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考研大纲详解:中国古代史

合集下载

2024年历史学313考研大纲

2024年历史学313考研大纲

2024年历史学313考研大纲2024年历史学313考研大纲将继续深化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以及历史学理论的研究。

在这一年的大纲中,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以及历史学理论与方法。

中国古代史部分将聚焦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

将对古代社会的基本性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演变,以及中国古代科技、农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同时,还将探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儒学、道家、佛教等。

中国近代史部分将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重要历史问题。

将重点关注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同时,还将深入探讨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问题、思想变革、军事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世界史部分将回顾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将重点研究世界各个地区的历史,并进行比较研究。

将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如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近代工业革命的影响等。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部分将介绍历史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不同方法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将了解主流历史观念和学派,如唯物史观、历史唯心主义、文化史学、社会历史学等。

同时,还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历史资料进行研究的能力,学习如何撰写历史论文,并进行历史研究。

大纲中,还将增加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区域史研究、历史地理学、历史人物研究等,以满足学生对具体历史领域的深入研究需求。

同时,将加强实践教学,如实地考察、档案查询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大纲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将鼓励学生通过独立的研究项目、论文等形式进行实践与探索。

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历史知识,还能够发展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在历史学领域做出贡献。

总之,2024年历史学313考研大纲将继续加强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及历史学理论的研究。

通过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pdf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pdf

202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pdf一、考试性质历史学专业基础科目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考试。

其目的是公平、科学、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础研究方法。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4.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四、考查内容(一)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夏商西周:夏朝与夏商周断代工程,商朝概况及其主要文化特征,西周政治与制度,分封制及宗法制。

西周衰亡与东周建立。

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分期。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诸子百家及其思想,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

4.秦汉:秦朝统一及其疆域,秦始皇统一措施,汉朝政治制度,汉朝疆域的扩大与疆域经营,“文景之治”,“汉武盛世”。

汉朝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黄老思想、法家思想与汉朝政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史纲要详解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史纲要详解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史纲要详解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史是历史学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对于考研的学生而言。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史纲要的详细解析。

一、中国古代史纲要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代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历史事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中国古代史纲要的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起点,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王朝的黄金时期。

复习时,我们需要重点了解三皇五帝的传说和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

2. 春秋战国与统一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

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各国家的兴衰变化以及当时的政治和哲学思想。

3. 秦汉帝国与魏晋南北朝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复习时,我们需要关注秦汉帝国的建立和统治,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变迁。

4. 唐宋元明清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鼎盛时期,而元明清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外族统治时期。

我们需要重点了解唐宋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科技成就,以及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二、世界史纲要除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也是考研历史学复习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世界史纲要的详细解析:1.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拥有壮丽的金字塔和著名的法老王。

我们需要了解古埃及的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制度。

2. 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希腊与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希腊城邦民主制度、哲学思想和战争艺术,以及罗马帝国的政治、法律和文化。

3. 中世纪欧洲与文艺复兴中世纪欧洲是封建制度盛行的时期,而文艺复兴则是人文主义思潮兴起的时期。

我们需要了解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科学和思想。

2024考研历史学大纲

2024考研历史学大纲

2024考研历史学大纲
2024年考研历史学大纲
一、史学概述
1. 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
2. 史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3. 史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二、中国古代史
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发展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政治制度、军事与外交变革
3. 秦汉时期中国王朝的政治与社会制度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传承与发展
5. 唐宋元明清各朝的政治体制、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变革
三、中国近现代史
1. 鸦片战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 五四运动及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4. 抗日战争与中国革命战争
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
四、世界史
1.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背景与影响
2.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引发的世界格局变化
3.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的发展
4. 当代世界的主要地区冲突与合作
5.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冲突与融合
五、史学理论与方法
1. 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
2. 史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3. 史学文献的编纂与研究
4. 史学研究的新技术与工具应用
六、史学专题研究
1.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
2. 女性史、民族史、地方史等专题研究
3. 文化史、经济史、军事史等专业领域研究
4. 不同学派和学者的史学观点与解释
七、历史与现实
1. 历史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
2. 历史认同与社会稳定研究
3.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以上内容仅为2024年考研历史学大纲的梗概,具体内容以教育部公布的最终版本为准。

