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8-曲线与方程汇总
高考数学 总复习 8-8 曲线与方程(理) 新人教B
C.两个点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第8章 第八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解析:(x-y)2+(xy-1)2=0
⇔xxy--y= 1=00 ,∴xy==11 或xy==--11 .
人
教
答案:C
B
版
第8章 第八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例 2] 过定点 A(a,b)任作互相垂直的两直线 l1 与 l2,
且 l1 与 x 轴交于 M 点,l2 与 y 轴交于 N 点,则线段 MN 人
版
中心作为坐标原点;轴对称图形,可以利用它的对称轴 为坐标轴;条件中有直角、可考虑将两直角边作为坐标 轴等等.
第8章 第八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2)根据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列出方程是最重要
的一环. 应认真分析题设条件,综合利用平面几何的知
识,列出几何等式,再利用解析几何的一些概念、公式、
人 教
定理等将几何等式坐标化,便得曲线的方程,还要将所
于是 kAM=a-b2x,kAN=b-a2y.
人 教
∵l1⊥l2,∴a-b2x·b-a 2y=-1.
B
版
整理化简,得 2ax+2by-a2-b2=0(x≠a2).
第8章 第八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当直线 AM⊥x 轴时,此时 MN 的中点(a2,b2)也满足
上述方程.
∴所求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2ax+2by-a2-b2=0.
第8章 第八节
高考数学总复习
解法 3:(参数法)(1)当 l1 不平行于 y 轴时,设 l1 的斜
率为 k1,依题意 k1≠0,∵l1⊥l2,∴l2 的斜率为-k11.
l1 的方程为 y-b=k1(x-a), l2 的方程为 y-b=-k11(x-a),
常用曲线和曲面的方程及其性质
常用曲线和曲面的方程及其性质曲线和曲面在三维空间中是常见的数学对象。
它们的方程可以通过几何性质描述它们的性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曲线和曲面方程及其性质。
一、曲线方程1. 直线方程直线是一种最基本的曲线,它的方程可以写成一般式和斜截式两种形式。
一般式:$Ax+By+C=0$;斜截式:$y=kx+b$,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b$是截距。
直线的斜率表示的是直线倾斜的程度,斜率越大表示直线越陡峭。
斜率等于零表示直线水平,而无限大则表示直线垂直于$x$轴。
2. 圆的方程圆是一种具有球面对称性质的曲线,它的方程可以写成两种形式:标准式和一般式。
标准式:$(x-a)^2+(y-b)^2=r^2$,其中$(a,b)$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长度。
一般式:$x^2+y^2+Ax+By+C=0$,其中$A,B,C$是常数。
圆的标准式方程可以通过圆心和半径来描述圆的几何性质;而一般式方程则可以通过求圆的中心和半径来转化为标准式方程。
3. 椭圆的方程椭圆是一种内离于两个焦点的平面曲线,它的方程可以写成一般式和标准式两种形式。
标准式:$\frac{(x-a)^2}{a^2}+\frac{(y-b)^2}{b^2}=1$,其中$(a,b)$为椭圆中心坐标,$a$是横轴半径,$b$是纵轴半径。
一般式:$Ax^2+By^2+Cx+Dy+E=0$,其中$A,B,C,D,E$是常数。
椭圆的标准式方程中的$a$和$b$决定了椭圆的形状和大小。
当$a=b$时,椭圆变成了圆。
4. 抛物线的方程抛物线是一种开口朝上或朝下的U形曲线,它的方程可以写成两种形式:标准式和一般式。
标准式:$y=ax^2$,其中$a$是抛物线的参数。
一般式:$Ax^2+By+C=0$,其中$A,B,C$是常数。
抛物线的标准式方程中的参数$a$可以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0$时开口向上,$a<0$时则开口向下。
5. 双曲线的方程双曲线是一种形状类似于抛物线的曲线,但它却有两个分支。
高考一轮复习第8章解析几何第8讲曲线与方程
第八讲曲线与方程知识梳理·双基自测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曲线与方程的定义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如下的对应关系:那么,这个方程叫做__曲线__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__方程__的曲线.知识点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重要结论1.“曲线C是方程f(x,y)=0的曲线”是“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求轨迹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1)函数与方程思想:求平面曲线的轨迹方程就是将几何条件(性质)表示为动点坐标x,y的方程及函数关系.(2)数形结合思想:由曲线的几何性质求曲线方程是“数”与“形”的有机结合.(3)等价转化思想:通过坐标系使“数”与“形”相互结合,在解决问题时又需要相互转化.双基自测题组一走出误区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方程x 2+xy =x 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 )(2)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 2=y 2.( × ) (3)y =kx 与x =1ky 表示同一直线.( × )(4)动点的轨迹方程和动点的轨迹是一样的.( × ) 题组二 走进教材2.(必修2P 37T3)已知点F ⎝ ⎛⎭⎪⎫14,0,直线l :x =-1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点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D )A .双曲线B .椭圆C .圆D .抛物线[解析] 由已知|MF|=|MB|,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知,点M 的轨迹是以点F 为焦点,直线l 为准线的抛物线.3.(选修2-1P 37T1改编)已知A(-2,0),B(1,0)两点,动点P 不在x 轴上,且满足∠APO =∠BPO ,其中O 为原点,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__x 2+y 2-4x =0(y≠0)__.[解析] 设P(x ,y),∵∠APO =∠BPO , ∴|PA||PB|=|OA||OB|=2, 即|PA|=2|PB|,∴(x +2)2+y 2=4[(x -1)2+y 2],(y≠0)化简整理得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4x =0(y≠0). 题组三 走向高考4.(多选题)(2020·山东)已知曲线C :mx 2+ny 2=1.( ACD ) A .若m >n >0,则C 是椭圆,其焦点在y 轴上 B .若m =n >0,则C 是圆,其半径为nC .若mn <0,则C 是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y =±-m nx D .若m =0,n >0,则C 是两条直线[解析] A .若m >n >0,则1m <1n ,则根据椭圆定义,知x 21m +y21n =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故A 正确;B .若m =n >0,则方程为x 2+y 2=1n ,表示半径为1n的圆,故B 错误;C .若m <0,n >0,则方程为x21m+y21n =1,表示焦点在y 轴的双曲线,故此时渐近线方程为y =±-m n x ,若m >0,n <0,则方程为x 21m +y 21n=1,表示焦点在x 轴的双曲线,故此时渐近线方程为y =±-mnx ,故C 正确;D .当m =0,n >0时,则方程为y =±1n表示两条直线,故D 正确;故选ACD . 5.(2019·北京卷)数学中有许多形状优美、寓意美好的曲线,曲线C :x 2+y 2=1+|x|y 就是其中之一(如图).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曲线C 恰好经过6个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 ②曲线C 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2; ③曲线C 所围成的“心形”区域的面积小于3.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C ) A .① B .② C .①②D .①②③[解析] 将x 换成-x 方程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 轴对称, 当x =0时,代入得y 2=1,∴y =±1,即曲线经过(0,1),(0,-1); 当x >0时,方程变为y 2-xy +x 2-1=0,所以Δ=x 2-4(x 2-1)≥0,解得x ∈⎝⎛⎦⎥⎤0,233,所以x 只能取整数1,当x =1时,y 2-y =0, 解得y =0或y =1,即曲线经过(1,0),(1,1), 根据对称性可得曲线还经过(-1,0),(-1,1), 故曲线一共经过6个整点,故①正确. 当x >0时,由x 2+y 2=1+xy 得x 2+y 2-1=xy≤x 2+y22,(当x =y 时取等),∴x 2+y 2≤2,∴x 2+y 2≤2,即曲线C 上y 轴右边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不超过2,根据对称性可得:曲线C 上任意一点到原点的距离都不超过2;故②正确.在x 轴上图形面积大于矩形面积=1×2=2,x 轴下方的面积大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2×2×1=1,因此曲线C 所围成的“心形”区域的面积大于2+1=3,故③错误.故选C .考点突破·互动探究考点一 曲线与方程——自主练透例1 (多选题)关于x ,y 的方程x 2m 2+2+y 23m 2-2=1,⎝⎛⎭⎪⎫其中m 2≠23对应的曲线可能是( ABCD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D .圆[解析] 由题,若m 2+2>3m 2-2,解得-2<m <2,3m 2-2>0,解得m <-63或m >63,则当x ∈⎝ ⎛⎭⎪⎫-2,-63∪⎝ ⎛⎭⎪⎫63,2时,曲线是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A 正确;若3m 2-2>m 2+2,解得m <-2或m >2,此时曲线是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B 正确;若3m 2-2<0,解得-63<m <63,此时曲线是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C 正确;当m 2=2时,方程为x 2+y 2=4,所以D 正确.故选ABCD .〔变式训练1〕(多选题)(2021·山东青岛一中期末)已知点F(1,0)为曲线C 的焦点,则曲线C 的方程可能为( AD )A .y 2=4x B .x 2=4yC .x 2cos 2θ+y 2sin 2θ=1⎝ ⎛⎭⎪⎫0<θ<π2 D .x 2cos 2θ-y 2sin 2θ=1⎝⎛⎭⎪⎫0<θ<π2 [解析] y 2=4x 的焦点坐标为(1,0);x 2=4y 的焦点坐标为(0,1);当θ=π4时,sin 2θ=cos 2θ=12,x 2cos 2θ+y 2sin 2θ=1表示圆;双曲线x 2cos 2θ-y 2sin 2θ=1⎝⎛⎭⎪⎫0<θ<π2的焦点在x 轴上,且c =cos 2θ+sin 2θ=1,其焦点坐标为(1,0),(-1,0),故选AD .考点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自主练透例2 (1)(2021·长春模拟)如图所示,A 是圆O 内一定点,B 是圆周上一个动点,AB 的中垂线CD 与OB 交于点E ,则点E 的轨迹是( B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2)(2021·福州模拟)已知圆M :(x +5)2+y 2=36,定点N(5,0),点P 为圆M 上的动点,点Q 在NP 上,点G 在线段MP 上,且满足NP →=2NQ →,GQ →·NP →=0,则点G 的轨迹方程是( A )A .x 29+y24=1B .x 236+y231=1 C .x 29-y24=1D .x 236-y231=1 (3)(2021·江苏南京二十九中调研)已知两圆C 1:(x +3)2+y 2=1,C 2:(x -3)2+y 2=9,动圆M 同时与圆C 1和圆C 2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 D )A .x 2-y28=1B .x 28-y 2=1C .x 2-y28=1(x≥1)D .x 2-y28=1(x≤-1)[解析] (1)由题意知,|EA|+|EO|=|EB|+|EO|=r(r 为圆的半径)且r >|OA|,故E 的轨迹为以O ,A 为焦点的椭圆,故选B .(2)由NP →=2NQ →,GQ →·NP →=0知GQ 所在直线是线段NP 的垂直平分线,连接GN ,∴|GN|=|GP|,∴|GM|+|GN|=|MP|=6>25,∴点G 的轨迹是以M ,N 为焦点的椭圆,其中2a =6,2c =25,∴b 2=4,∴点G 的轨迹方程为x 29+y24=1,故选A .(3)设动圆M 的半径为r ,则|C 1M|=r +1,|C 2M|=3+r ,∴|C 2M|-|C 1M|=2<6=|C 1C 2|.∴动圆圆心M 的轨迹是以C 1、C 2为焦点的双曲线左支,且c =3,a =1,∴b 2=c 2-a 2=8,∴其轨迹方程为x 2-y28=1(x≤-1).故选D .[引申1]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内切,与圆C 2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4-y25=1(x≤-2)__.[引申2]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外切,与圆C 2内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4-y25=1(x≥2)__.[引申3]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圆C 2都内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y28=1(x≥1)__.[引申4]本例3中,若动圆M 与圆C 1、圆C 2中一个内切一个外切,则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为__x 24-y25=1__.名师点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及其注意点(1)在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2)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轨迹是否是完整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应对其中的变量x 或y 进行限制.〔变式训练2〕(1)动圆M 经过双曲线x 2-y23=1的左焦点且与直线x =2相切,则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 B )A .y 2=8x B .y 2=-8x C .y 2=4xD .y 2=-4x(2)(多选题)(2021·湖南娄底质检)在水平地面上的不同两点处竖有两根笔直的电线杆,假设它们都垂直于地面,则在水平地面上视它们上端仰角相等的点P 的轨迹可能是( AB )A .直线B .圆C .椭圆D .抛物线[解析] (1)双曲线x 2-y23=1的左焦点为F(-2,0),由题意可知点M 的轨迹是以F 为焦点、原点为顶点、对称轴为x 轴的抛物线,故其方程为y 2=-8x .故选B .(2)如图两根电杆AB ,CD ,①当|AB|=|CD|时,∵∠BPA =∠DPC ,∴|PA|=|PC|, ∴P 的轨迹是AC 的中垂线,②当|AB|=λ|CD|(λ≠1,λ>0)时, 由∠BPA =∠DPC 知Rt △ABP ∽Rt △CDP , ∴|AP||CP|=|AB||CD|=λ, 以AC 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AC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记A(-1,0),C(1,0),P(x ,y), 则x +12+y 2x -12+y2=λ,即⎝ ⎛⎭⎪⎫x -λ2+1λ2-12+y 2=⎝ ⎛⎭⎪⎫2λλ2-12, 轨迹为圆,故选AB .