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小波自由思想的积极意义与局限_以_一只特立独行的猪_为例_陈书蓝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通用15篇)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通用15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篇1书是一方草地,是一片树林,是一条小溪,疲劳的心灵可以在里面栖息。
为了全面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校园"氛围,我园于20xx年11月25日开展了以"悦读,悦生活"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交流会。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为了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结合工作,率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
读一本好书的感受,用一个简练而准确的词来描述,就是"掩卷沉思"后的"恍然大悟".王小波有篇寓言式的杂文,叫《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讲述他年少下乡插队当知青时的所见所闻。
那时,所有的猪都被大队统一喂养、管理,在集体猪圈里定时吃、睡,又定时被送进屠宰场,生死等等一切都早已被安排好,完全用不着猪倌们思想或操心。
几乎所有的猪都听天由命,安分守己,听凭人类的主宰、安排,其中唯有一只猪特立独行,不服从这种主宰。
它冲出猪圈,爬上房顶,在人们的追赶围捕之中,又冲出重围,跑进深山,终于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野猪——并且日后从它嘴中竟长出了尖利的獠牙。
当时读罢这篇杂文,我不禁捧腹大笑:这的确是一只具有个性的猪,是带有王小波色彩的猪,或者说这篇寓意深刻的杂文,就是"夫子自道"——写王小波自己。
我们虽未经历过"文革"那样的特定年代,但可想而知:一个人要保持思想上的独立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不用说行动上的标新立异了。
但是这只猪没有,这位被作者恭敬地称为"猪兄"的猪,像一个游走江湖的侠士,用幽黑的目光划开猪类世界的漆黑帷幕,走着一条自在的燧石四溅的路。
这个猪类世界的觉醒者,它的不同凡响表现在:像山羊似的敏捷,像猫儿似的轻巧,可以不费什么力气就刷新猪界的跳高记录。
对于人类的不合理的举动,它坚决说不。
准确的说,这已经不是一只普通的猪了,而是那个特定时代年轻人梦想突破时代的一种寄托,一个理想的化身。
《2024年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范文

《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篇一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的高质量范文在文学的海洋中,王小波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与幽默,不仅带给读者无尽的思考,也常以戏谑的方式呈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本文将通过对王小波作品的分析,探讨其作品中的智者戏谑之魅力。
一、王小波作品的智慧之光王小波的作品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观点著称。
他善于从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中提炼出深刻的思想,用智慧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社会的敏锐洞察,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智者戏谑的魅力王小波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智者戏谑的元素。
这种戏谑并非简单的调侃或嘲笑,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
智者戏谑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以轻松的方式揭示生活的真相,让读者在欢笑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
例如,在《黄金时代》中,王小波通过主人公的视角,以戏谑的方式揭示了社会现象的荒诞和无奈。
他用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人们为了追求物质生活而失去精神追求的悲哀,让读者在笑声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
三、高质量范文赏析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例,这篇小说中,王小波以一只猪为主角,通过对其特立独行的行为和思想的描绘,揭示了人性中的种种弱点。
在这篇作品中,王小波以戏谑的方式将人与猪的境遇相对比,让我们在笑声中思考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
同时,通过对猪的描写,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敬畏。
四、结语王小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与幽默,以智者戏谑的方式呈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通过对他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在阅读王小波的作品时,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的智慧和幽默,也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总之,王小波的作品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文学佳作。
他的智者戏谑让我们在欢笑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和社会,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本由王小波创作的短篇小说,该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了“我”在农村插队时遇到的一只猪的故事。
这只猪不同于其他的猪,它特立独行,拒绝被安排的生活方式,追求自由和独立。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这是一本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王小波通过对这只猪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独立和个体尊严的追求。
同时,他也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讽刺和批评。
首先,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自由和独立的重要性。
这只猪虽然身处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但它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不愿意过被安排好的生活。
这让我联想到现实中的许多人,我们身处一个充满各种限制和约束的社会中,往往被迫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过上被安排好的生活。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自由和独立的价值,让我明白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个体尊严的重要性。