考研史纲知识点总结

考研史纲知识点总结

考研史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史前时期史前时期是指人类还未创造文字,但已经有了石器、陶器等物质文明的时期。

中国史前时期可以追溯到约800万年前的“元谋人”,以及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骨山遗址等。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人类居住地点主要在洞穴、山洞中,食物以野味为主。

2. 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的最早的朝代,古代历史书记载了夏、商、西周三代。

夏代为三皇五帝之一颛顼所建,商代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期,商王在西周时被推翻,由武王所建立西周,正式确立封建制度。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华夏族的分裂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很多,其中以孔子的活动、孟子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经》、鬼谷子的兵法、韩非子的法家学派、庄子的思想等为代表。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开始转变,农耕生产和手工业都得到了发展,商业贸易也开始起步。

4.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两汉时期分别指秦朝和汉朝。

秦朝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初步建立,统一国家,确立法家学派,秦始皇推行统一文字、形状、车轮等制度,统一货币。

5.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古代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演变,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对于提高我们的历史知识水平,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其功绩、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近现代史1. 清朝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清朝时期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但也有一些先进的改革措施。

例如,康熙、乾隆两位圣贤皇帝进行了屯田制度的推行和加强,推行了新政,对统治区域进行了改制。

2.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事件,也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的新阶段。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铁甲舰轰炸了中国的捕鱼屿,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打败,于1842年在南京签订了《南京条约》,而这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不幸事件。

2023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

2023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

2023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古代史学作为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变迁,对于深入了解中国文明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对考生的要求和考试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一、考研大纲的概述2023年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共分为三个部分:基本要求、考试科目和考试题型。

基本要求阐述了考试的目的和要求,考试科目明确了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范围,考试题型列举了具体的考题形式和要求。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二、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古代史考研大纲明确指出,考试旨在通过对古代史知识的考察,检验考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理解、分析和研究能力。

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学基础,包括古代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备较强的古代史研究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

此外,考研大纲还强调了历史学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要求,要求考生具备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能力,能够将古代史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三、考试科目2023年中国古代史考研大纲明确规定了古代史学科的核心考试科目。

这些科目包括:中国古代史专题、中国古代史论述与写作、古代史研究方法与文献处理。

这些科目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不同方面,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古代史学科素养和相关研究能力。

1. 中国古代史专题中国古代史专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国古代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题可能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考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能够对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分析。

2. 中国古代史论述与写作中国古代史论述与写作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学术写作能力和史料解读能力。

考题可能涉及到对历史事件、人物或理论的论述和分析,要求考生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逻辑严密的方式进行论证。

此外,考生还需要具备对历史文献进行细致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3. 古代史研究方法与文献处理古代史研究方法与文献处理考察考生对历史研究方法和古代文献处理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中国古代史大纲解析.doc

中国古代史大纲解析.doc

中国古代史大纲解析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λ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远古人类形成的过程1、第一阶段,猿人阶段(原始群时期、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170万年——50万年)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打制石器,懂得用火。

进入血缘家族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早期,属直立人。

1921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多次发掘,发现5 个头盖骨、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等化石,其中在1929年发掘到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震动全球考古界。

可惜这些珍贵标本在1941年遗失。

1949年以后,经多次发掘又发现了一些头盖骨和其他人骨化石。

这样前后共发现六个头盖骨,和大量的人类骨骼化石,大体属于四十个个体。

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比猿人高。

脑量平均为1043 毫升,大于猿人,牙齿较猿人弱小简单,说明它们比猿人进步。

但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大,说明它们保存有浓厚的原始形态。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为距今约50万年。

2、第二阶段,古人阶段(早期智人)(血缘家族公社时期旧石器时代中期)大荔人、许家窑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据今二三十万年到四五十万年,石器制作进步,人工取火,族外婚。

3、第三阶段,新人阶段(晚期智人)(氏族公社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山顶洞人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左镇人,使用弓箭,进入母系氏族公社,产生了原始的宗教观念,族外婚的形式,晚期智人的代表是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属晚期智人。

1930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数次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和一些文化遗物,时代为距今约 1.8 万年。

