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原理和常见异常分析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特性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单体电池电压高(3.6V)、寿命长和可安全快速充电等特点。
1、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为了避免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电池过放电或过充电,在单体锂离子电池内设有三种安全机构。
第一个安全机构为PTC(正温度系数)元件,PTC的阻值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因而当电池内部的温度过高时,会自动切断负极与正极之间的电路;第二个安全措施是选择适当的隔板材料,当电池内温度上升到一定数值时,隔板上的微孔会自动溶解,从而使电池内的反应停止;第三个安全机构是设置安全阀,当电池内部的压力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安全阀将自动打开。
2、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为石墨晶体,正极活性物质为二氧化钴锂LiCoO2。
充、放电化学反应式为从反应式可以看出,锂永远以离子的形式出现,不会以金属的形式出现,所以这种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3、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特性(1)充电特性曲线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改进的恒压充电法。
其充电结束电压为4.2V。
(2)放电特性曲线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为2.7V。
采用1小时率、2小时率和5小时率放电时,放电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锂离子电池的放电特性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出,采用1小时率放电时,放电时间大约为1h。
采用5小时率放电时,放电时间大约为5h。
(3)充放电循环特性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从图上可以看出,经过300次充放电循环以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仍然可达到其额定值的85%以上。
(4)存储特性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锂离子电池存储后的剩余电量与存储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剩余容量与存储时间的关系当环境温度为-20℃时,存储6个月后,电池剩余容量仍可保持在额定容量的90%以上。
环境温度为20℃时,存储6个月后,电池的剩余容量仍可达到额定容量的70%以上。
锂离子电池存在的问题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重要电 池技术。然而,与其它技术一样,锂离子电池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其中一 些主要问题包括:
1. 安全问题: 锂离子电池有时可能发生过充电、过放电、过热等情况,导 致电池过热、发烟、甚至起火爆炸。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部的短 路、电解液泄漏、电池结构受损等原因引起的。
5. 资源问题: 锂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其供应受到地缘政治、资源 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锂资源 的有效利用和替代技术的发展。
6. 充电时间: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间通常战。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科技研究一直在不断努力解决这些挑战。新的电池技 术、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改进以及对电池制造和使用的更严格监管,都有 望缓解一些锂离子电池存在的问题。
2. 寿命问题: 锂离子电池的寿命通常受到充电和放电循环次数的限制。随 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池容量可能会逐渐下降,影响设备的使用时间。
3. 电池老化: 长时间使用后,电池可能会出现老化现象,导致性能下降。 电池老化可能是由于电解质的分解、电极材料结构变化等多种原因引起 的。
4. 能量密度限制: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但仍然存在一定限 制。对于一些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应用,如电动汽车,需要不断寻找提 高能量密度的新技术。
sci导师经验分享:锂离子电池常见问题、经典案例及解决思路汇总
sci导师经验分享:锂离子电池常见问题、经典案例及解决思路汇总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用的电池,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动车辆中。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锂离子电池常见问题、经典案例及解决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容量衰减问题容量衰减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常见问题,随着电池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池的容量会逐渐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电解液中溶解的锂逐渐损失、正极材料的结构变化、电解液的分解或者电极材料的脱层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延长电池的寿命,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电池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优化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来降低容量衰减的速度。
2. 过充和过放问题过充和过放是锂离子电池的另一个常见问题,过充会导致电池发热、气体产生,甚至发生爆炸;而过放则会导致电池损坏,降低电池的寿命。
为了避免过充和过放,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合适的保护电路,控制充放电电压和电流以及定期对电池进行检测和维护来解决这一问题。
3. 电池老化问题随着电池使用时间的增加,电池材料会发生老化,电池内阻会增加,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充电时间延长、电池温升增大等问题。
为了延长电池的寿命,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充放电速率、定期进行充放电循环、控制电池的工作温度等方法来减缓电池的老化速度。
4. 安全性问题安全性问题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虽然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工作电压的优点,但是一旦受到损坏或操作不当,就容易发生过热、短路、爆炸等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电池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通过加入保护电路、采用防爆设计、控制电池的温度和压力等方法来减少安全风险。
