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指导手册
厌氧好氧的生化调试1

厌氧好氧的生化调试1南京德磊科技有限公司厌氧好氧的生化调试一、厌氧的生化调试1. 厌氧的生化调试准备1.1 厌氧的生化调试概念及原理厌氧处理是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通常需要时间较长。
厌氧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不需另加氧源,故运行费用低。
此外,它还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等优点。
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
但通过对新型构筑物的研究开发,其容积可缩小。
此外,为维持较高的反应速度,需维持较高的反应温度,就要消耗能源。
图一厌氧的生化调试原理1.2 厌氧的生化调试所需仪器根据厌氧生化调试工艺原理,需要测量的有:pH值,COD,温度。
根据工艺原理,所需测量仪器为:COD检测仪、NH3-N检测仪、pH检测仪、BOD检测仪、DO检测仪、温度计、潜水泵(配软管)、SS。
1.3 厌氧生化调试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完成厌氧的生化调试需要2-3人,其中各人分工为:一人负责检测,检测内容包括pH值,COD,温度等;一人负责调试巡查,一旦发生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一人负责调水,进水量的控制和污泥量的控制。
1.4 厌氧生化调试备料厌氧的生化调试所需菌种,营养液(葡萄糖、N、P等),Na2CO3等。
2.厌氧的生化调试运行2.1 厌氧的生化调试影响因素(1)温度。
厌氧废水处理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类。
迄今大多数厌氧废水处理系统在中温范围运行,在此范围温度每升高10℃,厌氧反应速度约增加一倍。
中温工艺以30-40℃最为常见,其最佳处理温度在35-40℃间。
高温工艺多在50-60℃间运行。
在上述范围内,温度的微小波动(如1-3℃)对厌氧工艺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如果温度下降幅度过大(超过5℃),则由于污泥活力的降低,反应器的负荷也应当降低以防止由于过负荷引起反应器酸积累等问题,即我们常说的“酸化”,否则沼气产量会明显下降,甚至停止产生,与此同时挥发酸积累,出水pH下降,COD值升高。
厌氧工艺调试规程

厌氧工艺单元调试规程1.目的为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厌氧工艺调试工作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合理性,并避免调试过程中误操作的产生使调试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2.1本规程适用于厌氧生化工艺处理单元,工艺均为工程应用化较多的。
2.2厌氧工艺的工艺控制较严格,普通工艺控制参数各工艺均可执行,其它工艺控制参数可参照本规程所编制的执标并结合该工艺的自身特点,确定最终所执行的工艺控制参数3.工作程序3.1 工艺调试技术要求调试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转状况,检测工艺控制点参数,通过化验分析、工艺条件控制、感观指标等及时掌握水处理的变化情况。
调试中应当做到如下的技术要求:1)调试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可研报告和相关说明书,认真阅读并了解整个工程项目概况。
熟悉工艺单元的工艺参数、设备情况和仪器仪表、自控系统和作用原理,在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仪器仪表、设备、自控系统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合理规范与安全性。
在调试过程中对影响工艺生产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行汇总,尤其对关键的设计参数、核心工艺设备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以对后续调试起到指导作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参照类似项目的工艺调试经验,指导并快速完成工艺调试。
2)试运行期间除工艺参数调整外,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应有详细的记录,应把全部的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设备档案表格的设计与其它专业部门共同研究制定。
3)在调试阶段,工艺运行的控制、调整应以培养、驯化污泥为主,检查各工艺设备运行状况。
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和分析检验工作。
对处理污水量、污泥产量、污泥处理量、药剂耗用量、生产电耗量、自来水耗量等应有记录,对进出水水质及工艺控制参数记录等均应有足够的分析数据。
4)调试阶段的出水水质和污染物的去除率可低于正常运行时的出水水质要求,特别对磷和氮的去除,在调试初期不做要求。
3.2 工艺调试的基本内容与准备工作3.2.1工艺与运行调试的主要工作内容1)做好调试前的准备工作,调试人员要尽快掌握原设计要求,组织好参试人员,做好调试计划和设计,准备好检测仪器,协助业主完成工程项目验收。
厌氧的调试方案

