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古代,“城”是指四周有城墙维护、具有防守保护的区域。
“市”则是指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场所。
“市”具有交易集散性和流动性。
市,交换贸易的场所。
“市”是近代地方政治制度的产物。
“市”是国家设置的地方行政建制,设有相应的国家政权机关,有明确的边界和确定的管理范围。
2、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提升。
城市是与乡村分离而成为的独立的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实体。
城市的基本含义是人口居住和工商贸易的集散地。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城市”是相对
于农村而言的,没有法定的分界线,具有边界模糊性。
1城市化局部发展阶段2城市化的普遍发展阶段城市化发展规律:城市化率超过30%后,城市化进程会加速发展;城市化率超过70%后,其发展速度会变慢。
城市化特征:1形成了连接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的大都市区2形成了若干个城市组成的大都市连绵带3形成了许多国际性城市国际性城市类型:国际性政治城市(华盛顿、日内瓦)国际性经济城市(纽约、伦敦、巴黎)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纽约、鹿特丹)国际性文化城市(罗马、巴黎)国际性旅游城市(夏威夷、拉斯维加斯)国际性宗教城市(耶路撒冷、麦加)4出现逆城市化趋向(不是城
市的反向过程,是功能等向周边扩散)
优先发展中小城市,这一城市化方针在最初提出时,具有自身的合理性。
随着城市功能的发展与完善,上述城市化方针已经受到挑战。
首先,大城市的硬件投资和基础设施已有很大改善,大城市内部潜能获得极大释放,吸纳非农业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增强。
其次,上述城市化方针的“控制”、“合理”等概念缺乏造作性,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需要合理发展,大城市同样需要合理发展。
再次,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不能没有国际性大都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发展应当坚持多元复合型城市化道路。
形成大中小城市发展并举,城市规模、数量和质量并重,因地制宜、分工合作的城市化。
从国家整体城市化格局看,应当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龙头,中城市为核心,小城市为纽带,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体系。
首先,应当发挥大城市的特殊优势,形成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大城市的优势: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可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特大城市向国际城市发展,有利于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其次,需要强化中等城市的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优势。
从城市化发展看,中等城市是农村和小城镇转移富余人口的中转地,是大城市承受进城人口压力的缓冲地。
最后合理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小城市的发展能充分发挥“蓄水池”作用,缓解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给大中城市造成的冲击。
发展小城市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转型。
于提供公共产品1供应和生产的区分:公共物品的生产既可由私人又可由公共部门来承担
2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是多元化的、多中心的,不由政府独占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直接生产:纯公共产品;间接生产:政府制定公共产品规格,私人生产,政府再购买。
私人部门参与提供:一般为准公共产品。
第三部门提供公共产品:文化、教育、卫生、研究等方面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的制度安排:1政府服务:既是生产者又是安排者2政府协议:政府之间或行政部门之间达成协议,由某个政府或行政部门来支付费用,另一个政府或行政部门提供生产或服务3政府出售:政府将自身拥有的公共物品和资源,通过市场化的途径出售给私人部门拥有4合同承包:政府与私人企业、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签署关于生产和服务的生产合同5特许经营:政府将垄断性特权给某个私人企业,让其在某个特定领域中拥有特合同承包与特许经营的区别:特许经营是消费者向生产者支付费用,合同承包是政府向生产者支付费用6政府补助:政府对收费性准公共产品的消费提供补贴。
政府补贴分为:补贴(对生产者补贴)和凭单(对消费者补贴)7凭单制:针对特定的消费团体,围绕特定产品的消费行为实行专门的补贴8自由市场:政府基本不介入,有消费者自行安排
某种服务并选择生产者9志愿服务:由志愿人员和慈善组织来提供公共服务项目10自我服务:个人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五、国外城市的自治制度和国外市政体制的类型国外城市的自治制度:1依法划定城市自治机关的自治职权:不经法律允许,中央政府不干涉自治地区2市自治机关由城市居民直接选举产生3市政府负有推行城市自治和执行中央政令的双重职责4市政府有权通过法律手段抵制中央越权干预5不同行政区域在法律上处于平等地位国外市政体制的类型:1议会市长制:议会与市长比较,议会占首要地位,市长主持会议,出席活动等(弱市长制),美国、中小城市、少数大城市采取该形式2市长议会制:市长处于优势地位(强市长制),市长由议员选举产生,市长不仅是议会议长,还是中央政府代理人。
法国所有城市都实行该制度3市议会制:市议会兼行决议权和行政权,以英国、加拿大为代表4市委员会制:由委员会兼行决议权和执行权,委员会既可由选民选举产生也可由上层政府任命产生5议会经理制:发展最快的一种体制,与私人公司体制相似
概念:所谓城市规划,就是根据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划和发展方向,合理地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从单中心管理走向多中心治理。
从全能型政府走向有限型政府。
从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性政府。
从预算型政府走向绩效型政府。
从封闭型政府走向透明化政府。
从学习型政府走向研究型政府3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困境:(1)城市总体规划滞后,城市建设调控能力不强
(2)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混乱,行政执法效率不高
(3)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公民参与程度较低
(4)城市建设存在时序错误,建设严重不足和重复建设浪费并存
(5)区域化规划或协调机制不健全,城市集聚功能不强
(6)城市建设特色不明显,历史建筑、城市风貌受到严重破坏
4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趋势
(1)实施科学的城市管理办法,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2)完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设置,提高城市规划的权威和行政效率
(3)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督机制,发挥公民的参与权利
(4)建立依法管理机制,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七、城市公共财政收入来源:
来源:(1)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分为,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