在书中,这只猪不愿意接受人类的歧视和侮辱,它坚持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这让我联想到现实中的许多人,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偏见和歧视而受到伤害。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个体尊严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只有坚持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在书中,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最终被迫害致死,这让我感到十分痛心。
这让我联想到现实中的许多问题,比如歧视、偏见和不公正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尊重别人的权利和尊严,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公正、平等、自由的社会。
总之,《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本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它让我重新审视自由、独立、个体尊严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只猪的故事,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由、独立和尊严,同时我们也需要共同努力去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未来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会时刻铭记其中的道理,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仰。
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王小波

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写:一只猪不甘愿过着被人设臵的生活,除了每天吃喝拉撒外,它会到楼顶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
它学会了汽笛叫,招来了麻烦,以致于工厂领导对它采取了“专政手段”,把它赶尽杀绝,但没成功。
一次采访中,王小波说,92年成为作家,那时候40岁了,40岁了突发奇想要写小说。
要跟同龄人比,中国作家大概没有这么晚开始写作的。
他跨界转行,从一名学计算机的理科生转行成为了文学作家。
有人说,他其实就是那只特立独行的猪。
笔者看过他的作品不多,读过几部,比如《黄金时代》、《我的阴阳两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他以睿智、荒诞、幽默的风格在中国文学里独树一臶。
他是一个很会思考的人,但对于现实的思考,他往往不直接给出答案。
他以喜剧的方式、幽默的风格,甚至用反向推导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当“猪兄”被赶尽杀绝时,他这样说,“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他惊世骇俗——毕竟是只猪;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所在。
”作者以幽默的方式道出对生活的无奈,我想在这句话中已经显而易见了。
百度百科里写:他作品里的文字没有逻辑、话语与话语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具有很强的跳跃性。
这正是我当初在大学图书馆里误打误撞地借了《我的阴阳两界》读后的第一感受。
平时看小说或者新闻,套路太深了。
突然出现没有套路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
生活本不应该拘泥于套路,率性一点、随性一些更能让一个人清新脱俗。
王小波说过,无智、无性、无趣的生活是不值得一提的。
他的作品里第一次集中用“爱情”,特别是“性爱”,公开挑战了革命逻辑。
他本人既继承了年代对爱情与革命权力关系的思考,具有强烈的启蒙意味,也顺应了年代世俗化潮流。
90年代的读者把王小波的小说当做性爱启蒙书,我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他虽大胆直白地写“性”,却不等同于粗俗的黄色小说,而是赋予超凡脱俗的主体价值,进而成为“人性再启蒙”的重大伦理支撑点。
浅析王小波自由精神对当今时代的影响——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浅析王小波自由精神对当今时代的影响——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刘丽丽(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530000)[摘 要]王小波是一名很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他诙谐的文笔、极具个性的思想引得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的追慕。
作为一名“关怀整个社会、人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崇尚自由思想是王小波杂文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小说“时代三部曲”到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数》,都充满着强烈的自由主义色彩,传达出他对传统的反叛和对专制的批判。
同样,他的杂文代表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把他的自由思想传递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作品中“猪兄”的形象特点及体现出来的自由精神出发,探讨自由思想对于当今时代的影响。
[关键词]王小波;自由精神;时代;影响《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追求自由思想的重要代表作,文章幽默诙谐,讲述了一只猪特立独行,追求自由个性的遭遇趣事,却体现出一个深刻严肃的主题——“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
文章中,“猪兄”无拘无束、追求自由与个性、敢于反抗的精神令人钦佩与羡慕,因此,许多人在读完这篇文章都不会忘记这只特立独行的小猪。
然而,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一只猪,又该如何看待它身上的自由精神和品行呢?我们先来探讨文章中展现的“猪兄”的具体形象,再剖析它身上体现的自由精神,最后再谈“猪兄”自由精神对当今时代的影响。
一、“猪兄”的形象特点千百年来,猪在人们的心里,是一种简单的动物,人们认为猪性情温和、好吃贪睡、体型肥胖,一提起“猪”,总会与“笨”“肥”“懒”等字相联系。
在传统文化中,关于猪的文化现象显示出来的猪的形象也是憨厚、笨拙的,如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面的猪八戒,它好吃懒做,憨厚中带着一点投机取巧的小心思,显得笨拙可爱。
2005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猪之歌》里的猪的形象是这样的:耳朵是那么大,呼扇呼扇也听不到我在骂你傻,猪头猪脑猪身猪尾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