厌氧的调试方案调试具体方案整个调试过成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接种阶段接种污泥取自那里的污泥,为了缩短接种时间,你也可以外运部分污泥接种。
对于A/O池、接触氧化池等好氧处理池,通过调节进水负荷以及曝气量,保持池内的溶解氧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污泥浓度则通过污泥回流和污泥自身的生长,务必保持污泥浓度在3~6g/L之间,正常运行的好氧反应器中,活性污泥应为褐色的絮状污泥。
2、反应器的启动阶段反应器的启动阶段是让污泥开始适应水质的阶段,因此该阶段COD容积负荷不宜过高,通常保持在1~3kgCOD/m3﹒d,如果有硫酸盐的存在,其PH应控制在6.8~7.2左右的样子,在这样的PH下,产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均有很大的活性,而产甲烷菌的活性则不会受到抑制.因此,一段时间后产甲烷菌就会成为厌氧池(如:UASB)中的优势菌种。
这样就削弱了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竞争作用。
对于脱硫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保持这样的负荷,当厌氧池(UASB)出水浓度和COD去除率均达到70%~80%时,或是VFA<200~300mg/L 时,反应器出水COD去除率均达到70%~80%时,或是VFA<200~300mg/L时,标志着启动阶段结束(一般来说达到50%是比较容易,要达到80%,本人估计那是不太可能的).反应器的启动阶段是污泥开始适应污水的阶段,因此在此阶段,污泥相对比较的脆弱,所以要注意维持各个条件的稳定,尤其要注意防止污水发生酸化现象.每提高一个负荷都要严格按照COD去除率达到70%~80%,或是VFA<200~300mg/L的条件才可进行.此阶段持续时间1个月左右,采用间歇进水的方式。
3、负荷提高阶段当启动阶段结束后,调试即进入负荷提高阶段.当进入负荷提高阶段以后,理论上可以发现厌氧反应器内开始会有少量颗粒污泥的形成。
这时为了进一步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淘汰掉反应器内细小的絮状污泥,提高负荷是非常有必要的。
负荷提高的梯度以每次4kgCOD/m3﹒d(也就是每次多进两个小时的水)左右为好,每提高一次负荷,都必须是达到COD去除率达到70%~80%,或是VFA<200~300mg/L的条件才可进行,否则,废水可能发生酸化。
厌氧工艺调试规程

厌氧工艺调试规程厌氧工艺单元调试规程目的:本规程旨在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厌氧工艺调试工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合理性,避免误操作,确保调试工作顺利完成。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厌氧生化工艺处理单元,工艺均为工程应用化较多的。
厌氧工艺的工艺控制较严格,普通工艺控制参数各工艺均可执行,其它工艺控制参数可参照本规程所编制的执标并结合该工艺的自身特点,确定最终所执行的工艺控制参数。
工作程序:1.工艺调试技术要求调试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转状况,检测工艺控制点参数,通过化验分析、工艺条件控制、感观指标等及时掌握水处理的变化情况。
调试中应当做到如下的技术要求:1)调试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方案、图纸、可研报告和相关说明书,了解整个工程项目概况。
熟悉工艺单元的工艺参数、设备情况和仪器仪表、自控系统和作用原理,在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合理规范与安全性。
在调试过程中对影响工艺生产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行汇总,尤其对关键的设计参数、核心工艺设备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以对后续调试起到指导作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参照类似项目的工艺调试经验,指导并快速完成工艺调试。
2)试运行期间除工艺参数调整外,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应有详细的记录,应把全部的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设备档案表格的设计与其它专业部门共同研究制定。
3)在调试阶段,工艺运行的控制、调整应以培养、驯化污泥为主,检查各工艺设备运行状况。
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和分析检验工作。
对处理污水量、污泥产量、污泥处理量、药剂耗用量、生产电耗量、自来水耗量等应有记录,对进出水水质及工艺控制参数记录等均应有足够的分析数据。
4)调试阶段的出水水质和污染物的去除率可低于正常运行时的出水水质要求,特别对磷和氮的去除,在调试初期不做要求。
2.工艺调试的基本内容与准备工作2.1 工艺与运行调试的主要工作内容1)做好调试前的准备工作,调试人员要尽快掌握原设计要求,组织好参试人员,做好调试计划和设计,准备好检测仪器,协助业主完成工程项目验收。
UASB厌氧反应器调试手册

