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套)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实验结论:滑轮组不但能够的方向,而且能够,滑轮组
中越省力。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实验器材:斜面仪一套、1盒钩码、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六年级上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实验步骤: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然后做好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1根导线 、指南针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2、在桌面上放一个指南针,使指针保持正常。
3、做一个线圈(10圈左右在)。
4、给线圈通上电,然后移向指南针,改变不同的放法,看看线圈如何放,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3、在四边形框架里面加两根斜杠,再试一试稳定性。与不加斜杠时的框架比一比,哪个坚固。
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稳定性。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
班次:
实验组别:
实验时间:
实验人:
实验名称
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简单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通过实验使学生简单知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实验器材
粘土、叶子、骨头或贝壳
实验步骤
1、将粘土摊平
2、把叶子、骨头或贝壳放在摊平的粘土上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粘土模型晾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
班次:
实验组别:
实验时间:
实验人:
实验名称
能量的转换
实验目的
1、知道什么是能量、能源以及能量的形式、能源的种类;2、知道能量是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的
实验器材
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
班次:
实验组别:
实验时间:
实验人:
实验名称
测量身高和体重
实验目、三角板、圈尺、体重计
实验步骤
1、通过测量获得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数据
2、根据老师提供的标准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与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3、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1、点燃花生米,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加热水,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索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的根和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植物的根和茎。

2、培养皿。

3、纸巾。

4、墨水或染料。

5、放大镜或显微镜。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

将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加入足够的水,使水完全覆盖根和茎。

2、在另一个培养皿中放入纸巾,用墨水或染料浸泡,制作成“染色纸”。

3、将染色纸放在植物的茎旁边,以便在后续的观察中对比。

4、每天观察并记录根和茎的情况,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和茎的内部结构。

5、在实验进行一周后,取出染色纸,观察纸巾上的染色情况,并与植物的根和茎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染色纸的对比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的茎部没有染色,而根部分布着一些染色的痕迹,这说明水分和养分是通过根部分布到植物各部分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部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茎部则负责将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以维持植物的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长规律,也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的奥妙和伟大。

同时,这个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解答我们的疑问,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能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2.点燃蜡烛,加热白砂糖。
3.手持勺柄,将勺头置于蜡烛火焰的外焰上方,对白砂糖加热。
观察到的现象:
白砂糖经过了以下的变化过程:先是由透明的,熔化成,继续加热,颜色变成__、、直至变成,并且可以闻到有___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就起来了。
实验结论:
白砂糖由固体变成液体是变化;由液体变成褐色、黑色直至燃烧起来是变化。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 观察铁生锈的过程
实验目的:观察铁生锈的过程,认识到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实验器材:3个相同大小的量筒、3根相同大小的铁钉、密封盖等
实验步骤:
1.取3个量筒,1个装满水、1个装半量筒水、1个不装水。
2.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4.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 “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
月球纸片离地球纸片近的时候观察到____,离地球远的时候观察到____。
实验结论: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_______________,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了______。
铁钉生锈是______和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了________变化。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紫甘蓝与白醋和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紫甘蓝与白醋反应是化学变化
实验器材:紫甘蓝、白醋、水、镊子、玻片、玻片、盘子等。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仪器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显微镜玻璃片、水样1、将水样取出一滴,滴在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水样,找到微生物。

3、用显微镜玻璃片将微生物压扁,观察其内部结构。

实验结果学生观察到了水中的微生物,了解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良。

2、将第二个瓶子中灌满清水,放进钉子后加盖,不封口。

3、将第三个瓶子中放入钉子和少量盐,加盖,不封口。

4、将三个瓶子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观察并比较三个瓶子中钉子的变化。

实验结果发现第一个瓶子中的钉子生锈最快,第三个瓶子中的钉子次之,第二个瓶子中的钉子最慢。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盐可以加速铁的生锈。

将洋葱切成薄片,用美工刀轻轻削去表皮,用镊子将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滴上碘酒,放上盖玻片,用纸巾轻轻压平。

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调整焦距,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生们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增强了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以及铁锈的成分和形成过程。

仪器器材铁丝、盐水、醋酸、滴管、试管、玻璃棒、吸管、烧杯。

1、将铁丝放入试管中,加入盐水,醋酸,观察铁丝的变化。

2、用玻璃棒在铁丝上刮几道,再将铁丝放入试管中,加入盐水,醋酸。

3、用吸管将试管中的气体吸出,倒入烧杯中,加入氧化铁,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过程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分接触;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铁锈的形成过程是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实验结果学生了解了铁生锈的条件以及铁锈的成分和形成过程。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将小苏打和白醋分别倒入两个杯子中,然后将它们混合在一起。

