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级古诗词鉴赏
七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部注释
七八年级语文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注释对于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和文言文,能够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对于七八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全部注释是非常重要的。
1. 古诗词的注释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七八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通常会学习到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这些古诗词虽然朴素简练,但其中蕴藏的哲理和情感却是深刻而丰富的,需要通过注释来深入理解。
在注释古诗词时,不仅要解释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化典故,还要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诗词的魅力。
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注释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2. 文言文的注释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历史价值。
在七八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如《孟子》、《庄子》等。
阅读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因为其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都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通过注释来逐步解读。
文言文的注释应该包括对句子结构、词语意义、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
通过注释,学生可以更好地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
总结回顾:通过对七八年级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进行全部注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注释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读古文,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注释工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全部注释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并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文学修养。
注释也是一种对古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年轻一代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整理: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4.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较为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1赠从弟(其二)刘桢(汉末诗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zò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实在也是自况。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墨客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忍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言语,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示的画面。
隆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绝不动摇。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墨客)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之:到,去。
2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3悠悠:渺远的模样。
3怆然:悲伤苍凉。
4泪:眼泪。
5“初唐四杰”:五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意】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溢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仕进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相识自己的人,天涯天涯好似亲密近邻。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原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一、衍生注释:1. “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2.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3. “攀条”:攀引枝条。
4. “遗(wèi)所思”:赠送给所思念的人。
遗,赠送。
5. “盈”:充满。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一棵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着树枝折下花朵,想把它送给心中思念的人。
花朵的香气充满了衣袖,可是路途遥远,无法送到思念之人的手中。
最后两句看似说这花没什么珍贵的,只是感叹离别太久了。
其实是借花来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从折花到送不出去,再到自我安慰,情感层层递进,那种无奈与思念,就像涓涓细流在心底流淌,看似平静,实则汹涌。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作者已不可考。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些诗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民歌而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分隔两地很久了,那天我在院子里看到盛开的花,就像诗里的“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我忍不住摘了一朵,想寄给朋友,可又觉得这怎么能寄过去呢?这时候我就特别能理解诗里“路远莫致之”的无奈,哎,这花就像我的思念,只能在我这儿独自美丽,朋友却看不到,真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衍生注释:1.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2.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3. “螣(téng)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4. “老骥(jì)”:年老的骏马。
骥,良马。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
望岳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鉴赏: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8首赏析汇总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8首)汇总(注音、注释、译文、赏析)1[唐]王绩《野望》2[唐]崔颢《黄鹤楼》3[唐]王维《使至塞上》4[唐]李白《渡荆门送别》5[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汉]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7[魏晋]曹操《龟虽寿》8[魏晋]刘桢《赠从弟》9[魏晋]曹植《泰山梁甫行》10[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11[唐]杜甫《春望》12[唐]李贺《雁门太守行》13[唐]杜牧《赤壁》14[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5[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6[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17[宋]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18[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野望[唐] 王绩东d ōn ɡ皋ɡāo 薄b ó暮m ù望w àn ɡ,徙x ǐ倚y ǐ欲y ù何h é依y ī?树sh ù树sh ù皆ji ē秋qi ū色s è,山sh ān 山sh ān 唯w éi 落lu ò晖hu ī。
牧m ù人r én 驱q ū犊d ú返f ǎn ,猎li è马m ǎ带d ài 禽q ín 归ɡu ī。
相xi ān ɡ顾ɡù无w ú相xi ān ɡ识sh í,长zh ǎn ɡ歌ɡē怀hu ái 采c ǎi 薇w ēi。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诗词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3)落晖:落日的余光。
(4)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原文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原文《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一、衍生注释:“庭中有奇树”的“奇树”指佳美、珍贵的树。
“绿叶发华滋”中“华”通“花”,“滋”是繁盛的意思。
“攀条折其荣”的“荣”指花朵。
“路远莫致之”的“致”表示送达。
“但感别经时”的“但”是只、只是的意思,“别经时”即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一棵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折花枝,想要送给心中思念的人。
花朵的香气充满了衣袖,可是路途遥远无法送到。
最后又说这花本身并不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很久了。
诗中先写树的美好,引出女主人公折花赠人的举动,由物及人,写尽了思念之情。
从满心欢喜的折花到因路远无法送达的失落,情感的转折细腻而动人,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满心期待去做一件事,最后却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达成,那种失落感是很深刻的。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出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为东汉末年的中下层文人。
