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2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试试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试试题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温度?()A 电容式传感器B 电感式传感器C 热电偶传感器D 压电式传感器2、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A 电阻应变效应B 压阻效应C 热电效应D 霍尔效应3、下列属于模拟式传感器的是()A 编码器B 光栅C 电位器D 光电开关4、能够测量微小位移的传感器是()A 电涡流传感器B 超声波传感器C 光电编码器D 霍尔传感器5、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一般比较()A 大B 小C 适中D 不确定6、以下哪种传感器常用于测量压力?()A 光纤传感器B 磁敏传感器C 应变式传感器D 气敏传感器7、电感式传感器可以分为()A 自感式和互感式B 变磁阻式和涡流式C 以上都是D 以上都不是8、光电传感器是基于()A 光电效应B 电磁感应C 压电效应D 热电效应9、测量精度最高的传感器是()A 电容式传感器B 电感式传感器C 光栅传感器D 超声波传感器10、以下哪种传感器适合测量高速旋转物体的转速?()A 磁电式传感器B 电容式传感器C 热电偶传感器D 压电式传感器11、传感器能感知的输入变化量越小,表示传感器的()A 线性度越好B 迟滞越小C 分辨率越高D 稳定性越好12、检测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不包括()A 线性度B 重复性C 频率响应D 灵敏度13、对传感器进行动态校准的主要目的是确定传感器的()A 静态特性参数B 动态特性参数C 精度等级D 重复性14、以下哪种干扰属于机械干扰?()A 振动B 电磁辐射C 温度变化D 噪声15、减小检测系统测量误差的方法不包括()A 选用精度高的传感器B 增加测量次数C 采用数字滤波技术D 降低系统灵敏度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传感器通常由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组成。

2、热电偶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是_____和_____。

3、光电式传感器将_____转换为_____。

《传感与检测技术(第2版)》习题答案 模块二、三 习题及答案

《传感与检测技术(第2版)》习题答案 模块二、三 习题及答案

模块二习题一、填空题1、热敏电阻按其特性来说可分为和。

2、不同型号NTC热敏电阻的测温范围不同一般为。

3、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是的。

4、热敏电阻为传感器温度仪表一般需要校验一次。

5、当焊件加热到的温度后将焊丝置于焊点,焊料开始熔化并润湿焊点。

6、当焊锡完全润湿焊点后移开烙铁,注意移开烙铁的方向应该是大致的方向。

7、可直接用半导体二极管或将半导体三极管接成二极管做成。

8、温敏三极管,晶体管发射结上的正向电压随温度上升而近似线性。

9、检测温敏二极管的极性,可以通过进行判断,长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

10、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与B的两端分别相接形成闭合回路,就构成了。

11、当两接点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温度T和T时,则在电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形成回路电流,这种现象称为,或称为热电效应。

12、热电偶的三个基本定律为、和。

13、晶体管的与热力学温度T和通过发射极电流存在一定的关系。

14、集成温度传感器则是将晶体管的作为温度敏感元件。

15、电流输出式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点是 (或摄氏温度)成正比。

二、选择题1、热敏电阻按其特性来说可分为( )。

A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B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C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E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D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ETC2、不同型号NTC热敏电阻的测温范围不同一般为( )。

A -50℃—+300℃B -50℃—+300℃C -50℃—+300℃D -50℃—+300℃3、热敏电阻为传感器温度仪表一般()需要校验一次。

A 每1—3年B 每2—2.5年C 每1—0.5年D 每2—3年4、当焊锡完全润湿焊点后移开烙铁,注意移开烙铁的方向应该是大致()的方向。

A 45°B 45°C 45°D 45°5、温敏三极管,晶体管发射结上的正向电压随温度上升而近似线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章 传感技术基础 参考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章  传感技术基础 参考答案

第2章传感技术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测量方法属于组合测量的是()。

A. 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路B. 用弹簧管压力表测量压力C.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功率D. 用电阻值与温度关系测量电阻温度系数2、测量者在处理误差时,下列哪一种做法是无法实现的()A.消除随机误差 B.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C.修正系统误差 D.剔除粗大误差3、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如果影响和决定误差大小的全部因素(条件)始终保持不变,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A.组合测量 B.静态测量C.等精度测量 D.零位式测量4、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或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A.动态测量 B.静态测量C.组合测量 D.不等精度测量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测量误差的有:()A.相对误差B.绝对误差C.引用误差D.基本误差E.附加误差三、填空题1、以确定被测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称为。

2、明显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

3、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但误差总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类误差称为。

4、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相对误差,②绝对误差,③引用误差)来表示的。

5、测量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分为、和引用误差三类,其中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的方法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6、测量误差是。

7、随机误差是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 和 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8、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的称为 。

