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析气流体的复杂相态_钟太贤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过程流体相态特征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过程流体相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bba68c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8.png)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过程流体相态特征焦玉卫;谢伟;邸宝智;梁涛;刘立炜【摘要】Fluid composition, temperature, porous media, and non-equilibrium effect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lew-point pressure. In process of gas injection development of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 the fluid composition in formation is of great difference in distribution due to sweep efficiency effect. Before cyclic gas injection or during depletion development, the fluid in formation appears gas phase behavior when the formation pressure is higher than the clew-point pressure, and such a fluid could be approximately regarded as a gas phase behav- ior. Under the cyclic gas injection, the change of the fluid composition in the formation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 fluid phase behavior will change with fluid composition, formatio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quation of state, the typical fluid samples from a real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 are selected in this paper, three changing trends of phase behavior in the process of cyclic dry-gas in- jection are presented, and the PVT test results from the real samples are compared. Finall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w-point pressure is given, integrated with studies of simulation and calculation for the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影响露点压力的主要因素是流体组成、温度、多孔介质、非平衡效应等,凝析气藏注气开发过程中受注气波及的影响,流体组成分布在地层中差别较大,是影响地层中露点压力分布的关键因素。
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规律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规律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02521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6b.png)
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规律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杨小松;孙雷;孙良田;石勇;黄全华【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5(028)002【摘要】凝析气藏相平衡过程发生于地下多孔介质中,其相平衡过程和常规PVT筒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相平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国内外在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相平衡的物理模拟技术和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目前还没有能准确地测试凝析油气混合物,在真实岩心中的相态变化的物理模拟技术.在相平衡计算模型方面,考虑气固吸附、毛细凝聚、毛管力影响的相平衡模型已较成熟,凝析油与多孔介质吸附的相平衡计算模型还有待发展.目前国外尽管在多孔介质对凝析油气相平衡的影响上仍有争议,但由于该研究直接关系到凝析油气相平衡测试方法和理论、渗流理论及试井解释方法的发展,仍有必要对该课题进行深入而严密的研究.【总页数】5页(P54-58)【作者】杨小松;孙雷;孙良田;石勇;黄全华【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青海省花土沟采油二厂;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相关文献】1.多孔介质中油气体系相平衡规律研究 [J], 张茂林;梅海燕;李闽;孙良田;李士伦;吴清松2.多孔介质和化学剂体系中甲烷水合物相平衡预测 [J], 庞维新;孙福街;李清平;陈光进3.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体系析蜡实验 [J], 燕良东;朱维耀;宋洪庆4.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体系的定容衰竭相平衡计算 [J], 周守信;徐严波;张媛;尹显林;李玉林5.聚/表二元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物化参数变化规律 [J], 唐恩高;李强;康晓东;李保振;杨二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析气藏流体相态及其影响因素_图文(精)
![凝析气藏流体相态及其影响因素_图文(精)](https://img.taocdn.com/s3/m/300217532b160b4e767fcf79.png)
Vol . 3 No . 3 Sep t . 2007 Xinjiang Q il & Gas ( Edition of Natural Science tion - p rouduction p ressure system , as thus oilfield development i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 A s Shanshan O ilfield is in the m iddle - high watercut development stage, the injection - p roduction p ressure system estab2 lished in the low watercut developm ent stag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 ent of oilfields at p res2 ent . Therefore, through restudied the whole oilfield, reasonable injection - p roduction p ressure system was estab2 lished in the m iddle - high watercut stage, and the current oilfield injection - p rouduction p ressure system was e2 valuated. Key W ords: Pump ing System; W ater Injection System; M iddle - high W atercut Stage; Injection - p rouduction Pressure System STUDY O N SEPARATE LAY ER FRACTUR ING TECHNOLO GY AND ITS APPL ICAT I O N IN TUHA OI L F IELD / L i J un, Gong X iaox iong, L i X iang, et a l. TuHa oilfield Com pany Explora tion and D evelopm en t R e2 sea rch Institu te, Ham i X in jiang 839009 /X in jiang S h iYou T ianR an Q i, 2007, 3 ( 3 : 50 ~55 Abstract: Tuha oilfield is a low per m eability oilfield w ith multi - layer development, reservoir p rofile heterogenei2 ty is serious , w ith obvious interlayerdifference, uneven reconstruction p roblem s caused by p reviously combined layer fracturing have severely restrained the reconstruction effect in recent years。
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特征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980c53cb307e87100f6961e.png)
山东化工收稿日期:2018-12-27作者简介:肖胜东(1990—),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从事油气运移成藏及流体相态研究。
凝析气藏流体相态特征及影响因素肖胜东1,2,任帅锋1(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摘要:随着深层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国内外深部地层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凝析气藏,而凝析气藏研究的难点在于:烃类流体相态呈复杂多样的特征,这对凝析气藏的勘探、开发和资源预测等都带来了困难,故查明油气相态的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预测油气相态,已成为油气地质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研究认为烃类的化学组分、温度和压力系统是影响油气相态多样性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塔里木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凝析气藏,初步探索了油气相态的多样性和成因的复杂性,提出了多套烃源岩的发育、多期油气的充注以及成藏后圈闭的多次调整、改造甚至破坏是导致油气相态复杂多样的观点,为流体相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凝析气藏;相态特征;P -T 相图;流体组成中图分类号:TE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 (2019)06-0128-03Phas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Factors of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Xiao Shengdong 1,2,Ren Shuaifeng 1(1.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Continental Dyna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China ;2.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deep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discovered in deep strata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ifficulty in the study of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is that the phase state of hydrocarbon fluids is complex and diverse.This has brought difficulties to the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prediction of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Therefo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istribution law of oil gas phase and the prediction of oil gas phase have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oil and gas geology theory.Foreign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ystem of hydrocarbons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gas phase diversity of oils.