5. 充电速率问题充电速率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时候电池在快速充放电的情况下会产生热量增加、容量减少和寿命缩短等问题。
为了提高电池的充电速率,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电池材料、改进电池结构、调整充电控制策略等方法来提高电池的充电速率。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性能电池,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分析与故障机理
锂离子电池的失效分析与故障机理中国储能网讯:一、负极活性物质本文对负极材料失效机理的解析主要基于商业化的碳基材料。
虽然,新型负极材料,如硅、锡和一些氧化物,目前被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科研进展。
然而由于在锂离子脱嵌循环过程中,这些材料容易产生较大的体积膨胀,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
因此,还未能在商业化电池中广泛使用。
1 SEI膜的生成与生长在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体系中,电池的容量损失部分是来自于石墨与有机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石墨很容易与锂离子有机电解液发生电化学反应,特别是溶剂为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甲酯(DMC)。
当锂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化成阶段),负极的石墨与锂离子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并于石墨表面生成一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这会造成一部分的不可逆容量产生。
SEI膜能够透过Li+,保证了离子的传输,同时保护了活性物质,防止副反应的进一步发生,维持电池活性物质工作的稳定性。
但是,在电池后续的循环过程中,由于电极材料的不断膨胀与收缩导致新的活性位点暴露出来,这会引起一种连续性的损耗失效机制,即电池的容量不断下降。
这种失效机理可归结于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还原过程,表现为SEI膜厚度的不断增加。
因此,对SEI膜化学组份及形貌的研究能够更深入的了解锂离子电池容量和功率下降的原因。
近年来,研究者们尝试通过对小型电池体系的拆解实验来研究SEI 膜的性质。
电池的拆解过程需要在无水无氧的惰性气体手套箱中进行(<5 ppm)。
电池拆解后,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技术(NMR)、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吸收光谱(XAF),以及红外(FTIR)和拉曼(Raman)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SEI膜的厚度、形貌、组成、生长过程及机理等。
尽管许多测试手段已被用于表征SEI膜,但是利用更加先进且直接的方式来表征SEI膜在电池中生长的实际模型,仍然是迫切需求的。
锂离子电池基础与常见失效分析(20110805training,Ding)
杂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目前LFP粉料的磁性物质含量控制在10PPM以下。
杂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2、杂质对正极粉料的影响机理
杂质的检测和来源
来源1、原材料
杂质的检测和来源
来源2、电池制造过程
杂质的检测和来源
3. 环境粉尘的标准和检测
杂质的检测和来源
4. 原材料杂质的检测
杂质的检测和来源
5. 电池制造过程的杂质引入
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组成—负极材料 中间相碳微球(MCMB) MCMB其整体外形呈现球形,为高度 有序的层面结构。它由日本的大阪煤气 公司最先开发生产的。 其在结构和形态方面也具有特有的优势: (力迈动力电池上主要的负极材料)
(1) MCMB本身具有颗粒均匀、比表面积小、呈球状结构、表面光滑的特点。堆积 密度大,可以实现紧密填充,制作体积比容量更高的电池; (2)比表面积小,减少了充电时电解液在其表面生成SEI膜等副反应引起的不可逆容 量损失,还可以提高安全性; (3) 相比人造石墨,MCMB的球形结构可以使锂离子从各个方向上脱出和嵌入,人 造石墨的层状结构在电极制备过程中容易发生择优取向,增加锂离子向石墨层 中扩散的阻力,故MCMB高倍率性能和低温放电性能能显著提高。
杂质的检测和来源
6. 电池制造过程的杂质引入
第三部分 主要失效模式分析
失效模式分析—电极
电极: 对于生产来说,电极控制的几个基本要素分为尺寸,涂敷量,碾压密 度,毛刺等。 尺寸: 决定电池的容量和极组结构(正负极尺寸是如何设计的?); 涂敷量:衡量电池的活性物质的多少,也就决定了电池的容量特性,同时正 负极的匹配程度也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毛刺: 毛刺是各个电池厂家都严格控制的一个影响电池安全质量的重要因素。 浆料固含量:影响电极涂覆过程(如温区、风速、涂覆速度)、极片粘结力、 浆料均一性 粘度:涂敷量的一致性、浆料的均一性、极片粘结力 涂覆温区风速:极片粘结力、极片浸润性、电池内阻、循环 黑白度:极片粘结力、极片浸润性,和粘结力有正相关关系 颗粒、划痕、气泡(正极白点、负极黑点、漏箔):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
锂离子电池原理、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锂离子电池原理、常见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和充电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知识一般而言,锂离子电池有三部分构成:1.锂离子电芯2.保护电路(PCM)3.外壳即胶壳分类从锂离子电池与手机配合情况来看,一般分为外臵电池和内臵电池,这种叫法很容易理解,外臵电池就是直接装在手上背面,如: MOTOROLA 191,SAMSUNG 系列等;而内臵电池就是装入手机后,还另有一个外壳把其扣在手机电池内,如:MOTOROLA 998,8088,NOKIA的大部分机型1.外臵电池外臵电池的封装形式有超声波焊接和卡扣两种:1.1超声波焊接外壳这种封装形式的电池外壳均有底面壳之分,材料一般为ABS+PC料,面壳一般喷油处理,代表型号有 :MOTOROLA 191,SAMSUNG 系列,原装电池的外壳经喷油处理后长期使用一般不会磨花,而一些品牌电池或水货电池用上几天外壳喷油就开始脱落了.其原因为:手机电池的外壳较便宜,而喷油处理的成本一般为外壳的几倍(好一点的),这样处理一般有三道工序:喷光油(打底),喷油(形成颜色),再喷亮油(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而一些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就省去了第一和第三道工序,这样成本就很低了.超声波焊塑机焊接有了好的超声波焊塑机不够的,是否能够焊接OK,还与外壳的材料和焊塑机参数设臵有很大关系,外壳方面主要与生产厂家的水口料掺杂情况有关,而参数设臵则需自己摸索,由于涉及到公司一些技术资料,在这里不便多讲.1.2卡扣式卡扣式电池的原理为底面壳设计时形成卡扣式,其一般为一次性,如果卡好后用户强行折开的话,就无法复原,不过这对于生产厂家来讲不是很大的难度(卡好后再折开),其代表型号有:爱立信788,MOTOROLA V66.2.内臵电池内臵电池的封形式也有两种,超声波焊接和包标(使用商标将电池全部包起)超声波焊接的电池主要有:NOKIA 8210,8250,8310,7210等.包标的电池就很多了,如前两年很浒的MOTO998 ,8088了.锂离子电池原理及工艺流程一、原理1.0 正极构造LiCoO2(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正极2.0 负极构造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箔)负极电芯的构造电芯的正极是LiCoO2加导电剂和粘合剂,涂在铝箔上形成正极板,负极是层状石墨加导电剂及粘合剂涂在铜箔基带上,目前比较先进的负极层状石墨颗粒已采用纳米碳。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引言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的重要能源储存技术。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化学性质和结构,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热失控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