观察混合后的现象。

三、判断产生的气体。

将一张纸巾浸湿后,盖住杯子口,并倒置杯子。

如果纸巾被推起来,说明产生了气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范文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范文

(1)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作者: 项蔺川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

(盐、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实验评价:日期: 年月日年级六年级实验者奇特的身体构造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实验器材: 放大镜 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 1 套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2、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美丽的晶体实验名称:美丽的晶体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日期: 年月日制作晶体实验名称制作晶体实验器材: 放大镜 2 只、食盐 20 克、白糖 20 克、碱面 20 克、味精 20 克、滴管 4支、玻璃片 4 片、 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 的清水,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结论: 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做个简易显微镜实验名称: 做个简易显微镜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纸筒、胶带、小刀、实验方法和步骤1、找两个大小一样但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一个横切面与放大镜差不多大小的有底纸筒。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2. 水3. 盐4. 温度计5. 铁制针筒三、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杯倒置在桌面上,将针筒的尖端插入杯底的小孔中。

2.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将针筒抽出,将一定量的水倒入杯中,使水面高于针筒的尖端。

4. 将针筒再次插入杯底的小孔中,确保尖端完全浸入水中。

5. 用温度计测量杯中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6. 在针筒的侧面用火柴点燃一小块盐,并将针筒尖端迅速插入杯中。

7. 观察针筒尖端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1. 室内温度为:25℃2. 杯中水的温度为:20℃3. 针筒尖端插入杯中后,针筒内的盐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气体。

4. 针筒尖端产生的气体冲击力较大,能够将杯中的水迅速推出。

五、实验分析1. 实验中,针筒尖端插入杯中后,针筒内的盐迅速燃烧,并产生大量气体。

这是由于盐的化学性质,在高温下能够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气体。

2. 针筒尖端产生的气体冲击力较大,能够将杯中的水迅速推出。

这是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产生的压力也较大,从而产生了推动水的力量。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盐的化学性质以及气体的产生和压力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践,我们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七、实验延伸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盐进行实验,观察它们产生气体的情况是否相同。

2. 可以改变室内温度,并观察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观察气体产生和推动水的效果是否有差异。

通过延伸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更多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2 】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空造就皿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
清水里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又大
食盐水里无变化有锈点有锈点锈面增大锈面占半几乎全锈
结论:我以为在有水有空气的情况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化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指点教师:评定等级:★优良☆优越□合格
○待改良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黉舍年级六年级试验者
时光2016.05.11 试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子
试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铰剪.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接洽,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不雅察的外形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雷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耀它们,不雅察记载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不雅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不雅察到的“北斗星”
的外形;从不同的侧面照耀,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不雅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六年级科学试验报告。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材料:硫酸铜溶液、铁钉、镊子。
实验步骤
1、观察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侵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注意不要全部侵入,便于比较。
各组实验,然后反馈交流。
结论
结论:从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可以判断硫酸铜溶பைடு நூலகம்和铁钉都
实验报告单
课题
物质的变化
实验名称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实验组数
4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材料:课前经历5课作业(铁钉、水)
实验步骤
1、将一枚铁钉放在有水的地方,但与空气隔绝。
2、将一枚铁钉放在有空气,但无水的地方。
3、将一枚铁钉放在既有水又有空气的地方。
(以上实验均为一周前自己做,然后带来学校观察交流
结论
结论:1、铁生锈的快慢与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2、把铁与、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最好办法。
实验报告单
课题
宇宙
实验名称
我们来造环形山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实验组数
4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准备
材料:近距离的月球图片、注射器、胶管、沙堆、重球。
实验步骤
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
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并记录。
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结论
结论:1、环形山是的主要特征。
2、混合小苏打和白醋,观察发生的现象。
3、燃烧细木条放在杯内,观察现象。
将搜集的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结论
结论: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产生新的物质,是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实验目标: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和原理。

步骤:1.比较放大镜和平板玻璃的差异:放大镜的中间鼓起,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实验名称:晶体形状的观察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实验目标:探究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的差异。

步骤:1.用10倍放大镜观察食盐的晶体,发现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2.观察味精的晶体,发现它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3.观察白糖的晶体,发现它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发现它是扁片状的小颗粒。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晶体物质都有它们各自的几何形状,物质不同,晶体形状就不同。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实验名称:制作晶体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实验目标:观察小颗粒和大颗粒的晶体形状是否相同。