考点三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例3 (1)(2021·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四省四校联考)已知圆C 过点A(0,2)且与直线y =-2相切,则圆心C 的轨迹方程为( B )A .x 2=4y B .x 2=8y C .x 2=-4yD .x 2=-8y(2)(2021·山东菏泽模拟)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 轴上截得的弦MN 的长为8. ①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②已知点B(-1,0),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l 过定点.[解析] (1)设圆心C(x ,y), 由题意知x 2+y -22=|y +2|,化简得x 2=8y ,故选B .(2)①设动圆圆心P(x ,y),线段MN 的中点为E , 则|PA|2=|PE|2+42,即(x -4)2+y 2=x 2+16,化简得y 2=8x , ∴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为y 2=8x . ②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联立⎩⎪⎨⎪⎧y 2=8x ,y =kx +b ,得k 2x 2+2kbx +b 2=8x ,k 2x 2-(8-2kb)x +b 2=0(其中Δ>0), 设P(x 1,kx 1+b),Q(x 2,kx 2+b), 则x 1+x 2=8-2kb k 2,x 1x 2=b 2k 2,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 则k PB +k QB =kx 1+b x 1+1+kx 2+bx 2+1=kx 1+b x 2+1+kx 2+b x 1+1x 1+1x 2+1=2kx 1x 2+k +b x 1+x 2+2bx 1+1x 2+1=8k +bk2x 1+1x 2+1=0,即k =-b .故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直线l 过定点(1,0).名师点拨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2)设出所求曲线上点的坐标,把几何条件或等量关系用坐标表示为代数方程.(3)化简整理这个方程,检验并说明所求方程就是曲线的方程.直接法求曲线方程时最关键的就是把几何条件或等量关系“翻译”为代数方程,要注意“翻译”的等价性.(4)运用直接法应注意的问题①在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时,在化简的过程中,有时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此时就要补上遗漏的点或删除多余的点,这是不能忽视的.②若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恒等变形,则最后的验证可以省略. 〔变式训练3〕(1)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 满足|PA|=2|PB|,则动点P 的轨迹是( B ) A .直线 B .圆 C .椭圆D .双曲线(2)(2021·湖南湘潭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Q(1,0),直线l :x =2.若动点P 在直线l 上的射影为R ,且|PR →|=2|PQ →|,设点P 的轨迹为C .①求C 的轨迹方程;②设直线y =x +n 与曲线C 相交于A 、B 两点,试探究曲线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设P(x ,y), 则x +22+y 2=2x -12+y 2,化简得x 2+y 2-4x =0,即(x -2)2+y 2=4, 其表示以(2,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故选B . (2)①设P(x ,y),由|PR →|=2|PQ →|, 得|2-x|=2·x -12+y 2,平方化简得C 的轨迹方程为x 22+y 2=1.②设A(x 1,y 1),B(x 2,y 2),M(x 3,y 3), 联立⎩⎪⎨⎪⎧y =x +n x 22+y 2=1,得x 2+2(x +n)2-2=0,即3x 2+4nx +2n 2-2=0,所以x 1+x 2=-4n 3,y 1+y 2=x 1+x 2+2n =2n3.假设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 则OM →=OA →+OB →,所以(x 3,y 3)=(x 1,y 1)+(x 2,y 2), 所以x 3=x 1+x 2=-4n 3,y 3=y 1+y 2=2n3.由点M 在曲线C 上得x 232+y 23=1,代入得8n 29+4n29=1,解得n 2=34,n =±32.所以当n =±32时,曲线C 上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 此时点M 的坐标为⎝ ⎛⎭⎪⎫-233,33或者M ⎝ ⎛⎭⎪⎫233,-33,当n≠±32,曲线C 上不存在点M 使得四边形MAOB 为平行四边形. 考点四 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例4 (2021·河南新乡模拟)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2,0),N 是曲线x =14y 2+2上的任意一点,动点C 满足MC →+NC →=0.(1)求点C 的轨迹方程;(2)经过点P(1,0)的动直线l 与点C 的轨迹交于A ,B 两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D(异于点P),使得∠ADP =∠BDP ?若存在,求出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设C(x ,y),N(x 0,y 0), 则MC →=(x +2,y),NC →=(x -x 0,y -y 0), MC →+NC →=(2x -x 0+2,2y -y 0).又MC →+NC →=0,则⎩⎪⎨⎪⎧2x -x 0+2=0,2y -y 0=0,即⎩⎪⎨⎪⎧x 0=2x +2,y 0=2y.因为点N 为曲线x =14y 2+2上的任意一点,所以x 0=14y 20+2,所以2x +2=14(2y)2+2,整理得y 2=2x ,故点C 的轨迹方程为y 2=2x . (2)设存在点D(t,0),使得∠ADP =∠BDP , 所以k DA +k DB =0.由题易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不可能为0°, 故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1,将x =my +1代入y 2=2x ,得y 2-2my -2=0. 设A(x 1,y 1),B(x 2,y 2),则y 1+y 2=2m ,y 1y 2=-2. 因为k DA +k DB =y 1x 1-t +y 2x 2-t =y 1my 1+1-t +y 2my 2+1-t =0,所以2my 1y 2+(1-t)(y 1+y 2)=0, 即-4m +2m·(1-t)=0,所以t =-1. 故存在点D(-1,0),使得∠ADP =∠BDP .名师点拨代入法(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1)当题目中的条件同时具有以下特征时,一般可以用相关点法求其轨迹方程: ①某个动点P 在已知方程的曲线上移动; ②另一个动点M 随P 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变化过程中P 和M 满足一定的规律.(2)代入法(相关点法)的基本步骤①设点:设被动点坐标为(x ,y),主动点坐标为(x 1,y 1);②求关系式: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 x 1=f x ,y ,y 1=g x ,y ;③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④检验:注意检验所求方程是否符合题意.〔变式训练4〕(2021·河北石家庄模拟)已知点Q 在椭圆C :x 216+y 210=1上,点P 满足OQ →=12(OF 1→+OP →)(其中O 为坐标原点,F 1为椭圆C 的左焦点),则点P 的轨迹为( D )A .圆B .抛物线C .双曲线D .椭圆 [解析] 设P(x ,y),Q(x 0,y 0),椭圆C 的左焦点F 1(-2,0),由题意知⎩⎪⎨⎪⎧ x 0=x -22,y 0=y 2 又x 2016+y 2010=1,∴x -2264+y 240=1,故选D . 考点五,参数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例5 (2021·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已知圆C 1:x 2+y 2=2,圆C 2:x 2+y 2=4,如图,C 1,C 2分别交x 轴正半轴于点E ,A .射线OD 分别交C 1,C 2于点B ,D ,动点P 满足直线BP 与y 轴垂直,直线DP 与x 轴垂直.(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E 作直线l 交曲线C 与点M ,N ,射线OH ⊥l 于点H ,且交曲线C 于点Q .问:1|MN|+1|OQ|2的值是否是定值?如果是定值,请求出该定值;如果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分析] 显然点P(x ,y)的变动由∠AOD 的大小α(或k OD )决定,故可通过α(或k OD )建立x ,y 间的关系,即点P 的轨迹方程.[解析] (1)解法一:如图设∠BOE =α,则B(2cos α,2sin α),D(2cos α,2sin α),所以x P =2cos α,y P =2sin α.所以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4+y 22=1. 解法二:当射线OD 的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k ,OD 方程为y =kx ,由⎩⎪⎨⎪⎧ y =kx x 2+y 2=2得y 2P =2k 21+k 2, 同理得x 2P =41+k 2, 所以x 2P +2y 2P=4即有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4+y 22=1. 当射线OD 的斜率不存在时,点(0,±2)也满足.(2)由(1)可知E 为C 的焦点,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my +2(斜率不为0时)且设点M(x 1,y 1),N(x 2,y 2),由⎩⎨⎧x =my +2x 2+2y 2=4,得(m 2+2)y 2+22my -2=0, 所以⎩⎪⎨⎪⎧y 1+y 2=-22m m 2+2y 1y 2=-2m 2+2, 所以1|MN|=11+m 2|y 1-y 2|=m 2+24m 2+1, 又射线OQ 方程为y =-mx , 代入椭圆C 的方程得x 2+2(mx)2=4, 即x 2Q =41+2m 2,y 2Q =4m 21+2m 2,1|OQ|2=1+2m 24m 2+1, 所以1|MN|+1|OQ|2=m 2+24m 2+1+1+2m 24m 2+1=34, 又当直线l 的斜率为0时,也符合条件.综上,1|MN|+1|OQ|2为定值,且为34.名师点拨(1)在选择参数时,参数可以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意义,如时间、速度、距离、角度、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等,也可以没有具体的意义,但要特别注意它的取值范围对动点坐标取值范围的影响.(2)参数法求轨迹方程的适用条件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得出或不易转化为等式,也没有明显的相关点,但却较易发现(或经过分析可发现)这个动点的运动与某一个量或某两个变量(角、斜率、比值、截距等)有关.〔变式训练5〕若过点P(1,1)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l 1,l 2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则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x +y -1=0__.[解析] 当直线l 1的斜率存在时,l 2的斜率也存在,设直线l 1的方程是y -1=k(x -1),则直线l 2的方程是y -1=-1k (x -1),所以直线l 1与x 轴的交点为A ⎝ ⎛⎭⎪⎫1-1k ,0,l 2与y 轴的交点为B ⎝⎛⎭⎪⎫0,1+1k ,设AB 的中点M 的坐标为(x ,y),则有⎩⎪⎨⎪⎧ x =12⎝ ⎛⎭⎪⎫1-1k ,y =12⎝ ⎛⎭⎪⎫1+1k ,两式相加消去k ,得x +y =1⎝ ⎛⎭⎪⎫x ≠12,即x +y -1=0(x≠12),所以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y -1=0⎝ ⎛⎭⎪⎫x ≠12. 当直线l 1(或l 2)的斜率不存在时,点M 的坐标为⎝ ⎛⎭⎪⎫12,12,此点在直线x +y -1=0上. 综上,AB 中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y -1=0.另解:由题意易知|MP|=|MO|,∴M 的轨迹为线段OP 的中垂线,其方程为y -12=-⎝ ⎛⎭⎪⎫x -12, 即x +y -1=0.名师讲坛·素养提升高考中的轨迹问题例6 (2019·课标Ⅱ)已知点A(-2,0),B(2,0),动点M(x ,y)满足直线AM 与BM 的斜率之积为-12.记M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C 的方程,并说明C 是什么曲线;(2)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C 于P ,Q 两点,点P 在第一象限,PE ⊥x 轴,垂足为E ,连接QE 并延长交C 于点G .①证明:△PQG 是直角三角形;②求△PQG 面积的最大值.[解题思路] (1)由题直译得关系→化简,观察方程形式得结论(2)①设直线PQ :y =kx →与C 的方程联立得P ,Q 两点坐标→得直线QG 的方程→与C 的方程联立得G 的坐标→求PG 的斜率→得结论 ②利用公式求面积→得关于k 的函数→判断单调性求最值→得结论 [解析] (1)由题设得y x +2·y x -2=-12, 化简得x 24+y 22=1(|x|≠2), 所以C 为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不含左右顶点.(2)①证明:设直线PQ 的斜率为k ,则其方程为y =kx(k >0),由⎩⎪⎨⎪⎧ y =kx ,x 24+y 22=1得x =±21+2k 2. 记u =21+2k 2,则P(u ,uk),Q(-u ,-uk),E(u,0).于是直线QG 的斜率为k 2,方程为y =k 2(x -u). 由⎩⎪⎨⎪⎧ y =k 2x -u x 24+y 22=1, 得(2+k 2)x 2-2uk 2x +k 2u 2-8=0.①设G(x G ,y G ),则-u 和x G 是方程①的解,故x G =u 3k 2+22+k 2,由此得y G =uk 32+k 2.从而直线PG 的斜率为uk 32+k 2-uk u 3k 2+22+k 2-u =-1k . 所以PQ ⊥PG ,即△PQG 是直角三角形.②由①得|PQ|=2u 1+k 2,|PG|=2uk k 2+12+k 2, 所以△PQG 的面积S =12|PQ||PG|= 8k 1+k21+2k 22+k 2=8⎝ ⎛⎭⎪⎫1k +k 1+2⎝ ⎛⎭⎪⎫1k +k 2. 设t =k +1k,则由k >0得t≥2,当且仅当k =1时取等号, 因为S =8t 1+2t2在[2,+∞)单调递减,所以当t =2, 即k =1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69. 因此,△PQG 面积的最大值为169. [解题关键] ①利用方程思想得出点P 、Q 的坐标,进而利用换元法及整体代换法简化运算过程是顺利解决本题的关键;②正确利用基本不等式及函数单调性是求解△PQG 面积最值的关键.〔变式训练6〕(2020·新课标Ⅲ)在平面内,A ,B 是两个定点C 是动点,若OC →·BC →=1,则点C 的轨迹为( A )A .圆B .椭圆C .抛物线D .直线[解析] 不妨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B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C(x ,y),A(-c,0),B(c,0),c >0,则AC →=(x +c ,y),BC →=(x -c ,y),由AC →·BC →=1,得(x +c)(x -c)+y·y=1,即x 2+y 2=c 2+1>0,∴点C 的轨迹为圆.故选A .。