歌词里的猪有着温和、傻憨、听话、贪睡的特点。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1这篇杂文以作者文革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故事主角“猪”是中国散文中非常罕见的表现对象,这个对象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因素。
在作者看来人和猪一样,也是只追求自由的本性,“它们会自一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无疑,猪所处的这种自然状态,正如人所追求的自一由生活一样,是一种自然的要求和生活方式。
但是这种自然的规则在人面前被打破了,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了一些安排,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长肉。
它们所有的生活细节都进入了模一式化和程序化之中。
对于这种生活,除了接受,猪似乎没有别的出路。
但是追求自一由同样也是猪的本性,它总要通过各种方式长出了。
在一般的印象中,猪应该是属于温顺的动物,然而即使这种没有抵抗性的动物,在外面的环境无比恶劣的时候,依然会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异类,以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追求自一由的精神永远不会泯灭。
在作者笔下,这只猪因为摆脱了猪的普遍命运,具有自然,野性的特征,成为反抗压制、追求自一由的象征。
杂文巧妙地通过两组对比来表现主题,第一组是猪和人的对比,大多数人和大多数猪一样,生活在处于被安排的境地中,对于这种安排他们处置泰然,这不仅是文革,也是任何时期都普遍存在的生活“常态”;但是在任何时候,也都存在对于这种“常态”生活的坚韧反抗,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就是以它的行为嘲笑并摆脱了人类的设置,对比之下,杂文中的我在猪被围剿时,却只能因为“不敢对抗领导”而处于“内心的矛盾”之中,显示了人的反抗意志多么无力。
第二组对比在“生活种种设置”和“自一由的生活和存在”之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指出了“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这个残酷的事实,在大多数的时候,它的能量远远超出了人对于自一由追求,它无所不在,把人控制在一种生活和精神被奴役的状态,在这个张力场中,人要么参与设置别人的生活,要么对于生活被设置安之若素,剩下的唯一一种选择―反抗这种设置,回到个体的自一由―是充满艰险的。
2024年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2024年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中国作家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的小说。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我被其中展现出的思想深度、人性探索以及艺术表现所打动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这部小说的读后感。
首先,小说中展现出的对人性的深刻探索让我印象深刻。
作品以猪为主线,通过对猪的形象塑造,描绘了人性的种种表现。
猪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他们有着自己的情感、欲望和思考。
通过他们的故事,作者展示了人类的各种欲望与冲突,同时也反思了人性善与恶的关系。
作者将猪与人类对比,为读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种对人性的深度探究让我思考起人类的行为和动机,引发了我对自我与他人、欲望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考。
其次,小说中的社会批判和思想深度也令我印象深刻。
作者通过猪和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现象进行了鞭挞和讽刺。
小说中揭示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如虚伪、权力斗争、道德沦丧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作者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并深思人们是否应该追求真理和正义,如何在现实中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行动。
另外,小说中的艺术表现也是我读后感受深刻之处。
作者运用了夸张、荒诞和幽默的手法,以及独特的叙述方式,给人以独特的阅读体验。
他对细节和情节的把握非常精准,通过对猪和人之间的对话和互动的刻画,展现了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碰撞。
同时,他通过寓言的形式,将现实社会抽离出来,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信息和思想。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为我带来了阅读的乐趣,也使我更好地领悟了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意义。
总结而言,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部思想深刻、社会批判与艺术探索并重的作品。
通过对人性的探索、社会问题的揭示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作者引发了我对自我与他人、社会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也让我享受了阅读的乐趣。
这部作品在2024年,仍然是我们思考人性与社会的重要参考,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并从中获取到启发和思考。
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陈云松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4年第16期众声喧哗的时代,我们需要避免盲从,需要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正如叔本华所说:“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物欲横流的世界,充斥着泛滥的信息,为了保持独立思考,我打造了两柄宝剑,一柄名为“自我”,一柄名为“实践”。
名为“自我”的剑,被我用来对准自己。
它告诉我:“你要體验世间种种,也要对抗被异化。
你要在花开花落、一啄一饮间批判一切、肯定一切。
你只活一次,所以你要成为你自己。
”在这纷乱喧嚣的世界,如何成为自己?王小波说:“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他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写道:“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的精神向往与自况。
王小波之所以特别,就在于他的勇气和特立独行,他的陈述不停留在事件本身,而是追究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习性,追究的是事情重复发生背后的常识。
于是我知道,我们的大脑不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别人的东西,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不能全盘吸收,要去粗取精;不能食而不化,要取精用宏。
名为“实践”的剑,被我指向世界。
它摇旗呐喊:“到盐水里翻翻,到血水里滚滚,对人性保持乐观,对世界怀有警惕。
你从来不是哪种思想的容器,要做自己思想的践行者!”在这个众生盲从的环境,如何去保持特立独行?王阳明给我以示范。
