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起源和发展 ppt课件
法的概念与历史发展ppt课件
![法的概念与历史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19566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3.png)
法的概念与历史发展ppt课件目录•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法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法的本质与功能•法的渊源与分类•法的运行与实施•法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01法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法的定义与内涵0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02法的内涵包括法的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力和权利义务一致性等方面。
01020304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约束力法的基本特征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行为的标准和模式。
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法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反。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文化法与道德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法对政治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政治也影响法的内容和实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同时,法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促进或阻碍经济的发展。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与道德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法对文化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同时,文化也影响法的制定和实施。
02法的起源与历史发展社会共同体的形成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宗教、道德规范的演化法的起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形成各种社会共同体,如氏族、部落等,这些共同体需要一定的规则来维护秩序和平衡各种利益,法律应运而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阶级,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和维护阶级利益,法律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早期的法律往往与宗教、道德规范相互交织,许多法律规范是由宗教戒律和道德规范演化而来。
成文法时期随着国家的产生和成文法的出现,法律开始以法典、法律条文等形式颁布实施,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习惯法时期早期的法律主要表现为习惯法,即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法的产生与起源
![法的产生与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56ab07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b.png)
保障经济利益
Hale Waihona Puke 统治阶级往往会通过法律 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 益,如限制竞争、保护知 识产权等。
维护阶级特权
法律往往赋予统治阶级特 权地位,如豁免权、优先 权等,以巩固其地位和利 益。
宗教和文化的影响
宗教教义
某些宗教的教义成为法律的重要来源,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这些宗教的教义对法律制定和实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法的起源实践
中世纪法的起源
中世纪法起源于封建社会的契约 和习惯,这些规则在当时的社会 中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平衡利
益的作用。
中世纪法的发展
中世纪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 独特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如 教会法和庄园法。这些法律体系 和制度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重
要的维护作用。
中世纪法的影响
中世纪法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不仅对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 了影响,还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
社会法学派
总结词
该学派认为法是社会习惯和习俗的产物,是基于人类共同生 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详细描述
社会法学派强调法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效果,认为法是社会控 制的工具,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它主张法律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分析法学派
总结词
该学派认为法是一种规则和制度,是通 过人类的意志和理性制定出来的。
法的起源的影响
02
01
03
社会秩序的维护
法律的出现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社会冲突。
阶级统治的巩固
法律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工具,巩固了阶级统治。
经济发展与进步