人类化石共八个个体,既有婴儿,也有少年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体质特徵已接近现代人,脑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与现代人相一致。

石器有砍斫器,加工方法与北京人相同。

但骨角器中的骨针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

有的骨针直径只有3.3毫米,上面钻出细孔,技术已相当先进。

313历史学考研2024大纲

313历史学考研2024大纲

313历史学考研2024大纲根据2024年历史学考研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西方史、中国史、世界史和历史理论。

本文将分别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

首先,西方史是历史学考研大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西方史主要包括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三个部分。

古代史的考察范围从古代文明的兴起到罗马帝国的衰落,涵盖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各个文明。

中世纪史主要研究西方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封建制度、教会、十字军东征等内容。

近代史则主要关注欧洲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涵盖了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和思潮。

其次,中国史是历史学考研大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史主要分为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三个部分。

古代史从远古时代的华夏文明开始,涵盖了黄河流域的古代王朝(如夏、商、周等)和秦汉时代的统一王朝。

中世纪史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演变,包括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科技发展等内容。

近代史则重点关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如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土地改革等。

第三,世界史是历史学考研大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世界史主要以地域为考察单位,研究世界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与交流。

世界史的内容涉及到各个大洲的历史,比如亚洲的印度、日本,非洲的埃及、非洲国家,美洲的美国、墨西哥等。

同时,世界史还着重研究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比如世界贸易、殖民地体系等。

最后,历史理论是历史学考研大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历史理论主要研究历史学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包括历史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同时,历史理论也关注历史思想的变迁和历史观念的形成,比如唯物史观、历史唯心主义等。

综上所述,2024年历史学考研大纲主要包括西方史、中国史、世界史和历史理论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每个方面的内容,理清重点与难点,注重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潮的关联和演变。

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备战考研,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河南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概述

河南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概述

河南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概述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从夏朝到清朝这一漫长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作为历史学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中国古代史纲要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纲要进行概述,帮助考生理清复习重点。

一、夏、商、西周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历史时期。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出现了以夏族为中心的国家政权。

之后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

商朝的兴起,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河南地区为中心的王朝,它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政治格局,还在文化、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列国纷争,政治动荡不安,各国实行分封制,社会矛盾激化。

这段时间也是诸子百家兴起的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随之兴起,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如齐桓公的变法,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秦汉两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它的建立打破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统一。

秦始皇的法治思想、秦代的行政制度改革等影响深远。

而汉朝则是由刘邦建立的,历时400多年,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这一时期,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形成,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激烈的争斗,而且在文化、艺术等领域也出现了繁荣发展。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北方和南方分裂成多个王朝,社会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打击。

五、隋唐五代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但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个王朝。

隋文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唐朝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它的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就,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巅峰之一。

历史学大纲

历史学大纲

分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中国古代史1.中国历史的开端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商族的起源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4.秦汉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刘秀与东汉初期政治东汉后期的政治危机汉代的社会结构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农民起义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十六国与南北对峙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与寒人的兴起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唐朝对隋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两税法与唐后期的经济唐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7.宋、辽、西夏、金、元宋、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宋代经济的繁荣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元代行省制度元朝的民族政策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8.明清(前期)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东林与复社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明末农民战争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明清对外政策与朝贡贸易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明清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二、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对华侵略两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义和团运动3.晚清政局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洋务运动清末新政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5.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维新变法思潮戊戌变法立宪运动孙中山与三民主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7.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新军阀混战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红军五次反“围剿”与长征抗战前十年的中国社会经济8.抗日战争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与日军暴行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中国军队的反攻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抗战时期的社会经济9.国共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战后国民党的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重庆谈判内战爆发、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民国时期的各种思潮民国时期的史学、文学与艺术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内外政策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改造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拨乱反正的历程“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史前人类人类的进化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2.古代西亚诸文明苏美尔一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3.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历史的主要线索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4.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5.古代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政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6.古代罗马文明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罗马的扩张及其后果奥古斯都及其元首政治罗马帝国古代罗马文化7.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拜占庭帝国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9.欧洲基督教文明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制度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西欧封建国家的建立商业经济和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西欧各国的发展与相互关系10.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斯拉夫人以及俄罗斯的早期历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古印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尔帝国日本封建国家和古代文化11.古代美洲文明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四、世界近现代史1.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宗教改革2.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及其后果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欧洲1848年革命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的统一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政策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3.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4.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殖民入侵前的亚非拉国家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的民族主义运动5.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6.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列强矛盾与欧洲的均势第一次世界大战7.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8.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国际联盟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战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卡德纳斯改革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10.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前夕法西斯国家的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科技革命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的一体化进程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赫鲁晓夫的改革苏南冲突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东欧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Ⅳ. 试题示例-、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24历史学考研大纲权威解读

