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理问题解答】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具体体现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考研政治-马原理】高频考点之(四)意识的能动作用Hi 同学们上午好欢迎关注1.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并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有:①目的性、计划性。
人们在社会实践之前,在大脑里往往先有了改造以后物质世界的蓝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有图纸,后有楼房”,这正说明了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正是在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指导下才具有了自觉能动性。
②创造性。
人类意识不仅能够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创造性地透过现象一步一步抽象出事物的内在必然性或者本质规律性。
③通过指导实践实现对世界的改造作用,使世界不断地从自在世界转变为自为世界,不断从原始的自然转变为人化的自然。
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当然这种调控作用不是无限的,不能夸大。
有些人将人类意识所具有的这种调控作用夸大,在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研究中甚至相信意念能移动物体,这就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是不可取的。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意识是主观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物质和意识也存在密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正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即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列宁深刻地认识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明确提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一命题表明人类不仅能够反映外部客观世界,并且能够通过指导实践活动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如人工元素,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和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和基础,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其次,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章末思考题参考答案(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至40年代发生在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 作业1

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我的答案:1.意识能动性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主观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过程的调控作用). 3.意识能动性的实现:第一,前提条件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第二,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第三,还要借助一定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4.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的模拟、物化和延长,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智能,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会超越人的意识,但在总体上则不如人的意识.5.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上的基本观点:第一,辩唯,既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又承认意识的能动性(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第二,机械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的决定性,否定意识的能动性(无所作为).第三,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决定性,夸大意识的能动性(为所欲为).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我的答案:1.实践的含义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
实践是主体能动的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2.认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二者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而就一个人的知识来说,一部分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即来源于直接经验;另一部分是从书本和他人那儿学到的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到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遇到新的情况,向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促使人们进行新的探讨、研究,并不断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从而推动认识向更深更广发展。
实践的发展还不断给人们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和其他物质条件,克服和弥补人的感官的不足。
马克思简答题

简答题:1.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主要方面(表现)?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概念,二者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二者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辨证联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3.对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只见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时间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4.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做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5.什么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它们的划分意义是什么?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划分意义: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话题:意识的能动作用公共基础知识社会实践意识一、意识的起源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产物。
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的发展阶段,即:(1)无机物的反应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2.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特别是工具的制造,促进了人脑的进一步发达和健全。
劳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必要,从而促进了语言的产生。
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思维的工具,促进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使人脑具备了能动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大大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与劳动一起,成为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
意识是物质世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起源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意识的本质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现代科学对意识活动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证明:意识的产生过程不仅与生物电的传递过程一致,而且也与脑化学物质变化的过程相一致。
这些都说明,人脑的生理活动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人脑受到损害,就会阻碍脑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人的意识活动也将受到影响,甚至失去机能。
这些都说明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2.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有产生意识的机能,但人脑不能自动产生意识。
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大脑,使人脑对客观事物作出反应,才会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一个加工厂,没有原材料,大脑就不能加工出任何产品,不能进行意识活动,不能产生出意识。
所以,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则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1、主观能动性原理 (3)2、意识的能动作用 (3)3、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 (3)4、意识能动性在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4)设想一下,如果秀才在听了算命先生的话后,立马打包回家,那会是多么的遗憾!幸而后来店老板的话把他从意识的消极悬崖边拉了回来,重塑了他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这也是秀才最后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中了个探花的重要原因。
这就说明,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映。
人的意志是意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活动的动力所在。
精神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它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这都说明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我们要自觉利用好意识这种调控作用,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关键字意识,能动作用,积极乐观,消极悲观,正能量,调控,心理,生理浅谈意识的能动性对生活的影响1、主观能动性原理马克思哲学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
人不像鸟儿那样有翅膀可以展翅高飞;人的奔跑能力远不如骏马可以日行千里;人的眼睛也没有鹰的锐利。
尽管人的体能和生理器官的功能在很多方面比不上动物,但我们仍讲“人是万物之灵”。
因为智慧,因为人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人类能够制造飞机,汽车,火车,望远镜等等来弥补自身的一些不足。
故事中为什么秀才在收拾包袱准备回家时,却因为店老板的一番话留下来甚至高中了呢?正式由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在秀才身上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一种积极的反应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有一个方面就表现在具有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它借由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进而指导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这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2份答案