法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02
法的产生原因
《法的历史发展 》课件
![《法的历史发展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9613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1.png)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原始社会的法律形式:习惯法、宗教法、道德法等 原始社会的法律内容:狩猎、采集、婚姻、家庭、财产等方面的规定 原始社会的法律执行:由部落首领、长老、巫师等执行 原始社会的法律特点:简单、直接、实用,注重道德和宗教约束
法律具有强制 性,而原始社 会习惯则没有
19世纪末,德国进行法律改革,建 立现代刑法典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世纪中叶,法国进行法律改革, 建立现代民法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世纪初,美国进行法律改革,建 立现代宪法和法律体系
法律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 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 球化等
法律全球化:法律规则、法 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全球性 传播和融合
公民权利
律师制度:律 师在诉讼中代 表当事人,维 护其合法权益
司法审查制度: 法院对行政机 关的行为进行 审查,确保行
政行为合法
19世纪初,国际法逐渐形成 1873年,国际法协会成立,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国际联盟成立,国际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1945年,联合国成立,国际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Part Six
国际法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法在解决国际争端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法在环境保护、人权保护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国际法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世纪初,英国开始进行法律改革, 废除封建法律,建立现代法律体系
科技进步:法律需要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如数据保护、人工智能等 社会变革:法律需要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如环境保护、人权保障等 国际合作:法律需要适应国际合作的需要,如国际贸易、国际法等 道德观念:法律需要适应道德观念的变化,如家庭观念、性别平等等
中国法制史PPT课件
![中国法制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e1aab484693daef5ff73d6e.png)
法制史上的五大法系
•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 法系、中华法系。
韩非思想
• 法家之集大成者。以法为中心的法、术、 势相结合。
• 进化的历史观。上古、中古、近古,当今 ,不同时代有不同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用老办法治理当世是“守株”之徒。
•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 ,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 四、法源于习惯说。源于原始社会习惯发 展演变而来,先秦礼中含有大量习惯法的 内容。
第三节:古代法律法制演变过程
关于獬豸
• 《异物志》: “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 人论,则咋不正者”。
• 楚文王曾获一獬豸,照其形制成冠戴于头 上,秦灭楚后,秦王将其赐予廷尉,就成 为司法官的冠制。
• 法制日报副刊叫独角兽
• 曾子杀彘
• 子罕辞玉
秦朝司法机构
•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王朝 • 中央——廷尉和御史大夫 • 地方——郡守、县令、秩(乡)、亭长(
亭)、里典(里)
秦朝的法律特点
• 密如凝脂 • 约法三章
汉初法治观念
•德主刑辅 •守法而无为 •法立而弗敢废
废除肉刑
• 缇萦救父 • 汉文帝时期。用五年徒刑代
• 目前我国属于大陆法系。 • 大陆法系也叫成文法系、民法法系。
第二节:法律的起源
• 一、法源于天说。《尚书·皋陶谟》“天讨有 罪,五刑五用哉”。《尚书·大禹谟》“故圣 人因天讨而作五刑”。
法理学法的起源ppt课件
![法理学法的起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54eaa177232f60dccca128.png)
3.氏族成员不得在氏族内部通婚,通常是氏族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是 氏族区别于血缘家庭的重要标志。
4.氏族成员死亡后,如果有财产,包括生前使用的生产工具、武器和生 活用品等,应转归氏族其他成员所有,从而被保留在氏族内。
精选课件ppt
7
易洛魁人的氏族习惯内容非常广泛,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关系的所有 领域,主要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8
(二)氏族习惯与法律的区别
1.体现的意志不同 氏族习惯体现的是全 体氏族成员的共同意 志,是对氏族共同利益 的客观反映。
法律与之不同,不可 能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 意志,只能体现统治阶 级的意志
2.产生的方式不同 氏族习惯是氏族成 员在长期共同生产和 生活中自发形成的。
法律则是国家专门 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 程序制定的。
精选课件ppt
22
(二)法律与国家的同步产生
法律和国家的同步产生,是绝对的、必然的。其原因在于,统治阶级
借助于国家机器的运行,不仅可以巩固其统治地位,而且可以借此进行进 一步的剥削,从而增加其财富。但是,仅仅依靠暴力手段,往往难以长期 保证统治阶级实现其利益追求。统治阶级需要重新制定或确认一些既利于 自己、又能得到人们的切实履行和遵循的社会规范,来维护其统治秩序。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法律与国家始终保持着共生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 相辅相承、互为依存,国家的出现也意味着法律的出现,反之亦然。