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来实现电荷和放电的装置。
它的基本构成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如锰酸锂)迁移到负极材料(如石墨),同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实现了电荷的储存。
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迁移到正极,释放出储存的电荷。
2.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原因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是指电池在使用、充电或储存过程中突然产生过热、燃烧或爆炸等现象。
热失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过充电和过放电当锂离子电池过充电或过放电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会失去平衡,导致电池产生异常的热量,进而引发热失控。
2.2 过高温度锂离子电池在过高温度下容易发生热失控。
高温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电池的内阻,导致电池内部产生更多的热量,形成恶性循环。
2.3 机械损伤锂离子电池的外壳被损伤或穿刺时,可能导致电池内部正负极短路,引发大量的电流放电,产生剧烈的热量,导致热失控。
2.4 不当使用和储存不当使用和储存锂离子电池,如长时间高温环境下存放、使用不符合规范的充电器等,也会增加热失控的风险。
3.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可能引发以下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3.1 安全风险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可能导致电池燃烧、爆炸,释放出有害气体和物质,对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3.2 能量损失热失控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活性物质损失,电池容量下降,从而影响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
3.3 经济损失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的事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经济损失。
4.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安全措施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问题,减少安全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4.1 温度控制在电池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控制电池的工作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锂离子电池ocv常见故障
锂离子电池ocv常见故障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电池类型之一,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开路电压(OCV)问题。
本文将从人类视角出发,向读者介绍锂离子电池OCV常见故障,并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电池自放电速度过快锂离子电池在长时间不使用时会出现自放电现象,即电池的电量会慢慢减少。
然而,如果电池的自放电速度过快,就会导致电池的OCV下降,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电池内部的自放电反应过程不完全,导致电池内部存在电池极化现象。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优化电池材料和电池结构,减少电池的自放电速度。
二、电池内阻过大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材料的老化、电池结构的损坏等原因导致电池内阻增加。
当电池内阻过大时,电池的OCV会下降,从而降低电池的输出电压和容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优化电池的制造工艺,提高电池材料的质量,减少电池内阻的增加。
三、电池过充或过放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充电过程不当或放电过程超过电池的额定电压范围,就会导致电池的过充或过放现象。
过充或过放会引起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导致电池容量的下降和电池性能的降低。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合理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避免过充或过放。
四、电池老化锂离子电池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电池容量下降、内阻增加等现象,这是因为电池材料的老化和电池结构的损坏所致。
电池老化会导致电池OCV的下降,从而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及时更换老化的电池,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多种OCV常见故障,如自放电速度过快、电池内阻过大、电池过充或过放以及电池老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优化电池材料和电池结构,合理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并及时更换老化的电池。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锂离子电池的正常使用和性能。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及安全性分析
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及安全性分析一、锂离子电池的介绍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主要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重量轻等优点,使得其被广泛应用。
锂离子电池是指以锂离子为正极电极材料的电池,其正负极由不同材料组成,通过电极间的离子交换来储存和释放能量。
二、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是指在异常情况下电池内部发生自身反应,不可逆的产生大量热量和气体,最终导致电池爆炸和火灾的现象。
热失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和制造缺陷。