9、系统误差有 和 系统误差两种。

10、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分别为:S 1=0.2mV/℃、S 2=2.0V/mV 、S 3=5.0mm/V ,则系统总的灵敏度为 。

四、简答题1、什么是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2、什么是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五、计算题1、铜电阻的电阻值R 与温度t 之间的关系为)1(0t R R t ⋅+=α,在不同温度下,测得铜电阻的电阻值如下表所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2及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2及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班级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一、填空:(20分)1、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

(2分)2、霍尔元件灵敏度的物理意义是。

(2分)3、光电传感器的理论基础是光电效应。

通常把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产生的光电效应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利用在光线作用下效应,这类元件有;第二类是利用在光线作用下效应,这类元件有;第三类是利用在光线作用下效应,这类元件有。

4.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是电势和电势组成的,其表达式为Eab(T,T o)= 。

在热电偶温度补偿中补偿导线法(即冷端延长线法)是在和之间,接入,它的作用。

5.压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其内部产生机械压力,从而引起,这种现象称为。

相反,某些铁磁物质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这种现象称为。

(2分)6. 变气隙式自感法感器,当街铁移动靠近铁芯时,铁芯上的线圈电感量(①增加②减小③不变)(2分)7. 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相对误差②绝对误差③引用误差)来表示的。

(2分)8. 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被测量间的关系,除(①变面积型②变极距型③变介电常数型)外是线性的。

(2分)9. 电位器传器的(线性),假定电位器全长为Xmax, 其总电阻为Rmax,它的滑臂间的阻值可以用Rx = (①Xmax/x Rmax,②x/Xmax Rmax,③Xmax/XRmax ④X/XmaxRmax)来计算,其中阻灵敏度Rr=(①2p(b+h)/At, ②2pAt/b+h, ③2A(b+b)/pt, ④2Atp(b+h))。

(4分)二、用镍铬-镍硅势电偶测量某低温箱温度,把热电偶直接与电位差计相连接。

在某时刻,从电位差计测得热电热为-1.19mv,此时电位差计所处的环境温度为15℃,试求该时刻温箱的温度是多少度?(20分)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表三、什么是系统误差?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发现系统误差?减少系统误差有哪几种方法?(20分)四、下面是热电阻测量电路,试说明电路工作原理并计算(5分)1. 已知Rt是Pt100铂电阻,且其测量温度为T=50℃,试计算出Rt 的值和Ra的值(10分)2. 电路中已知R1、R2、R3和E,试计算电桥的输出电压V AB。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模拟试卷二答案及评分标准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模拟试卷二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本大题20分,每空1分)1、由于压电传感器的基片主要有压电晶体和压电陶瓷两种类型,它们一般具有较大的介电常数,电极间的距离也不大,所以压电传感器可以等效为一只电容器。

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测量动态信号时,其传感器对激励的响应特性。

3、热电偶回路的热电势有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组成。

4、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采用差动电桥时,不仅可以消除非线性误差,同时还能起到温度补偿的作用。

5、电容式传感器按结构原理分有三种类型变面积型、变间隙型和变介电常数型。

6、常用的湿度传感器有三大类电解质系、半导体及陶瓷系和有机物及高分子聚合物系。

7、电阻应变片由敏感栅、基片、覆盖层和引线等部分组成。

8、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在活动衔铁位于中间平衡位置时,输出电压应该为零.实际不为零,称它为零点残余电压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分,每题2分)1.光敏元件中 B 是直接输出电压的.A 光敏电阻B 光电池C 光敏晶体管D 光导纤维2.下列电容式传感器中,输出特性属于非线性的是 AA变间隙型电容式传感器B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C变介电常数式电容传感器D上述都不是3.利用热电偶测温时,只有在 C 条件下才能进行.A 分别保持热电偶两端温度恒定B保持热电偶两端温差恒定C保持热电偶冷端温度恒定D保持热电偶热端温度恒定4.在光线作用下,半导体的电导率增加的现象属于 D .A外光电效应B光生伏打效应C光电子发射效应D光电导效应5.单色光的波长越短,它的 AA频率越高,其光子能量越大B频率越低,其光子能量越大C频率越高,其光子能量越小D频率越低,其光子能量越小6.光敏二极管工作时,其上 B .A 加正向电压B 加反向电压C 不需加电压D 加正向、反向电压都可以E,当打开其冷端串接与两热电极材料不同的第三根金属导7.一个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为体时,若保证已打开的冷端两点的温度与未打开时相同,则回路中热电势 D .A增加B减小C增加或减小不能确定D不变8.下列金属应变片中具有较明显的横向效应的是 C .A箔式应变片B半导体应变片C丝绕式应变片D短接式应变片9.在光线作用下,半导体的电导率增加的现象属于 D .A外光电效应B光生伏打效应C光电子发射效应D光电导效应E,当打开其冷端串接与两热电极材料不同的第三根金属导10.一个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为体时,若保证已打开的冷端两点的温度与未打开时相同,则回路中热电势 D .A增加B减小C增加或减小不能确定D不变三、简答题(本大题40分,每题5分)1、如何表示传感器的静态数学模型和动态数学模型? 各自表示的含义是什么.答:可用幂指数多项式来表示传感器的静态模型,它反映了在静态信号的作用下,传感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间的关系。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共五套)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共五套)

