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人教版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五四风雷1.背景(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等正义要求遭到拒绝。
(2)英、美等国操纵会议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2.经过取得初步胜利。
(1)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影响(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
(2)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
(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
(3)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2)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3)内容:①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③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中央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1)条件: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③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北伐战争(1)条件:①国共合作的实现;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国民政府的成立。
②国民革命军的整编;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2)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
(3)进程:①北伐军很快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②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4课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五四风雷1.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跑马场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是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1919年”“爱国运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因此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
2.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还我青岛”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答案:D解析:从图片上“商”“学”“劳动”(即工人阶级)用拳头打倒“陆”“章”“曹”可以看出,该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其性质为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B、C三项只能反映其反帝性质,只有D项完整反映了其反帝反封建两方面的性质。
3.下面是20世纪初的一幅时政漫画,以下对其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该漫画反映的事件促使五四运动爆发B.对漫画再现的情境最愤慨的是学生C.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中国政府的不满D.描绘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答案:B解析:由“20世纪初”及漫画中“山东省”“公道待遇”及右边人物身着和服等信息可知,这与巴黎和会上把山东特权转交给日本有关;再由“玩弄于股掌之上”可知作者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感到非常愤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促使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青年学生,但漫画体现不出学生是最愤慨的,故答案为B项。
4.1919年6月23日创刊的《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不仅及时报道了江苏及全国各地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情况,而且大力宣传了民主主义,介绍了各种新思潮。
通过材料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B.当时斗争的主力军仍然是学生C.五四运动已经波及全国各地D.该刊重点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快速发展,但不能得出它是否取得了初步的胜利,A项错误,排除;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B项错误,排除;由材料中“南京、江苏及全国各地”等可知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该刊物宣传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D项错误,排除。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导致下表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的兴起B.外来势力的干涉C.国共两党的分裂D.学员质量的下降【答案】C2.美国学者德里克认为,一九二七年统一战线内部因党际与党内的分野而爆发了革命策略冲突。
这一冲突首先表现为A.北伐战争B.四·一二政变C.七·一五政变D.南昌起义【答案】B3.民国十二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国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
此后国共两党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建国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4.“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
根据上述表述推断,该时期指的是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土地革命战争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B5.中共“一大”制定的远大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任务没有给予解决。
这说明当时中共A.是工农联盟的政党B.明确了革命任务C.建立了自己的武装D.还没有认清国情【答案】D6.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7.(2018年4月浙江选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A.北京B.南京C.上海D.武汉【答案】C8.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近代中国最早把这两个梦想真正结合起来的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2.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
”该文描述的历史现象发生于()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对峙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3.“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张作霖”“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
这一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五四运动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4.毛泽东说:“当资产阶级追随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的时候,革命是如何地前进了;及至无产阶级(由共产党负责)在政治上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尾巴的时候,革命又是如何地遭到了失败。
”最能说明这一论断的是()A.国共合作和抗日战争的胜利B.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D.反围剿失利和红军长征5.定义“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主要是因为()A.新的思想潮流B.新的领导阶级C.新的精神面貌D.新的觉醒6.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C.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7.中共机关报《政治生活》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
高中历史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习题[新人教版]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位学者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
”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鸦片战争2.有学者根据史料“台州籍学生陈荩民的描述‘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
’”得出陈荩民最先进入曹宅的结论;有学者根据史料“夏明钢的描述‘匡济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
’”得出匡济最先进入曹宅结论。
对上述两个结论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存在矛盾,结论均不能成立B.无论第一个还是第二个材料,必须提供更客观的材料C.两段材料都不是客观史料,不具有说服力D.两段材料距今时间较长,两位当事人回忆都不可信3.中共成立前夕的上海“一市三治”,处于中国政权控制的边缘地带。
租界事实上成为“国中之国”,无论清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无法对租界实施直接的管辖权。
这表明在上海建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便于与列强接触 B.自由的空间较大C.深受苏俄的影响 D.便于国共的合作4.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
“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
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
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
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