他对从小学习的程朱理学产生了动摇,于是默默地在心中种下了一粒批判的种子。
十多年后的他,被贬至龙场,在无风晴朗的月夜,为自己打造石棺,日夜反省。
空谷幽兰,无人自芳;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终于他于龙场悟道,开宗立派,成一家之言。
他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如果仅是一味地接受,王阳明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腐儒,每天“子曰”“之乎者也”不绝于口,但他以自己的思想,开创了自己的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范文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范文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范文
最近读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立刻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作者交谈的过程。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让我明白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人应当有独立的思考,而不应该人云亦云。
人要做到独立思考,首先应该有智慧。
从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作者应该是个爱读书、有着较丰富社会经历、也爱思考的人,这些都是智慧的重要来源。
有智慧之后,要做到独立思考,还必须愿意独立思考。
许多人因为生计所迫,或者因为受功利心牵引,往往主动放弃了这项权利与义务,作者显然不愿自甘堕落,他认为人的生活应该追求未知,他反对进行思想禁锢,主张人们思维应该保持多样化,使生活变得有意思有趣。
仔细想来,能将智慧、独立和有趣集于一身,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这只'特立独行的猪',足以让我崇拜一辈子。
- 1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心得体会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心得体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篇杂文以作者时期下乡插队时的一个故事为叙述主体,故事主角“猪”是中国散文中非常罕见的表现对象,这个对象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作品本身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因素。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1】在乐趣和幽默中读完了王小波的这篇文章。
这只猪很有个性。
它长得又黑又廋,一会像山羊,一会像野猫,最吸引我的还是这只猪的品性。
它不认同人们给它的安排,可能它认为自己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可它毕竟是一头猪。
当猪被围攻时,它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但我还是觉得有点惊世骇俗,要是别的猪,早就吓得半死。
这种性格还真是在动物中少见,它竟敢无视生活和命运对它的安排,其实这样才是伟大,我们应该学习这头惊世骇俗的猪。
人往往喜欢对生活做种种设置。
正是因为人对动物的安排,使动物们痛苦不堪,可是没有哪一个能摆脱自己的命运,自由自在地,除了那头特立独行的猪。
从小耳朵失聪的贝多芬就和这头猪有一样的所作所为,他们都不向命运屈服,不会在意命运对他们安排,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去完成自己的理想,从此,因为这种原故得到了命运的垂青,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虽然他的身体残疾,可是他的心却是依然坚强,就是这样一颗坚强的心,支持着这样一个坚强的灵魂,支持到最后的成功。
人都应该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敢于向命运挑战,不能因为一点命运赐予的挫折而自暴自弃,而是去大胆地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因为每个人都会拥有永不磨灭的斗志,要记住人是不可以被打败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2】《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讲述了一只猪的与众不同,同时反映出了人特有的品性。
我喜欢这只猪的与众不同,因为它可以自由地做自己的任何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它的特立独行让人羡慕,而作为高级动物的“人”,都无法像他一样的潇洒。
受社会的影响,人的“设置”也不是无它的道理的,虽然羡慕,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总是想要过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被父母管着,约束着,即便已经成年也无法摆脱这种“设置”。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在读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之后,我深深被王小波的智慧和独特的见解所打动。
这部作品是王小波的经典之作,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主角,通过幽默而深刻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由、人性和社会的独特思考。
在故事中,这只猪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它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对周围的一切都保持着独立思考和判断。
它的行为举止挑战了人们对猪的固有认知,也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偏见。
通过这只猪的形象,王小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尖锐的剖析。
他以幽默的笔触揭示了那些看似寻常的事物背后的深层含义。
他批评了那些束缚人们自由和思想的社会制度和观念,呼吁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这部作品中,王小波的文字简洁而富有力量,他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将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观念重新审视。
他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对于自由和真理的追求,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所吸引。
它以自己的方式挑战了人们对猪的固有偏见,也挑战了人们对社会制度和观念的盲从。
它不受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自由生命应有的态度。
同时,我也被王小波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所感染。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和评论。
他不盲从权威和流行趋势,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有的品质。