他们在动荡的社会中,有感于人生的无常、离别的痛苦等,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虽然这些作者大多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诗作却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运用片段:我和我的好朋友分开很久了,有一次我在花园里看到一朵特别漂亮的花,就像《庭中有奇树》里的奇树一样,花朵娇艳欲滴。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想把这朵花送给她,就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
我把花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可是突然意识到我们隔得那么远,根本没法把花送到她面前。
那一刻,我特别能理解诗里那种无奈和思念,哎,这花再美又有什么用呢,重要的是我想念我的朋友啊。
我觉得这首诗就像是为我此刻的心情写的一样,把那种思念和无法传达思念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八年级上下册诗词
八年级上古诗词王誉蓉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赏析: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赏析: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诗人忧时伤乱,触景生情。
全诗由「望」着笔,情景相融。
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家,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
读罢全诗,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此诗以深沉凝练、言简意多闻名。
遣词用字,精当准确,含蕴丰富。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8首赏析汇总
八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18首)汇总(注音、注释、译文、赏析)1[唐]王绩《野望》2[唐]崔颢《黄鹤楼》3[唐]王维《使至塞上》4[唐]李白《渡荆门送别》5[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汉]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7[魏晋]曹操《龟虽寿》8[魏晋]刘桢《赠从弟》9[魏晋]曹植《泰山梁甫行》10[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11[唐]杜甫《春望》12[唐]李贺《雁门太守行》13[唐]杜牧《赤壁》14[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5[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6[宋]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17[宋]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18[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野望[唐] 王绩东d ōn ɡ皋ɡāo 薄b ó暮m ù望w àn ɡ,徙x ǐ倚y ǐ欲y ù何h é依y ī?树sh ù树sh ù皆ji ē秋qi ū色s è,山sh ān 山sh ān 唯w éi 落lu ò晖hu ī。
牧m ù人r én 驱q ū犊d ú返f ǎn ,猎li è马m ǎ带d ài 禽q ín 归ɡu ī。
相xi ān ɡ顾ɡù无w ú相xi ān ɡ识sh í,长zh ǎn ɡ歌ɡē怀hu ái 采c ǎi 薇w ēi。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诗词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3)落晖:落日的余光。
(4)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中考语文八年级上下册各首古诗词赏析及检测题汇总
中考语文八年级上下册各首古诗文赏析及检测题汇总第13首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画面描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的江楼。
美好的憧憬与寻常的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涂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炼字:“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时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寄托着对世事难料的感叹,“空悠悠”使人看到了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岁月难再、对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了乡愁。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内容理解: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写眼前的景物。
晴空万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草,构成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炼字:诗作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相照应,以起伏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主旨】本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达标检测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8分)1.本诗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分)答: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3.诗人在最后感叹“烟波江上使上愁”。
他为何而愁?(2分)答:4.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此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答:第13首黄鹤楼1.答案第一个“空”字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昔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字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仙人的飞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句的能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八年级上册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
【写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了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主题】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抒写了游子的乡愁。
【写法】前两联,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一)一.《长歌行》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
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解释下列词语1.晞(xī):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2.衰(shuāi):衰老,衰败。
3.焜(kūn)黄:枯黄。
4.华(huā):通“花”。
5.徒(tú):白白的。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
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
大叶小花,花紫黄色。
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
日:太阳。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描绘葵的形象。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
德泽:恩惠。
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
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
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比喻人的青春年华。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副词,时常。
恐:动词,担心。
秋节:秋季。
至:动词,到。
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担心。
焜黄:枯黄,形容草木颜色衰败的样子。
华:同“花”。
衰:衰败。
我经常担心秋天到来,树叶儿枯黄而飘落,百草凋零衰亡。
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过程。
比喻人年老体衰。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向东。
海:大海。
何:疑问代词,什么。
时:名词,时候。
复:副词,可译作“重新”“又”。
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
归:回。
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时间飞逝。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少年时期。
壮:成年时期。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赏析】紧承首联,是首联的延伸。前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 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此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 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争”和“啄”两个 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 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 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 的勃勃生机。
【赏析】颔联从动物活动的角度写春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景致的 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炼字:“乱”“浅”写 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 嫩,突出了春天生机盎 然的特点。
炼字:“大”表现出边疆沙漠
的茫茫无边;“孤”表现出四
指烽烟。
周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
大漠孤烟直, 烽烟高高直立的特点。
指黄河。 长河落日圆。意象内涵:描写塞外风光,暗含
【赏析】笔力苍劲,勾勒出塞外风光 的开阔、混莽,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壮观”。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
孤寂之感。 意象勾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征蓬”与“归雁”, “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 “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炼字:“长”表现黄 河渺无尽头;“圆” 表现出日落之低之大, 孤悬于地平线上。