商品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障税、资本利得税等;财产税包括,一般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税收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
(2)城市非税收入:包括,预算内非税收入、预算外非税收入、制度外收入。
八、城市交通管理概述(大题):
(一)城市交通与城市交通管理:
交通是由人、货、车、路城市和环境组成的相当复杂的动态系统。
具体来说,城市交通,是指城市道路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运输。
1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1)交通设施:在城市中,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道路由高到低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
还包括:停车场、加油站、调度站、库房等城市道路配套设施,是专门为便利车辆行人出行提供服务的。
(2)交通工具:可以由私人或政府提供。
包括: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私人汽车、自行车。
(3)城市交通分类: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对内交通和对外交通。
2 城市交通管理的内涵:
城市交通管理,是指城市政府为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提供良好的服务,综合利用各种手段,科学合理地组织城市中人与物运输的管理活动。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其中公安部门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宣传、交通指挥、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车辆检验、驾驶员考核与发牌照发证,道路路障、交通标志、安全设施等的设置与管理等。
(二)城市交通管理的原则:
1交通分离原则:交通分离分为三种,即混合交通、分道交通、分离交通。
2交通流量均分原则:一是时间性交通流量均分,具体如,错峰上下班、弹性上下班、分区厂休日、夜间货运。
二是空间性交通流量均分,首先取决于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是否合理其次是均分流量的管理措施是否得当。
3交通连续性原则
4交通总量削减原则:使交通总量达到最小的办法是尽量减少交通参与者的数量或将交通参与者的旅行时间缩短,当然最好是两者同时减少。
针对这一原则,除了加快道路建设外还要注意:一是使交通参与者的总量最少;二是使交通参与者所占用的道路面积最小;三是使交通参与者占用道路的时间最少。
5优先权原则:直行车辆优于转弯车辆通行;在干线道路上运行的车辆优于在直线上运行的车辆通行。
九、城市土地管理概述及我国的城市土地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概述
一、土地与城市土地管理
1土地资源与资产:
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
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和利用永续性。
土地的社会经特性包括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保值增值性、土地的区位性、土地权属的可转移性和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等。
如果把土地界定为资产而不是资源,城市土地与房产管理就是房地产管理。
城市房地产就是实物、区位、权益三者的综合体。
房地产实物是指房地产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房地产区位是指房地产的空间位置;房地产权益是指房地产中无形的、不可触摸的部分,包括权利、利益和收益。
2城市土地及其特征:
(1)城市土地的差异性和区位性
(2)城市土地供应的稀缺性和可垄断性
(3)城市土地报酬的递减性和聚集效应
(4)城市投入的无限性和可替代性
3城市土地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是城市政府在国家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统称。
要保护和开发城市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是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资源。
城市政府加强对城市土地管理的必要性体现在:提供城市基础设施用地。
减少土地利用中的外部性。
保证土地市场的稳定运行。
促进公平分配
二、城市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
1城市土地规划管理:
城市土地规划是在城市土地空间上合理组织利用城市土地的一项综合性措施,它实际上是城市政府合理分配或安排城市土地、调整城市土地关系、确定城市土地不同应用方向的过程。
2城市土地权属管理:
简称地权管理,即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进行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依法享有的占用、收益及处分权利进行保护;二是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这些权利进行限制和调节,主要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
3城市地籍管理:
城市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管理工作。
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题。
4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作为交易对象进行交易的场所。
城市土地市场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内容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宏观管理有包括城市土地市场供需管理和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微观管理是指国家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城市土地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交易程序进行管理,保证土地市场公平交易,以发挥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功能。
5城市国有土地资源经营管理
三、我国城市土地管理体制:
1我国城市土地管理体制的变革:土地管理体制依照土地管理机制设置来划分:统管、分管、统管与分管相结合。
2我国城市土地管理机构的职责:
机构主要有:
国务院:主要负责全国土地管理中重大问题的决定,负责确定土地使用权的最高年限,规定基准地价、标准地价,并公布具体的实施办法,规定采取双方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的最低价等。
国土资源部:拟定和监督实施有关土地的方针、政策,主管全国土地的调研及征用等工作,并对全国土地市场进行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指示依法批准划拨所需的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拟定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年度土地总面积方案。
城市国土资源局:拟订本市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审核土地征用范围、数量,管理土地的流转、批租以及实施土地监督等。
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城市房产管理局:对已经开发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进行管理。
城市司法局:主要监督城市土地管理法规的实施,受理各种城市土地违法案件。
十、我国城市户籍制及改革
1户籍制度进行:建国初城市户口统一登记、有户口、来客住3天以上要报告派出所。
医院、旅店都要有登记。
(1)城乡二元户籍制: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户口迁移以行政审批为前提,若没法落实户口,就业、粮食等无法供应。
