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观的转变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

从过去的重视技能的传授,到如今更加注重学科理论的转变,小学美术教育正在朝着更加全面发展的方向推进。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和学科理论两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的转变。

首先来看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2011年,我国发布了新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目标,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推动小学美术教育朝着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小学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而不是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也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

也需要更新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手段,以满足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除了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小学美术教育在学科理论方面也发生了转变。

在过去的美术教育中,更多地重视技能的传授和美术作品的表现,而忽略了对学科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

美术教育不再只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在新的学科理论中,美术教育渐渐摆脱了艺术品位的束缚,更加强调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也要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这样的学科理论转变,使得小学美术教育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感悟,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转变观念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在转变观念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在转变观念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下,美术课起到了重要地位,但总的体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特点。

虽然嘴里喊着重视美术教育,但行动上并非如此。

如美术教学教育的资金问题;美术课与其它课的正确对待上;美术教育者的陈旧观念;学生对待美术课的态度等。

如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将不是健康的。

1 在对待小学美术教育上存在的旧观念1.1 学校领导的观念。

学校领导在当前以升学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主要抓主课教学质量。

虽然上级文教局要求重视体音美劳课,但由于体音美劳的成绩是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的,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且美术是需要在教材、教具上进行投资的。

比如:大的画册、国画、素描、油画、装饰画、速写、名作等;人物头像、几何体石膏;静物教具;每学期美术教师的笔默纸砚、幻灯片等。

这些投资是学校必须具备的教学用具,供美术教师教学使用。

但就是这些设备用具很多学校都达不到,尤其是农村学校。

宁愿把钱花到其它地方,也不愿用在所谓“副课”上来。

1.2 美术教师旧的教学观念。

美术教师多以经验为主导性的教学模式,这是弊端的。

人类开始拥有的知识,多是意会知识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

“意会”就是指不经直接说明或陈述就知晓,明白其意图的意思。

其与“心有灵犀一点通”相似。

如嘱托某人特意为自己多照顾一下利益时,往往不明说。

而且“看着办吧!”“看着办吧”的“看着办”就是意会知识。

在绘画教学中这种意会知识就特别明显。

往往有的教师在教学生画素描或色彩时,对学生讲这里灰了一点,再亮一点就好了。

“那里脏了。

”“看,这块色彩这样扫两笔就对了。

”……至于为什么是“灰了”,“为什么要再亮了一点”……等就不明讲了。

结果让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

既形不成美术学习和科学性学习方法,又不能使学生有效认识,把握美术学科的学科结构内涵,学了半天,还是一个以经验作画,以经验评画的经验人。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易形成美术教育权威论和美术教学的技术至上论。

浅谈儿童绘画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浅谈儿童绘画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浅谈儿童绘画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作者:李军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09期摘要:通过对当今社会流行的时尚彩发的思考,以及对传统美术绘画教学的剖析,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绘画要更新教学观念,应从绘画的内容、方法、感受、色彩以及过程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思维的创新,保护绘画的童心,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和对美的感受能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儿童绘画创新童心个性游戏感受当今社会上流行多彩的发色,无论是舞台上还是在影视作品中,彩色的头发给人一种新奇美的感受。

在现实生活中,少男少女飘动着艳丽多彩的头发,更是给现代都市增添了一道美丽时尚的风景。

这让我不由想起我小时候美术教师上的一节绘画课,内容是画《我的同学》。

教师讲授范画,学生“会”画,然后同学们在图画本上“克隆”出相同的面孔,同样的黑发。

一名学生正好把黑色蜡笔用完了,把头发染成了棕红色,美术教师就用责备的口气说:“上课不认真听讲,哪有棕红色的头发。

”这位同学就像犯了错误似的低下了头,慢慢地撕去了这张完成的画。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如今想起来,那棕红色的头发仍在我眼前飘动。

他撕去的不单是一幅画,他撕去的是一个刚刚萌发的思维形式——求异思维,扼杀的是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创新精神。

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墨守成规,能有今天的彩发时尚吗?我做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肩负着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必须更新绘画教学的观念,着眼于未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