电池在设计和制造时存在缺陷,比如电池内部正负极隔膜的损坏或者不存在,正极物质的含量过高等,这些因素都会加剧热失控的风险。
2.过充和过放。
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如果充电过度或者放电过度,就会发生热失控的现象。
3.温度过高。
在高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风险会大大增加。
三、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措施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现象,目前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包括:1.电池设计和制造中的安全措施。
电池设计和制造中,需要考虑到电池的热失控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例如,在电池内部加装隔膜来避免正负极的直接接触。
2.电池的充放电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需要通过充放电管理系统来控制电池的电量,并及时停止充电或者放电,避免造成热失控。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让电池过度受热或者受力。
3.热失控事件处理措施。
如果发生了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事件,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用泡沫灭火器将火源扑灭,以及尽量远离火灾现场,避免被火灾伤害。
四、结语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电池,但是其热失控问题也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领域。
对于热失控现象,需要从电池的设计和制造、使用以及应对方面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有效地减少热失控事件的发生。
电动车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常见问题解析
电动车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常见问题解析第一章:锂电池工作原理锂电池是一种使用锂金属或锂离子作为阳极材料的电池。
相比其他电池,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锂电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反应中的锂离子在电池的两极之间传递。
锂电池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正极、负极和电解液。
正极通常由锂离子化合物构成,负极由碳或其他材料制成。
在充电状态下,锂离子从正极向负极移动;在放电状态下,锂离子则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电解液在电池中传递离子,并在放电和充电状态下维持系统的平衡。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 充电状态下,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均被充满能量;2. 在放电状态下,电池的化学反应开始发生,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3. 锂离子在电池的两极之间移动,这个过程会导致电流产生;4. 在复充电状态下,电池会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将离子返回到它们最初的位置,从而准备下一次放电。
第二章:锂电池常见问题解析1. 为什么锂电池充电快,但放电时间短?一般来说,锂电池充电时间比其他电池要快,但放电时间比较短的因素通常是锂电池的成本和使用环境的限制。
锂电池的成本比其他电池更高,在设计电池时,电力密度与能量密度之间的平衡点也需要考虑。
此外,温度、湿度和使用频率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锂电池的寿命和性能。
2. 如何扩展锂电池的寿命?为了延长锂电池的寿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避免过度放电。
当电量低于20%时,应尽可能及时充电。
·避免过度充电。
当电池充满时,应尽快断开充电器。
·避免高温和低温环境。
锂电池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会受到影响。
·避免震动和剧烈运动。
震动和冲击会损坏锂电池,从而影响电池寿命。
3. 为什么锂电池损坏后会发生火灾?锂电池损坏后可能会发生火灾的原因是锂电池中的电解质液体可能会泄漏出来而导致短路和高温。
这种情况下,锂电池中的锂离子和电解质液体反应会导致产生气体,同时电解质液体的分解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从而导致火灾。
锂电池发鼓胀气和爆炸原因分析
锂电池发鼓胀气和爆炸原因分析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一、锂离子电池特性锂是化学周期表上直径最小也最活泼的金属。
体积小所以容量密度高,广受消费者与工程师欢迎。
但是,化学特性太活泼,则带来了极高的危险性。
锂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时,会与氧气产生激烈的氧化反应而爆炸。
为了提升安全性及电压,科学家们发明了用石墨及钴酸锂等材料来储存锂原子。
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形成了奈米等级的细小储存格子,可用来储存锂原子。
这样一来,即使是电池外壳破裂,氧气进入,也会因氧分子太大,进不了这些细小的储存格,使得锂原子不会与氧气接触而避免爆炸。
锂离子电池的这种原理,使得人们在获得它高容量密度的同时,也达到安全的目的。
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正极的锂原子会丧失电子,氧化为锂离子。
锂离子经由电解液游到负极去,进入负极的储存格,并获得一个电子,还原为锂原子。
放电时,整个程序倒过来。
为了防止电池的正负极直接碰触而短路,电池内会再加上一种拥有众多细孔的隔膜纸,来防止短路。
好的隔膜纸还可以在电池温度过高时,自动关闭细孔,让锂离子无法穿越,以自废武功,防止危险发生。
保护措施:锂电池电芯过充到电压高于后,会开始产生副作用。
过充电压愈高,危险性也跟着愈高。
锂电芯电压高于后,正极材料内剩下的锂原子数量不到一半,此时储存格常会垮掉,让电池容量产生永久性的下降。
如果继续充电,由于负极的储存格已经装满了锂原子,后续的锂金属会堆积于负极材料表面。
这些锂原子会由负极表面往锂离子来的方向长出树枝状结晶。
这些锂金属结晶会穿过隔膜纸,使正负极短路。
有时在短路发生前电池就先爆炸,这是因为在过充过程,电解液等材料会裂解产生气体,使得电池外壳或压力阀鼓涨破裂,让氧气进去与堆积在负极表面的锂原子反应,进而爆炸。
锂电池常见异常已原因分析
锂电池常见异常已原因分析锂电池常见异常及原因分析锂电池是一种常用的电池类型,具有容量大、重量轻、充电效率高等优点。
然而,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容量下降、短路、过放、过充等。
以下将对锂电池常见异常进行分析,并解释其原因。
1. 容量下降:锂电池的容量下降是指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储存的电荷量逐渐减少。
这可能是由于电池老化、内阻增加、正负极材料损耗等造成的。
锂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会导致电势衰减,从而减小电池的可用电量。
2. 短路:短路是指电池的正负极之间出现直接连接,导致电流过大、电池发热、甚至爆炸。
短路可能是由电池外部金属导体接触引起的,也可能是电池内部隔膜破裂导致的。
短路会导致锂电池失去控制,释放出大量能量,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3. 过放:过放是指使用过程中将电池放电至低于安全允许电压的情况。