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scholars have explored the diversity and genetic complexity of oil gas phase in the Tarim Basin and the Bohai Bay Basin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and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sets of source rocks ,multi -phase oil and gas filling and formation.The multiple adjustments ,transformations and even destruction of traps in the post -Tibet traps are the result of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gas phase ,which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fluid phase.Key words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phase characteristics ;P -T phase diagram ;fluid composition 凝析气藏是一种介于油藏和气藏之间的特殊烃类矿藏,它的特殊之处在于:烃类流体在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以气态存在;当压力降到某一界限以下时,气态混合物中会析出液态烃。
凝析气流体的复杂相态_钟太贤
![凝析气流体的复杂相态_钟太贤](https://img.taocdn.com/s3/m/0cf25811581b6bd97f19ea34.png)
文章编号:1000-0747(2004)02-0125-03凝析气流体的复杂相态钟太贤1,2,袁士义2,胡永乐2,刘合年2,李海平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发现的深部凝析气藏往往含有许多重质组分,使流体出现复杂的气、液、固三相相变,巨厚的凝析气藏流体表现出近临界特征,甚至出现异常的流体分布状态。
根据实验研究,如果凝析气流体含蜡量较高,可分为4个明显不同的相变区域:①低温高压时呈气、固两相状态;②高温高压时呈单相气体状态;③低温较低压时气、液、固三相共存;④高温较低压时气、液两相平衡。
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凝析气流体具有偏差系数很大、界面张力很低等特殊性质,而水在高温储集层中很容易以蒸汽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由于水的含量较大,会对流体的性质产生明显影响,影响凝析气藏的储量评价,如果凝析水遇到酸性气体成为酸性水,将严重腐蚀生产设备。
参33关键词:凝析气;相态;固体;多孔介质;实验;热力学中图分类号:TE311 文献标识码:A 凝析气相态研究一直是凝析气藏开发中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1,2]。
数十年来,人们积累了大量凝析气相态特征知识,促进了凝析气藏开发方式的优化。
然而,随着气田的开发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已成为当前凝析气相态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
1气液相态特征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对天然地层流体的相态研究很少[1,2],但30年代美国凝析气藏的发现和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地层流体的相态研究,特别是早期以Katz、Sage等[3-8]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学者做了大量的气液相态实验,这为后来地层实际流体相态计算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期人们通过生产现场观察,发现凝析油的颜色呈稻草黄色、白色或无色透明,将此作为判断凝析气藏流体的重要标志之一。
1966年Kilgren的实验研究发现[9],地面为黑色的油在原始地层状态下也会以气体状态存在,从而扩展了人们对地层凝析油性质的理解。
塔中M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综合分类及开发技术对策
![塔中M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综合分类及开发技术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ffc04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0.png)
塔中M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综合分类及开发技术对策丁志文;陈方方;谢恩;李世银;江杰;汪鹏【摘要】塔中M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具有多储集空间类型、多流体相态变化及复杂水体类型等特征,且发育多期次油气藏,给研究区开发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对研究区奥陶系14个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的储层、流体、天然能量和水驱共4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划分出3种储集空间类型、3种流体类型、3种天然能量类型和3种水驱类型,综合划分为“洞穴型、裂缝-孔洞型、孔洞型”+“带油环、无油环中—高含凝析油、无油环低(微)含凝析油”+“天然能量充足、天然能量较充足、天然能量不充足”+“刚性水驱、弹性强水驱、弹性中水驱”共12种组合类型.针对综合分类结果,提出井位井型优化、天然能量合理利用和注水注气保压等开发技术对策,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The multi-stage Ordovician carbonat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in Tazhong M are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type of reservoir spaces,multi-phase fluids and multi-type of water,which brings great difficulty to development.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s,fluid,natural energy and water drive of 14 Ordovician carbonat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Three types of reservoir spaces,three types of fluids,three types of natural energy and three types of water drive were classified,which respectively include"caves type,fracture-vug type,vug type","reservoir with oil rim,mid-high condensate oil without oilrim,low(minor)condensate oil without oil rim","sufficient naturalenergy,less sufficient natural energy,insufficient natural energy "and "rigid water drive,elastic strong water drive,elastic medium water drive".On thisbasis,twelve combination types were classified comprehensively.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results,well location and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rational utilization of natural energy,pressure maintaining by water injection and gas injection and other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to achieve good results.【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7(024)005【总页数】9页(P84-92)【关键词】碳酸盐岩;凝析气藏;综合分类;相态;开发技术对策;奥陶系;塔中【作者】丁志文;陈方方;谢恩;李世银;江杰;汪鹏【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4塔中古隆起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具有沉积时代老、埋藏深、规模大等特征。
多孔介质中凝析气相变实验的新方法
![多孔介质中凝析气相变实验的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d9045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2.png)
多孔介质中凝析气相变实验的新方法李敬松;李相方;童敏;程时清【摘要】由于凝析气藏存在着复杂的地下烃体系,凝析油气体系与储集层多孔介质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凝析气在多孔介质中相态变化规律十分复杂.而现有多孔介质相变实验方法中,压力、温度偏低,不能反映储集层中凝析气的相变特点.针对这一问题,以凝析气相变理论为基础,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创建了一种能真实反应凝析气在多孔介质中相变的实验新方法,在渗透率为0.011μm2的介质与PVT筒中的凝析气相变实验结果表明,低渗透介质对凝析气相态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目前相变实验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测试结果可靠性高、精度高.【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4(025)006【总页数】3页(P673-675)【关键词】多孔介质;凝析气;相态;相变;气相色谱法【作者】李敬松;李相方;童敏;程时清【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2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储集层流体与孔隙介质壁面将会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储集层颗粒细、孔隙小,储集层介质比表面积巨大,流体与储集层介质间存在多种界面,因而界面现象极为突出。
以往的评价方法和实用技术均不考虑储集层多孔介质中毛细凝聚、吸附、界面张力等界面现象综合因素的影响,即默认凝析油气体系在储集层条件下的相态特征和渗流规律与无介质时的相态特征一致,油、气流体参数也采用在无多孔介质的PVT筒中相平衡实验研究所得的数据。
1949年,Weinaug和Cordell[1]等通过在PVT筒中加入干砂首次研究多孔介质对C1—C4或C1—C5二元体系气液相平衡的影响。
1966年法国学者Tindy和Raynal[2]等对20~27 μm颗粒材料组成的孔隙介质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多孔介质中原油的饱和压力比常规测试筒测得的饱和压力要高约10%.Gimatadinov 和Seldovsky[3]研究认为,渗透率为0.1~2.0 μm2的天然岩心中,饱和压力为3~7 MPa的烃类体系的泡点压力比常规无介质时要高出0.4~0.5MPa.Sadykh-Zade、Mamedov和Rafibeili[4]对压实砂岩中烃类气体混合物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露点总比常规露点高1~1.4 MPa. 1968年Trebin和Zadora[5]研究表明,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体系的露点压力比常规PVT筒中测得的露点压力高10%~15%.朱维耀、黄延章[6]通过在PVT筒中填充1 mm玻璃珠进行的相变实验研究认为,有介质存在时的露点压力略低于无介质时的露点压力;由于不同的作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同,在多孔介质对凝析气相态影响问题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
凝析油气在多孔介质中的相态研究进展
![凝析油气在多孔介质中的相态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18c677c8e9951e79a89270c.png)
2 12数 学模型 ..