一、内容上突出“新”俗话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

”艺术是要讲究个性的,没有个性的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力,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形成绘画个性。

儿童绘画的内容不存在什么“不可能”,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你会惊奇的发现他们的思维空间大的让人羡慕,广的让人难以想象。

他们的绘丽世界广大而自由:月亮上可以荡秋千;动物可以开音乐会;恐龙从侏罗世纪来到现代社会;连老爷爷的脸上的皱纹都可以用熨斗熨的年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1. 引言1.1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逐步完善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术教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美术课程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革。

通过制定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审美、创意、表现等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理念,使美术教育更加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制定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还可以促进美术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个人技能和才能。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提升我国美术教育水平和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2 学科理论转变的必要性学科理论转变的必要性体现了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教育品质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科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美术教育领域,传统的学科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转变与发展。

新的学科理论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其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学科理论的转变是必要的,它可以推动美术教育的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美术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关键要点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关键要点包括:1.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 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强调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浅析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

浅析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

浅析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内容摘要】:评价是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教学评价是在所获得信息前提下,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价值作出客观、科学的判定。

美术学科教学评价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观念问题。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评价问题对策实践与理论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在新课改的当今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

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美术学科的教学与活动是一个不追求标准化的领域。

例如:美术课上得轻松活泼富于创造性,好坏怎样评价?提倡培养个性和创造力的美术课堂作业会更加丰富多彩、不可预测,能否评价?教学改进、质量的提高,依据何在?如此种种现象,均是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需要思考和关注的。

美术学科教学评价存在问题分析一、以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对美术教育不重视,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等都没有认真地去对待美术教学的评价,仅凭经验、凭主观或者干脆套用其他学科的标准去评价,评价的结果笼统而简单化,这显然是不符合美术教学评价的本意。

二、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活动中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以评价学生的绘画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然而忽略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绘画是孩子在一定阶段里的内心体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大人的作品相比会有很大的区别,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评价标准,常常用“画的真像”、“太逼真了”这类的话语。

这样的评价是单一的、片面的。

这种主观意识的评价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美术,只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没有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忽略了作品的内涵,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这样无法诠释作品的内在含义。

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小学儿童,他们思想不成熟,基本功也不扎实,对于他们的作品的评价我们应更侧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而“像不像”不能成为唯一的标准。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美术教育也在不断调整与变化当中。

近年来,通过教育部发布的新课程标准和学科理论,小学美术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和学科理论的角度,探讨小学美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意味着对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重新审视与规范。

对于小学美术教育而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美术教学内容的重新定义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被重新界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绘画与手工制作,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艺术素养为核心。

学校要求美术教育内容要贴近生活,注重与学科知识的整合,注重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

2. 强调审美教育与艺术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艺术体验和欣赏,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创造力。

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画画,还要引导学生去看画、品画、懂画、做画,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3. 强调学科的整合与跨学科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整合,与科学、文学、社会、技术等学科结合,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进行跨学科的思考与探究,促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形成综合认识与创新思维。

除了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外,学科理论的转变也对小学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阶段,美术教育领域的学科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从技能性教学转向思维性教学传统的美术教育往往侧重于技能性教学,即教授学生如何绘画、如何制作工艺品。

而现代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使其在教学中体验到快乐、认知和启发。

学科理论的转变要求美术教育要实现技能的开发和创意思维的培养的有机结合。

2. 从单一形式教学转向多元素教学学科理论的转变也要求美术教育从单一形式的教学转向多元素的教学。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观念更新之我见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观念更新之我见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观念更新之我见提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农村中小学校的美术教育相对弱化。

目前农村中小学校美育之困境的造成,既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又与教育思想、家庭观念有关。

21世纪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通才或复合型人才,加强美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所以,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要更新美术教育观念,重视审美教育这一环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人文素养教育观念全面发展正文:目前,在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美术课的地位相对弱化。

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使美术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发挥。

美育在学校中受到智育的排挤,普遍存在着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学业绩的情况,美术课变成可有可无的副课,有的学校甚至在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都得不到保证,其重要性在思想上得不到确认。