过放会导致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产生结构性破坏,电池容量急剧下降甚至无法再充电。
过度放电会导致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脱嵌过度,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失去平衡。
4. 过充:过充是指将电池充电至高于安全允许电压的情况。
过充会导致电池内部腐蚀,甚至引发严重事故,如燃烧、爆炸等。
过度充电会导致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嵌入过度,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失去平衡。
5. 内阻增加:电池的内阻指的是电池内部的电流传递阻力。
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以及电池材料的老化都会增加电池的内阻。
内阻增加会导致电池放电过程中能量损失加大,使得电池容量下降。
6. 温度异常: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但如果温度过高,就很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
温度异常可能是由于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反应放热过多,或者电池外部环境温度过高等原因引起的。
综上所述,锂电池常见异常的原因主要是锂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性破损、化学反应失去平衡等。
同时,不当的使用和充放电操作也会导致锂电池异常。
为了保证锂电池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正确使用锂电池,避免过放、过充和短路的情况发生,并要注意控制电池的使用温度,确保电池的正常工作。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原理及火灾特征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原理及火灾特征1、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原理锂电池由于自身制造缺陷,或受外界温度、机械、充电异常等激励,电池内部会发生不可逆的副反应,如SEI膜分解、正极材料分解和电解液的分解,产生大量热,并释放出小分子气体。
由于反应剧烈,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传递到电池外部,引起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急剧上升,而温度的上升又会极大地加速副反应的进行,产生更大量的热和气体,此时电池进入无法控制的自加速状态,即所谓的热失控。
热失控是锂电池内部发生的剧烈不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伴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急剧升高,宏观表现为喷射状火焰特征,反应速度快,火焰强度大。
引起电池热失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碰撞原因导致的热失控电动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碰撞,而强烈的外力因素也会同时作用到锂离子电池,使得锂离子电池外部壳体变形、破损,电池本身的配件被移位或损坏,电池的隔膜被撕裂导致电池内部短路,易燃的电解质泄漏出来。
在所有的碰撞伤害对电池性能产生的破坏中,最为严重的当属穿刺伤害,严重的穿刺伤害会直接插入电池本体,造成电池的正负极直接短路并加剧热量集中生成爆发,引起发热失控,严重破坏电池的正常性。
(2)使用不当导致的热失控使用不当也是引起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充电过度、放电过度、外部短路等几大原因。
相较于外部短路和充电过度,放电过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危害相对较小,放电过程中的锂枝晶增长会降低电池的安全性,间接增加热失控的概率。
外部短路时,电池的热量不能有效散去,电池温度升高并引发热失控。
充电过度是对锂离子电池危害最大也是引起电池热失控最主要的原因,充电过度会造成过量的锂嵌入,锂枝晶在阳极表面生长,锂的过度脱嵌导致阴极结构因发热和氧释放而崩溃,氧气的释放会加速电解质的分解,从而产生大量气体,随着内部压力的增加让排气阀打开,电池开始排气。
此时,电芯中的活性物质与空气接触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导致电池燃烧起火。
锂离子电池异常总结汇报
锂离子电池异常总结汇报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电池类型,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在移动通信、电动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一些异常情况,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对锂离子电池的异常情况进行总结和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
下面是对锂离子电池常见异常情况的总结和分析汇报。
首先,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容量衰减。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时间的增加,其容量会逐渐下降,导致电池的续航能力降低。
这是由于锂离子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不可逆性,以及锂离子与电解液中金属离子之间的反应造成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是优化电池的使用和充电方式,避免电池过度放电和过度充电,并定期进行电池健康检测和维护。
其次,锂离子电池在过充和过放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过充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温度升高,进一步导致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增加了电池发生短路和火灾的风险。
过放则会导致电池内部的锂离子浓度过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电荷,从而降低了电池性能,甚至会引起电池的极化。
为了避免这些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监控和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例如使用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保护电路等。
第三,锂离子电池在高温环境下易产生热失控问题。
锂离子电池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通常在0~45℃之间,超过这个范围,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加速,产生大量热量,进而引发热失控和火灾。
因此,在热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在电池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增加散热装置、使用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系统等,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四,锂离子电池可能存在内部短路问题。
内部短路通常是由于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接触或导电填料的故障所引起的。
内部短路会导致电池过度放电,产生大量热量,引发电池热失控和火灾。