设油气体系 由 n 种物质组成 ,总摩尔数为 1 ,总组成为 n ( = 、2 t i l 、………n ; ) 平衡时液相摩尔 数为 N,其组成为 x ( = 、2 i i1 、………n ;气相摩尔数为 N, 组成为 Y ( = 、2 ) 其 i l 、………n o 物质平衡方程为 : N +N =1 () 1 Y N +x N i g L=n, i () 2
因素对凝析气相平衡 的影 响,结果表 明各种因素对相变均有不同程度 的影响。
3 理 论 模 型
31 . 考虑毛细管压力的相态模型
维普资讯
能 源科 学进展
2 11假 设条件 ..
() 1 油气两相体系为一封闭的体系 , 与外界环境无物质交换 ;且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 开发过程
于不同的研究方法以及主观因素影响,关于多孔介质对凝析油气相态影响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 。目 前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 : 一是认为多孔介质对凝析油气相态没有影 响,一是认为有影响。关于这 两种观点,本人认为 ,影响是必然的。凝析油气体系在储层多孔介质 中的储存和运移 ,与储层多孔介 质形成—个相互作用 的系统 。由于储层岩石颗粒较细 、孔隙小 ,储层介质比表面积很大,流体与储层 介质 问存在多种界面 , 面现象突出 。必然对油气相态有一定程度 的影响。 界
现在真实地层 ,毛细管压力和吸附使露点增加 ,增加 的程度随渗透率 、孔隙度的减小而增加 ;同时也 随地层压力和露点压力差距 的增大而有稍微的增加。2 0 04年 ,童敏、李相方等人利用高精度 的气相 色谱分析技术 , 研究 了多孔介质中凝析气相变得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 低渗透介质对凝析气的相态有 较 大的影响 ,露点压力一般提高 IP M a左右 ;高渗透介质对凝析气相态的影 响不大。2 0 04年 ,张茂 林 、梅海燕等应用空穴溶液气体吸附 FVM H S 模型建立了气相、液相和吸附相之间的三相相平衡计算热
牙哈凝析气藏注气开发过程反蒸发动态相态特征_陈文龙
![牙哈凝析气藏注气开发过程反蒸发动态相态特征_陈文龙](https://img.taocdn.com/s3/m/cc31319471fe910ef12df875.png)
基金项目:“十二五”CNPC 重大科技攻关专项“天然气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1B-1507)资助。 作者简介:陈文龙,1975年生,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 事 油 气 藏 开 发 工 程 研 究 工 作 。地 址:(841000)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库 尔 勒 市 78 号 信 箱 。 电 话 :13999015202。E-mail:lvbo20010101@sina.com
nC5 0.36 0.36 0.47 0.36 0.36 0.47 0.36 0.35 0.48 0.36 0.35 0.49 0.36 0.33 0.54 0.36 0.32 0.61
C6 0.59 0.59 0.82 0.59 0.58 0.83 0.59 0.58 0.84 0.59 0.56 0.88 0.59 0.53 0.97 0.60 0.50 1.13
C10+ 分子量
168.46 168.46 189.14 168.46 166.79 184.96 168.49 165.48 181.73 168.54 163.68 177.85 168.66 161.41 173.95 168.91 159.56 171.69
组分
CO2 N2 C1 C2 C3 iC4 nC4 iC5
表1 YH301井 N1j 的流体组成表
井流物
组分
井流物
0.54% 3.38% 75.76% 8.58% 2.43% 0.56% 0.77% 0.39%
nC5 C6 C7 C8 C9 C10 C1+1
0.36% 0.59% 1.09% 1.11% 0.59% 0.45% 3.40%
C1 75.88 75.88 65.81 75.88 76.16 65.75 75.88 76.46 65.61 75.87 77.04 64.97 75.83 78.07 62.48 75.67 79.04 57.72
凝析气非平衡相变模型研究
![凝析气非平衡相变模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84b71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7.png)
凝析气非平衡相变模型研究
康晓东;李相方;冯国智;张贤松
【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卷),期】2007(026)006
【摘要】在凝析气井近井地带,由于高速流动使得凝析气液相变呈现非平衡特征,对凝析液聚集及产能均会产生影响.基于已有凝析气非平衡相变的研究成果,建立非平衡相变非线形模型,考虑了最小相平衡时间,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规律.实例对比计算表明,常规的线形模型过大地估计了非平衡的影响.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凝析气相变渗流与反凝析液聚集规律的研究,并且可以更好地指导凝析气相变实验.