2024历史学考研大纲权威解读

2024历史学考研大纲权威解读2024年历史学考研大纲是考研复习的重要依据,对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这份大纲权威解读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一、考试科目及比重分配2024年历史学考研科目包括两个部分,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

其中,理论占总分的50%,专业基础知识占总分的50%。

具体比重如下:1.理论(50%):-中国古代史(20%)-世界历史(20%)-当代中国史(10%)2.专业基础知识(50%):-选修专业基础知识(40%)-研究方法(10%)二、各科目考察内容1.中国古代史(20%):主要考察中国古代史的整体框架,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古代社会制度、文化传承等。

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夏商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

2.世界历史(20%):考察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包括古代文明的兴衰、中世纪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等。

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欧洲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

3.当代中国史(10%):主要考察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历史变革,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运动、经济发展等。

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

4.选修专业基础知识(40%):根据考生选择的专业方向进行考察,包括中国史、世界史、历史文化、历史地理等。

考察的内容将更加细化,具体信息将在考试通知中给出。

5.研究方法(10%):考察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包括史实的采集、史料的鉴别和运用、历史文献的阅读与分析等。

三、复习建议1.理论复习:对于理论部分,考生需要充分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和文化传承。

建议通过系统性的历史课程、教材和资料进行学习,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的事件。

2.专业基础知识复习: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选择的专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

历史学2024考研大纲

历史学2024考研大纲

历史学2024考研大纲摘要:I.前言- 介绍历史学2024考研大纲的背景和重要性II.历史学考研大纲的主要内容- 考察目标与要求-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察范围与内容1.中国古代史2.中国近现代史3.世界古代史4.世界近现代史5.历史学理论与方法III.各部分内容的详细解读- 考察目标与要求1.掌握历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2.熟悉历史学专业基础知识3.具备较强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2.题型及分值分布3.考试形式与流程- 考察范围与内容1.中国古代史1.1 历史分期及特点1.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2.中国近现代史2.1 历史分期及特点2.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世界古代史3.1 历史分期及特点3.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4.世界近现代史4.1 历史分期及特点4.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5.历史学理论与方法5.1 理论体系及重要理论观点5.2 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IV.备考策略与建议- 针对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提高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 关注历年真题,了解考试趋势和命题规律正文:历史学2024考研大纲是备考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的重要参考,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明确的复习方向和目标。

本文将围绕大纲的主要内容,为考生详细解读各部分的要求和考察重点,并提供一些备考策略和建议。

首先,历史学考研大纲明确了考察目标与要求,旨在选拔具备扎实历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历史学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优秀人才。

这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熟悉历史事件、人物、历史分期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分析中的能力。

其次,大纲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

考生需了解试卷满分、考试时间、题型及分值分布等基本信息,并熟悉考试形式与流程,以便在考试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再者,大纲对考察范围与内容进行了详细划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和历史学理论与方法五个部分。

