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毒性肝炎1.课件ppt

病毒性肝炎1.课件ppt
行病学特征。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波显示肝脏的形态、大 小、质地以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CT和MRI
更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清 晰地显示肝脏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和 异常。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无创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了解 肝脏硬度及脂肪变情况。
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炎
由于长期或不适当服用药物导致的肝脏损伤。
肝癌
肝性脑病
肝炎病毒可引起肝细胞癌变,导致肝癌的 发生。
肝炎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氨 中毒,引发肝性脑病。
预后评估
肝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和恢复 情况。
病毒复制情况
检测肝炎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程度,评 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并发症情况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如肝衰竭、 肝硬化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 过消化道传播,污染水 源或食物经口摄入可感
染。
血液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如 输血、注射、共用针头
等。
性传播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也 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 如分娩时接触母血或母
乳喂养等。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食 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黄疸。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乏力 、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肝
肿大,肝功能异常。
肝硬化
慢性肝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可发展为肝硬化,出现门脉
高压、腹水等症状。

病毒性肝炎知识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知识PPT课件

预防措施
勤洗手
避免接触患者体液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 有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精液、阴 道分泌物等体液。
分餐制
尽量采用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和食 物。
避免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避免直接接触肝炎患者的血液, 不共用免不洁性行为。
传播途径
01
02
03
粪-口传播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 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摄入 而传播。
性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 毒可经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 毒可经母婴传播。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起病急,病程短,主要表 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 心呕吐等症状。
慢性肝炎
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 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 肝区疼痛等症状。
保肝药物
保护肝脏功能,促进肝脏再生 和修复。
支持性治疗
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减轻肝脏负担。
饮食调整
根据病情调整饮食,保 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
摄入脂肪和糖分。
心理支持
并发症处理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 者保持积极心态,增强
治疗信心。
针对肝炎引发的并发症, 如腹水、出血等进行及
时处理。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
肝癌
肝癌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慢性肝炎和 肝硬化长期发展而来。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能出现肝痛、消瘦、黄疸等症 状。治疗需采取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措 施,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
05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管理
预防与管理的重要性
保护个体健康

病毒性肝炎1.课件ppt

病毒性肝炎1.课件ppt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与性别关系
男多于女。在河南省人群大面积抽样调查发现,人群乙
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男性18.8%,女性15.6%;而乙肝显
性现患率男性却比女性多1倍。临床上急性乙肝的康复
率女比男高,乙肝表面抗体转阳亦是女高于男,而慢性 乙肝和肝癌的现患率则又是男多于女,这种性别上的差 异可能与类固醇性激素和自体免疫等因素有关。
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 利的通知》。
通知规定:停止在入学、就业体检中进行乙肝项目检测,并
保护受检者的隐私。
第二部分
病原学
典型病例一
患者,男性,10岁,北京郊区小学生,因发热、
乏力、食欲差、恶心、呕吐1周,尿黄、眼黄2日, 于1998年3月12日入院。
既往无肝炎史,无用药史,无输血及手术史,
关于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相关政策
2007年原劳动保障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维护乙肝表面
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要求用人单位在招、用工过 程中,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
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
2010年卫生部、教育部和人保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
乙 肝
二、乙型肝炎病毒
HBV属 嗜肝DNA病毒科哺乳动物病毒属
土拨鼠肝炎病毒(WHV) 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HBV)
1.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乙 肝
●Dane颗粒
完整的HBV颗粒,数量最少
直径42nm
仍阳性
可能与前C基因变异有关
易加重病情、易演变为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洁性行为, 减少性伴侣数量。
提高公众意识与预防措施
增强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和洗漱用品等。
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或携带者
避免与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或携带者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同事等。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性肝 炎。
02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生理
肝炎病毒的复制与传播
肝炎病毒的复制
肝炎病毒在肝脏内复制,通过利用人体细胞机制进行复制,导致肝细胞损伤。
传播方式
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破损皮肤和黏膜接触传 播。
肝脏的病理改变
01
02
03
肝细胞损伤
肝炎病毒在肝脏内复制过 程中,导致肝细胞损伤和 炎症反应。
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康复信心 。
生活质量
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肝功能异常
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伤, 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 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升 高。
肝脏结构改变
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伤 和炎症反应,导致肝脏结 构改变,如肝纤维化、肝 硬化等。
免疫应答与疾病进展
免疫应答
人体免疫系统对肝炎病毒的入侵产生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疾病进展
肝炎病毒持续复制和免疫应答的异常,可能导致疾病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 肝癌。
供肝来源
肝移植的供肝来源有限,需要 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匹配,以降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PPT课件
慢性 多年 2.无传染性 有助诊断 制备疫苗 流行病调查
抗-HBs
1~5个月 数年
1.恢复期 2.保护作用 3.疫苗接种有效
精选ppt
7
项目 HBcAg
出现时间 稍后于 HBsAg
持续时间 不定
临床意义 HBV复制
抗-HBc
HBsAg 出现后 3~5周
长期
1.既往感染 2·无保护性
精选ppt
8
项 目 出现时间 持续时间 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
精选ppt
2
一、病原学
己确定的有5型: HAV、HBV、HCV、HDV、HEV
最近发现2型: HGV、T T V
精选ppt
3
几种肝炎病毒的共同特点:
➢ 1. 除HBV和TTV属DNA病毒外,其余均 属RNA病毒;
➢ 2.除HBV有3个主要抗原抗体系统外,其 余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 3.HAV和HEV在肝细胞内复制,通过胆汁 从粪便排出
精选ppt
12
HBsA HBeA 抗- 抗- 抗-
g
g HBs HBe HBc
结果分析
+-
-
-
- HBV 急 慢 性 感 染 或 无 症
状携带者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或无症状携带者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传染性强,“大三
阳”)
+-
-
+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
三阳)
-
-
+
+
+ 既往感染恢复期
精选ppt

