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列文论教程
主讲人: 韩 继 磊
导论:新世纪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一、《马列文论教程》开课说明:
1、开课的意义: 《马列文论》是在《文学理论》《美学》课程基础上的一个提高,它 是高校文科尤其是中文与艺术类系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 理论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阅读原著,完整、准确地领会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文艺问题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是通过经典作家有关文艺论著的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大 体轮廓和主要脉络; 二、是学习经典作家进行文艺批评的立场和方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是提高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能力。要想真正读懂弄通马列文论, 需要一定的条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马列文论课的开设,就是要训练 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的能力。
15、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3卷,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 16、马海良:《文化政治美学——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研究》,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冯宪光:《马克思美学的现代阐释》,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程代熙:《一本值得一读的美学论著——董学文〈马克思与美学问 题〉述评》,《贵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19、肖君和:《要用马克思的“生产论”指导文艺》,《文艺争鸣》 1986年第4期。 20、董学文主编:《文艺学当代形态论——“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 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王德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文艺学当代形态建设——兼评〈走 向当代形态的文艺学〉》,《东岳论丛》1990年第6期。 22、何国瑞主编:《艺术生产原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3、童庆炳等主编:《新中国文学理论50年》,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版。 24、朱立元:《理解与对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新世纪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美国学者罗· 梅尔布隆纳对此深有体会,他说:"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中一个令人时刻感到惊悸的 精灵,是激起人们最热切的希望和恐惧、使人产生 种种大相径庭的见解的根源。”
(一)辉煌与危机并存: 1、辉煌: 2、危机:
A、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过去自身潜伏的危机逐渐显露出来。这首先 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 。 B、80年代末期,随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旗的降落,苏联的解体和东欧 的巨变,马列主义及其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遇到了历史 的挑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பைடு நூலகம்
是指引导人们走向理想王国的真
(三)东方的太阳正在升起 黑格尔的亚洲是起点,欧洲是终点的观点: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曾对世界历史 发展的路线提出了一种新颖、独特、富有 启示性的观点。他认为:“太阳——光明— —从东方升起来”。"精神的光明"是从亚 细亚升起,所以世界历史是从东方到西方 ",亚洲是起点,欧洲是终点,感性的物 质的太阳升起在东方,而沉没在西方,它 将一种更为高贵的光明散播到全世界。
辉煌:
(一)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步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文 艺学、美学的胚胎和萌芽, 其主要成就: 第一、《手稿》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开端,从而为美学、文艺学找到了了真正的科 学理论基础。 第二、《手稿》初步表述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 律,解答了长期围绕着人们头脑的“历史之谜”‘。 第三、《手稿》在解答“历史之谜”的同时,又为解答“美学之谜”,开 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和全新的思路。 第四、《手稿》通过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论述,通过对异化劳动和人 类历史发生、发展的论述,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同时 也初步探讨了艺术哲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为这些 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手稿》虽然还不是马克思的成熟的著作,仍留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 义痕迹,但它以其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成了后来出现的众多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学派的理论源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 展和马克思恩格斯理沦研究的深化、系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体 系的内容也更为丰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 经济学时写下的一部手稿。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26 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马克思在世时从未发表。直到1927年,马克思逝世44年后, 才由原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梁赞诺夫院长主持将其中的部分 译文以《〈神圣家族〉的预备著作》为题发表于《马克思恩 格斯文库》第3 卷,当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1929年2月, 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第1期上,编者以 《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关于需要、生产和分 配的札记》为题发表了另一些片断。 手稿全文首次公开发表是在1932年。手稿的发表,引起 了西方人研究马克思主义转向,不断从政治学和经济学转向 哲学,促使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书写与歧异》 (Writing and Difference)
“书写”(Writing)和“歧异”(Difference)两 个普通的旧词,经德里达注入新酒后已经成了解构 主义的灵魂。以通俗的话说,“书写”就是生命的 创造,“歧异”就是多元,而“解构”就是消灭一 切形而上僵化权威对新生的压制。 不幸的是“解构”曾被误解为无原则地砸烂或随意 拆解。《书写与歧异》因此是一本引导人们勇敢地 摆脱一切僵化一元思维、敢于大胆创新的书。“解 构”一词常被误解为只破坏传统、无所建树的消极 哲学.
