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历史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的更替》一课,主要讲述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史实,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变迁,认识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及其更替的原因。

本课内容是学生接触古代历史的重要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古文阅读能力有限。

在《夏商周的更替》这一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

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掌握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及其更替原因。

2.难点:夏商周的社会制度、文化特点及其相互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对比分析法:比较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练习题:针对本课内容的练习题。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的变迁。

教师简要介绍夏商周的更替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更替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手段来统治人民的。

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提高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观看西周分封制的模拟表演,学习组织历史短剧演出的方法,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通过参与设计“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等教学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封制”和“礼仪教化”,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从而加强孝亲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周初分封略图”,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历史短剧演出法,小组竞争与合作法。

〖板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西周的分封制1.实行目的2.主要内容3.作用二、贵族、平民与奴隶三、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1.军队和刑法2.礼仪教化〖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还记得中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吗?(生答,教师板书)统治者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

夏、商、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当时的统治者究竟是如何管理广大的疆域、统治众多的臣民的呢?今天这堂历史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讲授新课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夏商西周时期……”一段楷体字,然后悬挂“周初分封略图”。

引导学生看图并指出西周的疆域非常广大,但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手段又极其落后。

因此,要有效地管理如此广大的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地区,就一定要有一个适合的制度。

周王在总结夏商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统治制度――分封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板书)师:在西周初年,周王实行分封制,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一个能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控制网。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相关史事内容;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在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吃了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之后又有哪些朝代?夏商周三朝是怎么样更替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早期国家,看看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怎样的制度?”(二)、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夏本纪》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将战,作《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都城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家天下”“……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措施:禹征服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

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初中七年级部编版历史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七年级部编版历史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教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具体而言,学生需了解夏朝的起源、商朝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周朝的建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夏商周三朝更替的脉络及其各自的时代特点,如商朝的青铜文明、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背景,以及三个朝代之间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与差异。

为突破难点,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

课堂上需准备黑板、白板等书写工具,以及学生用的学习资料。

同时,需确保教学环境安静,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此外,还需准备课后作业和测试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专注度和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保持教室的安静,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思考的舒适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能够静下心来,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无论是面对疑难问题还是深入研究某个课题,安静的环境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思考和讨论,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和测试题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作业和测试题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和测试题,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安静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课后作业与测试题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中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互更迭;2.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3.能够分析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内容】一、情境导入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梳理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

二、讲授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三、讲解分析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带领学生分析夏、商、周三代的出现顺序以及相互之间的更替关系,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演变。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带领学生认识三代王朝的政治权力与家族关系的关联;初步了解周王朝的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带领学生分析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初步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四、讨论1.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围绕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出现和更替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思辨意识,进行讨论研究,追求深度理解。

五、练习1.使用时间轴表现出夏、商、周三代的出现和更替关系,并简单注释关键事件和人物。

2.让学生根据课堂讲授,分别列举出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

六、总结1.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2.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中国历史的总体趋势,探究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教学评估】1. 课堂检测。

2. 作业。

3. 课后测试。

【教学参考】1.《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历史文化教育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观察图片,猜测历史时期通过放映古代建筑、器物、服饰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特征。

2. 阅读史料,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让学生对《史记》中的关于夏商周王朝的内容进行阅读,并结合讲解,初步认识三代王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的授课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夏商周的更替。

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以下知识点:1.了解夏商周朝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2.认识夏朝的创始人和重要的贡献;3.了解商朝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认识殷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的考古发现;4.认识西周的建立过程和政治制度,并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更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商朝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发展历程。

2.图片和文物展示:通过展示夏商周的文物、图片,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其文化特点和历史价值。

3.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与夏商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代中国文明的探索欲望。

2.讲述夏商周的历史背景(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让学生了解夏商周的社会发展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九、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例如,检查学生对夏商周时期历史事件的描述是否准确,对人物、事件的分析是否合理。
2.点评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具体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例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4.文化认同:学生能够增强对我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例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敬意,并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5.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激发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提问,参与小组讨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夏商周更替的过程。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夏商周更替的知识点,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小论文,巩固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此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我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制作精美生动的PPT,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图片、文物、地图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史实。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三、教学难点: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四幅生产工具的图片,点出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后,出现了私有产品,进而出现了私有制,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人了进入了阶级社会。