病毒性肝炎科普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科普PPT课件

肝癌
肝癌是病毒性肝炎的另一 种严重并发症,肝炎病毒 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肝癌的 发生。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 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已 经到了晚期,治疗难度大 ,预后较差。
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切除、化疗、放疗等,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案。
其他并发症
除了肝硬化和肝癌外,病毒性肝 炎还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门
确保移植肝脏的功能正常。
Part
04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
肝硬化
肝硬化是病毒性肝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持续损害,导致肝 脏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黄疸、腹水、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必要时需要进行肝 移植手术。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 ,如摄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通过性接 触或血液传播,如共用针头、注射器 等。
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 、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 。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 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 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肝 硬化和肝癌。
认知调整
2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
识,正确认识疾病,避免
恐慌和误解。
社会支持
3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分享感受和困惑,获得情 感支持和理解。
家庭护理
隔离措施
对于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 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分餐制 、使用个人物品等。
预防接种
对于易感人群,及时接种肝炎疫 苗,提高免疫力,预防病毒性肝 炎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ppt医学课件

病毒性肝炎ppt医学课件
产后水平感染 新生儿通过母乳、母亲唾液感染。HBsAg (+)、HBeAg(+)、HbcAb(+)阳性母亲乳汁、唾液 HBV感染检出率分别为45.4%和21.05%。
为预防和减少孕妇胎儿间HBV垂直传播,应对孕妇及新生儿制定完善的围生期管理 措施。目前我国推行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和新生儿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接种联合免疫,使新生儿既能获得即刻的被动免疫,又能随后获得主动免疫,产 生HBsAb持续保护,有效的阻断HBV垂直传播。常规用法是:HBsAg阳性孕妇娩出 的新生儿,需在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时,分别在在上臂三角肌肌注基因工程 乙肝疫苗10ug~20ug。HBsAg阴性孕妇娩出的新生儿,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剂量为 10ug,注射时间相同。国内资料显示,单纯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暴露前免疫 (预防产后感染)效果达100%,对暴露后免疫(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分娩过程中 感染)效果可达90%,但对于HBeAg和HBV HBV都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婴儿仍有5%~ 10%的婴儿免疫失败。这部分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即便出生后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 苗联合使用HBIG也不能完全阻断。最近有学者报道对HBsAg(+)孕妇于妊娠20、 24、28、30、32、34、36周及37周后每周1次HBIG)200u)肌内注射直至分娩,结 果90%以上新生儿血清HBsAb(+),提示产前多次肌肉注射HBIG对预防宫内感染有 较好效果。值得提出的是,必须对HBsAg(+)孕妇血液及乳汁进行HBeAg和HBV DNA测定,对HBeAg和HBV DNA均阳性的母亲应停止母乳喂养,而对HBsAg(+)而 HBeAg和HBV DNA均阴性的母亲,应在婴儿接受联合免疫后才可以母乳喂养。乙肝 疫苗初种3~5年后,应加强注射1针,以使HbsAb持续≥10mIu/ml,才能达到有效的 免疫效果。