7.氏族可以接纳外人入族,吸收他们成为本氏族的成员。未被杀死的俘 虏,也有可能被接纳入族,获得氏族成员的权利。
8.氏族成员有共同的信仰和图腾崇拜,遵循共同的仪式和禁忌,这些信
仰、崇拜、仪式和禁忌,因为由来久远,而且经过反复传承,往往充满神 秘色彩,对氏族成员有很大的约束力和感召力,很少有成员敢于违抗。
第三章 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法的起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4bc9355ad02de80d4d840fe.png)
• 另外,古代原始习惯中的复仇制度的逐渐 淡化: • 血族复仇——血亲复仇——同态复仇—— 赔偿金。 • 法的作用:结束野蛮的复仇,维护社会的 稳定秩序。
3、法的起源过程深受宗教和道德规范影响
最初的法律总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道德痕迹。 《摩奴法典》中“摩奴”是所谓天神的儿子,《旧 约全书》中的“十诫”即上帝告予摩西的,《汉 穆拉比法典》中序言描述了太阳神授予汉姆拉比 王权杖的过程。 法律与宗教、道德规范经历了一个从混沌一体到 相互分离的过程。法律逐渐独立成为一种专门的 社会调控规范。
•
• • •
• • • •
2、封建制法律制度的特点: 肯定人身依附关系 封建等级森严 维护专制王权 刑罚严酷、野蛮擅断
二、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1、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确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维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政党制、普选 制、分权制) (3)确认和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 权 (4)确认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
• 有趣的是,这个钉子户拆迁时倒很配合,展现了良好的绅士风度,好像一点 都不担心,既没有哭天喊地,满地打滚,也没有把汽油倒在身上威胁要自焚。 他袖手站在一边,嘴里叽叽咕咕:别看你是一国首脑,我德国尚有法院在, 待我到法院与你理论。 • 第二天,这个老汉居然就在当地一纸诉讼把国家元首告上了法庭,地方法院 居然受理了,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 重新把那磨房盖起来,以赔偿由于拆毁房子造成的损失。威廉贵为一国之君, 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本来是想办件好事,现在比窦娥还要冤。而那 个刁民此时躺在他的小磨坊里,一边数钞票,一边偷着乐,压根就用不着冒 被遣送拘留的危险,也不担心什么打击报复,秋后算账,从此以后不管什么 国际友人来访,他天天心安理得磨他的面粉。 • 后来威廉一世和那个磨房主都“驾崩”了,轮到小磨房主想进城,希望把磨 房给卖了,不由想起了那个老买主,但他不知第二代领导人对这个磨房感不 感兴趣,就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威廉二世给他回了信:“我亲爱的邻居, 来信已阅。得知你现在手头紧张,作为邻居我深表同情。你说你要把磨坊卖 掉,朕以为期期不可。毕竟这间磨坊已经成为我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 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的名下。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派人送三千马克,请务 必收下。如果你不好意思收的话,就算是我借我给你的,解决你一时之急。 你的邻居威廉二世”。 • 历经了多少个统治者,到现在,那个磨坊,德国司法独立的象征,代表了一 个民族对法律的信念,仍像纪念碑一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
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8109b274b73f242336c5f78.png)
法的起源(一)
原始社会的调控机制:原始的社会生产方式是
共同占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制。 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最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 原始社会的调控机制就是通过氏族公社来进行 的。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氏族习惯是调整原始社 会的最主要的社会规范,它是氏族成员长期的 共同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世代相袭,全社 会公认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
法的历史类型
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 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特点:阶级性与人民性 的统一。意志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相互平 等的法律形式与现实保障的统一。国家强制性与自觉 遵守性的统一。
法的起源(二)
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原始社会末期三次社会大分工及 其社会后果,氏族制度的解体,国家的形成。 法产生的基本标志及其与氏族习惯的区别:国家的产 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权利与义务的分离。 法产生的一般过程和具体规律: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 般调整,从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到成文法,从社会规 范的混沌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独立的规范体系。
《法的起源和含义》课件
![《法的起源和含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f67c0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8.png)
法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总结词