【总页数】4页(P71-73,77)
【作者】康晓东;李相方;冯国智;张贤松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11
【相关文献】
1.基于D-S理论的多模型凝析气井流量算法研究 [J], 王艳芝;吴海浩;宫敬
2.考虑油环带影响的凝析气藏试井模型研究 [J], 王洋;伊向艺;卢渊;王晓;吴修华
3.深层凝析气井临界携液模型优化研究 [J], 周朝;吴晓东;刘雄伟;黄成;汤敬飞
4.基于灰狼算法的LSSVM模型预测凝析气藏露点压力研究 [J], 伍轶鸣; 孙博文;
成荣红; 刘志良; 郭平; 汪鹏
5.YML凝析气田产气剖面解释模型研究 [J], 余鉴桥; 刘红岐; 郭永红; 张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庙深层凝析气藏采气工艺技术
![白庙深层凝析气藏采气工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ed75b0b55270722192ef7ea.png)
白庙深层凝析气藏采气工艺技术刘广玉(中原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白庙气田属于深层低渗、高温、富含凝析油和凝析水、近饱和的复杂类型凝析气藏,目前已处于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系数在0.8以下,积液及近井地带反凝析严重影响了气井产能和白庙气田整体采气工艺水平。
本文通过模型优选、理论计算、工具研发及工艺配套,优化了闭式气举排液采气、水平井排液采气和注气吞吐解除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技术。
关键词:白庙气田;凝析气藏;排液采气;反凝析污染;注气吞吐 中图分类号:TE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6)08—0124—02 中原油田白庙凝析气藏属于深层低渗、高温、异常高压、富含凝析油和凝析水、近饱和的复杂类型凝析气藏。
由于衰竭式开发和地露压差小造成反凝析现象,使近井地带的地层渗透率大幅度下降,导致气井压力和产能下降较快,井筒积液严重,稳产时间短。
为进一步提高白庙气田单井产能和气藏整体开发水平,通过模型优选、理论计算、工具研发及工艺配套,优化了闭式气举排液采气、水平井排液采气和注气吞吐解除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技术。
新型的闭式气举排液管柱结构,可以有效降低高压气举排液对储层的伤害,提高气举排液效率,延长排液周期。
成功实施10口井,累计节约注气量130万方,增气65万方,增油672t,气井产能提高20%以上,排液效率增加一倍以上;水平井排液组合管柱成功解决了水平井水平段的排液难题,现场试验1口井,日增气1100m3/d,增产比例在30%左右;注气吞吐段塞注入可以有效解除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现场试验1口井,增产1倍左右,有效期300天以上,有效解除了凝析气藏近井地带的污染。
1 技术方法1.1 闭式气举管柱排液采气技术常规闭式气举管柱虽然举升效率高,节气效果明显,且对储层无伤害,但无法实现油管内常规测试,且油管是唯一储液空间,储液有效容积小,排液周期短,气举频繁,既增加气举工作量,又造成气举阀疲劳而缩短使用寿命。
第4章 凝析气藏开发
![第4章 凝析气藏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d4018e7348d7c1c708a1457f.png)
凝析气藏
pf p C pf p m axs C
p m axs
Tmaxs Tmaxs psep psep Tf T Tf T psep Tf T Tmaxs
近临界态凝析气藏
挥发性油藏
黑油油藏
4.1.3 烃类类型的判别方法
1、相图判别法
1)干气藏 不含常温常压条件下液态烃 (C5以 上)组分,或者很少(0.0001—0.3% ),甲烷以上气体同属物(C2—C4) <5%(摩尔)。 相图很窄 开采过程中地下储层内和地面分离器 中均无凝析油产出,通常甲烷含量大于 95%,气体相对密度小于0.65。
表中的平均分子量由加和原则求得,即
M = ∑ M i Zi
i =1 n
4.1.3 烃类类型的判别方法
3、地层流体密度和平均分子量判别法
地层条件下的流体密度ρ由取样测得,若无实测资料,可用经验公式计 算: 当 M<20时:
ρ =( M − 16) /13.3
当20< M <250时:
ρ=(lg M -0.74)/1.842
4.1.3 烃类类型的判别方法
1、相图判别法 3) 凝析气藏
与油藏的差别是: 1)在原始地层条件下,烃类体系所处的相平衡状态不一样。烃类体系处 于液相状态,若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气体全部溶解于油中。而在凝析 气藏中,当地层压力高于初始凝析压力时,油、气处于单相气相态,C5以 上组分(凝析油)也处于气相。 2)油藏原始气油比一般不超过600—700m3/t,凝析气藏的气油比大,且 在衰竭式开发过程中变得更大。 与纯气田的差别是: 1)从凝析气井中同时产出凝析油和天然气。 2)当地层压力降到初始凝析压力以下时,出现反凝析,当地层压力处于初 始凝析压力和最大凝析压力之间时,凝析油会从气相中析出,部分残留在储层 中,造成凝析油的损失。
丰深1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研究
![丰深1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8a2c96a561252d380eb6e4e.png)
第30卷第3期2008年6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Science&TechnologyEdition)V01.30No.3Jun.2008文章编号:1000—2634(2008)03-0081一04丰深1凝析气藏相态特征研究+周伦先1,褚小兵2(1.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2.胜利油田分公司科技处,山东东营257000)摘要:丰深I凝析气藏是济阳拗陷古近系深层凝析气藏的首次发现。
通过对地层流体组成分析、恒质膨胀和定容衰竭实验,及井下温度、压力连续测量,对丰深1凝析气藏相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丰深l凝析气藏为高温、高压不饱和凝析气藏,无油环;地层流体中闻烃、重烃含量高,凝析油含量为606g/m3,属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该凝析气藏地露压差6.70MPa,衰竭式开采地层压力下降快,6mln气嘴生产时,生产初期近井地层压力就降到露点压力以下,出现反凝析现象,反凝析损失严重,重质组分采收率低,油气两相流动造成渗流阻力增加,使单井产能下降。
相态研究为丰深l含油气砂砾岩体储量评估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对济PEt拗陷同类型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凝析气藏;流体相态;恒质膨胀;定容衰竭;济阳拗陷中图分类号:TE372文献标识码:ADOI:10.3863/j.issn.1000—2634.2008.03.021引言2005年11月在济阳拗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段发现丰深1深层凝析气藏,丰深1井沙四段下亚段4316.6~4343.0ITI试气获得高产油气流,8inln气嘴日产气11.8×104m3,日产凝析油99.7m3。
对于济阳拗陷古近系第一个凝析气藏¨1,在勘探开发早期进行相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口“1。
笔者采用实验室配样,分析地层流体组成,进行流体相态实验,及井下温度、压力测量,研究了丰深1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定量描述了衰竭式开采时地层流体组分变化、凝析油损失量和油气采收率,为丰深1含油气砂砾岩体储量评估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https://img.taocdn.com/s3/m/0ad1458383d049649b6658c2.png)
2我国主要气田类型的地质和开发特征 2.6.1地质特征