(2)运用“同类对比”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某同
(完整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
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望岳》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长恨歌》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荣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缺乏。
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这只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一小局部,假如您还需要其他古诗词的鉴赏,请告诉我。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解析《三峡》(郦道元)原文及翻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字词解释1. 自:在。
2. 略无阙处: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 重岩叠嶂: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4. 自非:如果不是。
5. 亭午:正午。
6. 夜分:半夜。
7. 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8. 襄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9. 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10. 或:有时。
11. 王命急宣: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春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陷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3.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国都沦陷,城池残废,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了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4.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破”是沦陷的意思,山河虽在,但国都已沦陷,“破”字突出战乱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长安城春天乱草遍地,树木苍苍的萧条景象,“深”字写出了战乱的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5.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花也落泪,怅恨亲人离别,鸟啼令我心更乱。
这句运用拟人的手法。
借景抒情,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6.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运用细节描写,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感时忧国、忧国思家的情怀。
【3】石壕吏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对国家的担忧,对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3.本诗的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 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
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1】归园田居1.本诗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主旨、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志趣。
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愿”指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归隐遁世,是他消极地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太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5.说说“带月荷锄归”一句的妙处。
这是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使至塞上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__。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以及飘泊天涯的悲壮。
3.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在叙事写景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以及远离故土的思念。
4.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5.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二字的妙处。
“直”是“笔直”的意思,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
“直”字使景物在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坚毅。
“圆”是“浑圆”的意思,滚滚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圆”字给人以温暖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
6.结合具体语句谈谈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讲究的构图:从天边到地下、由近及远,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状,概括性极强;第三,色彩丰富:有漫漫黄沙、白色的烽烟、橘红色的夕阳,构成了一幅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图。
【3】渡荆门送别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李白_。
2.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
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3.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中“随”“入”“尽”字好在何处。
“随”是“随着”的意思,山随着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了,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是“流入”的意思,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无尽的原野。
写出了江水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尽”是“消失”的意思,山逐渐消失了,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
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说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字好在哪里。
下,是“飞下来”的意思,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依依惜别。
【4】登岳阳楼(其一)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陈与义_。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句所展示的画面。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一动不动。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碎的哀伤和顾影自怜、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4.谈谈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理解。
诗人满头白发独立秋风中,面对那枯木沧波怀古伤今、生出无限悲愁。
本句景中有情,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风,又比喻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流露出诗人的家国之恨。
课外古诗词十首【1】长歌行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把园中葵变黄了到叶衰比喻人生短暂。
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们: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再伤心后悔。
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徒”字是“空”“白白”的意思。
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
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明。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择一种讲明理由,并举例证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观点,可结合“少壮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应抓紧时间努力奋进”来谈,正如孟郊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可举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万兜鍪”的孙权等。
而“老当益壮”的观点就从“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的角度谈,可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等为例。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运用比喻,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光阴一去不复返。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野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
5.体会“欲何依”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6.分析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表达感情,照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伯夷、叔齐在殷亡后,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
怀采薇,诗人在隋亡后入唐,有易代之感,表示避世隐居之意)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3】早寒江上有怀1.本诗的作者是唐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__。
2.这是一首怀乡思归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