各种曲线方程集合
25.长短幅圆外旋轮线
卡笛尔坐标
方程:theta=t*360*10
a=5
b=3
c=5
x=(a+b)*cos(theta)-c*cos((a/b+1)*theta)
y=(a+b)*sin(theta)-c*sin((a/b+1)*theta)
y=25+(10-6)*sin(theta)-6*sin((10/6-1)*theta)
19.抛物线
笛卡儿坐标
方程:x =(4 * t)
y =(3 * t) + (5 * t ^2)
z =0
20.螺旋线
圓柱坐标
方程:r = 5
theta = t*1800
z =(cos(theta-90))+24*t
y=a*(sin(t*360))^3
11.心脏线
圓柱坐标
方程:a=10
r=a*(1+cos(theta))
theta=t*360
12.圆内螺旋线
采用柱座标系
方程:theta=t*360
r=10+10*sin(6*theta)
z=2*sin(6*theta)
13.正弦曲线
笛卡尔坐标系
方程:x=50*t
柱坐标:
r=sqrt(theta)
theta=t*360*30
z=0
71.罩形线
球坐标:
rho=4
theta=t*60
phi=t*360*10
72.向日葵线
theta=t*360
r=30+10*sin(theta*30)
高三数学复习(理):第8讲 曲线与方程
第8讲 曲线与方程[学生用书P192]1.曲线与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 (看作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2.曲线的交点设曲线C 1的方程为F 1(x ,y )=0,曲线C 2的方程为F 2(x ,y )=0,则C 1,C 2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F 1(x ,y )=0,F 2(x ,y )=0的实数解,若此方程组无解,则两曲线无交点.3.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 (x ,y ). (3)列式——列出动点P 所满足的关系式.(4)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 ,y 的方程式,并化简.(5)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常用结论1.“曲线C 是方程f (x ,y )=0的曲线”是“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关系(1)两条曲线交点的坐标是两个曲线方程的公共解,即两个曲线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实数解;(2)方程组有几组解,两条曲线就有几个交点;方程组无解,两条曲线就没有交点.一、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f(x0,y0)=0”是“点P(x0,y0)在曲线f(x,y)=0上”的充要条件.()(2)方程x2+xy=x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3)动点的轨迹方程和动点的轨迹是一样的.()(4)方程y=x与x=y2表示同一曲线.()(5)y=kx与x=1k y表示同一直线.()答案:(1)√(2)×(3)×(4)×(5)×二、易错纠偏常见误区|K(1)混淆“轨迹”与“轨迹方程”出错;(2)忽视轨迹方程的“完备性”与“纯粹性”.1.(1)平面内与两定点A(2,2),B(0,0)距离的比值为2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2)设动圆M与y轴相切且与圆C:x2+y2-2x=0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设动点坐标为(x,y),则(x-2)2+(y-2)2x2+y2=2,整理得3x2+3y2+4x+4y-8=0,所以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是圆.(2)若动圆在y轴右侧,则动圆圆心到定点C(1,0)与到定直线x=-1的距=1,所以其方程为y2=4x(x>0);若动圆在y轴离相等,其轨迹是抛物线,且p2左侧,则圆心轨迹是x轴负半轴,其方程为y=0(x<0).故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y2=4x(x>0)或y=0(x<0).答案:(1)圆(2)y2=4x(x>0)或y=0(x<0)2.已知A(-2,0),B(1,0)两点,动点P不在x轴上,且满足∠APO=∠BPO,其中O为原点,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由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得|P A|=2|PB|,设P(x,y),则(x+2)2+y2=2(x-1)2+y2,整理得(x-2)2+y2=4(y≠0).答案:(x-2)2+y2=4(y≠0)3.已知⊙O的方程为x2+y2=4,过M(4,0)的直线与⊙O交于A,B两点,则弦AB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解析:根据垂径定理知:OP⊥PM,所以P点的轨迹是以OM为直径的圆且在⊙O内的部分.以OM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2+y2=4,它与⊙O的交点为(1,±3).结合图形可知所求轨迹方程为(x-2)2+y2=4(0≤x<1).答案:(x-2)2+y2=4(0≤x<1)[学生用书P192]直接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0),B(2,3),C(1,22),定点P (1,1).(1)求△ABC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2)若过定点P 的直线与△ABC 的外接圆交于E ,F 两点,求弦EF 中点的轨迹方程.【解】 (1)由题意得AC 的中点坐标为(0,2),AB 的中点坐标为⎝ ⎛⎭⎪⎫12,32,k AC =2,k AB =1,故AC 中垂线的斜率为-22,AB 中垂线的斜率为-1,则AC的中垂线的方程为y -2=-22x ,AB 的中垂线的方程为y -32=-⎝ ⎛⎭⎪⎫x -12.由⎩⎪⎨⎪⎧y -32=-⎝ ⎛⎭⎪⎫x -12,y -2=-22x , 得⎩⎪⎨⎪⎧x =2,y =0.所以△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2,0),半径r =2+1=3,故△ABC 外接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y 2=9.(2)设弦EF 的中点为M (x ,y ),△ABC 外接圆的圆心为N ,则N (2,0), 由MN ⊥MP ,得NM →·PM →=0, 所以(x -2,y )·(x -1,y -1)=0, 整理得x 2+y 2-3x -y +2=0,所以弦EF 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x -322+⎝ ⎛⎭⎪⎫y -122=12.(1)若曲线上的动点满足的条件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则可用直接法,其一般步骤是:设点→列式→化简→检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时要注意检验,即除去多余的点,补上遗漏的点.(2)若是只求轨迹方程,则把方程求出,把变量的限制条件附加上即可;若是求轨迹,则要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已知坐标平面上动点M (x ,y )与两个定点P (26,1),Q (2,1),且|MP |=5|MQ |.(1)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2)记(1)中轨迹为C ,若过点N (-2,3)的直线l 被C 所截得的线段长度为8,求直线l 的方程.解:(1)由|MP |=5|MQ |,得(x -26)2+(y -1)2=5(x -2)2+(y -1)2,化简得x 2+y 2-2x -2y -23=0,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x -1)2+(y -1)2=25,轨迹是以(1,1)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l :x =-2,此时所截得的线段长度为2×52-32=8,所以l :x =-2符合题意.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l 的方程为y -3=k (x +2), 即kx -y +2k +3=0, 圆心(1,1)到l 的距离d =|3k +2|k 2+1,由题意,得⎝ ⎛⎭⎪⎪⎫|3k +2|k 2+12+42=52,解得k =512,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512x -y +236=0, 即5x -12y +46=0.综上,直线l 的方程为x =-2或5x -12y +46=0.定义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已知圆C 与两圆x 2+(y +4)2=1,x 2+(y -2)2=1外切,圆C 的圆心轨迹为L ,设L 上的点与点M (x ,y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m ,点F (0,1)与点M (x ,y )的距离为n .(1)求圆C 的圆心轨迹L 的方程;(2)求满足条件m =n 的点M 的轨迹Q 的方程.【解】 (1)两圆半径都为1,两圆圆心分别为C 1(0,-4),C 2(0,2),由题意得|CC 1|=|CC 2|,可知圆心C 的轨迹是线段C 1C 2的垂直平分线,C 1C 2的中点为(0,-1),直线C 1C 2的斜率不存在,所以圆C 的圆心轨迹L 的方程为y =-1.(2)因为m =n ,所以M (x ,y )到直线y =-1的距离与到点F (0,1)的距离相等,故点M 的轨迹Q 是以y =-1为准线,点F (0,1)为焦点,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而p2=1,即p =2,所以,轨迹Q 的方程是x 2=4y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1)在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2)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轨迹是否是完整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应对其中的变量x 或y 进行限制.1.已知△ABC 的顶点B (0,0),C (5,0),AB 边上的中线长|CD |=3,则顶点A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设A (x ,y ),由题意可知D ⎝ ⎛⎭⎪⎫x 2,y 2.又因为|CD |=3,所以⎝ ⎛⎭⎪⎫x 2-52+⎝ ⎛⎭⎪⎫y 22=9,即(x -10)2+y 2=36,由于A ,B ,C 三点不共线,所以点A 不能落在x 轴上,即y ≠0,所以点A 的轨迹方程为(x -10)2+y 2=36(y ≠0).答案:(x -10)2+y 2=36(y ≠0)2.如图,已知△ABC 的两顶点坐标A (-1,0),B (1,0),圆E 是△ABC 的内切圆,在边AC ,BC ,AB 上的切点分别为P ,Q ,R ,|CP |=1(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段长相等),动点C 的轨迹为曲线M ,求曲线M 的方程.解:由题知|CA |+|CB |=|CP |+|CQ |+|AP |+|BQ |=2|CP |+|AB |=4>|AB |, 所以曲线M 是以A ,B 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挖去与x 轴的交点).设曲线M :x 2a 2+y 2b 2=1(a >b >0,y ≠0),则a 2=4,b 2=a 2-⎝ ⎛⎭⎪⎫|AB |22=3,所以曲线M 的方程为x 24+y 23=1(y ≠0).相关点法(代入法)求轨迹方程(师生共研)如图所示,抛物线E :y 2=2px (p >0)与圆O :x 2+y 2=8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为2.过劣弧AB 上动点P (x 0,y 0)作圆O 的切线交抛物线E 于C ,D 两点,分别以C ,D 为切点作抛物线E 的切线l 1,l 2,l 1与l 2相交于点M .(1)求p 的值;(2)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解】 (1)由点A 的横坐标为2,可得点A 的坐标为(2,2),代入y 2=2px (p >0),解得p =1. (2)由(1)知抛物线E :y 2=2x .设C ⎝ ⎛⎭⎪⎫y 212,y 1,D ⎝ ⎛⎭⎪⎫y 222,y 2,y 1≠0,y 2≠0,切线l 1的斜率为k ,则切线l 1:y -y 1=k ⎝ ⎛⎭⎪⎫x -y 212,代入y 2=2x ,得ky 2-2y +2y 1-ky 21=0,由Δ=0,解得k =1y 1, 所以l 1的方程为y =1y 1x +y 12,同理l 2的方程为y =1y 2x +y 22.联立⎩⎪⎨⎪⎧y =1y 1x +y 12,y =1y 2x +y 22,解得⎩⎨⎧x =y 1·y 22,y =y 1+y 22.易知CD 的方程为x 0x +y 0y =8,其中x 0,y 0满足x 20+y 20=8,x 0∈[2,2 2 ], 由⎩⎪⎨⎪⎧y 2=2x ,x 0x +y 0y =8,得x 0y 2+2y 0y -16=0, 则⎩⎪⎨⎪⎧y 1+y 2=-2y 0x 0,y 1·y 2=-16x 0,代入⎩⎨⎧x =y 1·y 22,y =y 1+y 22,可得M (x ,y )满足⎩⎪⎨⎪⎧x =-8x 0,y =-y 0x 0,可得⎩⎪⎨⎪⎧x 0=-8x ,y 0=8yx ,代入x 20+y 20=8,并化简,得x 28-y 2=1,考虑到x 0∈[2,22],知x ∈[-4,-22],所以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8-y 2=1,x ∈[-4,-22].1.如图,已知P 是椭圆x 24+y 2=1上一点,PM ⊥x 轴于点M .若PN →=λNM →. (1)求N 点的轨迹方程;(2)当N 点的轨迹为圆时,求λ的值.解:(1)设点P ,点N 的坐标分别为P (x 1,y 1),N (x ,y ), 则M 的坐标为(x 1,0),且x =x 1, 所以PN →=(x -x 1,y -y 1)=(0,y -y 1), NM →=(x 1-x ,-y )=(0,-y ), 由PN →=λNM →得(0,y -y 1)=λ(0,-y ). 所以y -y 1=-λy ,即y 1=(1+λ)y .因为P (x 1,y 1)在椭圆x 24+y 2=1上, 则x 214+y 21=1,所以x 24+(1+λ)2y 2=1, 故x 24+(1+λ)2y 2=1为所求的N 点的轨迹方程. (2)要使点N 的轨迹为圆,则(1+λ)2=14,解得λ=-12或λ=-32.故当λ=-12或λ=-32时,N 点的轨迹是圆.2.已知曲线E :ax 2+by 2=1(a >0,b >0),经过点M ⎝ ⎛⎭⎪⎫33,0的直线l 与曲线E 交于点A ,B ,且MB →=-2MA →.若点B 的坐标为(0,2),求曲线E 的方程.解:设A (x 0,y 0),因为B (0,2),M ⎝ ⎛⎭⎪⎫33,0,故MB →=⎝ ⎛⎭⎪⎫-33,2,MA →=⎝ ⎛⎭⎪⎫x 0-33,y 0.由于MB →=-2MA →,所以⎝ ⎛⎭⎪⎫-33,2=-2⎝ ⎛⎭⎪⎫x 0-33,y 0.所以x 0=32,y 0=-1,即A ⎝ ⎛⎭⎪⎫32,-1.因为A ,B 都在曲线E 上,所以⎩⎨⎧a ·02+b ·22=1,a ·⎝ ⎛⎭⎪⎫322+b ·(-1)2=1,解得⎩⎨⎧a =1,b =14. 所以曲线E 的方程为x 2+y24=1.[学生用书P407(单独成册)][A 级 基础练]1.方程(x -y )2+(xy -1)2=0表示的曲线是( ) A .一条直线和一条双曲线 B .两条双曲线 C .两个点D .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选C.(x -y )2+(xy -1)2=0⇔⎩⎪⎨⎪⎧x -y =0,xy -1=0.故⎩⎪⎨⎪⎧x =1,y =1或⎩⎪⎨⎪⎧x =-1,y =-1.2.(2020·新高考卷Ⅰ改编)已知曲线C :mx 2+ny 2=1.以下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①若m >n >0,则C 是椭圆,其焦点在y 轴上;②若m =n >0,则C 是圆,其半径为n ;③若mn <0,则C 是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y =± -mn x ;④若m=0,n >0,则C 是两条直线.A .1B .2C .3D .4解析:选C.