3)凝析气井采出井流物组成分布特征
气体的湿度(C2+/C1 ,均为摩尔或体积含量比),在 6-15之间;
分离器气体的相对密度(相对于空气,空气密度=1),
γg=0.6-0.7;
油罐油(或称稳定凝析油)的相对密度(相对于水,
水密度γo =1),在0.7260-0.8120之间; 地面凝析油的粘度μo<3mPa·பைடு நூலகம்s;
世界上还有含量超过1035 g/m3 ,如美国加州卡 尔—卡尔纳(Cal Canal)凝析气田的凝析油含量达 1590cm3/m3。 我国则按凝析油含量给出了细分类标准(参见SY /T6168-1995《气藏分类》)。
2我国主要气田类型的地质和开发特征
2.6 凝析气藏(田)
2.6.2开发特征
1.衰竭式开发会产生反凝析损失。在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 储层油气体系在地下和地面都会发生反凝析现象,气井既 产气又产凝析油。 2.凝析油气体系相态变化与其组分、组成和压力、温度之 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引起凝析气井井流物组分组成及相态
150g/m3<CN<290g/m3
2我国主要气田类型的地质和开发特征 4)凝析气藏的分类
高含凝析油凝析气藏: 1000 m3/m3<GOR<2500 m3/m3
290g/m3<CN<675g/m3 特高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 600 m3/m3<GOR<1000 m3/m3
675g/m3<CN<1035g/m3
b.以储气库方式后期开发凝析气藏
c.后期注N2开发部分水淹的凝析气藏 d.气水交替注入开发凝析气藏
2我国主要气田类型的地质和开发特征 2.6.2开发特征 ② 注水开发技术
凝析气藏流体相态及其影响因素
![凝析气藏流体相态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e69e6ea998fcc22bcd10d4e.png)
摘 要 : 凝析气藏是经济价值很高的特殊类型气藏 ,在该类气藏的开发过程中 ,流体相态的研究 十分重要 。文章介绍了流体相态研究在凝析气藏开发初期和开发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以及影响 凝析气相态的几种因素 ,重点分析了多孔介质中毛细管压力 、 毛细凝聚和润湿性对相平衡的影 响。 关键词 : 凝析气藏 ; 流体相态 ; 毛细管压力 ; 毛细凝聚 ; 润湿性 ; 有机固相沉积 中图分类号 : TE372 文献标识码 : A 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 、 复杂的气藏 , 一般具有 异常高温高压 , 有油藏和气藏的双重特征 , 经济价 值很高 。在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流体相态研究十 分重要 ,贯穿于凝析气藏开发全过程 。 严格的讲 ,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过程发生在地 下的多孔介质中 ,流体与储层介质是一个相互作用 的系统 ,它们之间存在多种界面 , 界面现象极为突 出
第 3卷 第 3期 新疆石油天然气 2007 年 9 月 Xinjiang O il & Gas
Vol . 3 No. 3 Sep t . 2007
文章编号 : 1673 —2677 ( 2007 ) 03 —0062 - 05
凝析气藏流体相态及其影响因素
刘长林 ,张茂林 ,梅海燕 ,刘 颖
r > 10 m 时 ,毛细凝聚对反凝析相对摩尔含量的影
- 6
岩石 - 流体及流体之间的界面张力和极性物质在 岩石表面的吸附等 , 其实质是固体界面能的减少 。 润湿性与毛细管压力特性同为岩石 - 流体的静态 特性 ,与流体在岩石孔道内的微观分布和原始分布 状态有关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通常用润湿角 (或接触角 θ)表示 。对于凝析油气体系 , 凝析油为 润湿相 ,气相为非润湿相 。润湿性决定着毛细管压 力对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的影响方式 ,是影响多孔 介质中相平衡的重要因素 。由润湿性对凝析液量 [ 10 ] - 8 的影响 (图 6 ) 可以看出 ,当孔道半径达到 10 m 数量级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同温同压 ,毛细管半径 θ≤ π /2 变为 相同 ) ,岩石的润湿性由亲油岩石 0 ≤ θ≤ π,储层多孔介质中反凝析液量 憎油岩石 π /2 ≤ 与衰竭压力的关系曲线向下偏移 。这说明反凝析 过程减缓 ,非油湿性多孔介质中反凝析液量降低 , 减少了凝析油损失 。对于一个实际的多孔介质 ,毛 [ 14 ] 细管压力越大 ,对相态的影响越大 。
轮南低凸起凝析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机制
![轮南低凸起凝析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f12c3cd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73.png)
轮南低凸起凝析气藏的蒸发分馏作用机制蔡忠贤;吴楠;杨海军;顾乔元;韩剑发【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09(029)004【摘要】在蒸发分馏作用控制下,凝析气藏的形成将不受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的制约,这是对经典生油理论中凝析气藏成因机制的一种重要补充.轮南低凸起奥陶系及石炭系发育大规模的凝析气藏,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凝析气藏中凝析油Rc 在0.8%~1.0%(远低于热裂解成园Ro=1.3%的门限),凝析气为过成熟干气(回归Ro>2.0%);同时,区内原油与干气的充注期相异.表明轮南地区的凝析气藏并非热裂解成囡的产物.通过分析该区各层系凝析气藏流体性质及相态特征发现,轮南地区凝析气藏具有典型的蒸发分馏特征:下部(臭陶系)层系中凝析气藏的地露压差较小,带有典型的油环;上部(石炭系)层系中凝析气藏的地露压差较大,以纯气相形式存在.石炭系的凝析油相对于下伏的奥陶系残余油具有密度较轻、饱和烃含量偏高的特征.结合该区烃源岩热演化、油气成藏时间、断裂活动史等成藏要素的四维耦合性剖析,结论认为:喜山期断裂泄压作用以及大量他源干气的侵入诱发了该区蒸发分馏作用的产生.【总页数】4页(P21-24)【作者】蔡忠贤;吴楠;杨海军;顾乔元;韩剑发【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轮南低凸起三叠系烃类聚集模式及控藏要素分析 [J], 吴楠;杨海军;蔡忠贤;刘显凤;刘长江;宋璠;贾君涛2.轮南低凸起气洗相分馏作用的拉曼光谱响应 [J], 吴楠;蔡忠贤;杨海军;刘显凤3.轮南低凸起原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相分馏响应 [J], 吴楠;蔡忠贤4.塔里木轮南低凸起三叠系低幅度圈闭幅度计算方法 [J], 姜翠苹;马青;王超;闫更平;王培俊;陈稳玲5.渤海海域渤东低凸起南段原油"蒸发分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王广源;牛成民;王飞龙;燕歌;李新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杂凝析气藏气井修井液体系在r准噶尔盆地的应用
![复杂凝析气藏气井修井液体系在r准噶尔盆地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05e8f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f.png)