同时,社会的浮躁和对美术教育的偏见,使大多数家长从思想上反对学生学习美术课,让孩子的天性和爱好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帮助。

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要更新观念,重视审美教育这一环节,充分发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学校教育对美育的导向在学校教育中,中小学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成为不可缺少的主要学科,加强学校美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21世纪美育目标不仅是整体性或全民性,而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通才或复合型人才。

学科教育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体现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知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个人所具有相应学科知识技能的程度,而人的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所有学科教育共同“拱顶”出来的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转变观念促进教学——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转变观念促进教学——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2 量 到 质 的转 变 .

美术 教育 中的常见 问题
1转 变 对 美 术 学科 的观 念 .
第八 次 新 课 程 改 革 提 出新 的教 学理 念 ,确 立 学 生在 课 程 “ 中的地 应 ” 为 了每位 学 生 的发 展 ” 新课 程 的灵 魂 和 一 贯 的 和“ 是 价 值 追 求 。 新 课 程 标 准 注 重 学 习方 式 的 改 进 及 引导 , 出“ 指 教 师 应 重视 对 学 生 学 习方 法 的研 究 , 导 学 生 以感 受 观 察 体验 表 引 现 以 及 收 集 资 料 等 学 习方 法 , 行 自主 学 习和 学 习 交 流 ” 在 进
学 生要 学 好 美 术 就 必须 有 扎 实 的基 本 功 , 变才 能使 质 产 量
生飞跃 只有通过大量的素描色彩 的训练 , 学生的美术水平才
能有 大 幅度 提 升 , 师 在 讲 清 绘 画基 本 原 理 后 , 可 指 导 学 生 教 就 进 行 反 复 练 习以达 到 加 强 与巩 固 的效 果 。 另 外 , 多看 国 内外 的
是 这 也 要 求 教 师 必 须 督促 学 生 , 察 方 法 , 断 强 调 艺 术规 律 洞 不 的 同 时也 要 注 意 因 材 施 教 。 对 于 学 习进 度 较 慢 的学 生直 强调 其 基 础 训练 , 实 践 过 程 中不 断 强调 艺术 规 律 ,如 准 确把 握 形 在 ( 体 , 握 大 的 形 体 关 系 )反 复运 用 ; 秀 学 生 则 让 其 不 断 实践 把 , 优
忽视的。

总结经验 , 增强其训练 内容 的难度。
二、 培养 学生 自主能 力
1 激 发 兴 趣 .
兴趣 是 接 受新 事 物 的本 源 , 学 好 美 术 就 必 须对 美术 感 兴 要 趣 。在 教 学 中可 尝试 通 过 上 美 术 鉴 赏 课 、 世 界 名 画 、 察 自 看 观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更加人文、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这也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单一的传统技能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中,主要以传授绘画技巧和知识为主要目标,教师会提供一些范例,讲解一些绘画技巧和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去模仿或者复制。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但是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过于强调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开始向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和创造力的方向转变。

教师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巧,而是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品,在实践中发展综合艺术素养。

1.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开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感知美,去创造美。

教师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各种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让其在生活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除了传授技巧和知识,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会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注重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4.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艺术实践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方式还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艺术实践。

教师会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绘画中体验数学的美,让学生在造物中感受科学的美,让学生在设计中表现语言的美,通过跨学科的艺术实践,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对学生的意义重大。

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教育的观念转变与教学策略创新

美术教育的观念转变与教学策略创新

美术教育的观念转变与教学策略创新引言: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改变,美术教育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策略的创新,旨在揭示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眼光和表达能力的人才。

一、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1. 社会经济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美学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少部分人群。

美术教育观念也逐渐发生转变,从单纯追求审美欣赏向追求多元化艺术体验转变。

学生不再被视为接受技术训练的对象,而是被鼓励通过富有创意的表达形式展示自己,培养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 学习者中心的教育观念的兴起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和指导,而学生则需被动地接受教育。