对于①,因为m >n >0,所以0<1m <1n ,方程mx 2+ny 2=1可变形为x 21m +y 21n =1,所以该方程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正确;对于②,因为m=n >0,所以方程mx 2+ny 2=1可变形为x 2+y 2=1n ,该方程表示半径为1n 的圆,错误;对于③,因为mn <0,所以该方程表示双曲线,令mx 2+ny 2=0⇒y =± -mn x ,正确;对于④,因为m =0,n >0,所以方程mx 2+ny 2=1变形为ny 2=1⇒y =±1n ,该方程表示两条直线,正确.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1,0),B (1,1),C (0,1),映射f 将xOy 平面上的点P (x ,y )对应到另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uO ′v 上的点P ′(2xy ,x 2-y 2),则当点P 沿着折线A -B -C 运动时,在映射f 的作用下,动点P ′的轨迹是( )解析:选D.当P 沿AB 运动时,x =1,设P ′(x ′,y ′),则⎩⎪⎨⎪⎧x ′=2y ,y ′=1-y 2(0≤y ≤1),故y ′=1-x ′24(0≤x ′≤2,0≤y ′≤1).当P 沿BC 运动时,y =1,则⎩⎪⎨⎪⎧x ′=2x ,y ′=x 2-1(0≤x ≤1),所以y ′=x ′24-1(0≤x ′≤2,-1≤y ′≤0),由此可知P ′的轨迹如D 项图象所示,故选D.4.已知两点M (-2,0),N (2,0),点P 为坐标平面内的动点,满足|MN →|·|MP →|+MN →·NP →=0,则动点P (x ,y )的轨迹方程为( )A .y 2=-8xB .y 2=8xC .y 2=-4xD .y 2=4x解析:选A.设P (x ,y ).因为M (-2,0),N (2,0),所以MN →=(4,0),|MN →|=4,MP →=(x +2,y ),NP →=(x -2,y ),由|MN →|·|MP →|+MN →·NP →=0,得4(x +2)2+y 2+4(x -2)=0,化简整理得y 2=-8x .故选A.5.动点M 在圆x 2+y 2=25上移动,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段MD ,D 为垂足,则线段MD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A.4x 225+y 225=1 B .x 225+4y 225=1 C.4x 225-y 225=1D.x 225-4y 225=1解析:选B.如图,设线段MD 的中点为P (x ,y ),M (x 0,y 0),D (x 0,0),因为P 是MD 的中点,所以⎩⎪⎨⎪⎧x 0=x ,y 0=2y .又M 在圆x 2+y 2=25上,所以x 20+y 20=25,即x 2+4y 2=25,x 225+4y 225=1,所以线段MD 的中点P 的轨迹方程是x 225+4y 225=1.故选B.6.设D 为椭圆y 25+x 2=1上任意一点,A (0,-2),B (0,2),延长AD 至点P ,使得|PD |=|BD |,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解析:设点P 坐标为(x ,y ).因为D 为椭圆y 25+x 2=1上任意一点,且A ,B 为椭圆的焦点,所以|DA |+|DB |=2 5.又|PD |=|BD |,所以|P A |=|PD |+|DA |=|DA |+|DB |=25,所以x 2+(y +2)2=25,所以x 2+(y +2)2=20,所以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2=20.答案:x 2+(y +2)2=20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A (1,0),B (2,2),若点C 满足OC →=OA →+t (OB →-OA →),其中t ∈R ,则点C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设C (x ,y ),则OC →=(x ,y ),OA →+t (OB →-OA →)=(1+t ,2t ),所以⎩⎪⎨⎪⎧x =t +1,y =2t ,消去参数t ,得点C 的轨迹方程为y =2x -2.答案:y =2x -28.△ABC 的顶点A (-5,0),B (5,0),△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 =3上,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解析:如图,△ABC 与内切圆的切点分别为G ,E ,F .则|AG |=|AE |=8,|BF |=|BG |=2,|CE |=|CF |, 所以|CA |-|CB |=8-2=6.根据双曲线定义,所求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实轴长为6的双曲线的右支,轨迹方程为x 29-y 216=1(x >3).答案:x 29-y 216=1(x >3)9.如图所示,已知圆A :(x +2)2+y 2=1与点B (2,0),分别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1)△P AB 的周长为10;(2)圆P 与圆A 外切,且过B 点(P 为动圆圆心);(3)圆P 与圆A 外切,且与直线x =1相切(P 为动圆圆心).解:(1)根据题意,知|PA |+|PB |+|AB |=10,即|P A |+|PB |=6>4=|AB |,故P 点的轨迹是椭圆,且2a =6,2c =4,即a =3,c =2,b = 5.因此其轨迹方程为x 29+y 25=1(y ≠0).(2)设圆P 的半径为r ,则|P A |=r +1,|PB |=r , 因此|P A |-|PB |=1.由双曲线的定义知,P 点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且2a =1,2c =4,即a =12,c =2,b =152,因此其轨迹方程为4x 2-415y 2=1⎝ ⎛⎭⎪⎫x ≥12. (3)依题意,知动点P 到定点A 的距离等于到定直线x =2的距离,故其轨迹为抛物线,且开口向左,p =4.因此其轨迹方程为y 2=-8x .10.已知动圆P 恒过定点⎝ ⎛⎭⎪⎫14,0,且与直线x =-14相切.(1)求动圆P 圆心的轨迹M 的方程;(2)在正方形ABCD 中,AB 边在直线y =x +4上,另外C ,D 两点在轨迹M 上,求该正方形的面积.解:(1)由题意得动圆P 的圆心到点⎝ ⎛⎭⎪⎫14,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 =-14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P 的轨迹是以⎝ ⎛⎭⎪⎫14,0为焦点,直线x =-14为准线的抛物线,且p =12,所以动圆P 圆心的轨迹M 的方程为y 2=x . (2)由题意设CD 边所在直线方程为y =x +t . 联立⎩⎪⎨⎪⎧y =x +t ,y 2=x ,消去y ,整理得x 2+(2t -1)x +t 2=0.因为直线CD 和抛物线交于两点,所以Δ=(2t -1)2-4t 2=1-4t >0,解得t <14. 设C (x 1,y 1),D (x 2,y 2), 则x 1+x 2=1-2t ,x 1x 2=t 2. 所以|CD |=2[(x 1+x 2)2-4x 1x 2]=2[(1-2t )2-4t 2]=2(1-4t ).又直线AB 与直线CD 之间的距离为|AD |=|t -4|2,|AD |=|CD |,所以2(1-4t )=|t -4|2,解得t =-2或t =-6,经检验t =-2和t =-6都满足Δ>0. 所以正方形边长|AD |=32或|AD |=52, 所以正方形ABCD 的面积S =18或S =50.[B 级 综合练]11.设过点P (x ,y )的直线分别与x 轴的正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交于A ,B 两点,点Q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O 为坐标原点.若BP →=2P A →,且OQ →·AB →=1,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A.32x 2+3y 2=1(x >0,y >0) B.32x 2-3y 2=1(x >0,y >0) C .3x 2-32y 2=1(x >0,y >0) D .3x 2+32y 2=1(x >0,y >0)解析:选A.设A (a ,0),B (0,b ),a >0,b >0.由BP →=2P A →,得(x ,y -b )=2(a -x ,-y ),即a =32x >0,b =3y >0.点Q (-x ,y ),故由OQ →·AB →=1,得(-x ,y )·(-a ,b )=1,即ax +by =1.将a =32x ,b =3y 代入ax +by =1,得所求的轨迹方程为32x 2+3y 2=1(x >0,y >0).12.若曲线C 上存在点M ,使M 到平面内两点A (-5,0),B (5,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则称曲线C 为“好曲线”.以下曲线不是“好曲线”的是( )A .x +y =5B .x 2+y 2=9 C.x 225+y 29=1D .x 2=16y解析:选B.因为M 到平面内两点A (-5,0),B (5,0)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所以M 的轨迹是以A (-5,0),B (5,0)为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为x 216-y 29=1.A 项,直线x +y =5过点(5,0),满足题意,为“好曲线”;B 项,x 2+y 2=9的圆心为(0,0),半径为3,与M 的轨迹没有交点,不满足题意;C 项,x 225+y 29=1的右顶点为(5,0),满足题意,为“好曲线”;D 项,方程代入x 216-y 29=1,可得y -y 29=1,即y 2-9y +9=0,所以Δ>0,满足题意,为“好曲线”.13.(2021·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模拟)已知两定点F 1(-1,0),F 2(1,0)和一动点P ,给出下列结论:①若|PF 1|+|PF 2|=2,则点P 的轨迹是椭圆; ②若|PF 1|-|PF 2|=1,则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③若|PF 1||PF 2|=λ(λ>0,且λ≠1),则点P 的轨迹是圆;④若|PF 1|·|PF 2|=a 2(a ≠0),则点P 的轨迹关于原点对称;⑤若直线PF 1与PF 2的斜率之积为m (m ≠0),则点P 的轨迹是椭圆(除长轴两端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对于①,由于|PF 1|+|PF 2|=2=|F 1F 2|,所以点P 的轨迹是线段F 1F 2,故①不正确.对于②,由于|PF 1|-|PF 2|=1,故点P 的轨迹是以F 1,F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故②不正确.对于③,设P (x ,y ),由题意得(x +1)2+y 2(x -1)2+y 2=λ,整理得(1-λ2)x 2+(1-λ2)y 2+(2+2λ2)x +1-λ2=0.因为λ>0,且λ≠1,所以x 2+y 2+(2+2λ2)1-λ2x +1-λ21-λ2=0,所以点P 的轨迹是圆,故③正确.对于④,设P (x ,y ),则|PF 1|·|PF 2|=(x +1)2+y 2·(x -1)2+y 2=a 2.又点P (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 ,-y ),因为(-x +1)2+(-y )2·(-x -1)2+(-y )2=(x +1)2+y 2·(x -1)2+y 2=a 2,所以点P ′(-x ,-y )也在曲线(x +1)2+y 2·(x -1)2+y 2=a 2上,即点P 的轨迹关于原点对称,故④正确.对于⑤,设P (x ,y ),则k PF 1=y x +1,k PF 2=y x -1,由题意得k PF 1·k PF 2=y x +1·yx -1=y 2x 2-1=m (m ≠0),整理得x 2-y 2m =1,此方程不一定表示椭圆,故⑤不正确. 综上,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③④. 答案:③④14.如图,已知椭圆C :x 218+y 29=1的短轴端点分别为B 1,B 2,点M 是椭圆C 上的动点,且不与B 1,B 2重合,点N 满足NB 1⊥MB 1,NB 2⊥MB 2.(1)求动点N 的轨迹方程;(2)求四边形MB 2NB 1面积的最大值.解:(1)方法一:设N (x ,y ),M (x 0,y 0)(x 0≠0). 由题知B 1(0,-3),B 2(0,3), 所以k MB 1=y 0+3x 0,k MB 2=y 0-3x 0.因为MB 1⊥NB 1,MB 2⊥NB 2, 所以直线NB 1:y +3=-x 0y 0+3x ,①直线NB 2:y -3=-x 0y 0-3x ,② ①×②得y 2-9=x 20y 20-9x 2.又因为x 2018+y 209=1,所以y 2-9=18⎝ ⎛⎭⎪⎫1-y 209y 20-9x 2=-2x 2,整理得动点N 的轨迹方程为y 29+x 292=1(x ≠0).方法二:设N (x ,y ),M (x 0,y 0)(x 0≠0). 由题知B 1(0,-3),B 2(0,3), 所以k MB 1=y 0+3x 0,k MB 2=y 0-3x 0.因为MB 1⊥NB 1,MB 2⊥NB 2, 所以直线NB 1:y +3=-x 0y 0+3x ,①直线NB 2:y -3=-x 0y 0-3x ,② 联立①②,解得⎩⎪⎨⎪⎧x =y 20-9x 0,y =-y 0.又x 2018+y 209=1,所以x =-x 02,故⎩⎪⎨⎪⎧x 0=-2x ,y 0=-y ,代入x 2018+y 209=1,得y 29+x 292=1. 所以动点N 的轨迹方程为y 29+x 292=1(x ≠0).方法三:设直线MB 1:y =kx -3(k ≠0), 则直线NB 1:y =-1k x -3,①直线MB 1与椭圆C :x 218+y 29=1的交点M 的坐标为⎝ ⎛⎭⎪⎪⎫12k 2k 2+1,6k 2-32k 2+1. 则直线MB 2的斜率为k MB 2=6k 2-32k 2+1-312k 2k 2+1=-12k .所以直线NB 2:y =2kx +3.②由①②得点N 的轨迹方程为y 29+x 292=1(x ≠0).(2)由(1)方法三得直线NB 1:y =-1k x -3,① 直线NB 2:y =2kx +3,②联立①②解得x =-6k2k 2+1,即x N =-6k2k 2+1,故四边形MB 2NB 1的面积S =12|B 1B 2|(|x M |+|x N |)=3×⎝ ⎛⎭⎪⎫12|k |2k 2+1+6|k |2k 2+1=54|k |2k 2+1=542|k |+1|k |≤2722,当且仅当|k |=22时,S 取得最大值2722.[C 级 提升练]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取两个定点A 1(-6,0),A 2(6,0),再取两个动点N 1(0,m ),N 2(0,n ),且mn =2.(1)求直线A 1N 1与A 2N 2的交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R (3,0)的直线与轨迹C 交于P ,Q 两点,过点P 作PN ⊥x 轴且与轨迹C 交于另一点N ,F 为轨迹C 的右焦点,若RP →=λRQ →(λ>1),求证:NF →=λFQ →.解:(1)依题意知,直线A 1N 1的方程为y =m6(x +6),①直线A 2N 2的方程为y =-n6(x -6),②设M (x ,y )是直线A 1N 1与A 2N 2的交点,①×②得y 2=-mn6(x 2-6),又mn =2,整理得x 26+y 22=1.故点M 的轨迹C 的方程为x 26+y 22=1.(2)证明:设过点R 的直线l :x =ty +3,P (x 1,y 1),Q (x 2,y 2),则N (x 1,-y 1),由⎩⎨⎧x =ty +3,x 26+y 22=1,消去x ,得(t 2+3)y 2+6ty +3=0,(*) 所以y 1+y 2=-6t t 2+3,y 1y 2=3t 2+3.由RP →=λRQ →,得(x 1-3,y 1)=λ(x 2-3,y 2),故x 1-3=λ(x 2-3),y 1=λy 2, 由(1)得F (2,0),要证NF →=λFQ →,即证(2-x 1,y 1)=λ(x 2-2,y 2), 只需证2-x 1=λ(x 2-2),只需证x 1-3x 2-3=-x 1-2x 2-2,即证2x 1x 2-5(x 1+x 2)+12=0,又x 1x 2=(ty 1+3)(ty 2+3)=t 2y 1y 2+3t (y 1+y 2)+9,x 1+x 2=ty 1+3+ty 2+3=t (y 1+y 2)+6,所以2t 2y 1y 2+6t (y 1+y 2)+18-5t (y 1+y 2)-30+12=0,即2t 2y 1y 2+t (y 1+y 2)=0,而2t 2y 1y 2+t (y 1+y 2)=2t 2·3t 2+3-t ·6tt 2+3=0成立,得证.。
曲线和方程一PPT课件
第9页/共16页
课堂练习1:下列各题中,下图各曲线的曲线方程是所
列出的方程吗?为什么?