UASB厌氧反应器调试手册UASB反应器可分为两个区域,反应区和气、液、固三相分离区。
在反应区下部,是由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形成厌氧污泥床。
1、 UASB反应器的反应原理当废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后,由于水的向上流动和产生的大量气体上升形成了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并使一部分污泥在反应区的污泥床上方形成相对稀薄的污泥悬浮层。
悬浮液进入分离区后,气体首先进入集气室被分离,含有悬浮液的废水进入分离区的沉降室,由于气体已被分离,在沉降室扰动很小,污泥在此沉降,由斜面返回反应区。
2、UASB反应器运行的三个重要前提:反应器内形成沉淀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
由于产气和进水的均匀分布所形成的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
合理的三相分离器使沉淀性能良好污泥能保留在反应区内。
3、UASB反应器启动运行的四个阶段:3.1 第一阶段:UASB启动运行初始阶段:选用接种污泥:选用污水厂污泥消化池的消化污泥接种(具有一定的产甲烷活性)。
接种污泥的方法: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的浓度方法:将含固80%的接种污泥加水搅拌后,均匀倒入到UASB反应池。
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量为UASB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的30%到50%,最少15%,一般为30%。
接种污泥的填充量不超过UASB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的60%。
本系统接种污泥量为80m3。
接种污泥的浓度:初启动时,稀型污泥的接种量为20到30kg VSS/m3, 浓度小于40 kg VSS/m3的稠型硝化污泥接种量可以略小些。
亦有建议以6-8kgVSS/m3为宜,因为消化污泥一般为絮状体,不宜接种太多,太对了对颗粒污泥不但没有好出,反而不利,种泥即污泥种的意思,种泥太多事没有必要的,颗粒污泥并非是种泥本身形成的,而是以种泥为种子,在提供充足的营养基质下由新繁殖的微生物形成,种泥多了,反而会与初生得颗粒污泥争夺养分,不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接种污泥时的水质配制低浓度的废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但浓度也应当足够维持良好的细菌生长条件,因此,初始配水最低CODcr浓度为2000mg/L,然后逐步提高有机负荷直到可降解的CODcr 去除率达到80%为止。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运行管理

水解池中污泥的水解率可高达50%,排出系统污泥量比初沉池-消化 池联合系统低30%。同时水解污泥沉降性能优于初沉污泥和曝气池污泥。 在浓缩8~12h下,水解污泥的含水率可从98.5%降到90%,浓缩后污泥 可直接脱水。
(四)水解池的构造
1、池型
水解池一般可采用矩形或圆形结构。对于单个池子,圆形 反应器节省造价,当建立两个或两相以上反应器时,矩形反 应器可以采用共用壁,节省造价。
2、水解池可取代初沉池
在停留时间相当的情况下,水解池对悬浮物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初沉池, 平均出水SS只有50mg/L,其COD、BOD5、蛔虫卵的去除率也显著地高 于初沉池。因初沉池的去除率受水质影响较大,出水水质波动范围较大, 而水解池出水水质比较稳定。
3、较好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
进水浓度越高,COD去除率越高。进水平均浓度为500mg/L时, COD去除率在45%。
厌氧消化 <-300mV 6.8~7.2
控制 厌氧菌 大量 CH4/CO2
两相厌氧产酸段 -300~-100mV 6.0~6.5
水解-好氧水解段 <+50mV 5.5~6.5
控制
不控制
兼性菌+厌氧菌 兼性菌
少量
极少
CH4/CO2、乙酸、 水溶性基质(各种
少量低碳酸
有机酸、醇)、
CO2
(三)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
5、在低温下仍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水解池即使在最低水温(10℃)时仍可稳定运行。水解反应器之所以 在低温条件如此高的去除率,因为水解池属于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这种 反应器能保持有大量的水解活性污泥,污泥平均浓度达到15g/L,由于生 物量大,所以可以补偿由于温度造成的不利影响。从工艺特点上讲,大量 水解活性污泥形成的污泥层,在有机物通过时将其吸附截留,这延长了污 染物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从而保证了去除率。
厌氧好氧调试

厌氧—好氧生化法处理制药废水工程调试2.1.3厌氧池调试操作⑴将接种污泥投入厌氧池,用稀释的废水浸泡2d,调节厌氧池内pH值约在7.0~7.5之间。
⑵向厌氧池注入生产废水约1/3池容,再补充生活废水至设计容量,调试初始应采用较低负荷,一般约为正常运行负荷的1/6~1/4,或取0.1~0.3kgCOD/(m3·d。
⑶按约1/4设计处理量连续进水。
废水处理设计方案中厌氧池无回流泵,在调试阶段,应安装临时回流泵,将厌氧池出水回流,以增加池内生物菌数量,以免污泥大量流失,回流比约1:4。
生物接触氧化池同期进行调试,为防止调试阶段厌氧池高浓度废水对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冲击,应控制从厌氧池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废水量。
⑷应注意池内的温度变化,升温不能过快。
当厌氧池出水pH<6.5时应增加进水中的碱量,要及时对pH进行检测。
⑸在上述情况下稳定运行2~3周,可逐步提高厌氧池容积负荷。
每次提高0.3kgCOD/(m3.d左右,稳定运行时间2周左右。
在此期间,应注意观察厌氧池出水情况,若pH降低,应加大投碱量,若调整负荷后发生异常应采取降低负荷或暂时停止进水等措施,待稳定后再提高负荷。
⑹若出水水质效果好且稳定时,可逐步加大从厌氧池到生物铁微电解池的水量,最终实现厌氧池出水全部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
⑺当厌氧池进水浓度提高至原水浓度,直接进水,应经10d稳定观察,正常运行,可逐步取消回流泵。
⑻正常的成熟污泥呈深灰到黑色,带焦油气,无硫化氢臭,pH值在7.0~7.5之间,污泥易脱水和干化。
当进水量达到设计要求,并取得较高的处理效率,产气量大,含甲烷成分高时,可认为厌氧调试基本结束。
2.2好氧生化处理调试好氧生化处理调试包括生物铁微电解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调试。
2.2.1主要控制条件⑴pH 氧化池pH值应维持在6.0~8.5之间,若进水pH值急剧变化,在pH<5或pH值>10.5时,将引起生物膜脱落,这时应投加化学药剂予以中和,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厌氧生物处理工程调试方案