然而,随着学习者中心的教育观念的兴起,美术教育也逐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艺术导师,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并发展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3. 多元化的美术教育课程美术教育的观念转变还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上。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绘画技法的传授,而对艺术理论和概念的探究却相对缺乏。

如今,美术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除了绘画技法,学生还需要学习艺术背后的哲学、社会文化背景等,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策略的创新1. 提倡互动式教学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信息。

然而,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群体性的艺术项目,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2. 引入新媒体技术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通过引入新媒体技术,学生可以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和展示,大大扩展了艺术教育的边界。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数字绘图软件进行创作,利用视频和音频来传达他们的艺术主张,使艺术创作更加丰富多样。

谈谈小学美术教育中观念问题及出路

谈谈小学美术教育中观念问题及出路

谈谈小学美术教育中观念问题及出路一、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错误观念(一)把美术当做副科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总认为美术教育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有时候美术教育课可能被某些课目替换掉。

在面对大负荷的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正科时,美术教育就会被当做副科,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以及人文情怀的一门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目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可或缺。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错误认识,认为只有考试课目应该受到重视,而对于不考课目没必要给予过多关注。

因此在美术课上总是呈现出美术教师应付了事,学生随便画画的景象。

有人说,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这一观点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部分人认为,美术教育只是其他课目的调味剂,以免过多学习而产生厌烦,从而轻视了美术教育的真正内涵。

其实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性情,更能让学生通过美术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学会感知事物的内在性质,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感受文化的真谛。

(二)把美术当做一种工具学校的宣传海报,班级的黑板报都简单、直接的把美术教育认为是一种可以宣传的工具,他们过多的注重美术在板报中的宣传手段,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真正的内涵,使得学生在美术教育方面没有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同时也由于学校没有对美术教育功能真正的认识,从而忽视了美术教育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形成品性等方面的认识。

(三)把美术教育当做获得荣誉的手段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美术教育感兴趣,因此,教师就会片面的认为,没必要对所有学生都进行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完善人文素质等,但多数的教师认为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几个特长生,然后靠他们参加市级、省级的各种比赛,以此来争点荣誉,证明该学校在美术教育上的成果。

但这与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却是背道而驰,新课标的第一页就明确指出了美术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在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文化修养,是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目。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美术课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和学科理论的转变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美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相比旧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在于从知识的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变。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美术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具体来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目标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它提出了能力培养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掌握美学表现手段的能力,创造出个人的艺术风格和语言。

这些能够支撑学生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具备个性、创新的特点,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2. 内容的丰富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有关于文化传承、历史继承、艺术表现等新的内容要求。

它鼓励学生不仅仅学会绘画,更要能够从作品当中感受到一定文化和历史的包容。

在形式上,新课标提高了课程的难度,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到美术表现的多维特征。

3. 方法的多样化新课标要求老师创造出多元的教学环境和完善的教学策略。

在这里,老师更多扮演的是“教学指导者” 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去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自主发掘能力得到相对提高,整个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得以加深。

二、学科理论的转变随着时代和教育全球化发展,小学美术学科理论也在不断转变和更新。

传统的美术教育强调的是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而新时代美术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修养。

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学科理论,都倡导小学美术教育实现从知识的耕耘到能力的培养、从单一形态的表达到多元途径的实现,从而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接受到全方面推广。

小学教师论文-用变化的观点看待小学美术教学通用版

小学教师论文-用变化的观点看待小学美术教学通用版

用变化的观点看待小学美术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经济水平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城市美术教育不断进步的同时,农村美术教育却长期停止不前。

抓好农村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定会影响美术教学的质量,更会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育观念需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在许多人心里,仍有“主课”和“副课”之分,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但不需要考试的科目仍被忽视。

美术课只是形同虚设,学生在各种考试压力下也无暇顾及美术课程。

农村家庭教育对于美术教育同样忽视。

小学阶段的孩子大多数会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热衷于涂鸦,在课后或业余时间喜欢到处画。