今天我们就来学会中国最早的阶级社会——奴隶社会。

即夏商周的更替。

讲授新课:学生自主学习(一)填写表格:一、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教师重点分析夏朝的世袭制、家天下、国家机器等内容。

商朝的迁都。

解释西周的国人暴动。

设问: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从这一历史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师生探讨:1.原因:夏、商、西周灭亡都是因为出现了暴君,他们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2.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重视生产,爱护百姓;政策应该符合人民心愿;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

从而我们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过度: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疆域示意图后设问:面对国家的地域更为广大,假如你是统治者,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二、西周的分封制展示西周分封制等级示意图教师解释等级制的划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为西周的统治阶层;平民和奴隶为被统治阶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设计
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过渡提问:西周存在的270多年里出现了两位败家之君,一位导致社会动荡,一位导致西周灭亡。这两个君主分别是谁?
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使得西周社会动荡。西周最后一位国王是周幽王,他在位时期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课题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1、知道夏商西周朝代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和灭亡过程;理解世袭制的历史概念和分封制的内容。
2、通过观察历史地图,培养空间观念,加深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3、通过对历史人物做出评判,培养辩证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识别历史地图,掌握通过观察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历史学习方法。
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以酒为池,以肉为池
总结:商纣王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很强,力大无比,非常勇猛的人。这是他的优点,可是他也有缺点,就是荒淫无度。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他残暴的一面,商朝的灭亡和他的暴行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优点的存在,对于历史人物,我们要辩证客观地看待。)
三、武王伐纣
因为纣王非常残暴,残害百姓,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商的一个属国周国迅速发展,决心灭商。我们看的封神榜也是以此背景的神话故事。
4、通过总结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规律,提出对后世发展的建议,培养学生对史实迁移和运用的历史思辨学习方法。
5、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意识到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认识到残暴统治是国家灭亡的关键以及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
教学重点
夏商西周的朝代建立和灭亡过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夏商周的更替》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事件和人物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掌握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过程。

2.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夏商周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

2.4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2.4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仓库物品借还作业流程1.0目的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仓库的物品借出归还作业程序,确保所借用物料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且借出的物料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和对外供应商所借用的所有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和外发加工回厂的半成品。

3.0职责计划部(仓库):负责依据借用物料的部门所开具的借条借出物料并负责按时限要求跟催借用物料的部门归还所借用物料。

借用物料的各部门:负责开具按要求开具借条并注明归还日期,并呈部门负责人签字批准后交仓库进行物料的借出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规还。

计划部(PMC):负责处理所借出物料是否和现有订单产生冲突并核准签字。

4.0作业程序4.1借出作业程序1、借用物料各部门按照借条的格式填写相关内容(对外供应商需采购员协同处理)并清楚注明归还时间,并依据要求找相关人员签字批准后交仓库进行物料的借出。

2、仓库主管在收到借出部门的收条后详细核对借出原因和归还时限无误后再确认有无库存,若有库存则在借条上签字并交仓管员加急处理;无库存则反馈给PMC进行后续处理。

3、仓管员在接到借条后必须加急处理,准备好借条上所需物料并签字和登记卡账后将物料交借出相关人员确认,无误后将借条交仓库文员进行ERP系统的录入和更新《借条明细表》。

更新完后将借条交仓库主管保管并由仓库主管负责对所借出物料的跟催归还。

4、每月底仓库将更新过的《借条明细表》发送给相关人员进行跟催;并反馈跟催的结果4.2归还作业程序1、借用物料部门将所借出的物料交给仓库确认,仓管员仔细核对其品名规格同借条无误后(归还物品须由经品质进行判定)。