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
题的空格内。错填或不填均无分。
13.对传感器进行动态
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14.传感器的过载能力是指传感器在不致引起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的条件下,允许超过 的能力。
15.传感检测系统目前正迅速地由模拟式、数字式,向
方向发展。
16.已知某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K0,且灵敏度变化量为 △K 0,则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误差计算公式
32.一热敏电阻在 0℃和 100℃时,电阻值分别为 200kΩ和 10kΩ 。试计算该热敏电阻在 20℃时 的电阻值。
33.求正弦信号 x(t )=x0sinω t 的自相关函数。 五 、应用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34.图示为电阻网络 D/A 转换电路。 ( 1)写出电流 i 与电压 V REF 的关系式。 ( 2)若 VREF=10V 输入信号 D3D 2D 1D0=1000 , 试计算输出电压 V 0=?
为 rs=

17.为了测得比栅距 W 更小的位移量,光栅传感器要采用
技术。
18.在用带孔圆盘所做的光电扭矩测量仪中,利用孔的透光面积表示扭矩大小,透光面积减小,
则表明扭矩

19.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是变
型的。
20.一个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 180,半导体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πL为
Pa-1 。
1.8× 105Mpa, 其中压阻系数
RC 吸收电路,其作用是 ()
串扰
D .消除电火花干扰
9.在采用限定最大偏差法进行数字滤波时,若限定偏差
△Y ≤ 0.01,本次采样值为 0.315,上次
采样值为 0.301,则本次采样值 Y n 应选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试题二参考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试题二参考答案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仿真试题二参考答案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

1、B2、C3、A4、D5、D6、D7、A8、D9、A 10、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答:直接测量:首先对与被测量有确切函数关系的物理量进行直接测量,然后通过已知的函数关系求出该未知量,即需要将被测量值经过某种函数关系变换才能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间接测量:测量过程复杂,测量所需时间较长,需要进行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

组合测量:在测量中,使各个待求未知量和被测量经不同的组合形式出现,根据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数据,通过解一组联立方程求出未知量的数据的测量方法,即这种测量方法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才能得出最后结果。

2、画出压电式元件的并联接法,试述其输出电压、输出电荷和输出电容的关系,并说明它的适用场合?答:从作用力看,压电元件是串接的,因而每片受到的作用力相同、产生的变形和电荷数量大小都与单片时相同。

并联接法如图与单片相比,外力作用下正负电极上的电荷量增加了1倍,电容量也增加了1倍,输出电压与单片时相同。

并联接法输出电荷大,本身电容大,时间常数大,适宜用在测量慢变信号并且以电荷作为输出量的场合。

3、热电偶冷端温度对热电偶的热电势有什么影响?为消除冷端温度影响可采用哪些措施?答:由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以知道,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大小与两端温度有关,热电偶的输出电动势只有在冷端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才与工作温度成单值函数关系。

实际应用时,由于热电偶冷端离工作端很近,且又处于大气中,其温度受到测量对象和周围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因而冷端温度难以保持恒定,这样会带来测量误差。

为消除冷端温度影响,常用的措施有:①补偿导线法:将热电偶配接与其具有相同热电特性的补偿导线,使自由端远离工作端,放置到恒温或温度波动较小的地方。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试题2套含答案.docx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复习试题2套含答案.docx

学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A)一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30分)1. ()数据采集卡的主要功能是将模拟量信号和计算机的数字量信号进行相互转换。

2. ( ) RS232是一种标准化的并行口。

3. ()虚拟仪器一般采用专门化的处理机进行后续电路处理。

4. ()在1000度以上的高温下,应该选用热电阻进行温度测量。

5. ()压力检测一般检测的固体所受压力。

6. ()电阻应变片中,电阻丝的材料一般选用蓝宝石。

7.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检测主要反映在图像传感器中。

8.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稳定程度高。

9. ()频率超过20K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10. () 光栅位移传感器主要由标尺光栅,指示光栅、光路系统和磁敏元件组成。

11. () 磁栅尺的转换原理与摄像机的原理基本相同。

12. () 位移检测分为线位移和角位移两种。

13. () 光电二极管具有双向导通性质。

14. () 温度传感器的量程范围为100°C,若相对百分误差为0.5%,最大误差不超过0.5C。

15. () 信号的时域描述和频域描述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相互转换。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 () 一般情况下,采用频率域进行信号描述的合适场合是:对声音进行分析B,对温度进行分析180度 270度()如右图所示为光栅尺内部结构示意,动尺与定尺栅线应韦 A,超过9。

