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太网实验报告
篇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以太网帧格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班级 1401班
学号
一、实验名称:
IP分组分片实验
二、实验目的:
使用ping命令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发送大于MTU的数据报,验证分片过程,加深对IP分片与重组原理的理解。

三、实验环境:
实验室局域网中任意一台主机PC1,另一台为校园网的服务器。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
步骤1:查看实验室PC1和校园网WWW服务器的IP地址并记录PC1:
WWW服务器:
步骤2:在PC1上运行Wireshark捕获数据包,为了只捕获和实验内容有关的数据包,设置Wireshark的捕获条件对方主机的IP地址即步骤3:在PC1上执行ping命令,向
WWW服务器发送4500B的数据报文:
Ping -l 4500 –n 2。

步骤4:停止截获报文,将结果保存为IP分片-学号-姓名,并对截获的报文
进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以太网的MTU是多少?答:1500字节
(2) 对截获的报文分析,将属于同一ICMP请求报文的分片找出来,主机PC1向WWW服务器发送的ICMP请求报文分成了几个分片?答:四个分片,如图
(3) 若要让主机PC1向WWW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分为3个分片,则ping命令中的报文长度应为多大?为什么?答:长度应为:2961~4440,由图可知
(4) 将第二个ICMP请求报文的分片信息填入表。

ICMP请求报文分片信息
篇二:计算网络实验实验报告(樊国龙XX118015) 湖北文理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
实验报告
学院物电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 1211
学号 XX118015
姓名樊国龙
任课教师王福林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目的
1. 掌握以太网的报文格式
2. 掌握MAC地址的作用
3. 掌握MAC广播地址的作用
4. 掌握LLC帧报文格式
5. 掌握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1、两种不同的MAC帧格式
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DIX Ethernet V2标准;另一种是IEEE的802.3标准。

目前MAC 帧最常用的是以太网V2的格式。

下图画出了两种不同的MAC 帧格式
.
2、MAC层的硬件地址
?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它是数据帧在MAC层传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识符。

? 网卡从网络上收到一个 MAC 帧后,首先检查其MAC
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就收下;否则就将此帧丢弃。

这里“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即一个站点发送给另一个站点的帧。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即发送给所有站点的帧(全1地址)。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即发送给一部分站点的帧
实验步骤
练习一:编辑并发送LLC帧
本练习将主机A和B作为一组,主机C和D作为一组,主机E和F作为一组。

现仅以主机A和B为例,说明实验步骤。

1、主机A启动仿真编辑器,并编写一个LLC帧。

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和数据长度:可以填写001F。

类型和长度:可以填写001F。

控制字段:填写02。

用户定义数据/数据字段:AAAAAAABBBBBBBCCCCCCCDDDDDDD。

2、主机B重新开始捕获数据。

3、主机A发送编辑好的LLC帧。

4、主机B停止捕获数据,在捕获到的数据中查找主机A 所发送的LLC帧,并分析该帧内容。

? 简述“类型和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

答:类型和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这一字段定义为长度或类型字段。

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他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另一方面,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它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5、将第1步中主机A已编辑好的数据帧修改为“未编号帧”,重做第2、3、4步。

上机结果截图记录:
练习二: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
1、主机E启动仿真编辑器。

2、主机E编辑一个MAC帧,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主机E的MAC地址。

协议类型或数据长度:大于0x0600。

数据字段:编辑长度在46—1500字节之间的数据。

3、主机A、B、C、D、F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源MAC地址为主机E的MAC 地址)。

4、主机E发送已编辑好的数据帧。

5、主机A、B、C、D、F上停止捕获数据,察看捕获到的数据中是否含有主机E所发送的数据帧。

? 结合练习二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答:以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 地址时,发送数据的主机所发送数据被所有再此局域网上的主机接受,也就是这个地址代表所有局域网内其他主机的MAC地址,使发送数据主机以广播方式发送。

上机结果截图记录:
实验总结这次试验是计算机网络实验的第一个实验,熟悉仿真编辑器和协议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以太网的报文格式,同时,通过实验上机操作也知道MAC 地址的作用和MAC广播地址的作用,还掌握LLC帧文形式以及工作原理,另外也了解了MAC层的硬件地址,以及一些帧的结构组成,一些以前看都看不懂理论知识也有些了解了,我认为这一次的实验在我们接下来的实验中起到铺垫作用。

同时也通过实验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相信对我们以后是有很大帮助的。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篇三:实验10:两个S7-300的以太网通讯实验报告
实验10. 两个S7-300的以太网通讯
一、实验目的
实现两台S7-300通过以太网方式的通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台S7-300通过另一台S7-300对水箱进行PID控制。

二、实验设备
S7系列315-2PN/DP PLC两台,PC机一台,工业交换机X206一台,四容水箱装置一台,普通网线3根。

以太网网络结构图如下:
三、实验步骤
硬件组态及网络组态
1、在STEP7中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分别插入两个S7-300站,如下图所示:
打开“options”菜单下的“Set PG/PC Interface”选项,将通讯接口改为TCP/IP?本地网卡,如下图所示:
2、对SIMATIC 300(1)站点进行硬件组态
双击SIMATIC 300(1)站的Hardware选项,打开硬件组态画面,在画面中依次插入rack,CPU315-2PN/DP (订货号6ES7-2EH14-0AB0),双击CPU的PN-IO口,填写相应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并新组建一个工业以太网Ethernet(1),IP地址设定为,子网掩码为,完成后如下图所示:双击CPU315-2PN/DP,选“Cycle/Clock Memory”选项卡,勾选“Clock memory”,并设定为100,单位ms(因为S7-300系列CPU(CPU318除外)只支持OB35做为循环中断
组织块,而OB35循环中断的默认时间间隔为100ms),其作用在于为后续数据的发送提供时钟脉冲信号。

完成后如下图:硬件组态完成后的整体画面如下图所示
3、对SIMATIC 300(2)站点进行硬件组态
基本的组态步骤与1站相同,IP地址设定为,子网掩码,这两个模块作为水箱水位的接收和电机电压值的输出载体,并对上述两个模拟量做相应的模数、数模转换。

完成后的整体画面如下图:
分别将各站的硬件组态下载到相应的PLC中。

4
在SIMATIC Manager画面下选择Configur(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以太网实验报告)e network,即按钮,打开网络组态画面。

NetPro
会根据当前的组态情况自动生成网络组态画面。

选择SMATIC 300(1)站的CPU 315-2PN/DP,右键选择“Insert new connection”,如下图: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显示了可与1站建立连接的站点,选择2号站点,同时选择类型为“S7-connection”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