复杂凝析气藏气井修井液体系在r准噶尔盆地的应用陈晓明;哈斯木;冯钿芳;张锋;王晓磊;孙德强;张洪杰;冯棋;饶远;洪将领【摘要】凝析气藏是目前国内外气藏中最复杂的气藏之一,而准噶尔盆地的凝析气藏不仅存在常规气藏开发方式的复杂性,而且存在岩性、岩相的复杂性,这里的岩性、岩相种类多,储层非均质性强.研究根据研究区不同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及敏感性存在难点,结合不同开发阶段储层保护的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陆续研制了5种修井液;依据修井液技术特点,以储层压力系数、温度等参数,充分考虑气藏储层物性特征,并结合应用情况分析,研究建立了修井液技术界限,形成体系,为气井修井液优选提供应用依据及技术指导.研究得出的修井液体系在准噶尔盆地应用效果非常好,为新疆油田气田开发创造了好的效益,此修井液体系对国内外同类油气田都有一定借鉴和推广价值.【期刊名称】《科技创新导报》【年(卷),期】2017(014)020【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凝析气藏;修井液体系;储层保护;技术界限;准噶尔盆地【作者】陈晓明;哈斯木;冯钿芳;张锋;王晓磊;孙德强;张洪杰;冯棋;饶远;洪将领【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2准噶尔盆地的气藏储层主要存在类复杂、物性差异大、敏感性强、地层压力系数分布范围广等特点,其伤害因素差异较大,加之不同的开发阶段,储层保护重点不同。
凝析天然气两相流工艺研究
![凝析天然气两相流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a9962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d.png)
凝析天然气两相流工艺研究
曹学文;冯叔初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年(卷),期】1995(007)005
【摘要】本文以三条凝析气两相流管道的生产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各种模型的分析对比,确定了适用于描述凝析气两相流的模型方程,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总页数】7页(P47-53)
【作者】曹学文;冯叔初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866
【相关文献】
1.凝析天然气两相流不分离测量技术 [J], 徐英;张强;于磊;杜遂广;张涛;李振林;吴强
2.SWP-L628-T天然气、凝析液两相流量计的分析与研究 [J], 何顺安;李斌;景元
3.西一线天然气烃凝析物对水露点检测的影响 [J], 董浩
4.模块化天然气凝析液回收技术 [J], 丛蓉(摘译)
5.海底天然气凝析液管道旁通清管模拟研究 [J], 曹学文;曹恒广;杜翰;赵湘阳;杨凯然;杨亚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0747(2004)02-0125-03凝析气流体的复杂相态钟太贤1,2,袁士义2,胡永乐2,刘合年2,李海平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3.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摘要:近几年国内外发现的深部凝析气藏往往含有许多重质组分,使流体出现复杂的气、液、固三相相变,巨厚的凝析气藏流体表现出近临界特征,甚至出现异常的流体分布状态。
根据实验研究,如果凝析气流体含蜡量较高,可分为4个明显不同的相变区域:①低温高压时呈气、固两相状态;②高温高压时呈单相气体状态;③低温较低压时气、液、固三相共存;④高温较低压时气、液两相平衡。
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凝析气流体具有偏差系数很大、界面张力很低等特殊性质,而水在高温储集层中很容易以蒸汽状态存在于气体中,由于水的含量较大,会对流体的性质产生明显影响,影响凝析气藏的储量评价,如果凝析水遇到酸性气体成为酸性水,将严重腐蚀生产设备。
参33关键词:凝析气;相态;固体;多孔介质;实验;热力学中图分类号:TE311 文献标识码:A 凝析气相态研究一直是凝析气藏开发中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1,2]。
数十年来,人们积累了大量凝析气相态特征知识,促进了凝析气藏开发方式的优化。
然而,随着气田的开发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已成为当前凝析气相态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
1气液相态特征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对天然地层流体的相态研究很少[1,2],但30年代美国凝析气藏的发现和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地层流体的相态研究,特别是早期以Katz、Sage等[3-8]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学者做了大量的气液相态实验,这为后来地层实际流体相态计算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期人们通过生产现场观察,发现凝析油的颜色呈稻草黄色、白色或无色透明,将此作为判断凝析气藏流体的重要标志之一。
1966年Kilgren的实验研究发现[9],地面为黑色的油在原始地层状态下也会以气体状态存在,从而扩展了人们对地层凝析油性质的理解。
McCain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流体相态特征及实验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10]。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钻探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均发现大量高温高压的地层流体[11-15],如国内塔里木盆地的柯深1井和迪拉2气田等。
高温高压条件不仅对开发工艺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技术要求,同时也为研究流体物性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例如:①高温高压地层流体的偏差系数很大(Z>2.0),超出工业界常用典型图版的范围(Z≤1.7),而偏差系数是气藏储量评价和气藏工程计算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参数;②高温高压流体往往表现出近临界特性;③凝析气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特性,如气液界面张力很低等。
以前对于这些现象研究较少,需要用新的实验技术对流体进行详细研究,如在线测定平衡相组成、界面张力、黏度和密度等。
2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特征多孔介质中油气相平衡一直是研究者关注和研究的主题。
由于地层状态下流体处于储集层孔隙中而与岩石多孔介质成为统一整体,所以人们常常对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相态与在PVT筒中的相态是否有区别持有疑问,并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归因于多孔介质孔隙喉道对流体分布的束缚,形成表面曲率从而产生毛细现象,导致气液两相压力不同。
对于多孔介质对流体相态是否有影响,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外的主要观点中,一种认为多孔介质将使流体露点压力升高[16];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多孔介质对流体相态没有影响,即油气藏多孔介质不会对油气相平衡产生影响[17-24]。
此外,也有许多学者把多孔介质的影响归因于多孔介质产生的吸附作用,认为吸附作用会影响凝析油的蒸发,但他们通过实验(37.8℃)却没有发现多孔介质的吸附作用,或其影响太小、作用甚微,以致于实验观察不到。
多孔介质对流体相态是否有影响的认识不一致,可归因于3个主要因素:①缺乏可靠而又精细的确定孔隙介质中混合物饱和压力的方法;②在制备混合物的孔隙介质模型时违背了物理模拟原理;③不能保持模型的均衡衰竭速度。
