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有效课堂实施策略的认识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有效课堂实施策略的认识与理解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传道-接受”的模式,教师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
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改革的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形态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
因此,现代教学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通过亲身体验、合作、对话,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那什么是有效课堂的教学呢?我认为有三层涵义。
(1)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在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看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因此,在品德课上,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听课效果,每节课我都会用一、两个生活问题对同学们进行检测,从而总体掌握学生情况。
(2)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
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备课时就对这几方面进行预设。
(3)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
合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
尤其是对于那一部分学困生,课堂给予足够地关注,就能够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从这三点出发,我以品德学科为例,谈一谈促进课堂教学的策略。
1、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应处于主动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人文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意向,体验自我和他人的敏感性,学生主体是个性化的主体。
在一定意义上讲,主体教育即为个性教育,个性的充分发展就是人性的彻底解放。
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首先,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权交给学生。
课程标准中渗透着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真正认识学生是品德学习的主人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性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
其次,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真正体现学
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教授,轻学习;重灌输,轻启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灵活应变;重模仿,轻创造。
既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发展,又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讲得昏天黑地,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往往塑造出高分低能的"废品"。
可见进行课堂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好品德文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尝试讨论教学模式
讨论法教学具有信息资源多,能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即时反馈能力等优点。
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采用个人自学,
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讲评的步骤。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汇报、提问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操作研究教学模式
操作法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是学生动手操作,展现文本,提供丰富的感知内容的教学方法。
其特点是“操作--研究--质疑”,一般采用动手操作、深入研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演示操作、展现情景、研究议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过程。
实践性强,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为学习新知提供感性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3)、合作体验教学模式
合作体验法具有群体互进的优点,其特点是“合作--体验--探究”,一般采用合作交流、入情体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体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培养群体合作意识,培养探究意识。
3、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知识技能的最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
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因此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得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