(1)曲线C为过点A(1,1),B(-1,1)的
折线(如图(1))其方程为(x-y)(x+y)=0; 不是
(2)曲线C是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其方
⑵若 (x0 , y0 ) 是方程 y kx b 的解,则 M (x0 , y0 ) 是经过点 P (0, b) 和斜率为 k 的直线 l 上的一点.
继续
第12页/共16页
课外练习3:
设圆M的方程为
, 直线
l 的方程为x+y-3=0, 点P的坐标为(2,1),那
么(C
)
A.点P在直线上,但不在圆上 B.点P在圆上,但不在直线上; C.点P既在圆上,也在直线上 D.点P既不在圆上,也不在直线上
两边开方取算术根,得:
即点M (x0,y0)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等于5,点M (x0,y0)是这 个圆上的一点.
第7页/共16页
由(1)、(2)可知, x2 +y2 = 25,是以坐标原点为圆 心,半径等于5的圆的方程.
第8页/共16页
归纳: 证明已知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设M (x0,y0)是曲线C上任一点, 证明(x0,y0)是f(x,y)=0的解;
y
f(x,y)=0
这条曲线C叫做这个方程f(x,y)=0
0
x
的曲线.
说明:1.曲线的方程——反映的是图形所满足的数量关系; 方程的曲线——反映的是数量关系所表示的图形.
第2页/共16页
2.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关系:
曲线及其方程知识点总结
曲线及其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直线的方程1. 斜率和截距法直线的方程可以用斜率和截距来表示。
直线的斜率是指直线上一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变化率,截距是指直线和y轴或x轴相交的坐标。
若直线的斜率为m,截距为b,则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y=mx+b或者x=my+b。
2. 两点式直线的两点式表示了通过两个已知点的直线方程。
若已知直线上两点A(x1, y1)和B(x2,y2),则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y-y1)/(x-x1)=(y2-y1)/(x2-x1)。
3. 截距式直线的截距式表示了直线和坐标轴的截距关系。
若已知直线的x轴截距为a,y轴截距为b,则直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x/a+y/b=1。
二、曲线的方程1. 二次曲线二次曲线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Ax^2+Bxy+Cy^2+Dx+Ey+F=0。
其中A、B、C、D、E、F为常数。
二次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等。
- 圆的方程圆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x-h)^2+(y-k)^2=r^2。
其中(h,k)表示圆心的坐标,r表示圆的半径。
- 椭圆的方程椭圆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x-h)^2/a^2+(y-k)^2/b^2=1。
其中(h,k)表示椭圆的中心坐标,a和b分别表示椭圆在x轴和y轴的半轴长。
- 双曲线的方程双曲线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x-h)^2/a^2-(y-k)^2/b^2=1。
或者(x-h)^2/a^2-(y-k)^2/b^2=-1。
其中(h,k)表示双曲线的中心坐标,a和b分别表示双曲线在x轴和y轴的半轴长。
- 抛物线的方程抛物线的一般方程可以表示为y=ax^2+bx+c或者x=ay^2+by+c。
其中a不等于0。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取决于系数a的正负性。
2. 极坐标方程极坐标方程是一种表示曲线的方程,它使用极坐标系下的极径r和极角θ来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极坐标方程可以表示为r=f(θ),其中f(θ)为极坐标方程的极坐标函数。
三、参数方程参数方程是一种用参数的形式表示曲线的方程。
8.8 曲线与方程(精品课件)
3.方程y 9 x2 表示的曲线是( )
(A)抛物线的一部分
(B)双曲线的一部分
(C)圆
(D)半圆
【解析】选D.因为 y 9 x2 , ∴y≥0, ∴x2+y2=9(y≥0)表示一个半圆.
4.(2012·河源质检)已知点 F(14,0),直线 l:x=-14,点 B 是 l 上的动点.若过点 B 垂直于 y 轴的直线与线段 BF 的垂直平分线 交于点 M,则点 M 的轨迹是( )
解法 2:因为点 M 在线段 PF1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MF1| =|MP|,即 M 到 F1 的距离等于 M 到 l1 的距离.
此轨迹是以 F1(-1,0)为焦点 l1:x=1 为准线的抛物线,轨迹 方程为 y2=-4x.
[点评] 在利用圆锥曲线定义求轨迹时,若所求的轨迹符合 某种圆锥曲线的定义,则根据曲线的方程,写出所求的轨迹方程, 若所求轨迹是某种圆锥曲线上的特定点的轨迹,则利用圆锥曲线 的定义列出等式,化简求得方程.
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例2】已知点M,N为两个定点,|MN|=6,且动点P满足PM PN 6, 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析】以点M,N所在的直线为x轴,MN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M(-3,0),N(3,0),设P(x,y), 则 PM =(-3-x,-y),PN =(3-x,-y),PM PN=(-3-x,-y)·(3-x,y), 又因为PM PN=6, 所以(-3-x,-y)·(3-x,-y)=6, 化简整理得:x2+y2=15.
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3.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
圆锥曲线上的点到__一__个_定__点__的距离与它到_一__条__定__直_线___的距离
8-8曲线与方程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数学 理
第八章
第八节
平面解析几何
曲线与方程
微知识·小题练 微考点·大课堂
第 1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数学 理
★★★2018 考纲考题考情★★★ 考纲要求 1.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 方程的对应关系 2.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和利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 的基本方法 3.能够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 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真题举例 2016· 全国卷Ⅲ· T21(12 分)(求轨迹方程) 2015· 湖北高考· T21(1)(5 分)(求曲线方程) 2015· 全国卷Ⅰ· T20(1)(5 分)(求曲线方程) 2013· 全国卷Ⅰ· T10(5 分)(求曲线方程) 命题角度 1.直接法求轨迹 方程 2.定义法求轨 迹方程 3.代入法(相关 点法)求轨迹方 程
第18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数学 理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 2 种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题目给出等量关系,求轨迹方程。可直接代入即可得出方程。 2.题中未明确给出等量关系,求轨迹方程。可利用已知条件寻找等量 关系,得出方程。但要注意完备性易忽视。
第19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第 7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小|题|快|速|练 一、回归教材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数学 理
1. (选修 2-1P36 例 3 改编)到点 F(0,4)的距离比到直线 y=-5 的距离小 1 的动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A.y=16x2 C.x2=16y ) B.y=-16x2 D.x2=-16y
2 5 的取值范围是 ,4。 5 2 5 答案 ,4 5
曲线与方程、圆(2)最新版
(3)经过点 P ( 5 , 1 ),圆心在点 C ( 8 , -3 ). ( x -8 ) 2 + ( y + 3 ) 2 = 25
例2 说出下列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1) ( x -3 ) 2 + ( y + 2 ) 2 = 4. (2) ( x + 4 ) 2 + ( y -2 ) 2 = 7. (3) x 2 + ( y + 1 ) 2 = 16.
圆的标准方程
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周明
一、知识回顾
圆的定义
集合表示 圆的方程
平面内与定点距
离等于定长的点 P={M| |MC|=r} (xa)2(yb)2r
的集合(轨迹)
My
C
Cr
C
O
x
圆心(a, b), 半径r
a
二、知识学习
圆心 ( a , b )
1、方程: (xa)2(yb)2r 半径 r
思考:过圆 ( x -a ) 2 + ( y -b ) 2 = r 2 上一点
M ( x o , y o ) 的切线方程为 __(_x_o__-__a_)_(_x_-__a__)_+__(_y_o_-__b__)_(_y_-__b__)_=__r_2__
总结
1、圆的定义:_与_定__点__的__距_离__等__于__定_长__的__点__的_轨__迹__ 2、圆的标准方程:_(_x__-__a_)_2_+__(_y__-__b_)_2_=__r_2_
2、圆的标准方程:( x -a ) 2 + ( y -b ) 2 = r 2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8讲 曲线与方程配套课时作业 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新人
第8讲 曲线与方程配套课时作业1.已知点F ⎝ ⎛⎭⎪⎫14,0,直线l :x =-14,点B 是l 上的动点.若过点B 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与线段BF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是( )A .双曲线B .椭圆C .圆D .抛物线 答案 D解析 由已知知|MF |=|MB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知,点M 的轨迹是以点F 为焦点,直线l 为准线的抛物线.2.(2019·某某模拟)如图所示,A 是圆O 内一定点,B 是圆周上一个动点,AB 的中垂线CD 与OB 交于点E ,则点E 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EA |+|EO |=|EB |+|EO |=r (r 为圆的半径)且r >|OA |,故E 的轨迹为以O ,A 为焦点的椭圆.故选B.3.到点F (0,4)的距离比到直线y =-5的距离小1的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 ) A .y =16x 2B .y =-16x 2C .x 2=16y D .x 2=-16y 答案 C解析 由条件知,动点M 到F (0,4)的距离与到直线y =-4的距离相等,所以点M 的轨迹是以F (0,4)为焦点,直线y =-4为准线的抛物线,其标准方程为x 2=16y .4.(2019·某某模拟)设点A 为圆(x -1)2+y 2=1上的动点,PA 是圆的切线,且|PA |=1,则P 点的轨迹方程为( )A .y 2=2x B .(x -1)2+y 2=4 C .y 2=-2x D .(x -1)2+y 2=2 答案 D解析 如图,设P (x ,y ),圆心为M (1,0),连接MA ,则MA ⊥PA ,且|MA |=1.又∵|PA |=1,∴|PM |=|MA |2+|PA |2=2,即|PM |2=2,∴(x -1)2+y 2=2.5.在△ABC 中,已知A (-1,0),C (1,0),且|BC |,|CA |,|AB |成等差数列,则顶点B 的轨迹方程是( )A.x 23+y 24=1B.x 23+y 24=1(x ≠±3)C.x 24+y 23=1 D.x 24+y 23=1(x ≠±2) 答案 D解析 因为|BC |,|CA |,|AB |成等差数列,所以|BC |+|BA |=2|CA |=4.所以点B 的轨迹是以A ,C 为焦点,半焦距c =1,长轴长2a =4的椭圆.又B 是三角形的顶点,A ,B ,C 三点不能共线,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 24+y 23=1,且x ≠±2.故选D.6.动圆M 经过双曲线x 2-y 23=1的左焦点且与直线x =2相切,则圆心M 的轨迹方程是( )A .y 2=8x B .y 2=-8x C .y 2=4x D .y 2=-4x 答案 B解析 设双曲线x 2-y 23=1的左焦点为F (-2,0),因为动圆M 经过F 且与直线x =2相切,所以圆心M 到点F 的距离和到直线x =2的距离相等,由抛物线的定义知轨迹是抛物线,其方程为y 2=-8x .7.(2019·某某某某检测)已知F 1,F 2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Q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从焦点F 1引∠F 1QF 2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P ,则点P 的轨迹为( )A .直线B .圆C .椭圆D .双曲线 答案 B解析 不妨设点Q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延长F 1P 交直线QF 2于点S ,∵QP 是∠F 1QF 2的平分线,且QP ⊥F 1S ,∴P 是F 1S 的中点.∵O 是F 1F 2的中点,∴PO 是△F 1SF 2的中位线,∴|PO |=12|F 2S |=12(|QS |-|QF 2|)=12(|QF 1|-|QF 2|)=a (定值),∴点P 的轨迹为圆. 8.设线段AB 的两个端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上滑动,且|AB |=5,OM →=35OA →+25OB →,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 )A.x 29+y 24=1B.y 29+x 24=1C.x 225+y 29=1 D.y 225+x 29=1 答案 A解析 设M (x ,y ),A (x 0,0),B (0,y 0),由OM →=35OA →+25OB →,得(x ,y )=35(x 0,0)+25(0,y 0),则⎩⎪⎨⎪⎧x =35x 0,y =25y 0,解得⎩⎪⎨⎪⎧x 0=53x ,y 0=52y ,由|AB |=5,得⎝ ⎛⎭⎪⎫53x 2+⎝ ⎛⎭⎪⎫52y 2=25,化简得x 29+y 24=1.9.已知A ,B 为平面内两定点,过该平面内动点M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N .若MN →2=λAN →·NB →,其中λ为常数,则动点M 的轨迹不可能是( )A .圆B .椭圆C .抛物线D .双曲线 答案 C解析 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B 的中垂线为y 轴,建立坐标系,设M (x ,y ),A (-a,0),B (a,0),则N (x,0).