3烃-水相态特征虽然凝析气常规相态研究通常忽略水的影响,但125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4年4月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 E NT Vol.31 No.2由于当前国内外发现的凝析气藏温度越来越高,如国外已经发现温度高达230℃的凝析气藏,在这样的高温储集层状态下,水极容易以蒸汽状态存在于凝析气中,成为地层凝析气流体体系的一部分。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水将从凝析气中凝结成液体。
虽然简单烃-水体系的流体相态在化学工程中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水蒸汽对实际凝析气相态有何影响,至今却研究得很少。
室内实验[25]及数值模拟研究[26]表明,在高温状态下,必须考虑水蒸汽对流体相态的影响,否则将使对凝析气储量和生产动态的评价产生很大偏差[27]。
由于在低温低压下烃-水相互溶解的溶解度低,因而通常可以忽略水对烃类相态的影响,但随温度升高,水在烃类气相的溶解度增大,如当温度高达190℃时水在气相中的含量可高达6%,其含量将不容忽视,此时析出的水形成水合物,会极大地影响凝析气的相态特征、生产动态和生产设备性能。
若凝析气含有酸性气体,就会使水具有酸性,严重腐蚀生产设备,甚至可能溶解储集层的矿物质,在生产的降温降压过程中产生结垢等现象,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
因此,研究凝析气-水相态特征对气田流体特征的影响和生产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4气-液-固相态特征当前世界上的许多产油区发现了大量高温高压凝析气流体[27],如欧洲北海、澳大利亚、美洲墨西哥湾、日本等。
此类流体具有特殊的组分,如含有高分子长链烷烃或芳香烃以及其它固相物质。
这些组分在储集层高温高压条件下分散溶解于气相中,但在储集层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十分复杂的相态变化及异常的相变特征,如异常高的露点压力和高压下出现蜡结晶及其它固相沉淀现象[28]。
实验研究表明,凝析气含蜡量较高时会出现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气-液-固相态变化。
在压力-温度相图中,可将其分成4个明显不同的变化区域[27]:①在低温高压时呈气-固两相状态;②在高温高压时凝析气呈单相气体状态;③在低温较低压力时呈气、液、固三相共存状态;④在高温较低压力时呈气、液两相平衡状态。
固相蜡可在较高温度下沉积,从而减少井筒的气流截面、堵塞地面管线等,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给生产和管理带来一系列困难,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凝析气藏开发中蜡沉积导致的潜在储集层伤害正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将成为凝析气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5多组分气液平衡计算理论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吉布斯和范德华尔奠定了流体热力学相态理论计算的重要基础[2]。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基于实验建立了相态的经验关系式和图版,并于50~70年代建立了收敛压力概念。
20世纪40年代末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复杂的热力学模型理论的计算成为可能,1949年RK方程的建立使人们真正能够进行多组分流体性质的计算;50~60年代,多组分流体相态计算取得了很大进步,而70年代SR K 和PR状态方程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当时气藏相平衡理论应用的飞速发展;80年代初,超级计算机的出现和Michelson创立“切面距离”相态稳定性理论对气藏热力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9];地层流体重组分特征化理论[1,2]于80年代提出,至此,气藏热力学气液等温相平衡理论体系基本确立,并已在目前的主流数值模拟软件如Eclips、CMG和C OMP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地层流体常常表现出组分梯度现象,近临界流体尤为突出。
尽管在1939年Sage和Lacey就讨论过此现象,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世界上许多气藏垂向上存在明显的组分梯度变化后,人们才重新重视此问题的研究[30]。
人们应用等温重力场热力学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气藏重组分随深度增加而增多以及气液之间没有界面的连续分布现象。
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又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例如随深度增加重组分减少的异常“组分分布”现象等[31-33]。
这又为气藏热力学理论的应用提供了现实需求。
6结语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凝析气藏的发现,凝析气藏相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将主要包括:高压凝析气相态、近临界凝析气相态、气-液-固复杂相态、烃-水相态、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等。
参考文献:[1] Whitson C H,BruléR M.Phas e behavior[M].Texas:SPE,Richards on,2000.[2]Danes h A.PVT and phas e behaviour of petrol eum reservoir Fl uids[A].Devel opments in Petroleum Science47[C].Netherlands:Els evierScience,1998.[3] Katz D L.Overview of phas e behavior in oil and gas production[J].J PT,1983,35(7):1205-1214.[4] Kurata F,Katz D L.Critical properties of volatil e hydrocarbon mixtures[J].Trans.Am.Inst.Chem.Engrs.,1942,38(1):995-1021. [5] Katz D L.Handbook of natural gas engineering[M].New York:M c Graw-Hill Book Company,Inc.,1959.[6] Sage B H,Lacey W N.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lighter paraffin126石油勘探与开发·油藏物理 Vol.31 No.2 hydrocarbons and nitrogen[A].Monograph on API Research Proj ect37[C].New York:American Petroleum Ins titute,1950.[7] Eilerts C K.Phase rel ations of gas-condens ate fluids[A].Mono-graph10[C],Vol.1,U.S.Bureau of M ines.New Y ork:American GasAss ociation,1957.[8] Standing M B.Volumetric and phase behavior of oil field hydro-carbons yste ms[M].1st edition,Ne w York:Book Division ReinholdPublishing Corporation,1952.2nd edition,Dallas:Society ofPetroleum Engineers of AIME,1977.[9] Kil gren K H.Phas e behavior of a high-pressure condensate rese-rvoirfluid[J].J PT,1966,18(8):1001-1005.