度的角度 B,很小的角度C,超过180度的角度 D,完全平行6. ()如右图所示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厚度差,采用图示的传感,测量姿态原因为:C,对压力进行分析 D,对位移进行分析2. ()采用光电耦合器件进行信号传输的优点是: A, 增加信号的敏感性 B, 转换电压信号为电流信号C, 避免强电电路对一般弱电信号的干扰作用 D,使得电路复杂,没有什么优越性3. ()测量电路所需要的电流是2A,电压是12V,则需要开关电源的功率是:A, 48W B, 100W C, 24W D,50W4. ()右图所示为感应同步器原理,滑尺的两个感应线圈相位差应该是: [mniuinmuib 1/4T T <- I凹凹A, 激光光线没有障碍,在边角处能够准确测量B, 激光光线的照射斑点需要与平板运动方向垂直C, 没有太多约束,可以采用任何方向D, 避免测量头损坏7. ()振动测量中,采用拾振器的主要目的是:A, 构成一个惯性系统B,构成一个弹簧-质量惯性系统C,构成一个阻尼系统D,构成一个弹性-阻尼系统8. ()右图所示为振动测量加速度计,为了便携,一般采用测量头形式为:A,螺纹测量头B,重型测量头C,粘接测量头D,磁吸测量头9. ()应变测量力中,采用电桥测量的好处是:A,消除温度漂移B,消除供电电压误差C,消除计算误差D,消除测量中的粗大误差10. () 热电阻测量温度,利用的是:A,热电效应B,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C,电阻与电压之间的关系D,热电阻可以自行产生电动势三名字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传感器2.光电效应3.虚拟仪器4.压电效应5.热电效应四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Rs232串口的连接方法2.试述直流测速发电机的精度影响因素3.简述激光三角法测量4.简述检测装置的静态特性五论述题(10分)使用数据采集卡模拟量接口传输电阻尺信号。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试卷一)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分。

1.下列被测物理量适合于使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A.压力B.力矩C.温度D.厚度2.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A.重复性B.线性度C.灵敏度D.固有频率3.按照工作原理分类,固体图象式传感器属于()A.光电式传感器B.电容式传感器C.压电式传感器D.磁电式传感器4.测量范围大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类型为()A.变极板面积型B.变极距型C.变介质型D.容栅型5.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6.影响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低频响应能力的是()A.电缆的安装与固定方式B.电缆的长度C.前置放大器的输出阻抗D.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7.固体半导体摄像元件CCD是一种()A.PN结光电二极管电路B.PNP型晶体管集成电路C.MOS型晶体管开关集成电路D.NPN型晶体管集成电路8.将电阻R和电容C串联后再并联到继电器或电源开关两端所构成的RC吸收电路,其作用是()A.抑制共模噪声B.抑制差模噪声C.克服串扰D.消除电火花干扰9.在采用限定最大偏差法进行数字滤波时,若限定偏差△Y≤0.01,本次采样值为0.315,上次采样值为0.301,则本次采样值Y n应选为()A.0.301 B.0.303 C.0.308 D.0.31510.若模/数转换器输出二进制数的位数为10,最大输入信号为2.5V,则该转换器能分辨出的最小输入电压信号为()A.1.22mV B.2.44mV C.3.66mV D.4.88mV11.周期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必为()A.周期偶函数B.非周期偶函数C.周期奇函数D.非周期奇函数12.已知函数x(t)的傅里叶变换为X(f),则函数y(t)=2x(3t)的傅里叶变换为()A.2X(f3) B.23X(f3) C.23X(f) D.2X(f)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6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不写解答过程,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每小题的空格内。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在线测试2附答案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在线测试2附答案

在线测试2
1. 铜热电阻的阻值R t与温度t的关系可用式R t≈R0(1+αt)表示。

已知0℃时铜热电阻的R0为50Ω,温度系数为4.28×10-3/℃,求温度为100℃时的电阻值。

2.电阻应变片因环境温度改变而引起电阻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3.什么叫应变效应?试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在线测试2答案
1.铜热电阻的阻值R t与温度t的关系可用式R t≈R0(1+αt)表示。

已知0℃时铜热电阻的R0为50Ω,温度系数为4.28×10-3/℃,求温度为100℃时的电阻值。

71.4Ω
2.电阻应变片因环境温度改变而引起电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应变片的电阻丝具有一定的温度系数、电阻丝材料与测试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3.什么叫应变效应?试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着它受力所产生机械变形(拉伸或压缩)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之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变形(拉伸或压缩)的大小而发生相应变化。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1.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D )A 重复性B 线性度C 灵敏度D 固有频率2 误差分类,下列不属于的是(B )A 系统误差B 绝对误差C 随机误差D粗大误差3、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B )的程度。