步骤: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

观察到的现象: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3、观察其他标本,重复以上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和结构都不同,例如洋葱表皮细胞呈现出砖墙状,叶表皮细胞则有气孔,蓖麻叶细胞呈现出蜂窝状,血液细胞则有不同种类,口腔上表皮细胞则呈现出多边形,苔藓类植物细胞呈现出不规则形状。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完整)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完整)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 3.22----4.20 实验名称月相实验器材:记录纸、铅笔我的猜测: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我的猜测: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图一图二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日食和月食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器材
三球仪、(或皮球、电灯、人头)
实验步骤
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
2、小孔成像:
(1)将大纸盒底部正中扎一个小孔;去掉小纸盒的底,粘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作屏幕;将大小两个纸盒套在一起
(2)点燃蜡烛,将盒子的小孔对着蜡烛,推(拉)小纸盒,调整屏幕和小孔的距离,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的像吗?像素是什么样的?
3、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在屏幕上能看到蜡烛倒立的实像
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 年 班
实验课题
月相的成因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
实验器材
三球仪、电灯(强光源)、皮球
实验步骤
1、把皮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在“月球”上,此时看到月球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2、使“月球”围绕“地球”地转一周,观察“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实验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
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名称:日食和月食
实验目的:1、了解地球的日月食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仪器:三球仪、(或皮球、电灯、人头)
实验过程:1、转动三球仪,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当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是什么现象?2、转动三球仪,当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当月球转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时,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是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1、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的影子投到地球上,这是日食。

2、当月球转到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射月球的光被挡住了,这就是月食。

实验名称制作活动观星图
实验器材:星座图1张、圆形纸板2个、剪刀1把
我的猜测:可以用自制的星座图观测夜晚的星座
步骤:1、将印着全天星座图的硬纸板,沿边缘线剪下,做成活动圆盘;2、将另一张印有椭圆的,也沿边缘线剪下,并将椭圆的空白处挖空;3、用活动按钮将两个圆盘,把中心点扣接在一起,让这两部分可以互相转动;4、夜晚观测时,先把天盘及地盘四周边缘的日期、时刻对准,再将活动星座图举过头顶,方向和实际方向一致,就可以认识星座了。

观察到的现象:我们用星座图认识了许多星座及一些特定名称的星星
结论:我认为⑴天上的星座位置是固定的,短时间内是不会变化
的,⑵可以用星座图很方便地
寻找各个季节、不同日期的
星座,还可以找一些特定的星。

实验课题:填埋场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模拟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广口瓶、镊子、喷壶、滴管(每组一套)、河沙、细石子(每组若干)、纸巾(每组2-3张)、墨水(每组一瓶)
实验原理: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

实验步骤:1.在广口瓶中放入干净的细石子约3厘米厚
2.在瓶中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的一半3.在石子上铺上2厘米的河沙4.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沙埋住5.慢慢往瓶中喷水,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向瓶中喷水后,纸巾中的墨水会随着水流渗入沙中。

实验结果:瓶子底部的水变黑了。

实验名称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实验器材:烧杯4只、细纱布4片、尖锥1只、塑料饮料瓶6只漏斗2只、PH值试纸、
我的猜测:生活污水虽经沉淀和简单过滤,仍不能直接饮用
步骤:1、分别用塑料饮料瓶灌装洗衣水、洗脸水、刷锅水、拖地水各一瓶,另准备一瓶纯净水;2、将各瓶污水摇匀后,分别倒入各个烧杯,观察水质,3、把漏斗放在空饮料瓶口上,漏斗内铺上细纱布,过滤洗衣水4、同样方法分别过滤另外的几种污水
观察到的现象:过滤后的水,原来的颜色变浅了,大的杂质颗粒被过滤出来,用PH试纸测试,仍有溶解在水里的其它物质,所以还是不能作为饮用水结论:我认为纯净的水一旦被污染,处理起来很复杂,即使作了净化处理,有的仍然不能做饮用水,因此要保护好水
实验课题:考察家乡的水域
实验目的:通过对家乡水资源的调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学调查的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每人一套).放大镜(每组一个).盛水样的瓶子
实验原理:家乡的水质状况如何与环境是否被污染有关。

实验步骤:1.制定考察计划,确定考察地点2.做好小组内的分工3.进行水样的提取4.静置水样,进行对比,仔细观察5.书写考察报告
实验现象:水质良好,水中很少或没有杂质;水质不好,水中很多杂质,甚至会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果:大部分水质已被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