2023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A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
)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但与此同时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和能力。
这种作用和能力具体表现为:第一,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即根据人的需要和价值取向能动地选择认识对象,不仅能认识对象的现象,而且能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意识能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即意识使实践带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更成功、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第三,意识的能动性特别表现在它的创造性上。
无论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都不是简单地重复或再现客观世界,而是意识的一种再创造过程。
这个过程融进了人的价值评价和对美的追求,使得客观世界能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
意识的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正确地加以发挥。
第一,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无论做什么工作,只有把握了这项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性,我们才能有自由,才能将工作做好,而不能任意蛮干。
不尊重事物的规律,为所欲为,就不是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就会导致挫折和失败。
第二,在实践中要正确发挥意识认识世界的能动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一定要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以用于指导实践。
第三,正确发挥意识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规律提出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计划、目标,并通过实践一步一步地加以实现。
论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

论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华图教育导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似比较晦涩,我们很多学员在复习时容易进入误区,跟着马哲一起晦涩,纠结于马哲的某些概念,在我看来大可不必,该篇文章是华图资深培训专家李小舟老师指导大家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点第三篇教学文章,该篇文章主要讲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中之重——唯物论之意识能动性。
从定义上理解,这是一个常规考点,主要出现在选调生辨析题部分,分值较高,广大学员应予以重视。
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意识的本质和功能可以理解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3)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例如;“火”是客观的火这个概念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其起源于客观世界,而我们表述“火”可以用文字,英文、日文等,其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又是主观的。
例:辨析“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也是主观的。
”解析:这种说法不科学,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
因为意识依赖于客观事物,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其形式表现为多种多样。
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反映世界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指导人们的行动,能动地改造世界。
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依照此去复习,其实还是不够的,广大学员会陷入一个误区,在概念的迷宫里来回绕,这样复习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需要的拨开迷雾,见真知。
也就是说回到本源。
命题人会考察什么?我们复习到什么时间段,刚刚好,此知识点在于对于意识反作用的理解。
例如此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
面对严重缺水的现实,人们的节水意识普遍增强。
北方一些城市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大幅度提高水价,严格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项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不同之点在于:材料1和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 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哲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的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2)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010-10-25
意识的作用及其表现
有位年轻人乘火车去某地, 有位年轻人乘火车去某地,火车行驶在荒无人 烟的山野之中,人们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 烟的山野之中,人们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前面 一个拐弯处,火车减速, 一个拐弯处,火车减速,一座简陋的平房进入他 的视野。几乎所有的乘客都睁大眼睛“欣赏” 的视野。几乎所有的乘客都睁大眼睛“欣赏” 这特别的风景并开始窃窃议论。 这特别的风景并开始窃窃议论。年轻人的心为之 一动。返回时,他中途下了车,找到那座房子。 一动。返回时,他中途下了车,找到那座房子。 火车每天都要从门前驶过,噪音实在令人受不了, 火车每天都要从门前驶过,噪音实在令人受不了, 房主很想以低价卖掉房屋,但一直无人问津。 房主很想以低价卖掉房屋,但一直无人问津。不 年轻人用3万元买下了那座平房, 久,年轻人用3万元买下了那座平房,他觉得房 子正好处在转弯处,火车经过时都会减速, 子正好处在转弯处,火车经过时都会减速,疲惫 的乘客一看到这座房子精神会为之一振, 的乘客一看到这座房子精神会为之一振,用来做 广告是再好不过了。他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 广告是再好不过了。他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 推荐房屋是一面极好的“广告墙” 后来, 推荐房屋是一面极好的“广告墙”。后来,可口 可乐公司看中了这个广告媒体, 年租期内, 可乐公司看中了这个广告媒体,在3 年租期内, 支付年轻人18万元租金。 18万元租金 支付年轻人18万元租金。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 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 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 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之说. 忧伤肺、恐伤肾之说.
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意识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核心,具有极其重要的能动作用。
它使我们能够主动思考、感知和理解世界,引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使我们能够主动思考和理解。
意识是我们思维活动的源泉,它使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思考问题、分析情况,从而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新知识时,我们通过意识将信息加工和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知识更加深入和丰富。
意识还使我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意识使我们能够主动感知和认知。
意识使我们能够主动选择和关注感知对象,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信息上。
通过意识,我们能够主动感知和理解外界的事物,从而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认知。
例如,在观察一幅画作时,我们能够通过意识主动选择和关注其中的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画家的用意和表达。
意识使我们能够主动引导行为和决策。
意识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并主动选择和采取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意识,我们能够主动评估和选择不同的行为方式,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例如,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能够通过意识主动思考和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应对问题。
意识还使我们能够主动反思和调整行为。
通过意识,我们能够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从而识别和纠正错误。
意识使我们能够主动评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从而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
例如,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能够通过意识主动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合适,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意识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它使我们能够主动思考、感知、行动和调整,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主动思考和理解、主动感知和认知、主动引导行为和决策以及主动反思和调整行为等方面。
通过加强意识的能动作用,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马克思主义原理习题集附答案(20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漏选均不给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哲学体系,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就是说()A.它迟早要为新的思想体系所取代B.它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C.它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D.它不需要少数天才人物指手划脚就能自发地取得进步E.它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不断发展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是()A.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B.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C.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D. 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E. 带着问题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寻求现成答案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 牛顿的力学B. 康德的星云假说C. 细胞学说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E.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英国经验论B.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 狄慈根的唯物主义D. 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内核”E. 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E.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相比较,它的科学性表现在()A.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正确地论证了世界的可知性问题D.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E.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找到了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问题二、辨析题(请判断该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了人类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