上海市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大纲

上海市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大纲

上海市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大纲上海市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 - 中国古代史大纲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1.1 原始社会1.1.1 原始人类的起源和演化1.1.2 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1.2 夏商周时期1.2.1 三代之时1.2.2 夏朝的政治制度1.2.3 商朝的经济特点1.2.4 周朝的分封制1.3 春秋战国时期1.3.1 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1.3.2 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1.3.3 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传播1.3.4 兵法家与墨家的兴起第二章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2.1.1 秦朝的政治制度2.1.2 秦朝对外扩张的影响 2.1.3 秦始皇的改革措施2.2 汉朝的兴盛与文化繁荣2.2.1 汉朝的政治制度2.2.2 汉朝的经济特点2.2.3 社会文化的发展2.2.4 丝绸之路的开通第三章隋唐时期的开放与辉煌3.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3.1.1 隋朝的政治制度3.1.2 隋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3.1.3 隋文化的特点3.2 唐朝的繁荣与开放3.2.1 唐朝的政治制度3.2.2 唐朝的经济特点3.2.3 文化艺术的繁荣3.2.4 唐朝与西域的文化交流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变革与发展4.1 北宋时期的政治变革4.1.1 北宋的政治制度4.1.2 北宋的经济特点4.1.3 文化科技的进步4.2 南宋时期的政治困境4.2.1 南宋的政治制度4.2.2 南宋的社会经济特征 4.2.3 文化艺术的发展4.3 元朝的统治与文化融合4.3.1 元朝的政治制度4.3.2 元朝对外开放的影响 4.3.3 文化融合与交流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封闭与启蒙5.1 明朝的政治制度5.1.1 明朝的政治改革5.1.2 明代的农田改革5.1.3 文化、科技的进步5.2 清朝的政治困境5.2.1 清朝的政治制度5.2.2 清朝的经济特点5.2.3 文化的相对封闭第六章近代中国的起点与挑战6.1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6.1.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6.1.2 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6.1.3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6.2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6.2.1 近代中国的经济开放6.2.2 社会制度的变革6.2.3 文化、科技的突破与转型结语: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基石,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天津市考研历史学复习中国古代史纲要梳理

天津市考研历史学复习中国古代史纲要梳理

天津市考研历史学复习中国古代史纲要梳理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学专业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考生备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针对天津市考研历史学考生,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纲要进行梳理,帮助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的定义和划分中国古代史是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的学科。

按照时间的长短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史可以划分为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

二、夏商周时期的概述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也是先秦时期的开篇之作。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则是我们所熟知的青铜文明代表,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三、秦汉时期的重要性和发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多民族统一政权,统一了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三国时期的分裂和统一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政治的分裂和民族的同化。

蜀、魏、吴三国割据长达近60年,最终被晋朝所统一。

五、晋唐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发展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时期,它的繁荣、开放和对外交流使得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中心。

六、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交替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出现了多个割据政权。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五个政权,十国则是指割据政权的具体数量。

七、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特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元朝则是蒙古族政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后两个封建王朝,他们的政治和文化特点各不相同。

总结:通过对天津市考研历史学古代史纲要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中国古代史的中心内容、时期划分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性和特点。

2024历史学考试大纲

2024历史学考试大纲

关于2024历史学的考试大纲
2024年历史学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历史学考试是对考生历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旨在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历史研究能力的人才。

二、考试内容
1.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形成。

(2)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

(3)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建立汉朝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4)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南北朝时期。

(5)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2)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 世界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古代埃及文明。

(2)古代希腊文明。

(3)古代罗马文明。

(4)中世纪欧洲文明。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 世界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4)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具体分值分配可参考历年真题。

3. 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具体时间安排可参考历年真题。

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历年)中国古代史出题重点

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历年)中国古代史出题重点

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历年)中国古代史出题重点13年07月04日,Liuxue86考研频道的小编昼夜编辑、收集、整理考研精品内容,为实现您的成功考试而奋斗,《2010年历史学大纲解析之中国古代史出题重点》一文由我们整理收集,以供同学们复习参考!2010年历史学考试大纲里中国古代史总结出了八大部分:分别为:一.中国历史的开端;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五、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前期)。

通过精心研究07、08、09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命题中存在“偏古薄今”的现象。

中古古代史的分数维持在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是考试重心所在。

从三年的真题可以发现,先秦部分不是中国古代史考查的重点,如果出题,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秦汉部分要特别注意,07、09年都出了一道选择题和一道名词解释,所以这一部分在古代史中是比较重要的,不排除出大题的可能。

魏晋和隋唐出题的内容也比较多,07年隋唐的考查分值占42分,08年魏晋占44分,09年魏晋考查内容占30分。

宋元和明清部分轮流出题,07年明清占42分,08年宋元占32分,09年宋元占34分,明清占12分。

总的来说,宋元明清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考查对象,将近占中国古代史总分值的一半,估计2010年还会维持在这一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元部分很容易出史料分析题。