厌氧生物处理工程调试方案一、工程概况厌氧生物处理工程是利用厌氧菌群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的一种生物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好氧处理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废水,产生少量污泥,并且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以一座厌氧生物处理工程的调试方案为例,介绍其调试步骤和调试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类似项目的调试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试步骤1. 设备安装和连接调试在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工程的调试之前,首先需要保证设备的安装和连接正常。
包括厌氧反应器、气体分离器、气体收集系统、加热系统等设备的安装和连接。
检查管道连接是否严密,设备是否安装牢固,以及各个传感器、控制阀门等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
2. 厌氧反应器启动首先需要进行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工作。
首先,将适量的厌氧菌群接种进入反应器中,并进行适量的调理,使其适应废水的性质。
然后,控制进水量和通气量,使反应器内的环境逐渐达到适宜厌氧菌群生长的条件。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在启动阶段过多的废水排放,以免影响菌群的生长和繁殖。
3. 调试废水处理系统在确认厌氧反应器运行正常之后,需要对整个废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
包括废水的进水管道、混合池、沉淀池等设备、管道以及控制系统。
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稀释、调节和搅拌等调控方法,使废水的进水、混合、沉淀等过程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需要进行废水处理的监测与分析,确保废水处理达到预期的标准。
4. 调试废水处理过程的监控及控制系统在废水处理系统调试完成之后,需要对整体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试。
包括监控系统、控制系统、自动化系统等设备的调试。
确保各个传感器、控制阀门、执行机构等设备的正常工作。
同时,需要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确保废水处理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自动及时地调整处理过程。
5. 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稳定经过以上步骤的调试之后,厌氧生物处理工程即可正式投入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进行废水的监控与分析,确保废水处理过程的稳定和效果。
厌氧生物处理运行管理教学课件(“生物”相关文档)共6张

调整进水水量或水质,平衡有机质负荷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采取保温绝热措施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①产气量低或处理效率低 调整进水水量或水质,平衡有机质负荷
②沼气燃烧不着 3、主要故障及解决办法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调整进水水量或水质,平衡有机质负荷 3、主要故障及解决办法
《水 污 染 控 制》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水 污 染 控 制》
3、主要故障及解决办法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①运行管产理 气量低或处理效率低
①产气量低或处理效率低 调整进水水量或水质,平衡有机质负荷
调整进水水量或水质,平衡有机质负荷 (3)主要故障及解决办法
调整进水水量或水质,平衡有机质负荷 pH值变化太多时适当进行中和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专业教学资源库
《水 污 染 控 制》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水 污 染 控 制》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1、运行控制指标
有机物降解指标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调整进水水量或水质,平衡有机质负荷
出水水质指标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3、主要故障及解决办法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运行负荷
温度 调整进水水量或水质,平衡有机质负荷
①产气量低或处理效率低
3、主要故障及解决办法 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
生物相
沼气气压 调整进水水量或水质,平衡有机质负荷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水 污 染 控 制》
(3)主要故障及解决办法
厌氧工艺调试规程