目录: 第一手稿 工资 资本的利润 资本 资本的利润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地租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第三手稿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需要,生产和分工 货币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四、思考题:
1、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
要成就有哪些? 2、马克思文艺学的发展过程中当前迫切需要 解决的四个问题? 3、恩格斯去世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沿着哪 两条不同的路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恩格斯去世后,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实践和艺 术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 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条是文艺与革命斗争政治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 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斗争。(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路线); 一条是文艺与革命斗争政治实践相脱离,理论研究 转向美学文艺学自身。(这就是所谓“西方马克思 主义”学派路线,或称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批判 学派路线,以葛兰西、柯尔施、卢卡契为发端,以 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在意大利、德国、英国、法 国、匈牙利,其后在美国等地,掀起了一股“补 充”“修正”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浪潮)
参考书
1、郭宏安等著:《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联邦德国] H· 姚斯、[美] R· 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R· C· 译者前 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江西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等单位编:《外国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江西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 6、谭好哲:《文艺与意识形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李中一:《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马驰:《“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 10、[德] W·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 版。 11、童庆炳等著:《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 年版。 13、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第7卷(上、下),上海文艺出版 社1999年版。 14、[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二)、“幽灵”与“天火”交织
“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 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 结成了神圣同盟。”
“共产主义幽灵”,就是被当时欧洲一切反
动势力视为洪水猛兽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指 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
"天火“
理的火光。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
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奠基之作,它的主要价 值和意义就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奠 定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一些 基本原则。
首先,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从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来看美的生成和起源,把美 与“人化的自然”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联系 起来,明确指出,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是区别 人和动物的本质标志之一,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 建造”的。 其次,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的五官感觉(包括审美 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人 的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人在他自己所创造的对象 世界中直观到自己的全面、自由的感受。 再次,马克思把美感区别于“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 的感觉”,指出美感是一种在实践中形成的表现人 的本质力量的、超越实际功利目的的全面、丰富、 自由的感觉。
雅克· 德里达(J.Jacques Derrida,19302004)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 一,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 生于 阿尔及利亚,19岁时回法国就学,1956195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60年代成为 《泰凯尔》杂志的核心人物。60年代末,与 该杂志分裂。后一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 教。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访 问教授。现为法国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过程中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我认为是以下 四个问题: 第一: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本身不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 开放的思想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 辩证 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同样需要发展,需要吸取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的一切优秀成果,从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学风问题 这是一个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否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 实际的学风,这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能否保持旺盛的生命 力的关键所在。 第三:民族传统问题 每一个民族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要真正在 不同民族国家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同该民族的优秀文艺传统相结合, 使之具有民族的特色。 第四:对话与交流问题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在各个 领域广泛进行对话与交流的时代。科学与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科学 要发展,艺术要繁荣,绝不能夜郎自大、坐井观天、闭关自守。 三、学习中注意问题: 善于动脑、勤于动手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他的思想 在60年代以后掀起了巨大波澜,成为欧美知 识界最有争议性的人物。德里达的理论动摇 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 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
作为“解构主义”的领袖及“后现代”思想
的代表人物,雅克·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是当代思想界当之无愧的大师。 所谓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 德里 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 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 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 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雅克· 德里达的逝世标志着传统知识分子时代 的终结!