但仅仅有一小部分家长支持孩子的这个爱好。

大多数家长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这些思想让美术教育得不到重视。

新课标要求学生尝试用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去创作。

美术工具是美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资源。

农村学生虽然对美术课有很高的热情,但由于部分家庭经济水平和思想观念,一些学生连基本的绘画工具都没有,由于没有工具这些学生在上课时无法完成作业,长期以往就会对美术失去兴趣。

农村学校教师缺乏,很多学校没有专职美术教师,就算有美术专业的教师也需要兼顾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在美术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和心思很很少。

就算有专职美术教师,也是一个老师代好几个年级的课,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这些美术教师没有考试压力,使得他们对美术教学工作投入很少,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和创新精神,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临近考试时候,更难保证美术课的课时数。

语数老师任意占用美术课时间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艺术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更是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和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小学美术教育的新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

本文将从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和学科理论的转变两个方面来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转变主要是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的。

1. 课程设计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新标准要求在美术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表现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审美能力。

同时,新标准也要求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运用美术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

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新标准在教学方法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实践机会,并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美术的魅力。

此外,新标准还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合适的教学帮助。

除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转变,小学美术学科理论的转变也是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 美术教育的功能在过去的美术教育中,主要是以技能训练和审美教育为主,没有太多的关注社会责任感和个性化发展。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于美术教育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技能训练和审美教育,更要求美术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美术教育的方法上,过去主要是以人类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将美术作为文化民族传统的体现。

而新的美术教育理论更加强调美术自身的语言系统和表现力,更加重视美术作品的个性化和创新性。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变化,美术教育作为学校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学科理论的转变为小学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本文将就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进行一番探讨。

我们来看看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革。

2011年,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

新的课程标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能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综合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将美术教育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小学美术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而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不仅是理论上的提出,更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和学科理论的要求。

只有在老师的努力下,才能真正做到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美术教育。

除了教师的努力,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是教育教学的关键。

学生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技能教学,更多地可以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发展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学生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科的学习,多进行思考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参与美术学科的学习,才能真正地实现新课程标准和学科理论的要求,形成理念和实践的完美统一。

家庭和社会也需要给予小学美术教育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家长和社会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家庭和社会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术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和创造能力。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师教学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师教学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师教学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在我市已全面实施。

作为富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美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按照《美术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改变师生交往的方式,共同营造新的课堂环境,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要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摒弃一味追求专业技能的精尖、忽视人文知识积累的陈旧思想的束缚,加强自身修养,积极调整自身单一的知识结构,全面平衡文化素质,面向未来,成为最具活力的教育创新实践者。

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封闭和狭隘,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组织教学。

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俨然形象,再加上陈旧的课程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性;缺乏人文关怀,忽视了学生经验和发展需求,如何推进中小学美术素质教育?美术老师要努力适应新课标要求,蜕旧更新,转变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重塑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职能可以说迫在眉睫!1.调整知识结构美术课程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人文精神,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审美素养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

而美术新课程中所突出的美术史论、政治、经济、人文、风俗、地理等,都决定了美术教师必须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方法;要对其他相关学科如文学、戏剧、音乐、历史、地理等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和信息技术知识有所了解,学会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开放状的新型知识结构。

当今随着图像和影像的激增,美术教学会随着视觉文化的到来涉及精致艺术、工艺与设计、表演及艺术庆典、大众与电子媒体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美术教师要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人经验去理解和质疑现代视觉文化,关心课程之外流行的视觉文化产品,关心美术学科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

既不能迁就世俗文化,又不能脱离日常文化生活而过于追求艺术;既要联系生活,又要与生活保持距离。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

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发展的变革,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和学科理论也在不断的进行转变和完善。

美术教育作为小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的人格发展和智力成长。

美术教育的新课程标准和学科理论的转变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浅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作一简要的探讨。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学科目标的重新设定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法的传授和模仿,而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思维。

在学科目标的设定方面,新的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重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立欣赏和评价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调整方面,新的课程标准更注重通过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来促进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情感表达。

通过小学美术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传统与现代艺术作品,并从中获取更多的艺术信息。

小学美术学科理论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美术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学科内容的丰富。