厌氧工艺调试规程厌氧工艺单元调试规程1.目的为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厌氧工艺调试工作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合理性,并避免调试过程中误操作的产生使调试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2.1本规程适用于厌氧生化工艺处理单元,工艺均为工程应用化较多的。
2.2厌氧工艺的工艺控制较严格,普通工艺控制参数各工艺均可执行,其它工艺控制参数可参照本规程所编制的执标并结合该工艺的自身特点,确定最终所执行的工艺控制参数3.工作程序3.1工艺调试技术要求调试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转状况,检测工艺控制点参数,通过化验分析、工艺条件控制、感观指标等及时掌握水处理的变化情况。
调试中应当做到如下的技术要求:1)调试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可研报告和相关说明书,认真阅读并了解整个工程项目概况。
熟悉工艺单元的工艺参数、设备情况和仪器仪表、自控系统和作用原理,在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仪器仪表、设备、自控系统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合理规范与安全性。
在调试过程中对影响工艺生产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行汇总,尤其对关键的设计参数、核心工艺设备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以对后续调试起到指导作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参照类似项目的工艺调试经验,指导并快速完成工艺调试。
2)试运行期间除工艺参数调整外,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应有详细的记录,应把全部的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设备档案表格的设计与其它专业部门共同研究制定。
3)在调试阶段,工艺运行的控制、调整应以培养、驯化污泥为主,搜检各工艺设备运行状况。
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和分析检验工作。
对处理污水量、污泥产量、污泥处理量、药剂耗用量、生产电耗量、自来水耗量等应有记录,对进出水水质及工艺控制参数记录等均应有充足的分析数据。
4)调试阶段的出水水质和净化物的去除率可低于正常运行时的出水水质请求,出格对磷和氮的去除,在调试初期不做请求。
3.2工艺调试的基本内容与准备工作3.2.1工艺与运行调试的主要工作内容1)做好调试前的筹办工作,调试人员要尽快把握原设想请求,构造好参试人员,做好调试计划和设想,筹办好检测仪器,协助业主完成工程项目验收。
厌氧生化系统调试方案

厌氧生化系统调试方案厌氧生化系统调试开始前,应编制详细的调试方案,并报业主审批后实施。
(一)调试阶段及时间安排厌氧生化系统的调试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初始运行阶段(接种)、扩种驯化阶段、负荷提升阶段等四个主要阶段。
鉴于厌氧生化系统的特殊性,准备阶段除了需完成常规的安装检查、系统清理等工作外,还需进行满水实验和气密性试验,确保池体及管路无漏水现象、三相分离器、气体收集管路、水封设施等无漏气现象。
鉴于TMAH废液的特殊性,以及厌氧系统污泥培养周期较长的普遍特点,为保证TMAH废液厌氧系统尽早投运,可从以下方面来缩短厌氧系统调试时间:(1)采用TMAH废液专用氨化生物菌种作为接种污泥,节省接种和驯化的时间,保证处理效果。
(2)结合项目安装和调试总体安排,可提前预留出部分池体作为厌氧系统接种和扩种的池体,提前开展厌氧系统的菌种培养。
(3)综合监测菌种培养和增长情况,适量投加营养物质,加快扩种速度。
(二)接种和驯化鉴于TMAH废液的特殊性,本项目拟采用TMAH废液专用氨化生物菌种作为接种污泥,节省接种和驯化的时间,保证处理效果。
专用生物菌种到达现场后,可先导入提前预留的池体(也可根据现场实际,直接导入厌氧反应器内),同时引入经预处理和稀释后的TMAH废液,并适当投加相应的营养物质,使菌种由休眠状态恢复、活化,保持菌种增长应有的环境条件,如pH值、温度等。
活化后的菌种污泥逐格导入厌氧反应器,系统运转正常后,开始以低浓度废水进水,定期进行各种水质检测,及时作出调整。
通过设置在池内不同高度的污泥取样管,取样观察污泥的增殖情况,控制进水的浓度和水量,必要时补充适量的营养物质,或定期排放适当的污泥。
逐步提高进水的浓度和水量,并通过回流增加进水量,保持反应器内水流分布均匀。
密切监视各项检测数据并做好记录,及时处理调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检测系统的产气量是否正常,产气量过低需暂停进水,待产气量升高后恢复进水。
检查出水VFA,若VFA过高,则表示反应器负荷相当于当时的菌种活力偏高。
厌氧调试方案