A、接近真值B、偏离拟合直线C、正反行程不重合D、重复性4、传感器的组成成分中,直接感受被侧物理量的是(B )A、转换元件B、敏感元件C、转换电路D、放大电路5、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表示该传感器(C)A 工作频率宽B 线性范围宽C 单位输入量引起的输出量大D 允许输入量大6 下列不属于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的传感器是(B)A 应变式传感器B 化学型传感器C 压电式传感器D热电式传感器7 传感器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D)A 测量B感知 C 信号调节 D 转换8 回程误差表明的是在(C)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A 多次测量B 同次测量C 正反行程D 不同测量9、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C)来表示的。

A 相对误差B 绝对误差C 引用误差 D粗大误差二、判断1.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改变条件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 系统误差可消除,那么随机误差也可消除。

(×)3 对于具体的测量,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所以精确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4 平均值就是真值。

(×)5 在n次等精度测量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单次测量的1/n。

(×)6.线性度就是非线性误差.(×)7.传感器由被测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转换电路,输出电源组成.(√)8.传感器的被测量一定就是非电量(×)9.测量不确定度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综合。

(√)10传感器(或测试仪表)在第一次使用前和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标定工作,是为了确定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和动态特性参数(√)二、简答题:(50分)1、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简述在什么频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综合试题(4套)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综合试题(4套)

综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4套)综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

1、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

A. 检测和转换B. 滤波和放大C. 调制和解调D. 传输和显示2、在直流电路中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负载功率的测量方法属于()。

A. 直接测量B. 间接测量C. 组合测量D. 等精度测量3、电阻应变片配用的测量电路中,为了克服分布电容的影响,多采用( )。

A.直流平衡电桥 B.直流不平衡电桥C.交流平衡电桥 D.交流不平衡电桥4、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有( )。

A.直流电桥 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C.相敏检波电路 D.运算放大电路5、实用热电偶的热电极材料中,用的较多的是()。

A.纯金属 B.非金属C.半导体 D.合金6、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的特性主要取决于()。

A.阴极材料 B.阳极材料C.纯金属阴极材料 D.玻璃壳材料7、用光敏二极管或三级管测量某光源的光通量时,是根据它们的什么特性实现的( )。

A.光谱特性 B.伏安特性C.频率特性 D.光电特性8、超声波测量物位是根据超声波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的什么特性而工作的()。

A. 反射B. 折射C. 衍射D. 散射9、下列关于微波传感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可用普通电子管与晶体管构成微波振荡器B. 天线具有特殊结构使发射的微波具有尖锐的方向性C. 用电流—电压特性呈非线性的电子元件做探测微波的敏感探头D. 可分为反射式和遮断式两类10、用N 型材料SnO 2制成的气敏电阻在空气中经加热处于稳定状态后,与NO 2接触后( )。

A .电阻值变小B .电阻值变大C .电阻值不变D .不确定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简述在什么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什么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是什么?2、分析如图6.1所示自感式传感器当动铁心左右移动时自感L 变化情况(已知空气隙的长度为x1和x2,空气隙的面积为S ,磁导率为μ,线圈匝数W 不变)。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试卷2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试卷2
同;电动势由两种导体的电势和单一导体的电势组成。两
种导体所组成的回路称为;组成该回路的导体称为;
4.湿度的表示方法有、、和三种。
5.电感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其分类有和。
6.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方法常有:、、
、四种方法。
7.压差式液位传感器是根据液面的与液压成比例的原理制成的。
8.雷达测速的基本原理是。
2.试分析如图1所示霍尔转速表的工作原理?请写出计算转速的表达式(10分)
3.试分析如图2所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如何控制电冰箱温度的?(20分)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试题
课程名称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
考试方式考试类型考试 Nhomakorabea所属系部
印刷份数
适用班级
附答题纸2页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传感器是一种将转换成的装置。
2.传感器的常用分类方法有、两种。
3.两种不同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若不同,则在该回路中会产生电
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组成回路的不同,所产生的电动势也不
9.光在光纤中能远距离传播是利用了光的原理。
二.简答题(共35分)
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量应力的?请画出具体测试原理框图(15分)
3.什么是压电效应?压电材料哪几种类型?(10分)
4.请写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说明其含义(10分)
三.分析与解答题(40分)
1.试分析变间隙式差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是如何提高输出灵敏度的。(10分)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金属丝应变片在测量构件的应变时,电阻的相对变化主要由( ) 来决定的。

A、贴片位置的温度变化B、电阻丝几何尺寸的变化C、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变化D、外接导线的变化2、不能用涡流式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 ) 。