因为MN →2=λAN →·NB →,所以y 2=λ(x +a )(a -x ),即λx 2+y 2=λa 2,当λ=1时,轨迹是圆;当λ>0且λ≠1时,轨迹是椭圆;当λ<0时,轨迹是双曲线;当λ=0时,轨迹是直线.综上,动点M 的轨迹不可能是抛物线.10.已知A (0,7),B (0,-7),C (12,2),以C 为一个焦点作过A ,B 的椭圆,椭圆的另一个焦点F 的轨迹方程是( )A .y 2-x 248=1(y ≤-1) B .y 2-x 248=1C .y 2-x 248=-1 D .x 2-y 248=1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AC |=13,|BC |=15,|AB |=14,又|AF |+|AC |=|BF |+|BC |,∴|AF |-|BF |=|BC |-|AC |=2.故点F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实轴长为2的双曲线的下支.∵双曲线中c =7,a =1,∴b 2=48,∴焦点F 的轨迹方程为y 2-x 248=1(y ≤-1).1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M 在AB 上,且AM =13,点P 在平面ABCD内,且动点P 到直线A 1D 1的距离与动点P 到点M 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则动点P 的轨迹是( )A .直线B .圆C .双曲线D .抛物线 答案 D解析 在平面ABCD 内过点P 作PF ⊥AD ,垂足为F ,过点F 在平面AA 1D 1D 内作FE ⊥A 1D 1,垂足为E ,连接PE ,则有PE ⊥A 1D 1,即PE 为点P 到A 1D 1的距离.由题意知|PE |2-|PM |2=1,又因为|PE |2=|PF |2+|EF |2,所以|PF |2+|EF |2-|PM |2=1,即|PF |2=|PM |2,即|PF |=|PM |,所以点P 满足到点M 的距离等于点P 到直线AD 的距离.由抛物线的定义知点P 的轨迹是以点M 为焦点,AD 为准线的抛物线,所以点P 的轨迹为抛物线.12.(2019·某某质量检查)已知A (-2,0),B (2,0),斜率为k 的直线l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M ,N 满足|MA |-|MB |=23,|NA |-|NB |=23,且线段MN 的中点为(6,1),则k 的值为( )A .-2B .-12 C.12 D .2答案 D解析 因为|MA |-|MB |=23,|NA |-|NB |=23,由双曲线的定义知,点M ,N 在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且c =2,a =3,所以b =1,所以该双曲线的方程为x 23-y 2=1.设M (x 1,y 1),N (x 2,y 2),则x 1+x 2=12,y 1+y 2=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m ,代入双曲线的方程,消去y ,得(1-3k 2)x 2-6mkx -3m 2-3=0,所以x 1+x 2=6mk 1-3k 2=12①,y 1+y 2=k (x 1+x 2)+2m =12k +2m =2②,由①②解得k =2,故选D.13.由动点P 向圆x 2+y 2=1引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APB =60°,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答案 x 2+y 2=4解析 设P (x ,y ),x 2+y 2=1的圆心为O ,因为∠APB =60°,OP 平分∠APB ,所以∠OPB =30°,因为|OB |=1,∠OBP 为直角,所以|OP |=2,所以x 2+y 2=4.14.(2019·某某模拟)△ABC 的顶点A (-5,0),B (5,0),△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 =3上,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答案x 29-y 216=1(x >3)解析 如图,令内切圆与三边的切点分别为D ,E ,F ,可知|AD |=|AE |=8,|BF |=|BE |=2,|CD |=|CF |,所以|CA |-|CB |=|AE |-|BE |=8-2=6<|AB |=10.根据双曲线定义,所求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实轴长为6的双曲线的右支,其方程为x 29-y 216=1(x >3).15.已知圆M :(x +1)2+y 2=1,圆N :(x -1)2+y 2=9,动圆P 与圆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C ,则曲线C 的方程为________.答案x 24+y 23=1(x ≠-2) 解析 设圆M 的半径为r 1,圆N 的半径为r 2,圆P 的半径为R .因为圆P 与圆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所以|PM |+|PN |=(R +r 1)+(r 2-R )=r 1+r 2=4.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C 是以M ,N 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2,短半轴长为3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x 24+y 23=1(x ≠-2).16.若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作直线与其交于M ,N 两点,作平行四边形MONP ,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答案 y 2=4(x -2)解析 (1)当直线斜率k 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k (x -1),点M (x 1,y 1),N (x 2,y 2),P (x ,y ),由OM →=NP →,得(x 1,y 1)=(x -x 2,y -y 2).得x 1+x 2=x ,y 1+y 2=y .由⎩⎪⎨⎪⎧y =k x -1,y 2=4x ,联立得x =x 1+x 2=2k 2+4k2.y =y 1+y 2=4kk 2,消去参数k ,得y 2=4(x -2).(2)当直线斜率k 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1,由O P →=2O F →得P (2,0),适合y 2=4(x -2).综合(1)(2),点P 的轨迹方程为y 2=4(x -2).17.(2019·某某质检)如图所示,动圆C 1:x 2+y 2=t 2,1<t <3,与椭圆C 2:x 29+y 2=1相交于A ,B ,C ,D 四点,点A 1,A 2分别为C 2的左、右顶点.(1)当t 为何值时,矩形ABCD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并求出其最大面积; (2)求直线AA 1与直线A 2B 交点M 的轨迹方程. 解 (1)设A (x 0,y 0),则S 矩形ABCD =4|x 0y 0|, 由x 209+y 20=1,得y 20=1-x 209, 从而x 20y 2=x 20⎝ ⎛⎭⎪⎫1-x 209=-19⎝ ⎛⎭⎪⎫x 20-922+94.当x 20=92,y 20=12时,S max =6.从而t 2=x 20+y 20=5,t =5,所以当t =5时,矩形ABCD 的面积取到最大值6. (2)由椭圆C 2:x 29+y 2=1,知A 1(-3,0),A 2(3,0),由曲线的对称性及A (x 0,y 0),得B (x 0,-y 0),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 直线AA 1的方程为y =y 0x 0+3(x +3),①直线A 2B 的方程为y =-y 0x 0-3(x -3),② 由①②得y 2=-y 20x 20-9(x 2-9).③又点A (x 0,y 0)在椭圆C 2上,故y 20=1-x 209.④将④代入③,得x 29-y 2=1(x <-3,y <0).因此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9-y 2=1(x <-3,y <0).18.(2019·某某某某模拟)已知动点M (x ,y )满足:x +12+y 2+x -12+y 2=2 2.(1)求动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2)设过点N (-1,0)的直线l 与曲线E 交于A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C (点C 与点B 不重合).证明:直线BC 恒过定点,并求该定点的坐标.解 (1)由已知,动点M 到点P (-1,0),Q (1,0)的距离之和为22,且 |PQ |<22,所以动点M 的轨迹为椭圆,且a =2,c =1,所以b =1,所以动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为x 22+y 2=1.(2)证明:设A (x 1,y 1),B (x 2,y 2),则C (x 1,-y 1), 由已知得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斜率为k , 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由⎩⎪⎨⎪⎧y =k x +1,x 22+y 2=1得(1+2k 2)x 2+4k 2x +2k 2-2=0,所以x 1+x 2=-4k 21+2k 2,x 1x 2=2k 2-21+2k 2.又直线BC 的方程为y -y 2=y 2+y 1x 2-x 1(x -x 2), 即y =y 2+y 1x 2-x 1x -x 1y 2+x 2y 1x 2-x 1, 令y =0,得x =x 1y 2+x 2y 1y 2+y 1=2kx 1x 2+k x 1+x 2k x 1+x 2+2k=2x 1x 2+x 1+x 2x 1+x 2+2=4k 2-41+2k 2-4k21+2k 2-4k 21+2k 2+2=-2, 所以直线BC 恒过定点D (-2,0).19.(2016·全国卷Ⅲ)已知抛物线C :y 2=2x 的焦点为F ,平行于x 轴的两条直线l 1,l 2分别交C 于A ,B 两点,交C 的准线于P ,Q 两点.(1)若F 在线段AB 上,R 是PQ 的中点,证明:AR ∥FQ ;(2)若△PQF 的面积是△ABF 的面积的两倍,求AB 中点的轨迹方程.解 由题意知F ⎝ ⎛⎭⎪⎫12,0. 设l 1:y =a ,l 2:y =b ,则ab ≠0,且A ⎝ ⎛⎭⎪⎫a 22,a ,B ⎝ ⎛⎭⎪⎫b 22,b ,P ⎝ ⎛⎭⎪⎫-12,a ,Q ⎝ ⎛⎭⎪⎫-12,b , R ⎝ ⎛ -12,⎭⎪⎫a +b 2. 记过A ,B 两点的直线为l ,则l 的方程为2x -(a +b )y +ab =0. (1)证明:由于F 在线段AB 上,故1+ab =0. 记AR 的斜率为k 1,FQ 的斜率为k 2,则k 1=a -b 1+a 2=a -b a 2-ab =1a =-aba=-b =k 2.所以AR ∥FQ .(2)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D (x 1,0),则S △ABF =12|b -a |·|FD |=12|b -a |⎪⎪⎪⎪⎪⎪x 1-12,S △PQF =|a -b |2. 由题设可得2×12|b -a |⎪⎪⎪⎪⎪⎪x 1-12=|a -b |2, 所以x 1=0(舍去)或x 1=1.设满足条件的AB 的中点为E (x ,y ).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 由k AB =k DE 可得2a +b =yx -1(x ≠1). 而a +b2=y ,所以y 2=x -1(x ≠1).当AB 与x 轴垂直时,E 与D 重合.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y 2=x -1.20.(2019·某某模拟)已知椭圆Γ:x 2a 2+y 2b2=1(a >b >0)的右焦点与短轴两端点构成一个面积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 为坐标原点.(1)求椭圆Γ的方程;(2)设点A 在椭圆Γ上,点B 在直线y =2上,且OA ⊥OB ,求证:1|OA |2+1|OB |2为定值;(3)设点C 在椭圆Γ上运动,OC ⊥OD ,且点O 到直线CD 的距离为常数3,求动点D 的轨迹方程.解 (1)∵椭圆Γ:x 2a 2+y 2b2=1(a >b >0)的右焦点与短轴两端点构成一个面积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 为坐标原点,∴b =c =2,∴a =2+2=2,∴椭圆Γ的方程为x 24+y 22=1.(2)证明:设A (x 0,y 0),则OB 的方程为x 0x +y 0y =0,由y =2,得B ⎝⎛⎭⎪⎫-2y 0x 0,2,∴1|OA |2+1|OB |2=1x 20+y 20+14+4y 20x 2=4+x 24x 20+y 2=4+x 24⎝⎛⎭⎪⎫x 20+2-x 22=12, ∴1|OA |2+1|OB |2为定值12. (3)设C (x 1,y 1),D (x ,y ),由OC ⊥OD ,得x 1x +y 1y =0,①由点C 在椭圆上,得x 214+y 212=1,②联立①②,得x 21=4y 22x 2+y 2,y 21=4x 22x 2+y2.③由OC ⊥OD ,点O 到CD 的距离为3,得|OC |·|OD |=3|CD |, ∴|OC |2·|OD |2=3(|OC |2+|OD |2).将③代入得 1|OC |2+1|OD |2=1x 21+y 21+1x 2+y2 =14y 22x 2+y 2+4x 22x 2+y2+1x 2+y 2=2x 2+y 2+44x 2+y 2=13, 化简,得点D 的轨迹方程为y 212-x 26=1.。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曲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一、直线的方程1. 斜截式方程直线的斜率k为非零常数,截距b为任意实数,直线方程可表示为:y = kx + b2. 截距式方程过点A(a,b)且与x轴、y轴交点分别为A,B的直线方程为:\frac{x}{a} + \frac{y}{b} = 13. 两点式方程经过两点A(x1,y1)和B(x2,y2)的直线方程为:\frac{y-y1}{y2-y1} = \frac{x-x1}{x2-x1}4. 四个参数式方程经过点A(x1,y1)且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为:(y-y1) = k(x-x1)5. 我国教科书通常在中学阶段只讲解前三种方程的形式,但四个参数式方程在高等数学的微积分、解析几何等课程中非常常见。
6. 平面直角直线方程通常可写为y = kx + b,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b为截距。
二、曲线的方程1. 平面曲线方程:对于任一平面曲线,通常可以写成y=f(x)的形式。
其中,f(x)是x的函数,描述了y与x 的关系。
2. 参数式方程:有时,平面曲线不方便用y=f(x)的形式描述,而可以使用参数式方程。
参数式方程是一对函数x(t),y(t)关于参数t的表达式。
3. 极坐标方程:在极坐标系中,平面曲线可以写成r=f(θ)的形式。
其中,r是极径,θ是极角。
三、曲线的性质1. 曲线的对称性:关于x轴对称、y轴对称、原点对称、关于直线y=x对称等。
2. 曲线的周期性:函数f(x)具有周期T的性质,如果满足f(x+T) = f(x)。
曲线在点(x,f(x))和点(x+T,f(x))上有相同的函数值。
3. 曲线的单调性:函数f(x)在区间I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
4. 曲线的凹凸性:函数f(x)在区间I上凹函数或凸函数。
5. 曲线的渐近线:直线y=kx+b与曲线f(x)有以下情形:a) f(x)在正无穷大的地方与y=kx+b趋近同一数值。
b) f(x)在正无穷大的地方与y=kx+b趋近无穷大。
c) f(x)在正无穷大的地方与y=kx+b有交点但同时趋于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
【金榜教程】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8章 第8讲曲线与方程配套课件 理 新人教A
例2 [2013·西安调研]已知定点A(0,7)、B(0,-7)、C(12, 2),以C为一个焦点作过A、B的椭圆,求另一焦点F的轨迹方 程.
[审题视点] 由于椭圆过A,B两点,且以C、F为焦点,所 以可利用椭圆的定义寻找点F所满足的关系.
