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九首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六句诗人进一步用竹来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残香表达对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 松竹梅乃“岁寒三友”,萧萧竹声中更显寒梅的固守清贫;漠漠青苔心甘情愿地承载着残梅 的零落花瓣,并将残梅的清香融化在它的躯体中,使香保持得更久长些。
七、八句则借抬高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梅佳作而表达了他的自负,似乎只有他高启才是梅 的知己。高启之前写梅之诗已众多,但他却能脱出前人的窠臼,采用多方譬喻与衬托的手法 写出梅的气节,突出梅的风骨与精魂,却是难得的。他的这种譬喻也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曹 雪芹《红楼梦》中写《终身误》的曲子,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 林”之句,其构思恐怕也受到高启诗句的启发。
高启的诗,对明代诗歌影响较广,以致有人把他誉为“明代诗人之 冠”。 五、毛泽东与高启的“诗交”
1961 年 11 月 6 日上午,毛泽东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请他查找一首咏梅诗。 上午 6 时的信写道:“田家英同志: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
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 8 时半他又写信说:“田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
梅花九首(其一)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①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②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③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④
【注释】 ①琼姿:形容梅花的幽姿。谁向:无人向。②高士:品行孤高雅洁的人,这里作者自喻。
美人:这里比喻梅花。③寒衣:写梅花处境悲凉。春掩:写其寂寞。④何郎:指南北朝诗人 何逊,曾写过《咏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 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借梅花的坚 贞品格表现自己的清高思想。
参考译文: 梅花这样具有琼玉般姿容的花种只应留在天上神仙居住的瑶台之上,是谁却将它栽向了
山林秀美、人杰地灵的江南?高士隐卧在白雪皑皑的大山中,皎洁的月光下,美人从树林那 边款快走来,香气袭人。萧萧竹声中更显寒梅的固守清贫,漠漠青苔心甘情愿地承载着残梅 的零落花瓣。自从何郎离开后就再没有吟咏梅花的佳作,梅花徒自在一年又一年的东风中寂 寞绽放凋谢。
一、历代咏梅诗经典回顾
一树梅花万首诗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1961 年 12 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Fra Baidu bibliotek
一、生平
1、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尤精历史,嗜 好诗歌。 2、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多次派人邀请,招为幕僚。座上都是 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 16 岁,他厌恶官场,23 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 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 。 3、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 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4、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 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 田自给。 5、洪武六年(1373),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 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 处以腰斩而亡。 (高启写得那篇《上梁文》上,有“龙蟠虎踞”的字眼,犯了 朱元璋大忌)
二、文学成就
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 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 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成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 5 集,2000 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 937 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 卷,今通行 《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
宋代隐士林逋写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也含有颂梅风标绝尘之意。 但林逋诗重在写梅之风韵,而高启诗则重在写梅之风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 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代韩冕《咏梅》),梅之傲雪怒绽才显出她的高 洁骨气。“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元代杨维祯《咏梅》,也赞梅之雪中独放的 勇气。可见,高启的“雪满山中”句重在写梅的气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 四杰”;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 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
明代韩冕诗曾说“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韩冕是从正面去言说,而高启 则是从反面去衬托。用意虽同,但表达方式却迥异,高诗以疑问起句却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和
思考。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
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洁与清秀 闲雅的精神。此两句也是在写梅的风骨与魂魄。清代学者曾强拉硬扯,寻找出这两句当中的 典故,说“雪满山中”出自东汉袁安家中卧雪之典,“月明林下”出自隋朝赵师雄于月夜林 中酒肆与梅花化作的美女相互饮酒之典。其实,这两句没有这典故的限制反而会使梅花的品 格显得更为圣洁与超逸。此两句分别都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颤的意境,又何须什么典故来 支撑呢?