[10] McCain W D Jr.The properties of petroleum fluids[M].Tulsa,Okla.:Penn Well Publis hing Company,1990.[11] Fort J.Elgin/Franklin HP/HT devel opment in the UK North Sea[J].World Oil,2000,221(7):38-44.[12] Fort J.Developing the world's larges t high-pressure/high-tempe-raturefield[J].JPT,2000;52(7):43-44.[13] Gao E,Booth M,Macbeath N.Drilling perfor mance i mprove-ment in theshearwater fiel d[J].J PT,2000,52(7):48-50.[14] Neuhaus D,Browning G,Estens en O.Managing Seismic posi-tioninguncertainty in HP/HT developments[J].J PT,2000,52(7):54-55. [15]Hahn D E,Pearson R M,Hancock S pleti on-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HP/HT wells in Frontier Areas[J].J PT,2000,52(7):46-47.[16] Trebin F A,Zadora G I.Experiment s tudy of the effect of a porous mediaon phase changes in gas condens ate s ystems[J].Neft's Gaz,1968,8(1):37-41.[17] Sigmund P M,Dranc huk P M.R etrograde c ondens ation in porous media[J].Soc.Pet.Eng.J.,1973,13(2):93-104.[18] Weinaug C F,Cordell J C.R evaporization of butane and pentane fromsand[J].Trans.AIME,1949,179(1):303-312.[19] Oxford C W,Huntington R L.Des orpti on of hydrocarbons from anunconsolidated s and[C].SPE-190-G,presented at the Fall Meeting ofthe Petroleum Branch,Ame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 urgicalEngineers,in Hous ton,Oct.1-3,1952.[20] Smith L owell R,Yarborough L.Equilibrium revaporization of retrogradecondensate by gas injection[J].Soc.Pet.Eng.J.,1968,18(1):87-94.[21] Saeidi A,Handy L L.Flow and phase behavior of gas condensate andvolatile oils in porous media[C].SPE4891the44th Annual CaliforniaRegional M eeting of the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of AIME,to beheld in San Francisco,Calif.,April4-5,1974.[22] Cook A B.The rol e of vaporization in high percentage oil reco-very bypress ure maintenance[J].JPT,1967,19(2):245-250.[23] Cook A B.R ealistic K val ues of C7+hydrocarbons for calc ulating oil vaporiz ati on during gas cycl ing at high pres sure[J].JPT,1969,21(7):901-915.[24] Danesh A,Krinis D,Henderson G D,et al.Visual investigation ofretrograde phenomena and gas c ondens ate flo w in porous media[J].REV INST FR ANC PETR OL,1990,45(1):79-87.[25] Kokal S.Phas e behavior of gas-condens ate/water systems[C].SPE62931pres ented at the2000SPE ATCE held in Dall as,Texas,USA,1-4Oct.2000.[26]Bette S,Heinemann R positional modeling of hi gh-temperaturegas-condensate res ervoirs with water vaporization[C].SPE18422presented at the10th SPE R eservoir Simulati on Symp(Hous ton,2/6-8/89)PRO C PP183-195,1989.[27] 胡永乐,罗凯.高含蜡凝析气相态特征研究[J].石油学报,2003,24(3):61-63.[28] 刘合年,罗凯.凝析气-气固相变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2):91-93.[29] Michels en M L.The is othermal flash problem.Part1.Stabilit y[J].Fluid Phas e Equilibria,1982,9(1):1-19.[30] Whits on C H,Belery pos iti onal gradients in petroleum reservoirs[A].SPE28000,pres en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Tulsa CentennialPetroleum Engineering Symposium held in Tuls a,OK,USA,29-31August,1994.[31]Temeng K O,Al-Sadeg M J,Al-Mulhim positional grading in theGhawar Khuff reservoirs[A].SPE49270,presented at the1998SPEAnnual Tec 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Ne w Orleans,Louis iana,Septe mber27-30,1998.[32] Ghora yeb K,Anraku T,Firoozabadi A.Interpretation of t he fluiddis tribution and GOR behavior in the Y ufuts u fractured gas-condensatefield[A].SPE59437,presented at t he SPE Asia Paci fic Conferenceon Integrated Modeling for Asset Management to be held in Yokohoma,Japan,April25-26,2000.[33] Lee S T,Chaverra M.Model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c ondens ate bankingfor the near critical Cupiagua Field[A].SPE49265,presented at the1998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New Orleans,Louis iana,Septe mber27-30,1998.第一作者简介:钟太贤(1964-),男,重庆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研究工作,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