”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B.中华民国成立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国共合作正式实现5.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A.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D.通过大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6.1922年10月,中共党员杨匏安曾指出:“中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展)最落后的国家,国家的政权掌握在军阀官僚手里,目前革命第一步,就是打倒封建特权。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单选题1.《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该运动()A、发生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际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D、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全面抗战开始这十年,是中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此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有()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⑤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③④⑤3.美国学者德里克认为,1927年统一战线内部因党际与党内的分野而爆发了革命策略冲突。
这一冲突首先表现为()A.北伐战争 B.四·一二政变C.七·一五政变 D.南昌起义4.4.“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在这一誓词激励下掀起的革命运动( )A. 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 取得了近代史上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5.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
”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
”在这里,胡适强调()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B.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C.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6.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这一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A. “废除二十一条”B.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 “还我青岛”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7.1923 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五四运动ﻩB、国民革命C。
红军长征ﻩD、重庆谈判解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2。
下图中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那么中国人的反应是( )A、窃喜B、愤怒C。
麻木D。
同情解析通过图片能够看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这在中国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故选B项。
答案 B3、下图主要反映了( )A。
中华民国的人事任免是向社会公开的B。
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C、北洋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皆因此三人外交活动不力解析题干图片讲述的是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这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期胜利的成果之一、答案B4。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不管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这说明五四运动最直截了当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了各个阶层的觉醒解析据材料“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C项正确、答案C5、李长春同志指出:“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
运动中提出了完全地反帝反封建的口号B、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C、工人、商人、学生都积极参与D、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答案D6、五四运动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列各项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无关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军阀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C、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D、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答案A7。
下面为某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
通过研读卡片,他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结论是( )A、以学生为主力B。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附答案)
第四单元第14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B.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北京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解析: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英美等国完全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A项是阶级基础;B项是阶级矛盾尖锐的重要因素,长期存在;D项学生是发起者,不是原因。
答案:C2.(2016·石家庄高一检测)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解析:从人们对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同情学生的行为,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故应选B项。
答案:B3.(2016·怀化高一检测)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作者在此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A.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D.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解析: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从对民主革命所起作用的角度对五四运动作出地肯定和高度评价,答案选D项。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答案:D4.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因素有()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五四运动的推动④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案为A项。
答案:A5.(2016·沈阳高一检测)“中国最初的共产主义支部是于1920年5月在上海和北京组织起来的”,材料表明当时()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筹备工人阶级政党D.工农运动蓬勃开展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共产主义支部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应是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而作准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
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④体现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某中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街头进行示威。
请你推测影片中,学生斗争的主要对象应是( )A.清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 D.美帝国主义3.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
下列口号中,能够完整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还我青岛”4.五四运动爆发后,当时的教育家罗家伦曾撰文指出:“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促进了中国教育模式的变化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 A.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C.国共合作开始D.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6.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突出特点是(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③采取武装斗争方式④由国民党直接领导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7.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该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对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能说明这则材料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革命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8.《泸县志》云:“蜀汉诸葛亮依山势为城……始建龙透关。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时练(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最能完整地体现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还我青岛”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
由图片中的“章、陆、曹”及“商界、学生、劳动”可知该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其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答案】 D2.下面有四幅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胜利的表现。
A项反映对英国政府迫害学生的愤慨;B项反映对不参加罢市者的讽刺;C项反映商人罢市的要求;D项反映了五四运动的胜利表现,拒绝和约签字,惩办卖国贼。