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 来则最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 下。”
随即,他又追加一信,说:“家英同志: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 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里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梅花九首》其一
此是明代诗人高启著名的咏梅诗名作,共九首,每首皆飘逸超群,力写梅之高韵。这里 选的是第一首。
诗人首先用反衬法来写梅花的超尘绝俗,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质疑,但又无须回答,寓答 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诗人认为像梅花这样具有琼玉般姿容的 花种只应留在天上神仙居住的瑶台之上,却不想仙家却将它栽向了山林秀美、人杰地灵的江 南,从而突出了梅花的神奇身份。
三、后人评价 “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 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农 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
“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成一家”。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
四、本诗的艺术特色 1、崇尚写实,描摹景物时细致入微。产生于生活实感,新颖逼真。 2、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只是寥寥数句,收煞处戛然而止,给人以 深远的回味。 3、用典不多,力求通畅。
七、八句则借抬高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梅佳作而表达了他的自负,似乎只有他高启才是梅 的知己。高启之前写梅之诗已众多,但他却能脱出前人的窠臼,采用多方譬喻与衬托的手法 写出梅的气节,突出梅的风骨与精魂,却是难得的。他的这种譬喻也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曹 雪芹《红楼梦》中写《终身误》的曲子,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 林”之句,其构思恐怕也受到高启诗句的启发。
高启的诗,对明代诗歌影响较广,以致有人把他誉为“明代诗人之 冠”。 五、毛泽东与高启的“诗交”
1961 年 11 月 6 日上午,毛泽东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请他查找一首咏梅诗。 上午 6 时的信写道:“田家英同志:请找宋人林逋(和靖)的诗文集给我
为盼,如能在本日下午找到,则更好。” 8 时半他又写信说:“田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
梅花九首(其一)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①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②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③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④
【注释】 ①琼姿:形容梅花的幽姿。谁向:无人向。②高士:品行孤高雅洁的人,这里作者自喻。
美人:这里比喻梅花。③寒衣:写梅花处境悲凉。春掩:写其寂寞。④何郎:指南北朝诗人 何逊,曾写过《咏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 月观,花绕凌风台。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借梅花的坚 贞品格表现自己的清高思想。
参考译文: 梅花这样具有琼玉般姿容的花种只应留在天上神仙居住的瑶台之上,是谁却将它栽向了
山林秀美、人杰地灵的江南?高士隐卧在白雪皑皑的大山中,皎洁的月光下,美人从树林那 边款快走来,香气袭人。萧萧竹声中更显寒梅的固守清贫,漠漠青苔心甘情愿地承载着残梅 的零落花瓣。自从何郎离开后就再没有吟咏梅花的佳作,梅花徒自在一年又一年的东风中寂 寞绽放凋谢。
一、历代咏梅诗经典回顾
一树梅花万首诗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1961 年 12 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Fra Baidu bibliotek
一、生平
1、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尤精历史,嗜 好诗歌。 2、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多次派人邀请,招为幕僚。座上都是 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 16 岁,他厌恶官场,23 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 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 。 3、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 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4、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 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 田自给。 5、洪武六年(1373),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 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 处以腰斩而亡。 (高启写得那篇《上梁文》上,有“龙蟠虎踞”的字眼,犯了 朱元璋大忌)
二、文学成就
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 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 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成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 5 集,2000 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 937 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 卷,今通行 《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
宋代隐士林逋写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也含有颂梅风标绝尘之意。 但林逋诗重在写梅之风韵,而高启诗则重在写梅之风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 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代韩冕《咏梅》),梅之傲雪怒绽才显出她的高 洁骨气。“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元代杨维祯《咏梅》,也赞梅之雪中独放的 勇气。可见,高启的“雪满山中”句重在写梅的气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3)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 四杰”;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 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
明代韩冕诗曾说“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韩冕是从正面去言说,而高启 则是从反面去衬托。用意虽同,但表达方式却迥异,高诗以疑问起句却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和
思考。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
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孤傲高洁与清秀 闲雅的精神。此两句也是在写梅的风骨与魂魄。清代学者曾强拉硬扯,寻找出这两句当中的 典故,说“雪满山中”出自东汉袁安家中卧雪之典,“月明林下”出自隋朝赵师雄于月夜林 中酒肆与梅花化作的美女相互饮酒之典。其实,这两句没有这典故的限制反而会使梅花的品 格显得更为圣洁与超逸。此两句分别都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颤的意境,又何须什么典故来 支撑呢?
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 来则最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 下。”
随即,他又追加一信,说:“家英同志: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 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里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梅花九首》其一
此是明代诗人高启著名的咏梅诗名作,共九首,每首皆飘逸超群,力写梅之高韵。这里 选的是第一首。
诗人首先用反衬法来写梅花的超尘绝俗,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质疑,但又无须回答,寓答 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诗人认为像梅花这样具有琼玉般姿容的 花种只应留在天上神仙居住的瑶台之上,却不想仙家却将它栽向了山林秀美、人杰地灵的江 南,从而突出了梅花的神奇身份。
三、后人评价 “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 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农 缛丽之习而返之于正,启实有力”。
“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成一家”。 ——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赞誉高启
四、本诗的艺术特色 1、崇尚写实,描摹景物时细致入微。产生于生活实感,新颖逼真。 2、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只是寥寥数句,收煞处戛然而止,给人以 深远的回味。 3、用典不多,力求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