病毒性肝炎 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  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
ppt课件 1
概念

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 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主要症状—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黄 疸、发热。 可无症状 肝炎与病毒—甲、乙、丙、丁、戊、庚病毒。
ppt课件
2
病原学

HAV
RNA


HBV
HCV HDV HEV HGV TTVppΒιβλιοθήκη 课件 27抗-HBs
HBeAg

HBe

诊断—鉴别诊断

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

鉴别诊断—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及肝炎鉴别
ppt课件
28
治疗----一般治疗

休息

营养
ppt课件
29
------药物

降酶护肝:联苯双脂、葡醛内脂、维生素、还原型谷胱甘 太等
ppt课件
30

有早期肝硬化表现
ppt课件
18
-----淤胆型肝炎

以梗阻性黄症为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较轻,少数可发展 为胆汁性肝硬化
ppt课件
19
------特殊人群肝炎

小儿肝炎—隐性多,易成携带者


老年肝炎—黄疸多、淤胆多、重型多
妊娠期肝炎—症状重、重型比例高
ppt课件
20
实验室检查---酶学

ALT
ppt课件
14
临床表现-----急性肝炎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部分可转为慢性
3—6月


症状同急性黄疸型,症状轻,可无症状
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精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精ppt课件

❖ 病毒存在状况?
❖ 有无传染性?(与HBV DNA结合)
❖ 有无免疫力?

HBsAg Anti-HBs

HBeAg Anti-HBe

Anti-HBc
可编辑课件PPT
16

HBsAg

HBcAG
❖HBeAG❖Fra bibliotekHBV DNA
可编辑课件PPT
17
HBsAg + HBeAg +
HBsAb HBeAb HBcAb +
13
❖ 反映肝细胞损伤指标: ❖ ALT,AST ❖ 肝脏严重损害指标: ❖ TB: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 ❖ PT及PTA: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有较大价值 ❖ 胆碱酯酶: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 血清白蛋白及白/球比值: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 γ-GT和ALP (AKP):两者均是反应胆汁淤积的指标
❖ AFP:明显升高往往提示HCC(需综合分析)
HBsAb +
HBeAb +
HBcAb +
可编辑课件PPT
20
HBsAg HBeAg -
HBsAg HBeAg -
HBsAb HBeAb + HBcAb +
既往感染
单独抗HBc阳性 不是传染性的指标
HBsAb HBeAb HBcAb +
但需注意 隐匿性慢性乙肝 (HBV DNA阳性)
可编辑课件PPT
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母血、羊水或阴道分 泌物而传染。经精子、卵子传播未证实。
可编辑课件PPT
6
不会传播病毒的行为
❖ 无血液暴露的接触,如:
❖ 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 用品)