锂离子电池原理常见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汇总
锂离子电池原理常见不良项目及成因涂布方法汇总一、锂离子电池原理1.正极:通常采用锂化合物(如LiCoO2、LiFePO4)作为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能嵌入或释放锂离子。
2.负极:通常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能嵌入或释放锂离子。
3.电解液:电解液是锂离子传输的介质,通常由有机溶剂和一种锂盐组成。
4.隔膜:隔膜起到隔离正负极的作用,防止短路。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嵌出,经过电解液迁移到负极材料中嵌入。
在放电过程中,则反之。
正负极嵌入或嵌出锂离子的过程伴随着电子的流动,从而产生电能。
二、常见不良项目及成因1.容量衰减: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随着使用次数和充放电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衰减。
这是由于正负极材料的脱钠和脱锂导致的。
2.电池发热:电池发热可能是由于不均匀的电池放电、充电导致的。
3.电池容量不匹配:电池组中的不同电池单体之间容量差异较大,导致一些单体的电压和容量迅速下降。
4.短路:短路可能是由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遭受外来损坏,引起正负极的直接连接。
以上这些不良项目的成因多是因为电池的设计不合理、材料不理想或使用环境不恰当等因素导致的。
三、涂布方法1.滚涂法:滚涂法是一种常用的涂布方法,通过将浆料涂刷在转动的滚筒上,然后将电极片从滚筒上剥离,完成正负极材料的涂布。
2.刮涂法:刮涂法是将浆料用刮刀均匀地涂抹在电极片上,然后通过烘干等工艺固化材料。
3.喷涂法:喷涂法是利用高速风切割浆料,将其喷射到电极片上,在快速干燥后,形成均匀的材料膜。
以上这些涂布方法各有优缺点,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电池设计的要求以及制造工艺的实际条件。
总结: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类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正负极的嵌入和嵌出实现充放电过程。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项目,如容量衰减、发热等,其成因多与设计、材料、使用环境等因素有关。
涂布方法有滚涂法、刮涂法和喷涂法等,选用何种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和制造工艺。
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分析及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分析及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锂离子电池成为了广泛使用的能源储存设备。
然而,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对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带来了一定限制。
为了更好地延长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便于对其进行智能故障诊断,研究其失效机理及相应的故障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分析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探讨其故障诊断方法。
一、锂离子电池失效机理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主要包括极化反应、腐蚀、容量衰减、热失控等几个方面。
1、极化反应极化反应指的是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在放电与充电过程中的反应。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会脱出氧化物的氧气,负极会吸收氢气。
在放电过程中,正极则会吸收氢气,负极会释放氧气。
随着放充电次数的增加,正负极的催化剂逐渐稀释,极化反应也逐渐减弱。
当催化剂过度稀释时,极化反应会明显加剧,导致电池能量密度下降、循环寿命减短等失效现象。
2、腐蚀腐蚀指的是锂离子电池内部金属材料受到电解液中物质的侵蚀。
在电池的循环放充电过程中,电解液会与金属材料相互作用,导致金属产生氧化、腐蚀、岛状脱落等现象。
腐蚀会导致电池的内阻增大,导致电池变得不稳定,容易出现过热等故障。
3、容量衰减容量衰减是指锂离子电池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容量的逐渐下降。
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包括正电极、负电极的材料老化,同时,电解液中的有机物质会在充放电时逐渐分解生成固体沉淀物,导致电池内阻增加、容量瓶颈等现象。
4、热失控热失控是指电池内部因为本身设计、制造质量问题或外界因素等因素导致电池本身的热效应无法控制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电池容易因为内部温度升高而引起熔融、燃烧等不可逆的严重故障。
二、智能故障诊断方法针对锂离子电池的失效机理,可以采用一些智能故障诊断方法以便及时识别及解决电池故障。
1、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指的是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通过对电池参数的实时监测以及对比分析来判断电池性能是否开始出现下降。
锂离子电池原理及不良项原因
锂离子电池原理及不良项原因一、原理1.0 正极构造LiCoO2(钴酸锂)+导电剂(导电石墨/乙炔黑)+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2.0 负极构造油性料:石墨+导电剂(导电石墨/乙炔黑) +粘合剂(PVDF)+集流体(铜箔)水性料:石墨+导电剂(导电石墨/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集流体(铜箔)3.0工作原理3.1 充电过程如上图一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子e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正锂离子Li+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负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LiCoO2=充电=Li1-xCoO2+Xli++Xe(电子)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3.2放电过程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
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电子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
电子和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不同,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过电子导体跑到正极,锂离子Li+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二、电池不良项目及成因:1.容量低产生原因:a. 附料量偏少;b. 极片两面附料量相差较大;c. 极片断裂;d. 电解液少;e. 电解液电导率低;f. 正极与负极配片未配好;g. 隔膜孔隙率小;h. 胶粘剂老化→附料脱落;i.卷芯超厚(未烘干或电解液未渗透)j. 分容时未充满电;k. 正负极材料比容量小。