三、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谈谈你的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解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答题与论述题解答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1.简述列宁的物质概念及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咱们的感觉而存在,为咱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完全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提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的局限性。
第四,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份,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表此刻四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能够生存,首先必需解决物质生活资料问题,而人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来源于物质生产活动。
第三,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人类的第一项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活动,形成其他的社会关系。
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必需采取特定的方式。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开始利用“机械人”,而且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有些人就以为,“机械人”也可以创造剩余价值,请分析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机械人”仍是一种机械,属于不变资本,是生产工具,在生产进程中只能将其自身价值转移到新产品去,而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进程顶用劳动创造的,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那部份价值。
3.个别企业利用“机械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产生逾额剩余价值,整个社会普遍利用“机械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产生相对剩余价值,但逾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产生的,都仍然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而并非是“机械人”创造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 1965年以来,人们利用宇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一直没 有停止。
• 2003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 找到了一些火星上有水的证据。
• 2011年,美国还将发射“火星科学试验室”火星车,进一 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 …… ……
13.11.2020
13.11.2020
精品课件
蜜蜂建蜂房
都市的建筑
13.11.2020
精品课件
•首先表现在人 能够 能动地 反映世界
1)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同于动物的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2) 具有主动创造性 (不同于动物的消极适应性)
——反映世界的重要条件
①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 反映什么
②不仅反映现象,而且把 握本质和规律
动的 性作
用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人能够能 具有指导作用
动地改造 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
世界
13.11.2020
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精品课件
物 质 决
物 质 和
定意
意识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识的 发
辩,
意 识 对
证 关 系
实 事 求 是
物
质
有
能
动
作 用
为 什
含
怎 样
么义做
13.11.2020
精品课件
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 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 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 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 积极效果的程度
客观条件制约着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广度和深度
规律的客 观性
制约和限制 认识和利用
人的主观能 动性
13.11.2020
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意识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意识具有选择性。
人类意识可以选择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
他信息。
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选择关注自己想要听到的
声音,而忽略其他声音。
这种选择性使人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其次,意识具有判断力。
人类意识可以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从而
做出合理的决策。
例如,在购物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对商品进行评估和选择。
这种判断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
各种挑战。
第三,意识具有创造力。
人类意识可以创造新的思想和概念,从而推
动社会的发展。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他意识的创造。
这种创
造力使人们能够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最后,意识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
人类意识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
行反思和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例如,在学习新知识时,
人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使人们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选择性、判断力、创造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上。
这些能力使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 意识的能动作用

• 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 步骤等。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 区别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 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 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 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应对象不只是 一般的模仿,而是能动的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应 , 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 限制。
蓝 图 —— 意识现象
建 筑 物 —— 物质现象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可以指挥着人们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 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这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
使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表 意识的能动作用: 现 意识具有指导人们
在实践中能动地 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作用
• (二)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 的辩证关系:
关键
尊重客观 实 践 发挥主观
规律性
能动性
条件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进步
内在根据和 最根本动力
客观尺度和 最高标准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 水平
生产关系及其决定的社 会成员的利益的实现程度
重要尺度
人的发展程度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 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和目的、计 划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转化 为客观实际。
④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 动的作用
马哲简答题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
二.什么是联系?有哪些特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存在的,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
2. 联系具有普遍性。
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非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整体。
3. 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
4. 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议要索的总和。
对条件要唯物辩证地去看待。
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平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其二,条件可以改变的。
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强行去改变事物存在和定限的件,否则就是报苗助长。
三什么是实践,有哪些基本特征?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