总的来说,《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了解了王小波的思想和风格,也对自己的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认为,这部作品所传达的独立思考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意义。
它教导我们要保持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跟从权威和流行趋势。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王小波的文字魅力,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读后感(通用17篇)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读后感(通用17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读后感(通用17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读后感篇1印象中的杂文总像是披着凯甲的“武士”,永往直前,视死如归,有时表情中还带着基督受难的“神圣”和“庄严”,读来令人沮丧、灰心。
一切似乎早有定论,只剩有人站出来说:“你们为什么不……”……直到有一天——“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到这样的题目,谁会不好奇呢?觉得有趣,便一气读了下去,竟一路读完了含着这篇的杂文集《思维的乐趣》。
书的作者是写了《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等小说的作家小波,他去世后引起的热潮,很类似辛亥革命在未庄的反响,或许在思想史上会是浓重的一笔,但绝没有引起大多数学人的关注,包括象我这样的应该经常读书的人。
说起来小波的杂文能让我读下去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好玩”,说得雅致些,就是“趣”。
从故事中揭道理,这是我们通常的手法。
因为我们善于把故事和自己区分开来,以便于逃脱不必要的猜测和遐想,但他的行文却总是有意地把自己装进去,即以这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例:他喜欢、同情甚至尊敬一只像山羊一样敏捷,不愿被别人设置生活的猪,并不讳言地称之为“猪兄”。
然而由于这只猪会学汽笛叫的本领,误导了他插队时所在地的老乡们提前收工,引起了当地领导对它的“围剿”。
在此危急时刻作者这样写道: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总之,我在一边看着。
好在这只猪极聪明,终于躲过了“屠杀”,以后虽然还见过,但猪已不容他近身,作者又这样写道: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这种叙事的本身没有被有意拔高、粉饰和回避,这种趣也不是扭捏造作地站在一方大谈是非,敢于实话实说才是合我脾气的原因之一。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作者王小波的经典之作,通过一只猪的视角,讲述了猪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自由和个体价值的思考。
读完这本小说,我产生了许多深思。
首先,小说通过猪的视角展示了人类社会的无情和残酷。
猪在人类家庭中被养殖和屠宰,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命运。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绝望,被剥夺了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作者通过猪的形象,揭示了人类对其他物种的残酷对待和剥削。
这使我深刻地反思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人类是否应该尊重动物的权利和尊严。
其次,小说中的猪展现了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
猪在无法改变自己境遇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他们通过思考和观察周围的世界,试图找到生活的意义。
这种特立独行的精神让我感到佩服和敬佩。
无论是在何种困境中,我们都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勇气。
此外,小说还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个体的价值。
猪在思考自己的生命时,产生了对生存的疑问和对存在的困惑。
他们认为自己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
这让我不禁思考人类的生命意义和个体的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迷失在功利主义和物欲世界中,忽视了个体的内心世界和价值。
读完这本小说,我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珍视和尊重每一个人。
最后,小说以一只猪的死亡作为结束,给人一种深深的悲伤和无奈。
猪的死亡象征着无助和被剥夺,也给读者带来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应该怎样去活得更有意义和有价值?这是我在读完小说后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综上所述,读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后,我对动物的权利和尊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关注。
我也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珍视和尊重每一个人。
同时,我也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个体的价值,试图找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这本小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示,我想将这些思考付诸行动,更加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并且积极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700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700字以下是关于《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700字,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700字前不久,在负责采购党群服务中心阅览室书籍时,当时被书名吸引而选了这本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借阅了这本书。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是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最早知道王小波,是在大学时期,因为专业缘故,经常会品读一些文学著作,对于他创作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等都略有了解。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本书收集的是王小波的杂文和随笔。
当我拿到书时,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时不时地笑出声来。
但看完之后,又会从中发现,作者以风趣的手法描述着他在大跃进时间、上山下乡、做知青、文化大革命等各个时期的一些现象,实则充满了讽刺的味道。