法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认为法是政治权力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产物,政治和经济因素对 法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法的政治与经济起源理论认为,法不仅受到政治权力的影响,还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 这种理论认为,政治权力和经济发展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法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因素 可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而经济发展则可以推动法律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同时,这
01
02
03
保护合法权利
法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 受侵犯。
维护社会秩序
法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 平衡。
保障国家安全
法通过制裁危害国家安全 的行为,保障国家的安全 和稳定。
评价作用
评价个人行为
法通过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 和义务以及违反法的后果,为评 价个人行为是否合法提供一个标
法律的规范性定义
01
02
03
04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普 遍约束力。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 为规范。
法律通过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 来调整社会关系。
法律的实施由国家强制力保障 ,违反法律将受到相应的制裁
。
03
法的特征
国家意志性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反映国家意志的规范。
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体现国家对社会的统治和管 理。
宗教对法的影响:宗教 观念有时会影响法律的 制定和实施,尤其是那 些强调仁慈、宽容和正 义的宗教。
两者的关系复杂性:然 而,法和宗教之间的关 系并非一成不变,会受 到历史、文化和社会变 迁的影响。在某些社会 中,宗教和法律可能紧 密结合;而在其他社会 中,两者可能存在明显 的分离。
法的起源和发展
![法的起源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803b6e24028915f804dc25c.png)
法律发展的三个时代
部落法是国家生成以前原始社会的法律 。 部落法的特点有: (1)法域狭小。 (2) 社会法的色彩很浓,有关公权的法律不发 达。 (3)原始法的主要生成形式是社会惯 常行为。 (4)原始法运作过程简单。 国家法的主要特点是:(1)法域扩大。 (2)权力法的色彩很浓。 (3)立法成为 法律生成的主要方式。 (4)国家法运行的 程序化程度较高。
当代的法律世界化运动
3.国际法国内法的一体化趋势。 (1)国际法效力优位的取得。 (2)国际法向国内法的渗透。 (3)国际私法中国民待遇原则的普遍化。 (4)国际法强制力的取得与国际司法组织 的建立。 4、司法的世界化。
四、世界法
世界法有其建立的物质的与精神的基础。 第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 第三,共同的伦理基础。 第三,共同的伦理基础。第四,全人类共 同利益
三、古代法及其特点
1.形式化程度低。 2.社会控制能力低。 3.特权性。 4.义务本位、国家主义。 5.漠视人权。 6.禁锢思想、严惩思想犯。
四、现代法和法律现代化
现代法律的价值标准是: (1)自由、平等 是现代法律的总体精神:维护人的自由是 现代法律的根本目的,它应当摒弃任何特 权的规定;(2)人权保障是现代法律的主 要功用,对权利的限制必须是合理的、必 要的,立法不得无理地、非正当地限制公 民权利,对于基本人权不得立法克减;(3) 民主和限制权力。
三、法律产生的原因
1.生产力的发展是法律产生的根本原因。 2.社会有秩化的要求。 3.生产和交换的需求,是法律的最重要的 基础。
四、原始习惯、原始法律和政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77fd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1.png)
法律实践:祭司和贵族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法律起源:祭司和贵族的法律实践是法律的起源,他们的法律观念和实践为现代法律制 度奠定了基础。
法律的发展历程
古代法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 国法律
互联网法规的发展与完善
互联网法规的起源: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国开始制定相关法规 互联网法规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法规不断更新和完善 互联网法规的完善:针对网络安全、数据保护、隐私保护等问题,法规不断完善 互联网法规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法规将继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法律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环境法的挑战:环境污染问 题日益严重,环境法律体系
不完善
环境法的重要性:保护生态 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环境法的未来展望:加强环 境立法,提高环境执法力度,
推动绿色发展
未来法律的新领域与新挑战
人工智能法律:随着AI技术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来规范AI的使用和保护个人隐私
网络安全法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来保护网络安全和打击网络犯罪
科技发展对法律的影响:科技发展对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的影 响
法律对科技的规范:法律对科技发展的规范和引导,保护知识产权、维护 网络安全等
