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2(带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附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1、“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者是(A)A. 禹B.伯益C. 启D. 舜2、他以人为坐骑,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后被商汤所败,王朝灭亡。

此人物是(B)A.启B.桀C.纣D.盘庚3、《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C) A.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B.进献贡物C.服从周王调兵D.定期服役4、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殷墟遗址获得通过。

你认为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B)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5、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一制度开始于(B)A.舜传位于禹B.禹传子家天下C.西周分封制D.周武王建立西周6、“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B )A.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7、“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

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B)A.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B.夏王朝的建立C.禅让制的实行D.制定历法,称为“夏历”8、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启开启了世袭制B. 纣灭夏建立商朝C. 西周实行郡县制D.周武王建立东周9、周幽王是在历史上有名昏君。

他在位时( B )A、开始推行分封制B、引起国人暴动C、西周被犬戎所灭D、迁都洛邑10、下列有关商纣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B、他把都城迁殷C、他施用酷刑,残害人民D、他使商朝走向灭亡二、判断题。

24秋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 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2(习题课件)

24秋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 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2(习题课件)

西周 的分 封制
·权力: 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
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
内容
侯具有一定的⑭__独__立__性__,可
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赋, 其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
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
统治秩序
夏商 西周 王朝 西周 灭亡 的更
夏商 西周 王朝 商朝 的更

建立 盘庚 迁殷
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商王⑥__汤___建立 商朝,以⑦___亳____为都城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 的稳定
原因:末代商王⑧__纣____对外连年征伐, 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 敛,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
武 王 伐 纣 :⑨_公__元__前__1_0_4_6___ 年 , 周 武 王 统率各路联军,在⑩__牧__野___与商军 展开决战,大获全胜。周军乘胜占 领商都朝歌,商朝灭亡
夏商
部一带
西周
国家政权的建立:建立军队,制定④
王朝
夏朝
夏朝的 统治
___刑__法_____设置监狱 灭亡:末代君主⑤___夏__桀____穷奢极欲,
的更
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

统 治 陷 入 全 面 危 机 ; 约 公 元 前 1600
年,商的首领汤联络周边势力,起
兵攻伐,一举推翻夏朝的统治
5. 《史记》记载,商纣施用酷刑,残害人民,荒淫无道, 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据此可知,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B )
A.经济衰退 C.外族入侵
B.统治暴虐 D.对外征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选择题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2.君主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武王伐纣C.盘庚迁殷D.禹传启,家天下3.这件事后,商朝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的景象。

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不常厥色”的动荡岁月,进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这件事”是指( )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平王东迁D.盘庚迁殷4.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与之有关的统治者是()A.夏王桀B.商纣王C.周厉王D.周幽王5.小强淘到一本20世纪80年代的小人书,名叫《牧野之战》,小强通过它可以了解到牧野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周文王—商汤B.周武王—商汤C.周文王—商纣D.周武王—商纣6.“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D.《禹刑》极为残忍7.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D.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8.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9.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方式B.稳定了社会秩序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国人利益10.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历史学习的主要能力之一。

下列属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的是( )A.诸侯反叛B.末代暴君的残暴统治C.国人暴动D.少数民族的打击二非选择题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同步练习(含答案)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考点必刷练1.《三字经》有云:“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早期国家的产生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D.早期文明的起源2.“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3.下表为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叙述,据此推知()记述出处“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A.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B.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C.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D.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4.有学者说,分封制对于周王室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在统治前期极大地巩固了天子的权威;面对于周边蛮夷之地来说,实则是一场从上而下的浩大的“文化殖民”。

该论述反映出()A.分封制传播了西周文化B.西周分封制加强上都集权C.周王借分封制实施文化专制D.周王室崇尚以文治国5.“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

”材料中“周的创造”指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6.如图是周代世系略图,它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井田制7.“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早期国家建立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8.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1. 绘制时间轴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发生于下面时间轴①处的历史事件是()A. 大禹建夏B. 盘庚迁殷C. “国人暴动”D. 商纣亡国2. 古时《三字经》中“夏传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开创了()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3. 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在河南安阳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 禹建都阳城B. 盘庚迁殷C. “国人暴动”发生D. 西周灭亡4. 西周初年,周王室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

由此,周王朝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5. 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

周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巩固国家统治B. 废除分封制度C. 提高诸侯实力D. 彰显周王权力6.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指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评判。

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B. 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C. 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起来D. 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7. 将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①盘庚迁殷②西周建立③启成为夏王④“国人暴动”A. ①②④③B. ③①②④C. ④③②①D. ②④①③8.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出自《三字经》)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启示主要是()A.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B. 严刑峻法,加强统治C. 轻徭薄赋,以德化民D. 失民心者失天下9. 二里头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分层作业)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分层作业)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基础巩固】1.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