1958年至1960年间,由于左倾主义错误,急于求成,想要迅速改变我国落后的面貌,尽快建成社会主义,也就是我们从书中看到的"大跃进"运动,出现了"浮夸风".书中就有一篇文章《积极的结论》是对此现象进行批评和讽刺。
文中讲到:"有一天,我父亲对我姥姥说,一亩地里能打三十万斤粮食,而我的外祖母一位农村来老太太,·跳起小脚叫了起来‘打死俺俺也不信’。
"以一位农村老太太的视角来阐释、批评当时的现象。
还有一篇文章《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讲的是关于语音语调的问题,港台语调通过电视机、收音机传播到内地,一些女歌星说话港台化非常严重,他借用了李敖先生骂老K(国民党)的一句话讽刺她们,说她们是意淫港币和新台币。
同时,在文中他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香港和台湾的确是富裕,但没有文化。
咱们这里看上去没啥,但人家还是仰慕的。
"整本书看来,有笑有泪,鲜明的反映了王小波的创作风格,以喜剧的风格描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富于想像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人生经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读后感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正如王小波是一个有趣的人。
有趣在我看来是人的很重要的特质,虽然我自己不见得拥有。
首先我想给大家谈谈王小波这个人。
出一道选择题:在每周只上一节课的人大教授和只能卖文为生的“自由撰稿人”之间,你选哪个没错,选教授,而且大多数人也是。
但王小波不,他觉得当教授打搅了他的写作,当教授必须恭从领导打击了他的尊严。
他首先要作一个自由人,于是他辞了职。
但是在文学界,他一直是个圈外人,那时有先锋主义、有朦胧派、但没有王小波。
后来的所谓流派创造出无数的追随者,但是多数流于模仿,而真正地能有创造性的,又寥寥无几。
但相反王小波的文章里多的是人文关怀和幽默的玩笑,他只是寂寞地写着,不屑与人为名利争雄,也受不惯传统作家戴着镣铐跳舞式的约束。
所以,遇上作为多年留美学者的妻子为了评上高级职称居然也去参加英语考试的怪事,他也要骂人,但不是不负责任地乱骂一通,而是指名道姓地说:“李银河,你是个叛徒!”自由撰稿人、不加入任何流派,使得他走的路崎岖不堪。
小说发表不了,于是就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专栏,后来朱伟回忆说,当年王小波给《三联生活周刊》做专栏的时候,因为交稿慢,所以时常催稿,把王小波搞的心力交瘁。
但是谁也没料到,正是王小波的存在,才让《三联生活周刊》成为“文青”酷爱的杂志,也使舶来品的专栏写作成为一本杂志的重头戏。
接下来再谈谈这本书,它为什么吸引我去阅读,最先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书名——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起来就觉得十分有意思,就十分想知道是怎样的特立独行,为什么是头猪,一只猪又何以成为了主角……脑中迸发出好多联想,就想看看作者是怎么去写的。
这本书涉猎内容广泛——作者对生活、对艺术、对小说、对社会学工作、对一些小说作品的看法,作者的一些生活经历与所见所闻,作者一些作品的序言和后记。
王小波的文字中充满幽默和智慧,也用了不少反讽式的表达方式(可以理解为这依然是他幽默和智慧的体现)。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这本书中有好几个篇幅说到了“性”这个话题。
可能我们中国人都太过含蓄,对于这个话题都多少有点回避,感觉不好意思说,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却有前瞻性的预见性。
王小波已故去多年,但是他在这本书提到的问题,比如说同性恋在近年来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当年却被人认为是“黄色的、流氓的”。
近年来我国的艾滋病携带者、同性恋的人数都有很大的增加。
他指出“把性犯罪的青少年的犯罪原因归咎于看过‘不良’书刊或黄色录相带、影视作品等立论是错误的。
”作者以美国为例,一战后美国对色情作品的检查是:一方面对性作品拼命压制,一方面严肃文学中性主题不断涌现,甚至影视作品也不能幸免。
有些书为了去掉性描述而出节本,最后节得上气不接下气,书不成书;而在二战后对色情作品的审查忽然退潮了,原因是它转变为了一个多元的国家。
看着美国曾经的经历,是不是和我们有点类似?现在我们的有些影视作品中也充满了暴力、色情。
而且我国的影视剧没有像美国那样严格的分级制度,有的不适合未成年人看的也看了,家长们担心孩子们看到了后会给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看着作者关于“性”问题的讲述,我想到了家长们可能会担心孩子的“早恋”问题,想起了多妈分享的《纽约市政府给高中生的9条健康恋爱守则》。
守则中说明了一段健康的恋爱中的9个建议,每个建议里包含了若干个说明,比如说第5条“你的伴侣尊重你的底线”中,你能说“我不能每分每秒都和你在一起”、“我不想发生性关系” ;第9条“慢慢来”中告诉孩子“明白每个人和每份感情都会随着时间而成长、改变”,这样孩子会知道感情会有变化,可能会变好,也可能会变坏,甚至结束,知道了这些发生因为失恋而杀死恋人的悲剧就可能不会上演。
在告诉孩子们健康的恋爱标志后,也说明了不健康的恋爱标志:强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威胁、伤害你,或让感到害怕。
也许你会说这是在美国,我们在中国,国情不同没有可比性,但是我想说“与其空洞的说教,不如具体的给出操作方法”。
2023年《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_1

2023年《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2023年《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1作者王小波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书中有一篇寓言式杂文叫《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他用那头猪影射自己,在嘲讽中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无视生活的设置,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与其他家猪有很大的不同,它有着山羊一样的敏捷,还和猫相似,喜欢到处游玩,不喜欢被关押在圈里。
而且这只猪有着它独立的思想,在选母猪这点上看,它的爱好和思想都与其它猪不同,对于同一个圈里的母猪,它觉得这些母猪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还又脏又臭,它就到村寨里去找母猪。
它还会模仿各种声音,特别是汽笛声。
但这个汽笛声也给它带来了灾难,由于学汽笛叫因此误工扰乱工作时间表,于是,一场杀身之祸从天而降。
但是这头猪并没有在枪火下死,而是逃逸了,最后逃出村寨,到林子里独立生活,还长出了獠牙。
作者没有安排它死,而是活着,并且是特立独行地活着,永不征服地活着。
这个的结局,是作者的理想:在他人安排的生活中,不能失去独立的思考和灵魂。
在生活的磨难之中,不能灭失掉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正义、善良,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因为沉默造就了怯懦的人,沉默造就冷漠的人。
看完《沉默的大多数》,我立马理解为什么王小波在文学界享有那么高的声誉。
他的确是个很有思想的人,而且敢说且擅长说。
刚读完这篇杂文会感到比较生涩,还好对“话语”这个词尚不陌生,因此逐渐体味到__的深度。
自以为是理解了小波绕着弯子想表达的思想和观点,于是在读毕获得阅读的满足。
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是对社会权威的对抗和批判。
他所质疑的是年幼时期的我曾困惑过的,但那时我的质疑却未坚持下去,最后随波逐流,屈服于社会权威及沉默的大多数。