下面列表分析一下近三年中国古代史在各题型中所占的比重。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的开端★(1)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

(2)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

氏族公社也可能出名词解释题。

中国古代社会的传说如果要考查的话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第二部分夏商西周★★(1)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2)三个朝代国家制度的架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对这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如二里头文化要重点掌握,可能以名词解释的方式出题。

2024考研历史大纲

2024考研历史大纲

2024考研历史大纲一、中国古代史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3.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5. 隋唐时期的社会繁荣与开放政策
6.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
7.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
二、中国近现代史
1.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3.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变革
4.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5.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革命历程
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
三、世界史
1. 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
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与城市兴起
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4. 近代早期欧洲:殖民扩张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5. 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19世纪的社会经济变革
6.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7. 全球化与现代世界:二战后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四、史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1. 史料的分类与价值评估
2. 史论的建构与分析
3. 史学流派与思潮
4. 跨学科研究在史学中的应用
5. 史学研究中的伦理与规范
五、历史论文写作
1. 论文选题的原则与技巧
2. 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3. 论文结构的安排与逻辑关系
4. 学术规范与引用格式
5. 语言表达与修改技巧
以上大纲仅供参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结合具体考试大纲和参考书籍,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多做真题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指南中国古代史与现代史重点解析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指南中国古代史与现代史重点解析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指南中国古代史与现代史重点解析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指南:中国古代史与现代史重点解析一、古代史重点解析1. 中国古代史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夏朝。

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承袭夏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而周朝则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创了封建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争霸,出现了众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荀子、墨子等。

这一时期的变革和发展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统治者还开展了多项重要变革,如修建万里长城、统一度量衡等。

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对以后的时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科举制度的确立、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等。

4. 隋唐时期的开放与繁荣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而唐朝经历了开元盛世,出现了众多文化繁荣和开放的成就,如丝绸之路的繁荣、大唐文化的繁荣等。

二、现代史重点解析1. 清朝的衰落与近代中国历史的开端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衰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的开端。

清朝后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民族压迫,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

2. 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在1911年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的封建主义社会的结束。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的阶段,出现了众多的政治派别和社会运动,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大陆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如土地改革、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江西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

江西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

江西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江西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中国古代史是考研历史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纲要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以江西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的角度,系统地概括中国古代史的纲要。

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

原始社会的特点是没有私有制和阶级,人们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到奴隶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中出现了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先秦文化。

其中,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春秋时期是封建制度的初步建立,许多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发展在这一时期兴起。

战国时期则是分裂割据、争霸一统的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蓬勃发展。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高度统一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和文字。

而汉朝则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并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两晋时期以及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动荡时期。

三国时期是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期,而两晋时期则是中国分裂为东晋、西晋的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南北朝两个政权对峙的时期,南朝梁、陈、宋、齐与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的兴亡交替。

五、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鼎盛时期。

随着隋朝的统一,进入到唐朝,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科技文化达到了巅峰。

唐朝的开放政策也使得中外文化的交流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六、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分裂时期,各地政权纷争不断。

而宋辽金时期则是南宋与北方的辽、金两大政权对峙的时期,辽、金两国对南宋进行了多次侵略。

七、元明清时期元、明、清三个朝代统治全中国,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外族统治时期。

元朝是蒙古族的政权,明朝是汉族的政权,而清朝则是满洲族的政权。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纲要随着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它成为了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史涉及的时期长达几千年,内容丰富多样,对于准备参加山东省考研历史学的学生来说,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史的纲要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山东省考研历史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

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生产力和社会组织形式,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奴隶社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奴隶制度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形式。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朝代,例如夏、商、西周等。

二、封建社会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封建社会以封建制度为特征,以封建等级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为核心。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多个重要的朝代,如东周、秦、汉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变革最多、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积极探索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方面的问题,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统一国家与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帝国——秦朝。

秦朝的统一国家架构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并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后,汉朝的建立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统一国家,并且通过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尽力确保帝国的稳定和繁荣。

继汉朝之后,中国又相继出现了多个朝代,如魏晋南北朝、隋唐等。

四、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几个朝代,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唐朝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创立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历史学考研大纲详解: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史考查目标
2016年历史学考试大纲里中国古代史共分为八大部分:分别是:一.史前时代;
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五.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鸦片战争前)。