这反映了分封制的()A.目的 B.内容 C.性质D.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表述的是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这是分封制的影响,D项正确;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排除A项;分封制内容是指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排除B项;分封制的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排除C项。

故选D项。

2.串联历史,进行对比,找出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未能强化国家机器B.后期的统治者统治残暴C.不注重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分封诸侯引起内乱【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桀,商朝的最后一位国王商纣,西周的最后一位国王周幽王。

三者贪图享乐,统治残暴。

最后导致亡国,B项正确;未能强化国家机器,与夏商西周灭亡无关,排除A项;不注重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是夏商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分封诸侯引起内乱不是夏商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故选B项。

3.“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它跟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夏桀 B.商纣王C.周幽王D.周平王【答案】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烽火戏诸侯”是指西周末年的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导致诸侯们都不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

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东周时期,C项正确,排除D项;夏桀是夏朝的末代君王,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包含答案)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3.《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一史料反映出西周的社会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5.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6.“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B.奴隶社会结束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7. 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A. 封建制的法规B. 禅让制的规则C. 世袭制的传统D. 分封制的义务8.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禹建立了夏朝B. 汤灭夏建立商朝C. 周文王建立周朝D. 周武王建立周朝9.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封号和耕牛B. 土地和人口C. 土地和耕牛D. 人口和铁犁10.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分割诸侯的兵力B. 保证国家的兵源C. 巩固周王的统治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11. 小王参加了班上“西周风云”的话剧演出,饰演一位住在城中的贵族,若话剧内容须与史实相符,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他在话剧中的生活情况()A. 拥有土地,有奴隶负责为他耕种B. 用交子到夜市采买日常生活用品C. 主持科举考试,掌握官员的任命权D. 熟读四书五经,辅佐君王治理国家12. 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4课 夏商周更替》试卷含答案解析(2)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4课 夏商周更替》试卷含答案解析(2)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4课夏商周更替》课时练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反映夏王朝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的一处都城遗址,该遗址是()A.山顶洞人遗址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二里头遗址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残缺部分的内容依次应是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禅让、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3.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启继承禹的位置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4.《封神演义》依托于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展现了上古诸神呼风唤雨、动摇乾坤的通天法术。

下列历史事件和“武王伐纣”有关的是()A.盘庚迁都B.牧野之战C.涿鹿之战D.国人暴动5.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6.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们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世纪人提供借鉴。

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②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④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8.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A.亳B.镐京C.牧野D.殷9.西周时期,周王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而实行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奴隶制10.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位首领,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位国君,他是A.黄帝B.尧C.舜D.禹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①牧野大战②盘庚迁殷③国人暴动④周平王迁都A.②①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①②④③12.《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材料题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材料题 北师大版

材料题:夏商西周的更迭
1.阅读下列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是谓小康。

——《礼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2)第一段材料反映的是尧、舜、禹时期的情况,这一时期首领位置更替的方式是什么?
(3)从第二段材料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
2.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厚敛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
——《史记》
(1)材料一、二分别介绍了历史上的哪个朝代的哪个君主?
(2)为什么两位君主的统治都被推翻了?
(3)从他们的统治被推翻的史实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1)第一段材料反映的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的状况。

第二段材料描述了国家产生后出现了“天下为家”和王位世袭的社会现象。

(2)禅让制。

(3)王位世袭制;启。

2.答案:(1)夏朝的桀,商朝的纣。

(2)因为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与反抗。

(3)统治者要任用贤臣,勤政爱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

(其他的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填空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填空题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填空题练习附答案1.约公元前年,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愈加严重。

2.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制代替制。

3.夏朝建立了,制定,设置,此外还制定了,称为“”。

4.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一带。

5.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6.夏朝历经年,到在位时期,国力衰弱。

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7.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部族逐渐强大,该部族的首领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多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8.约公元前年,建立商朝,都城建在。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和,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不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9.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时迁到,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10.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的范围不断拓展。

商朝为巩固统治,设置制定,加强对和的控制。

11.商朝后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奴隶主贵族更加腐朽。

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耗费国力,同时修筑,对百姓,还施用,残害人民。

12.商朝晚期,分布于一带的部族,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13.时,得到、等人的辅佐,周部族日益强盛。

14.公元前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史称。

15.为,,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1分)我国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

这些简称源于西周的()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当时的鲁国是被分封在今山东地区的主要诸侯国之一,晋国是被分封在今山西地区的主要诸侯国,因此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

本题以山东省简称“鲁”等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本题以山东省简称“鲁”等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故选:C。

2.(1分)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

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翼,东控徐准。

(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 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B. 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C. 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D.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翼,东控徐准”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C项正确;“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指的是商朝,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的信息,排除AD项。

故选C项。

3.(1分)“武王克商、尤其周公东征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围活动。

荀子说,周公当政时曾封建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

”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分封制。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于哪个朝代?()A.秦朝B.夏朝C.商朝D.西周2.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下图①对应的朝代是代()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3.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克昏夙有商……”的记载;《尚书》中有“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等语。