小波谈到“毛主席语录”、“十六条”、“五讲四美”等,可现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各种场合里不都充盈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类似话语么,比如官话、套话、场面话。
这就使我想起一些正在政府机关做公务员的同学朋友,他们每天撰写文件及领导讲话稿,这不都是话语的捐税么?我们现在高谈阔论“人权",人权就应“以人为本”,即要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
在我们生活中,有无数的规范和无形的套子在安排和设
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 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1]59 由此我们看
置我们: 有合理的设置,比如生活中必要的规章制度、在民主 基础制度上制定的法律、法规,还有进步的道德规范等;
下乡知识青年。再从“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 说,应该是建立在对人民大众关怀的基础上。这样的关怀是
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 什么消遣。”[1]57 的句子里可知“我”所处的时代是“文革”期
思想层面上的一种关怀。王小波希望人们有智慧,能自由独 立的思考,反对别人的安排和设置以及灌输,从而将个人与
的。于是,这只猪的精神就寄寓了“我”和知青们的理想。王 富多彩,思想个性随意多变,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百花争鸣”
小波没有让这只猪死,让它出逃成功,这样的理想就应该得 的五彩缤纷的世界。而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评价“猪
到胜利。
兄”? 别人规范和设置我们的生活,我们能否一概无视? 这
文章最后说,“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 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之心,但是又不能不和它保持距离,在领导们围攻它时“我” 猪都无拘无束的大胆无畏的做得漂亮至极。因此可以说,在
很想帮忙但却不敢前去,因为“我”不敢对抗领导。
那个年代,“猪兄”的标新立异的壮举寄寓了作者和中国大部
“猪兄”具有的特立独行的精神完全是人具有的特征。 分知识分 子 的 理 想,也 是 作 者 追 求 自 由 思 想 的 侧 面 反 映。
“我”更是最喜欢它的。因为这只猪特立独行,老乡认为它不 心声。王小波对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态度也代表了那个动
正经,领导痛恨它难管,而“我”同情它又崇拜它,所以尊称它 荡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人们对社会有很多不满,
为“猪兄”。“我”对这只敢作敢为的猪充满敬佩之情和同情 但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他们敢想却不敢做的行动,而这只
网络版的“猪之 歌 ”的 猪,“猪 头 猪 脑 猪 身 猪 尾 巴,从 来 不 挑 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歌 词中的这只 猪 具 有 愚 笨、憨 傻、乖 巧、贪 睡、听 话、可 爱 的 特 点。总的来说,在人们的心目中、传统的文化现象中,猪的形 象都属于懒惰、憨傻、肥胖一类的。
一、《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猪”的形象特点
千百年来,人们 定 论 的 猪 就 是 那 种 供 人 食 用,任 人 窄 割 的动物。它们只 管 无 穷 无 尽 的 贪 吃 贪 睡,人 们 对 它 们 很 好, 目的只要它们 快 点 长 肥。同 时,猪 的 性 情 温 顺、身 材 肥 胖 臃 肿、而且还笨头 笨 脑。在 人 们 的 心 目 中,猪 也 就 是 这 么 的 一 种简单的动物。在中国古今的文化中,关于猪的文化现象显 示出的也是猪憨笨的样子,比如古代的“猪八戒”,具有好吃 懒做、行动笨拙的特点,在憨厚中还透露着一点小心机; 当代
( 《海燕》)
獉獉獉獉獉
“更猛烈些吧 ”一 字 一 顿,越 读 越 响 亮,宛 如 战 斗 号 角,
昂扬激烈。强有力地表现了对暴风雨的大声呼唤,对战斗的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 《在山的那边》)
獉獉
“零分”采用拖 音 法,“零 ”字 读 音 拉 长,体 现 了 挫 折 感,
间。那时代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为: 物质生活极度贫困、精神 社会大众的命运结合起来思考。在“文革”前后以及文革那
生活极度匮乏,专制的愚民政策高度猖獗。
个暗无天日、千面一孔、僵化绝伦的社会里,那只猪的吼叫如
在那时那境中,知青都喜欢那只猪,甚至把它当成宠儿, 铁屋中的呐喊,惊醒了浑然不觉的人们,也吼出了清醒人的
比、敢于斗争、不怕强权的特点,同时也看到了“猪兄”最特立 强者,也反对弱者的自甘沉沦。他对特立独行的猪的赞扬,
独行的一次行动。结果,“猪兄”成功的潇洒的逃出重围。
其实就是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的批评。因为一
第六,为自由而斗。为了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最 后, 个麻木的人,是没有希望改变命运的,一个甘于受欺压、受别
语文学刊
2014 年第 6 期
论王小波自由思想的积极意义与局限
———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例
○ 陈书蓝
( 铜仁学院 教育科学系,贵州 铜仁 554300)
[摘 要] 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坛中,王小波是一位很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他自由的思想个性有着无数的
追慕者,其代表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猪兄”的特立独行的品行让很多人敬佩。但在不同的时代里,这种特立 独行的自由思想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有令人商榷的地方。本文以王小波散文代表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 例,来探讨王小波自由思想的积极意义与局限。
然而,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篇散文中,王小波笔下 的这只猪却 颠 覆 了 传 统 定 论 中 猪 的 形 象。 作 者 称 它 为“猪 兄”,它有着与众不同的本领和性格。现在我们来看看它具 有的独特的性格特点:
首先,它不肥胖。它 虽 然 被 定 论 为 肉 猪,但 是 四 五 岁 的 它是精瘦的样子。不仅长得又黑又瘦,而且两眼炯炯有光。
[作者简介]陈书蓝,女,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教育科学系教师,研究方向: 中国当代文学。
— 79 —
现代文萃
陈书蓝 / 论王小波自由思想的积极意义与局限
扣上了“破坏春耕”的罪名,并被指导员们一共 20 多人拿着 的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心理状态。人们被安排和左右了,却
手枪围攻兜捕。在这场单打独斗的对付 20 多个有思维能力 身在其中浑然不觉,于是乎安然处之,或是想反抗却无力反
在“文革”前后以及文革那个扼杀人性的时代,当政者对人们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结合个人经验从猪的遭遇和性情谈起,
实行专制管理,藐视人们对正当自由的追求。由于愚民政策 却超越了个人的经验,显示了一种理性的力量,体现了一代
猖獗,政治的高压,文化生活的单调,导致一般的群众都比较 知识分子的追求与理想。在、警惕。这就是它的特立独行, 学、思维等等乐趣。一只猪都能这样活,为什么人不可以呢?