传统的美术教学多通过传统的板书、教科书和教师讲解的方式,而新的学科理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新的学科理论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例如通过实物、实景、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开展美术教学,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和实践操作中自由地探索与创造。

在学科内容的丰富方面,新的学科理论提倡将传统的美术教学与现代美术教学相结合,加入更多的与时代和社会相关的美术知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艺术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理论的转变也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和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由探索中得到更全面的艺术体验。

在教育观念方面,教师需要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从全面发展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美术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观念改变与教学更新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观念改变与教学更新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观念改变与教学更新作者:李静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2期摘要:在推行“卓越课堂”的今天,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更新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探索出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课堂,是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课堂;观念;教学;更新现在的教师就像父母的影子,扶着学生,帮着学生走好每一步,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美术学习中的个性表达、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思考在推行“卓越课堂”的今天,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更新观念、更新教学方法、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探索出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课堂。

一、教改从改变观念开始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在教师预设的课堂中做到:师讲我听、师问我答,师总结知识和技能我再练习实践。

现在我们应该改变观念,创设环境,通过“点燃、唤醒、实践”“先学后教”“边学边教”“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前“先讲后练,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更新教与学的方式以实现卓越目标课堂是教师实施改革的主战场,教师是传递知识,带领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从而获得知识。

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堂内容,更新教与学的方式,以实现卓越目标。

1.巧设导入点燃学生兴趣的第一把火。

比如,《我爱我家》一课用一首歌曲能点燃学生对情感的回忆。

2.小组学习是教师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战场美术教材经过改编,都对绘画步骤、设计方法、注意事项、创意制作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放手运用小组学习的模式,通过“小组看书,讨论我想画什么”“实践操作材料,折、摆、粘贴等找到方法、互相学习;遇到困难、提出疑问、互相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

3.用竞赛的方式,打造一个有“冲劲”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创作欲(1)与当前流行的娱乐游戏挂钩,比如,闯关、PK、挑战赛、全能星等方式。

(2)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美术课的特点制订一种长效的竞赛方式。

浅谈儿童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儿童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儿童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作者:沈俊东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当前中国的少儿美术教育事业正蓬勃的发展,但许多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过分注重技法的学习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因此改革美术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刻不容缓。

关键词:想象力;创造力;评价;过程;结果当前中国的少儿美术教育事业正蓬勃的发展,各类大赛,画展层出不穷,各类美术兴趣班,少儿画室如雨后春笋。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已显得更加重要。

美术教育的价值不只在于学一些所谓的技法,他的真正的价值在于陶冶儿童的情操,启发并引导儿童进行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创作,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许多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应以孩子为中心,过分注重技法的学习,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改革美术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刻不容缓。

下面是我对改变儿童美术教育观念的看法:一.改变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法曾经我让全班的学生每人交一副画准备举办一次小型画展,送来的作品让我感到很惊讶,很多画几乎画的一样,一问才知道是在同一个美术班学的。

很明显他们是临摹老师的作品,这些是缺少灵气缺少个性的作品。

儿童美术教育家西泽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不教的,让儿童自己去注意,自己去创造,儿童的思想是很宝贵的,我们不要把成人的见解注入他的脑海里,什么希腊雕刻,什么罗马名画,都不应该给小孩看”。

西泽克正是有这种认识所以他辅导的学生举办的画展才如此轰动。

儿童绘画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形象表现出来并不是要记住形象。

这些表现想法的形象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教师引导孩子自己去创造出来的。

所以指导儿童画画如果先示范画出一些形象给他们看,再让他们对着画就会阻碍他们从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中获得的表达形式。

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儿童充分的自由,不要束缚他们的思想,鼓励儿童创造出自己的绘画语言。

转变观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观的转变

转变观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观的转变

转变观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观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振兴系于教育,作为21世纪的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尤其是奋斗在教育战线的小学教师,为了更好地胜任当前的教育工作,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现代的教育观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得根本与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

教育观念虽无形,但在教育实践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影响教育的工作方式,制约教师教育活动的方向。

因此必须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使我们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