【答案】 D3.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者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B.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解析】这三件历史事件都发生在20世纪初,三者共同具备的基本条件是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答案】 D4.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下列四种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D.新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答案】 D5.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
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后练习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选择题1.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D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召开B.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C.北伐战争开始D.武汉国民政府成立答案B3.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答案A4.漫画《同去,同去砍人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五四运动遭镇压B.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C.国民党“一大”召开D.国民大革命失败答案D5.(2019·河南焦作高一期末)下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
这一现象()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答案C6.“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A.发展资本主义B.反帝反封建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国民平等答案B7.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确立了与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答案B8.(2019·广东佛山高一期末)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
”这说明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了各个阶层的觉醒答案C9.下图主要反映了()A.中华民国的人事任免是向社会公开的B.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C.北洋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皆因此三人外交活动不力答案B10.下图中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那么中国人的反应是()A.窃喜B.愤怒C.麻木D.同情答案B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练习题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1923年,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理论形成,他将资产阶级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主张首先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里变得强大,再由无产阶级掀起一场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向社会主义转变。
这种理论A. 认为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B. 完全符合中国半殖半封建的国情C. 否定了中共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D.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解2.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
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A. 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 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 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3.对于蒋介石久攻南昌不成,中国共产党虽对他有不满,但仍尽力“去帮助他,不使他江西的战事失败,不使他离开北伐革命的战线,不使他失去军事上的地位”,并极力主张第四军、第八军东下对他进行增援。
材料表明当时A. 蒋介石展现较强的革命性B. 国共积极维护统一战线C. 中共右倾思想占据上风D. 革命统一战线名存实亡4.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
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
”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A.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B. 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C.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D. 八路军和抗日战争5.下图是1927年3月北京《晨报》上一幅题为“孔雀东南飞”的漫画。
这一情形A. 预示着中国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巨变B. 表明日本占据了我国北方大片国土C. 说明北伐战争改变了中国文化格局D. 加速了知识分子同工人相结合进程6.1931年9月25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针对学生的救国运动,提出了“七项要点”,要求“学生应努力学业不得罢课”,严令“学生一切行动应遵中央旨意,遵守中央及政府颁定法规”。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加强练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近代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巴黎和会上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2.1919年春夏之交,“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这场运动史称(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3.“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法治、讲人权、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这表明五四运动(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五四的前夜,学生方面有两大倾向:一是哲学文学方面,以《新潮》为代表,一是政治社会的方面,以《国民杂志》为代表;前者渐趋向国故的整理,从事于根本的改造运动;后者渐趋向于实际的社会革命运动。
前者隐然以胡适之为首领,后者隐然以陈独秀为首领。
文中的“社会革命运动”指的是( )A.对国故的整理 B.宣传马克思主义C.组织工人,创建中共 D.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5.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
这说明五四运动( )A.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誓不两立的斗争精神B.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觉悟C.展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主力军模范作用D.展示了工人阶级作为主力军的光辉形象6.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试题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A.武昌起义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湘赣边秋收起义2.“这一颗暴力的火星点燃了全国人民愤怒的火焰:商店关门罢工,工会罢工,学生运动较前更有组织,积极主动,声势浩大,北京的军阀关押了1150名学生……在公众的普遍抗议下他们最终被释放。
民族主义获得胜利,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中国历史翻开的“新的一页”是指A.民族主义获得胜利B.被捕学生予以释放C.工人阶级领导革命D.学生运动积极主动3.1919年6月《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提到:“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材料说明“五四”运动的主力已转移到A.青年学生B.资产阶级C.农民大众D.工人阶级4.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
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①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民众觉醒②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④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
”作者在此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A.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D.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6.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巩固训练: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巩固训练: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含解析)一、选择题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解析: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
而A、B、D三项信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答案:C2、下图主要反映了A.中华民国的人事任免是向社会公开的B.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成果C.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的决心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皆因此三人外交活动不力解析: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答案:B3、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项属于对材料的片面理解,不符合史实;B项“翻版”,错误;C项“各国的援助”,错误;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