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与品行,不肯随同流俗,而它却只是一只 所以“我”怀念这只猪,觉得人应该向这只猪学习。如陈洪教
猪。它的形象特点与人们定论设置的以及传统印象、文化现 象中的猪们完全不一样。
授说,“人们于此应有省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生活的‘正义 的’却是粗暴的设置,否则岂不愧对猪乎?”[2]47 可见“猪兄”
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反映的时代及表现的主题
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王小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推出这只特立独行的猪,它的
《一只特立独 行 的 猪 》这 篇 散 文 的 第 一 句 为“插 队 的 时 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1]57 从此句可以看出“我”是一个
噢噢吼叫惊醒了浑然不觉的人们; 它无与伦比的胆量、潇洒 和冷静衬托出人们的冷淡和麻木。从王小波的写作态度来
[关键词] 王小波; 自由; 特立独行; 猪兄 [中图分类号]I20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610( 2014) 06 - 0079 - 02
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坛中,王小波是一位很有思想深度的 作家。他以追求自由思想的个性和幽默诙谐的笔调显著于 文坛,引来了 无 数 的 追 慕 者。 他 的 作 品,从 小 说“时 代 三 部 曲”到散文集《沉 默 的 大 多 数 》都 透 露 出 对 专 制 的 挑 衅 和 对 传统的反叛,充满着强烈的自由主义色彩。其散文《一只特 立独行的猪》便是他追求自由思想和与众不同品格的重要代 表作,文章用幽默诙谐的笔调讲了一只“猪兄”追求自由个性 的遭遇趣事,却道出了人世的一个严肃主题———“被他人安 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1]59 。文章中,“猪兄”那无拘无 束崇尚个性以及不畏强权的品格是令人佩服和羡慕的,是人 们崇尚和追求的理想。因此大部分人读了此文都不会忘记 这位 “猪兄”。此篇文 章 因 近 年 被 陈 洪 教 授 选 编 为《大 学 语 文》的讲授篇目,更是为很多当代的大学生所熟悉。王小波 这位为人、为文都具有特立独行精神的自由主义追求者,也 为很多当代大 学 生 所 喜 爱。然 而,今 天,我 们 应 该 如 何 看 待 和评价这只 猪,在 现 实 中 是 否 也 推 崇“猪 兄 ”的 自 由 和 品 行 呢? 现以《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为例,由“猪兄”的形象特点 来探讨王小波推崇的自由主义思想在不同时代的积极意义 与局限。
的人以及人们手中枪支的过程中,“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 抗。被设置的生活就是被扼杀了自由的生活。由于特立独
极: 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 行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于是大多数人都选择自动放弃了自 不离那条线。”[1]58 由此我们看到了“猪兄”聪明绝顶、冷静无 由。对此,王小波表现出来了和鲁迅一样的态度,除了反对
由的胜利。在那个人性堕落,人性丑恶难辨的世道里,“猪 殊的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兄”出逃后再次遇见知青也不容“我”靠近,可见人与人之间 的疏离与不信任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虽然“猪兄”出逃
三、“猪兄”的自由个性在 21 世纪的意义和局限
后前途未卜,但是它不顾一切追求自由的个性却是令人敬佩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自由活泼、生活形式丰
其次,它行动敏 捷、也 不 贪 睡。能 轻 易 跳 过 一 米 多 高 的 猪栏,能轻松跳上猪圈的房顶。在此看不到猪的半点笨拙之 处,看到的是它敏捷如山羊的本领; 此外,它还喜欢一天到晚 到处闲逛,于是也看不到它好吃贪睡的特点。
第三,它有极高 的 警 惕 性。对 友 好 的 人 亲 近,如 对 知 青 好; 对敌视者戒备很严,比如对要劁它的人噢噢吼叫。当然, 时过境迁后,它对知青也有怀疑和不信任了。“以后我在甘 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 走近了。”[1]58 由此看出它具有极高的警惕性和很深的戒备心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