A、位移B、材质鉴别C、探伤D、非金属材料3、不能采用非接触方式测量的传感器是:()。

A、霍尔传感器B、光电传感器C、热电偶D、涡流传感器4、通常所说的传感器核心组成部分是指:()A、敏感元件和传感元件B、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C、转换元件和调理电路D、敏感元件、调理电路和电源5、下列四种光电元件中,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元件是:()A、光敏二极管B、硅光电池C、光电管D、光导管6、为提高电桥的灵敏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A、半桥双臂各串联一片电阻应变片;B、半桥双臂各并联一片电阻应变片;C、适当提高电桥的电源电压;D、增大应变片的初始电阻值。

7、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10%到90%所需的时间是 ( )。

A、延迟时间B、上升时间C、峰值时间D、响应时间8、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 ( )。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C、迟滞、重复性、漂移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9、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 ( )。

A、重复性B、固有频率C、灵敏度D、漂移10、影响金属导电材料应变灵敏度系数K的主要因素是 ( )。

A、导电材料电阻率的变化B、导电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C、导电材料物理性质的变化D、导电材料化学性质的变化11、电阻应变片的线路温度补偿方法有 ( )。

A、差动电桥补偿法B、补偿块粘贴补偿应变片电桥补偿法C、补偿线圈补偿法D、恒流源温度补偿电路法12、如将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接成差动形式,其灵敏度将 ( )。

A、保持不变B、增大为原来的一倍C、减小一倍D、增大为原来的两倍13、试题关键字:变间隙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有答案 (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有答案 (2)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电涡流效应2、霍尔效应3、光电效应二、填空(每空1分)1、热电阻传感器可分为__金属热电阻式__和___半导体热电阻式__两大类,前者简称__热电阻__,后者简称_热敏电阻_。

2、基于场的定律的传感器称为__结构型___,基于物质定律的传感器称为___物性型___。

3、传感器动态标定使用的标准激励信号分为两类:__正弦__和__阶跃__。

4、半导体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主要基于__压阻_效应。

5、无外磁场时,霍尔元件在额定控制电流下,两霍尔电极之间的开路电势称为__不等位电势____。

6、逆压电效应又叫__电致伸缩___。

基于该效应的____发生器和_____发生器分别是超声检测和声表面波检测技术及仪器的关键器件。

7、压电陶瓷除了具有压电性,还具有__热释电效应__,因此它可制作热电传感器件而用于红外探测器中。

8、光纤的最初研究是应用于___通讯____领域。

9、将一灵敏度为0.08mV/℃的热电偶与电压表相连接,电压表接线端为25℃,若电压表读数为30mV,热电偶的热端温度为_______。

10、脉冲回波法测厚,已知超声波在工件中的声速5000m/s,测得时间间隔为18μs,工件厚度为___5000*9*10^-6=0.045m____。

11、编码器按结构形式有__直线式__编码器和_旋转式_编码器。

12、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基础是____________,其产生的热电势包括________电势和_______电势两部分。

热电偶的___连接导体___定律是工业上运用补偿导线法进行温度补偿的理论基础;__中间温度__定律为制定分度表奠定了理论基础;__参考电极__定律简化了热电偶的选配工作。

电涡流传感器的线圈与被测物体的距离减少时,互感系数M将。

利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转速时,被测轴齿盘的材料必须是导磁体。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如位移、压力、流量等转换成线圈或互感量的变化,这种装置称为电感式传感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纲要)整理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纲要)整理2..

复习重点:1、半桥、全桥差动电路Uo计算:2、3、应变片贴法(弹性元件上粘贴电阻应变片构成,粘合剂形成的胶层必须准确迅速地将披测件应变传进到敏感栅上);4、相敏检波电路分析;5、差动整流电路;6、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习题1: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等。

2. 随着人们对各项产品技术含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感器也朝向智能化方面发展。

其中,典型的传感器智能化结构模式是(D )A.传感器+通信技术B.传感器+微处理器C.传感器+多媒体技术D.传感器+计算机3. 传感器主要完成两方面的功能:检测和(D )A.测量B.感知C.信号调节D.转换4. 传感技术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 传感技术是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B. 传感技术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C. 传感技术及装置是自动化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D. 传感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推动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5. 传感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C)A.信息获取B.信息转换C.信息处理D.信息传输6. 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C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C.迟滞、重复性、漂移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7、一阶传感器输出达到稳态值的90%所需的时间是( D )A.延迟时间B.上升时间C.峰值时间D.响应时间8.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通常由直接响应于被测量的敏感元件和产生可用信号输出的转换元件以及相应的信号调节转换电路组成。

9.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相对误差②绝对误差③引用误差)来表示的10.测量范围为-20mA到20mA模拟指针仪表,测得一个实际值是10mA= 2.5% 。