[解] 设 F(x,y)为轨迹上的任意一点, ∵A、B 两点在以 C、F 为焦点的椭圆上, ∴|FA|+|CA|=2a,|FB|+|CB|=2a(其中 a 表示椭圆的长 半轴长). ∴|FA|+|CA|=|FB|+|CB|. ∴|FA|-|FB|=|CB|-|CA| = 122+92- 122+-52=2.
当 x=1 时,直线 MB 的斜率不存在. 于是 x≠1 且 x≠-1, 此时,MA 的斜率为x+y 1,MB 的斜率为x-y 1, 由题意,有x+y 1·x-y 1=4,化简可得,4x2-y2-4=0. 故动点 M 的轨迹 C 的方程为 4x2-y2-4=0(x≠1 且 x≠ -1).
奇思妙想:平面内与两定点A1(-a,0)、A2(a,0)(a>0)连线的 斜率之积等于非零常数m的点的轨迹,加上A1、A2两点所成的 曲线C可以是圆、椭圆或双曲线.求曲线C的方程,并讨论C的
限时规范特训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最新8-曲线与方程
8-曲线与方程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1.1曲线与方程教材分析曲线与方程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必修2部分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曲线与方程是它们的上位概念,学生的学习是上位学习.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由“特殊”到“一般”的进一步抽象提升,引出一般意义上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体验“数”与“形”的转化与结合,领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坐标法.同时介绍“求曲线的方程”的通法,为后续学习圆锥曲线等储备理论基础.课时分配本课时是曲线与方程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的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和曲线方程与方程曲线的概念,为下一步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做好铺垫.教学目标重点: 通过理解方程的解与曲线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体会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方法——坐标法.难点:由特殊的“直线与圆”的方程,抽象出一般的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知识点:能说出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的定义,并结合具体例子对定义进行解释.可以求出简单曲线的方程,画出简单方程的曲线.能力点:用合适的方式解释曲线的方程的作用,说明解析法的价值.教育点:结合直线、圆或者其他图形的方程的研究过程,解释求一般的曲线方程的步骤和过程.自主探究点:把自己在理解或解决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困难或者教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获得更好的理解和方法的改进.考试点:把曲线(图形)看成点运动的结果,把对一个整体图形的研究变为对图上任意点的特点的研究.易错易混点:自觉按照规范的步骤分析解决相关问题,说明中的自变量范围的界定.拓展点:链接高考.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机和粉笔课堂模式诱思探究一、创设情境师:在必修2关于几何问题的学习中,我们讨论的对象是直线和圆,然而直线和圆我们在初中都做了非常系统、深入的研究,那么,与初中相比,高中主要做的应该是什么呢?生:用解析的方法,用方程来研究.师:那么借助直线或圆的方程我们都研究过哪些问题了?生:直线的位置关系(如平行、相交、重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从如下几个方面做总结提升:第一,对比初、高中对直线和圆的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的问题都是相似的,但是研究的方法不同.初中是借助平面几何图形复杂的推理论证解决问题,而高中是利用方程,凭借几条简单的数的运算法则解决问题的.第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方程的作用很强大,利用方程我们可以研究更多的几何图形(曲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会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师:本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般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曲线、方程两个不同领域的对象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讨论初中、高中在研究直线、圆两个几何对象的异同点.高中主要是对这些几何对象和它们间的关系用代数的、主要是方程的方法、方程的语言做了重新的描述,于是,这些几何对象、几何关系就成为了代数的对象、代数的关系,实现了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借助形象、综合的几何性质进行推理的问题变成了代数运算问题(机械化,借助于几条稳定的而可靠的运算性质得到更为丰富的结论),对对象的认识更加准确.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一般曲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兴趣.二、探究新知先请学生独立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例1 写出下列曲线的方程⑴第一、三象限角分线⑵圆()4122=+-y x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 ⑶设动点M 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1,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例2 写出下列曲线的方程-22yxo -22学生独立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观察,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智慧与困难,然后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在全班交流.师:大家觉得这些题目哪个最熟悉,解决起来很容易?生:例1中前两个题目.师:哪些题目看似熟悉,但又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曲线不太一样?生:例2的题目.师:哪个解决起来最困难?生:例1(3).【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熟悉程度,将问题分类,这些问题有旧有新,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反思,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己的发展.(1)对熟悉的曲线如何求出方程师:好,那我们从大家认为最简单的问题说起.例1(1)的方程是什么?生1:x y =师:这个方程怎么得到的?生1:第一、三象限角分线是直线,倾斜角是45︒, 所以斜率是1.师:只有斜率就确定直线了?生1:直线过原点.师:很好,她发现角平分线是一条直线,确定直线需要两个要素(一点一斜率或两点),她抓住了一点一斜率,确定了直线的方程.例1(2)的方程是什么?生2:()4122=++y x . 师:这个方程怎么得到的?生2:由已知圆的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再根据对称性求出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不变.师:好,圆()4122=++y x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还是圆,他抓住了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和半径得到了对称后圆的方程.师:大家为什么觉得这两个题目比较简单,容易写出方程?生:图形比较明确,就是熟悉的直线和圆.师:对于我们熟悉的曲线(如直线、圆),找到确定这些几何对象的要素(直线:一点一斜率;圆:圆心、半径)利用待定系数的方法就可以直接写出方程了.(2)对看似熟悉,但不“完整”的曲线如何求出方程师:哪些题目看似熟悉,但又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曲线不太一样?生:例2的题目.师:好,那我们把大家的答案一起交流一下.例2(1)的方程是什么?生3:)0(1≠=y x .师:为什么要加一个限制条件?生3:因为图像与x 轴的交点被抠掉了.在方程中就要把0,1==y x 这个解去掉.师:如果不加限制,这个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什么?生3:垂直于x 轴的整条直线!师:例2(2)的方程是什么?生4:)10(01≤≤=-+x y x .师:为什么要加这个范围?生4:图形是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在方程中就要给x 加限制.师:能不能不给x 加限制,只给y 加限制?如10≤≤y .生:可以,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师:我也看到有的同学把限制条件写成0≥x 或1≤x ,这样可以吗?生:不行,这样方程代表的是射线不是线段.师 :例2(3)的方程是什么?生:)10,10(122≤≤≤≤=+y x y x .师:为什么刚才只给一个变量加以限制,现在要加两个?生:一个x 对应两个y .师:如果不给y 加限制,即)10(122≤≤=+x y x ,那么这个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什么? 生:左半个圆.师:很好.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仅仅使得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会出现方程的解不在曲线上的情况,所以就要对方程中的变量加以限制,使得方程的解所对应的点都在曲线上.才能说得到的方程是这个曲线的方程.由此,得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并通过板书说明这一概念的本质是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曲线与方程可以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曲线的方程是曲线的代数形式,方程的曲线是方程的几何形式,曲线的性质可以在方程中体现出来,方程的性质也可以通过曲线反映出来.【设计意图】求曲线的方程,学生在直线与圆的部分已有学习经验,但是由于此前都是能够直接从几何性质出发通过代数推理得到不需要考虑x ,y 范围的方程问题,也就是对于直观的几何性质全部代数化的认识还不系统,比如,线段与直线的区别表现在方程中就是变量的取值范围,这就导致学生认识到说明“得到的方程的解与曲线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必要性,而这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即形成“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因此,这里通过设计可能暴露学生认识缺陷的问题,通过对话澄清、强化概念.(3)对不熟悉的曲线,如何求出方程例1(3):设动点M 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1,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师:大家为什么认为这个问题比较难解决?生:不知道图形是什么样.曲线的方师:对于这个曲线,我们仅凭题目中对它几何特征的描述,很难想象出它的图像,这时就体现出解析几何的好处了,我们可以先建立这个曲线的方程,然后利用方程来研究这个曲线.对于我们不熟悉的曲线,怎样获得它的方程呢?(可类比圆的方程的获得过程)生5:在曲线上任取一点()y x ,,则它方程为1=xy .生6:应该是1=⋅y x ,或1±=xy ,或()01≠±=x xy 师:为什么加绝对值了?生:是距离的乘积.师:很好,在写方程时我们要将几何条件全部代数化,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距离.另外,用不用给x 加限制条件?生7:不用,0=x 的点不在曲线上.师:很好.0≠x 这个条件已经隐含在方程中了,就不用加这个限制条件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获得方程的思路,归纳得出:对于我们不熟悉的曲线,可以类比圆的方程的获得过程:把曲线看成点的集合,把静态的点集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动点问题,再借助化动为静;通过直角坐标系把点变成了数对,把点满足的几何关系变成表示点的两个数(变数)间的代数关系,即得到方程.师:得到的这个方程一定是该曲线的方程吗?生:不行,还要“回得去”.【设计意图】有了之前对曲线与方程概念的剖析,学生马上意识到,应该对方程加以检验.生7: 设点1M 的坐标),(11y x 是方程1=⋅y x 的解,则111=⋅y x ,而1x 、1y 正是点1M 到纵轴、横轴的距离,因此点1M 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的积是1,点1M 是曲线上的点. 师:很好.这样我们就从两个方面验证了方程1=⋅y x 就是该曲线的方程.【设计意图】通过三类难易程度不同的求曲线方程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逐步寻求获得曲线方程的方法,并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认识,并归纳总结出如下结论:第一,对于我们熟悉的曲线(如直线、圆),找到确定这些几何对象的要素(直线:一点一斜率;圆:圆心、半径)用待定系数法直接写出方程;第二,对于我们不熟悉的曲线(如(3)),可以类比圆的方程的获得过程:把曲线看成点的集合,通过直角坐标系把点变成了数对,把点满足的几何关系变成表示点的两个数(变数)间的代数关系,即得到方程.第三,有时候会发现,仅仅考虑代数推理的结果得到的方程与原曲线不一致,会出现方程的解不再曲线上的情况,因此,需要坐一下验证,要想说明得到的方程是该曲线的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方程的解所对应的点都在曲线上.三、理解新知由方程研究曲线师:得到方程,并不是解析几何最终的目的,我们是希望借助方程来研究与之对应的曲线.那么,通过方程1=⋅y x ,你能不能“看出”几何图形?生8:方程1=⋅y x 就是方程1±=xy ,曲线是两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师:非常好!大家利用我们熟悉的函数图像,“看出了”几何图形.但是,如果得到的方程不是我们熟悉的函数,怎么借助方程研究曲线呢?生9:描点.师:很好,描点法是我们画图像的常用方法,它体现了方程的曲线这一概念的本质.我们先从方程中取几组解,这样就对应了几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方程的曲线.但是描点前应该对曲线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曲线的范围、对称性能否从方程中获得?生10:由方程1x y ⋅=可知0x ≠且0y ≠,因此方程的曲线与两坐标轴的没有交点.生11: 以x-代替x,方程未改变,因此方程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同理也关于x轴、原点对称.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第一,获得了曲线的方程后,有时候相关的代数知识(包括函数)帮助我们“看出”几何图形的样子(例如1x y⋅=),我们就有了更多研究几何的工具.第二,关于方程的曲线,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函数的图像相信已经让我们认识到了借助图像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函数所刻画的对象的规律的价值.五、课堂小结首先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到的经验或者困难,师生一起总结:第一,知识与技能方面:我们学习了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本质就是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今后在求曲线的方程时要有意识地从这两个方面加以验证,养成检验的习惯.第二,思想方法方面:获得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就是将曲线视为点的集合,并将点所满足的条件用点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就得到了方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连接几何与代数的桥梁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从对例1(3)的问题解决中可以看出解析法的价值,对不熟悉的曲线可以先建立它的方程,利用方程进一步研究曲线,真正实现了数与形和谐统一的内在美(几何对称与代数对称;从点与数对一一对应到曲线与方程一一对应等).所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恩格斯评价解析几何是“数学史上的转折点”之一.六、布置作业1、必做题:37.14, 1.P A T B T习题2组:组:2、选做题: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1 丛书356,(2012P T 四川理科高考题21)七、反思提升1. 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方程的解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曲线的方程,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学生对于这句话还是理解的,但是不清楚每句话的作用,也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描述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有比这更容易理解的描述为什么不用,比如:根据方程画出的图象就叫方程的曲线等.这主要是学生仅限于表面上的关系,就简避繁的习惯引起的,其实通过正例、反例的对照就可以让学生明白;通常直接法、定义法等求轨迹方程时,学生没有习惯验证一一对应,不能自觉地补点、抠点等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等价转化为所求方程,对于有些条件可以暂时不考虑,但是在求得方程之后要综合进行考虑这个条件的作用.曲线与方程是对应的,反过来曲线上扣去的点也是方程要去掉的解.2.本节课的亮点是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建构概念,通过较为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思考参与时间,练习相对少了点.八、板书设计。
曲线方程总结知识点
曲线方程总结知识点一、曲线方程的基本概念1.曲线的定义曲线是平面上一点的有序集合,它可以用各种方程来描述。
曲线可以是直线、圆、椭圆、双曲线等各种形状,它们可以由不同的方程来表示。
2.曲线方程的定义曲线方程是描述曲线的数学方程,它可以是点的坐标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式,用来确定曲线上的点的位置。
不同的曲线有不同的方程形式,如y=ax+b为一元一次方程描述的直线、x²+y²=r²为圆的方程等。
3. 曲线方程的代数类型曲线方程可以是代数方程,如y=ax²+bx+c为二次曲线的方程,也可以是参数方程,如x=at²,y=2at描述的抛物线的参数方程。
不同种类的曲线方程都有其特定的表达形式和求解方法。
二、常见曲线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y=ax+b的方程,描述了直线的斜率和截距。
斜率a决定了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b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
2. 二次曲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是形如y=ax²+bx+c的方程,描述了抛物线的形状。
抛物线的开口方向由二次项的系数a决定,正值开口向上,负值开口向下;顶点的横坐标为-x轴的坐标,其纵坐标为常数项c。
3. 圆的方程圆的方程是形如x²+y²=r²的方程,描述了圆的形状。
圆心在原点的圆方程是x²+y²=r²,圆心在(h,k)的圆方程为(x-h)²+(y-k)²=r²,其中(h,k)为圆心坐标,r为半径。
4. 椭圆的方程椭圆的方程是形如(x-h)²/a²+(y-k)²/b²=1的方程,描述了椭圆的形状。
其中(h,k)为椭圆的中心坐标,a为x轴半轴长,b为y轴半轴长。
5. 双曲线的方程双曲线方程是形如(x-h)²/a²-(y-k)²/b²=1的方程,描述了双曲线的形状。
8-3曲面方程与空间曲线方程的概念
Ax + By + Cz + D = 0 平面的一般方程
法向量 n = { A, B,C}.