《病毒性肝炎之》课件

《病毒性肝炎之》课件
饮用水管理
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食品卫生
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预防食源性肝炎的发生。
个人防护措施
勤洗手
保持手部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和进食前。
分餐制
提倡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和食物,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避免高危行为
避免接触血液、体液等高危物品,减少不必要注射和输血。
05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 ppt课件
目录
• 病毒性肝炎概述 •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机制 •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
01
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 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 主的一组传染病。
分类
根据病原学,病毒性肝炎可分为 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等类型。
病例二:慢性肝炎
总结词
慢性肝炎是指病程超过6个月的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病毒不振、肝区疼痛等症状,肝质地变硬,肝 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升高。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戒酒、 使用保肝药物和针对病因的抗病毒治疗等。
病例三: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
病情严重,可能出现肝衰 竭,表现为明显的黄疸、 出血、意识障碍等症状, 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02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机制
肝炎病毒的特性
肝炎病毒分类
根据病毒基因结构,肝炎病毒可分为 甲、乙、丙、丁、戊型。
传播途径
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 触等途径传播。
病毒复制周期
各型肝炎病毒复制周期不同,如甲型 和戊型肝炎病毒复制周期较短,而乙 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周期较长。
治疗措施。

病毒性肝炎Ppt(共57张PPT)

病毒性肝炎Ppt(共57张PPT)
散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
第十八页,共57页。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
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母婴传播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性接触传播
第十九页,共57页。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 主要通过输血、注射、血液透析等传播,也可通 过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丁型肝炎
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
第二十页,共57页。
抵抗力很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化学消 毒剂均能耐受,煮沸10分钟,高压蒸汽、过氧乙酸、 戊二醛均可使其灭活。
第六页,共57页。
病原学
p2、HBV的形态结构 p双股DNA病毒 p三种病毒颗粒:Dane(戴恩)颗粒、管状颗
粒、小球型颗粒。 pDane颗粒为HBV有感染性的完整颗粒。
第七页,共57页。
第十五页,共57页。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患人群
4、流行特征
第十六页,共57页。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在起病
前2周至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的HAV数量最多,传染性最强。 乙、丙、丁肝的传染源分别是急性和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2.亚急性重症型(亚急性肝坏死):起病较急,发病15 天-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状。本病病程较长,常超过3周至数月,容 易转化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3.慢性重型肝炎:最常见,在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 硬化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
第三十五页,共57页。
临床表现
(四)淤胆型肝炎 长期肝内阻塞性黄疸为主要表现。 皮肤黄染、瘙痒、大便颜色变浅。
第十一页,共57页。
病原学
3.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 HBeAg

病毒性肝炎PPT演示课件

病毒性肝炎PPT演示课件

06
总结回顾与思考题
关键知识点总结
病毒性肝炎定义
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 主的一种传染病。
02
病毒性肝炎分类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 肝炎;根据病毒类型可分为甲肝、乙 肝、丙肝、丁肝和戊肝。
01
03
临床表现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 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
预防和治疗
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治 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和 对症治疗。
05
04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血液传播、母婴 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思考题及答案解析
思考题1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其分类有哪些?
答案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根据病程长 短可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根据病毒类型可分为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 戊肝。
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 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减轻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 响。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社会支持
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病毒性肝炎 患者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
支持。
04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肝性脑病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策略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根据 患者的基因型、病毒载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新型疫苗研发
预防是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未来将继续加大新型疫苗的研发力度,提高疫苗的保护 效果和覆盖范围。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以北adr为主,长江以南adr和adw混存。 血清学分型与基因分型不一致
精品课件
25
HBV的复制过程
HBV
附着和侵入?
分泌?

移行?
DNA pol
Partially
RT

doublestranded DNA
(-)-DNA

A(n) mRNA

核心包装?