法律与科技的未来:法律与科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人工智能可能带来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和争议 机遇: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挑战:人工智能可能引发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 机遇: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解决法律领域的难题和挑战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课件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5e47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d.png)
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关系
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与其他 社会规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其他社会规范包括道德、习惯、宗教 规范、行业规范等。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最为密切,法律是 最低限度的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和 公共利益的基础。
习惯是指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行为规 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宗教规范是指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中 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具有一定的约束 力。
行业规范是指特定行业内部的行为准 则,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04
CATALOGUE
法律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法律的发展
法律起源
从原始社会的习惯、惯例 Βιβλιοθήκη 成文法的出现,标志着 法律起源的开始。
古代法律特点
以习惯法为主,强调血缘 关系和等级制度,缺乏明 确的法律规则和司法程序 。
古代法律代表
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法 等。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 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效力。
法律的渊源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 在本民族自治区域内实施的效力。
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在本部门或本行政区域内实施的效力。
评价和强制作用
法律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进 行评价和强制,违反法律 将受到相应的制裁,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教育和预防作用
法律通过其制定和实施, 可以教育和预防人们违法 犯罪,培养人们的法治观 念和守法意识。
03
CATALOGUE
法律的形式和渊源
法律的形式
法律的形式是指法律在成文化、公开化 、明确化、正式化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法的历史》PPT课件
![《法的历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8fbc90a8956bec0875e34c.png)
完整版课件ppt
4
二、法的起源(重点)
(一)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法起源的理论 (二)其他法起源的学说 (三)法产生的标志
完整版课件ppt
5
·
差有生产生唐要有载《 距,产品产尧的五,史 不分资剩能在是帝在记 大配料余力位唐。黄五 。平大有十时尧其帝帝
均体限分,和中之本 ,属,低当虞最后纪 贫于但下时舜为,》 富公是,的。重另记
③ 唐尧时期,没有“五刑”一类的规范;(五刑,是 对付俘虏的,后来被用在奴隶身上,再后来非奴隶 的人也适用了)
④ 虞舜时期,开始出现私有财产,分配不均,贫富差 距增大;
⑤ 虞舜时期,开始出现“司法官吏”;
⑥ 虞舜时期,开始出现“五刑”一类的规范;
⑦ 虞舜时期,开始出现其完整他版课件方ppt面的官职设置。
距 。 虞 舜 继 位 后 , 为 了
且 部 落 首 领 和 百 姓 之 间
是 部 落 首 领 开 始 拥 有 私
更 为 频 繁 , 产 品 剩 余 逐
落 的 生 产 能 力 大 大 提 高
了 唐 尧 。 在 虞 舜 时 期 ,
后 来 , 唐 尧 的 继 承 人
——
……
百方掌 其大盾管出人渐,各
官 每 三 年
完整版课件ppt
6
❖
……
考 绩 一 次
设 立 四 岳 十 二 牧 。 文 武
军 事 , 制 定 五 刑 。 在 地
的 是 起 用 了 皋 陶 为 士 ,
弃 做 后 稷 , 掌 管 农 业 ;
负 责 治 水 , 掌 管 内 政 ;
官 分 职 。 虞 舜 首 先 起 用
逐 渐 出 现 的 各 类 社 会 矛
6、严格责任原则确立。
法理学课件 第6章 法律起源和法律发展
![法理学课件 第6章 法律起源和法律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568c064a45177232f60a254.png)
关于法律起源的研究一般有两个角度。一 种是实证角度的研究。即研究法律实际上 如何产生,这种研究抛弃假设,从事实和 材料出发,研究法律的起源。 一般认为法 律起源经历了从原始禁忌到习惯再到习惯 法以及制定法的过程。 另一角度是哲理角度的 研究。即研究法律 应当如何产生,如 认为法律应当来自自然 法 或认为应当来自社会契约等,属于哲理 研究。
法律现代化是一个传统人治社会获取现代 法治社会的特征的动态过程,以实现法治 为目标,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法律现代化是变革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法律现代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三)法律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以法律现代化最初的动力来源为标准,可 以把法律现代化划分为内发型、外源型两 种模式。 内发型法律现代化的模式,是指法律由于 社会诸内部条件的成熟而从传统走向现代。 外源型法律现代化的模式,是指因一个较 先进的法律对较落后国家法律的冲击而导 致的该办: 西政78级学生学毛选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 次会议上,全国人大 代表投票表决宪法。
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特点:
从外源型现代化模式逐渐向内发型现代化 模式转变
从模仿大陆法系到建立具有混合法特色的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具有立法主导、政府推进、精英主义特色 传统文化与现代法制的对立与冲突异常激 烈
答案:ABD
(三)法律创新 所谓法律创新,是指对法律观念、法律 概念和技术、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和具体 法律制度的独创性革新,它是人类法律智 慧活动的最高形式,也是难度最大的法律 发展运动。
四、法律现代化 (一)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是指:人 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 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 社会生活诸领域的深 刻的变革过程,这一 过程以某些既定特征 的出现作为完结的标 志,表明社会实现了 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有关社会公共事务的法律规定 等。
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普通法 (common law)为基础,以判例法为主要标 志并与其有继受关系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 称。
英联邦成员共53个。前 身是英帝国,由英国及其 自治领和其他已独立的前
殖民地、附属国组成 。
30
世界主要法系分布图
西方两大法系是相互对称的: 按地理位置,叫做大陆法系与海洋法系; 按主要国家构成,叫法德法系和英美法系; 按法律传统,叫罗马—日耳曼法系和普通法 系; 按法的外部特征,叫法典法系和判例法系。 大陆法系还有一个名称,叫“民法法系”, 这是因为该法系以民法典最为发达,地位最 为特殊。
(4)明显带有 原始习惯的残 余。
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的种姓等级制度
印度种姓等级制度的影响
【2007年11月07日新华社 】现行的印度法律规定 ,公民享有与自己意中人结婚的权利,但据调查 ,74%的印度人仍不接受不同种姓间通婚。 印度妇女马达维·阿瓦尔最近因“下嫁贱夫”得 到了政府颁发的一个奖。她的丈夫钱德拉谢卡尔 条件并不差,但他出身不好,处于印度古老的种 姓制度的最下层,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因为 跟社会较低阶层的人结婚,马达维得到了印度政 府特别颁发的250美元奖金和一张奖状。
美 法
的法律形
单行 法
中心
归纳 法
诉讼模式( 对抗式或庭
法和立 法;法律部门
系
式;遵循 先例
主义
辩式)
法职能 缺乏统一分类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一、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本质 三、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征
法律演进线索
法的历史类型
起点: 法的起源
法的发展
在时间顺序上的推进
法律继承的原因
第一,社会生活条件的历史延续性决定 了法律继承性。
第二,法律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 发展过程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第三,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 决定了法律继承的必要性。
第四,法律发展的历史事实验证了法 律继承性。
法律继承的内容
第一,法律技术、法律概念
第二,反映商品经济规律的法律原则 和规范
4、虞舜时期,开始出现私有财产,分配不均, 贫富差距增大。 5、虞舜时期,开始出现“司法官吏”等各种官 职设置; 6、虞舜时期,开始出现“五刑”一类的规范。
法律为什么不可能在原始社会产生?
法律为什么不可能在原始社会产生?
经济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能力十分有 限
没有剩余产品 不可能产生私有制
32
西方两大法系比较
法典 司法 推理 判例地位 编纂 传统 方式 诉讼模式
法官 地位
法律分类
大
实体
职权主义诉 只能司 公法和私法;
陆 法
基本不存 法典 在判例法 化
中心
演绎 法
讼模式(审 问式或纠问
法不能 明确的法律部
系
主义
式)
立法 门的划分
判例法是
英 一种重要
程序
当事人主义 兼具司 普通法和衡平
封闭性
中央集权的君主 专制;维护君权
和族权
为小农经济 服务,重农
抑商
司法行政 合一
西方
基督教神 学
宗教性
分散,多 种法律体 系并存;
开放性
统治权分裂和分 散;既保护君权 ,又保护领主权 ;既保护世俗权 ,又保护神权。
私法发达, 主要为商品 经济服务, 出现资本主 义因素的法
设专门的 司法机关 ,司法独
法的起源 法的历史类型
奴隶制法律制度 封建制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世界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从历史文本开始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1、唐尧时期,生产资料大体公有,分配平均, 贫富差距不大; 2、唐尧时期,没有“司法官吏”。 3、唐尧时期,没有“五刑”一类的规范;
政治原因:人们在生产中出于平等地位,没 有阶级分化,不存在对抗性的阶级冲突。
原始社会规范
食物禁忌
禁忌
性禁忌
图腾禁忌
原始习惯
族外婚习惯
平均分配 习惯
民主议事 习惯
血亲复仇 习惯
图腾禁忌:禁瞧看、禁触摸、禁直呼、禁捕杀、禁图腾内婚
法律起源的过程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促成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由于犁耕技 术和灌溉技术的使用,使农业产品丰富起来,形成 了农业部落和畜牧业部落并存的格局。第一次大分 工导致的社会变化,最主要的是:
立
“国王站在一切人之上,但须站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13世纪英国《大宪章》的精神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总体特征: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 政治的本质要求,建立资本主义的法治 国家。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拿破仑起草 《法国民法典》
迄今为止,一切进步 性社会的运动,都是 一场“从身份到契 约”的运动。
西方两大法系