主讲人: 韩 继 磊
导论:新世纪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一、《马列文论教程》开课说明:
1、开课的意义: 《马列文论》是在《文学理论》《美学》课程基础上的一个提高,它 是高校文科尤其是中文与艺术类系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 理论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阅读原著,完整、准确地领会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文艺问题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是通过经典作家有关文艺论著的学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大 体轮廓和主要脉络; 二、是学习经典作家进行文艺批评的立场和方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是提高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能力。要想真正读懂弄通马列文论, 需要一定的条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马列文论课的开设,就是要训练 阅读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的能力。
15、朱立元总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第3卷,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1年版。 16、马海良:《文化政治美学——伊格尔顿批评理论研究》,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冯宪光:《马克思美学的现代阐释》,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8、程代熙:《一本值得一读的美学论著——董学文〈马克思与美学问 题〉述评》,《贵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19、肖君和:《要用马克思的“生产论”指导文艺》,《文艺争鸣》 1986年第4期。 20、董学文主编:《文艺学当代形态论——“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 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王德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文艺学当代形态建设——兼评〈走 向当代形态的文艺学〉》,《东岳论丛》1990年第6期。 22、何国瑞主编:《艺术生产原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3、童庆炳等主编:《新中国文学理论50年》,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版。 24、朱立元:《理解与对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新世纪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美国学者罗· 梅尔布隆纳对此深有体会,他说:"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中一个令人时刻感到惊悸的 精灵,是激起人们最热切的希望和恐惧、使人产生 种种大相径庭的见解的根源。”
(一)辉煌与危机并存: 1、辉煌: 2、危机:
A、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过去自身潜伏的危机逐渐显露出来。这首先 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 。 B、80年代末期,随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旗的降落,苏联的解体和东欧 的巨变,马列主义及其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遇到了历史 的挑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பைடு நூலகம்
是指引导人们走向理想王国的真
(三)东方的太阳正在升起 黑格尔的亚洲是起点,欧洲是终点的观点: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曾对世界历史 发展的路线提出了一种新颖、独特、富有 启示性的观点。他认为:“太阳——光明— —从东方升起来”。"精神的光明"是从亚 细亚升起,所以世界历史是从东方到西方 ",亚洲是起点,欧洲是终点,感性的物 质的太阳升起在东方,而沉没在西方,它 将一种更为高贵的光明散播到全世界。
辉煌:
(一)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步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文 艺学、美学的胚胎和萌芽, 其主要成就: 第一、《手稿》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开端,从而为美学、文艺学找到了了真正的科 学理论基础。 第二、《手稿》初步表述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 律,解答了长期围绕着人们头脑的“历史之谜”‘。 第三、《手稿》在解答“历史之谜”的同时,又为解答“美学之谜”,开 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和全新的思路。 第四、《手稿》通过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论述,通过对异化劳动和人 类历史发生、发展的论述,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同时 也初步探讨了艺术哲学、文艺社会学、文艺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为这些 领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手稿》虽然还不是马克思的成熟的著作,仍留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 义痕迹,但它以其丰富的哲学和美学思想,成了后来出现的众多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学派的理论源头。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 展和马克思恩格斯理沦研究的深化、系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体 系的内容也更为丰富。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 经济学时写下的一部手稿。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26 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马克思在世时从未发表。直到1927年,马克思逝世44年后, 才由原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梁赞诺夫院长主持将其中的部分 译文以《〈神圣家族〉的预备著作》为题发表于《马克思恩 格斯文库》第3 卷,当时没有引起广泛注意。1929年2月, 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第1期上,编者以 《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关于需要、生产和分 配的札记》为题发表了另一些片断。 手稿全文首次公开发表是在1932年。手稿的发表,引起 了西方人研究马克思主义转向,不断从政治学和经济学转向 哲学,促使了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书写与歧异》 (Writing and Difference)
“书写”(Writing)和“歧异”(Difference)两 个普通的旧词,经德里达注入新酒后已经成了解构 主义的灵魂。以通俗的话说,“书写”就是生命的 创造,“歧异”就是多元,而“解构”就是消灭一 切形而上僵化权威对新生的压制。 不幸的是“解构”曾被误解为无原则地砸烂或随意 拆解。《书写与歧异》因此是一本引导人们勇敢地 摆脱一切僵化一元思维、敢于大胆创新的书。“解 构”一词常被误解为只破坏传统、无所建树的消极 哲学.