(2)农转非农政策:批准从农村迁入城市工作的人进入城市,有严格限制,不超非农人口的千分之五,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政策。
2改变户籍制的目的:(1)实现人口自由迁移:自由迁徙正面效应,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分割、有地位差异。
(2)有利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劳动力流动才能促进竞争。
(3)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4)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有利于减轻扶贫开发的任务
(6)有利于竞争性的城市治理机制、劳动者可自由流动
十一、我国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
城市环境污染有:城市水污染、城市大气污染、城市固体废物污染、城市噪声污染
(1)城市水污染的综合防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防治水体的污染,它是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业循环用水和区域循环用水、中水回用、无废水工艺等措施的综合运用。
(2)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有: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推广洁净煤技术、集中供热以及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发展植物净化等。
(3)对固体废物污染的治理,依其类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第一,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通过合理的工业生产链发展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就可促进固体废物重新进入生产循环系统。
第二,对有害固体废物的科学处理。
对有害废物的处理主要通过焚化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若要存放,则须在预先进行地质和水文调查的基础上采取掩埋的方法。
第三,对城市垃圾的综合处理。
城市垃圾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垃圾的分选、回收转化以及热能回收等过程。
(一)对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治理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对噪声源的控制。
主要措施有:改进设备结构、提高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来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措施以及安装消声器来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
第二,对传声途径的控制。
主要措施有:增大声源距接受者的距离;
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建立隔声屏蔽或利用天然屏蔽;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地防噪声规划以及应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使声能转化为热能。
十二、市容管理问题及对策:(不用答城市管理的内容要答)(后面自己再跟话)
城市市容管理,是城市政府的有关部门对城市的建筑外貌、景观灯光、户外广告的整洁规范等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
存在的问题:1市容秩序混乱;2城市容貌陈旧或千篇一律;3管理手段亟待改进对策:1制定科学的规划;2实行管理标准化;3走管理法制化的道路;4动员全体市民参与管理
十三、城市教育、文化管理
1我国原有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政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
政府对教育进行集中而直接的管理,直接干预学校的办学活动,学校缺乏自主权,导致高等院校缺乏活力。
(2)管理方式陈旧。
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
(3)办学模式单一。
政府兴办的学校仍占绝大部分比重,社会力量办学依然比较薄弱。
(4)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教育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拨款。
2城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1)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过于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2)促进社会参与办学和管理,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和教育产业化。
(3)加强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高校本身的自主能力。
(4)加快教育立法,完善教育执法监督体系。
3城市文化管理的内容
城市文化主要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城市建筑、园林和城市美化、城市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事业。
城市文化管理的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文化事业机构和设施进行管理,二是为城
市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文化条件。
4城市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政府办文化。
政府办文化而不是管文化
(2)条块分割,管理机构职能不清,甚至冲突。
(3)文化单位对政府依赖程度过高,缺乏活力。
5城市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1)城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简政放行。
(2)推进城市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化、市场化转型。
(3)壮大社会文化中介组织。
(4)逐步实现城市文化管理体制向文化管理体制转变。
(5)深化城市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
(6)健全城市文化建设的法律和制度。
6国外城市文化管理经验
(1)城市商业文化实行市场化运行
(2)政府鼓励私人机构兴办社会公益行文化
(3)政府直接投资兴办部分社会公共文化事业
(4)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文化市场处理
十四
特征:1消费的非竞争性2受益的非排他性类型:分准公共产品和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又分为俱乐部产品和公共资源俱乐部产品: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具有排他性公共资源: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却非排他性
市发展和市民需求,对可经营性的城市公共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特点:主体是政府对象是可经营性公共资源城市经营的问题和对策:问题:1竭泽而渔式的圈地、卖地现象盛行2政府与开发商联手侵占农民用地,收益让这两者占去,农民未见好处,失去土地,只有短期利益3牺牲市民利益以谋求政府利益:商业街改造,补偿低;公厕的经营权出卖。
4城市经营脱离城市规划,形成急功近利现象5城市经营不规范,形成腐败问题对策:1扭转城市政府实权,处理财政不对称问题:地方财政少,中央资金充足,是地方乱拍卖,城市政府可发行债券,也可负债经营2改革、完善城市征地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所有权3完善公众参与决策的制度4建立、完善法制性机制,建立刚性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