厌氧接触池、UASB池调试方案:一、接种:将要接种的污泥用水加以稀释、过筛,用筛孔小于1mm的筛子;若无条件用孔径较小的筛网也可以,主要是将筛子中的大的杂物、颗粒物去除。
二、通水:先按100t/d的流量慢慢进水,将池子灌满水、封顶、密闭一周,观察池中水质,污泥的变化。
当污泥呈现棉絮状时,说明污泥接种良好,然后再慢慢以150t/d的流量通水,再培养一周观察水质情况。
三、测试:1. 调试时,控制污水PH保持在6.8-7.8,若PH小于3或PH在4左右时,有机酸在3500-5000mg/L以上时,加Na2CO3弱碱或石灰(对污泥的颗粒化有好处)加以调整。
池中碱度保持在1000mgCaCO3/L左右,维持足够的缓冲能力。
2. 产气量:刚开始通水灌满池子,密闭一周时,观察其是否产生沼气,在以后的调试中,沼气量应该是逐渐递增的,而且沼气中以甲烷气为主。
3. 水力负荷、COD:刚开始调试时控制池子中废水上流速度为0.1mm/s,表面水力负荷小于1.0m3/(m2·h),污泥负荷率为0.1~0.2kg/COD/(kgVSS•d)。
当池中COD去除率达到60%-70%时,出水有机酸浓度低于1000mg/g、出水COD保持在3400mg/L左右时,则逐步增加进水量,按原负荷的50%递增幅度增加负荷。
当发现COD去除率低于50%时,则立即减少进水量。
为给微生物提供足够的养料,应在不发生酸化的前提下,尽快把COD污泥负荷提高至0.5~0.6kgCOD/(kgVSS·d),并使水力负荷保持在0.3 m3/(m2·d)以上,加速颗粒化过程。
4. 控制水温保持在30℃左右刚开始启动时,控制升温速度在1℃∕h至30℃停止升温。
若无加热设备,也可按常温运行在10~30℃之间。
5. 碳氮比应该保持在20:1~30:1之间。
6. 菌类生长情况:厌氧生物消化一般分四个阶段,菌群分别为:第一阶段:发酵细菌;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菌;第三阶段:同型产乙酸菌第四阶段:产甲烷菌。
污水工程调试手册(厌氧+好氧)rev2(1)

污水工程调试手册第一版目录第一章工艺流程: (2)第二章主要功能池介绍: (3)第三章操作规程: (6)第四章厌氧系统理论: (12)第五章厌氧系统调试: (14)第六章好氧系统运行: (21)第七章水质监测: (25)第八章废水指标的检测分析方法: (26)第一章 工艺流程:调均池曝气池EGSB 厌氧罐调配池沉淀池污泥脱水干泥外运生产废水 格栅池出水池污泥池出水第二章主要功能池介绍:1、格栅池为防止废水中颗粒物进入处理系统而引起管道和泵堵塞,车间里的所有废水首先流至格栅池以去除水中的颗粒杂质,格栅拦污池内设置有一台机械格栅机和一台人工格栅。
格栅可有效的自动将原废水中大于5mm的颗粒去除掉。
它的自动启停由设在格栅池中的液位计自动控制。
该格栅机能够有效去除颗粒悬浮物,经格栅除污机阻挡的粗颗粒物装入塑料袋后运至垃圾箱。
该筛网机特点有:●栅渣清理方便。
●位差损失低。
●结构材料完全耐腐蚀。
●固体杂质去除效率高。
●完全自动化。
考虑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检修、维护等事宜,为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故在格栅池中设一人工格栅。
2、调均池调匀池是在废水进入处理系统之前的构筑物,调匀池的设置是为了解决水量、水质不均匀而对处理设施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起到将源水水质均一化的作用。
池底布置有均匀的不堵塞空气扩散器,它的主要功用是对废水进行预曝气,同时强烈的气水混合搅拌帮助了废水均质过程,又避免固体杂质的沉淀。
3、调配池调匀池内废水重力流入调配池,利用蒸汽作为热源进行加热,在调配池内设有废水加热装置调节废水温度,同时设置NaOH加药泵调节废水PH,以满足厌氧反应器的要求。
废水经过在调配池内的调整,由污水提升泵输送到厌氧反应器中进行厌氧处理。
并且在此池中投加一定的营养物质以驯化、培养厌氧颗粒污泥。
4、厌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具有占地面积更小、运行费用更低、容积负荷更高、启动更容易、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
厌氧反应器内的厌氧菌以颗粒污泥的形式存在,而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和很高的产甲烷性,所以反应器能达到50 ~ 60 kg VSS/m3的较高污泥浓度,从而反应器有机物去除能力强。
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控制