2.内阻高产生原因:a. 负极片与极耳虚焊;b. 正极片与极耳虚焊;c. 正极耳与盖帽虚焊;d. 负极耳与壳虚焊;e. 铆钉与压板接触内阻大;f. 正极未加导电剂;g. 电解液没有锂盐;h. 电池曾经发生短路;i. 隔膜纸孔隙率小。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已成为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行业的主流电池。
然而,锂离子电池却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包括过充、过放、短路、过热等问题。
这些问题一旦发生,会导致电池着火、爆炸甚至波及周围环境,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风险。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原理、结构、工作模式、安全隐患及其危害、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以期提高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意识,预防事故的发生。
1. 锂离子电池原理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化学反应型电池,以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产生电能。
其原理是将锂离子嵌入或脱出电极物质导致化学反应,同时在电极和电解质中形成电荷,以产生电能。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一般采用钴酸锂、锰酸锂或磷酸铁锂等材料,负极则采用石墨或硅等材料,电解质一般采用乙烯碳酸二甲酯等有机溶剂。
2. 锂离子电池结构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组成结构为正、负极与隔膜,正、负极间隔离的是电解质。
电池壳体或外壳也是其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
电池的具体种类和用途不同,其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3. 锂离子电池工作模式锂离子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正负极内部的化学能被转化为电能,同时,随着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运移,电极材料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充电时,与放电过程相反,我们就可以把锂离子从负极中输送到正极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电池的化学反应发生相反反应,反应会转化电能为化学能。
4.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及其危害(1)短路短路是锂离子电池最常见的安全问题。
它的形成可能来自于电池内部或外部,例如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极化或锂片碎裂等。
(2)过充过充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压力升高,从而导致电池体膨胀,同时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也会加剧。
一旦达到了电池的极限,电池会迅速升温,最终导致起火、炸裂。
(3)过放过度放电会使电池的容量减少,同时还可能导致电池过度加热、电解液分解,加速电池老化。
(4)高温当电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电解质会分解,气体释放,电池迅速升温,从而导致电池起火、爆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由av1470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一, 原理 1.0 正极构造 LiCoO2( 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 正极 2.0 负极构造 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箔) 负极 3.0 工作原理 3.1 充电过程 如上图一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子 e 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 正锂离子 Li+ 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 "游泳"到达负极,与早 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LiCoO2= 充电=Li1-xCoO2+Xli++Xe(电子)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6C+XLi++Xe=====LixC6 3.2 电池放电过程 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 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 电子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电子和 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不 同,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过电子导体跑到正极,锂离子 Li+ 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 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二, 工艺流程 三, 电池不良项目及成因: 1.容量低 产生原因: a. 附料量偏少; b. 极片两面附料量相差较大; c. 极片断裂; d. 电解液少; e. 电解液电导率低; f. 正极与负极配片未配好; g. 隔膜孔隙率小; h. 胶粘剂老化→附料脱落; i. 卷芯超厚(未烘干或电解液未 渗透) j. 分容时未充满电; k. 正负极材料比容量小. 2.内阻高 产生原因: a. 负极片与极耳虚焊; b. 正极片与极耳虚焊; c. 正极耳与盖帽虚焊; d. 负极耳与壳虚焊; e. 铆钉与压板接触内阻大; f. 正极未加导电剂; g. 电解液没有锂盐; h. 电池曾经发生短路; i. 隔膜纸孔隙率小. 3.电压低 产生原因: a. 副反应(电解液分解;正极有杂质;有水) ; b. 未化成好(SEI 膜未形成安全) ; c. 客户的线路板漏电(指客户加工后送回的电芯) ; d. 客户未按要求点焊(客户加 工后的电芯) ; e. 毛刺; f. 微短路; g. 负极产生枝晶. 4.超厚 产生超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a. 焊缝漏气; b. 电解液分解; c. 未烘干水分; d. 盖帽密封性差; e. 壳壁太厚; f. 壳太厚; g. 卷芯太厚(附料太多;极片未压实;隔膜太厚). 5.成因有以下几点 a. 未化成好(SEI 膜不完整,致密) b. 烘烤温度过高→粘合剂老化→脱料; ; c. 负极比容量低;d. 正极附料多而负极附料少;e. 盖帽漏气,焊缝漏气; f. 电解液分解,电导率降低. 6.爆炸 a. 分容柜有故障(造成过充) b. 隔膜闭合效应差; ; c. 内部短路 7.