的电流,测得的结果是11mA,则满度相对误差m11.不能实现非接触式测量的传感器是 A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二及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二及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二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30 分)(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写在每小题相应的横线上)1.按传感器有基本参数指标,例如_______、_______、精度以及动态特性的频率特性、上升时间、过冲量等;有环境参数指标,例如_____、_____、湿度等;传感器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被测输入量来分,如__________传感器、__________传感器、__________传感器、__________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矩传感器等;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来分,如电学式传感器、__________传感器、__________传感器、电势型传感器、电荷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电化学式传感器等。

2.金属电阻的__________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工作的物理基础。

3.电容式传感器采用__________作为传感元件,将不同的__________变化转换为__________的变化。

4.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被测量的变化引起线圈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变化,从而导致线圈电感量改变这一物理现象来实现测量的。

5.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气敏元件同气体接触,造成半导体性质变化,来检测气体的成分或浓度的气体传感器。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大体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6.通常把光电效应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根据这些光电效应可制成不同的光电转换器件(光电元件),如: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光电池等。

光电池基于 _________效应。

7.用光敏二极管感光的CCD图像传感器。

它的________极高,在低照度下也能获得清晰的图像,在强光下也不会________ 。

8.热电偶的热电势大小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为了保证输出热电势是被测温度的单值函数,必须保持冷端温度恒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如果仅仅检测是否与对象物体接触,可使用____ ON-OFF型微动开关___作为传感器。

2.红外图像传感器由红外敏感元件和____电子扫描___电路组成。

3.在电阻应变片公式,dR=(1+2μ)ε+λEε中,Rλ代表_______。

4.利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转速时,被测轴齿盘的材料必须是_______。

5.当磁头相对于磁尺不动时,仍有感应电动势输出的是静态磁头,且输出电势的幅值由_______所决定。

6.动态标定的目的,是检验测试传感器的_______指标。

7.确定静态标定系统的关键是选用被测非电量(或电量)的标准信号发生器和_______。

8.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必须在所测信号频率范围内,保持_______条件。

9.热电偶电动势由_______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两部分组成。

10.SnO2型半导体气敏器件非常适宜检测浓度较_______的微量气体。

11.有源滤波器由集成运放和_______组成。

12.采用_______电源供电的电桥称为交流电桥。

13.多路模拟开关由_______和多路双向模拟开关组成。

14.为了提高检测系统的分辨率,需要对磁栅、容栅等大位移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_______。

15.若随机信号x(t)、y(t)的均值都为零,当τ→∞时,它们的互相关函数R xy(τ)=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对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希望其固有频率( )A.接近零B.尽量低些C.尽量高些D.任意2.( )传感器可用于医疗上-50℃~150℃之间的温度测量。

A.金属辐射式B.热电偶C.半导体三极管D.比色计3.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干扰的原因是( )A.信号是缓变的B.信号是快变的C.干扰的耦合通道D.信号是交流的4.差动电桥由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为( )A. 1211∆RRB. 1411∆RRC. 1211∆RRE D.05.概率密度函数提供了随机信号( )的信息。

A.沿频率轴分布B.沿幅值域分布C.沿时域分布D.沿尺度分布6.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曲线( )的程度。

A.接近真值B.偏离拟合直线C.正反行程不重合D.重复性7.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 )A.连续的B.离散的C.基频的整数倍D.脉冲函数8.莫尔条纹光栅传感器的输出是( )A.数字脉冲式B.调幅式C.调频式D.正弦波9.半导体应变片具有( )等优点。

A.灵敏度高B.温度稳定性好C.可靠性高D.接口电路复杂10.一阶系统的动态表征参数是( )A.线性度B.固有频率C.阻尼比D.时间常数11.常用于测量大位移的传感器有( )A.感应同步器B.应变电阻式C.霍尔式D.涡流式12.将电阻应变片贴在( )上,就可以分别做成测力、位移、加速度等参数的传感器。

A.质量块B.导体C.弹性元件D.机器组件13.半导体热敏电阻率随着温度上升,电阻率( )A.上升B.迅速下降C.保持不变D.归零14.结构型传感器是依靠传感器( )的变化实现信号变换的。

A.材料物理特性B.体积大小C.结构参数D.电阻值15.阻抗头是测量振动系统( )的拾振器。

A.振动位移B.振动加速度C.激振力D.激振力及其响应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在静态测量中,根据测量系统输入量与对应输出值所绘制的定度曲线可以确定那些静态特性?2.设载波的中心频率为f 0试根据图a 、图b 所示调制信号定性画出相应调频波波形。

3.回答下列函数哪些是周期函数、哪些是非周期函数:x 1(t)=sin3ωt ,x 2(t)=e -t ,x 3(t)=esin ωt ,x 4(t)=δ(t),x 5(t)=sin 12t ⎛⎝ ⎫⎭⎪ 4.简述两类扭矩的测量原理及举例说明相应的扭矩传感器。