cccDNA的形成?
精品课件
26
Antigens and Antibodies of HBV
亚等
D
ayw2, ayw3
南欧、地中海、印度
E
ayw4
西非
F
adw4, adw2,
美国土著人、波利尼西亚、中
ayw4
南美
G
adw2
美国、法国
H
?
尼加拉瓜、墨西哥、美国
精品课件
24
HBV血清学分型
HBsAg抗原复杂 抗原决定族“a” 、“d/y ” 、 “w/r ” 分十个亚型,主要为adw、ady、ayr、ayw四型,我国长
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体(抗-HBs)
核心抗原(HBcAg) 核心抗体(抗-HBc)
e抗原(HBeAg) e抗体(抗-HBe)
精品课件
27
第二节 乙型肝炎
HBV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之一 是HBV感染的基本标志
HBsAg阳性见于 乙肝的潜伏期、急性期 慢性乙肝 病毒携带 与HBV感染有关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发现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1989年
精品课件
6
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精品课件
17
第二节 乙型肝炎
抵抗力
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 自然条件 停留于物品表面 1周 保持感染性
37℃下30d抗原性稳定 pH=2时6h、60℃时10h或100℃下10min感染性消失,但仍 有抗原性 70%乙醇不能灭活 煮沸30min/121℃高压20min/160℃干热2h等可灭活 0.1%KMnO4/2%戊二醛/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可消毒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精品课件
2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定义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 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 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精品课件
3
引言
危害 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尤其甲肝和乙肝
表23-1 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C区: 内
HBcAg 于受染肝细胞和Dane颗粒
P区
DNA聚合酶
X区 达
HBxAg 激活病毒复制和癌基因表
精品课件
22
精品课件
23
表23-3 HBV不同基因型和血清型的地区分布
基因型 血清型
主要地区
A
adw2, ayw1
北欧、西欧、非洲、美洲
B
adw2, ayw1
东南亚、中国、日本
C
adr, ayr, adw2 东亚、中国、日本、波利尼西
精品课件
7
HAV的病原学 Microbiology
嗜肝RNA病毒。 直径27nm-28nm,无包膜,球形。 耐酸、耐碱、耐乙醚、耐热。100℃5分钟全部灭活。
对紫外线敏感。 肝细胞胞浆内复制,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
精品课件
8
HEPATITIS A VIRUS
精品课件
9
图23-1HAV电镜图
精品课件
18
第二节 乙型肝炎
形态与基因结构
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正肝DNA病毒属 电镜:3种形态
图23-2
精品课件
图23-3
19
第二节 乙型肝炎
图23-4
精品课件
20
HBV基因组 pre-S1区、pre-S2区、S区分别编码pre-S1、
人数 9.7亿 6.9亿 140万
病毒类型 HAV HBV
HBV和HDV
状态 感染过 感染过/正在感染 同时携带
3800万
HCV
携带
2.1亿
HEV
感染过
引言
据卫生部2003~2005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肝炎总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不同程度
发病率仍位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一、二位,死亡 率位于第三位,其中
图23-1HAV电镜图
精品课件
10
HAV的病原学 Microbiology
1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 抗-HAVIgM型抗体起病后存在3-6
个月 抗-HAVIgG型抗体可保存多年。
精品课件
11
HAV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传染源: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人群易感性:未受感染者均易感; 潜伏期:15~45天,平均30天 传染期:潜伏末期至起病后3周。
精品课件
15
HAV 的预防 Prevention
切断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最迟不超过接
触后7~10天,保护效果36天。 特异性免疫(主动免疫):甲肝疫苗
精品课件
16
HBV 病原学 Microbiology
病原学:
嗜肝DNA病毒 丹氏颗粒,即HBV颗粒,直径42nm。 小圆形颗粒,直径22nm。 管状颗粒
pre-S2、S蛋白; C区:pre-C区、C区; P区:编码DNA聚合酶; X区:编码X抗原,该抗原与HCC有关。
精品课件
21
HBV的基因结构
S区 前S1区:前S1蛋白 调节机体免疫应答 前S2区:前S2蛋白
PHSA-R、入侵肝细胞桥梁
S区: HBsAg 病毒复制指标之一
C区 pre-C区: HBeAg 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标 志
精品课件
12
HAV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流行特征:
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 多秋冬春季; 地理分布不明显。
精品课件
13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 INFECTION
精品课件
14
HAV的预后 Prognosis
急性过程 无慢性化 基本终身免疫
甲肝发病率 乙肝发病率 丙肝发病率 戊肝发病率呈波动状态
甲、乙肝疫苗接种面积 防制力度
精品课件
5
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研究历程
肠道外传播的黄疸
1885年
提出甲型和乙型肝炎的存在 1940年
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1965年
发现乙型肝炎完整病毒 1970年
发现甲型肝炎病毒
1973年
发现丁型肝炎病毒
197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