目录: 第一手稿 工资 资本的利润 资本 资本的利润 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资本家的动机 资本的累积和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地租 异化劳动 第二手稿(此手稿大部分已亡佚) 私有财产的关系 第三手稿 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的私有财产的本质 共产主义 需要,生产和分工 货币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四、思考题:
1、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
要成就有哪些? 2、马克思文艺学的发展过程中当前迫切需要 解决的四个问题? 3、恩格斯去世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沿着哪 两条不同的路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恩格斯去世后,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实践和艺 术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 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一条是文艺与革命斗争政治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 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斗争。(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路线); 一条是文艺与革命斗争政治实践相脱离,理论研究 转向美学文艺学自身。(这就是所谓“西方马克思 主义”学派路线,或称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批判 学派路线,以葛兰西、柯尔施、卢卡契为发端,以 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在意大利、德国、英国、法 国、匈牙利,其后在美国等地,掀起了一股“补 充”“修正”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浪潮)
参考书
1、郭宏安等著:《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联邦德国] H· 姚斯、[美] R· 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R· C· 译者前 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江西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等单位编:《外国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江西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 6、谭好哲:《文艺与意识形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李中一:《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马驰:《“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选》第4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 10、[德] W·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浙江摄影出版社1996年 版。 11、童庆炳等著:《马克思与现代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陆梅林选编:《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 年版。 13、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第7卷(上、下),上海文艺出版 社1999年版。 14、[英]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二)、“幽灵”与“天火”交织
“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 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 结成了神圣同盟。”
“共产主义幽灵”,就是被当时欧洲一切反
动势力视为洪水猛兽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指 导下的共产主义运动。
"天火“
理的火光。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
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奠基之作,它的主要价 值和意义就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奠 定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一些 基本原则。
首先,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从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来看美的生成和起源,把美 与“人化的自然”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联系 起来,明确指出,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美是区别 人和动物的本质标志之一,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 建造”的。 其次,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的五官感觉(包括审美 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人 的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人在他自己所创造的对象 世界中直观到自己的全面、自由的感受。 再次,马克思把美感区别于“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 的感觉”,指出美感是一种在实践中形成的表现人 的本质力量的、超越实际功利目的的全面、丰富、 自由的感觉。
雅克· 德里达(J.Jacques Derrida,19302004)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 一,法国哲学家、结构主义的代表。 生于 阿尔及利亚,19岁时回法国就学,1956195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深造。60年代成为 《泰凯尔》杂志的核心人物。60年代末,与 该杂志分裂。后一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 教。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访 问教授。现为法国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四)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过程中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我认为是以下 四个问题: 第一:方法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本身不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体系,,而是一个发展的、 开放的思想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 辩证 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同样需要发展,需要吸取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的一切优秀成果,从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学风问题 这是一个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根本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否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 实际的学风,这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能否保持旺盛的生命 力的关键所在。 第三:民族传统问题 每一个民族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要真正在 不同民族国家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同该民族的优秀文艺传统相结合, 使之具有民族的特色。 第四:对话与交流问题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在各个 领域广泛进行对话与交流的时代。科学与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科学 要发展,艺术要繁荣,绝不能夜郎自大、坐井观天、闭关自守。 三、学习中注意问题: 善于动脑、勤于动手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他的思想 在60年代以后掀起了巨大波澜,成为欧美知 识界最有争议性的人物。德里达的理论动摇 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 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
作为“解构主义”的领袖及“后现代”思想
的代表人物,雅克· 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是当代思想界当之无愧的大师。 所谓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 德里 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 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 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 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雅克· 德里达的逝世标志着传统知识分子时代 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