答案:D4.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是对五四运动作用的理解。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同步训练(人教版必修1)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维度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2、五四运动能够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青年学和起了先锋作用B、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C、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D、得到了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援3、中国共产党“一大”确定的中心工作是()(原创)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B、组织工人阶级,发动城市暴动C、发动工人武装起义D、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4、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B、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C、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秘密举行D、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②、共产国际支持国共合作③、孙中山愿意与中共合作④、工人阶级力量单薄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B、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中共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D、黄埔军校的建立7、“我们期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真正领袖地位。
”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出()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B、希望改组国民党C、承认国民党在革命中的领袖地位D、放弃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8、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内部条件造成的。
”她所说的“内部条件”最关键的是()A、共产国际的推动B、国共双方都具有强烈的合作意愿C、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D.战后中国民族经济重新受到西方列强的压迫9、武汉市区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收回英租界纪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
下列主题词符合1927~1937年阶段特征的是()A.五四风雷,星星之火 B.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C.国共合作,战胜日寇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3.有学者认为,“似乎十分有悖常理但又千真万确的是,对西方实际统治的反抗已大大有助于完成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征服。
”符合文中所说的“反抗”包括()
A.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独立
B.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
D.明治维新以及五四运动
4.在瑞典作家扬·米达尔的书中,记录了解放前某时期农民的感受:“国民党逃了,红军来了,我们分到了土地。
从那时候起,日子好起来了。
手上有土地,不用交租,我们就够吃了。
”农民生活的变化直接得益于()
A.北伐战争
B.遵义会议
C.南昌起义
D.土地革命
5.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
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C.由英、美、俄、德等多国共同参与签订 D.标志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6.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
A、《八一宣言》发表
B、一二·九运动爆发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7.抗战初期,在武汉会战中,日军主力第十师团步兵第十联队的《战斗详报》记载:“遭到中国军的顽强抵抗,曾有一度陷入焦虑时期……中央部也无增援的余力。
至10月11日才勉强由华北方面军派骑兵第4旅团前往增援”。
这表明()
A.中共军队抗战意志顽强
B.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敌后战场地位和作用有限
D.正面战场的抵抗有利于敌后战场开辟
8.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
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
”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
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 战争的性质
B. 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C. 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D. 民族立场
9.“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是农民)最大的痛苦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这段话最早可能出自()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民报》发刊词
D.国民党一大
10.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
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
11.李长之在《迎中国文化复兴》一书中曾说:“五四运动当然不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的
一个指标。
”材料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A.在概念上就是指新文化运动 B.主要思想体现于反帝反封建
C.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12.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对外政策方面放弃了“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的口号,制定了区别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政策,准备“同一切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相对的国家、党派、甚至个人,进行必要的谅解、妥协,建立国交,订立同盟条约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的调整()
A.旨在通过改善国际关系对付因民党
B.反映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表明国共两党由对峙开始走向合作
D.是对日本全面侵华作出的及时反应
13.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
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14.“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
……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
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5.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到:“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这一路线被写入党章是在(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建国初期
16.下列史实中,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
A.同盟会党员证
B.“红军临时借谷证”
C.“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照片
D.建国35周年国庆游行照片
17.路透社1938年4月9日电:“英国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
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
”上述报道的
A.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B极大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成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18.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
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19.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
”这意味着()
A.中共谋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共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出现失误
C.中共对其基本政策进行初步调整
D.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根本变化
20.中共经过抗战八年,从最初的两、三万人发展到甚至具备夺取政权的能力。
而国民党恰恰相反,经过八年抗战,蒋介石的威望、国民政府的威望、整个国民政府的统治消失殆尽。
这说明抗战胜利后()
A.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国共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
C.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北伐军誓词材料二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
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材料三全国动刀兵,一齐来出征,
你看那大旗飘扬多威风,
这路人是哪里来?西北边区陕甘宁。
军民要齐心,救国打先锋,
这一个主张全国都响应,
今番渡得黄河来,誓把敌人消灭净。
——陕北民歌《革命将士出征歌》(1)据材料一,指出北伐战争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取得的主要成果。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革命存在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意义。
答案
1.D
2.B.
3.D
4.D
5.C
6.C
7.D
8.D
9.B10.B11.C12.B13.A14.A15.B16.B17.A18.D19.C20.B 21.(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军阀。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问题:照搬苏俄经验;没有充分发动农民。
解决: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3)根本原因:全民族团结抗战。
意义: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