经常在说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育并没有被人们重视,忽视了它对人们的发展;然而,在国家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美育被教育部门重视,并列入教育方针。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同时也要求我们广大的教师也要转变观念。

在以往的美术传统教育中,由于认识的偏离,导致培养目标和教学手段的偏离,专门从教案出发,实行计划课堂,每堂课都依赖教案,以教师为中心,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沉闷,机械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发挥。

再次,受“成人化”、“专业化”影响太深,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技能,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挥,用社会上“包教包会”的培训来衡量学生,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作品,从意识中培养的不是学生,而是画家。

在评价方面单一化,妨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体现不出师生平等的关系。

再如上述的的传统观念进行教学,那么只有阻碍教育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改变以单纯学生体系为中心思路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的角度,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

一、淡化学科知识二、明确知识教堂和能力重点三、以学法指导为主,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要求,加强美术情趣,技法学生兴趣,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奠定终生学习基础。

四、改变教育活动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赤裸裸的传递过程,把自主、童趣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自主地参加美术活动,体现生活的乐趣,使美术教育成为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充满快乐而幸福的活动,成为他们的精神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变观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观的
转变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转变观念,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浅谈小学美术教育观的
转变
中华民族的振兴系于教育,作为21世纪的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社会的期望,尤其是奋斗在教育战线的小学教师,为了更好地胜任当前的教育工作,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现代的教育观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得根本与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

教育观念虽无形,但在教育实践中却能改变教育的面貌,决定教育的成败,影响教育的工作方式,制约教师教育活动的方向。

因此必须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使我们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

经常在说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育并没有被人们重视,忽视了它对人们的发展;然而,在国家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美育被教育部门重视,并列入教育方针。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新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同时也要求我们广大的教师也要转变观念。

在以往的美术传统教育中,由于认识的偏离,导致培养目标和教学手段的偏离,专门从教案出发,实行计划课堂,每堂课都依赖教案,以教师为中心,使
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沉闷,机械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发挥。

再次,受“成人化”、“专业化”影响太深,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技能,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发挥,用社会上“包教包会”的培训来衡量学生,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作品,从意识中培养的不是学生,而是画家。

在评价方面单一化,妨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体现不出师生平等的关系。

再如上述的的传统观念进行教学,那么只有阻碍教育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改变以单纯学生体系为中心思路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的角度,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

一、淡化学科知识
二、明确知识教堂和能力重点
三、以学法指导为主,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要求,加强美术情趣,技法学生兴趣,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奠定终生学习基础。

四、改变教育活动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赤裸裸的传递过程,把自主、童趣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自主地参加美术活动,体现生活的乐趣,使美术教育成为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充满快乐而幸福的活动,成为他们的精神享受。

五、“情感化”是美术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积极情感的焕发者和学生潜能的开拓者,让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有充分展示美术的寓意的功能。

美术欣赏是一种精神活动,它的特点是:一方面艺术作品本身塑造的艺术形象会把观赏者带到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艺术境界,激起人们情感的波动;另一方面,观赏者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丰富和补充形象的内涵。

这种通过以认识和评价美为其主要特征的鉴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审美教育”。

教师是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

重大的课改必然会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材策略和挑战,教师如何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教师不应当成为领导,而应当与学生成为“朋友”,不是“裁判者”而是“伙伴”,在教学活动中要适当地进行指导,不失时机地提供机会,理智地、不带任何干涉地帮助,满腔热忱地给予鼓励。

二、新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教师的专业发展
要求教师应该具有相当广泛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地驾驭教材,知道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在错综复杂的教育情况中做出最佳的教育行动,能主动地改革教育,对自己周边的教师产生专业倾向的影响,并且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思索、研究和改进。

这里讲教师的专业化,不是专门指作为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一是指从事教育工作这一专业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指教师需要威信,没有威信的教师是无法从事教育学生工作的,但教师的威信不是权力,而是高尚的道德和情操,良好的教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是一种资产,是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要做一个学生热爱的教师,因为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会转化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美育带来了阳光和扑面的春风。

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我们面前,是一片广阔的、可以让我们尽情施展才华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