5.简述应变片在弹性元件上的布置原则,及哪几种电桥接法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6.涡流式传感器测量位移与其它位移传感器比较,其主要优点是什么?涡流传感器能否测量大位移量?为什么?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已知测量齿轮齿数Z=18,采用变磁通感应式传感器测量工作轴转速(如图所示)。

若测得输出电动势的交变频率为24(Hz),求:被测轴的转速n(r/min)为多少?当分辨误差为±1齿时,转速测量误差是多少?2.由RC 组成无源低通滤波器,已知R=500(Ω),C=10(μF),试求:(1)截止频率f 0,并画出该滤波器的幅频示意图。

(2)设输入信号x(t)=0.2cos 12564.t -⎛⎝ ⎫⎭⎪π,判断其是否在该滤波器的通频带内。

3.试绘出x(t)=2cos(2πf 0t)+3的时域图和频域图。

五、应用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试用双螺管线圈差动型电感传感器做成一个测力传感器。

(1)用简图说明该传感器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作用原理;(2)用图说明两个线圈在电桥电路中的接法。

2.如图所示,轴工件用前后顶尖支承纵向磨削外园表面,在加工过程中,径向力P y和切向力P z 大小基本不变,但着力点位置沿轴向移动,现在前后顶尖上粘贴电阻应变片测量工件所受的P z。

(1)在图中标明应变片的位置及P z的测量电桥。

(2)着力点移动对测量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ON-OFF型微动开关2.电子扫描3.材料压阻系数4.金属5.磁头所处的位置6.动态性能7.标准测试系统8.不失真测量9.温度差10.低11.RC网络12.交流13.地址译码器14.细分15. 0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C2.C3.C4.D5.B6.B7.A8.A9.A10.D11.A 12.C 13.B 14.C15.D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在静态测量中,根据绘制的定度曲线,可以确定测量系统的三个静态特性:灵敏度,非线性度,回程误差。

2.调频波波形频率f与中心频率f0和调制波幅值的关系f=f0±Δf,Δf为频率偏移,与X(t)幅值成正比。

3.x1(t) x3(t) x5(t)周期函数,x2(t) x4(t)非周期函数4.1)轴类零件受扭矩作用时,在其表面产生切应变,可通过测量该应变检测扭矩,如电阻应变式扭矩传感器。

2)弹性转轴受扭后,两端面的相对转角只与所承受的扭矩有关,且呈比例关系,可通过测量扭转角测量扭矩,如电容式或光电式扭矩传感器。

5.布置原则有:(1)贴在应变最敏感部位,使其灵敏度最佳;(2)在复合载荷下测量,能消除相互干扰;(3)考虑温度补偿作用;单臂电桥无温度补偿作用,差动和全桥方式具有温度补偿作用。

6.优点:能实现非接触测量,结构简单,不怕油等介质污染。

涡流传感器不能测量大位移量,只有当测量范围较小时,才能保证一定的线性度。

四、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1)测量时,齿轮随工作轴一起转动,每转过一个齿,传感器磁路磁阻变化一次,磁通也变化一次,因此,线圈感应电动势的变化频率f等于齿轮的齿数Z与转速n的乘积。

f=nZ/60n=60fZ =602418⨯=80(r/min)(2)读数误差为±1齿,所以应为118转,即:n=80±118(r/min)2.(1)f0=121250010103186ππRC HZ=⨯⨯⨯=-.()幅频示意图:(2)周期信号x(t)的角频率ω=125.6f 1=ωππ212562200==<.()HZ f 信号x(t)的频率在该滤波器的通频带内。

3.由于1⇔δ(f) 3⇔3δ(f)又 2cos(2πf 0t)⇔δ(f-f 0)+δ(f+f 0)根据傅里叶变换的线性叠加原理:2cos(2πf 0t)+3⇔δ(f-f 0)+3δ(f)+δ(f+f 0)时域图见图a ,频域图见图b五、应用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1)传感器的结构如图a 所示,它由传力块、弹性圆桶、双螺管线圈、衔铁、传感器座等几部分组成。

原理:被测力F 通过传力块作用在弹性圆桶上,弹性圆桶的变形带动衔铁移动,使双螺管线圈的电感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力的测量。

(2)电桥的接法如图b所示:2.(1)应变片(R1、R2、R3、R4)粘贴位置如图a 所示;测量电桥如图b所示。

(2)根据以上位置布片和电桥接法,着力点位置的变化不会影响P z的大小,因为在顶尖上的分力P z1、P z2,P z=P z1+P z2,由P z1、P z2引起的电阻R1、R3的变化值之和保持不变,故P z的测量不受着力点的移动而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