2、经品质判定OK后,仓管员方可办理物品规还手续,如规还的物品是不良品,仓库有权拒收。

并且借物人要按原价赔偿。

3、仓库文员依据借条进行ERP系统的处理并更新《借条明细表》后将借条归还借用部门。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

朗读歌谣,提问学生歌谣里提到的内容,以解释歌谣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课件展示二里头遗址相关地图和出土文物图片,以直观图片加强学生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信息。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从夏朝统治中心、统治机构、实质了解夏朝的統治;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8.教师小结: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让学生了解残暴统治必然激起民众反抗的史实,认识王朝衰亡的原因)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本课解读: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仍是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性格上,比较活泼好动同时注意力容易转移。

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才刚开始,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需要加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历史兴趣的培养,尽量让学生参与更多。

教学目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教材,使用教材。

分析西周等级示意图,结合材料分析,认识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辩证看待分封制。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通过对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本课难点: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板书设计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大禹立夏家天下1.夏朝2.世袭制二、商周更替国成型1.商朝2.西周:分封制三、兴衰成败悟家国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何尊。

教师讲解:在《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中,曾经介绍过一件西周时期珍贵的国宝:何尊。

尊底有一段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将中国作为统治地,自己统治那里的民众。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世袭制的确立
出示图片,讲授夏禹想传位给伯益,但启凭借势力继承了王位。

禹死后,启夺取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结合教材22页思考,启继承王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出示图片,请学生结合先前所学知识,尧舜禹是通过什么制度继位的?启和其后的太康是通过什么制度继位的?
明确“世袭制”的含义,即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紧世代继承。

出示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研读: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各指什么制度?“家”指的是什么?【回答】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
天下变成家天下。

【回答】禅让制和世袭制。

明晰“世袭制”的含义。

【回答】“天下为公”指禅让制,
“天下为家”指世袭制,即指王
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
系世代继承下去。

复习旧学,明确两种
继位制度的区别,对
比学习,强化记忆。

史料研读,明确两种
制度的内涵,理解记
忆。

3.夏朝的巩固措施
出示夏朝巩固措施区域图,指出其中心地区是今河南中识别地图,阅读教材
【回答】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
通过自主学习,归纳
夏朝的巩固措施,培
养学生自学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
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
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
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
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
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教师播放视频《夏王桀的暴政》,仅供学生简单了解。

同学们,我们刚通过视频知道了夏王桀的残暴统治,面对如此君王,你们会怎么办?(推翻它)那么
历史上推翻夏王朝的是谁?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商汤灭夏
师:商汤为什么能够灭亡夏王朝?他是何时灭夏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商的首领汤联络了周围部落,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同时利用桀的暴政,乘机起兵大败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

师:后世为什么把商朝又称为殷朝?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引出商王盘庚迁都的地点和原因。

在讨论中加深印象。

[多媒体展示“商朝疆域图”]
师:面对疆域的扩大,商朝统治者是如何加强统治的呢?
生: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师:那么,这样的一个大国家又是如何灭亡的呢?过渡到暴君商纣王。

请同学讲述商纣王的残暴,给商的灭亡打下伏笔。

师过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落,逐渐壮大成为灭亡商王朝的主要力量。

下面,我们一起见证“武王伐纣”的历史吧!
三、武王伐纣
[多媒体展示视频《牧野之战》]
师: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和课本内容指出西周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

生: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

师: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后由教师总结得出:
(1)原因:夏桀和商纣极端残暴的统治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且能够重用人才,联合周边部落,抓住时机一
举取胜。

(2)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或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暴政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
四、西周的分封制
师:阅读课本第23页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第一问: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第二问:西周分封的标准是什么?第三问:被分封诸国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第四问: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后选派代表回答:
(1)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标准: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宗亲)和功劳的大小(功臣)。

(3)受封者的权利:拥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进行分封。

受封者的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4)影响:①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加强了统治;②伴随着分封制的确定,产生了等级制;③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会威胁到周天子的地位,也是春秋战国混战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填写《夏商周的更替简表》
夏商西周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建立者禹汤武王都城阳城亳/殷镐京重要世袭制代商汤灭夏武王伐纣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