通过精心研究07—15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中国古代史的分数基本上维持在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是考试重心所在。

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

在题型上,2007-2010年都没有大的变化,2011年历史学考试大纲将简答题改为论述题,要求有了一定提高,大家除了需要掌握相关史实,在答题时还要逻辑清楚、文字流畅。

二、中国古代史考点解析
(1)对于旧石器、新时期时代的分期大家要知道,同时,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红山、良渚、龙山等文化遗存的地域和主要特点。

也是本章出题的重点。

(2)古史传说时代:传说中的人物及事迹,主要通过选择题进行考查。

(1)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与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这部分大家了解一下;
(2)三个朝代国家制度要有一个了解,尤其是西周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像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等;
(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及其遗存,像甲骨文、金文、二里头文化、殷墟要有一个了解。

(4)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的过程要有一个了解。

(1)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赋税制度的变化;
(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有哪些国家和主要人物,他们的形成过程要了解一下;
(3)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每一次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
(4)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是比较重要的。

这个时代的百家争鸣,九流十家的思想、著作等细节知识要扎实掌握这是重要的知识点,很容易被考查到。

(1)掌握秦朝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及为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了解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的历史意义。

(2)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初年主张黄老之学,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要有一个了解;文景之治是重点知识,要识记整个背景、内容、意义。

(3)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掌握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一系列改革。

(4)西汉的统治危机要了解;王莽改制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都要掌握。

(5)刘秀统治时期的政策要识记;光武中兴要掌握。

东汉后期的外戚与宦官之争以及党锢之祸也要掌握。

(6)秦汉时期的农民起义可能出选择题。

(7)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进步可能出选择题,这些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

(8)汉代的赋役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9)掌握陈胜、吴广起义以及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10)理解秦汉时期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第五部分魏晋南北朝
(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重要战役及战役后的政局变化。

(2)了解魏蜀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

(3)要了解曹操其人以及他的用人思想。

(4)了解诸葛亮以及对他做出客观评价。

(5)了解西晋的建立以及统一全国及衰亡的过程。

(6)掌握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等内容。

(7)掌握东晋南朝士族的兴衰与寒人的兴起以及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8)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内容。

(1)了解隋朝的赋役制度(含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隋唐均田制与府兵制(含租庸调制、手实与计账)以及三省六部制等内容
(2)贞观之治的时间、内容、影响要识记。

(3)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政策要掌握,要对武则天做出客观的评价。

(4)安史之乱的背景、内容、影响要全部掌握,而且答题的时候要做到全面,最好是根据不同的教材来整理答案。

(5)藩镇割据也是重点,要着重掌握。

(6)两税法是唐朝时期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它的背景、内容、意义要反复记忆,非常重要。

(7)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是重要内容,这里的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最好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楚也容易识记。

(8)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不是重点内容,可能以选择、名词解释的形式来出题。

(9)掌握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做出评价。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内容、评价是重点内容;
(2)宋代科举制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3)北宋晚期党争及南宋与辽、金、元的和战;
(4)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重点内容,要加强掌握;
(5)元朝巩固大一统国家的贡献以及推行的一系列制度;
(6)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内容;
(7)宋元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主要的农民起义要了解一下,很有可能会出名词解释和选择题。

(8)宋元时期,封建经济发展,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经济基础,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以及元的统一,都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政治条件。

这些都是宋元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原因。

(1)明太祖的重典政治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重点,所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要掌握,要做到全面,详细。

(2)明清的国家制度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等都需要大家掌握清楚。

(3)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这也是考试的重点,往往会出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

(4)对于晚明政治重点掌握东林党议与复社。

(5)明末农民战争可能出现选择题和名词解释,战争的领导者以及几次重要的战役要了解。

(6)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的主要情况。

(7)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要重点了解。

(8)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内容比较多、而且零散。

(9)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与西学东渐等涉及对外交流的内容也要重点掌握。

(10)明清学术思潮的演变(含心学、明末三大家及清乾嘉学派等)、明清的文化特点、代表人物及著作、思想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