大陆法系,是指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 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主要标志或与其有 继受关系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1804年《法国民法典》废除了一切封建特权, 以个人权利为本位,适应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 社会要求; 1896年《德国民法典》适应了垄断资本主义时 期的社会要求,更多地强调“社会利益”。
根本原因: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 基本条件:社会革命(暴力革命或渐进式
革命)
奴隶制法律制度
(1)公开保护奴隶制生产关 系。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 料,而且占有奴隶本身。奴 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可 以任意处置。 (2)用宗教迷信和极端野蛮 而随意的刑罚维护奴隶主阶 级的政治统治。
(3)公开确认 人与人之间的 等级划分与不 平等地位;公 开规定自由民 之间的不平等 地位。
商品交换的频繁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使国家管 理和法成为必需。
法律产生的根源
私有制的产生和商品交换 的频繁,是法产生的经济 根源。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 压迫和反抗,是法产生的 政治根源。
法律起源的其他学说
宗教学说认为,法的产生源于上帝的意志 ; 民族精神学说认为,法的产生源于民族精 神产生发展的结果; 暴力说认为,法律是暴力斗争的结果,是 暴力统治的产物。 契约说认为,法律是人们的理性思考和契 约达成的结果。(是一种假设理论)
法律演进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内在动力: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外在力量:外部环境因素的推动 技术上:长期缓慢的进步 内容上:“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 姿态上:封闭到开放 具体途径:继承、移植、制度改革
第二节 法律继承
法律发展的方式: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 概念:所谓法的继承就是指不同历史类 型的法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 表现为旧法(原有法)对新法(现行法 )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 法的继承的特点:“扬弃”(取消、舍 弃;保存、保持)
在空间上的拓展
法系
第十三章 总结与思考
1、法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思考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关系。 3、中西方封建制法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4、资本主义法的原则有哪些? 5、分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之处。
第十四章 法律演进
法律的演进与发展的历史规律 法律继承 法律移植 法制改革
第一节 法律的演进与发展的历史规律
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的内涵。p159 区别: 法律的演进:法律制度从现在向过去回溯的整体
上的变迁路径与过程。 法律的发展:法律制度在当下或者现在所发生的
以及面向未来所可能发生的动态的进步过程。
法律演进
法律发展
关于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
“发展”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 大体说来,发展是一种进步的、上升的 运动,是从落后到先进、贫困到富裕、 封闭到开放、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 、奴役到自由、野蛮到文明的进步过程 及趋势。
——梅因
法系
法系的概念。P154 划分根据: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 日本法学家穗积陈重将世界各地的法律划分为七 大法系:印度法系、中国法系、伊斯兰法系、英 国法系、罗马法系、日耳曼法系和斯拉夫法系。 近代西方国家的一些比较法学家大都认为当代世 界的主要法系有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社会主义 法系和伊斯兰法系。其中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 资本主义国家法律甚至世界各国法律影响最大。
1 的自治力量实现法律 展应当立足于本国
既有的法律文化遗
制度演化
产和本土资源
建构论:
国际化:
重视通过人为的理性 强调借助他国健全
2 建构实现法律制度的
的法制和丰富的法
变迁和进步,强调政
治经验
府的主导作用
发展动力
内源型: 法律发展的动 力来自国家和 社会内部的需
要
外源型: 法律发展的动 力依靠外来力
量的推动
思考:你更赞同哪一种模式?
在社会发展的途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 不同的理论模式:
一种是建构论,即主张以人的理性认识为基 础,摧毁旧事物、旧秩序,建构新事物、新 秩序。简单地说,就是破旧立新。持有理性 主义——激进主义立场的思想家或政治家往 往赞成这种思路。
理性主义者高度肯定与推崇人类理性的力 量。他们相信,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 ,去发现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认识人类社 会的发展规律,并凭借这些理性认识建构 一个更加符合自己需要的理想社会。在他 们的眼中,历史传统是旧的东西,是建构 理想社会的绊脚石。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的出现。随着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和产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以贸易为职业 的商人阶级开始形成,金属货币、高利贷出现, 部落间的贸易甚至海上贸易也成为社会经济生活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财富的集聚速度加快,贫富 分化加剧,氏族内部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分离, 穷人因为债务也转化成为奴隶,私有制、奴隶制 和阶级分裂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