融市场划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
按成交后是否交割,可将金融市场分为现贷市场和期贷市场。
按有无固定场所,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按金融商品流通状态,分为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
计算:
1,利息计算方法:
单利法(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对利息不再复习):I=P*i*n
S=P(1+i*n) I为利息额,P为本金,i为利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金和利 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①是社会总需求不足,由此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的萎缩或萧条,资源闲置经济发展受阻,因此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②社会总需求过热,由此引起整个社会经济的过度膨胀,生产发展过快,投资急剧增加,市场供给不足,物价上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③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在构需求不足,商品相对过剩,另一些部门则需求过旺,商品供不应求,经济比例失调,所以中央银行采取有松有紧的货币政策。
②证券公司
③信用合作社
④信托(基金)公司
⑤财务公司
(3)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多数国家中央银行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有不同程度的规定有些国家制定调整的最高与最低界限,少数国家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不予限制。
(4)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能够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只能是存在,中央银行的村存款,商业银行持用的其他资产不能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
3,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对经济形式变化的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再到实际采取行动所花费和经过的时间过程。
4,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工商企业以货币或商品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5,金融商品:金融商品也可以称为金融工具,是指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券债务关系或资金所有权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它对于债券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
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③中国国进出口银行
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非银行金融机构①保险公司
通货膨胀对流通的效应(使市场价格信号失灵,商品不能真正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社会资源盲目。使人们对商品产生过度需求,商品更加短缺,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通货膨胀对分配的效应(收入分配。财富分配)
通货膨胀对金融的效应(通货会降低借款成本,过度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加强贷配额管理,削弱运营效率。破坏正常信用活动,利于债务人,损于债权人,现金交易增加,商业信用萎缩,各种债券发行受阻,影响集资活动。影响货币职能正常发挥,价值贮藏职能丧失,价值尺度,标准混乱,挤兑风银行破产,倒闭,甚至引发更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货币市场,按交易对象划分由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证券回购市场等子市场,
8,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由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其中前两个统称为证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