6
平面一般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
(1) D = 0, 平面Ax+By+Cz=0通过坐标原点;
D = 0, 平面By+Cz=0通过 x轴;
(2)
A
=
0,
D
0,
平面By+Cz+D=0平行于x轴;
D = 0,平面Ax + Cz = 0过y轴;
B
=
0, D
0,平面Ax
+
Cz
+
D
=
0平行于y轴
D = 0,平面Ax + By = 0过z轴;
C
=
0,
D
0,平面Ax
+
By
+
D
=
0平行于z轴
(3) A = B = 0, 平面Cz+D=0平行于xo坐y标面;
A = C = 0, 平面By + D = 0平行于zox坐标面;
B = C = 0,平面Ax + D = 0平行于yoz坐标面.
2
2 : A2 x + B2 y + C2z + D2 = 0,
n1 = { A1, C2 },
10
两平面夹角余弦公式:
cos =
| A1 A2 + B1B2 + C1C2 |
A12 + B12 + C12 A22 + B22 + C22
两平面位置特征:
(1) 1⊥ 2 A1 A2 + B1B2 + C1C2 =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曲线与方程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1.1曲线与方程教材分析曲线与方程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必修2部分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曲线与方程是它们的上位概念,学生的学习是上位学习.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由“特殊”到“一般”的进一步抽象提升,引出一般意义上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体验“数”与“形”的转化与结合,领会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坐标法.同时介绍“求曲线的方程”的通法,为后续学习圆锥曲线等储备理论基础.课时分配本课时是曲线与方程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的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和曲线方程与方程曲线的概念,为下一步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做好铺垫.教学目标重点: 通过理解方程的解与曲线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体会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方法——坐标法.难点:由特殊的“直线与圆”的方程,抽象出一般的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知识点:能说出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的定义,并结合具体例子对定义进行解释.可以求出简单曲线的方程,画出简单方程的曲线.能力点:用合适的方式解释曲线的方程的作用,说明解析法的价值.教育点:结合直线、圆或者其他图形的方程的研究过程,解释求一般的曲线方程的步骤和过程.自主探究点:把自己在理解或解决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困难或者教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获得更好的理解和方法的改进.考试点:把曲线(图形)看成点运动的结果,把对一个整体图形的研究变为对图上任意点的特点的研究.易错易混点:自觉按照规范的步骤分析解决相关问题,说明中的自变量范围的界定.拓展点:链接高考.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机和粉笔课堂模式诱思探究一、创设情境师:在必修2关于几何问题的学习中,我们讨论的对象是直线和圆,然而直线和圆我们在初中都做了非常系统、深入的研究,那么,与初中相比,高中主要做的应该是什么呢?生:用解析的方法,用方程来研究.师:那么借助直线或圆的方程我们都研究过哪些问题了?生:直线的位置关系(如平行、相交、重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从如下几个方面做总结提升:第一,对比初、高中对直线和圆的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的问题都是相似的,但是研究的方法不同.初中是借助平面几何图形复杂的推理论证解决问题,而高中是利用方程,凭借几条简单的数的运算法则解决问题的.第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方程的作用很强大,利用方程我们可以研究更多的几何图形(曲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会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师:本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般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曲线、方程两个不同领域的对象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讨论初中、高中在研究直线、圆两个几何对象的异同点.高中主要是对这些几何对象和它们间的关系用代数的、主要是方程的方法、方程的语言做了重新的描述,于是,这些几何对象、几何关系就成为了代数的对象、代数的关系,实现了几何问题代数化.把借助形象、综合的几何性质进行推理的问题变成了代数运算问题(机械化,借助于几条稳定的而可靠的运算性质得到更为丰富的结论),对对象的认识更加准确.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一般曲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兴趣.二、探究新知先请学生独立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例1 写出下列曲线的方程⑴第一、三象限角分线⑵圆()4122=+-y x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 ⑶设动点M 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1,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例2 写出下列曲线的方程-22yxo -22学生独立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观察,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智慧与困难,然后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在全班交流.师:大家觉得这些题目哪个最熟悉,解决起来很容易?生:例1中前两个题目.师:哪些题目看似熟悉,但又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曲线不太一样?生:例2的题目.师:哪个解决起来最困难?生:例1(3).【设计意图】学生会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熟悉程度,将问题分类,这些问题有旧有新,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反思,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己的发展.(1)对熟悉的曲线如何求出方程师:好,那我们从大家认为最简单的问题说起.例1(1)的方程是什么?生1:x y =师:这个方程怎么得到的?生1:第一、三象限角分线是直线,倾斜角是45︒, 所以斜率是1.师:只有斜率就确定直线了?生1:直线过原点.师:很好,她发现角平分线是一条直线,确定直线需要两个要素(一点一斜率或两点),她抓住了一点一斜率,确定了直线的方程.例1(2)的方程是什么?生2:()4122=++y x . 师:这个方程怎么得到的?生2:由已知圆的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再根据对称性求出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不变.师:好,圆()4122=++y x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还是圆,他抓住了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和半径得到了对称后圆的方程.师:大家为什么觉得这两个题目比较简单,容易写出方程?生:图形比较明确,就是熟悉的直线和圆.师:对于我们熟悉的曲线(如直线、圆),找到确定这些几何对象的要素(直线:一点一斜率;圆:圆心、半径)利用待定系数的方法就可以直接写出方程了.(2)对看似熟悉,但不“完整”的曲线如何求出方程师:哪些题目看似熟悉,但又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曲线不太一样?生:例2的题目.师:好,那我们把大家的答案一起交流一下.例2(1)的方程是什么?生3:)0(1≠=y x .师:为什么要加一个限制条件?生3:因为图像与x 轴的交点被抠掉了.在方程中就要把0,1==y x 这个解去掉.师:如果不加限制,这个方程所表示的曲线是什么?生3:垂直于x 轴的整条直线!师:例2(2)的方程是什么?生4:)10(01≤≤=-+x y x .师:为什么要加这个范围?生4:图形是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在方程中就要给x 加限制.师:能不能不给x 加限制,只给y 加限制?如10≤≤y .生:可以,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师:我也看到有的同学把限制条件写成0≥x 或1≤x ,这样可以吗?生:不行,这样方程代表的是射线不是线段.师 :例2(3)的方程是什么?生:)10,10(122≤≤≤≤=+y x y x .师:为什么刚才只给一个变量加以限制,现在要加两个?生:一个x 对应两个y .师:如果不给y 加限制,即)10(122≤≤=+x y x ,那么这个方程表示的曲线是什么? 生:左半个圆.师:很好.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仅仅使得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会出现方程的解不在曲线上的情况,所以就要对方程中的变量加以限制,使得方程的解所对应的点都在曲线上.才能说得到的方程是这个曲线的方程.由此,得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并通过板书说明这一概念的本质是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曲线与方程可以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曲线的方程是曲线的代数形式,方程的曲线是方程的几何形式,曲线的性质可以在方程中体现出来,方程的性质也可以通过曲线反映出来.【设计意图】求曲线的方程,学生在直线与圆的部分已有学习经验,但是由于此前都是能够直接从几何性质出发通过代数推理得到不需要考虑x ,y 范围的方程问题,也就是对于直观的几何性质全部代数化的认识还不系统,比如,线段与直线的区别表现在方程中就是变量的取值范围,这就导致学生认识到说明“得到的方程的解与曲线上的点一一对应”的必要性,而这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即形成“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因此,这里通过设计可能暴露学生认识缺陷的问题,通过对话澄清、强化概念.(3)对不熟悉的曲线,如何求出方程例1(3):设动点M 与两条坐标轴的距离的积是1,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师:大家为什么认为这个问题比较难解决?生:不知道图形是什么样.曲线的方师:对于这个曲线,我们仅凭题目中对它几何特征的描述,很难想象出它的图像,这时就体现出解析几何的好处了,我们可以先建立这个曲线的方程,然后利用方程来研究这个曲线.对于我们不熟悉的曲线,怎样获得它的方程呢?(可类比圆的方程的获得过程)生5:在曲线上任取一点()y x ,,则它方程为1=xy .生6:应该是1=⋅y x ,或1±=xy ,或()01≠±=x xy 师:为什么加绝对值了?生:是距离的乘积.师:很好,在写方程时我们要将几何条件全部代数化,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距离.另外,用不用给x 加限制条件?生7:不用,0=x 的点不在曲线上.师:很好.0≠x 这个条件已经隐含在方程中了,就不用加这个限制条件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获得方程的思路,归纳得出:对于我们不熟悉的曲线,可以类比圆的方程的获得过程:把曲线看成点的集合,把静态的点集的问题变成了一个动点问题,再借助化动为静;通过直角坐标系把点变成了数对,把点满足的几何关系变成表示点的两个数(变数)间的代数关系,即得到方程.师:得到的这个方程一定是该曲线的方程吗?生:不行,还要“回得去”.【设计意图】有了之前对曲线与方程概念的剖析,学生马上意识到,应该对方程加以检验.生7: 设点1M 的坐标),(11y x 是方程1=⋅y x 的解,则111=⋅y x ,而1x 、1y 正是点1M 到纵轴、横轴的距离,因此点1M 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的积是1,点1M 是曲线上的点. 师:很好.这样我们就从两个方面验证了方程1=⋅y x 就是该曲线的方程.【设计意图】通过三类难易程度不同的求曲线方程的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逐步寻求获得曲线方程的方法,并通过与学生对话、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认识,并归纳总结出如下结论:第一,对于我们熟悉的曲线(如直线、圆),找到确定这些几何对象的要素(直线:一点一斜率;圆:圆心、半径)用待定系数法直接写出方程;第二,对于我们不熟悉的曲线(如(3)),可以类比圆的方程的获得过程:把曲线看成点的集合,通过直角坐标系把点变成了数对,把点满足的几何关系变成表示点的两个数(变数)间的代数关系,即得到方程.第三,有时候会发现,仅仅考虑代数推理的结果得到的方程与原曲线不一致,会出现方程的解不再曲线上的情况,因此,需要坐一下验证,要想说明得到的方程是该曲线的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方程的解所对应的点都在曲线上.三、理解新知由方程研究曲线师:得到方程,并不是解析几何最终的目的,我们是希望借助方程来研究与之对应的曲线.那么,通过方程1=⋅y x ,你能不能“看出”几何图形?生8:方程1=⋅y x 就是方程1±=xy ,曲线是两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师:非常好!大家利用我们熟悉的函数图像,“看出了”几何图形.但是,如果得到的方程不是我们熟悉的函数,怎么借助方程研究曲线呢?生9:描点.师:很好,描点法是我们画图像的常用方法,它体现了方程的曲线这一概念的本质.我们先从方程中取几组解,这样就对应了几个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是方程的曲线.但是描点前应该对曲线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曲线的范围、对称性能否从方程中获得?生10:由方程1x y ⋅=可知0x ≠且0y ≠,因此方程的曲线与两坐标轴的没有交点.生11: 以x-代替x,方程未改变,因此方程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同理也关于x轴、原点对称.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第一,获得了曲线的方程后,有时候相关的代数知识(包括函数)帮助我们“看出”几何图形的样子(例如1x y⋅=),我们就有了更多研究几何的工具.第二,关于方程的曲线,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函数的图像相信已经让我们认识到了借助图像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函数所刻画的对象的规律的价值.五、课堂小结首先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到的经验或者困难,师生一起总结:第一,知识与技能方面:我们学习了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本质就是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今后在求曲线的方程时要有意识地从这两个方面加以验证,养成检验的习惯.第二,思想方法方面:获得曲线的方程的方法就是将曲线视为点的集合,并将点所满足的条件用点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就得到了方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连接几何与代数的桥梁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从对例1(3)的问题解决中可以看出解析法的价值,对不熟悉的曲线可以先建立它的方程,利用方程进一步研究曲线,真正实现了数与形和谐统一的内在美(几何对称与代数对称;从点与数对一一对应到曲线与方程一一对应等).所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恩格斯评价解析几何是“数学史上的转折点”之一.六、布置作业1、必做题:37.14, 1.P A T B T习题2组:组:2、选做题:精品资料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1 丛书356,(2012P T 四川理科高考题21)七、反思提升1. 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方程的解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曲线的方程,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学生对于这句话还是理解的,但是不清楚每句话的作用,也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描述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有比这更容易理解的描述为什么不用,比如:根据方程画出的图象就叫方程的曲线等.这主要是学生仅限于表面上的关系,就简避繁的习惯引起的,其实通过正例、反例的对照就可以让学生明白;通常直接法、定义法等求轨迹方程时,学生没有习惯验证一一对应,不能自觉地补点、抠点等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等价转化为所求方程,对于有些条件可以暂时不考虑,但是在求得方程之后要综合进行考虑这个条件的作用.曲线与方程是对应的,反过来曲线上扣去的点也是方程要去掉的解.2.本节课的亮点是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建构概念,通过较为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思考参与时间,练习相对少了点.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