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控制1、目的:本手册用于厌氧生物降解工艺单元的运行治理。
2、内容及对象:手册包括有以下7个内容:即:厌氧生物反应概述;厌氧技术优势和不足;反应机理;厌氧反应器类型;厌氧反应器工艺操纵条件;启动方式;运行治理;咨询题及解决措施;手册适用于厌氧反应器操作人员、污水站技工、化验人员和治理人员,亦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3、厌氧反应概述: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
按照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
厌氧生物处理确实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形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专门适合进展中国家使用。
4、厌气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优势:4.1可作为环境爱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4.2耗能少,运行费低,对中等以上(1500mg/L)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4.3回收能源,理论上讲1kgCOD可产生纯甲烷0.35m3,燃值(3.93×10-1J/m3),高于天然气(3.93×10-1J/m3)。
以日排10t COD工厂为例,按COD去除80%,甲烷为理论值80%运算,日产沼气2240m3,相当于25 00m3天然气或3.85t煤,可发电5400Kwh.4.4设备负荷高、占地少。
4.5剩余污泥少,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4.6对N、P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N:P=100:5:1,厌氧工艺为C:N:P=(350-500):5:1。
4.7可直截了当处理高浓有机废水,不需稀释。
4.8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
4.9系统灵活,设备简单,易于制作治理,规模可大可小。
污水处理工程生化调试指导手册(通用版)

三、 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主要为调试人员到达现场,对现场工艺、设备及现有运行状况进行 详细勘查,发掘存在的问题,掌握系统详细工艺、运行参数的前提下,针对系统 现状拟定的调试准备及计划安排。主要包括排出系统存在死泥、池体初始水质控 制、所需营养剂及其他药剂投加准备、种植污泥选择及准备、系统主要运行参数 调整及相关文书制表。
60‰
10mg/l 3
1000~2000 100~200 10‰ 5mg/l
XXXX 工程有限公司
2017 年 08 月第一版
5
4.所需营养剂及其他药剂准备
因我们面对的项目多为高浓度难生物降解废水,进水水质多数存在碳氮磷比 例不平衡、可生化性较差等问题,为保证投入系统菌种活性及迅速使其大量增殖, 有必要适当调整营养比例,和在调试前期通过投加营养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1. 现场勘查准备........................................................................................... 3 2. 排出系统死泥........................................................................................... 4 3. 初始水质准备........................................................................................... 5 4. 所需营养剂及其他药剂准备................................................................... 6 5. 种植污泥选择及准备............................................................................... 7 6. 系统工艺参数调整................................................................................... 8 7. 相关资料制表准备................................................................................... 8 四、 开始调试...................................................................................................... 9 1. 开始植泥与恢复活性............................................................................... 9 2. 开始进水................................................................................................... 9 3. 投菌......................................................................................................... 10 4. 进水负荷提升......................................................................................... 11 5. 运行参数控制......................................................................................... 12 6. 文书资料................................................................................................. 14 五、 生化单元调试注意事项............................................................................ 14 1. 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注意事项................................................. 14 2. 活性污泥系统调试、运营注意事项..................................................... 19
污水处理及厌氧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指南