短路 锂离子电池原理及工艺流程 来源:网络 作者:模型淘宝 发布时间:2007-05-04 锂 离子电池原理及工艺流程 一, 原理 1.0 正极构造 LiCoO2( 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 正极 2.0 负极构造 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箔) 负极 3.0 工作原理 3.1 充电过程 如上图一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子 e 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 正锂离子 Li+ 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 "游泳"到达负极,与早 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LiCoO2= 充电=Li1-xCoO2+Xli++Xe(电子)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6C+XLi++Xe=====LixC6 3.2 电池放电过程 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 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 电子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电子和 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不 同,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过电子导体跑到正极,锂离子 Li+ 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 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二, 工艺流程 三, 电池不良项目及成因: 1.容量低 产生原因: a. 附料量偏少; b. 极片两面附料量相差较大; c. 极片断裂; d. 电解液少; e. 电解液电导率低; f. 正极与负极配片未配好; g. 隔膜孔隙率小; h. 胶粘剂老化→附料脱落; i. 卷芯超厚(未烘干或电解液未 渗透) j. 分容时未充满电; k. 正负极材料比容量小. 2.内阻高 产生原因: a. 负极片与极耳虚焊; b. 正极片与极耳虚焊; c. 正极耳与盖帽虚焊; d. 负极耳与壳虚焊; e. 铆钉与压板接触内阻大; f. 正极未加导电剂; g. 电解液没有锂盐; h. 电池曾经发生短路; i. 隔膜纸孔隙率小. 3.电压低 产生原因: a. 副反应(电解液分解;正极有杂质;有水) ; b. 未化成好(SEI 膜未形成安全) ; c. 客户的线路板漏电(指客户加工后送回的电芯) ; d. 客户未按要求点焊(客户加 工后的电芯) ; e. 毛刺; f. 微短路; g. 负极产生枝晶. 4.超厚 产生超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a. 焊缝漏气; b. 电解液分解; c. 未烘干水分; d. 盖帽密封性差; e. 壳壁太厚; f. 壳太厚; g. 卷芯太厚(附料太多;极片未压实;隔膜太厚). 5.成因有以下几点 a. 未化成好(SEI 膜不完整,致密) b. 烘烤温度过高→粘合剂老化→脱料; ; c. 负极比容量低;d. 正极附料多而负极附料少;e. 盖帽漏气,焊缝漏气; f. 电解液分解,电导率降低. 6.爆炸 a. 分容柜有故障(造成过充) b. 隔膜闭合效应差; ; c. 内部短路 7.短路 a. 料尘; d. 卷绕不齐; b. 装壳时装破; c. 尺刮(小隔膜纸太小或未垫好); e. 没包好; f. 隔膜有洞; g. 毛刺 8.断路 a) 极耳与铆钉未焊好,或者有效焊点面积小; b) 连接片断裂(连接片太短或与极片点焊时焊得太靠下) (阅读次数: ) a. 料尘; d. 卷绕不齐; b. 装壳时装破; c. 尺刮(小隔膜纸太小或未垫好); e. 没包好; f. 隔膜有洞; g. 毛刺 8.断路 a) 极耳与铆钉未焊好,或者有效焊点面积小; b) 连接片断裂(连接片太短或与极片点焊时焊得太靠下) 1本文由253116887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一、 原理 1.0 正极构造 LiCoO2( 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 正极 2.0 负极构造 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箔) 负极 3.0 工作原理 3.1 充电过程 如上图一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子 e 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 正锂离子 Li+ 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 “游泳”到达负极,与早 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LiCoO2= 充电=Li1-xCoO2+Xli++Xe(电子)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6C+XLi++Xe=====LixC6 3.2 电池放电过程 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 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
由此可知,只要负极上的 电子不能从负极跑到正极,电池就不会放电。
电子和 Li+都是同时行动的,方向相同但路不 同,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过电子导体跑到正极,锂离子 Li+ 从负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 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游泳”到达正极,与早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二、 工艺流程 三、 电池不良项目及成因: 1.容量低 产生原因: a. 附料量偏少; b. 极片两面附料量相差较大; c. 极片断裂; d. 电解液少; e. 电解液电导率低; f. 正极与负极配片未配好; g. 隔膜孔隙率小; h. 胶粘剂老化→附料脱落; i. 卷芯超厚(未烘干或电解液未 渗透) j. 分容时未充满电; k. 正负极材料比容量小。
2.内阻高 产生原因: a. 负极片与极耳虚焊; b. 正极片与极耳虚焊; c. 正极耳与盖帽虚焊; d. 负极耳与壳虚焊; e. 铆钉与压板接触内阻大; f. 正极未加导电剂; g. 电解液没有锂盐; h. 电池曾经发生短路; i. 隔膜纸孔隙率小。
3.电压低 产生原因: a. 副反应(电解液分解;正极有杂质;有水) ; b. 未化成好(SEI 膜未形成安全) ; c. 客户的线路板漏电(指客户加工后送回的电芯) ; d. 客户未按要求点焊(客户加 工后的电芯) ; e. 毛刺; f. 微短路; g. 负极产生枝晶。
4.超厚 产生超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a. 焊缝漏气; b. 电解液分解; c. 未烘干水分; d. 盖帽密封性差; e. 壳壁太厚; f. 壳太厚; g. 卷芯太厚(附料太多;极片未压实;隔膜太厚)。
5.成因有以下几点 a. 未化成好(SEI 膜不完整、致密) b. 烘烤温度过高→粘合剂老化→脱料; ; c. 负极比容量低;d. 正极附料多而负极附料少;e. 盖帽漏气,焊缝漏气; f. 电解液分解,电导率降低。
6.爆炸 a. 分容柜有故障(造成过充) b. 隔膜闭合效应差; ; c. 内部短路 7.短路 锂离子电池原理及工艺流程 来源:网络 作者:模型淘宝 发布时间:2007-05-04 锂 离子电池原理及工艺流程 一、 原理 1.0 正极构造 LiCoO2( 钴酸锂)+导电剂(乙炔黑)+粘合剂(PVDF)+集流体(铝箔) 正极 2.0 负极构造 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CMC)+粘结剂(SBR)+ 集流体(铜箔) 负极 3.0 工作原理 3.1 充电过程 如上图一个电源给电池充电,此时正极上的电子 e 从通过外部电路跑到负极上, 正锂离子 Li+ 从正极“跳进”电解液里,“爬过”隔膜上弯弯曲曲的小洞, “游泳”到达负极,与早 就跑过来的电子结合在一起。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LiCoO2= 充电=Li1-xCoO2+Xli++Xe(电子)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6C+XLi++Xe=====LixC6 3.2 电池放电过程 放电有恒流放电和恒阻放电,恒流放电其实是在外电路加一个可以随电压变化而变化的可变 电阻,恒阻放电的实质都是在电池正负极加一个电阻让电子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