这说明历史史料()A.能够相互印证B.难免自相矛盾C.经常难辨真假D.多为史学著作4.“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度6.夏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分别是()A.公元21世纪禹阳城B.公元前21世纪禹二里头遗址C.公元前21世纪禹阳城D.公元21世纪启阳城7.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这标志着()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即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夏朝B.商朝C.唐朝D.清朝9.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

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

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C.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10.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些规定()A.形成了禅让方式B.稳定了社会秩序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国人利益1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时练【含答案】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时练【含答案】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课时练一、单项选择题1 .学会归纳历史开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对夏商周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以下选项中,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机构不完善B.统治者缺乏经验C.军队缺乏训练D.末代国君的昏庸、奢侈、残暴.以下我国早期国家更迭的先后顺序正确的选项是()A.夏一商一西周B.商一夏一西周C.夏一西周一商D.西周一商一夏.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出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C.商纣王施用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D.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作西周.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开展的重要阶段。

夏、商、周三朝的灭亡,给后任君主的主要启示是要()。

A.提倡改革B.重视教育C.开展经济D.以民为本.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尤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II1I① ② ③ ④A.商汤灭夏B.平王迁都C.武王伐纣D.东周开始.从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国家建立,到秦朝统一之前,我国王朝更迭顺序正确的选项是()A.夏-商—东周-西周B.西周―东周一商一>夏C.西周—东周一夏一>商D.夏一商T西周T东周.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商周时代。

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大商人,且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丁同学成为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自比太阳,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

统编七上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统编七上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A.舜传位于禹B.启继禹位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大一统2.史学界一般称商朝为殷商,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殷D.平王东迁3.周武王的军队与商军主力展开决战的地点是A.阳城B.镐京C.洛邑D.牧野4.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夏—商—东周—西周B.夏—西周—东周—商C.夏—商—西周—东周D.商—夏—西周—东周5.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如果你是一位卿大夫,在你之下的等级有①周天子②士③诸侯④平民⑤奴隶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6.下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A.涿鹿之战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7.小飞若穿越时空,成功成为西周时期的一位诸侯王,则他获取这个“职位”的途径有可能是①世袭继承②选举产生③考试获得④周王分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荀子》一书中写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表明,周初最受周天子信赖的人是A.先代贵族后裔B.周王宗亲C.有功之臣D.旧邦首领9.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A.奴隶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10.(2018年福建)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

他研究的内容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11.(2018年湖北黄石)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一制度是A.奴隶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12.(2017年黑龙江牡丹江)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3.(2017年山东潍坊)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课堂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课堂作业(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选择题1. 《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事件的王朝是( A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2. 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B )A. 舜传位于禹B. 禹传子,家天下C. 秦始皇统一六国D. 汉武帝大一统3. 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朝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后,都城才稳定下来,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C )A. 商汤B. 桀C. 盘庚D. 商纣4. 《封神榜》再现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商纣灭亡和武王兴起的那段历史,为西周的建立奠定基础的关键战役是( D )A. 阪泉之战B. 鸣条之战C. 涿鹿之战D. 牧野之战5.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B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世袭制6. 历史事件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国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

这一事件史称( A )A. 国人暴动B. 商汤灭夏C. 武王伐纣D. 涿鹿之战7. 《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D )A. 世袭制的确立B. 分封制的确立C. 华夏族的形成D.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8. 旷世珍宝“何尊”上的青铜铭文记载,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意为: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亲自统治那里的民众)。

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出现。

下列关于“何尊”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A. 当时中国实行分封制B. 当时中国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地区C. “何尊”上的文字被称为铜文D. “何尊”属于农业生产工具9.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C )A. 统治者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B. 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C. 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D. 不注意与周边部族的联系二、非选择题10.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

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下图是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这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商代的哪一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里()
A、汤
B、盘庚
C、纣
D、桀
4.“哪吒”和“二郎神”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

在电视剧《封神榜》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

这位英明的君王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5.下图情景发生在西周后期,王因与民争利,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一事件史称为()
A.涿鹿之战 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
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约公元前1600年,纣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错误:
更正:
7.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匈奴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阅读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了一件震动学术界的青铜簋(见下图),其腹内底部铸有铭文“王武征商,惟甲子朝”。

(1)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民主制度?(2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4分)
(3)说出材料三中的“王武征商”的时间和战役名称。

(4分)
9.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哪种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2)该制度下诸侯有哪些权力和义务?(4分)
(3)此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A
2.A
3.B
4.B
5.D
6.错误:纣更正:汤
7.错误:匈奴族更正:犬戎族
8.(1)禅让制
(2)启世袭制
(3)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9.(1)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局势,巩固疆土。

(2)权力:诸侯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还可以在自己封地内再分封。

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