污水处理及厌氧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指南宗旨本手册是针对污水处理工程调试及试运行工作编写的,可供安装、调试及营运工作人员使用,亦可作为建设方、施工方施工验收之参考纲目手册含以下主要内容:调试条件、调试准备、试水方式、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分段调试、接种菌种、驯化培养、全线连调、检测分析、改进缺陷、补充完善、正式试运行、自行检验、正式提交检验、竣工验收。
细则1、调试条件(1)土建构筑物全部施工完成;(2)设备安装完成;(3)电气安装完成;(4)管道安装完成;(5)相关配套项目,含人员、仪器,污水及进排管线,安全措施均已完善。
2、调试准备(1)组成调试运行专门小组,含土建、设备、电气、管线、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与建设方代表共同参与;(2)拟定调试及试运行计划安排;(3)进行相应的物质准备,如水(含污水、自来水),气(压缩空气、蒸汽),电,药剂的购置、准备;(4)准备必要的排水及抽水设备;赌塞管道的沙袋等;(5)必须的检测设备、装置(PH计、试纸、COD检测仪、SS);(6)建立调试记录、检测档案。
3、试水(充水)方式(1)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
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
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3)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4、单机调试(1)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
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2)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a、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生物处理、调试、运行指导手册
1、目的:本手册用于厌氧生物降解工艺单元的运行管理。
2、内容及对象:手册包括有以下7个内容:即:
厌氧生物反应概述;厌氧技术优势和不足;反应机理;厌氧反应器类型;厌氧反应器工艺控制条件;启动方式;运行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手册适用于厌氧反应器操作人员、污水站技工、化验人员和管理人员,亦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3、厌氧反应概述:
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
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
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
4、厌气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4.1可作为环境保护、能源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结合系统的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4.2耗能少,运行费低,对中等以上(1500mg/L)浓度废水费用仅为好氧工艺1/3.
4.3回收能源,理论上讲1kgCOD可产生纯甲烷0.35m3,燃值(3.93×10-1J/m3),高于天然气(3.93×10-1J/m3)。
以日排10t COD工厂为例,按COD去除80%,甲烷为理论值80%计算,日产沼气2240m3,相当于2500m3天然气或 3.85t煤,可发电5400Kwh.
4.4设备负荷高、占地少。
4.5剩余污泥少,仅相当于好氧工艺1/6~1/10.
4.6对N、P等营养物需求低,好氧工艺要求C:N:P=100:5:1,厌氧工艺为C:N:P=(350-500):5:1。
4.7可直接处理高浓有机废水,不需稀释。
4.8厌氧菌可在中止供水和营养条件下,保留生物活性和沉泥性一年,适合间断和季节性运行。
4.9系统灵活,设备简单,易于制作管理,规模可大可小。
厌氧不足:
1、出水污染浓度高于好氧,一般不能达标;
2、对有毒性物质敏感;
3、初次启动缓慢,最少需8-12周以上方能转入正常水平。
5、反应机理:
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其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5.1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
例如: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所利用。
5.2发酵阶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乳酸、CO2、氢、氨、硫化氢等。
5.3产酸阶段——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5.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细胞物质。
原a、水解阶段——含有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脂类水解。
a、发酵酸化阶段——包括氨基酸和糖类的厌氧氧化,以及较高级脂肪酸与醇类的厌氧氧化。
b、产乙酸阶段——含有从中间产物中形成乙酸和氧气,以及氢气和二氧化碳形成乙酸。
c、产甲烷阶段——包括从乙酸形成甲烷,以及从氧、二氧化碳形成甲烷。
废水中有硫酸盐时,还会有硫酸盐还原过程,如虚线所示。
6、厌氧反应器类型:
6.1普通厌氧反应池
6.2厌氧接触工艺
6.3升流厌氧污泥库(UASB)反应器
6.4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库(EGSR)
6.5厌氧滤料(AF)
6.6厌氧流化库反应器
6.7厌氧折流反应器(ABR)
6.8厌氧生物转盘
6.9厌氧混台反应器等.
7、厌氧反应的工艺控制条件:
7.1温度: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温5-20℃嗜温20-42℃嗜温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中温厌氧(30-35℃)、高温厌氧(50-55℃)三种。
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
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7.2 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
7.3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150~-400mv。
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7.4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P=(350-500):5:1。
7.5有毒有害物:
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
7.5.1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
7.5.2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7.5.3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7.6工艺技术参数:
7.6.1水力停留时间:HRT
7.6.2有机负荷
7.6.3污泥负荷
8、厌氧反应器启动:
8.1接种污泥:
有颗粒污泥时,接种污泥数量大小10-15%.当没有现成的污泥时,应用最多的是污水处理厂污泥池的消化污泥.稠的消化污泥有利于颗粒污泥形成。
没有消化污泥和颗粒污泥时,化粪池污泥、新鲜牛粪、猪粪及其它家畜粪便都可利用作菌种,,也可用腐败污泥和鱼塘底泥作接种污泥,但启动周期较长。
污泥接种浓度至少不低10Kg·VSS/m3反应器容积,但接种污泥填充量不大于反应器容积60%。
污泥接种中应防止无机污泥、砂以及不可消化的其它物进入厌氧反应器内。
8.2接种污泥启动:启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3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始。
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最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
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
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
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
2、启动第二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始产生。
一般讲,从第一段到第二段要40d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
3、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用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
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控制发挥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立即采取措施停止进料,
进行菌种驯化。
一般来讲第二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时间。
8.3启动的要点
1、启动一定要逐步进行,留有充裕的时间,并不能期望很短时间进入加料运行达到厌氧降解的目标。
因为启动实际上是使细菌从休眠状态恢复,即活化的过程。
启动中细菌选择、驯化、增殖过程都在进行,原厌氧污泥中浓度较低的甲烷菌的增长速度相对于产酸菌要慢的多。
因此,这时负荷一般不能高,时间不能短,每次进料要少,间隔时间要长。
2、混合进液浓度一定要控制在较低水平,一般COD浓度为1000-5000mg/L,当超过5000mg/L,应进行出水循环和加水稀释至要求。
3、若混合液中亚硫酸盐浓度大于200mg/L时,则亦应稀释至100mg/L以下才能进液。
4、负荷增加操作方式:启动初期容积负荷可从0.2-0.5kgCOD/m3·d开始,当生物降解能力达到80%以上时,再逐步加大。
若最低负荷进料,厌氧过程仍不正常COD不能消化,则进料间断时间应延长24h或2-3d,检查消化降解的主要指标测量VFA浓度,启动阶段VFA应保持在3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